2021年高温缓蚀剂综述1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种高温缓蚀剂的合成与评价
( ha c ne& T c nlg ru ,C iaU i ri f e o u D n ig 2 7 6 , hn ) S t Si c r e eh o yG op hn nv syo t l m, o g n 5 0 1 C ia o e t P re y
ai cd. Ke r s: a h h n c a i o o i n;ihi tr;p o p o ;no y wo d n p t e i cd c r so n bi o h sh r n—p o p o ;c mp u y e h s h r o o nd tp
石 油 中的酸 陛组 分一 般是 指环 烷酸 , 其他 羧酸 , 无机酸 , 酚类 , 硫醇 等 , 中环 烷 酸 和其 他 有 机 酸可 其
的操作条 件 、 改进原 油 加工设 备 的材质 、 采用 在原油 中加入 缓蚀剂 等 方法 进 行 , 尤其 在 研 制 高温 环 烷 酸
总称为石油 酸l 】 】 。环烷酸 是一 种宝贵 的 自然资
源 , 盐类具 有 多 种用 途 。但 它在 原 油 的加 工过 程 其
缓蚀剂方面已做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 得到一些能较 有效预防和降低环烷酸对设备的腐蚀且较经济的方
e rp u d tp .T e c ro in i h b t n ef i n y o e c ro i n o tn a d A3 c r o t e i h on o n e h o r s n i i o f ce c n t o r so fsa d r a b n se l n te y o i i h n p t e i/ is lol c l mn h vn n a i i f 6 2 KOH 0 mL a d d w t 0 2 g -g一 s i a h h n c de e i ou a i g a cd t o 0 mg y /1 0 d e i 2 9  ̄ h ad c ro in ih b t ru d r2 0 C a d a r a t n t f 4 a p t 2 6 % .T i e n t td t a o r s i i n e 0  ̄ n e ci i o h w s u o 9 . 7 o n o o me 2 h s d mo sr e h t a h a d c ro i ii d h g f c e c n sa l o t o r s a s d b a h nc t e s i o r s n i h b t r a ih e f in y a d wa b e t c n r l e c ro in c u e y n p t e i o n o h i o o t h o h
高温缓蚀剂综述1
高温缓蚀剂综述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油田不断加大开采深度及大量高酸原油的进口,我国原油日益重质化、劣质化,其酸值不断提高,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腐蚀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对腐蚀损失做过相对系统的调查。
各国的调查显示:腐蚀损失占到了各国国民经济总量的1%~5%,其中腐蚀损失的1/4是可以通过采取普遍使用耐蚀材料及采用适宜的防蚀的方法来加以避免。
采用防腐蚀措施后,各国腐蚀损失从1979年占当年GNP的4.9%,降低到1999年的4。
2%。
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石油炼制过程中人们就已经对环烷酸造成的腐蚀有所认识,此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去克服石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的腐蚀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胜利原油,辽河原油等都是高酸值的原油,在炼厂炼制原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环烷酸的腐蚀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原油品质差价逐渐增大,由环烷酸腐蚀引起的炼厂设备腐蚀问题日趋严重.2004年8月5日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蒸馏车间二套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炉管四路炉出口管泄漏三路,均发生在每路炉出口的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的任何部位,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减薄穿孔,被迫临时停工抢修。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1号常减压蒸馏装置扩能改造后减压塔及内构件在高温环烷酸环境下减二、三、四线填料腐蚀严重,集油箱腐蚀减薄、油气管线切向进料口环形分布器入口处箱板冲蚀破损三处约2m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企业3号常减压装置,2003年11月发现有一重油高温管线压力表接管焊缝泄漏,进一步扩大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常压重油高温管线减薄非常严重。
该管线从开工到出现泄漏仅运行18个月,年平均减薄3~5mm,常压炉辐射出口管线最薄处只有3mm。
扬子石化公司加工酸值较高的鲁宁管输油,导致Cr5Mo炉管在环烷酸腐蚀下局部穿孔泄露而造成停车,给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高温酸化缓蚀剂
高温酸化缓蚀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温酸化缓蚀剂在目前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保护金属材料免受高温和腐蚀的侵害。
