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d3cb2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引言概述: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医院的建设标准则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医院按照不同的等级划分,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是两个重要的等级。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的区别。
正文内容:1. 三级医院建设标准1.1 人员配置标准三级医院需要配备更多的高级医疗人员,如主任医师、教授等。
同时,还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医疗团队,包括护士、技术人员等。
1.2 医疗设备标准三级医院需要配置更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精尖的手术室、放射科设备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1.3 专科设置标准三级医院需要设立更多的专科,以满足更广泛的医疗需求。
这些专科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2. 二级医院建设标准2.1 人员配置标准二级医院相对于三级医院来说,人员配置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级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
2.2 医疗设备标准二级医院需要配置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如常见的检查设备、基本手术室等。
这些设备可以满足普通的医疗需求。
2.3 专科设置标准二级医院普通设立一些常见的专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这些专科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总结:综上所述,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在建设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级医院在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和专科设置等方面要求更高,以提供更为专业和复杂的医疗服务。
而二级医院则相对简化,但仍需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
医院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合理的建设标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7ac6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0.png)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级医院一、科室、面积和床位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应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支具与矫形器治疗室等;并具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不少于500平方米..三床位:至少为医院总编制床位数的2.5%;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二、人员一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25名康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二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三、设备一功能评定与实验室检测设备至少配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暂不具备者可与其他科室共用..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训练用棍、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PT凳、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功能性牵引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频电治疗设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等..4.言语治疗:至少配备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言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吞咽治疗用具、非言语交流用交流板等..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创痛康复设备..三急救设备至少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四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三级医院一、科室、面积和床位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支具与矫形器治疗室等;并具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不少于1000平方米..三床位:至少为医院总编制床位数的3%;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二、人员一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25名康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二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三、设备一功能评定与实验室检测设备至少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4.言语治疗:至少配备录音机、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言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三急救设备至少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四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安徽省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19年3月印发实施)
![安徽省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19年3月印发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a5d27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8.png)
安徽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019年3月印发实施,附文件)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级、二级、三级)安徽省一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3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学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传染科(传染病隔离病房)、预防保健科;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卫生技术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88:1;病区护理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4:1;至少具有1名副主任医师和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临床医技科室的负责人应具有相应执业资格。
四、房屋每张床位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病房每张床位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医疗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二维、三维)、数字X线(DR、CR)和其他能满足基本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疗设备。
(二)病房每张床位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痰杯)1个、病员服2套。
(三)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度制订有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有完善的医院质量管理质控体系等。
七、资金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有医疗用房的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无医疗用房的投资在6000万元以上。
安徽省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设有以下一级诊疗科目并提供相应医疗服务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肿瘤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
其中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
属地有二级以上公立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的,精神科、传染科可设门诊而不单独设置。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bef2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f.png)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医院概况。
二级综合医院是指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医疗技术力量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级综合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标准和技术标准。
二、医院管理。
1. 医院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方面应当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标准。
2.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4.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医疗技术。
1. 医院应当具有完善的临床医技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骨科等。
2. 医院应当配备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医疗设备,包括CT、MRI、X光机、B超等,确保医疗技术设备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3.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诊疗规范,加强医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四、医疗服务。
1. 医院应当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康复等服务。
2.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加强病案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病案的真实和完整。
3. 医院应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和治疗。
五、医院环境。
1.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院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院安全的稳定。
