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金融市场上减少政府干预,鼓励市场力量的自由竞争,并开放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金融自由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金融业的重要选择。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金融开放政策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金融开放是指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加强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加快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速度,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提高,并推动了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背景金融自由化的兴起与发展源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自由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首先,金融自由化可以吸引外资并带来更多国际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和竞争力,提升利率和汇率等金融价格的灵活性。
再次,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多样性。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挑战尽管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首先,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其次,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金融危机,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
再次,金融自由化要求发展中国家具备相应的金融监管和法制环境,以确保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三、中国金融开放的背景和进展中国金融开放是中国政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所采取的积极举措。
自2013年以来,中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措施,包括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提高外资持股比例、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等。
这些举措旨在吸引更多外资,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国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四、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金融开放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加速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转型。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在金融领域不再采取干预和限制,让市场力量自由竞争,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不断完善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监管体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那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呢?首先,金融自由化能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性,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通过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引入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金融需求。
其次,金融自由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自由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中,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
同时,金融自由化也可以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便利性,降低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我国对外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剧,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逐步地向全球金融市场接轨。
我国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金融自由化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问题。
比如自由化过程中可能出现金融运营过度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此外,金融自由化需要配套地完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正常运作。
总的来说,金融自由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对外影响力,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因此,金融自由化需要逐步推进,并在制度上做好相应的规范和监管措施,确保其顺利实施,稳健发展。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促进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能够提供更为广泛、多元的金融服务,激活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金融市场自身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在进行金融改革开放中,可以借鉴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通过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与稳定性: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效率,并鼓励创新,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借鉴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中国可以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金融风险。
3. 强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金融自由化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可以借鉴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经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4.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国际金融合作变得更为重要。
中国可以借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合作方面的经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金融力量。
同时,中国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金融秩序。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对金融市场进行开放,取消对金融业务的监管和控制,允许私人企业和外国资本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和运作。
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自由化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增强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
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灵活性,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能够扩大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
金融自由化可以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壁垒,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和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金融自由化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金融自由化可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对传统产业的支持方式,促进资金更好地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领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自由化也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金融自由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增加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加剧,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损害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利益。
金融自由化还可能导致金融规模扩张过快和金融创新过度,增加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避免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风险积聚,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需求,确保金融自由化对全体人民的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避免激进和过度的行为,更好地发挥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金融自由化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中的实施一直备受关注。
金融自由化可以使得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资金流入,同时也能带动国内消费和投资活动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在中国,金融开放也成为了新时代下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出于对于国际经济板块的深入融合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从金融自由化的角度出发来了解其优点和缺点。
金融自由化的优点显而易见,除了增加投资外,它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国企业在该国建立投资渠道。
另外,金融自由化也会促进金融产业的国际化,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透明度。
比如,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应对国内融资需求,增强总供应量和竞争,提供利率和市场设施等方面的多元选择。
然而,金融自由化的实施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首先,它会导致部分投资从基础设施等市场转向股票市场,进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金融市场波动。
其次,它也会导致外资控制本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相应地使得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体系的实现就成为了不可能任务。
前几年,亚洲多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市场的波动就提示了我们这个事实。
其次,我们来考虑中国金融开放的议题。
自2020年以来,国际形势逐渐趋于变化,中国也加快了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步伐。