一种高温缓蚀剂的合成与评价
一种高温缓蚀剂的合成与评价一、引言高温缓蚀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品,主要用于金属表面的防腐、防锈和防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温缓蚀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如何合成一种高效的高温缓蚀剂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合成不同成分的高温缓蚀剂,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找到一种高效的高温缓蚀剂,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防腐、防锈和防蚀的需求。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如下:·镁粉·氢氧化钠·二甲基亚砜·三乙醇胺·乙二醇·水·氢氧化铅2.2 合成方法本次实验制备了两种高温缓蚀剂,其合成方法如下:2.2.1 合成A型高温缓蚀剂将氢氧化钠(0.08mol)溶解在70ml水中,加入镁粉(0.16mol),反应3小时,过滤去固体,析出的白色沉淀用水洗涤至中性,放置干燥。
将乙二醇(0.048mol)溶解在二甲基亚砜(20ml)中,加入上述过滤液中的白色沉淀,不断搅拌加热至80℃,反应6小时,得到A型高温缓蚀剂。
2.2.2 合成B型高温缓蚀剂将氢氧化铅(0.08mol)溶解在15ml水中,加入三乙醇胺(0.24mol),不断搅拌至充分溶解。
将上述混合液加入合成A型高温缓蚀剂中,反应30分钟,得到B型高温缓蚀剂。
2.3 评价方法2.3.1 静态腐蚀试验将不同浓度的高温缓蚀剂溶液与普通石油醚(1:1体积比)混合,将金属试件(Q235钢)浸泡在混合溶液中,放置24小时。
取出金属试件,用酚酞溶液染色,并用铁氰钾处理。
通过比色法测定试件表面的腐蚀区域的面积,确定高温缓蚀剂的腐蚀抑制率。
2.3.2 动态腐蚀试验将不同浓度的高温缓蚀剂溶液与普通石油醚(1:1体积比)混合,将金属试件(Q235钢)浸泡在混合溶液中,根据ASTM G49标准进行循环腐蚀试验,评价高温缓蚀剂的腐蚀抑制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3.1 合成A型高温缓蚀剂实验中制备的A型高温缓蚀剂的产率为77.3%。
一种高温缓蚀剂的合成与评价
摘要:在复配工艺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抗环烷酸腐蚀的高温缓蚀剂。
静态挂片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A3碳钢挂片,以环烷酸/白油为反应介质(酸度602mgKOH/100mL),加入缓蚀剂2092μg·g-1,在200℃的高温,反应时间为24h 的条件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最高可达92.67%,表明此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适用于以环烷酸为主的腐蚀环境的腐蚀防护。
论文关键词:环烷酸腐蚀,高温缓蚀剂,磷系,非磷系,混合型石油中的酸性组分一般是指环烷酸,其他羧酸,无机酸,酚类,硫醇等,其中环烷酸和其他有机酸可总称为石油酸[1-4]。
环烷酸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盐类具有多种用途。
但它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会对加工设备造成腐蚀,腐蚀程度随其在原油中含量的增大而加重,尤其对常减压蒸馏装置中高温部位设备的腐蚀最为严重。
原油中的环烷酸含量超过0.5 mgKOH.g-1,在270℃~400℃的高温下可发生强烈腐蚀,塔盘、塔壁、塔填料、转油线弯头往往遭受破坏或穿孔。
近年来,对如何预防和控制环烷酸腐蚀,国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烷酸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
在国内外炼厂中预防和抑制环烷酸腐蚀主要是从降低进人加工装置原油的酸值、改变和优化装置的操作条件、改进原油加工设备的材质、采用在原油中加人缓蚀剂等方法进行,尤其在研制高温环烷酸缓蚀剂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到一些能较有效预防和降低环烷酸对设备的腐蚀且较经济的方法和措施。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降低原油酸值、操作条件优化、高温缓蚀剂等使用高温缓蚀剂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本研究配制了一种在高温高酸条件下缓蚀性能良好的混合型缓蚀剂,经试验表明,可以明显降低腐蚀速率。
2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料本实验所用的原料油有胜华炼厂减三线蜡油,环烷酸/白油。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2.2.1 实验仪器铁架台,搅拌器,水冷凝管,250ml四口烧瓶,500ml三口烧瓶,电热恒温装置,减压蒸馏装置,干燥器,烘箱。
高温缓蚀剂综述1汇总
高温缓蚀剂综述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油田不断加大开采深度及大量高酸原油的进口,我国原油日益重质化、劣质化,其酸值不断提高,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腐蚀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对腐蚀损失做过相对系统的调查。
各国的调查显示:腐蚀损失占到了各国国民经济总量的1%~5%,其中腐蚀损失的1/4是可以通过采取普遍使用耐蚀材料及采用适宜的防蚀的方法来加以避免。