3. 医院应当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确保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六、医院文化。
1.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建设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确保医院文化的深入人心。
2. 医院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确保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和形象。
IT认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IT认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ad38fc52d380eb63946db0.png)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或区县的地区(人口一样在数十万左右)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县或地级市医疗机构。
二级综合医院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0张(能够超过500张)。
二、科室设置(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有条件的还应当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当设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外科:应当设一般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妇产科:应当设妇科、产科、打算生育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当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专业组)至少设置床位15张(打算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可与检验科合设)。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医院感染治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医学工程室。
三、人员配备(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许多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一级临床科室应具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四)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许多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许多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许多于9平方米。
五、设备(一)差不多设备:给氧装置、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洗胃机、骨科牵引床、内窥镜系统、妇科检查床、产床、母婴监护仪、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新生儿抢救台、婴儿保温箱、婴儿体重计、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压计、验光仪、耳鼻喉治疗台、电子测听仪、鼻咽喉镜、口腔综合治疗台、麻醉机、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分析仪、洗板机、电子天平、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冰箱、低温冰箱(?40℃~?80℃)、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血小板储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融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恒温培养箱、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切片机(含冷冻切片机)、组织包埋机、组织脱水机、超声诊断仪、彩色超声诊断仪、X光机、移动式X光机、CT机、无影灯、高频电刀、内镜消毒设施、快速消毒器、高压灭菌设备、抢救车、毁形机、紫外线灯。
一家综合医院的基本建设标准
![一家综合医院的基本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ad7af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7.png)
建设一家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的基本建设标准(参考)基本原则:凡是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其住院床位总数都应大于等于20张。
一级综合医院的基本标准一、床位数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到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设置:至少应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等;(二)医技科室设置:至少应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人员配置:(一)每张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 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床垫 1.2条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枕套 4个床头柜 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 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ce52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1.png)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基本情况。
1. 医院性质,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2. 医院规模,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床位数等符合相关规定。
3. 医院设施设备,医院设施设备齐全,满足二级综合医院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检验室、放射科等。
4. 医院人员结构,医院拥有一支合格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
二、医疗质量管理。
1. 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2. 医疗质量评估,医院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3. 不良事件报告,医院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三、医疗服务水平。
1. 门诊服务,医院门诊服务规范,医生应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2. 住院服务,医院住院服务规范,医护人员应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
3. 急诊抢救,医院急诊抢救设施齐全,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急救技能。
四、医疗设施设备。
1. 医疗设备,医院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医疗器械,医院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器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 医疗环境,医院医疗环境整洁、舒适,符合患者就医的基本要求。
五、医疗质量管理。
1. 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2. 医疗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六、医疗服务质量。
1. 医疗服务态度,医院医护人员应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愿。
2. 医疗服务效果,医院医疗服务应具有一定的疗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合理,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
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要求(2021年版)
![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要求(202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b667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f.png)
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要求(2021年版)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要求(2021年版)一、引言二级综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二级综合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特制定本要求。
二、医院规模与床位1. 二级综合医院床位数应在100-500张之间,其中普通床位占比不低于80%,重症床位占比不低于10%,其他特殊床位占比不超过10%。
2. 医院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3万平方米。
三、科室设置1. 二级综合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常见科室。
2. 医院应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营养科等辅助科室。
3. 医院应设有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麻醉科、供应室等必要的特殊科室。
四、医疗设备1. 二级综合医院应配备常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超声波诊断仪、X光机、CT机、呼吸机、麻醉机等。
2. 医院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中医设备、手术室设备等。
3. 医院应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
五、医疗人员1.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定的医疗人员规模,医生、护士、技师等人员比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医院应具备一定数量的高级职称医疗人员,以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医疗服务与管理1. 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处理等。
3. 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七、环境与设施1.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良好的诊疗环境,病房、门诊、手术室等区域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2. 医院应设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c52b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4.png)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医疗质量不均、行政管理不到位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制定了《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以期望实现医院功能的全面发展和管理运营的有效实施。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拟定了针对各级综合医院的具体要求。
