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一

合集下载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⑵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三)血液1. 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考试通常涵盖了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下面将对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备考。

1. 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过程,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细胞内代谢过程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等内容。

3. 肌肉生理学。

肌肉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对于维持姿势和完成运动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的调节方式以及肌肉疲劳的生理基础等内容。

4. 循环生理学。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以及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等内容。

5. 呼吸生理学。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系统,负责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的调节机制、气体的运输与交换以及呼吸与循环的协调等内容。

6. 消化生理学。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营养吸收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消化液的分泌及其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以及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等内容。

7. 内分泌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负责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内分泌腺体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激素的分泌及其作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以及常见内分泌疾病的生理基础等内容。

以上就是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重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09142_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

09142_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
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所产生的细胞膜局部去极化或超极化电位变化。局部电位以电紧张的方式向 周围扩布,为衰减性传导。
10
2024/1/26
03
血液
1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01
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 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03
粘滞性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由红细胞决定 ,与红细胞的数量和变形能力有
22
2024/1/26
05
呼吸
23
肺通气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 者约占70%,后者约占30% 。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 通气量等指标可评价肺通气 功能。
2024/1/26
24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肺换气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的酶联型受体结合,导致受体构象改变,激活受 体的酶活性,进一步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反应。
2024/1/26
03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型受体结合后,引起离子通道开放
或关闭,改变质膜电位和细胞内离子浓度,从而引发细胞反应。
动物实验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揭示生物 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人体观察与实验
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过程。
2024/1/26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
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及 其调节机制。
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生 理活动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 和分析。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重点总结 生理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生理学重点总结 生理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度差流人膜内→内流的 Ca2+促使含有 ACh 的囊泡破裂,ACh 被释放→ACh 在接头间隙扩散→ACh 与终板
膜的 N 受体结合→终板膜对 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终板电位总和并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3)易受外界因素影胸。
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维持血容量。
三、血液凝固的概念
概念: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过程
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该过程有 12 个凝血因子参与,大致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如下图所示:
因子 X 的激活(Xa)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小于阈强度,则这个刺激不论持续多长时间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如果刺激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阈值,则
不论使用多么大的强度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
3、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如何?
l 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总结
名称
兴奋性
阈值
引起兴奋条件
绝对不应期 等于 0
——
不可能产生兴奋
相对不应期 低于正常 增大
阈上刺激方可
兴奋时,动作电位只能在朗飞氏结处产生,兴奋传导时的局部电流亦只能出现在兴奋处的朗飞氏结和未兴
奋的朗飞氏结之间,于是形成了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加之其轴突较粗、电阻小,
因此其传导速度要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六.试述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 Ca2+的通透性增加→Ca2+顺浓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的总结笔记。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构成,具有半透性特点,起到细胞的物质交换和保持内外环境稳定的作用。

2. 细胞膜上存在许多膜蛋白,其中包括通道蛋白、受体蛋白等,调控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过程。

3. 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调节脂质的组成以及调节温度来改变。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2.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是神经信息传导的基本原理,其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调节。

3.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等。

三、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泵血。

心脏的工作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由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2.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富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返回到心脏。

3.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由收缩压和舒张压组成。

血压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四、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的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通过肺泡的表面积增大来增强气体交换。

2.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排出。

3. 呼吸的控制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共同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激素的信号传导来实现。

五、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食物在消化道中经过机械和化学过程进行消化和吸收。

2. 食物的消化开始于口腔中的咀嚼和唾液酶的作用,然后经过胃酸和胰腺酶等消化液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消化。

(完整版)生理学重点笔记(最新整理)

(完整版)生理学重点笔记(最新整理)

前 言 课前导入 一、考情分析:“鸡肋” 二、科目特点: 面宽、点多、机制多 多思、多练、重理解 三、课程特点和要求: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 2、CO 2、NO 、CO 、N 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 ①顺浓度差,不耗能; ②无需膜蛋白帮助; 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 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载体转运 通道转运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 ◇特点: (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主要通过通道蛋白质(简称通道)进行的。

其转运物质的能力受膜两侧电位差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故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特点:(1)相对特异性; (2)无饱和性; (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例子:Na +、K +、Ca 2+等都经通道转运。

Na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K +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Ca 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 (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钠泵 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 +-K +依赖式ATP 酶。

