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定义
如何撰写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PPT课件
![如何撰写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5d81239ec3d5bbfc0a7438.png)
(五)成果内涵和主要做法
主要创新点: • 本项成果特色,需要反复提炼。一般来讲,可以先将做法整理出来,再对做法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归纳出
成果特色。 • 要有条理,条款不要太多。 • 字数不要太多,300到500字即可。 • 这部分内容是评委重点关注的对象。
第26页/共48页
(五)成果内涵和主要做法
第24页/共48页
(五)成果内涵和主要做法
深化管理阶段(2011年8月-2013年6月):总结强化管理阶段的工作得失,进一步 完善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之间的统一、协调问题,全面、深入推 进各项工作开展。加强岗位责任制检查,加强规章制度落实,加强考核监督,促进执行 力的全面提升,基本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设想、采取的策略或理论探讨方面的内容。 •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能规避。 • 经过1年以上的实际应用后。
第5页/共48页
(三)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特点
效益性: • 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 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评估、测定与计算。 • 关键是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概述
(一)评选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目的 • 推广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 • 及时总结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成果,鼓励广大管理、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促进公司基础管理水
平提高 。 • 建立交流平台。 • 为管理人员晋职称提供支持。
第1页/共48页
(二)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定义
•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在规章制度、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 等方面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改进、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 降低物质消耗,解决企业管理难题,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显著管理效果的理论、方法、工具。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b755c567ec102de3bd89de.png)
附件2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为了鼓励和引导我国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并总结和推广管理创新经验,指导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和发布工作,经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和中小企业司研究,现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各企业实际出发,在管理理念、组织与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它必须同时符合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和示范性五项要求:一是具有创新性,即在实践中率先发现和总结出某些管理领域的规律,并得到国内外公认;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经验,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应用;或借鉴国内其它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发展;或企业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二是具有科学性,即管理创新成果内容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反映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
三是具有实践性,即反映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已进行的成功实践,且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四是具有效益性,即经过科学评估、测定与计算,证明确实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是具有示范性,即管理创新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对其他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的内容要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着重反映企业管理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具有行业一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注意比照已审定和发布的成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成果主题,突出创新点和示范作用.对于选题较好且材料需进一步提炼的成果,也可在正式申报前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成果承办单位进行沟通。
三、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坚持企业自愿申报、限额推荐、专家审定原则.成果申报单位包括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各个行业、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企业.大型企业集团所属的分公司(或相同性质的生产企业)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可作为创造单位申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企业联合会,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和2013中国500强企业(含制造业500强企业、服务业500强企业),负责向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推荐成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审定办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审定办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https://img.taocdn.com/s3/m/1585cccf81c758f5f61f6773.png)
附件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审定办法(2009年2月18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鼓励和引导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完善经营机制,依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函…2003‟62号),特制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审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是指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借鉴、吸收和运用国内外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或成就,提高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收到显著效果,或在管理理论、管理方式、组织、方法和手段(包括综合性的、专业性的、现场管理性的)有所创新,并经过实践验证确有明显作用和效果,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
第二章评审条件和范围第三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1、在管理现代化的理论或管理实践中有新的创见或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2、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人才培养和使用、企业文化的确立等方面有独到建树,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3、在有色金属工业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设备改造、投资运营及财务管理、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计量检测及信息技术应用等,达到了先进水平,攻克管理难点,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节省国家投资和企业资金,提高了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效益,成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4、其他管理现代化成果,经有关专家、学者评议,确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第四条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应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效益性,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关于组织审定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关于组织审定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53dedb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9.png)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关于组织审定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4.10•【文号】国管审[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关于组织审定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国管审〔201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企业联合会,全国性行业协会,各有关企业:为推进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科学进步,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和中小企业司决定开展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推荐与审定工作,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负责组织。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和推广活动自1990年开展以来,已审定发布了18届、1823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形成了国家级、地区和行业级、企业级的成果审定推广体系,对推动我国各类企业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组织做好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推荐与审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届成果在全面反映我国企业各项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以及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以下重点: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与研发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与管理整合、节能减排与绿色管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与对标管理、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国际贸易争端处理、发展服务业与现代物流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与管理变革、流程优化与标准化管理、品牌建设与网络营销管理、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公司治理与集团管控、人才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管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小企业管理提升与服务平台建设等。
