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合集下载

余秋雨经典语录

余秋雨经典语录

余秋雨经典语录
余秋雨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感人的文字。

以下是一些余秋雨的经典语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 这句话强调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鼓励人们不仅要看重眼前的琐事,还要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 这句话表达了爱情中的无奈和心痛,强调了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次迷茫,而每一次迷茫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 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困难和迷茫面前不要气馁,而是要抓住机会重新出发。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世界上最脆弱的也是生命。

" -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 -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积极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

" -余秋雨强调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

"时间是一把利剑,它会把一切都割裂开来。

" -这句话提醒人们时间的无情流逝,敦促他们珍惜当下。

这些语录反映了余秋雨对生活、爱情、迷茫和人生意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引发人们对自己生活和价值观的反思。

这些语录可能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情境中产生不同的共鸣。

余秋雨散文集摘抄

余秋雨散文集摘抄

余秋雨散文集摘抄导言余秋雨(1948- ),本名吴梅松,山东章丘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化学者和民间艺术研究专家。

余秋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学会副会长。

他以散文创作闻名,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多次荣获文学奖项。

本文将摘选一些余秋雨散文作品,通过他的笔触,领略他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人生智慧。

童年记忆余秋雨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回忆起他的童年。

他将童年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

在《七月流火》一文中,余秋雨写道:“我是在一九四七年夏天出生的,一个岁月太平的夏天。

”他以生动的语言叙述着他与大自然相伴的美妙时光,描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的情景。

他的童年记忆充满了自由、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乡愁之情余秋雨的散文中,有一种对家乡的情感表达,被称为乡愁之情。

他写道:“我爱乡村,我爱村民,我爱田野和湖泊,我爱清晨的雾气和鸟儿的叫唤,我爱中午的阳光和僻静的空气,我爱黄昏的斜阳和远山上的炊烟。

”他以深情款款、细腻动人的笔触,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化与人文余秋雨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中经常倾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在《山居笔记》一文中,他描述了自己远离喧嚣尘世,隐居山野的生活。

他在山间穿行,观察自然景色,聆听鸟鸣虫语,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联系。

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现代社会应该回归传统,拥抱自然,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生智慧余秋雨的散文作品中,还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人生诸味》一文中,他以食物为引子,谈论了人生的各种滋味。

他认为人生的滋味就像不同的食物味道一样多样而丰富,有苦有甜,有酸有辣。

他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从中找到力量和智慧,更好地面对未来。

结语余秋雨的散文作品通过细腻的叙述、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展现了他对童年记忆、乡愁之情、文化与人文和人生智慧的感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和启迪,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中国名家-余秋雨散文赏析

中国名家-余秋雨散文赏析

中国名家:余秋雨散文赏析导语: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余秋雨散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

大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余秋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

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余秋雨文化苦旅15载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从《文明的碎片》到《霜冷长河》他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形塑出余秋雨所特有的散文。

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为我们勾勒出人类文化磅礴壮伟、坚韧延绵、脆弱细腻的不同面貌。

余秋雨,一个从浙江慈溪小镇走出来的学者,一个有着繁多的社会头衔和身份的作家,在踏遍城市、荒漠,追往古、现实之后,他将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走进《艺术人生》呢?面对人生,面对文化,面对追问,他将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回应每一个人呢?关于文学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余秋雨开始给自己重新定位。

他说“找自己和自己同行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我是通过旅行的方式来考察人类的各大文明,最重要的文明几乎都走遍了,这一点大概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我此时此刻可以肯定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身份地位,这范围逐步逐步缩小了,像差不多相同的玻璃,那么作为一个带着文化的目的去旅行的人,而且真是走了很多很多路的人,所以说文化的旅行者,回来还最好能够写一点东西,向大家回报的人,作为行者这一点我想有一点特殊。

余秋雨名人名句语录大全(精选100句)

余秋雨名人名句语录大全(精选100句)

余秋雨名人名句语录大全(精选100句)1、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

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2、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

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3、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

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4、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

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5、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6、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驰了,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风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7、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8、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9、学会爱人,学会知道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就是要学会人类的美德。

10、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11、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12、老人歌颂青年时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时代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但他们忘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条。

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去了其他可能。

说起来青年人日子还长,还可不断地重新选择,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由种种社会关系和客观条件限定在那里,重新选择的自由度并不很大。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精品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话语,如星辰般璀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余秋雨,这位文学界的巨匠,用他的智慧与深情,编织出一串串思想的珠链,每一句语录,都是他对生活、对文化、对人性最深刻的洞察。

