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透平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第33卷 第1期2004年3月热力透平THER M A L T UR BI NEVol.33No.1Mar.2004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袁 新1,林智荣1,赖宇阳2,陈志鹏1(1.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2.赛特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摘 要: 发展了一个叶轮机械叶片全三维粘性杂交问题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该系统包括分析技术与组合优化技术的耦合:前者基于高精度、鲁棒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已成功地用于蒸汽透平叶片的流动分析,并经详细考核已将其纳入到了实际的叶片气动设计体系;后者基于优秀的iSIGHT商用优化平台,通过对多种优化方法的集成从而发展了组合的叶片全三维气动优化策略。

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了这一气动优化设计系统真正纳入到工业设计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词: 蒸汽透平;CFD;气动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 K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49(2004)01-0008-06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System for Turbine Blade DesignY UA N Xi n1,L IN Zhi2rong1,L A I Y u2yang2,CHEN Zhi2peng1(1.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Sightna Corporation,Beijing100080,China)Abstract: An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system for the hybrid three2dimensional blade design,coupled with com2 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s,was developed in Tsinghua University.The higher2order accurate robust CFD method has been utilized for develo pment of steam turbine blade flow analysis,its dependability has been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model turbine test data.The h ybrid three2 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SIGHT commercial software has been develo ped for turbine blade design. The overall technical integration is starting to be used for further design optimizations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steam turbines.K ey w ords: steam turbine;CFD;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1 三维粘性杂交问题的气动优化设计蒸汽轮机是现代发电行业的核心动力机械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大型透平压缩机整机及部件气动性能与流动测试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大型透平压缩机整机及部件气动性能与流动测试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大型透平压缩机整机及部件气动性能与流动测试技术项目简介透平压缩机,主要包括离心及轴流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关键装备中,以及能源、石化、冶金、制冷及空分等重要行业中,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透平压缩机由一系列部件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主要有进口集流器、进口导叶、一组基本级及出口蜗室等部件。

基本级又由一组相邻的动叶和静叶排构成,或者由叶轮、扩压器、弯道和回流器等部件构成。

为研发高性能的透平压缩机产品,传统的压缩机气动测试分析技术局限于整机气动性能、或单个部件性能、或单个部件流场的测试与分析,不能全面切实地反映压缩机性能与内部流动之间的关系,对压缩机研发形成阻碍。

随着对高性能压缩机指标的不断提高,在试验研究上,不仅需要测试整机性能,更重要地还需要测试研究压缩机各部件之间的性能和流场匹配情况。

这样才可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压缩机内流情况,为理解其非定常流动机理,分析和判断影响产品性能的主因,为改进定位提供准确目标,使产品研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高性能压缩机研发的效率,节省投资成本。

本项目通过创新性设计,在轴流及离心压缩机各部件之间布置由计算机控制的微小型探针运动机构,将探针测试系统与压缩机部件结构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实现对部件各关键位置截面流动参数分布的准确测试。

本项目提供有完整配套的测试数据分析技术,能对透平压缩机整机和部件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反映压缩机部件及整机性能与内部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于新一代高性能透平压缩机产品研发的重要技术。

其中部分技术2016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获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

产品性能优势在目前透平压缩机气动计算与分析软件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的情况下,本项目提出一种全面测试透平压缩机整机及部件气动性能,以及其内部流动参数的试验技术,是对该领域研究技术手段很有价值的探索与发展。

项目通过试验手段获得压缩机内部流动参量信息,测试精度高,测试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测试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达到目前最先进水平。

小功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叶轮气动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小功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叶轮气动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当前我国能源与环境形势严峻,深入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极其必要,对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加以利用或进行余热回收能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并改善环境,有机工质朗肯循环作为这些低温、低品位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径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10kW级小功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进行设计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MATLAB将筛选法及遗传优化算法相结合,编写向心透平的一维设计程序,对向心透平进行气动设计优化,优化设计的透平效率可以达到80.96%。

然后根据一维气动设计参数,对向心透平各部件进行建模及网格划分,并对整机通流部分进行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可知,透平整体性能良好,但在动叶入口处,会产生激波,造成前缘边界层分离,动叶损失提高,导叶栅与动叶轮的匹配仍存在一定优化空间,通过对比模拟参数及设计参数,指标参数的误差均在许可范围之内,参数吻合度较高。

通过研究叶顶和叶根间隙对叶轮流场的影响,来判断闭式叶轮、半开式叶轮及开式叶轮性能差别,结果发现:间隙的存在会降低叶轮性能,且叶顶间隙比叶根间隙影响更大,对小功率向心透平采用闭式叶轮有一定的必要性。

考虑到小功率向心透平出口处易发生流道堵塞,本文对叶轮进行了分流叶片叶轮造型分析,研究分流叶片的周向偏置及叶长对叶轮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分流叶片的偏置和长度对叶轮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分流叶片的最佳偏置在0.5~0.6之间,最优叶长为主叶的80%。

对闭式叶轮及半开式叶轮进行有无气动力加载的静强度分析对比。

结果表明:闭式叶轮的整体形变小于同工况下的半开式叶轮,但最大应力值远大于半开式叶轮,此外,在高转速的小功率透平中,气动力对叶轮的形变及应力分布影响不大。

随后对不同周向位置及叶长的分流叶片叶轮进行静强度分析,研究分流叶片对叶轮形变及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周向位置相比,分流叶片叶长对叶轮的结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优化;数值模拟;静强度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Based on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ndition, it is quite essential to exploit green and renewable energy deeply. Using new energy like solar power, geothermal and tidal energy or employing waste heat recover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nergy shortage while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Being an effective method to utilize these low temperature and low-grade energy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has gradually drawn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10k W small-scale ORC radial-inflow turbine based on low temperature ORC system are studied. The main content is as follows:Firstly, using MATLAB as software, aero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is made for the radial-inflow turbine by combining the screening method and the gen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GA) to encode the 1-D design program . The optimized turbine efficiency could reach 80.96%.Based on the one-dimensional aerodynamic design, components of radial inflow turbine are modeled and meshed and the flow path of the turbine is calculated by CFD.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ult of CFD that the turbine shows good overall performance while shock waves are generat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rotor blades, which will cause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nd raise rotor loss. The match between stator and rotor can still improve. By comparing simulation parameters and design parameters, these parameters match well and all parameter errors are in acceptable limits.To judg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mong shroud-impeller, unshroud-impeller and open-impeller, studies are made in the influences on the turbine flow field caused by the tip clearance and Hub-leakage of impeller.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clearance will degrade the impeller performance 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tip clearance is higher, and it shows certain necessity for small-scale radial-inflow turbines to use shroud -impeller.Considering the possible blockage effect at the outlet of the small-scale radial inflow turbine, analysis are made on the modelling of splitter blade and the influences on impeller performance caused by circumferential offset and the length of splitter blad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ffset and the length of splitter blade will both influence impeller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erformance greatly, the best offset stands within the limits of 0.5 ~0.6 while the optimized blade length is 80% of the main blade.Comparison of the static strength analysis of the shroud-impeller and unshroud- impeller with or without aerodynamic loading are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eformation of the shroud-impell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shroud-impeller under the same working conditions, but the maximum stress valu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unshroud–impeller. In addition, in high-speed small-scale turbines, aerodynamic force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impeller. And then,the static strength analysis of splitter-impeller with different splitter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s and length is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litter-blade o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plit-lengt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impeller is more pronounced.Keywords: Organic Rankine cycle; Radial inflow turbine; Aero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tic strength analysis.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本文研究内容 (7)2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通流几何设计2.1 向心透平的特点 (9)2.2 向心透平气动设计 (10)2.3 几何造型及网格划分 (17)2.4 向心透平通流几何的数值模拟 (22)2.5 本章小结 (26)3 叶轮形式的性能分析3.1 不同叶轮形式及特点 (27)3.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27)3.3 闭式叶轮与半开式叶轮的性能比较 (30)3.4 开式叶轮与半开式叶轮的性能比较 (35)3.5 本章小结 (38)4 分流叶片叶轮的性能分析4.1 研究模型及模拟方法介绍 (40)4.2 模拟结果分析对比 (44)4.3 本章小结 (5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向心透平动叶轮的结构强度分析5.1 闭式叶轮与半开式叶轮的静力学计算 (53)5.2 分流叶片叶轮的强度计算 (58)5.3 本章小结 (61)6 总结与展望6.1 全文总结 (63)6.2 展望 (64)致谢 (66)参考文献 (67)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汇总 (7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作为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能耗约为全球总能耗的20%,且年能耗量仍呈现增长趋势。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参数化设计及优化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参数化设计及优化