Na +-K +依赖式ATP 酶(钠泵) 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泛指凡就是通过机体自身得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得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得作用与控制信息得作用相反,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得方向变化, 降低这一过程得进展速度, 返回预定得值(正常值), 则称之~。

2.生命活动得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得活动调节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 作用部位较局限, 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得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激素(有得就是神经调节得一个延长部分).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得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 神经细胞分泌得激素释放入血达到得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 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 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细胞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以及胞吞与胞吐三种类型。

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1.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得物质,需在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下, 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

(名解)(1)分类: ①经载体得易化扩散;②经通道得易化扩散.(2)转运得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3)特点: ①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②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③饱与性;④转运速率更高;⑤立体构象特异性;⑥竞争性抑制.2.主动转运(重点:继发性主动转运)(1)概念:指通过细胞本身得耗能,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转运过程。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1.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2. 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发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理解)4.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第⼆章单纯扩散定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

如:O2,CO2 ,⼄醇,尿素,⽔等易化扩散定义:⽔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质,从⾼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耗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跨膜转运的过程。

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转运体为泵。

如:钠钾泵,H+泵,碘泵(2) 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泵建⽴的Na+势能贮备,跨膜主动转运物质的过程。

如葡萄糖,氨基酸、H+和Ca2+等物质跨膜转运的⽅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胞。

四.动作电位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细胞两侧产⽣的快速、可逆、⽆衰减扩布的膜电位变化。

是细胞兴奋的表现,具有周期性。

AP分去极化(钠离⼦外流)和复极化(钾离⼦内流)期。

AP具有全或⽆的特征。

动作电位特征:全或⽆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刺激。

阈强度: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下刺激仅使细胞产⽣局部电位,该电位⽆不应期,随刺激强度增⼤⽽增⼤,随传播⽽衰减,但可总和五.神经肌⾁接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轴突末梢AP—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N受体结合—终板电位—肌细胞膜AP六.⾻骼肌收缩的形式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作等张收缩时长度缩短,张⼒不变。

等长收缩:肌⾁作等长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增加。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肌⾁受到⼀次刺激,爆发⼀次动作电位引起⼀次收缩强直收缩—在连续刺激下,肌⾁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产⽣单收缩的复合,包括不完全/完全强直收缩七.影响肌⾁收缩的因素1.前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2.后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3.肌⾁收缩能⼒对肌⾁收缩的影响(内因)第四章⼼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幅值: -90 mV 离⼦基础: K+外流、与⾻骼肌、神经细胞类似⼆.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特点:(1)最⼤复极电位⼩, 阈电位⼩(2)0期去极幅度低(70mV) 速度慢(10V/s),时程长(7ms)(3)⽆明显的1、2期(4)4期⾃动去极速度快(0.1V/s)离⼦基础4期⾃动去极:①K+外流(IK)逐渐减少②Ca2+缓慢内流(ICa-T)③Na+内流(If)进⾏性增加0期去极:Ca2+内流(ICa-L)三.影响⼼肌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RP): 胞外K+⽔平②阈电位(TP)③Na+ (Ca2+)离⼦通道的状态四.期前收缩:窦性节律外的刺激产⽣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代偿间歇:⼀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段较长的舒张期五.⼼肌细胞⾃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蒲肯野细胞100 50 40 25次/分⼼脏搏动受⾃律性最⾼的⼼肌细胞⽀配影响⾃律性的因素:(1)与⾃动去极速度成正⽐交感神经促进If & ICa-T(2)与最⼤复极电位成反⽐迷⾛神经促进IK(3)与阈电位⽔平成反⽐六.⼼肌细胞的⽣理特性有兴奋性、⾃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电图包括P、QRS和T波。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各种生理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通过被动转运(如扩散、渗透)和主动转运(如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得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的兴奋性是其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阈值是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这是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并且能够沿着细胞膜传导。

二、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包含多种溶质,如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血液的携氧能力有重要影响。

白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血液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分泌抗凝物质,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

三、血液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决定了心跳的节律,包括窦房结的起搏作用和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动脉血压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形成与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等因素有关。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动脉血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对于物质交换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呼吸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肺通气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其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容积变化。

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实现。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各不相同。

氧气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则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等形式运输。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

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问题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第二章细胞生理一、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

也称为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应期。

5.超常期:用略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兴奋,由于处于轻度除极状态,距阈电位较近,相当于后除极的后期,易于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这一时期称为超常期。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