中国金融开放可以带来各种机遇,包括帮助本地企业发展,并吸引外资来增加国内资源并加速产业升级,同时挖掘新兴经济机遇并转型升级。
中国的金融开放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如外国银行或企业进入市场并形成市场垄断等问题,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的金融行为和市场失灵。
与此同时,金融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运用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建立在强大和规范的合法基础上,其背后需要呼吁合作、平等和尊重等经济因素在内的社会关系家庭支持,需要各个利益方之间取得共识和妥协。
对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生态系统而言,金融自由化和开放是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需要对于时机、路径的把握和选择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衡量。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自由化逐渐成为各国必然的趋势。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开始了金融领域的自由化进程,而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逐渐推进金融自由化,然而,金融自由化是否对我国经济有利,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问题。
以下将从我国金融自由化的实施背景、目标、过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金融自由化的实施背景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日益迅速。
19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开始逐步放开金融领域的管制,吸引外资进入金融市场,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快,但整个过程也是相对稳健、渐进式的。
一个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提高金融自由的程度,提高市场的效率,同时也为了吸引国际资本进入自己的市场,提高自己的国际信誉度和影响力。
在我国实施金融自由化的目标上,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2.推进金融业的商业化、市场化和多元化进程,提高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益。
3.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提高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与影响。
4.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金融竞争力。
我国的金融自由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包括三个重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和最近几年。
1.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1984年开始实行利率浮动制度,逐步推行金融自由化。
此时期开展的金融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取消对内外汇市场的管制,实行利率自由化等措施。
2.国际金融危机后:1997年,我国宣布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此加入全球经济大家庭,我国开始加速金融自由化进程,并进一步逐步开放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品等领域,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最近几年:201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融创新”政策,目的是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促进金融业保持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论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规范化
论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规范化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规范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经过多年改革,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在自由化和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际市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个层面探讨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规范化问题。
一、银行业的自由化与规范化1.自由化程度从银行业来看,自由化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在市场准入和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国有大型银行在市场份额方面仍然处于较为显著的优势,私人银行的规模和数量都比较有限。
此外,中国银行业仍然存在定价和利率管制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最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仍有待深化。
同时,银行业还存在着资产负债表整体倾向保守、监管规则过于僵化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
2.规范化程度银行业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处置等方面,中国银行业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
同时,监管部门应适时开展监管重点转移,从传统的面向信贷资产和计量规则为基础的监管,转向以风险监控和管理为基础的监管,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和资金占用利润的比例。
二、证券业的自由化与规范化1.自由化程度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相对较高。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开放和市场准入方面,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市场自由化的进程。
具体来说,中国已经开放了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在交易机制、市场规则等方面,中国证券市场也得到了较好的规划和设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2.规范化程度尽管中国证券市场的自由化程度较高,但其规范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中,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以及证券市场内部的治理结构、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交易监管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推行市场化、开放化的金融政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金融自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金融自由化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参与,加速资金流动,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创新和服务水平。
金融自由化能够打破原有的金融垄断,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通过引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们的金融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自由化能够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加快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这对于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自由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与风险。
金融自由化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的扩散。
开放式的金融市场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冲击,可能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连带影响,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
金融自由化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容易受到市场波动、资金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自由化还可能带来金融监管的挑战。
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难度,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和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自由化也需要强化法治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中国目前正处于金融自由化的转型时期,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下面我将对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进行浅谈。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允许市场参与者自由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放开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竞争。
这将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金融中介成本,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
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自由化可以带来更多的外资流入,加速资本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外资和国际经验,我国金融体系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推动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自由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增加金融危机的风险。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健全性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引发金融风险的爆发。
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金融机构的过度竞争。
特别是在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资源的集中和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进而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为了确保金融自由化对我国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监察,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金融市场的健全性。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效率提升和竞争力增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自由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自由化的良性发展。
浅析“金融自由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3对 我 国金 融 自由化 的建议
我 国的金融 自由化 、 融国 际化将 是一 个渐进 的过程 。应遵循 以下 金
原则 : 第一, 金融 自由化的过程应与市场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各类金融机构的改
2发展 中 国家 的 金 融 自由化 是 一 把 “ 刃 剑 ” 双