析和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就是根据试验的结果分析试验
值随着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直观的找出使得
试验目标最优的因素水平的组合
第15页/共29页
透平叶片优化设计
响应面方法(RSM)
RSM就是寻求响应和因子集合之间的真实函数关系的一个合适的逼近式。 如果响应适合于因子的线性函数模型,则近似函数是一阶模型: 如果响应非线性,则必须用更高阶的多项式,例如二阶模型:
第18页/共29页
透平叶片优化设计
案例
参与正交试验设计的变量为: 其余参数L,a1,和a2取值与原始叶型相同。
和叶片数z,它们的水平设置如表所示,
第19页/共29页
透平叶片优化设计
案例
①任一列的所有水平的重复数 相同;②任两列的所有可能的水 平组合的重复数相同。凡满足 这两个条件的表就可以称为正 交表。
第6页/共29页
透平叶片参数化表达
二维叶形
控制厚度分布的各参数意义如下: —前缘厚度,定义为中弧线前缘
点圆半径尺与L的比值; —尾缘厚度,定义为中弧线尾缘
点圆半径凡与L的比值; —最大厚度,定义为中弧线上最
大圆的半径凡与L的比值; —最大厚度位置,定义为前缘点
到最大圆圆心的轴向距离瓜与轴向弦 长L的比值;
叶片设计及优化
正问题法
己知叶栅的几何参数,要求解出流场,求得叶片表面的速度、压力等分布。 正问题方法设计叶片,就是利用正问题的计算结果修改几何参数,反复进 行正问题计算直到获得满意的气动参数分布为止。
反问题法
给定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通过数值方法反求得叶片的几何形状。
数值优化设计 通常需要在某种叶片参数化表达基础之上,通过流场模拟及优化算法,确
第7页/共29页

不同攻角下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和优化设计研究

不同攻角下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和优化设计研究

不同攻角下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和优化设计研究薛志恒;孙皓;李军【摘要】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技术对实验测量的透平叶片进行了不同攻角下的气动性能研究.数值模拟得到实验叶片的中叶展处静压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叶片具有良好的攻角适应性,只有在大负攻角时才会发生流动分离而导致气动性能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叶片的气动性能,采用结合叶型参数化造型、气动性能分析和全局优化算法,对不同攻角下的叶片气动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优化叶型具有优良的气动性能和攻角适应性.【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透平叶栅;气动性能;攻角;优化设计【作者】薛志恒;孙皓;李军【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1叶轮机械经常会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特别是动力透平更是如此,其变工况运行十分频繁,因此,在叶栅进口常会出现较大负攻角和大负攻角的流动工况。

对于透平叶栅而言,大负攻角极易引起气流分离,从而显著改变叶栅内部流动特性,增加叶型损失和二次流损失[1];同时,气流分离也会引起叶栅出口参数的改变,从而影响到下游叶栅的流动。

叶栅内部出现流动分离,不仅直接降低透平叶栅的运行效率,还有可能形成很大的旋涡,使流动变得非常不均匀,容易引起动叶栅的气流激振,威胁到透平机械的安全运行,甚至导致严重的事故[2]。

因此,对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在大负攻角下进行预测和优化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透平叶栅适当的负攻角可以减小端壁区域的二次流损失[1],而在较大负攻角和大负攻角情形下,却会因为流动分离的出现而产生更大的损失。