历年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O 2 和CO 22.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易化扩散3.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4.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时,能量由何处供给细胞膜5.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入胞作用6.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出胞作用7.Na + 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的通道是电压门控通道或化学门控通道8.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什么的能力兴奋9.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活动或活动加强称为兴奋10.刺激是指机体、细胞所能感受的何种变化内或外环境11.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是动作电位12.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13.保持刺激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14.阈刺激是指阈强度的刺激15.兴奋的指标是动作电位16.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期恢复期17.决定细胞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兴奋的最多次数是绝对不应期18.绝对不应期出现在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锋电位19.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

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差。

20.锋电位的幅值等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21.阈电位指能引起Na + 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22.有关局部兴奋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有全或无现象23.有关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呈电紧张性扩布A 是由局部电流引起的逐步兴奋过程B 可兴奋细胞兴奋传导机制基本相同C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方式为跳跃式D 局部电流强度数倍于阈强度2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乙酰胆碱25.关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哪项是错误的终末池中Ca 2+ 逆浓度差转运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B 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D Ca 2+ 进入肌浆与肌钙蛋白结合 E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为三联管26.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一项的兴奋性最低绝对不应期27.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进行逆浓度差吸收时,伴有Na + 顺浓度差进入细胞,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第⼀章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通道转运、载体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等5种。

4.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细胞收缩能⼒。

5.从能量消耗的⾓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

6.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细胞内是通过单纯扩散转运形式进⾏的。

7.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称超极化。

8.冲动达到神经-肌⾁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Ach,使终板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

9.使肌⾁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0.产⽣动作电位的最⼩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反应的能⼒,其能⼒⼤⼩与阈强度呈反⽐关系。

1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次冲动。

13.在⼀定范围内,肌⾁收缩产⽣的张⼒与初长度成正⽐,肌⾁在某⼀初长度时收缩产⽣最⼤张⼒,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成为零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6.由神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

故当刺激神经⼲时,在⼀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

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式中的通道转运。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兴奋组织有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强: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动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应激性。

4)适应性 5)生殖3、体液细胞内液(40%)(60%) 细胞外液(20%)组织液(15%)血浆 (5%)4、稳态:生理学中通常将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稳态。

5、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弥散3)自身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6、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可逆。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正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例如:排尿排便反应、分娩射精过程、血液凝固第二章7、物质转运小被动运输单纯扩散:不需要介导分(高-低不耗能)易化扩散:需要介导子运主动运输原发性主动运输:每分解一个ATP伴随着3Na+移到膜外同时2K+进膜内输(低-高耗能)继发性主动运输:不直接伴随ATP分解和其他物质消耗由原发性提供入胞与出胞式物质转运(固体叫吞噬液体叫吞饮)8、介导分为通道、载体、离子泵通道:离子选择性、门控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9、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意义?1)维持细胞内高K+浓度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3)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储备10、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条件: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安静时,只对k+有选择性透过11、极化: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叫做膜的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70mv—-50mv)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12、动作电位:指各种兴奋性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行的电位变化产生条件: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细胞膜受刺激时,对离子的通透性1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图见P5114、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15、局部兴奋及其特点:1)不是“全”或“无” 2)衰减性: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3)可以互相叠加第三章16、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17、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Ca+Ca+内流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子释放)终板膜对Na+、K+K+)通透性增加EPP)EPP点紧张性扩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值,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18、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滞黏性19、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20、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单收缩(频率低)2、强直收缩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3、运动时收缩形式 a缩短收缩(等张收缩等动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第五章2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白蛋白血液固体成分球蛋白血浆(8%-10%)水(90%—92%)2212)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3)主要功能:a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运输功能c缓冲功能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f作为储备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2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4、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25、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分布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作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26、血浆的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 1.9%尿素血浆的等张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27、血液的功能 a运输功能 b维持内环境稳定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调节体温28、血细胞的生成部位:早期在卵黄囊—肝、脾—骨髓29、红细胞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1012/L功能:1)运输O2、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生成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影响红细胞成熟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当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贫血30、缺铁性贫血:又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原因不成熟的红细胞缺乏促肾性贫血:原因肾疾病或肾切除的患者EPO(糖蛋白)生成减少31、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32、血小板正常(100-300)*109/L)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功能:a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b促进凝血过程 c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3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样状态的过程34、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钙离子(内) 组织因子(外)35、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转变为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途径:XII外源性凝血途径:III36、血清:血凝块回缩时,挤压出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血浆:血液抗凝后,在上层的透明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但又增加了少量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37、血液在血管中为什么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1)正常血管内皮光滑,可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2)血液中有许多抗凝物质,例抗凝血酶III 、肝素等3)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迅速,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随及被血流冲走38、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39、凝集原:红细胞膜上一些特异糖蛋白起着抗原的作用凝集素:血浆中相应的抗体40、输血原则 1)同型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主次都不凝,可以输血。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对生命体系的组织和功能的科学研究。