( 山东 师范大学 , 山东济南 2 0 1 ) 504
【 摘
要】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 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 2 从 0世纪 7 0年代开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
实施金融 自由化 改革 , 目前为止这 一改革进程 还在继续 进行 中。本文主要 对金融 自由化 的基本 含义和 发展 中国家金融 自由化 的利 弊进 行 了论 述。 到 金 融 自 由化 是 国 际 经 济 金 融 发 展 的一 大 趋 势 , 应 此 趋 势 的 发 展 才 能 带 动 经 济 的 发 展 , 入 整 个 世 界 经 济 大 家 庭 。 但 是 中 国经 济 发 展 毕 竟 还 不 成 熟 , 适 融 在 开放 过 程 中 只 有 吸 取 其 他 国 家 自 由化 过 程 中 有 力 的 借 鉴 , 利 避 害 , 能 在 金 融 自 由化 的 道 路 上 少 走 弯 路 。 趋 才
21 0 0年 1月 ( 总第 19期 ) 0
大 众 商 务
Po l rBusn s pu a ie s
No.1, 01 2 0
( u ua v l , O. 0 ) C m lt e N金 ” 国
韩 婧 妍
【 关键词 】 金融 自由化 ; 中国; 金融改革
中 图 分 类 号 :80 F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政府逐步取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使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能够自由竞争和自主经营的一种改革举措。
金融自由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进行探讨。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国家会逐步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市场,从而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竞争。
竞争的加剧会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增强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这将迫使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效率,降低风险,创新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加强,相反,金融自由化往往伴随着金融监管的深化和完善。
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范,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效能,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促进资本的配置效率。
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在各个行业、地区之间的流动和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将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也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和投资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资金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配置效率。
尽管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金融自由化是指政府不再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更自由地调节金融业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自由化对各国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金融自由化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降低了金融业务的成本,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更加自由地竞争,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自由化也使得金融机构更容易获取资本,降低了融资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自由化也促进了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更符合市场需求,降低了金融业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金融自由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金融市场是国家经济的血脉,金融自由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市场,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加快,吸引了大量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金融自由化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使得国内企业更容易融入国际市场,更容易进行跨国业务,提高了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自由化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变革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金融自由化使金融机构更加自由,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进程。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金融机构的经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这也使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和规范。
金融自由化还促进了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重组,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金融自由化也促进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更多的挑战,也需要更加完善和严格的监管制度。
虽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有诸多积极的方面,但也需要注意到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金融自由化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引言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金融体制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背景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处于过度集中的状态,国家独揽金融业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方面也开始进行改革。
现状我国金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银行主导、多层次、法人独立。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其中,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市场。
这些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金融服务依然偏向大企业和城市地区。
其次,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不充分的问题,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
此外,金融监管不够完善,风险控制仍然存在一定隐患。
改革方向为了解决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改革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化。
同时,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金融素养,确保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提前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发生。
推动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提高市场竞争的程度。
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干预,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和经营。
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水平。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结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浅谈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
浅谈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而金融自由化改革就是其中紧要的一环。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回顾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表现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对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金融自由化表现风险建议一、什么是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二、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表现改革以来,中国金融迅速发展,短短20多年从形式上几乎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呈现出一种外貌全新的金融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改革首先从调整利率水平开始。
中国存贷款利率水平在1978 - 1999 年间共调整了22 次,实际利率水平由原来的负利率转变为正利率。
同时,改进了利率种类和档次,增收逾期贷款利率,挤占挪用贷款实行罚息,统一单位和个人存款利率,并规范了存款利率的计息规则。
1996 年6 月,中央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加权平均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市场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
课程论文金融自由化
课程论文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全球合作一体化的到来,金融业的自由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自由化进程、所带来影响、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进程影响措施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即金融管制自由化,主要是指金融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等。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在国内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的金融自由化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自由化进程1、第一阶段:1979~19xx年,我国金融自由化“内松”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放松金融管制,建立市场竞争主体和打破专业银行的业务界限。
2、第二阶段:1994~19xx年,我国金融自由化“内紧外松”阶段。
由于前期金融机构准入管制放松,新设立的银行实行多业务交叉的混业经营,国有银行专业分工的秩序被打破。
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投机行为盛行,国内经济出现过热,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国内整顿金融秩序,并且于19xx年规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
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实现了与贸易相关的外部金融自由化,实行单一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更加透明稳定,外资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