根据医院类别及规模,将医院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一级医院的规模最大,可以提供分层结构、多学科交叉综合服务,同时拥有高级定点药品供应和经营权;二级医院的规模较小,一般可以提供专业的基本医疗服务,不能拥有高级定点药品供应和经营权;三级医院的规模最小,只能提供初级或中等医疗服务,也不能拥有高级定点药品供应和经营权。
此外,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还规定了医院分类标准包括:医院的设施设备和面积,医疗资源的配置,资质和职称认定,医疗机构领导机构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等。
其中,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综合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一卡通支付系统,让患者在本院就诊时可以及时付费,而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排队交付费。
此外,综合医院有责任按照规定进行每年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本标准要求,以确保患者的医疗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综合医院也要根据诊断情况,完善医疗服务;保证病人的安全收费;建立保健指导服务等。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出台,将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还将能够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能力、医疗质量和服务规范性,让医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医疗的公平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发展。
总而言之,《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建立健康的社会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和医院都应共同努力,助力《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确保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实现医疗的公平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发展。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914f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8.png)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规模。
医院规模是评审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大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较完善的医疗设施。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床位数量、医疗科室设置、医疗设备配备等情况,以及医院的总体规模和规划。
二、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水平是评审医院的核心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等情况,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特色和优势。
三、医疗设备设施。
医疗设备设施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设施,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医疗设备配备情况、设施建设水平、设备更新换代情况等情况,以及医院的设备设施管理和维护情况。
四、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监测机制。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监测手段、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等情况,以及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效果。
五、医疗服务流程。
医疗服务流程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和较高的医疗服务效率。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设计、医疗服务流程执行情况、医疗服务效率等情况,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改进和优化情况。
六、医疗服务满意度。
医疗服务满意度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和较好的社会口碑。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满意度评价、社会口碑等情况,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品牌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
七、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管理水平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高的医院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评审时应考察医院的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度、管理效能和管理效果等情况,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和管理创新情况。
八、医院发展规划。
医院发展规划是评审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dc4c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e.png)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引言三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诊疗、教学、科研等多重职能,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为了规范和提高三级综合医院的设置标准,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标准要求。
基本要求1. 地理位置优越:三级综合医院应该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以便患者能够轻松到达,并提供必要的交通和停车设施。
2. 建筑面积:医院建筑面积应大于5万平方米,以容纳各类科室和服务设施,确保足够的床位和工作区域。
3. 医疗设备和技术:医院应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核磁共振、放射治疗、微创手术器械等,以提供高精度、高效、安全的诊疗服务。
4. 专业人员:医院应有足够数量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以确保医院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5. 病床数量:医院应设有足够的病床数量,以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病床应按照一床一档的原则进行管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
6. 医疗服务:医院应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包括急诊救治、预防保健、门诊就诊、住院治疗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7. 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过程的监管和控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8. 教学科研:医院应积极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和吸引优秀的医疗人才,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结论通过制定和执行以上基本标准,三级综合医院将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同时,这些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促进医疗体系的持续发展。
注:本文仅为参考,实际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0d5e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c.png)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基础设施和场所条件评审标准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设备、急救设备、监测设备、医用材料等的齐全度和先进程度;2.场所条件:包括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诊室、急诊室等的布局合理性、通风和排污设施、水电气设施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医疗技术水平评审标准1.医疗团队:包括专家学科结构的合理性、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等;2.专科设置:包括各专科的数量、病种覆盖范围和病种治疗水平等;3.医疗技术: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水平、重症救治水平、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等技术水平;4.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医疗质控、医院感染控制、药品合理使用等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服务评审标准1.医疗人员素质: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等;2.医疗服务流程:包括就诊流程、住院流程、出院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便利性;3.门诊服务:包括门诊就诊效率、门诊医生处方合理性、医患沟通等;4.住院服务: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服务、膳食服务等;5.急诊抢救:包括急诊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急救设备的齐全性和应急反应能力等。
四、医疗安全评审标准1.医院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内部的责任体系、培训制度和医疗风险管理等;2.医疗事故处理: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与处理机制、医疗事故的赔偿等;3.医疗设施安全: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药品的储存与配送等;4.医疗质控体系:包括质控指标的设定与评估、医疗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等。
五、社会责任评审标准1.社会服务:包括医院在社区和偏远地区的服务覆盖情况、医务人员义诊等社会服务;2.慈善活动:包括医院的慈善事业投入和参与度等。
六、综合评审标准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医院的发展水平、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以上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各级评审标准的评价和评估,能够全面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和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894b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0.png)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一、引言为了规范二级综合医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二级综合医院。
