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03427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9.png)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含5篇)第一篇: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示例教案示例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fbe0f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c.png)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为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及其代表作品,以及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重点涉及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概况。
2. 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重点: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4. 例题讲解: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以一片占卜甲骨为例,讲解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时期:商周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特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象征意义丰富2. 甲骨文:起源:商朝特点:文字结构独特、占卜用途地位: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2)分析四羊方尊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阐述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概况: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6836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a.png)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bcd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8.png)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2376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0.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
具体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 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掌握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2. 认识甲骨文,了解其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重要性;3.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种类及应用;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甲骨文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实物模型、甲骨文拓片;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让学生了解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甲骨文拓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甲骨文的特点;4. 例题讲解: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甲骨文的解读;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加深理解;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应用制作工艺2. 甲骨文:发现、特点、内容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2)谈谈甲骨文的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2. 答案:(1)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2)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一种古老文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特点,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密切,青铜器上的铭文多采用甲骨文,甲骨文也记录了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情况。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3b852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03了解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掌握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
知识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并描述其特点;能够阅读和简单书写甲骨文,理解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安排青铜器部分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甲骨文部分讲解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解读方法和历史意义;展示甲骨文拓片或照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与多媒体资源教具准备青铜器模型或图片、甲骨文拓片或照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多媒体资源利用投影仪展示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拓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器等。
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的主要类别,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匜、盘、卣、尊等。
萌芽期距今约6000-4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代,一些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制品,但数量不多,器型较小,制作技术相对粗糙。
发展期距今约4000-30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鼎盛期距今约3000-2600年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器型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绝伦。
衰落期自汉代以后,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其他工艺的发展,青铜器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但仍有一定的制作和使用。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a9ea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d.png)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能够分辨和描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堂练习和思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青铜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 甲骨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习:通过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活动: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讨论结果4.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5. 总结:通过课堂总结,梳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四、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课堂练习题2. 研究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写一篇小结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a6c60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6.png)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dd76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9.png)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篇1一、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六、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七、教学过程: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1鼎 2簋 3尊 4钺5编钟 6铲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
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
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8ce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9.png)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e29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甲骨文拓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感。
(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 讲解青铜器:(1)详细讲解青铜器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
(2)介绍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3)分析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讲解甲骨文:(1)阐述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
(2)介绍甲骨文的特点,如字体、语法等。
(3)分析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比较:(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总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青铜器图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6c1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2.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基本知识•甲骨文基本知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探讨目录•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置•作业布置及下节课预告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概述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阐述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要求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制作工艺;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0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展示青铜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一课时深入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方法;展示甲骨文拓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技巧。
第三课时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课时安排与计划02青铜器基本知识青铜器定义及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
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制作工艺精湛,器型多样,纹饰繁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135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8.png)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甲骨文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 线条瘦劲挺拔,字形大小错落有致, 章法疏密得当,展现出古朴典雅的艺 术风格。
记录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经 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 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破译与传承
破译过程
自甲骨文发现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其破译工作。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字形结构等方法, 逐渐解读出大量甲骨文单字和词组。
研究成果
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约1500个,能够解读部分卜辞和记事刻辞的内容。这些成果为 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传承与保护
为传承和弘扬甲骨文文化,国家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甲骨文数据库、举办甲 骨文书法展览、推动甲骨文进校园等。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甲骨文的安全与完 整。
0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青铜器与甲骨文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器上的铭文往往使用甲骨文书 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难点解析与答疑
要点一
青铜器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 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多个步 骤。其中,制模和翻范是铸造过程中 的关键环节,对于器物的造型和精度 有着重要影响。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 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青铜器分类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 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 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萌芽期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文 化时期,相当于尧舜禹传 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 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
甲骨文作为古代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通过青铜器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和发 扬,使得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青铜器上的铭文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dae02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8.png)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希望大家喜欢。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1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2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fd74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主要成就,认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甲骨文的结构和演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成就。
2. 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青铜器艺术特点的分析。
2. 甲骨文结构的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样本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夏商周时期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请大家谈谈对青铜器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青铜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成就。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讲解与展示:(1)教师讲解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青铜器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5. 过渡新课:(1)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知道甲骨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呢?6.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定义、起源和特点。
(2)学生分析甲骨文的结构,了解其演变过程。
7.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讲解与展示:(1)教师讲解甲骨文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甲骨文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9.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bf0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8.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起源、发展及其在商周时期重要性;甲骨文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解青铜器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在商周时期社会地位。
2. 掌握甲骨文基本特点,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对历史文化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铜器制作工艺、甲骨文特点及其翻译。
2.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用、甲骨文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铜器实物模型、甲骨文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青铜器起源、发展及其在商周时期重要性;介绍甲骨文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青铜器或甲骨文小故事。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综合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用。
(2)举例说明甲骨文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重要意义。
2. 答案:(1)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宴飨、军事等方面,是权力和地位象征。
(2)甲骨文特点:用刀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形状各异,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重要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成熟文字,为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提供珍贵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其他古代文明中文字及其演变过程,提高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bf3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1.png)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980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通过分析甲骨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2)甲骨文的结构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学特征;(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青铜器:(1)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及主要类型;(2)分析青铜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讲解甲骨文:(1)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历程;(2)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如字形、结构、语法等;(3)阐述甲骨文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4.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知识;(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青铜器发展时间轴,标注重要时期和事件;2. 收集甲骨文样本,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作用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2be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5.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夏商周时期》的第三节《商朝的青铜文化》和第四节《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历程,掌握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2. 认识甲骨文,了解其历史价值,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及释读方法。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甲骨文的释读方法。
2.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特点;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片、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青铜器部分:a. 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种类。
b. 分析青铜器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c. 指出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重要地位。
(2)甲骨文部分:a. 介绍甲骨文的定义、发现过程及历史价值。
b. 分析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及释读方法。
c. 展示甲骨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a. 定义、发展历程、种类b. 特点、制作工艺c. 商朝青铜文化2. 甲骨文:a. 定义、发现过程、历史价值b. 特点、释读方法c. 实物图片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商朝青铜文化。
(2)简述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及基本特点。
(3)观察教室内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青铜器发展历程:夏朝出现青铜器,商朝达到鼎盛,周朝逐渐衰落。
商朝青铜文化:以商代青铜器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65f6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2.png)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历史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历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
下面了冀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 __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
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 __重要资料。
)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
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
(板书)三、金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
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板书设计(略) 看了初一上册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的人还看:
1.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2.初三上册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练习试题
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最新版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教案
5.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6.初一 __优秀教案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