采用防腐蚀措施后,各国腐蚀损失从1979年占当年GNP的4.9%,降低到1999年的4.2%。
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石油炼制过程中人们就已经对环烷酸造成的腐蚀有所认识,此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去克服石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的腐蚀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胜利原油,辽河原油等都是高酸值的原油,在炼厂炼制原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环烷酸的腐蚀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原油品质差价逐渐增大,由环烷酸腐蚀引起的炼厂设备腐蚀问题日趋严重。
2004年8月5日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蒸馏车间二套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炉管四路炉出口管泄漏三路,均发生在每路炉出口的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的任何部位,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减薄穿孔,被迫临时停工抢修。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1号常减压蒸馏装置扩能改造后减压塔及内构件在高温环烷酸环境下减二、三、四线填料腐蚀严重,集油箱腐蚀减薄、油气管线切向进料口环形分布器入口处箱板冲蚀破损三处约2m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某企业3号常减压装置,2003年11月发现有一重油高温管线压力表接管焊缝泄漏,进一步扩大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常压重油高温管线减薄非常严重。
该管线从开工到出现泄漏仅运行18个月,年平均减薄3~5mm,常压炉辐射出口管线最薄处只有3mm。
扬子石化公司加工酸值较高的鲁宁管输油,导致Cr5Mo炉管在环烷酸腐蚀下局部穿孔泄露而造成停车,给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中高温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中高温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中高温缓蚀剂是一种能够在高温下保护金属表面免受腐蚀的化学物质。
本研究选用了两种化合物(化合物 A 和化合物 B)作为中高温缓蚀
剂前体,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化合物(化合物 C 和化合
物 D)。
为了测试化合物 C 和化合物 D 在高温下的缓蚀性能,我们将它们溶解在甲苯中制备了两种试剂,并将试剂涂覆在高温下受腐蚀的钢板表面
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C 和化合物 D 对钢板的缓蚀性能较好,可以明显减少钢板的腐蚀损失。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化合物 C 和化合物 D 的缓蚀性能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化合物 C 和化合物 D 均含有阴离子基团,这种基团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膜,从而降低钢板表面的电极化偏差,减少腐蚀
反应的发生。
同时,两种化合物还含有不同的取代基团,这也对缓蚀性
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合成了两种新型中高温缓蚀剂,并对其在高温下
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 C 和化合物 D 对高温下的钢板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为开发更加高效的中高温缓蚀剂提供
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CETP_00.00-L-467_全球实验室加速循环腐蚀试验之令狐文艳创作
1.0INTRODUCTION 介绍令狐文艳1.1TEST SCOPE试验范围This standardspecifies an acceleratedlaboratoryatmospheric corrosion test. The testing environment addressed is similarin effect to that of the saltload/ climatic part of the proving ground corrosion test procedure, CETP 00.00-R-343 and yieldscorresponding results. The objective of the test is to allow evaluation of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metals in environments wher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hloride ions, mainly as sodiumchloride from a marine source or by winter road de-icing salt.The laboratory test provides fullexposure to the salt load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It does not attempt to simulate other