500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

500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

㊀收稿日期:2019 ̄01 ̄26㊀㊀㊀㊀㊀㊀作者简介:黄璟晗(1985 ̄)ꎬ女ꎬ双工学硕士ꎬ工程师ꎮ现在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从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全场性能优化相关研究工作ꎮ500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黄璟晗(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ꎬ哈尔滨150028)摘要:对500kW等级ORC向心透平进行气动设计ꎬ利用NREC-Rital模块进行一维热力计算ꎬ并进行动静叶造型设计ꎮ利用Numeca软件进行向心透平气动性能校核ꎬ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向心透平设计点气动性能优良ꎬ满足设计要求ꎮ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ꎻ向心透平ꎻ热力设计ꎻ三维造型ꎻ数值模拟分类号:TK1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5884(2020)03 ̄0203 ̄02AerodynamicDesignofRadialTurbinefor500kWORCSystemHUANGJing ̄han(GeneralElectric(China)Co.ꎬLtd.ꎬHarbin150028ꎬChina)Abstract:Inthispaperaradialturbinefor500kWORCsystemisdesignedwiththetoolofNREC-Rital.After3DmodellingofthestatorandrotorꎬnumericalsimulationiscarriedoutusingcommercialCFDcodeNumeca.Thesimulationresultsindicatethattheturbinedesignedinthispaperhasexcellentaerodynamicperformanceandmeetsthedesignrequirement.Keywords:ORCꎻradialturbineꎻthermodynamicdesignꎻ3D ̄modelingꎻnumericalsimulation0㊀前㊀言低温热源ꎬ包括太阳能光热㊁地热㊁工业余热㊁海洋温差等ꎬ由于品质低很难被传统能源设备高效利用ꎬ造成巨大浪费ꎮ有机工质具有沸点低㊁易汽化的特点ꎬ可以直接对低品位热源进行热功转换ꎬ因此ꎬ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技术在低温热源高效利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ꎮ向心透平具有结构紧凑㊁单级焓降大㊁运行范围宽㊁小流量下可获得较高效率等优点ꎬ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有机工质发电系统做功部件[1ꎬ2]ꎮ最佳速比法是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法ꎬ一般基于比转速Ns㊁速比ν两个无量纲参数ꎬ基于效率最优给出无量纲参数最佳推荐值ꎬ进而开展向心涡轮气动设计ꎮ本文进行的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ꎬ采用基于最优‹Ns㊁ν›的热力计算方法ꎬ工质物性参数基于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数据表ꎬ整个设计在ConceptsNREC向心涡轮设计平台进行ꎬ并利用Numeca进行CFD分析ꎬ已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ꎮ1㊀一维热力设计1.1㊀设计参数的选取本设计以105ħ地热水为热源ꎬ选取R245fa作为工质ꎬ向心透平设计参数见表1ꎮ㊀㊀表1向心透平设计参数进口总温ħ进口总压kPa出口静压kPa质量流量kg/s100.0960.0320.027.51.2㊀向心透平热力设计比转速是理想单位功率㊁体积流量和旋转速度的组合ꎬ关于比转速的取值ꎬ各种文献推荐的参数值略微有差别ꎮ本文初步设计时ꎬ利用NRECRital模块开展设计计算ꎬ选取程序推荐的参数值ꎬ其中最佳比转速0.6㊁最佳速比0.7ꎬ热力设计结果见表2ꎮ㊀㊀表2向心透平热力设计结果质量流量ꎬkg/s功率ꎬkW等熵效率(总-总)反动度速比转速ꎬr/min导叶出口马赫数27.76515.3690.3%0.5080.7048000.96导叶片数动叶片数动叶进口直径ꎬmm动叶进口叶高ꎬmm动叶叶顶间隙ꎬmm动叶出口轮径比动叶出口相对气流角ꎬ(ʎ)1713292.4014.500.40.4657.0第62卷第3期汽㊀轮㊀机㊀技㊀术Vol.62No.32020年6月TURBINETECHNOLOGYJun.20202㊀三维造型设计2.1㊀导叶造型设计常见的向心涡轮导叶叶型有3种:岛状叶型㊁楔状叶型和气动叶型ꎮ岛状叶型结构㊁加工简单ꎬ但压力分布不理想ꎻ气动叶型效率比其它叶型高1%~2%ꎬ但加工困难ꎬ设计难度高ꎻ而楔状叶型结构相对简单ꎬ损失也可以让人满意[3]ꎮ本文选择楔状叶型作为造型方式ꎬ得到导叶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ꎮ图1㊀导叶三维结构图2.2㊀动叶造型设计动叶造型采用中型面直线元造型方式ꎬ叠加厚度分布ꎬ完成动叶造型ꎬ这种造型方式设计㊁加工简单ꎬ而且性能能够满足要求ꎮ利用NREC-Axcent进行造型ꎬ得到动叶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ꎮ图2㊀动叶三维结构图3㊀向心涡轮CFD数值模拟利用Numeca公司Fine-Turbo软件包进行向心透平气动核算ꎮ工质利用Nist数据库生成R245fa物性表格ꎬ导入Numeca材料库供计算调用ꎮ湍流模型采用SST模型ꎬ添加壁面函数ꎮ壁面第一层网格尺度0.01mmꎬ使得y+值在20~50范围内ꎮ网格利用NumecaAutogrid5生成六面体结构网格ꎬ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ꎬ得到网格总量120万ꎮ计算给定边界条件见表3ꎮ3.1㊀向心透平流动特性分析㊀㊀动导叶片中截面表面流线如图3所示ꎬ由图3可见ꎬ流㊀㊀表3向心透平数值计算边界条件进口总温ꎬħ进口总压ꎬkPa出口静压ꎬkPa转速ꎬr/min100.0960.0320.04800图3㊀中截面流线图体在动静叶流道内均匀流动ꎬ状态良好ꎬ不存在明显的分离现象ꎮ导叶表面马赫数分布如图4所示ꎬ由图4可见ꎬ在导叶出口存在明显的尾缘激波ꎬ对流动存在一定影响ꎮ此外ꎬ导叶出口流动状态相对均匀ꎬ流动马赫数在1左右ꎬ与热力计算值0.98相契合ꎮ图4㊀导叶表面马赫数云图3.2㊀向心透平载荷特性分析导叶50%叶高处表面压力分布如图5所示ꎬ整体呈后加载流动特性ꎬ压力面尾缘位置存在明显压力突越ꎬ主要由尾缘激波造成ꎬ此现象与图4结果契合ꎻ吸力面60%~70%位置存在2个微小的压力突越ꎬ说明该位置存在两道激波ꎬ一道为尾缘入射激波ꎬ另一道为反射激波ꎬ但这两道激波较弱ꎬ在马赫数云图上体现不明显ꎮ图5㊀静叶50%叶高截面静压分布动叶50%叶高处表面压力分布如图6所示ꎬ载荷呈现均匀加载特性ꎬ整体流动状态良好ꎬ不存在明显逆压梯度ꎮ3.3㊀向心透平总体性能分析ORC有机工质向心透平CFD性能计算结果与一维热力设计结果对比见表4ꎮ(下转第220页)运行经济性ꎮ由此可见ꎬ本项研究具有极大的可推广价值ꎮ未来ꎬ将在用不同汽源进行暖缸自适应控制方向对本课题进行更进一步地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白建云ꎬ冯㊀赓ꎬ李永茂ꎬ等.直接空冷机组背压影响多因素分析及逻辑优化[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ꎬ2018ꎬ37(11):133-138ꎬ169.[2]㊀王家胜ꎬ文贤馗ꎬ邓彤天ꎬ等.某200MW汽轮机组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J].汽轮机技术ꎬ2012ꎬ54(2):68-70ꎬ74.[3]㊀崔英龙ꎬ王凤良.200MW汽轮发电机组启动过程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J].汽轮机技术ꎬ2015ꎬ57(1):77-78ꎬ81.[4]㊀周立明ꎬ陈㊀峰ꎬ张㊀科ꎬ等.汽轮机启动时汽缸偏差产生原因及对机组影响分析[J].汽轮机技术ꎬ2015ꎬ57(2):145-147.[5]㊀谷永坤.在热电联产中机组启动过程噪音控制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ꎬ2017ꎬ(11):187-188.[5]㊀申㊀磊.650MW超临界机组启动加热系统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ꎬ2019ꎬ16(13):104-105.[6]㊀陈世和ꎬ朱亚清ꎬ潘凤萍ꎬ张㊀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J].南方电网技术ꎬ2010ꎬ4(z1):1-5.[7]㊀赵卫正ꎬ顾伟飞ꎬ华㊀敏ꎬ李丰均.50MW供热机组汽流激振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电站系统工程ꎬ2019ꎬ35(6):50-52.[8]㊀杨㊀林.消除火电机组汽缸膨胀不畅和轴系振动的技术改造[J].电力建设ꎬ2006ꎬ27(9):50-52.[9]㊀王秉仁ꎬ高㊀翔ꎬ卢盛阳.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特征分析与现场处理[J].汽轮机技术ꎬ2008ꎬ50(6):457-459.[10]㊀黄㊀仙ꎬ倪维斗.汽轮机转子热应力的 复频法 建模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ꎬ1995ꎬ(6):6-11.[11]㊀郑凯斌ꎬ郭荣春ꎬ李岩芳ꎬ等.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温度场及热应力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ꎬ2019ꎬ42(5):567-570.[12]㊀张群威ꎬ陶小培.铸铁模温度分布仿真及热应力分析[J].南方农机ꎬ2019ꎬ50(11):110-111.(上接第178页)计ꎬ并基于ICEM所提供的rpl文件接口以及程序录制功能实现轴流风机结构三维模型参数化建模与结构化网格划分功能ꎮ保证在不同风机叶型㊁叶片数㊁叶片倾斜角度等输入下能生成高质量的网格模型用于流体仿真ꎮ在此基础上开发 轴流风机设计优化应用程序 包含相应的设计模块㊁优化模块和定制模块ꎬ保证可以通过输入的设计参数和优化参数等对轴流风机进行自动的设计优化ꎮ参考文献[1]㊀王立杰ꎬ潘地林.离心风机三维参数化及Gambit二次开发[J].风机技术ꎬ2014ꎬ(2):43-46.[2]㊀姜茂华ꎬ邹志超ꎬ王鹏飞ꎬ等.基于额定参数的核主泵惰转工况计算模型[J].原子能科学技术ꎬ2014ꎬ48(8):1435-1440.[3]㊀邹志超.核主泵水力部件初步设计及惰转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3.[4]㊀申㊀刚.基于典型焊接构件模型的有限元六面体网格自动划分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ꎬ2013.[5]㊀魏艳红ꎬ申㊀刚ꎬ付学义.钢材焊接基础数据库及焊接性分析系统设计[J].焊接ꎬ2013ꎬ(3):8-12.[6]㊀那旭东.基于FLUENT软件的导弹意外点火情况下舱室维护仿真平台开发[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ꎬ2013.[7]㊀夏㊀彬.多分支母管参数化建模与一维三维耦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ꎬ2016.[8]㊀刘㊀朝ꎬ吴㊀钢ꎬ宫让勤ꎬ等.水轮机转轮间隙参数化网格生成方法研究[C].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会议ꎬ2011.[9]㊀段冬霞.燃气轮机燃烧室参数化CFD模拟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ꎬ2011.[10]㊀陈靖芯ꎬ徐㊀晶ꎬ陆国民ꎬ等.基于CATIA的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ꎬ2003ꎬ20(8):48-50.[11]㊀于建伟ꎬ刘晓平.ANSYS中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J].机械ꎬ2008ꎬ35(3):21-22.[12]㊀罗善明ꎬ王㊀建ꎬ吴晓铃ꎬ等.渐开线斜齿轮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与虚拟装配技术[J].机械传动ꎬ2006ꎬ30(3):26-28.[13]㊀马广健.基于控制载荷法的离心风机单板叶片设计与内部流场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ꎬ2011.(上接第204页)图6㊀动叶50%叶高截面静压分布㊀㊀表4向心透平计算结果对比参㊀数质量流量kg/s总对总等熵效率总对静等熵效率输出功率kW热力设计值27.760.9030.873515.36CFD计算值28.030.9220.896539.50相对偏差+0.97%+2.10%+2.63%+4.68%㊀㊀由计算结果得出ꎬ利用本文方法设计得到的500kWORC向心透平设计点性能优良ꎬ流量㊁效率㊁功率等主要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ꎮ4㊀结㊀论(1)本文利用ConceptsNREC设计平台进行了500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一维热力设计㊁三维造型设计ꎮ(2)三维CFD数值分析表明ꎬ流量㊁效率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ꎬ本文的设计方法可行ꎮ参考文献[1]㊀韩中合ꎬ赵若丞ꎬ范㊀伟ꎬ等.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数值计算及性能分析[J].汽轮机技术ꎬ2017ꎬ59(6):409-412.[2]㊀李㊀晓ꎬ张燕平ꎬ朱志成ꎬ等.10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及优化研究[J].汽轮机技术ꎬ2018ꎬ60(1):11-15.[3]㊀李燕生ꎬ陆桂林.向心透平与离心压气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1984.。