二、医院基本条件1. 医院性质与规模二级综合医院应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不少于100张,且具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科等临床学科。
2. 医疗服务能力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能够开展急诊急救、住院治疗、健康体检和康复治疗等服务。
三、医疗设施与设备1. 医疗设施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等,并设立相应的功能区域,如急诊科、门诊科、手术室、ICU、康复科等。
2. 医疗设备二级综合医院应配备与其医疗服务能力相匹配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CT机、MRI机、超声波机、呼吸机、麻醉机、手术显微镜等。
四、医疗技术人员1. 医生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支合格的医生队伍,医生数量应满足诊疗需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
2. 护士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支合格的护士队伍,护士数量应满足护理需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
3. 其他技术人员二级综合医院应配备其他技术人员,如医学影像师、检验师、康复治疗师等,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五、医院管理1. 管理制度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风险防控、医疗事故处理等。
2. 医疗质量与安全二级综合医院应关注医疗质量与安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信息管理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六、医疗服务与收费1. 医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应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关注患者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收费管理二级综合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公开透明收费。
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b10a5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1.png)
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健康需求,促进全民健康。
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将对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首先,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将医院分为三级,即一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是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疑难病、危重病的诊疗服务;三级综合医院是全国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主要提供高度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罕见病、危重病的诊疗服务。
通过分级管理,可以使医院的服务水平更加精细化,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还对医院的管理、设施、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对于一级综合医院,要求其应当具备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技术力量,能够满足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于二级综合医院,要求其应当具备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技术力量,能够满足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于三级综合医院,要求其应当具备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技术力量,能够满足全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同时,还要求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最后,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医院的内涵式发展。
一方面,可以促进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医院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增强医院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国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将对医院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2023范文免修改)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2023范文免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547b60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3.png)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一、简介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医院的管理体制和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本文档将介绍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
二、分级标准根据医院的医疗设施、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将综合医院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1. 一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强的诊疗和医疗技术能力,可以提供基本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具备开展特色专科疾病的能力。
2. 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水平,可以提供基本的特色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3. 三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水平,能够提供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备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具备开展高难度手术和重大疾病救治的能力。
三、分级管理要求1. 一级综合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和就诊服务。
2. 二级综合医院应建立科室间的协作机制,提供跨科室的综合诊疗服务。
3. 三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救系统,具备专科医疗团队,保证24小时紧急抢救能力。
4. 各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专科医师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 综合医院要加强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临床医疗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医院科技创新能力。
6. 综合医院要优化人文关怀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
四、分级管理的意义1. 通过分级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2. 分级管理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医院的专科化、精细化发展。
3.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学水平和疾病诊治水平。
4. 分级管理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五、总结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的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综合医院应积极落实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
![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b97b2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9.png)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前言二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二级综合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家制定了相关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评审标准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础设施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建筑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5万平方米;2.医院应装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专业工具,设备应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和完备性,能够开展所属科室的标准化诊疗服务;3.医院应设有完善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轻型轨道输送系统、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中心等。
医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1.医疗服务范围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等综合科室;2.医疗服务应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全面、及时、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3.医疗服务应配备高水平的医疗专家、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
管理服务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1.医院要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2.医院要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3.医院要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细则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审流程1.医院申报:医院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报资料;2.材料审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3.环境检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院的卫生、环境、消防等情况进行检查;4.专家验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医院的基础、首页医疗服务、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验收;5.评估报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专家的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医院。