一、墨香里的哲思“文化是,即使说不出来,骨子里也有,这就是文化的根。

”余秋雨先生的话语,如同古木逢春,让我们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在浮躁中觅得一处心安。

他告诉我们,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是那份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的归属感。

二、语润心田的细腻“写作,就是与自己对话,每一个字都是内心的回响。

”余秋雨先生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他的文字,如同细雨滋润心田,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桥梁,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三、时代浪潮中的坚守“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倾听者,而非仅仅是诉说者。

”余秋雨先生的话语,如同警钟长鸣,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迷失自我,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更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故事,因为每一个声音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四、语录中的生活哲学“生活,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余秋雨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诠释了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沿途的美好,因为那些瞬间,才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

五、结语:余音绕梁,秋雨绵绵余秋雨先生的语录,如同秋日细雨,无声却滋润万物,它们不仅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更是对人性、对文化的深度剖析。

在这些语录中,我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让我们带着这份智慧与深情,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

有评论家誉乊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乊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 失其丰赡高深。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 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乊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 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 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播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 文化推向世界。
机自121202班
马钟玮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 中国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 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 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 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 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现任 《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 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 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 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 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 《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 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 千世界名人录》等。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 化散文”中,始终贯彻 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 追溯、思索和反问。一 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 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 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 纠结而成的“沉淀物”。 这也正是当代中国弘扬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 需要的。
谢谢观看
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 ————后更加辞去正厅级的戏剧学 院院长职务,以考察研究国内外各大文明和文化地。
1999年乊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 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乊前 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
他奉行着“绝不小声讲述未经实地考察所得的文化结论”的原则,虽然风餐露宿,日夜奔波,有时甚至 冒着生命危险,他没有后退,为了亲近文化,拥抱文化。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精品在时光的长河里,有些话语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岁月的尘埃,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余秋雨,这位文学与哲学的行者,用他的笔触,在纸页间勾勒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每一句语录,都是他对生命、文化、艺术的深情独白。

一、生命的深度,在于灵魂的触碰。

余秋雨说:“生命,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以心灵去丈量它的宽度与深度。

”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在人生旅途中迷茫探索的心灵。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活过,不是岁月的累积,而是每一次灵魂的触动,每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文化的河流,流淌着历史的记忆。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源泉。

”余秋雨用这句话,将文化的深远意义娓娓道来。

在他看来,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或传统,它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力量,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梦想。

三、艺术的魅力,在于心灵的共鸣。

谈及艺术,余秋雨有着独到的见解:“艺术,是心灵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让每一个灵魂都能找到共鸣。

”在他的笔下,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之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触摸、感受的温暖存在。

它教会我们,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倾听世界的声音,去感知生命的色彩。

余秋雨的语录,如同一片片精致的叶子,虽轻盈却承载着厚重的思想。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与智慧的结晶。

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心底深处涌出的清泉,洗涤着尘世的喧嚣,滋养着精神的土壤。

在他的语录中,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热爱。

这些语录,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引导着我们反思自我,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在余秋雨的语录中,找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

让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让心灵在文化的河流中自由翱翔,让艺术的旋律,成为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

在余秋雨的墨香里,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的低语,感受到了智慧的温度。

这些经典语录,如同生命中的一盏盏灯塔,指引着我们向着光明与希望,勇敢前行。

余秋雨短篇散文3篇

余秋雨短篇散文3篇

余秋雨短篇散文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余秋雨短篇散文3篇余秋雨短篇散文3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

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相关作品1、《吾家小史》《吾家小史》涉及余秋雨先生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面对二十多年一拨拨不间断的谣言进攻,余秋雨先生不忍糟践,他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考,从“民族大灾难”的视角来提炼一家三代经历。

《吾家小史》是余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也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

2、《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

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3、《极端之美》《极端之美》为余秋雨最新作品,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

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

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其中,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

《品鉴普洱茶》这篇文章曾在《普洱》杂志上发表过,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

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

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余秋雨,男,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

(今属慈溪)。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当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

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作者简介]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作者简介]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作者简介]余秋雨简介余秋雨简介篇(1):余秋雨《遥远的绝响》简介及读后感《遥远的绝响》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主要描写了魏晋时期两位名士——阮籍和嵇康,文笔优美,意蕴深刻。

尤其是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客观冷静,又意味深长。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知名的学者和作家。

