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25 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长 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写于 年 月。

2.对全诗总括的诗句是 。

表现长征胜利喜悦心 “云崖暖”“铁索寒”,一暖一寒表达了 。

“尽开颜”表现了 (一)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二)灯海和星海天上一片星海,地上一片灯海,我站在两海之间,不知上去还是下来。

下来吧,怎么舍得下来,星海是那样可爱;上去吧,怎么舍得上去,灯海是这样多彩。

只好让两眼分工,一望灯海,一望星海。

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合成一个童话世界。

《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

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

仿佛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一)1.作者选取彩虹、关山、弹洞这三个景物,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3.你还积累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有:(二)1.根据诗句填空。

“灯海”指的是“星海”指的是2.你是怎样理解“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成一个童话世界”这句诗的?参考答案:课内阅读1.毛泽东 1935年10月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比作腾起的细浪,把乌蒙山比作细小的泥丸。

4.红军不把长征的困难放在眼里,困难在他们的眼里是很细小的,在战争面前稳若泰山,对战争的胜利完全掌握在手里;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 5 七律·长征1.填空比一比,再组词。

律崖渡津涯度2.填空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 逶迤:(2) 磅礴:3.填空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红军长征途中历经“万水千山”,作者只选取了、代表踏过的“水”,只选取了、、代表翻过的“山”,这样的写法被称为。

(2)红军长征共翻越了18 座大山,跨过了24 条大河,作者为什么说是“万水千山”?(3)“等闲”的意思是,透过“等闲”二字可以感受到。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比作,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是想告诉我们。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经历:和。

4.填空想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5.综合性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答案1. 【答案】纪律;天津;悬崖;天涯;渡河;度过2. 【答案】(1)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2) 气势雄伟。

3. 【答案】(1) (1)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岷山;点面结合(2)“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泛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平平常常;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乐观积极的情怀(2) 细浪;泥丸;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3)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4. 【答案】战士们历经艰险,终于翻过了岷山。

在山顶上,他们拥抱在一起,大声说笑着,个个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5. 【答案】略。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版语文上册六年级《七律长征》课后精练(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上册六年级《七律长征》课后精练(有答案)

《七律长征》一、根据拼音写生字.ténɡ细浪铁suǒ悬yá峭壁大dù河二、填空题1.读诗句,完成下列练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2.查字典填空.“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悟长征之难与红军之勇(1)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这是“面”的描写,然后选取了五个“点”,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根据提示加以概括.攀(五岭)越(_______)渡(_______)夺(_______)翻(_______)(2)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过后尽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读诗句,选一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后的欢快心情.A.抢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2.下列诗句朗读节要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3.下面词语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 ). A.尽显B.取之不尽C.山穷水尽D.尽心尽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七律长征》是一首词,“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B.《七律长征》是一首词,“长征”是词牌名,“七律”是题目.C.《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D.《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题目,“长征”是体裁.四、信息匹配1.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入括号,组成词语.渡度踱(____)步(_____)江温(_____)崖涯岸律津建天(____)纪(_____)创(_____)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逶.(wēi wěi)________迤磅.(bàng páng)________礴乌蒙.(méng měng)________ 岷.(mín mǐn)________山3.花落谁家(选词填空).(1)侵略者最终(_______)落得失败的下场.(2)姐妹俩性格(_______)不同.(3)他一向准时到校,这次迟到是(_______)的.(4)没想到小红在这次讲演比赛中(_______)获得一等奖.(5)敌人居高临下,(_______)更容易发现我们.五、诗词曲鉴赏阅读诗歌,完成练习.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将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 E喜踏岷山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根据拼音写生字.腾索崖渡二、填空题1.翻腾的细小波浪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B2.Y ya 山崖悬崖糸(十) 4(8)索道求索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金沙江泸定桥岷山喜悦尽开颜4.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壮观. 高耸入云的山崖. 露出笑脸,笑逐颜开.三、选择题1.B A2.C3.A4.C四、信息匹配1.踱渡度岸崖涯津律建2.wēi páng méng mín3.必然截然偶然竟然显然五、诗词曲鉴赏1.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C4.巧渡金沙飞夺泸定 E 我从中感受到了红军战士越过氓山之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5.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悬崖”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六、书面表达五岭和乌蒙山连绵不绝,巍峨高耸,红军队伍如一条弯曲的长龙盘绕在大山之间.战士们虽然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每个人依然精神抖擞,精神奕奕,大家高唱着军歌,互相搀扶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每个人仿佛都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一切的艰难险阻在这一刻仿佛都成了微不足道的细浪和泥丸.。

5 七律·长征(部编版)含答案

5 七律·长征(部编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5.。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二.阅读理解及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七律11.C。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并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卷观赏,人随景移,引人入胜。

那景色或江水翻腾,或山峦逶迤.(yí y ǐ),或yún yá()竞秀。

画中不仅有气势磅.(bàng páng)礴之景,还有渔歌唱晚、dù()口垂钓的闲情逸趣,这幅画不愧是传世精品。

二、词语理解。

1.“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云崖”的意思是。

与“悬崖”相比,“云崖”更能体现出。

2.“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的意思是。

“万水千山”的意思是,这里的“万”“千”都是虚指,形容很多。

下面词语中也含有数字,其中不是表示虚指的是()。

A.烟花三月B.一日千里C.十全十美D.百炼成钢三、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于句中的一“暖”一“寒”,下面理解正确的有()(多选)A.从“暖”和“寒”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是在不同季节发生的,从侧面反映出红军长征历时之长。