它关注生命现象的各个层面,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到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

下面是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1.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运动等。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包括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和受体等。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重要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等。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包括感觉信息、运动信息和自主神经信息等。

3.肌肉系统:肌肉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由肌纤维(肌肉细胞)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运动。

肌肉的收缩是由钙离子的释放和肌原纤维的滑动相互作用驱动的。

肌肉收缩后,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废物和代谢产物带走,以维持健康。

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心脏是一种中空的肌肉器官,通过不断的跳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液是一种复杂的液体,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具有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内,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6.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供能量和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消化过程是由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催化的,它们将食物分解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肠壁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7.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通过体液分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的主要部分是内分泌腺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 nt er nal envi r onm 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hom eost asi 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 or egul at i 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 ).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

7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9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

1.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答: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形成机制:1细胞内高浓度K+.2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则K+受到浓度差的驱使动力向膜外扩散,3.扩散后形成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成为对抗浓度差的作用力,当达到平衡状态时,K+不再有跨膜的静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膜内外K+浓度差值可影响静息电位水平.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 a+内流形成,接近于N 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①细胞内外N 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 a+而细胞内高K+。

钠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内流。

②细胞兴奋时,膜对N a+有选择性通透,当达到-70m v时,N 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③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其机制同静息电位的形成。

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变笨收到阈刺激后所经历的生理反应过程。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

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此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 a+内流形成,接近于N 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①细胞内外N 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 a+而细胞内高K+。

钠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内流。

②细胞兴奋时,膜对N a+有选择性通透,当达到-70m v时,N 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③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其机制同静息电位的形成。

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变笨收到阈刺激后所经历的生理反应过程。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

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此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3)神经-脊髓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 a2+的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中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 a+的内流增加。

(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的耦联过程。

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

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

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结构对Ca2+的贮存、释放和聚集。

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的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

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

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4、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当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至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的开放--C a2+在电化学驱动力作用内流进入轴突末梢—末梢内Ca2+的浓度增加--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破裂、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后膜上的Ach受阳离子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对N a+、K+的通透性增高--N a+内流(为主)和K+的外流—后膜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EPP)--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以总和—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

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酯酶分解失活。

特点: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一对一关系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5、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

(1)电兴奋沿肌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寂寞肌膜和T管膜上的L 型钙通道。

(2)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在骨骼肌)或内流的Ca 2+(在心肌)激活连接肌质网(JSR)膜上的钙释放通道(RYR ),RYR的激活使JSR内的Ca2+释放入细胞质;(3)胞质内的Ca2+的浓度升高引发肌肉萎缩。

(4)细胞质内Ca2+的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纵行肌质网(LS R )膜上的钙泵,回收胞质内的C a2+入肌质网,肌肉舒张,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6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答:1、单纯扩散,如O2、CO2、N2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K+、N a+、Ca+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3.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K+、N 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4.出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胞9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7N a+、K+泵的生理意义:答:1.N 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2.N a+泵不断将N 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3.N 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 a+的浓度差是维持N 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4.N 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第三章血液1血沉(ESR):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血沉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分为三个步骤,凝血酶原酶复合物(FXa-FVa-Ca2 +-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1、血小板有哪些功能。

(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血小板能对视沉着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而留下的空隙,另一方面血小板可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因而他有维护、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同时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以堵塞血管的破口。

最后在血小板的参与下凝血过程迅速进行,形成血凝块(3)凝血功能:当粘着和聚集的血小板暴露出来单位膜上的磷脂表面时,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促进血液凝固。

(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而释放大量的5-H T,则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激活纤溶过程。

2、内、外源凝血的区别?答:(一)启动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是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是因子Ⅲ启动;(二)反应步骤和速度不同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三)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数量多,且全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的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操作释放的因子Ⅲ参与。

(四)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

3血型鉴定?答: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

ABO血型鉴定,即指A BH血型抗原的检测。

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

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