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

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

这种事情,不幸就在他和好朋友山涛之间发生了。

山涛也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士,当时就有人称赞他的品格“如璞玉浑金”。

他与阮籍、嵇康不同的是,有名士观念却不激烈,对朝廷、对礼教、对前后左右的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种温和友好的关系。

但他并不庸俗,又忠于友谊,有长者风,是一个很靠得住的朋友。

他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做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我想,说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封绝交书也不过分吧,反正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躲不开它,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仍是这样。

这是一封很长的信。

其中有些话,说得有点伤心——听说您想让我去接替您的官职,这事虽没办成,从中却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

也许您这个厨师不好意思一个人屠宰下去了,拉一个祭师做垫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贤良,从不多嘴多舌,也还有礼法之士恨他;我这个人比不上他,惯于傲慢懒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欢快人快语;一旦做官,每天会招来多少麻烦事!。

余秋雨名言句子汇总60句

余秋雨名言句子汇总60句

余秋雨名言句子汇总60句1、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目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乐,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间或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惋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3、更艳羡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4、人世间总有一些不管时节、不识时务的人,正是他们对时间的漠视,留下了时间的一份尊严。

5、一只病萤。

不甘长做黑狱的死犯。

你总是突围而出,来投奔太阳。

灿烂的巡礼,来膜拜火光。

你永久奔驰在轮回的悲剧。

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

6、假如有一天,我们突然发觉,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倾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肯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假如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逝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8、假如有一天,我们突然发觉,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倾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肯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保藏人生的嬉戏"。

让今天保藏昨天,让明天保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保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枯的危险。

9、以平常态,做平凡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10、四个月冒险奔波,每天都思念着终点。

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

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11、百般使命,只要人际关系简单,便什么也做不成;反之,山高路远,只要人际关系单纯,便怎么也走得通。

余秋雨经典散文四篇

余秋雨经典散文四篇

余秋⾬经典散⽂四篇 导语:余秋⾬说过有⼭脉相隔的遥远是⼀种绝望,由⽔道相通的遥远是⼀种忧伤。

⼤家都知道余秋⾬写的散⽂有多少吗?以下是⼩编为⼤家分享的余秋⾬经典散⽂四篇,欢迎借鉴!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整⽇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别处的其他树⼤出许多,⾜有合抱之粗,如⼀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像⼀位矜持的少⼥,繁茂的叶⼦如长发,披肩掩⾯,甚⾄遮住了整个⾝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过岁⽉的风⾬,⾼⼤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活中的⼀部分了。

某⽇,母亲从北⽅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夜,便加了⼀床被⼦。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惊醒,听到那冷⾬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眠,想起家信。

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风⾬如晦的际遇。

外祖⽗是地⽅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次外聘⾼就的机会。

然⽽,在那史⽆前例的岁⽉⾥,他不愿屈从于⾮⼈的折磨,在⼀个冷⾬的冬夜,饮恨⾃尽。

我⽆缘见到他⽼⼈家,只是从⼩舅家读到⼀张⿊⾊镜框⾥肃然的⾯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作,了⽆睡意,就独⾃披⾐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这浓稠的夜⾊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的轮廓,承受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像俄罗斯民谣,时⽽像若有若⽆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的遗像⼜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法⾔喻的契合。

余秋雨的语录经典语录励志

余秋雨的语录经典语录励志

余秋雨的语录经典语录励志余秋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化评论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深邃,言语精辟,凝练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7个关于余秋雨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充满励志力量,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自己的人生。

1、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自己。

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切实行动,才能迎来成功的人生。

2、每个人都需要摒弃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人生路上,挫折和困难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要学会摒弃负面情绪,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勇往直前,才能走向成功。

3、人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

工作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能用工作来代替生活。

快乐来自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们应该珍惜工作之外的时间,让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4、只要你不放弃,命运就不会放弃你。

命运是多变且复杂的,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不断努力,命运也不会抛弃我们。

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奋力拼搏,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5、做有价值的事情,走有意义的人生。

有价值的事情,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在人生中选择做有价值的事情,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6、成功来自于无限的梦想和努力。

梦想是成功的起点,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时刻保持梦想,不断去奋斗、努力,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7、人生没有终点,每一天都是开始。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人生也没有终点。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热情和动力,勇敢地面对未来,让每一天都成为人生中的一次新起点。

这7个经典的语录不仅具有启发性,而且能够唤起每个人内心的潜能和梦想。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竞争的时代,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余秋雨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深邃、精辟,凝聚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总结出了许多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不仅是励志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余秋雨介绍