B.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还写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C.作者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觉进行对比,突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D.“暖”字形象地概括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

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和,写出了山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四、回顾诗歌,完成练习。

1.下面是对朗读这首诗歌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时要突岀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1

5.《七律·长征》一、阅读提升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喜踏岷山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练笔2.句子模仿秀。

(选做题)长征是什么?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亮思维三、思维拓展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这两句诗写山。

“逶迤”“磅礴”原本是表现山之高大蜿蜒,可作者笔锋一转,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却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两句诗的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和英雄气概。

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这两句诗写水。

从中可以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时的喜悦、“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

“暖”字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力,知道学习古诗要利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古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14、11、28【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 w a y i ________2. p eng bo ________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1.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一一磅礴——逶迤——云崖——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

5.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 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 a y i p eng b o n i w cn w u m eng (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一、请用“组字法”记忆生字。

ní wán wán1.“九”加上一点就是()()的()。

pánɡ bó bó2.“石”加上“薄”就是()()的()。

mín shān mín3.“山”加上“民”就是()()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征()┌委()┌薄()└证()└逶()└礴()┌闲()┌拖()┌岷()└闭()└迤()└眠()三、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②与正事无关的③不在使用中1.他俩正在闲谈。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3.别让机器闲着。

()颜:①体面②脸上的表情③颜色4.三军过后尽开颜。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四、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六、课内阅读,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红军。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一、泥丸丸磅礴礴岷山岷三、1.②2.①3.③4.②5.③四、1.七言毛泽东2.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险阻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六、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不畏艰难、乐观向上4.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5.过雪山尽开颜。

七律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

七律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

七律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远征;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2.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远征;万水千山。

3.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色。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金沙水;云崖。

4.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险。

请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大渡桥;铁索。

二、选择题1.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山脉?A. 秦岭B. 五岭C. 祁连山D. 昆仑山答案:B。

2.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山脉?A. 秦岭B. 五岭C. 乌蒙山D. 昆仑山答案:C。

3.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条河流?A. 黄河B. 长江C. 金沙江D. 珠江答案:C。

4. 《七律·长征》中,毛泽东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座桥梁?A. 泸定桥B. 大渡桥C. 嘉陵江大桥D. 长江大桥答案:B。

《七律 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七律 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七律•长征毛泽东发表时间: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首联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风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了“不怕”“远征难”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简析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测试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测试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测试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u) 等闲(xian) 云崖(ya)B.迤逦(yi) 铁锁(suǒ) 逶迤(yi)C.长征(zhēnɡ) 磅秤(banɡ) 磅礴(panɡ)D.蒙骗(menɡ) 岷山(Min) 乌蒙(menɡ)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普通,平常。

(2)弯曲绵延的样子。

(3)欢悦。

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答案:(1)对偶夸张 (2)对偶4.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5.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红军的精神即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体会、品析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6分)
①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②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③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16、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我校计划举办“颂长征”合唱比赛,请你为大赛设计一幅背景画,用文字描述出来。
《七律 长》答案
1.略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充分表达了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意近即可)4.略5.⑴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⑵欢悦。6.五幅“征难图”:(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金沙(4)飞夺卢定桥(5)喜踏岷山雪;第二问略7.略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10.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1.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12.D13、落叶;“金色的小船”“淡淡的初霜”。14、C15、略
《〈长征组歌〉两首》答案
1.略2.略3.突出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4.比喻,形象地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5.①逼:形象地展开了红军以凌厉之势对昆明造成的威逼震慑之势。②袭: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出奇不意巧渡金沙江的情景。6.《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7.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因为这两句最能体现这首歌的主题。8.雪大、天寒、缺粮。凭官兵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9.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衬托了红军官兵蔑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0.提示:可围绕理想、信念、战胜困难等方面写,也可从留给后世的影响来写。11.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12.国土沦丧(“七子”被帝国主义国家侵占);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近即可)13.唤起民众,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抵抗外侮,振兴中华。14.坚贞不屈,心向祖国。15.①虽然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达三百年之久,但澳门依然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贞。②比喻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掠夺香港人民的财富,残酷地奴役着心向祖国的香港人民。③比喻台湾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国旗为“日之丸”即太阳旗)残酷统治下,但“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还将背城一战”,以挣脱枷锁,回归祖国。16.略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注:“七子”:即被帝国主义国家霸占或“租借”的七个地区: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妈港”:澳门的葡语音译;“郑氏”: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4分)
(二)
七子之歌(节选)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⑵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长征组歌》两首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压黔镜( ) 乘胜( ) 雪皑皑( ) 泥毡(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4分)
七律 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逶()yǐ( )磅()bó( )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3分)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分)
4.将下列诗句断句:(4分)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第二部分:
(一)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4分)
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4分)
(1)调虎离山袭金沙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6分)
①兵临贵阳逼昆明
②调虎离山袭金沙
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4分)
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5分)
⑴⑵⑶
⑷⑸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4分)
11.在本诗中,诗人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让他们倾诉受帝国主义国家蹂躏的悲愤之情。(3分)
12.从诗歌内容看,《七子之歌》既唱出了的切肤之痛,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4分)
1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4分)
14.诗人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寄寓在所吟咏的对象上,使这“七子”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尽管他们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占领,但他们仍然。(3分)


第二部分:
(一)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4分)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