engravingfactors such as mud loads, temperature stresses orwear.It serves as a general purpose atmosphericcorrosion test and applies to a variety ofmaterials, coatings, and interactions of materials, both as test specimens or in designed components.The test can be used as a design verificationmethod in order to (a) develop and qualify newcorrosion resistant products, (b) develop new pre-treatments and finishing processes, (c) selectmaterials and, (d) perform quality control of thefinal product.本标准是关于一项在实验室里加速进行的大气腐蚀试验。
高温缓蚀剂分类标准
高温缓蚀剂分类标准
根据高温缓蚀剂的化学成分和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类如下:
1. 无机高温缓蚀剂: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如氧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
这些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金属表面进一步腐蚀。
2. 有机高温缓蚀剂:由有机化合物制成,如酚类、胺类、酰胺类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络合物或膜层,进而抑制腐蚀的发生。
3. 混合高温缓蚀剂:由无机和有机成分混合而成,常见的混合高温缓蚀剂有碱金属硅酸盐、磷酸酯酯类等。
这些混合物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附着性,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较为均匀的保护膜。
4. 特殊高温缓蚀剂: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需求,还可以针对特殊条件研发出专用的高温缓蚀剂。
比如耐火材料领域的高温缓蚀剂,钢铁冶炼领域的高温缓蚀剂等。
总的来说,高温缓蚀剂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功能特点来划分的。
不同的高温缓蚀剂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高温缓蚀剂可以有效地保护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蚀性能。
一种高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高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傅小川,付海明
申请号:CN202010740675.5
申请日:20200728
公开号:CN111945167A
公开日:
202011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缓蚀剂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B为具有如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中,R、R 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烷基;R、R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烷基、C烯基;R、R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C亚烷基;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通过化合物A和化合物B在特定范围内的复配,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原油中环烷酸在高温环境下对金属表面造成腐蚀的缓蚀剂。
该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较化合物A或化合物B独自使用时,缓蚀效果显著提升,缓蚀率稳定在95%以上。
申请人:广东粤首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路19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缓蚀剂综述令狐文艳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油田不断加大开采深度及大量高酸原油的进口,我国原油日益重质化、劣质化,其酸值不断提高,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腐蚀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对腐蚀损失做过相对系统的调查。
各国的调查显示:腐蚀损失占到了各国国民经济总量的1%~5%,其中腐蚀损失的1/4是可以通过采取普遍使用耐蚀材料及采用适宜的防蚀的方法来加以避免。
采用防腐蚀措施后,各国腐蚀损失从1979年占当年GNP 的4.9%,降低到1999年的4.2%。
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石油炼制过程中人们就已经对环烷酸造成的腐蚀有所认识,此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去克服石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的腐蚀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胜利原油,辽河原油等都是高酸值的原油,在炼厂炼制原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环烷酸的腐蚀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原油品质差价逐渐增大,由环烷酸腐蚀引起的炼厂设备腐蚀问题日趋严重。