余秋雨介绍

人物经历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 院戏剧文学系。“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 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 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 1969—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 (即下放五七干校)。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 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 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 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
著作介绍
四、印度、尼泊尔文明 在书中余秋雨向我们展示触目惊心的现实:印度恒河 岸边成了生生死死信徒们身体与尸体的肮脏汇聚地, 人们不懂文明秩序,不懂社会责任,没有改革激情, 对现世漠然视之,只关注来世,陷在了宗教迷误的 沼泽中难以自救。南亚的宗教与政治企图又联系在 一起,曾酿成血腥后果。90年代,印度教徒把有四 百多年历史的巴布里清真寺捣毁后立即建成一个罗 摩庙,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白热化冲突让近五千人 倒在血泊中。伟大宗教的本义已黯然失色,甚至充 满人的血腥味。余秋雨认为,宗教可能是文明的起 始状态,也可能是文明的归结状态,宗教是不能脱 离文明走向的。
人物评价
现代诗人公刘:“余氏带着属于自己却又想着众生 的脑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的来,回得去,进 得去,出得来。体会这一点,即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了。” 知名作家田崇雪:“我完全被他的大手笔大气势 所折服,被余氏散文所体现的中华当代散文大灵魂、 大气派、大内蕴、大境界所折服了。”
著名作家王安忆:“我想《文化苦旅》至少是有一 种勇敢,它的勇敢在于,它不避嫌疑地让散文这种 日见轻俏的文体承载起一些比较重大心灵情节。”
文 化 名 家
│ 余 秋 雨
人物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 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 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余秋雨

余秋雨
------《千年一叹·自序》
《山居笔记》发扬的,是 《文化苦旅》中的根本性 缺失:在文化单一前提下 的文》中作者以 感伤、厚重而平实,却 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 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 明、阿拉伯文明、印度 文明、古埃及文明、希 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 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 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 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 续的原因。
个人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 姚人。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 作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余秋雨颂扬文化,是以反思的姿态颂扬;余秋 雨批评传统,是以继承者的身份批评。 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 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 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 的杰出贡献。
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 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 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关于名誉》
不管别人怎么表示不屑,我们自知,这是一场历时不 短的生命冒险,天天面对未知,处处遭遇难题,居然 全部走下来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陌生的街道中支撑 我们的,除了目标,就是友情。我想用名单说明,人 生在世,看怎么组合。有的组合,虽然素昧平生却能 让每一个生命都摆脱无聊,生发出霜笼月罩的山水气 韵,敢于合力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到脚下,有 的则相反。
随笔集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 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为 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 集。书中分南欧、中欧、 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 文80篇。余秋雨感叹, “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 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 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 公德融会贯通。”
记忆文学 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告诉我们, 在我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 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 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 成了我们的生存背景。这是 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 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 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 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 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 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 撼人心。

余秋雨 简介

余秋雨        简介


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 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 《寻觅中华》《何谓文化》《中国文脉》等,文 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 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 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 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 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 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
作者还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 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 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 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凤凰卫视当时找到余秋雨参加“千禧之 旅” ,从希腊到中国,他们要走10个国家, 每天开车颠簸十几个小时,有时三餐不保。 拜谒世界了五大文明的重要文化遗迹、三 大宗教发源地 。 下面是相关资料图片
余秋雨
中文名 国 籍 民 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职 业 毕业院校 代表作品

简介
余秋雨 中国 汉 浙江省余姚县 1946.08.23 作家、评论家 上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 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剧协 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在内地公布的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 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2006年,余秋雨以1400万 的版税收入,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首富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专业从事散文、艺术评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 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 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 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 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笔名余音,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散文作家,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


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平实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桥梁》
《桥梁》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作者青少年
时期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通过描写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对人生、人性和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解读。

二、《悟空传》
《悟空传》是余秋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经典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重新演绎,并赋予他们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通过悟空、唐僧、八戒、沙僧等角色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道德、信仰的探索。

三、《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是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作品。

这部
作品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余秋雨在《生活的艺术》中展现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热情,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触动读者的心灵。

四、《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余秋雨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个父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阿富汗家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对家庭、友情和人性的深刻关怀。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动人的世界,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余秋雨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集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具有普世的人性关怀和生活智慧,为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温度。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语录】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 精品

最新-余秋雨经典语录精品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话语,如星辰般璀璨,照亮前行的道路。

余秋雨,这位文学巨匠,用他深邃的笔触,勾勒出智慧的轮廓,让每一句语录,都成为心灵的灯塔。

一、关于文化,他轻声诉说:“文化是时间的累积,是历史的沉淀。

”在他的笔下,文化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灵魂,流淌在每一块石碑,每一幅画卷,每一首诗词之中。