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和发布办法
![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和发布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526cf6f7ec4afe05a1df54.png)
附件三: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和发布办法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函[2003]62 号)精神、比照国家对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暨进一步组织做好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国资改发[2004]2 号)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有明显作用和效果的办法和措施。
其主要要求:一是具有创新性,即符合管理科学原理,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结构、功能明显优于原来采取的管理办法,并达到或超过北京市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创造发明;应用北京市或国内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确有改进和发展的创新因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企业实际结合进行创造性应用。
二是具有实践性,即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技术政策、法规、体现国家和北京市指导企业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三是具有效益性,即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着。
二、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和北京市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委、办、局提出的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
同时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经营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选择成果主题,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生态型企业建设,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战略管理、品牌管理;以市场导向,解决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等实行人本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等。
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提炼
![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提炼](https://img.taocdn.com/s3/m/f5f3bf8cd4d8d15abe234ef8.png)
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提炼邹象新第一部分对管理创新的必要认识一、管理创新的定义针对影响企业成长发展的问题,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对企业制度及原有管理进行改进,开创新型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并经过实践检验(一般要一年以上),证明确实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的系统活动或者过程。
二、管理创新的分类1、按管理性质分有职能管理创新、专业管理创新及管理基础创新。
●职能管理创新,如:战略、目标、计划、实施、检查、控制、领导、组织等管理方面的创新。
●专业管理创新,如:研发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销售管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类创新。
●管理基础创新,如: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流程创新、标准创新、方法创新、体系创新、系统创新,以及其它运作方式创新。
2、按成果产生的背景或出发点分,有现实性创新和超前性(或储备性)创新。
●现实性创新是指为解决现实性问题或满足现实性要求而进行的创新.企业一般多为现实性创新。
●超前性(或储备性)创新是指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所进行的创新.如人力资源储备、后备人才培养、超前进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如战略方面的创新。
3、按创新涉及内涵的大小,分为总体性管理创新、专业性管理创新、单项性管理创新三种。
●总体性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管理总系统的创新,带有全局性。
如战略管理,企业整体优化企业资源整合。
●专业性管理创新——只在某一专业领域(或专业分系统)内的创新,如成本管理、劳动管理;某一层次的管理,如班组管理、车间管理等。
●单项性管理创新——只对某一管理要素或某一特定的管理范围(如某个控制点、某个管理环节)的创新,如质量管理中降低废品损失。
三、管理创新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对现状的不满第二阶段:从其他来源得到启发,打开思路,寻找创新灵感第三阶段:创新活动第四阶段:总结提炼第五阶段:争取内部和外部的认可四、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1、创新主体应具有远见卓识、较丰富的管理知识和较宽的视野。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8f9016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9.png)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是企业应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创新实践后的系统性总结提炼。
申报企业在撰写主报告之前需了解企业管理创新趋势,认真分析企业管理的成功之道,合理确定选题,梳理企业实践措施,认真组织撰写成果主报告。
一、报告结构成果主报告应围绕为什么要实施此项管理创新、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实施后取得了哪些成效来撰写。
主报告由题目、摘要、企业简介和正文(包括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和实施效果)等部分组成。
(一)题目。
要鲜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题、核心内容及特色,概括为一句话,但不要出现本企业名称、创造人姓名以及成果内容的字母缩写等,也不要以“××模式”、“××法”等命名。
选题时,可查找与本企业申报主题相关的历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避免重复。
(二)摘要。
主要反映本项成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新点,需要高度概括、反复提炼(300~500字)。
(三)企业简介。
主要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300~500字),包含企业所属行业、地区和产权性质、主要业务、规模、效益及行业地位等内容。
— 1 —(四)实施背景。
主要介绍为什么实施本项管理创新,结合选题有针对性的分析企业当时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反映企业开展此项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
(五)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是成果主报告的核心内容,一般要分若干条(5 至8 条)展开阐述,即针对背景部分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哪些创新性的实践措施予以解决。
做法部分的框架要符合基本的管理学逻辑,条目要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可适当举例。
为实施本项管理创新而提供的人、财、物等支撑保障内容可适当压缩。
主要做法字数应占到主报告的70%。
(六)实施效果。
主要介绍通过实施本项管理创新企业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如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效果应呼应背景中所分析的问题。
二、文字要求(一)主报告应控制在0.8万~1.2万字,并附有目录。
浙江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浙江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c9c226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f.png)
浙江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前言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企业管理现代化一直是省里领导和企业家们十分看重的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省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创新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管理成果。
本文将对浙江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做一个总结,并探讨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方案。
一、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最主要趋势之一,也是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上讲,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包含了企业从供应链、生产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
在浙江省,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日益成熟,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中。
以传统制造业为例,浙江省的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过程跟踪,产品的溯源和质量管理,从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互联网+行业中,浙江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供应链的全线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一环。
浙江省的企业管理现代化成功,与浙江省对人才培养的注重有很大关系。