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
袁新;林智荣;赖宇阳;陈志鹏
【期刊名称】《热力透平》
【年(卷),期】2004(033)001
【摘要】发展了一个叶轮机械叶片全三维粘性杂交问题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分析技术与组合优化技术的耦合:前者基于高精度、鲁棒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已成功地用于蒸汽透平叶片的流动分析,并经详细考核已将其纳入到了实际的叶片气动设计体系;后者基于优秀的iSIGHT商用优化平台,通过对多种优化方法的集成从而发展了组合的叶片全三维气动优化策略.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了这一气动优化设计系统真正纳入到工业设计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总页数】7页(P8-13,22)
【作者】袁新;林智荣;赖宇阳;陈志鹏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
京,100084;赛特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63.3
【相关文献】
1.透平叶片热态冲蚀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郑凌翔;黄新友;张志英;张银君;鲁嘉华
2.基于透平叶片精度分析的计算机辅助夹具系统设计 [J], 宋灿;吕彦明;魏中兴
3.透平叶片振动激励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 [J], 节凤丽;王维民;邵星;屈维;张旭龙
4.喷水试验机桁杆系统气动优化设计 [J], 张锋; 宋锐红
5.透平叶片与流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非定常欧拉解法 [J], 黄典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向心透平叶轮气动性能优化设计

向心透平叶轮气动性能优化设计
o f t h e r e l a t i v e b l a d e - t o — bl a d e lo f w a n g e l a t he t o u t l e t o f t h e o p t i ma l bl a d e a l o ng s p a n wi s e i s mo r e u n i f o m . r Th e i s e n t r o pi c
了5 %, 同时也验证 了所采用 的三维优化设计 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 词 : 向心透平 气动计算 三维优化
O pt i mi z a t i on Des i gn of Aer odynam i c Per f or m ance o f Radi al Tur bi ne Rot or
机效率的高低 直接决 定着整个 系统 的储能效率 。
为 了设计 出高效膨胀机 , 本 文在经 验设 计和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 , 采用非可展直纹抛物面成型法 , 设计 出适用于 C A E S系统 的向心透平 , 并通 过叶型参数 化 方法 与 N UME C A 软件 D e s i g n 3 D 子模 块相结 合对 透 平叶轮进行 优化设计 。
XI A Gu o — l o n g , AN En — ke , ZHA NG Xi n — y u a n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第3 5卷 第 1 2 期
2 0 1 6年 1 2月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i l d i n g En e r g y& En vi r o n me nt

某型燃气轮机透平盘优化设计

某型燃气轮机透平盘优化设计

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后,研发和测试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型燃机透平轮盘周向破裂裕度严重不足,设计点状态下存在许多位置应力水平超过材料屈服极限,部分开孔位置甚至局部应力水平超过材料断裂极限。

事故中破裂的第二级透平转子为整体叶盘式,子整圈共计有36个叶片,由于外委设计方设计经验不足,未能按流程进行完整设计,为了确保后续机型安全运行,对该型燃机透平转子进行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有限元网格见图3,边界条件为第一级盘前的端齿连接面施加轴向固支,模型内部各零件间采用标准接触,摩擦系数设置为0.15,叶片离心载荷和气动载荷分别在相应位置建立mass21单元的质量点上施加。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到原始设计的两级透平转子等效应力分布,示意见图4。

————————————————————作者简介:顾明恒(1989-),男,江苏盐城人,强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结构强度研究。

图1事故后现场破坏情况图2稳态温度载荷分布/℃2.3盘体参数敏感性分析几何全约束的透平盘参数化模型中的变量较多,本文在优化设计之初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便捷的筛选出了对透平盘强度影响较大的关键几何尺寸参数,便于有针对性的提高后期优化设计效率。

进行透平盘盘体几何参数灵敏度计算时,各几何参数的范围选取为原始设计尺寸的±1%。

首先,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构造响应面,每组抽样156次;其次使用随机抽样进行误差分析,每组误差检验的抽样为12次;最后以透平盘体最大等效应力、盘心最大周向应力与幅板最大径向应力作为灵敏度分析的目标函数。

对透平盘体最大等效应力、盘心最大周向应力与幅板如果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发生,则转速进一步缓慢提升至110%设计转速,维持五分钟,如果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则转速进一步缓慢提升至115%设计转速维持五分钟,如果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则转速继续缓慢提升,直至某级转子发生破裂。

(图6)试验中二级透平盘先发生破裂,与理论分析一致,破裂转速与理论分为,试验论分析的准确,结微型燃气轮机透平轮盘超转破裂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具备产品应用条件。

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研究

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研究

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研究燃气透平机组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它通过将气体转化为动力,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使该设备的效率更高、能源使用更为节约、减少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就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燃气透平机组的工作原理燃气透平机组由透平机和燃烧室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透平机旋转叶轮,驱动透平机转动并带动发电机工作,最后排出废气。

整个过程中,透平机和燃烧室的设计和配合均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和效率。

二、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指标改进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需要首先了解燃气透平机组的各项性能指标。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发电效率、燃料消耗率、压比和工况组合等。

其中发电效率是最常用的性能指标,它是总输出功率与燃料消耗之比。

燃气透平机组的性能优化要从这些指标入手,步步到位,全方位提升,才能让设备更为高效、可靠。

三、燃气透平机组性能优化方法1.空气预热燃烧室是燃气透平机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气体产生高温高压的地方,因此其设计和优化是提高燃气透平机组性能的关键。

在设计优化方案时,燃烧室的预热过程是最为关键的。

通过将空气预热到更高的温度,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因此,透平机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预热的问题,可能采用的方式有二:采用加热器将排出的废热回收再次加热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或使用反应热换热机,利用化学反应过程燃料和空气进行预热。

2. 大量燃烧燃气透平机组在燃烧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大量燃烧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氧化气体的容积,提高燃烧的效率和风险。

大量燃烧的情况下,可将燃烧室的气体体积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而如果燃烧室使用过于小型,燃料和空气气体太小,会造成燃烧不充分,又或者燃烧室过于庞大,燃料多而氧气不够,则会产生很多与工作不相关的废气。

3. 燃料选择燃气透平机组的燃料应选择高品质燃料,高质量的燃料能够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并最大化发电效率。

海洋温差能向心透平的气动设计及性能研究

海洋温差能向心透平的气动设计及性能研究

海洋温差能向心透平的气动设计及性能研究葛云征; 彭景平; 吴浩宇; 陈凤云; 刘蕾; 张莞君【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9(037)010【总页数】7页(P1560-1566)【关键词】海洋温差能; 向心透平; 喷嘴-叶轮径向间隙; 喷嘴叶片安装角【作者】葛云征; 彭景平; 吴浩宇; 陈凤云; 刘蕾; 张莞君【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 P743.40 前言随着我国对新能源需求的逐渐增长及南海开发战略的提出,海洋温差能被认为是在南海等低纬度地区最具潜力的海洋新能源之一。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是将海洋表层温海水(27 ℃左右)与深层冷海水(5 ℃左右)的温差通过透平转化为电能的系统[1]。

在海洋温差能发电循环系统中,推动发电机发电的透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效率高低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对透平的气动部分进行设计及优化以达到更高的效率[2]。

透平的气动设计涉及到蜗壳、喷嘴、叶轮和扩压器的设计。

其中,蜗壳、喷嘴和叶轮的设计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较大,而扩压器的形式相对简单,因此,本文主要对向心透平的蜗壳、喷嘴及叶轮进行气动设计及优化。

目前,有关海洋温差能发电透平气动设计的研究较少。

在国内,赵伟阁[3]对200 W 的饱和氨透平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喷嘴采用渐缩型喷嘴结构,叶轮叶片采用单圆弧叶片。

在国外,Nithesh K G[4]对以R22 为工质的2 kW 透平进行了设计,并分析了喷嘴叶片数量与叶轮叶片数量对透平性能的影响,最终发现,当喷嘴和叶轮的叶片数分别为12 和15 时,若透平的输出功率为2.5 kW,则该透平的效率最高,最高效率为74%。

