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7 大雁归来有答案

合集下载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7 大雁归来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4.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核心任务: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预习下列内容,完成填空。

1.搜集、整理有关写“雁”的诗句(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3.查资料,了解“大雁”这种野生动物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羽色多呈淡灰褐色,有斑纹。

群居水边,夜宿时,有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称之为“雁字”,因行列整齐,又称之为“雁阵”。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往往是一些家庭或家庭的聚合体。

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大意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11月南飞的大雁。

(2)3月的大雁。

(3)大雁归来的情景。

(4)春雁觅食。

(5)孤雁。

(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1.读第4段,观赏雁舞沙乡之美景,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明确: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2.大雁为什么会有如此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心声,进入雁儿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性格、精神特征及雁与雁之间的关系。

大雁归来优秀导学案及答案两课时

大雁归来优秀导学案及答案两课时

14、大雁归来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缄( )默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给画线的字注音:雾霭()缄默()香蒲()凋零()沙锥鸟()狩猎()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六)作业:本课练习册教后记:第二课时品味语言:一、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阅读训练:(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 教师用)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 教师用)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大雁归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学习重难点1.准确圈画中心句。

2.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点句子。

一、作者简介,导入课文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们一样,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大雁归来。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 探缄( ) 默狩( ) 猎凋( ) 零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三、整体感知1、“大雁”什么时候“归来”?2、回到了什么地方?3、它们在这里呆了多久?4、仅仅写大雁回来吗?和大雁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作者还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四、细读文本,感受情感1、“观赏雁群翔集”:⑴听老师范读第4节,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⑵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

⑶齐读第4段。

2、“聆听雁语心曲”:⑴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7《大雁归来》导学案附答案

7《大雁归来》导学案附答案

7*《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重点】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迁徙.(xǐ) 缄.默(jiān) 窥.探(kuī) 狩.猎(shòu) 凋.零(diāo) 雾霭.(ǎi)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走进文本和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

三、合作探究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④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交流点拨】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教师用) (3)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教师用) (3)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大雁归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一、导入1.播放课前歌曲《鸿雁》引出与雁有关的诗句。

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诗经》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的诗句。

无论是南飞的雁还是北归的雁,无论是孤雁还是群雁,雁的艺术形象往往与“思乡”“相思”“萧瑟”“孤寂”等有关。

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积累的关于大雁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句中大雁的艺术形象吧。

2.欣赏元好问词《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了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雁何其有情,让人读来为之泪目,为之叹惋。

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大雁的更多秘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环保主义学者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二、介绍作者,阐释题目及写作意图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国著名学家、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大雁归来,不仅仅是对春归大雁的一种认识,更有对大雁的一种欢迎乃至敬意。

同时还含有保护包括大雁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大声呼吁。

三、阅读文本,走近三月的大雁,整体感知1.处理生字词。

迁徙( ) 雾霭( ) 窥( ) 探缄( ) 默狩( ) 猎凋( ) 零滑翔( ) 顾忌( )2.完成阅读任务:圈划每段中心句,同时圈划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分享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如何准确圈画中心句方法指导:一看全段大意(围绕什么内容说的),二看句子关系(总分或分总),三看段首段尾(段首总说,段尾总结),四找关键词句(利用关键词句自己概括)。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教师用) (6)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教师用) (6)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大雁归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用。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课时:—课时。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而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也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 探缄( ) 默狩( ) 猎凋( ) 零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它问世于1949年。

《》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并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之后教师提问: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四、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导学案、教学设计和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导学案、教学设计和答案

7《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3.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大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也有很多诗人描写赞颂大雁。

同学们你能想出几个关于大雁的诗句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二、介绍大雁的知识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三、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主要著作有《沙乡年鉴》等。

四、《沙乡年鉴》的有关知识五、文题解读:“大雁”是本文的写作对象。

“大雁归来”中的“归来”有两层含义: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

六、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喧嚷()弥漫()瞄准()环颈雉()半蹼鹬()狩猎()雾霭()缄默()窥探()凋零()盘旋()迁徙()滑翔()沼泽()2、解释词语:雾霭:凋零:迁徙:缄默:狩猎:目空一切:七、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大雁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2、从文中对大雁的描写,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八、深入探究:1、第2自然段“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2、(1)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大雁的特征,请跳读课文第3、4、6、9段,完成下表。

