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年6 月不合格标本 4 8 , 8 例 其中采血量不足标本( 采
血 量 < . ml 为采 血 量不 足 ) 2 例 , 血 量过 多 标 24 视 23 采
T和 AP T 果 降低 ,T结 果升 高 ,I 果无 明 T结 T FB结 本( 采血 量> .ml 30 视为 采血 量过多 )6 例 , 血标 本 成 P 10 溶
于患者手术前准备 、 药物治疗监测 、 抗凝 出血性或血栓
性疾 病 的初 步诊 断等 , 一项 非 常重 要 的实 验指 标 。 是
2 结
果
21 采血量不 足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
见表 1 。采
四项 , 临床 常用 的 出血 与血栓 疾病 筛 检试 验 , 是 常用 血量不足使 P 、 P T T T A T 和T 结果升高,I 结果降低。 FB
【 中图分类号】 R 4. 46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65 ( )4 O—O 03 3O2 2~18 2 叭O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 、 P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T )凝血 酶 时间(T 、 维蛋 白原 (I) AP T 、 T )纤 FB 简称 凝血
学意 义
4C  ̄ 放置 8 h内对 P 、 T 、 T和 FB结 果均无 影 响。 T AP T T I
作者简介 :  ̄ (9 3 )男 , 郭; 17- , 湖南省邵阳市人 , 副主任技师 , 博士。E m i u nh i o O 8 yh o n - a , ag u u2O @ a o. l g g c
・
18 ・ 0
V 1 1N . ee b r 2 1 o 2 o 4 D c m e 0 0 . 2
HA NA D C L J UR A / N ME I A O N L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目的分析影响因素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便于检测中更好的控制影响因素对试验的不良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3月试验用血液标本360例检测不同因素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加以分析。
结果样本血量不足与过量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三项均存在明显差异,室温放置8 h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两项均存在明显差异,4 ℃环境温度存放8 h以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标签:凝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 on results of four blood coagulation index ZHAO Hong-ji.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Luoyang,Luoyang 471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results of detection,control effect factor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in the testing data.Methods Tested blood specimens of 360 case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1 of detec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othrombin time,thrombin time,partial thrombin time and fibrinogen effects.Results Blood deficiency and exces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PTT and FIB.Hemolytic sample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nd APTT.Samples placed after eight hours in room temperatu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 and TT.Samples placed in 4 ℃temperature for 8 hour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four test results.Conclusion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was a ke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n detection results.【Key words】Clotting detection;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Thrombin time;Fibrinogen凝血试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准确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正确性[1]。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
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优良方法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选择2012 年10 月于本院健康体检40例的血液标本,按照不同的抗凝比例和不同的放置时间测定PT、APTT、TT、FIB,分析比较各组测定的差异。
结果抽血量在1.4 mL(7∶1)、1.6 mL(8∶1)和2.0 mL(10∶1)时,与标准1.8 mL(9∶1)测定的PT、APTT、FIB、T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室温下放置4、8 h和24 h PT、APTT、FIB、TT值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遵守标本采集和检测规范对测定数据的准确度有很大的意义,医务人员应认真掌握规范操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数据。
标签:不同;影响因素;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四项,它在临床上的作用很广泛,比如术前凝血的评估,抗凝药物治疗监测、休克等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等,如何追求可靠的检验数据历来都是研究的重要课题[1-2]。
本院针对一些临床上常出现的影响数据的因素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0月1日~31日健康体检者40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50岁,平均(31.6±2.4)岁;且入选患者近期未使用与凝血有关药物,无出血史,肝功能、血液常规无异常。
1.2 仪器与试剂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 Compact),原装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品及一次性反应杯等。
一次性使用血凝真空负压采血管(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2410045)。
1.3 方法要求一名专业采血者实施标本采集,抽血者选用抽取5 mL注射器,每位体检者抽取4管血液,共20 mL。
康派X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
康派X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凝仪测定PT、APT T、TT、Fib的最佳因素。
方法用德国BE 的康派X血凝仪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抗凝剂、不同试管、不同操作技术相应的PT、APTT、TT、Fib值。
结果血液和枸橼酸钠之比为1:9与1:5存在差异,1:9为好;玻璃管与硅化和塑料试管相比影响检测结果;技术熟练者与技术生疏者操作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检测PT、APT T、TT、Fib时要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忌用玻璃管,操作者熟练后在操作。
【关键词】凝血四项血凝仪影响因素PT、APTT、Fib、TT为凝血四项,反映了血液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的综合情况,此项目是我科常规检查项目,在术前必需做。
德国BE的康派X血凝仪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故障率低,效率高。
其原理为运用比浊离心分析法检测样品凝集前后的光散射变化。
虽血凝仪具有快速、敏感、检测项目多的优点,在急救、溶栓治疗、抗凝及术前检测等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科室的诊断水平和诊断鉴别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医生对检测的结果反映不一。
我们把日常我院工作碰到的一些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 血样的采集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都会使血小板增多,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
标本不能含有凝块,否则自动血凝分析仪对PT、APTT及TT的检测结果会缩短,Fib会降低。
最好使用含枸橼酸钠液的专用硅化采血管和大号针头采血;操做者应该熟练做到穿刺一针见血、避免淤血、防止产生气泡和组织液污染;防止组织损伤,进入外源性凝血因子;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应过长(小于3min);采血时要平稳顺利,防止产生气泡;不能从输液处或伤口侧附近采血。
尽可能单独采血,如果和其他项目一起抽血时,应取第一管为好[1]。
1.2 样本的抗凝抗凝剂的浓度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使用血液与枸橼酸钠(0.109mol/L)1∶9抗凝。
凝血四项偏倚标准
凝血四项偏倚标准凝血四项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凝血系统功能。
这四项测试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
每一项测试都各有其特定的参考范围,但也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倚。
以下是这四项测试的偏倚标准:1.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约为12-13秒。