他让我们懂得,尊重文化,便是尊重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耕耘的先辈与智者。

二、谈及人生,他言辞恳切:“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读。

”在余秋雨的语录里,人生不再是简单的悲欢离合,而是充满了哲理与启迪的旅程。

他教会我们,在风雨中学会坚韧,在平凡中寻觅不凡,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成长的契机。

三、关于情感,他细腻描绘:“爱,是生命中最温柔的力量。

”在他的文字中,情感如同春天的细雨,无声却滋润着心田。

他让我们明白,爱不仅仅是激情与浪漫,更是包容与理解,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携手共度的温馨与甜蜜。

四、面对困境,他勇往直前:“逆境,是成长的催化剂。

”余秋雨深知,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与困难,铸就了更加坚韧的自己。

他鼓励我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五、对于未来,他满怀希望:“未来,是梦想与现实交织的画卷。

”在他的眼中,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幻影,而是由我们手中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努力共同绘制的蓝图。

他激励我们,勇敢追梦,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余秋雨的语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这些话语,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余秋雨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带着这份智慧与启迪,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余秋雨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借我一生▪寻觅中华▪摩挲大地▪历史的暗角▪问学余秋雨▪我▪戏剧理论史稿▪都江堰▪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信客▪戏▪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观众心理学目录1人物经历2作家首富3主要作品1 3.1 九十年代著作1 3.2 2000-2009年42010年后作品1 4.1 《我等不到了》1 4.2 《从北大到台大》1 4.3 《何谓文化》1 4.4 《中国文脉》5秋雨语录6学术评价1人物经历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文化大革命”。

1975年—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

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87年余秋雨到甘肃联合大学讲学,开办了戏剧创作班,成为联大的教授。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由胡妙胜接任院长。

2011年9月16日余秋雨重返甘肃联合大学,学校特聘他为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2012年9月11日,余秋雨正式通知日本方面,鉴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种种作为,决定拒绝出席9月22号在日本召开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研讨会。

余秋雨原本准备在会上发表一篇有关中华文明数千年来“非侵略、非远征、非扩张”的学术报告,并以此来对比其他文明。

2013年6月22日,余秋雨云南曲靖讲学,受聘为曲靖师范学院荣誉教授。

余秋雨多次出席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现场点评。

2作家首富在内地公布的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余秋雨的作品(7张)一人独占了四本。

2006年,余秋雨以14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这些著作,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奖、香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

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文学”的新题材,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世界十大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余秋雨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性考察,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唯一的中国学者。

2000年以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

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满了数十万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精英”和被环宇电脑评级系统测评为“中国坐标人物”。

2008年9月10日上午,上海市教委“余大师工作室”在位于中国上海市华山路630号延安西路355号的上海戏剧学院内挂牌。

2011年5月20日,余秋雨获颁第五届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成为该奖项继陈之藩、白先勇、郑愁予、高行健之后,第5位获此头衔的作家。

2011年,由32家海外华文媒体共同发起,评选出中国当代“文坛八大家”,余秋雨先生位列榜首。

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

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

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

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文化苦旅》共有31篇,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而压卷之作《江南小镇》有9000余字。

长篇散文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余秋雨的通俗体散文和央视百家讲坛一脉相通,甚至是百家讲坛的先声。

其贡献在于播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3主要作品《余秋雨作品集》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中国文脉》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

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九十年代著作《文化苦旅》1992年(1992年大陆出版,2003年1月再版,1995年台湾出版)《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

《文化苦旅》以余秋雨在全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以深刻思想和极具震撼力的语言,揭示中国文化内涵,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

《文化苦旅》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范例。

《山居笔记》1995年《山居笔记》《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

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

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

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为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霜冷长河》《霜冷长河》1999年书中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年龄等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风格平实自然,行文简洁流畅,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的深入思考。

2000-2009年《千年一叹》2000年《千年一叹》(3张)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

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

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行者无疆》2001年《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走过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的旅程中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行者无疆》《晨雨初听》2001年《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

《晨雨初听》《借我一生》2004年《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笛声何处》2004年《笛声何处》(2张)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

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

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

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

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寻觅中华》2008年《寻觅中华》(2张)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辞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

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

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余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

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2008年《摩挲大地》《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

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全书220千字。

从此,余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误读者。

《历史的暗角》2009年《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作者余秋雨无疑是今世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