2004年8月5日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蒸馏车间二套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炉管四路炉出口管泄漏三路,均发生在每路炉出口的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的任何部位,炉管弯头附近和直管段减薄穿孔,被迫临时停工抢修。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1号常减压蒸馏装置扩能改造后减压塔及内构件在高温环烷酸环境下减二、三、四线填料腐蚀严重,集油箱腐蚀减薄、油气管线切向进料口环形分布器入口处箱板冲蚀破损三处约2m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某企业3号常减压装置,2003年11月发现有一重油高温管线压力表接管焊缝泄漏,进一步扩大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常压重油高温管线减薄非常严重。
该管线从开工到出现泄漏仅运行18个月,年平均减薄3~5mm,常压炉辐射出口管线最薄处只有3mm。
扬子石化公司加工酸值较高的鲁宁管输油,导致Cr5Mo炉管在环烷酸腐蚀下局部穿孔泄露而造成停车,给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腐蚀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要真正的克服该技术难题必须通过研究环烷酸腐蚀的特征、机理、成膜特点、以及从理论上来解释环烷酸腐蚀的特征。
通过不断的研究工作来认识环烷酸腐蚀的本质,进而寻找抑制环烷酸腐蚀的方法。
因此,当前将原油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炼厂中所遇到的腐蚀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防腐对策研究,无疑是一项非常有益工作。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高温炼油设备的缓蚀防护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报道的解决环烷酸腐蚀的方法中,加注缓蚀剂是一种即经济又实用的解决办法。
二.炼油设备腐蚀机理及缓蚀剂的缓蚀原理从常减压装置常见的高温腐蚀种类来分,常减压装置的高温腐蚀通常分为两类:硫腐蚀、环烷酸腐蚀。
2.1 硫腐蚀原油中的总含硫量与腐蚀程度之间并无精确关系,主要与参加腐蚀反应的有效硫化物如H2S、单质硫、硫醇等活性硫及易分解为H2S的硫化物含量有关。
当温度在260~350℃范围内的高含硫原料油中,活性组分硫化物分解为硫化氢,该过程主要以硫化氢高温腐蚀为主:Fe+H2S→FeS+H2 (2-1)高温硫化氢腐蚀能够形成硫化亚铁保护膜附着在金属表面上,这是由于硫化氢与金属表面铁原子发生反应。
虽然硫化亚铁膜由于内部应力的存在而间断开,但是该层膜的存在能够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除此之外,硫化氢能够快速氧化碳钢,与Fe3C发生反应,加速碳钢的腐蚀。
Fe C+H2S→FeS+CH (2-2)式(2-2)反应的发生主要沿着晶界方向,而在铬合金钢材中,由于铬碳化物比较稳定,对于该种类型的腐蚀抵抗力加强。
硫化氢高温腐蚀在低硫含量及温度超过350℃很难发生。
当温度在350~400℃范围内时,硫化氢在该温度下很容易分解生成单质硫,单质硫与金属铁生成硫化亚铁。
同样地由于内部应力的存在而使该层膜而间断开,如果有环烷酸存在条件下,环烷酸能够与硫化亚铁膜反应生成环烷酸铁,两者共同作用加剧了腐蚀。
Fe + S→FeS (2-3) 2.2 环烷酸腐蚀在温度230~370℃范围内高酸值条件下,炼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腐蚀穿孔及坑蚀等腐蚀特征。
目前被认可的环烷酸腐蚀机理如下:2R-COOH+Fe→(RCOO)2Fe+H2 (2-4)H2S+Fe→FeS+H2 (2-5)(RCOO)2Fe+HS→FeS+2R−COOH (2-6)其中式(2-4)代表环烷酸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后与铁原子生成油溶性的环烷酸亚铁,这种腐蚀产物随着工艺介质的流动被从金属表面冲刷至油料中,当腐蚀产物脱落之后,金属表面继续裸露造成进一步的腐蚀。
式(2-5)代表高温硫化氢腐蚀在金属表面形成黑色的硫化亚铁腐蚀产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式(2-6)代表油溶性环烷酸亚铁与活性硫组分硫化氢之间的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铁能够附着在金属表面,起到保护金属设备的作用,而生成的环烷酸能够继续参与腐蚀。
环烷酸铁是油溶性物质,它易从金属表面脱离下来,使腐蚀向纵深处发展。
当金属长期与环烷酸接触、原油流速很大时,在金属表面可观察到特有的沟槽状腐蚀,这是区别环烷酸腐蚀与其它腐蚀的标志。
当工艺介质中环烷酸的含量较低而硫含量较高时,硫腐蚀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酸含量较低,酸和硫化亚铁反应较少,而硫化亚铁膜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金属设备的作用。
当环烷酸的含量较高时,硫的存在形成的硫化亚铁膜也能够与酸发生反应,二者共同作用加剧了金属设备的腐蚀。
硫腐蚀与环烷酸交互腐蚀由图2-1示意图所示。
图 2-1 环烷酸溶解 FeS 保护膜的示意图三.高温缓蚀剂概述高温缓蚀剂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有时它包含中和剂或某些化学处理剂,但有时它又特指那些形成保护膜的化学剂。