Kim D Y[5]提出了一种基于喷嘴叶片数量和热力学设计要求来计算负荷和流量系数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以R32 为工质对100 kW 海洋温差能径流透平进行设计,并通过CFD 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的分层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的分层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的分层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志奇,杨胡娅,谢宝琦,夏小霞,罗兰,徐泽华,孙童,赵亚斌
申请号:CN202210046295.0
申请日:20220114
公开号:CN114398832A
公开日:
202204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ORC)向心透平的分层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从气动参数与叶型参数两个层次对向心透平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输入循环的工作条件,然后建立透平一维设计数学模型;其次,以循环热效率、透平轴效率及其尺寸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优化确定最优气动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叶型参数方案,建立透平三维模型并划分网格;然后,对透平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确定各方案的透平功率与积分熵产并将其作为优化目标,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不同叶型参数的目标值,通过优化确定最优叶型参数。

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系统性能与透平性能的融合提升,而且最大限度提升了向心透平的性能。

申请人:湘潭大学
地址:411105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大学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orc系统向心透平膨胀机动态特性研究

orc系统向心透平膨胀机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应用有机朗肯循环(ORC)将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电能,适用于工业废热、地热能、海洋温差能等领域。

ORC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环境友好、无有害气体排放等特点,其关键的换能设备是有机工质膨胀机。

本文在实验室搭建的ORC低温余热发电实验平台上,对自主设计的向心透平膨胀机进行性能研究。

分别研究了向心透平的工作性能和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对向心透平流动特性、转子系统临界转速以及不平衡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并优化了透平的结构。

以R123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向心透平及其系统的性能变化规律。

对向心透平转轴的径向振动进行了测量,研究了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

结果表明:随着工质流量的增加,透平转速增大,存在最佳转速,使得向心透平等熵效率最大;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最佳转速不断增大;随着冷源流量的增加,向心透平的压比、转速以及膨胀功率不断增加,系统热效率逐渐升高;随着透平转速的增加,转轴径向振动幅值增加,振动峰值的特征频率增大;向心透平的最高转速达到54850r/m,等熵效率最大值为83.6%,膨胀机最大功率为3.041kW,达到设计要求。

使用ANSYS Fluent 软件,建立向心透平内部流动的单流道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导叶安装角、导叶静叶数以及动叶的非可展直纹抛物面对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工质流量、膨胀功率以及等熵效率等参数的计算值,验证了单流道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数值研究结果,对透平结构进行了优化,导叶优化后,周向速度提高7.4%,速度系数提高1.12%;动叶优化后,叶轮效率提高 1.05%,最大叶轮效率为90.3%。

向心透平整级优化后,总-静效率提高1.7%。

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叶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叶轮和转子前八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对向心透平转子系统进行临界转速分析。

结果表明:预应力下的叶轮固有频率大于无预应力的情况,离心力对叶轮的刚化作用明显;实验用转子系统一阶临界转速为33218r/min,二阶临界转速为65061 r/min;随着轴承支撑刚度的增加,临界转速先快速增大后逐渐缓慢增加,选取转子系统的轴承刚度为1×108N/m较为合理;随着转轴轴尾伸长量的增加,转子临界转速不断减小;随着叶轮密度的增加,临界转速将逐渐减小。

透平毕业设计

透平毕业设计

透平毕业设计透平毕业设计近年来,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透平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转换装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也选择了透平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透平是一种能够将流体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能源、化工等领域。

透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流体的压力差和速度差来驱动叶片转动,实现能量转换。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将研究透平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首先,我将对透平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透平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流体特性、叶片形状、流道结构等。

我将通过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透平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透平设计的深入研究,我希望能够掌握透平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次,我将对透平的性能进行优化。

透平的性能优化是提高透平效率和功率输出的关键。

我将通过改变叶片形状、优化流道结构等方法,提高透平的流体动力学性能。

同时,我还将研究透平与其他组件的协同工作,如透平与发电机的匹配等。

通过对透平性能的优化,我希望能够提高透平的能量转换效率,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除了透平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我还将研究透平的制造工艺。

透平的制造工艺直接影响透平的质量和性能。

我将研究透平的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探索透平制造的最佳实践。

通过对透平制造工艺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提高透平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为透平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最后,我将进行透平的实验验证。

透平的设计和性能优化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我将设计和搭建透平实验台,通过实验测试透平的性能指标,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通过实验验证,我希望能够验证透平设计和性能优化的可行性,并为透平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透平毕业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

通过对透平的研究和设计,我将掌握透平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方法,并为透平的应用和推广做出贡献。

我相信,透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解决能源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透平机械关键零部件——数值计算方法

透平机械关键零部件——数值计算方法

透平机械是一种常用的流体机械,其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分析对于正确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透平机械的设计中,数值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关键零部件的分析,如叶片、转子、导叶、壳体等。

本文将对透平机械关键零部件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叶片的数值计算方法在透平机械中,叶片是起主要作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数值计算方法在叶片设计和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叶片元法和CFD方法。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模拟和分析叶片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通过建立叶片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叶片的应力、应变、挠度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为叶片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2. 叶片元法叶片元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叶片流场计算的数值方法,它将叶片表面划分成小的网格单元,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和能量方程,可以得到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叶片载荷等信息,为叶片的气动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3. CFD方法CFD方法是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数值方法对流体流动进行模拟和分析的技术。

在透平机械叶片设计中,CFD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叶片的气动性能,如压力分布、流速分布、气动力等,为叶片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支持。

二、转子的数值计算方法透平机械的转子是承载叶片和受到流体作用的关键零部件,其设计和分析对透平机械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数值计算方法在转子设计和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强度分析、模态分析等。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可以用来对转子的结构强度、振动特性等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建立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得到转子的应力、应变、振动模态等重要信息,为转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2. 强度分析转子在运转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流体的压力和惯性力的作用,强度分析可以用来对转子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和计算,为转子的安全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3. 模态分析转子的振动特性对于透平机械的性能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模态分析可以得到转子的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为避免共振和减小振动噪音提供重要支持。