3、第三阶段:1998~20xx年,我国金融自由化“内松外紧”阶段。
对内放松金融管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19xx年取消了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放松对国内信贷资金的数量管制;二是逐步放开了非核心金融资产的利率管制,基本完成了货币市场的利率自由化、国债与金融债券等非存款工具的发行利率的自由化。
4、第四阶段:20xx年至今,我国金融自由化“加大开放”阶段。
首先是加大对外开放金融业市场的步伐。
浅谈金融自由化
浅谈金融自由化作者姓名:许鹏学号:415926613063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业的自由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诠释了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形成,深入探讨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探讨金融发展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主流。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效颦模仿,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种时尚。
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改革步伐必将要加快。
一、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即金融管制自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
主要是指金融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等。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让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和汇率水平,使金融资产实际收益率上升,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金融技术改进,当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市场中积累起更多的经验和信息时,储蓄的规模和期限将变长,金融结构将合理化,金融效率得到提高。
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金融自由化的形成自从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概念和理论体系以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因循金融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金融制度变迁现象。
1.各国间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在国际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下,必然会促使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金融实力较雄厚的国家,更积极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消除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争取管制方式和程度的一致性,否则,管制过严的国家必然要丧失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原来即使是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也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十余年来,我国的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在其步履蹒跚的推进过程中出现过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对此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进而设想一种被人为理想化的、“发达”的金融体制,似乎在这种未来的“完善”体系中,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就变得有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事实是,这种思维上的误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完全竞争市场”确实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所憧憬的理想状态,但他们也指出“充分发达”的金融体系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之中,因此就连教科书也明明白白地写着它不过是一种纯粹的理沦抽象的产物。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等待金融体系完善之后再推行某种金融体制改革,那么这种改革措施永远也等待不到适合它出台的时机。
与此同时,在“充分发达状态”遥遥无期所引起的急燥情绪之中,仓促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难免失当。
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
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
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基本同期,世界上也兴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其主要内容是: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化、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以及银行业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
十余年来的世界性金融自由化强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世界性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将继续向前推进。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
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新兴市场中的金融自由化
新兴市场中的金融自由化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融自由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金融市场进行开放,允许资本自由流动、金融机构自由竞争和市场价格自由形成的政策。
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金融自由化的意义
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通过吸引外资、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可以为经济注入活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挑战与风险
然而,金融自由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新兴市场国家在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资本大规模流动引发的金融波动风险、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监管能力的不足等问题。
不恰当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自由化的路径
为了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平衡利益和风险,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制定综合的金融市场改革政策,包括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资本流动管制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金融自由化的良性发展。
金融自由化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金融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举措。
然而,要意识到金融自由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需要谨慎规划、稳步推进,以确保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金融自由化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平衡好风险与效益,推动金融市场向更加开放、稳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程度逐步减少,金融市场参与者自由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增强。
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自由化可以打破国有垄断,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
竞争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使得金融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
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健康性。
金融自由化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监管和市场机制,增强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引入更多国际标准和规范,可以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自由化可以推动金融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金融自由化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金融自由化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由于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竞争,金融机构可能会在追求高回报时忽视风险,并出现资本损失和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
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金融自由化也可能带来金融犯罪的增加,对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金融自由化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金融体系的健康性,加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金融自由化也需要谨慎操作,防范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同时要适当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确保金融自由化的红利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经济管理学院 07金融3班 200730950312 卢丹青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而金融自由化改革就是其中紧要的一环。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回顾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表现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对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金融自由化表现风险建议正文:一、什么是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二、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表现改革以来,中国金融迅速发展,短短20多年从形式上几乎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呈现出一种外貌全新的金融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改革首先从调整利率水平开始。
中国存贷款利率水平在1978 - 1999 年间共调整了22 次,实际利率水平由原来的负利率转变为正利率。
同时,改进了利率种类和档次,增收逾期贷款利率,挤占挪用贷款实行罚息,统一单位和个人存款利率,并规范了存款利率的计息规则。
1996 年6 月,中央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加权平均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市场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