从文献来看,采用化学处理抑制环烷酸腐蚀的方法较多,归纳起来其原理不外乎两种:一是加入的化学物质与环烷酸反应生成不腐蚀的油溶性产物;另一种是加入的化学物质与金属铁形成油不溶物,被吸附在金属表面。
有时也按酸碱性将缓蚀剂粗略分为中和型和非中和型,前者多为有机胺,主要用于抑制气相腐蚀,后者用于形成保护膜,以隔绝金属表面与腐蚀物接触。
按化合物的类型可将缓蚀剂分为三大类:一是磷系缓蚀剂;二是非磷系缓蚀剂;三是混合型缓蚀。
3.1 磷系缓蚀剂磷系缓蚀剂主要是指缓蚀剂分子中含有一个磷原子或多个磷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见表3-1。
表3-1 磷系缓蚀剂类型及介绍磷酸酯R1、R2、R3为氢或C1~C30的烃基;但至少有一个不是氢适用于原油炼制过程中的低硫高酸值原油,加剂量为5~200µg.g-1亚磷酸酯R1、R2、R3为氢或C1~C30的烃基;但至少有一个不是氢针对原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与硫化物的高温腐蚀,加剂量100~1500µg.g-1硫代磷酸酯每一个X是独立的氧族元素,最好是S或O,但至少有一个X是S200~400℃下对蒸馏塔、塔盘、填料、泵阀及侧线管路系统,加剂量为5~200µg.g-1磷酸酯-磷酸钙-酚盐硫醚R为C5~C24的烃基,x=1~4,y=0~9,z=1~5针对原油炼制过程中环烷酸和高温硫交互腐蚀,加剂量100~1500µg.g-1针对表3-1四种磷系缓蚀剂所做的缓蚀性能评价实验表明:磷系中硫代磷酸酯与磷酸酯加剂量均为5~200µg.g-1,就能达到较好的缓蚀效果。
但是含磷的缓蚀剂已被证明可能使催化剂中毒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硫代磷酸酯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磷系缓蚀剂与腐蚀介质中的铁离子反应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多层表面膜,若形成的保护膜过厚,容易堵塞管道。
3.2 非磷系缓蚀剂非磷系高温缓蚀剂指的是一些含N,S等的有机化合物,这几种类型见表3-2。
表3-2 非磷系缓蚀剂类型及介绍非磷系缓蚀剂类型化学通式字符含义适用范围有机多硫醚R-Sx-R’R、R’是C6~C30的烃基,或有1~4环的环烷基,Ws含量25%~50%高酸值高流速条件下,脂环族硫醚较脂肪族硫醚效果更好。
磺化烷基酚R为C4~C30的烷基,实验表明磺化壬基酚效果最好抑制轻油组分环烷酸腐蚀的更为有效巯基三嗪衍生物R1、R2、R3为氢或C1~C30的烃基,但至少有一个是氢使用500~3000µg·g-1时,对环烷酸腐蚀进行有效抑制。
脂肪酸氨基酰胺R1为C6~C30的烃基,R2为C1~C30的烃基可用于油田热深井和原油炼化过程防腐蚀的高温缓蚀剂N,N’-二羟乙基哌嗪衍生物R为C4~C30的烷基适用于200~300℃范围内,温度过高易分解。
表1-2中五种非磷系缓蚀剂在使用时虽然比磷系缓蚀剂使用时添加量略高,但是非磷系缓蚀剂能够避免磷使后续工艺催化剂中毒和生态环境危害等问题,所以非磷系缓蚀剂已经逐渐成为目前使用的主流缓蚀剂。
3.3 混合型缓蚀剂(1)磷酸酯-胺型混合缓蚀剂:磷酸酯-胺缓蚀剂是最早期使用的油溶性环烷酸缓蚀剂,其使用温度范围为316~400℃。
该种缓蚀剂由Naclo公司研制成功,据称这种缓蚀剂可在炼厂设备上形成粘着力很强的薄膜,防止在高温受环烷酸、硫或氧化物的腐蚀。
N-5180缓蚀剂是一种胺基中性磷酸酯,在东海岸炼油厂的试验表明,加入80~90µg.g-1的N-5180缓蚀剂即可起到很好的缓蚀作用。
(2)亚磷酸酯-噻唑啉型混合缓蚀剂:亚磷酸酯-噻唑啉的结构通式如图1-3,通常是将两种缓蚀剂进行复配使用。
图3-1亚磷酸酯和噻唑啉复配结构式复配时,亚磷酸酯与噻唑啉的重量比以1:4~4:1最佳。
亚磷酸酯的烷基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到10,但是C1到C6最适宜。
噻唑啉的烷基碳原子数1到10,但是C1到C5最适宜,烷基取代数目为0到4的整数。
二烷基和三烷基亚磷酸酯和噻唑啉复配在流体烃和石化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其抑制腐蚀活性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温度提高到350~540℃或更高。
当腐蚀是由其它相似的有机酸引起时,该类缓蚀剂在100~440℃或温度更高,对于加工过程也是十分常有益的。
复配缓蚀剂在使用时,它的使用量因实地操作条件和所要加工的原料情况不同而不同。
因此,温度和酸腐蚀体系的特征与复配缓蚀剂的用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操作温度和酸浓度都比较高的地方,相应的复配缓蚀剂的用量也应成比例增加。
通过实际使用发现,缓蚀剂或复配缓蚀剂的浓度范围可能是从5~5000µg.g-1或更高,在反应开始时,加一个相对较高的剂量2000~3000µg.g-1,并且保持这个水平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直到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抑制腐蚀保护膜。
一旦保护膜形成,需要去维持保护膜的剂量可能减小到一个正常的操作范围,大约100µg.g-1就能使保护膜不受损失。
二者复配使用的好处是向系统内添加的磷相对减少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磷引起下游的催化剂中毒。
3.4小结对比磷系、非磷系和混合型缓蚀剂的适用范围和炼厂使用反馈意见,混合型缓蚀剂混合比例不宜掌握,且添加量较大,因此其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磷系比非磷系缓蚀效果好,应用范围也比较广,但是由于含磷化合物容易在后续造成催化剂中毒,加上其对环境所表现出的生物毒性引起了各国环保部门的重视,含磷缓蚀剂逐渐被废弃而淡出人们视线,从而非磷系缓蚀剂正逐渐取代磷系缓蚀剂,并成为目前腐蚀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