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控制噪声的途径》练习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控制噪声的途径》练习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控制噪声的途径》练习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控制噪声的途径》练习题

1.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

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2.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边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 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C.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5.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

7.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B.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汽车前照灯的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加快汽车的速度可以增加惯性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是因为音叉振动变快

C.禁放鞭炮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渔船上安装的声呐系统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的位置

9. 以下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中考期间校园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高架桥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C.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D.市区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10. 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C.工厂工人佩戴有防噪声耳罩,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手机使用微信发送语音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11. 星期天的早晨,小明在家做作业,小区里的广场的音乐声对学习产生干扰。下列措施中对减弱干扰无效的是()

A.关上门窗并拉上窗帘

B.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

C.戴上耳罩做作业

D.在房屋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 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3. 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改变了.

14. 洛阳即将进入“地铁时代”,工程施工人员采取各种环保措施以减少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图所示的环保监测牌显示的噪声60dB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施工现场围上铁皮墙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B

6.A

7.A

8.A

9.B10.D11.D

二、填空题

12.空气,声源13.声源处,响度14.响度,传播过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 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测试

XX学校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4、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关于“g=9.8N/kg〕 A.9.8N等于1kg B.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C.9.8kg等于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6〕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 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7〕 A.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8、下列四幅图中,F1、F2〕 9、如图3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N的物体, 〕 A.10N B.50N C.40N D.0N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余赠平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

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学复习专题沪科版

声现象知识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音的发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并没有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s= 2 1 vt 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三)音色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 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 2、过程:声音??→?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 ),声音强弱的单位。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 ;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 。 (三)怎样减弱噪声 1、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 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四、阶梯式训练题 A 、基础概念题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5.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黄文华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初二物理力学作图

力学作图专题 一、力的示意图和图示作图: 1、方法指导:在进行力的示意图和图示作图时,请同学们首先认真阅读题意,搞清楚题目中要你画的是力的示意图还是力的图示,要画的是什么力,要注意:不要多画力、也不要少画力。具体方法请按以下三步进行。 (1)明确力应该画在谁身上;(要画在谁身上,就把力的作用点点在谁身上) (2)明确是画力的示意图还是力的图示,如果是力的示意图,则只需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出一箭头;如果是力的图示,在力的示意图的基础上还必须画出标度(比例长度),箭头的长度是标度的整数倍,不能长也不能断。 (3)明确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接触到的力有:重力G ,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支持力F 支,方向垂直接触面向外;压力F 压,方向垂直接触面向里;拉力F 拉,方向延绳子向 外;摩擦力f ,方向与运动或想运动的方向相反。) (4)明确表示力的字母;并把该字母标在箭头末端(如上所示),如果是力的图示,还需要标出力的大小。 2、练习:(1).请画出右1图和4图画物体所 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2图画重力、支 持力、摩擦力的示意图,3图画重力的示意图 (2). 请画出右图物体A 所受到的所有 力的示意图。2 图中物体A 悬浮 (3)如图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些物 体,请画出飞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在右图中作重力的图示,物体的重力是40N (5)在右图作拉力的图示,拉力为30N ,1 图水平向右拉,2图与水平面成300向左上方 拉,3图沿斜面向上拉。 二、杠杆力臂作图: (一)方法指导: 1、画力臂的步骤如下:(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并将力的作用线延长(箭头两端延长),(2)从支点O 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3)支点到垂足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或用大括号勾出,并用相应字母标明。 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画最大力臂和最小力(1)最小力臂: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为力臂,力臂最大。(2)过力的作用点,垂直于最大力臂的力最小 二、练习 1、 作出下面1图中的闸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L 1和L 2。 2、在上面2图中画出抽水机手柄A 点所受动力F 1的力臂l 1和B 点所受阻力F 2的示意图。 3、如上面3图所示,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4、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如4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声速训练