浙江省大力支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政策,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通过人才培养,有效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浙江省的企业管理现代化还非常注重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意,浙江省的企业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员工和管理人才,不断推动企业向更高的管理水平迈进。
三、开放合作浙江省的企业“走出去”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开放合作,浙江省的企业成功地拓展了市场,提升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在开放合作方面,浙江省不仅积极推动自身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营销,还通过国际采购、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制造技术水平与科技水平。
此外,在企业管理上,浙江省通过参与国际管理标准的制定和运用,将国际管理体系纳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管理和竞争力。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e124c46369dc5022abea00b4.png)
附件1: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为了及时总结提高和推广应用管理创新成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中国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并指导做好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函[2003]62号)和国务院颁发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国发[1986]59号)及其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有明显作用和效果的办法和措施。
成果必须同时符合三项要求。
一是具有创新性,即符合管理科学原理,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结构、功能明显优于原来采取的管理办法,并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的创造发明;应用国内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确有改进和发展的创新因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企业实际结合进行创造性应用。
二是具有实践性,即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规,体现国家指导企业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三是具有效益性,即工作效率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
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经营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成果主题,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创造单位,是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工业、交通、建筑、商贸、农林牧渔、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各行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私营、其他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国有独资、其他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等各种类型的公司。
中央企业所属的分公司(或相同性质的生产企业)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可作为创造单位申报。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精)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精)](https://img.taocdn.com/s3/m/2f96810ca2161479171128c3.png)
附件1: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为了及时总结提高和推广应用管理创新成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中国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并指导做好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函[2003]62号和国务院颁发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国发[1986]59号及其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有明显作用和效果的办法和措施。
成果必须同时符合三项要求。
一是具有创新性,即符合管理科学原理,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结构、功能明显优于原来采取的管理办法,并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的创造发明;应用国内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确有改进和发展的创新因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企业实际结合进行创造性应用。
二是具有实践性,即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规,体现国家指导企业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三是具有效益性,即工作效率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
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经营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成果主题,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创造单位,是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工业、交通、建筑、商贸、农林牧渔、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各行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私营、其他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国有独资、其他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等各种类型的公司。
中央企业所属的分公司(或相同性质的生产企业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可作为创造单位申报。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doc 5页)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doc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553d23f46527d3250ce015.png)
附件三: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评审和发布办法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函[2003]62号)精神、比照国家对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暨进一步组织做好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国资改发[2004]2号)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有明显作用和效果的办法和措施。
其主要要求:一是具有创新性,即符合管理科学原理,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结构、功能明显优于原来采取的管理办法,并达到或超过北京市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创造发明;应用北京市或国内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确有改进和发展的创新因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企业实际结合进行创造性应用。
二是具有实践性,即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技术政策、法规、体现国家和北京市指导企业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三是具有效益性,即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二、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和北京市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委、办、局提出的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
同时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经营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选择成果主题,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生态型企业建设,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战略管理、品牌管理;以市场导向,解决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等实行人本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等。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cd7e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努力进行现代化管理创新,以提高企
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从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的三个方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
管理技术,综合总结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的成果。
一、管理理念
1、企业文化理念现代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构成一个企业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
的企业理念,使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进步性,注重崇尚民主、互助、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
2、组织结构理念现代化创新。
当前,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
进行组织结构的现代化创新,传统的组织架构,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企
业管理效率。
3、管理制度理念现代化创新。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
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高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管理模式
1、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以精细、定制的管理措施,从后勤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
的分级管理。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940b0f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b.png)