(2)文中作者对大雁在春天和秋天的表现进行了两次对比,思考:作者为何要进行两次对比呢?3、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大雁归来》导学案精品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大雁归来》导学案精品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大雁归来>一、学习目标:1.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理解本文主旨 .2. 朗读课文 ,归纳要点 ,整体把握文意 .3. 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 ,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增强语感 .二、课前预习:完成<评价手册>14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释题:2、感受抒情性:⑴思考问题:作者喜爱大雁的什么 ?⑵讨论交流自己所找到的相关语言材料和自己所概括的要点 .⑶结合课后练习二 ,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 ,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 ,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 ,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 ,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③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品味形象性: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是通过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的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 ,体会写法及作用 .⑴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和有表现力的动词 ,使文章形象生动 ,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⑵多处运用比照的手法 ,突出大雁的特征 .例如:四、课内检测1、选择以下注音全对的一项〔〕 .A、雾霭〔ǎi〕纠正〔jiū〕缄默〔xián〕迁徙〔xǐ〕B、赌注〔dǔ〕撤回〔chè〕沼泽〔zhǎo〕符合〔fǔ〕C、黑鹂〔lí〕预料〔yù〕蹼鹬〔yù〕弥漫〔mí〕D、喧闹〔xuān〕稀疏〔shū〕频繁〔bīn〕偶尔〔ěr〕2、选词填空:⑴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 ,但与______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 ,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A、坚持不懈B、勇往直前C、坚决不移⑵_____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A、单调枯燥B、单一无聊C、准确无误⑶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根本的信念做______ .A、祝福B、赌注C、祈祷⑷大雁都要吹起______的号角 .A、联合B、连和C、联系⑸在对孤雁的解释上 ,出现了一束不曾______的希望之光 .A、预想B、预测C、预料3、从选文中 ,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情感 ?他怎样看待大雁 ?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 ,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 ,为什么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 ,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 ,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 ,据此 ,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 ,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 ,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1、三妹常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2、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三局部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 ,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拟 ,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 -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 ,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 -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 ,完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 - -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课堂练习通过朗读、理解、品味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 ,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学后反思。

《大雁归来》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雁归来》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雁归来》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雁归来》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雁归来》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一:看图预测故事情节学习目标:能够通过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重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难点:预测故事情节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想象力教学过程:1. 调出教材中《大雁归来》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预测故事情节。

2. 分组讨论所见所闻,并在黑板上做出合理的预测。

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观察结果。

4. 汇总几组预测结果,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导学案二:探究生词学习目标:能够熟记生词,掌握其词性、词义及用法学习重点:熟记生词学习难点:理解生词的词义及用法教学过程:1. 给出本课的生词表,让学生自学。

2. 将生词逐一讲解,包括词性、词义和用法。

3. 让学生根据理解后的生词,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出相关语境。

4. 教师带领学生感悟生词中蕴含的思想。

导学案三:品味文本学习目标:理解文本意义,掌握情感表达技巧学习重点:理解文本意义学习难点:掌握情感表达技巧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解释标题的涵义以及作用。

2. 按照教材内容,提取出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并加以分析。

3.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情感演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学会借助各种手法表达情感。

导学案四:文学解读学习目标: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角色性格和行为动机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难点:分析角色性格和行为动机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解释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角色。

2. 请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的性情与行为。

导学案五:文化课堂学习目标:了解“大雁归来”对中国文化的指涉及其文化内涵学习重点:了解文化内容学习难点:理解文化内涵教学过程:1. 废话讲透“大雁”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本文的蕴含文化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3. 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同步习题解析版)

07《大雁归来》(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ǎi)纠.正(jiū)缄.默(xián)迁徙.(xǐ)B.赌.注(dǔ)撤.回(shè)沼.泽(zhǎo)符.合(fǔ)C.蹼鹬.(yù)弥.漫(mí)黑鹂.(lí)预.料(yù)D.频.繁(bīn)偶尔.(ěr)喧.嚷(xuān)稀疏.(shū)【答案】C【解析】A.缄xián——jiān;B.撤shè——chè,符fǔ——fú;D.频bīn——pín;故选C。