1997 年6 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国债回购和现券交易的利率。
1998 年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
1999 年放开对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 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对保险公司五年以上、3 000 万元以上存款实行协议利率,随后对于股票质押融资及其利率也在原则上放松了管制。
2000 年成功实现了境内外币汇率的三项改革。
利率已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
2、金融服务贸易逐步开放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是1979 年开始对外开放的,至今在开放的地域、数量、业务范围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1979 —1982年,中国先后批准31 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截至1997 年底,中国共批准建立了716 家外资金融机构。
1996 年12 月,中国正式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 年8 月批准深圳市为第二个试点城市,并颁布扩大外资银行人民币资金来源的“四大措施”。
因此,在国际金融动荡和亚洲金融危机及国际游资蓄意冲击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已成为一项表明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立场的战略举措。
3、混业经营初见端倪近几年,中国开始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出现了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
(1) 中央银行在1999 年8 月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 (2) 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在1999 年10 月又一致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 (3) 中央银行与证监会2000 年2 月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 (4)《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从2000 年10 月起开始执行,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贷款。
这些政策转变表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政策开始出现松动,混业经营已初见端倪。
4、资本帐户自由化程度有所提高中国资本帐户自由化首先表现在放松资本流入管制。
1979 年7 月,中国颁布《中外合资企业法》,批准广东、福建采取特殊的政策引进外资,拉开了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序幕。
1986 年和1988 年分别颁布了《外资(独资) 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前者放宽了外资股权限制。
1992 年以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范围,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投资区域由沿海向广大的内陆地区扩展,投资的行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
1994 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和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实施结售汇制,建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为进一步的人民币可兑换改革创造了基本条件。
在1994 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6 年又推出了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使中国于1996 年底以前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增加了逃避资本管制的渠道,使有相当数量的套利资本以“合法”身份进出中国,提高了事实上的资本帐户自由化的程度。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中国进行了二十几年的金融改革, 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未达到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高效化。
中国金融机构类型较为单一, 数目较少, 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 不利于竞争和发展。
在我国根深蒂固的金融抑制前提下,实行金融自由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使得中国金融自由化潜伏了很大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1、利率风险。
我国的利率是由官方确定, 带有较强的金融抑制特点, 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资金的供求状况。
虽然国家会根据经济的走势对利率作出相应调整, 但由于利率传导机制的滞后性, 使得利率作为信贷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不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近两年来, 央行连续八次调低利率,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为国企减负。
可见目前仍有许多部门亨有特权,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汇率风险。
人民币施行单一汇率后, 取消了官方汇率和对外汇率的严格控制, 人民币汇率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供求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在此情况下, 政府有义务保护汇率, 以维持对人民币的信心, 必需要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而大量持有储备,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建设资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成本相当大。
一旦资本项目开放, 则人民币将面临游资的冲击。
3、流动性风险。
中国的金融资产总量中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占80% 左右, 而储蓄主体在改革中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政府、国企变成老百姓。
由于有国家担保, 老百姓基本上不存在担心提存的问题。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行, 金融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加入WTO后, 国有金融机构不仅面对着国内同业的竞争, 也将迎接外国同行的挑战, 金融风险也相应增大。
在此情况下人们的金融风险意识增强, 开始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收益等关注起来。
典型的例子是海南发展银行由于支付危机而被接管, 虽然有其深层的经济因素在内, 但也说明了流动性风险同样存在于中国。
4、债务风险。
中国企业资金的80% 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 企业负债高, 经营效率低, 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主要表现为: 银行信贷资金周转慢; 国企间相互拖欠严重, 许多金融机构之间到期债务不能及时清偿; 国有银行经营困难。
银企间的债务, 使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维艰。
大量到期债务不能偿还, 银行不良资产急剧上升, 呆坏帐迅速增加。
这一度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噩待解决的问题。
5、金融监管滞后。
中国在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前, 由于存在大量直接管制措施——存贷款利率管制、信贷方面管制等, 又因为金融机构数目少, 业务单一, 金融工具及金融创新较少, 所以监管环境较为稳定、简单, 监管相对容易。
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后, 监管不能再直接干预金融机构日常业务活动, 同时金融机构数量增多, 竞争变得激烈, 业务开展得十分迅速, 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大量涌现, 使金融机构的环境日趋动荡, 监管变得困难。
主要表现为: 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缺乏完善的会计、审计制度; 缺乏或急需更新有关对金融机构破产管理的法律; 没有完全遵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去监督银行业。
四、对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建议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金融业发展很快, 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尚未形成,金融业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体制密切相关的系统风险仍然存在。
因此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发生金融危机,但是发生危机的国家毕竟是少数,而且金融自由化也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唯一原因,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害怕金融危机而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踌躇不前。
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甚至比贸易自由化还要大。
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自由化的健康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推进利率市场化与外贸自由化,须走渐进式金融自由化道路。
发展中国家推行外部金融自由化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国内金融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都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 才可把外部金融自由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因此,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2、汇率应向弹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动靠拢, 最终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
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缺乏弹性, 成为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 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货币政策, 抑制了投资, 增加了成本。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少资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显然是对资源的一种闲置和浪费。
当前中国应当加大汇率波动幅度, 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并向自由浮动靠拢。
同时对资本流入进行限制, 其措施是采取对短期流入资本征税, 从而调节流入的资本结构, 减少具有高度投机性的资本流入, 使其能真正为我国经济服务。
3、转变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机制。
发展中国家巨大财政赤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低效率的国企。
我国国企亏损面相当大, 资产负债率相当高, 有很大一部分国企早已资不低债。
由于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制度, 金融机构为保全贷款资产, 不断地向这些企业注入资金, 使得债务风险不断加大。
在此情况下, 要保证金融秩序正常、稳健、有序的进行, 必须对国企等微观经济主体进行重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