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声 速训练 一、单选题 1.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 A. 空气 B. 水 C. 大地 D. 真空 2.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变大 B. 声速变小 C. 声速不变 D. 无法确定 3.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B. 发声体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C. 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可以减弱噪声 D. 有些超声波人类可以听到 4.小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明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小红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A. 有回声 B. 声音的折射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D. 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5.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 30m远 B. 17m远 C. 约1.655m远 D. 无法知道 6.在一根里面装有水的较长钢管的一端用力敲打一下,仔细分辨在另一端将会听到()次声音. A. 2次 B. 1次 C. 3次 D. 4次 7.当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还没有达到头顶的正上方 B. 飞机正好在头顶的正上方 C. 飞机已经飞过头顶的正上方 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8.一种声波从空气里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9.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有下例物质传播的() A. 钢水空气 B. 钢空气水 C. 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 10.百米赛跑时,记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的枪声计时,那么两种记法成绩相差() A. 0.294s B. 2.94s C. 29.4s D. 0.0294s 二、填空题 1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12.用录音机录下自己说的话,然后重播出来,怎么听也不像自己的声音,但别人都说这是本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1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_______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__米.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 本试卷分为第Ⅰ券(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城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3.注意:g=10N/kg.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帕斯卡 C.阿基米德 D.牛顿 2.下列工具在使用时,既能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是 A.托盘天平 B.定滑轮 C.动滑轮 D.滑轮组 3.如图甲所示,玻璃瓶中灌满红色的水,将细玻璃管穿过橡 皮塞上的孔,插入瓶中;用手用力握玻璃瓶,如图乙所示,则细 玻璃管中的水面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还可能不变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涉及到压强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微小压强计,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 B.乙图用手指压在铅笔的两端,静止时,根据两手指的凹陷程度和感觉不同,可用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C.丙图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是嘴的吸引力把饮料吸到嘴里的 D.丁图茶壶的壶嘴与壶体构成连通器,壶体的水位总是比壶嘴的水位高 5.生活处处有物理,生活处处离不开物理。小明在帮妈妈煮饭时,发现妈妈使用的菜刀包含有许多物理知识,关于菜刀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刀刃要经常磨一磨,目的是为了减小使用时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B.菜刀表面要保持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C.刀柄上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敲打物体时,要用较宽的刀背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6.如图所示,是游乐场的大型过山车,当你坐在过山车里随过山车上下旋转和盘旋时。关于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B.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小 C.在旋转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 转化为重力势能 D.在旋转下降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下列是小明生活中的几个数据,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小明的体重约为50N B.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103Pa C.小明从地面上把两个鸡蛋拿到桌子上所做的功约为1J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5.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回声。 7.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8.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9.王聪和李明在学过有关声的知识之后,做了一个实验:王聪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用锤敲击一下,李明在另一端一只耳朵靠在铁管上,你认为李明最多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耳朵中的?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备课本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练习题

牛刀小试二----声的世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就不是声波 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5、(2012)小军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中,分辨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分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时,依据的是这些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6、(2012)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时计时员看烟而不听声,是因为声速远远小于光速B.高原旅行时会感到不适,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压比平原要大C.骑车下坡时车速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D.潜入深水时要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7、(2012)奥妙无穷的动物世界蕴涵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各组的动物行为和人们制造的先进仪器设备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不相同的是() A.鱼在水中自由浮沉﹣﹣潜水艇 B.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声呐 C.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飞机 D.鸽子飞行定向﹣﹣GPS导航系统 8.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 评分:_____ 一、选择题(12题36分)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音调? C .频率 D.音色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树在水中的倒影? B .冰透镜向日取火 C.立竿见影?? D .鱼翔浅底 3.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说明镜面反射的图是( )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都在振动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5.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 A.望远镜 B .放大镜? C .显微镜 ?D.平面镜 6.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的( ) A.频率高 ? ? ? B .响度大 C .速度快 ? D.音色好 8.如图3示,用硬卡片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卡片发出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A B C D 激光笔 物距u 像距v F F O 20km 宿 迁 20t A B C D 图3

图 5 9.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10.如图示,从图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 ) 1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A.减小20° B.增大40°C.增大20° D.减小40° 12.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D.仍在原来 二、填空题(每空1.5,共18分) 1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 14.(1)倒映的白塔是光____射而形成的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千手观音”的剧照,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 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15.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_________和________.男同学的声音比较低沉,是指他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_较低. 16.凸透镜对光线_______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________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的光线______会聚,经过凹透镜的光线______发散.(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三、作图题(6题18分保留作图痕迹) 17.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18.图中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教案

力 一、教材分析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概念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建立力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扩展的过程。在初中,先让学生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验力产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分析研究常见的几种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同一直线两力的平衡及合成,简单机械中力的运用,压强,功和功率等;到高中进一步从矢量的角度深化力的概念。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 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过程和方法目标】: ?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 通过体验力的作用,探索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 在建立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归纳能力。 ?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 经历力的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 使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