2.(2020·浙江杭州市·八年级)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纠正迁徒赌注目空一切B.撤回瞄准守猎一声不响C.黎明喧嚷邀请偷偷摸摸D.滑翔凋零濒繁有益无损【答案】C【解析】A.“徒”应改为“徙”;B.“守”应改为“狩”;D.“濒”应改为“频”;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在铁矿石价谈判中,力拓公司目空一切....,坚决不让步。

C.返回的雁群,……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而选项中的语境是“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所以明显运用错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附随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附随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7 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重点)2. 赏析抒情性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3 体会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重点)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其代表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二、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沙乡年鉴》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

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三、识记课后的生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雾霭()缄默()迁徙()沼泽()瞄准()狩猎()喧嚷()邀请()凋零()枯燥()稀疏()弥漫()2.解释词语:目空一切:偷偷摸摸: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六、品读课文赏析句子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2.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如何理解“目空一切”?4.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5. (5段)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第7课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默(jiān) 窥.探(kuī)狩.猎(shòu) 凋.零(diāo) 雾霭.(ǎi)(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导入新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交流点拨】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交流点拨】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14. 《大雁归来》导学案及答案

14. 《大雁归来》导学案及答案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边划,5分钟之后回答问题)(学生概括归纳,然后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回答问题是请说明在第几段,第几行)明确:(有很强的知识性)①雁三月份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十一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

②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接触到水就叫,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④爱觅食玉米粒⑤雁队以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

⑥四月份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春天喜欢在沼泽中聚会。

⑦大雁的迁徙是国际性的。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明确:介绍了大雁的迁徙、觅食、集会时的鸣叫、迁徙的范围及意义等。

3.在文章中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病借此呼吁人类要保护包括大雁在内的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2.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

再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品味,然后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并交流认为写得好的原因。

(学生朗读品味,思考交流,约5分钟后回答问题。

学生没有说到的重点句子,教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赏析。

)(投影展示例句及赏析。

[图片13])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②“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想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这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大雁的聪明、可爱、热情,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③“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落”用得生动逼真,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作者把迁徙中大雁的鸣叫,比作是“带着野性的诗歌”,这既写出了大雁的可爱,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更表现出他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导学一、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林业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190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林学院,后长期在美国国家森林局任职,1933年任威斯康星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教授,1935年在威斯康星州买下“沙乡农场”。

从农场生活的经历中产生出了他的主要著作《沙乡年鉴》。

这部著作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二、背景介绍本文选自《沙乡年鉴》。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探索的结晶。

三、知识积累◇咏雁的诗句(1)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预习导学完成《大雁归来》的自学结构图。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雾霭) (缄默) (沼泽) (瞄准)(2) (狩猎) (迁徙) (喧嚷) (邀请)(3) (沼泽) (盘旋) (凋零) (枯燥)(4) (稀疏) (沼泽) (弥漫) (赌注)(5) (偷偷摸摸) (目空一切) 睥睨众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回到即将拆迁的母校,同学们都触景生情,保持着缄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B.有科学家认为,在欧洲大陆处于被冰雪覆盖的冰期,这一带的鸟类被迫迁徙到南方。

C.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们往往会惊叹于他犀利的文字和他对时事入木三分的剖析。

第7课《 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 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4.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学法指导:阅读时你能够了解有关大雁的许多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他对大雁怀有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美妙,通过读课文,把你觉得文中这些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也圈划出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白。

2.速读。

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二、新知认知1.大雁迁徙。

大雁南飞是秋季。

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大雁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

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

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大雁为什么飞成“人”或“一”字形呢?请自己查阅资料了解。

2.《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科普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1)

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重点兼难点)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重点)【知识链接】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或人字形。

【自主学习】(14')A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雾雷(狞猎(凋零(据义填词:1、闭口不说话。