信息化管理手段包括建立企业资源计 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实现 业务流程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协 同工作。
数据化管理手段
总结词
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 业运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 可视化,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数据化管理手段包括建立数据仓库、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实施商业智能( BI)等,帮助企业发现潜在规律、优 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营效率。
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
总结词
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追求卓越品质,注重持续改进和追求完 美。
详细描述
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以达到最佳的业绩表现。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发 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和自我超越。
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总结词
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强调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 求。
B
C
趋势三
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考量 因素,企业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 型管理。
趋势四
跨界融合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新常态,企 业将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共 赢。
D
谢谢聆听
平台化管理模式
总结词
构建内部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详细描述
平台化管理模式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团队和个体视为不同的平台,通过构建内部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知识交流和协同创新。这种模式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04 企业管理手段创新
信息化管理手段
总结词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内外部 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高效处理,提升管 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管理创新—关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研究1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管理创新—关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019301a631b765ce04081464.png)
二、近年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现状
郑州铁路经济开发(集团)公司实施的《铁路多经企业适应战略转型的市场开拓与 管理(2019)》,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经营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做强核心业务,适应 了铁路系统“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需要。
河南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实施的《全方位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绩效管理( 2009)》,以平衡记分卡为平台,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将企业战略目标实施与绩效考核 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一、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比如:库存管理方面的成果 除了运用传统的物资分类方法,还需要运用物流学的供应链理论,流程再造方法,信 息化手段等。
效益性: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后,经过科学的测定与计算,证明成果所带来的 管理效率高,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二、近年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现状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实施的《打造矿区和谐凝聚力的民主管理(2019) 》,围绕提升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紧紧把握企业与员工、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这两对基 本矛盾,通过融合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形成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营造和谐民 管氛围,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洛阳卷烟厂实施的《以激发活力为目标的适应性绩效管理(2019)》,以激发员 工活力为目标,持续完善和优化传统绩效考评机制,实现科学、系统、全员参与和全 过程量化考评,有效调动了员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河南平宝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以量化细化考核为手段的安全到位管理(2019 )》,把安全措施到位、现场管理到位、隐患整改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责任追究到 位(五个到位)的主导要素进行分解,细化为122个子要素进行百分制考核,构建起 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1a9b88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f.png)
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引言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是指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以及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决策支持,达到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大会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盛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创新成果。
管理理念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第一个方面是管理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控制和指挥,而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更注重激励和引导。
在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中,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将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本,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一些企业实行了灵活工作制,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以更自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才能。
另外,一些企业还实行了开放式创新,鼓励员工与外界合作,共同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组织结构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第二个方面是组织结构的创新。
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一层一层的等级制,信息流通不畅,决策效率低下。
而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协作式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决策的高效执行。
在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中,有许多企业采用了跨部门协作团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壁垒,实现了跨功能和跨地域的协同作业。
另外,一些企业还实行了创新中心的建设,集中资源和人才,在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流程设计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第三个方面是流程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流程通常是线性的,每个环节都有固定的步骤和顺序。
而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通过精细化和定制化的流程设计,使流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在第四届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中,有许多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一些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智能感知和自动调控。
另外,一些企业还应用了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定义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各企业实际出发,在管理理念、组织与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成功探索。
它必须同时符合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示范性五项要求。
一是具有创新性,即在实践中率先发现和总结出某些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并得到国内外公认;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经验,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应用;或借鉴国内其他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发展;或企业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二是具有科学性,即管理创新成果内容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反映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
三是具有实践性,即反映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已进行的成功实践,且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四是具有效益性,即经过科学评估、测定与计算,证明确实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是具有示范性,即管理创新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对其他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