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的级别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 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 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职业暴露防护技术
(4)实验室废物的处理 △ 不同种类的医疗废物应按不同的程序处 理 △ 使用后的标本须在实验室内高压消毒后 方可送出 △ 重复使用的器具应做好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
(1)预防锐器伤害
防止针和利器刺伤手套皮肤,发生紧 急处理
不要把用过的锐器传递给他人 侵袭性操作要有足够光线减少出血 严禁向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盖针头盖 严格按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处理锐利

采供血机构可能感染的途径
工作人员在初筛、采血、成分制备、处理医疗废物或 标本和仪器设备进行操作过程中,有感染病原体的潜 在危险。可能感染的途径有:
1、具有传染性的溶液、标本或血液在某些情况下形 成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
2、病原体可通过轻微划伤、刺伤、擦伤或损伤的表 皮直接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3、一些病原体可通过与黏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 触进入人体。
造成职业暴露的可能发生的原因
〆没有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〆对职业暴露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〆缺乏职业暴露的专业知识 〆不可避免的处于高度暴露环境
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当,接触血液 标本时不戴手套, 对于易发生血液喷溅情况未作 有效防护措施,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时违 反操作规程。这些都是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 护意识欠缺所至。
种种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损 伤居首位,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其 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 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 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 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 需0.004ml(4u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 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 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 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暴露于含 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暴露的级别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 露
1、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
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2003.11.7)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6.1)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江苏省血站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我站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程序(YZXZ/QP-35) 建筑、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YZXZ/QP-04) 安全与卫生控制程序(YZXZ/QP-05)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YZXZ/MR-05) 消毒清洁管理制度(YZXZ/MR-06) 站内感染管理制度(YZXZ/MR-07) 。。。。。。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护人员均 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 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 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 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 成一起医务人员艾兹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医护人 员、预防保健人员、护理人员等被认为是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4、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重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 设备,在用于下一位献血者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 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 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 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 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 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锐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
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
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
但是,“非典”暴发后,截止目前,我国出 现了很多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并有增多趋势。 北京地坛医院就曾先后收治过3名护士,她们都 是在工作中不慎因针刺伤和皮肤无保护措施,而 暴露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后发生艾滋病毒感染。
♦ 对血液和污染的器具进行清洁消毒维护时(各业务部门) ♦ 处理污染衣物和医疗废弃物过程中(各业务部门)
职业暴露的分类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感染性 职业暴露
放射性 职业暴露
化学性 职业暴露
其他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一)防护意识淡薄 (二)针、刀刺伤与割伤 (三)皮肤粘膜暴露 (四)空气污染 (五)其它相关因素
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 三级暴露 的血液。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 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三)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 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 境。
废弃物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
(2)严格消毒所有器具 (3)清洁洗手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 戴手套 分类 注意事项 —— 穿隔离衣和防护服 —— 戴口罩和防护镜
(5)正确处理废弃物
2、登记和报告
自愿的原则通知主管领导 —— 获取正确的处理
详细记录(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 个人资料 时间 地点 —— 污染部位 伤口类型 污染物情况
暴露的主要环节(以我站为例)
♦ 采血时刺伤或破损皮肤接触、热合血辫时发生血辫破损造成血 液喷溅(采血部门)
♦ 成分科在进行热合、离心时遇到血液破损时,血供科在发血时 发现破袋或临床退回的破袋血液时,血液接触到皮肤或喷溅到 人员脸上或眼睛口腔(血供科、血源科、成分科、检验科、质 技科等)
♦ 检测或化验时被刺伤或破损皮肤接触(检验科、质技科、血源 科)
包括:羊水、心包 液、胸腔液、腹腔 液、脑脊液、阴道 分泌物
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HIV、HBV、 HCV、TP等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 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HBV、HCV、 TP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而导致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不包括:唾液、 泪液、汗液、尿
了解暴露源情况 —— 病毒载量 病毒检测是否为阳性 保密
感染性职业暴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职业从事 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风险评估(以HIV为例)
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
暴露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是判定职业暴露是否成
立的唯一条件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控制措施的关键。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预防及处理
扬州市中心血站 范恩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趋势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被感 染的血液而引起Baidu Nhomakorabea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 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成为医 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问题。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经 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风险日益增加。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的消毒:
(1)对于业务部门工作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操作 台面、仪器设备表面、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 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暴露的级别 暴露源的级别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 则(试行)(2004.6.1)
暴露源的类型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临床症状.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
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 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物理危害主要指锐器伤、划伤、割伤、针刺伤等 化学危害主要指浓酸、浓碱等化学品危害 生物危害主要指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危害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
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
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
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
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
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
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
暴露源不明型暴露:不能确定暴露源者.
暴露源的类型
暴露源病毒载量 水平的评估 轻度
重度
暴露源不明
HIV抗体+、病毒载量低 无临床症状、CD4计数较高
HIV抗体+、病毒载量高 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
不能确定暴露源 是否为HIV抗体+
职业暴露的分级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预防的措施
1、洗手:工作人员在接触每个献血者前后,接 触标本后,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 消毒剂洗手,检验科脱手套后,要洗手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皮 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另外,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口罩、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 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防护眼镜、隔离衣等,减少通过破损皮肤和粘膜感染的危 险性。
职业暴露防护技术
(1)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
环境要求: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
职业暴露防护技术
(2)操作时的防护 ※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 凡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应彻底清洗消毒 ※ 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 管理制度 ※ 污染物盛器完好有标志
职业暴露防护技术
(3)化验室的防护 & 限专业人员进入,不得吸烟饮食化妆 & 实验室内的所有物品视为潜在传染性 & 所有操作程序尽可能减少标本的飞溅雾 化 & 处理所有传染性标本应戴好防护用具 & 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和管 理
构成职业暴露的条件
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病毒 粘膜或皮肤有伤口 有体液交换发生 要达到一定的病毒量
暴露后感染的影响因素
暴露源的情况(有无病毒感染的可能) 暴露情况(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时间的长短 暴露范围(损伤的程度) 暴露后处理(局部的紧急处理、预防性用药等)
暴露概率
针头刺破皮肤: 破损黏膜接触: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8.28)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12.6)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1.29) 血站实验室质量量管理规范(2006.5.9)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
分 级
二级暴露
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 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
0.33% 0.09%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
普遍性防护原则 目的:把意外接触到病人(高危献血者)和医务人员
血液、体液等情况减少到最低程度 内容:在为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时,无论是
献血者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 论献血者HIV、HBV、HCV、TP病毒抗体阴性 还是阳性,都应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