微型有机朗肯循环热电系统动力透平的设计与研究

微型有机朗肯循环热电系统动力透平的设计与研究

微型有机朗肯循环热电系统动力透平的设计与研究李新禹;吴宪天【摘要】针对微型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 ORC)热电系统在热力循环参数方面与传统系统的不同,设计了一种小型动力透平.通过利用 CFD 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叶轮流场内气体的压缩量、分子流速以及在动叶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情况,其变化趋势均与设计预估相符;提出了一种针对转子动能效率的求解方法,经验证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透平气动性能良好,在稳定工况下动能效率可达到73.86%.%A small powerturbine for micro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thermoelectric system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rmodynamic cycle parameters from traditional systems. The compression, velocity and pressure on the turbine rotor blades in flow field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FD simulation, and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turbine rotor blades is proposed. Thus, the result is verified that the design is feasible,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turbine is great. The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the turbine can reach 73.86% in a stable working-condition.【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微型有机朗肯循环热电系统;动力透平;仿真模拟;动能效率【作者】李新禹;吴宪天【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62透平是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现热电转换的核心设备,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热效率.目前世界范围内现有的ORC系统主要以大型厂房式作业为主,热功转换环节主要使用大型汽轮机组,而少数小型ORC系统主要选用技术较为成熟的高转速涡轮.针对应用于热电循环系统的动力透平,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3]:本文针对一种将大型车辆尾气作为余热源,使用R134a作为循环工质的微型ORC热电系统,运用设计参数筛选法设计了一款小型动力透平,并按照1∶1比例实现了CAD三维建模.利用CFD软件对透平内部三维流动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分别对叶轮流场内的气体流速和压缩程度、压力分布以及叶面压差做出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针对叶轮动能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这种算法可以对透平在设计工况下的性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微型ORC热电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工质泵和蒸汽透平4部分组成.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在蒸发器中,低沸点有机工质通过与余热流体换热,蒸发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进入透平后膨胀做功,将自身部分能量转化为透平主轴转动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工质蒸汽从透平排出后进入冷凝器,在冷水中放热,凝结成液态,储存在储液罐中,再由工质泵把储液罐的液体工质打入蒸发器中,完成一次循环.2.1 透平类型的选择热功转换过程中依据气流方向,可将透平分为轴流式和径流式.微型ORC系统在透平设计方面要求整体尺寸小型化,同时兼顾气动性能,防止效率低下.在透平类型的选择上,如果还使用轴流式透平,不仅加工成本过于高昂,还会使叶片长度过短,数目过多,导致余速损失过大.不仅如此,在转速和质量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径流式叶轮机械也具有更高的比功传输能力[4].因此,本文针对微型ORC热电系统所设计的动力转换装置为径流式透平.2.2 透平尺寸参数的热力计算衡量透平设计的2个重要的综合指标是透平转子的动能效率和比功率,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微型ORC系统内气态工质的焓值变化趋势以及在透平中流动的气流速度矢量,分别对透平内部流场进行热力学计算和速度三角形分析.微型ORC系统中,有机工质代替常规工质作为热力循环媒介,工质自身热物性与一般的水蒸气存在一定差异,加之系统整体尺寸小型化,造成循环工质具备以下特点:循环流量较小、流速有所提高、膨胀比适中、焓降较小[5].在透平级内,工质的流动具有粘性、非连续和非定常的特点.为了简化设计流程,通常将复杂的三元流动简化为定常、绝热的一元流动问题.通过筛选法,针对影响轮周效率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选取适当的反动度、速度比、入口气流角以及出口气流角作为已知参数,进行热力学计算[6],最终得到详细的尺寸参数.在设计参数取值方面,透平级内的反动度在导向喷嘴和叶轮流道中都存在膨胀,透平机壳成为反动级,故反动度取值0.6[7];喷嘴速度系数由设计经验证明其取值范围位于区间0.7<φ<0.95,考虑到喷嘴出口焓值必须大于饱和焓值,该范围缩小至0.7<φ<0.885,通过轮周效率与该参数的函数曲线最终选取数值为0.88;同理,在冲动级速度系数的选取上也采用一样的方法.在反动度一定的前提下,轮周效率与速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峰值变化趋势,但最佳速比的设计方法往往忽略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在轴承极限转速的限制下,速比数值选取0.2;轮径比相比其他参数对设计影响较小,在提升效率方面作用不大,因此多从加工工艺方面进行考量,采用经验取值的方法.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到透平的气动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利用这些参数进行相关的热力学计算,得到透平的几何尺寸如表2所示.为了便于之后的CFD仿真计算,本文使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对透平主要部件进行建模,之后定位装配,得到如图2所示透平模型.在径流式叶轮机械内部,工质气体高速流动.这种流动在理想条件下满足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三大定律.工质本身为牛顿流体,可认为流体体力只由重力组成,连续方程为[4]:式中:ρ为流场内流体平均密度;V为控制体体积.动量方程为[4]:能量方程为[4]:式中:Φ为粘性应力产生的耗散功;为稳态下的导热.4.1 单体叶片流场及有限元模型本文使用与CFD软件Flunet6.3联动的Ansys gambit下turbo tool功能模块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该模块是针对旋转机械特别设计的,可以通过导入中间格式的单体叶片三维模型,在明确透平机壳、叶轮轮毂、动叶叶尖、流场进出口以及叶片总数等位置条件和参数条件的前提下,建立旋转叶片的周期型流场区域,从而进行网格划分.文中三维模型文件为PROE5.0环境下保存的stp格式,建立流场区域为H型网格划分如图3,叶片后缘点和前缘点为区域划分起始点,进出口边界与透平机壳和叶轮轮毂的交点为划分终点.图4为单体叶片流场有限元模型,其中网格划分为277 452个单元,网格类型为四面体网格.4.2 气动仿真条件设置在Fluent6.3运行环境下读入三维网格后,设置湍流模型为标准模型,湍流粘度系数为0.05,近壁面摩擦系数为0.33.流场入口设置为稳定工况条件下的压强入口,流场出口设置为参数可变动的压强出口,初始条件参数根据以大型车辆尾气作为余热源的微型ORC系统热力循环计算得出,其具体数据如表3.流场内流体物理条件根据工质蒸气R134a自身热物性设置饱和气体密度、粘度和导热系数为关于温度变量的函数,写入UDF命令.4.3 仿真结果分析CFD软件运算结束后,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以及相关的流体分子速度曲线均成功收敛.透平动转子内部流场在边界条件和UDF编程指令的共同约束下未出现任何运算错误,经Fluent6.3运算环境下旋转机械功能模组turbo tool统计,透平稳定运行起始时间为气体工况稳定后4.3 s,主轴获得动力转矩16.69 N,稳定工况下转速3 234 r/min.工质流量与透平主轴转速符合文献[1]中实验所得到的变化趋势,相比文献[1]以小型径流式涡轮作为动力转换装置,依靠外部加工提高机壳承压能力,从而实现ORC系统运行,本文所设计的透平在运行模拟中表现更为稳定可靠,叶轮内部流场更为规律.图5为工质流量与透平主轴转速在气体输运方程约束下的理论值与仿真数值比较.其数值差异主要来自透平初始状态工况下动叶由静止达到稳定转速之前产生的余速损失和惯性能耗[4].图6和图7为动叶表面压力分布云图,流体在动叶压力面上的分布在主轴方向上与叶片中线径向曲率半径的大小成正比[8].尤以53%叶高处最为明显,压力大小分布随曲率半径数值的变化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曲率半径最大为5.34 mm处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0.053 86 MPa.而在动叶吸力面上,压力分布在同一叶高处也呈现随径向尺寸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并不随曲率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不同叶高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在38%叶高和98%叶高处压力分布的极值差异最大,变化梯度最为明显,气体分子在叶片表面形成的压力最大值分别为-0.042 19 MPa和-0.041 83 MPa.从气体分子对动叶表面形成的压力分布可以分析得出:工质气体在叶栅通道内对叶片压力面产生一定冲动力,与此同时气流本身具备不同程度的上旋和下旋趋势,并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涡旋流动.数据结果表明,流体在曲率半径最大处和叶片两端都形成了较大的压差,流体给叶片表面的冲动力最强.图8和图9分别给出在50%叶高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吸力面与压力面形成的压差分布数据.压差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旋转轴径向位移为0.031 2 m处,与叶片中线曲率半径最大处所在位置非常接近.在动叶两端,流体在叶片表面形成的压差主要来自吸力面所受压力,而在曲率半径最大处,压差则主要来自压力面所受压力.在动叶不同叶高处,截取流场马赫数分布云图如图10所示.可以直观看到气体工质在15%叶高处压缩最为明显,并且压缩主要存在于靠近流场出口端的叶片吸力面一侧.随着叶片高度的提升,压缩量不断减小,同时压缩区域沿叶片吸力面向流场入口方向移动.在压缩范围上,流场内部的工质气体在叶高较低处压缩更为集中,压缩区域径向尺寸较大,这种趋势随着叶高的不断提升呈现先减弱后回升的趋势,在叶高较高处,气流的压缩区域在径向位置上有所偏移,压缩范围相比中间区域在面积上有明显增加.由叶栅气流通道在不同叶高处的气体压力分布云图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叶片压力面上,流体压力呈现逐渐增大后再减小的趋势,这一趋势在50%叶高处表现最为明显,并沿叶高方向向叶片两端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流体在吸力面靠近流场出口的一端形成反向的冲动力,随着叶片高度的不断增加,压力最大值出现的区域不断向流场出口端移动,压力的强度逐渐弱化,变化范围也逐渐分散.流体在动叶压力面除了呈现径向流动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一定的上旋流动特征,伴随着叶片高度的增加,这种流动逐渐减弱;同时,在叶片吸力面一侧,流体分子的流动出现了一定的下旋和前移趋势,形成涡旋流动,这就造成了动叶内部的二次流动损失.图12为流场内工质气体在不同叶高截面处的流速线图.气体流速在叶片两侧沿径向位移的变化趋势与气体本身的压缩量变化相近,但变化幅度由叶高较低处向较高处逐渐放缓,同时在径向尺寸上随叶高提升而减弱的趋势不太明显.动叶动能效率的计算公式为[6]:式中:p2为动叶流场出口静压;p*w2为动叶流场出口相对总压;p*w1为动叶流场入口相对总压.在动叶流场中,处于不同叶高处的截面在流场出口处和入口处的压力大小各不相同,同一截面内压力大小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将动叶流场进出口平面沿叶高方向分为21个截面,取各个截面内动叶流场的出口静压和进出口相对总压的平均值,采集数据后代入公式(4)进行计算,从而得到透平动叶的动能效率.流场中出口静压和进出口相对总压的数值大小沿径向位移的变化情况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动叶流场中,出口气流静压沿叶高方向逐渐减小,在大约70%~80%叶高处出现一端短暂的回升,之后继续减小,这是因为气体在叶片两侧的压力分布在不同叶高处的最小值差距并不大,并且出现位置相对集中在这一区域.动叶流场出口气流的相对总压在50%~55%叶高处出现最大值,入口的气流相对总压则呈现递减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基本保持平稳,变化范围很小,区间差大小不超过0.009 MPa. 通过数值计算得到透平动叶不同叶高处的动能效率数据如图16所示.由于动叶流场中沿叶高方向的上下两端能量损失较大,使得叶片中间部分效率最高,这与之前对流场内气体在动叶表面形成的压力分布以及分子流速变化的分析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对于气体工质在透平级内实现热功转换过程中气动特性的分析.透平动叶在该工况下的最大动能效率为78.82%.采用平均值法,最终得到此动力透平转子的动能效率为73.86%,略低于设计过程中预期的轮周效率[4],但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本文针对某特定微型ORC系统,使用参数筛选法设计了一款小型透平,并基于Fluent6.3运算平台对其在预计工况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在计算公式的理论指导下,给出了一种求解透平转子动能效率的方法——平均值法.结合该算法和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所设计透平气动性能良好,工质流量与主轴转速之间的关系符合文献[1]中实验得到的趋势,并且与理论计算相符,两者之间的差值来自动叶起始状态流场内产生的余速损失和惯性能耗.(2)流场内气体工质将自身能量转化为透平主轴机械功的过程中,气体压缩情况、分子流速以及在叶片表面形成的压力分布都呈现出符合流场规律的趋势.(3)由于叶栅流场中气体自身的涡旋流动和叶片顶部间隙的存在,使热功转换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透平转子的动能效率受到限制.【相关文献】[1]李昀竹,裴刚,李晶,等.小型涡轮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2,27(1):29-31.[2]FIASCHI Daniele,MANFRIDA Giampaolo,MARASCHIELLO Francesco.Thermo-fluid dynamics preliminary design of turbo-expanders for ORC cycles[J].Applied Energy,2012,97(1):601-608.[3] KANG S H.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ORC(organic Rankine cycle)and radial turbine using R245fa working fluid [J].Energy,2012,41(1):514-524.[4]杨策.径流式叶轮机械理论及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徐杰,李新禹,谷操,等.有机朗肯循环最佳再热压力的确定[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6):83-85.[6]朱大鑫.涡轮增压与涡轮增压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7] 黄飞,章东骏.向心透平的叶片造型设计[J].上海汽轮机,2000(3):34-38.[8]黄庆宏.汽轮机与燃气轮机原理及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透平静叶的多参数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透平静叶的多参数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参数 的透平 静 叶进 行优化 。这个 方法包 括叶 型坐标 与参数 的 变换 、 数化 叶片 与 网格 生 成 、 参 N—S方程 数值求解 、 化策 略 四个部 分 。在 优化过 程 中 , 优 改变
叶片 的设 计参 数 , 通过 三 维 叶 片造 型与 网格 生成 程 序重 构 叶 片 , 到 一 系 列 叶 片 和 网 格 数 据 。 采 用 得
厚度 R 和最 大厚 度相 对 位 置 X ^ m / 前/ ~ =Xt S, 后 h
缘半径 R , 2前 / 缘 厚 度 梯 度 角 a 、 2 叶 片人 。R 。如果把 对 叶 2 1 2 1 , , 片弯 、 掠设 计 考 虑 在 内 , 要 再 增 加 相 应 的设 计 参 需
转换 的重要任 务 , 其气 动 性 能在 很 大程 度 上 决 定 于
它 的造型 。因此 , 高叶轮 机械 的性能 , 提 必须 重视 叶 片优化设 计技 术 的研 究 。叶 片 设计 是 一个 复杂 、 反 复 的过程 , 它包括许 多不 同的 目标 与参数 , 以及 来 自
叶片 参数 化 造型 是指 对 叶 片建 模 , 为优 化设 并
维普资讯
第2 期
透 平 静 叶 的 多 参 数 气 动 优 化 设 计 方 法
2 3
模 拟辐射 热传 导等 。本 文采 用 Sgea dsl r和 k ergt o e e v
计过程 提供设 计变量 [ ¨。叶片形 状可 以用 叶片表 面
上点坐标 表示 , 是 用 较 少 的 坐标 点 很难 精 确表 达 但 出叶片形 状 , 而且 极易 构 造 出 不 合理 叶 型。 本 方 法 用叶片 的几何参 数作 为设 计 变 量来 构 造 叶 片 , 设 使