评审标准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基础设施的验收;2.医疗服务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的医疗服务验收;3.管理服务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的管理服务验收。
评审结果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所制定的评审标准,医院如果达到标准要求,则评审部门将对医院进行合格认定,并发放相应的评审证书。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7559e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1.png)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区别一、引言医院是社会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的建设标准被分为不同级别。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医院建设的要求和规范。
二、三级医院的建设标准1. 功能规模:三级医院是地区医疗中心,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复杂的疾病诊治、高级医疗技术和手术。
三级医院通常是综合性医院,拥有多个科室和专科,能够满足大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2. 医疗设备:三级医院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扫描仪、放射治疗设备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医疗人员:三级医院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医疗人员,包括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
这些医疗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4. 医疗质量管理:三级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质量评估、病案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
医院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二级医院的建设标准1. 功能规模:二级医院是地区医疗中心的下一级,相对于三级医院而言,二级医院的规模较小。
二级医院通常是综合性医院,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
2. 医疗设备:二级医院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B超仪、心电图机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医疗人员:二级医院需要拥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这些医疗人员具备基本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4. 医疗质量管理:二级医院需要建立基本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质量评估、病案管理等。
医院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四、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建设标准的区别1. 功能规模:三级医院的功能规模比二级医院更大,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复杂的医疗服务。
《一二三级综合医院开办条件、要求、流程和设置基本标准》
![《一二三级综合医院开办条件、要求、流程和设置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fa7a28bceb19e8b8f6badf.png)
《一二三级综合医院开办条件、要求、流程
和设置基本标准》
一二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综合医院标准、一级骨科医院设置标准、一级专科医院设置标准、一级中医院设置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安徽省一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标准、二级专科医院设置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
二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一、床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或区县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县或地级市医疗机构。
二级综合医院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可以超过5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有条件的还应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设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外科:应设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科室(专
业组)。
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专业组)至少设置床位15张(计划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可与检验科合设)。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医学工程室。
三、人员配备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一级临床科室应具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四)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专业技术人员。
(五)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洗胃机、骨科牵引床、内窥镜系统、妇科检查床、产床、母婴监护仪、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新生儿抢救台、婴儿保温箱、婴儿体重计、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压计、验光仪、耳鼻喉治疗台、电子测听仪、鼻咽喉镜、口腔综合治疗台、麻醉机、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分析仪、洗板机、电子天平、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冰箱、
低温冰箱(−40℃~−80℃)、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融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恒温培养箱、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切片机(含冷冻切片机)、组织包埋机、组织脱水机、超声诊断仪、彩色超声诊断仪、X光机、移动式X 光机、CT机、无影灯、高频电刀、内镜消毒设施、快速消毒器、高压灭菌设备、救护车、毁形机、紫外线灯。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床头信号灯1台。
(三)信息化设备及条件。
具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的区域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较大规模的医院;是区域性的医疗、康复、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医疗技术中心。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的5个为必设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
外科:至少设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科、新生儿科等专业科室。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至少设置床位30张。
(计划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学部、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科、信息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学工程科。
三、人员配备
(一)每床至少配备1.3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10%。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级临床科室至少应具有一名主任医师职称的医
师,并具有明确的专科技术团队,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应具有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6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骨科牵引床、电动吸引器、高频电刀、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微量输液泵、抢救车、自动洗胃机、麻醉机、麻醉监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血液回收装置、床旁血液净化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
机、肌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超声心动图机、超声诊断仪、彩色超声诊断仪、彩色经颅多普勒、血管彩超、血管造影机、X光机、移动式X光机、CT 机、内窥镜系统、鼻咽喉镜、支气管镜、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食道镜、前列腺电切镜、输尿管镜、内镜消毒设施、妇科检查床、万能产床、母婴监护仪、产程监护仪、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吸痰器、婴儿保温箱、婴儿体重计、裂隙灯、检眼镜、眼压计、视力表、直接/间接眼底镜、视野计、验光仪、耳鼻喉治疗台、电子测听仪、口腔综合治疗台、CO2激光治疗仪、肺功能仪、物理治疗的基本康复设备与器材、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糖测定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沉仪、凝血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分析仪、全自动细菌仪、特种蛋白分析仪、洗板机、分析天平、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冰箱、低温冰箱(−40℃~−80℃)、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
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融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全自动血型配血分析系统、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恒温培养箱、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切片机(含冷冻切片机)、组织包埋机、组织脱水机、快速消毒器、高压灭菌设备、蒸馏器、紫外线灯、毁形机、救护车。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信息化设备及条件。
配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