(2、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B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B3.作者对大雁作/哪些描写?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十一月南飞的大雁、三月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B4.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B5.作者笔下描写的大雁有哪些个性特点?1、具有灵性的候鸟2、报春的使者3、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4、有联合观念C6.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合作交流】(6,)【展示质疑】(15,)【精讲点拨】(2,)【课堂小结】(「)【达标测试】(2'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雾霭(di)纠正(jiu) 缄默(xidn) 迁徙(XI)B、赌注(du)撤回(cha) 沼泽(zhdo) 符合(fU)C、黑鹏(li)预料(yu)蹊鹤(yu)弥漫(mi)D、喧闹(xuan)稀疏(shU)频繁(bin)偶尔(5r)2、圈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中改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大雁归来》》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大雁归来》》导学案

D.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估量....的。

4.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国际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 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的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1)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答:(2)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①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够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够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参考答案预习案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xiáng) 顾忌(jì)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三月春天_(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笔直的_____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____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__一声不响___________.(5)大雁特喜欢寻食玉米粒______________.(6)大雁常_六____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一阵阵喧闹_________.(8)大雁被作者称为__我们的朋友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爱鸟着_______.4、本文对大雁作了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抒情性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抒情性语言。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著名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其代表作《》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沙乡年鉴》,侯文蕙译。

有改动。

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雾霭.()缄.默()迁徙.()狩.猎()滑翔.()弥.漫()香蒲.()沼.泽()瞄.准()水洼.()盘旋.()喧嚷..()凋.零()咯.咯()稀疏.()(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雾气。

()②打猎。

()③迁移。

()④(草木)凋谢零落。

()⑤闭口不说话。

()⑥(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⑦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⑧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批注,按下面的句式回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的大雁。

(2)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3)将(1)题搜集的信息,按大雁归来的时间、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细节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4)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读出了爱鸟的情怀?提示:①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着的思想感情;②品味细腻的描写的句子;③找出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④找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大雁归来》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七课,讲述了大雁往来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大雁往来的原因和规律,增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动物的关爱。

一、导入通过观看PPT,呈现一幅雁群往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雁会迁徙?有什么规律吗?二、导学1. 给学生们发放导学卡片,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导学问题。

问题包括大雁的迁徙原因、迁徙时的状态、迁徙的路径等。

鼓励学生们尽量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2. 指导学生们观看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脉络。

比如,第一段是对大雁迁徙现象的描述,第二段是对大雁的迁徙原因的分析,第三段是对大雁迁徙规律的描述。

4. 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们的语感和口语能力。

5. 让学生们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大雁为什么要迁徙?大雁迁徙的重要性是什么?大雁的迁徙有什么规律吗?6. 让学生自主总结,对于大雁的迁徙,他们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大雁迁徙是怎样找到迁徙路线的?它们是如何向导其他大雁迁徙的呢?2. 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分享自己关于动物迁徙的探索和发现。

比如:有没有听说过其他动物的迁徙?它们是如何迁徙的?迁徙的目的是什么?3.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其他动物迁徙的景象,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动物迁徙的了解和兴趣。

四、归纳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大雁的迁徙原因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气候和食物,大雁的迁徙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是为了提高其生存的机会。

五、实践1.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调查并分享该动物的迁徙情况,包括迁徙路线和原因等。

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

2. 进行野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大雁迁徙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动物的生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7大雁归来 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7大雁归来 导学案(含答案)

7 大雁归来【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

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缄( )默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整体感知】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_________(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6)大雁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______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4.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学习重点】
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
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

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狩( )猎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迁徙:
缄默:窥探:
雾霭:狩猎:
顾忌:目空一切:
【整体感知】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_______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
(6)大雁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______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4.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拓展检测】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①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7.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8.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_________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英里。

9.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10.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语段阅读。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

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

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

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

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

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1.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1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案】
1.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3、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4、(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
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地辩论,深沉地总结,稀疏地谈论,形象地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明确: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②明确: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③明确: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④明确: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⑤。

明确: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⑥明确: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5、略
6、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设立警示标语等等。

拓展检测
一7.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8.直线200
9.冬;春。

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10.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二、11.酸性或碱性土壤
12.总括句。

13.时间顺序
14.总结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