分流叶片长度及周向偏移量对ORC向心透平性能的影响

分流叶片长度及周向偏移量对ORC向心透平性能的影响

分流叶片长度及周向偏移量对ORC向心透平性能的影响
韩旭;李奇;杨依栋;刘树华;李鹏
【期刊名称】《动力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4)5
【摘要】利用分流叶片能有效改善叶片通道内的流动阻塞问题,降低流动损失。

针对某带分流叶片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向心透平,研究了不同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
偏移量对透平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叶片布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内部流动状况、叶片载荷和损失分布。

结果表明:分流叶片能有效削弱通道中的涡流,改善流动状况,使通道内部的压力分布合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主叶片的载荷。

与分流叶片
长度系数相比,周向偏移量对熵产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长度系数和周向偏移量的
增加,高熵产率范围和总压损失系数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等熵效率的变化则相反,当l=0.5、d=0.5时等熵效率最大,为91.26%,而功率与叶片长度大体呈正相关;将
长度系数和周向偏移量分别控制在0.5~0.6时,能保持较为理想的流动状况及叶片
载荷分布,高熵产率范围较小,有利于透平性能的提升。

【总页数】11页(P759-769)
【作者】韩旭;李奇;杨依栋;刘树华;李鹏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低碳高效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4
【相关文献】
1.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长度对压气机性能影响数值研究
2.叶片数与分流叶片长度对小型压缩机性能影响研究
3.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位置对高压比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4.叶片型线对纯径流式向心透平气动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RC透平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ORC透平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ORC透平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刘伟阳;闵爱妮;刘美丽;周志明【摘要】采用一维绝热热力设计方法,在给定的技术参数条件下,给出了叶片节距、气流角、叶高等参数,计算了各个截面上的流动参数.设计了通流部分的流道结构和整个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单级透平结构.采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对ORC单级透平内部流动的气动性能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改善流动条件,对叶型进行优化.【期刊名称】《冶金动力》【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ORC透平;气动性能;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作者】刘伟阳;闵爱妮;刘美丽;周志明【作者单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4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等国家战略需求下,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ORC(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透平具有工质沸点低、来源范围广、蒸汽饱和曲线陡的特点,能安全高效的将低温热源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

透平是热能转换系统的核心设备,所以对ORC透平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以R245fa有机蒸汽作为流动工质,设计了ORC透平,并开展ORC透平内部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分析。

1.1 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功率:50 kW;循环工质:R245fa;新汽温度:110℃;新汽压力:1.56 MPa;排汽压力:0.28 MPa机组转速:8000 r/min。

1.2 热力设计模型及计算过程(1)由i-s图得整机理想比焓降Δhs(2)汽轮机热力过程曲线图如图1所示(3)主汽管和调节阀节流损失(4)排汽管中压力损失(5)汽轮机内效率是指蒸汽热能转化成轴上机械功的有效比焓降与整机理想比焓降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等国家战略需求下,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ORC(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透平具有工质沸点低、来源范围广、蒸汽饱和曲线陡的特点,能安全高效的将低温热源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

透平是热能转换系统的核心设备,所以对ORC透平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以R245fa有机蒸汽作为流动工质,设计了ORC透平,并开展ORC透平内部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分析。

1ORC单级透平热力设计1.1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功率:50kW;循环工质:R245fa;新汽温度:110℃;新汽压力:1.56MPa;排汽压力:0.28MPa机组转速:8000r/min。

1.2热力设计模型及计算过程(1)由i-s图得整机理想比焓降Δh sC a=2×Δh s×103√(1) (2)汽轮机热力过程曲线图如图1所示图1汽轮机热力过程曲线图ORC透平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刘伟阳,闵爱妮,刘美丽,周志明(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采用一维绝热热力设计方法,在给定的技术参数条件下,给出了叶片节距、气流角、叶高等参数,计算了各个截面上的流动参数。

设计了通流部分的流道结构和整个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单级透平结构。

采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对ORC单级透平内部流动的气动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改善流动条件,对叶型进行优化。

【关键词】ORC透平;气动性能;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K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764(2017)07-0038-05 Analysis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AerodynamicPerformance of ORC TurbinesLiu Weiyang,Min Aini,Liu Meili,Zhou Zhiming(Xian Shaangu Power Co.,Ltd.,Xian,Shaanxi710611,China)[Abstract]The one-dimensional adiabatic thermal design method was adopted;and with given technical parameters,the blade pitch,flow angle and blade length were provided and flow parameters of every section were calculated.The channel structure and the entire ORC single-stage turbine structure were designed.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com-mercial software NUMECA,to analyz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nal flow of single stage ORC turbine in detail.Through improving the flow conditions the blade shape was optimized.[Keywords]ORC turbine;aerodynamic performance;numerical simulation;optimized de-sign(3)主汽管和调节阀节流损失ΔP0=(0.003~0.005)P0(2)(4)排汽管中压力损失ΔP C=(0.004~0.008)P C(3)(5)汽轮机内效率是指蒸汽热能转化成轴上机械功的有效比焓降与整机理想比焓降之比。

一般汽轮机的总蒸汽流量G可由下式得到:G=3.6P sΔh sηmηrηg(4)式中:ηr———汽轮机通流部分相对内效率的初步估算值,取为0.6;ηg———机组的发电机效率,取为0.9;ηm———机组的机械效率,取为0.99。

(6)取级的理想速比为x a=0.45dm=60uπn=60x a C aπn(5)(7)取部分进汽度e=0.4el1=Gv1sπd m c1s sinα1(6)(8)超高el2=Gv2sπd mω2s sinβ2(7)1.3热力设计结果(1)静叶几何参数:节径Dc:280mm;高度Lc:12mm;型线:J4-25-33;弦长Lc:25mm;流道数目Zc:46;节距tc:19.12274mm;tc/Lc:0.76491;安装角βB:33;а1:10.9233。

(2)动叶几何参数节径DΔ:280mm;高度Ln:16mm;型线:D7-20-81;弦长Li:20mm;流道数目Zc:64;节距tn:13.74447mm;tn/Li:0.687223;安装角βS:81;β2:24.72134。

(3)气动参数流量:11.3t/h;工质:R245fa;进汽压力:1.56MPa;进汽温度:110℃;排汽压力:0.28MPa;排汽温度:64.4℃;内功率:56kW;转速:8000r/min;转子旋向:逆时针(顺汽流方向)。

2采用NUMECA软件对ORC透平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如下:(1)ORC透平内部流动为跨音速流动,由于当地音速较低导致在较低的流动速度下相对马赫数值大于1。

(2)通道内的流动损失主要由于静叶出口附近吸力面位置由激波影响产生的分离损失、尾迹损失以及尾迹对下游动叶内流动造成的损失,由于受到端壁二次流的影响,上下端壁附近的通道涡流动强烈,是损失的主要来源。

(3)静叶出口、动叶进口沿流动方向速度分布极不均匀,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之比很大。

受内部流动影响,动叶表面的静压载荷分布沿叶高分布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实际叶片的强度安全性。

3对单级透平的三维叶型进行优化改进(1)优化前后流道变化见图2。

图2优化前后流道型线变化(2)优化前后叶片型线变化见图3。

优化后流道出口段呈扩张形态,有利于蒸汽在出口位置膨胀流动,改善出口段的流动条件;优化后静叶通道由优化前的收缩通道变为缩放通道,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静叶通道内中流体的相对马赫数最大值为1.8以上,为跨音速流动,在静叶出口位置形成强烈的激波,流线弯曲。

采用缩放型通道可将流体在喉部以前的吸力面上的相对马赫数控制在1以内,同时在后半段位置扩张通道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流体的膨胀流动,出口斜切部位吸力面位置近似呈斜直线,可减小流体马赫数的增加。

优化后动叶的轴向弦长减小,从而a优化前b优化后缩短了流体在动叶通道中流动的距离,减小了通道内的损失。

同时增加动叶叶片数以更好地控制流动。

图3优化前后叶片二维型线变化(3)优化前后气动性能对比分析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后的叶轮进行了计算,给出优化后的流动特征。

图4给出了壁面静压分布,沿着流动方向静压不断降低,在静叶尾缘吸力面附近没有形成大范围的逆压梯度,表明静叶吸力面出口位置产生的分离流动被明显减弱。

图4叶片表面静压分布优化后静叶壁面端壁吸力面位置的旋涡鞍点消失(图5),流动条件改善,同时下端壁位置的局部回流区明显减弱(图6)。

图5静叶吸力面壁面极限流线分布图6下端壁壁面极限流线在50%叶高位置优化后的局部回流区也得到改善(图7),因此可以看出优化后静叶出口位置的流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中叶展以下位置,其改善最为显著。

图750%叶高截面位置流线分布对比子午面性能参数,图8显示优化后静叶出口至动静叶交接位置区域内相对马赫数明显增加且均匀分布,而产生激波的位置参数会有局部的突变,因此优化后激波的强度有所增强,但其产生位置位于尾缘位置,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并没有对流动造成大的损失,这在下面将详细介绍。

图8子午面相对马赫数分布云图图9对比了子午面总压分布,可以看出优化后静叶出口尾迹区的影响范围有明显减小,动叶中损a 优化前b优化后a 优化前b优化后a 优化前b优化后a 优化前b优化后a 优化前b优化后a 优化前b 优化后b 优化后a 优化前失沿叶高的分布较为均匀,同时由于动叶轴向弦长的减小使得流动在动叶中的损失范围也明显减小。

图9子午面总压分布云图优化前后静压分布的变化不是很大,如图10所示。

从子午面绝对速度分布云图11中可以看出,优化后流动在动叶中的速度分布均匀,并在动叶出口位置下游,流动速度沿展向变化很小,这样有利于减小流动损失。

图10子午面静压分布云图图11子午面绝对速度分布云图如图12所示,从不同截面的相对马赫数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优化后动叶和静叶区域内流体相对马赫数的均值有明显增加,而在优化前,激波产生的位置位于静叶下游吸力面上,同时也是流动本身极有可能产生分离的区域,因此此处的流动受到激波的作用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分离,并且其影响区域会沿着下游尾迹区发展。

优化后,静叶出口位置激波分别为位于静叶尾缘处的两条斜激波,激波的影响区域较小,并且其产生的位置不会对流动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优化后激波的影响被有效地弱化了。

相对马赫数在叶顶位置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与叶顶端壁二次流以及与当地音速有关。

图12不同截面位置相对马赫数分布a 优化前b 优化后87.5%叶高截面16%叶高截面a 优化前b 优化后a 优化前b 优化后b 优化后a 优化前b 优化后a 优化前(下转第37页)额定出力能达到183MW ,提高约30MW ,联合循环热效率约47%,提高2个百分点,具有更高的经济性;(2)燃料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夏季高温天气下,受大气温度影响更小。

M701SDAX 机组推出后,赢得了市场认可,并成功获得2台订单。

4总结为了进一步挖潜增效,三菱日立对国内某台M701SDA 机组进行了出力提升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主要有:(1)在不额外增加或改进硬件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增加IGV 开度和高热值运用,机组总体出力有了约5MW 提升,效益明显;(2)为了进一步提升机组性能,研发了M701SDAX 新机型,出力和效率均有提升,并获市场认可。

[参考文献][1]娄马宝.低热值气体燃料(包括高炉煤气)的利用[J].燃气轮机技术,2000.13(3):16-18.[2]刘文和,杨若仪.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在钢铁厂的应用[J].燃气轮机技术,2004.17(1):21-25.[3]彭华玉,杨定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在涟钢的应用及效果[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37(1):46-49.[4]李通,王琴.马钢新区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概况[J].ANHUI METALURGY ,2006.2:6-9.收稿日期:2017-05-10作者简介:穆克进(1980-),男,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师,现从事燃气轮机电站调试、性能试验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