延长可能表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障碍,例如缺乏维生素K、严重肝功能衰竭或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缩短则可能表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约为25-35秒。
延长可能表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障碍,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肝脏疾病;缩短则可能表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3. 纤维蛋白原(Fbg):正常值约为2-4g/L。
增高可能表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增强,例如高脂血症、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症;降低则可能表示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减弱,例如急性肝炎或肝硬化。
4.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约为16-18秒。
延长可能表示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并可被纤溶酶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包括D-二聚体、FDP,故TT延长。
见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减弱,例如肝病或DIC;缩短则可能表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偏倚:1. 采血过程:确保采血过程规范,避免过度挤压或用力插管,以免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2. 标本处理:血液样本应尽快离心并分离出血浆,避免长时间放置或反复冻融,以免影响凝血因子活性。
3. 试剂质量:使用高质量的试剂盒,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仪器校准:定期对凝血分析仪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方法,以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思想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以及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
方法:将我院检验科的1600份血液样本检测资料中,使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分别放置了1h(n=60)、2h(n=60)、4h(n=60)的样本。
分别采取3000转/min下离心处理,分别处理5min(n=60)、10min(n=60)、15min (n=60)的样本,以及已经出现了溶血的样本,以及没有出现溶血的样本各60份,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三种采集处理条件下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结果: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放置了4h的血液样本中凝血酶时间检测结果与小于放置2h的样本相比明显减少,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大于放置2h的样本,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受检样品放置的时间、离心时间等,都会对实际的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该,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科凝血四项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应当高度重视。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验;影响因素随着现阶段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给予患者的检查项目名目繁多,而凝血四项检查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是初步判断患者血栓形成以及抗凝治疗效果重要检测手段。
凝血四项检查具有简单、无痛苦和迅速的优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时只需要提供血液便可完成检查,血常规检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科室[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为凝血四项。
这四种不同的指标,是当前临床上行抗凝治疗、血栓形成等的相关检查中最为基础的项目,同时也是止血、凝血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其他因素造成最终的检查结果出现不同程度差异,与实际的结果造成偏差[2]。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院凝血四项的检查质量,特对我院近一年接受凝血四项检查的1600例患者的检测报告进行了整体,并做出回顾性的分析,旨在为我院后续提升凝血四项检查的整体质量中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具体如下。
静脉采血过程中影响凝血四项结果因素分析
静脉采血过程中影响凝血四项结果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8T09:15:35.3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作者:陈翠玲[导读] 做凝血四项的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
陈翠玲(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3000)【摘要】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
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
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检查凝血四项是各手术科手术前必须进行检查项目之一。
【关键词】静脉采血;凝血四项;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396-02 做凝血四项的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
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
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因此检查凝血四项是各手术科手术前必须进行检查项目之一。
1.临床资料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采血化验凝血四项10018份,标本采集统一使用一次性的负压管(内加1:9的枸椽酸钠)。
采血量达1.8ml(或达到要求刻度)。
其中住院患者中一项以上异常234份,但经过重新采集正常标本234份化验后化验报告显示正常结果的达到3%,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均排除化验仪器和试剂因素)。
2.原因分析2.1 静脉采血操作不当2.1.1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采血不顺利易发生凝血或溶血影响检验结果。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不同的放置时间、标本离心时间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不同放置时间试验、不同标本离心时间试验以及溶血和未溶血试验,记录不同处理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标本,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明显短于放置2 h的标本,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 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和Fib均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方面,溶血标本的APTT显著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方面,溶血标本的TT显著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因素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标本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常用检验项目,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重要指标[1]。
实验的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但是许多因素如样本送检时间、保存温度等影响着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2-3]。
本组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比较分析影响因素与凝血四项结果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凝血四项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医院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分析
医院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分析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四项发生异常的原因。
方法选取2013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13份(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常原因。
结果APTT独立延长者最常见的原因是FXII缺乏,占39.5%;PT延长最常见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因子联合缺乏,占25.8%。
结论FXII缺乏是APTT独立延长者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无需行用血液元素补充治疗;PT延长则以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因子联合缺乏最为常见,建议行维生素K补充治疗。
标签: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是监测抗凝药物、评估出血倾向、筛查术前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1]。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13份(住院患者)PT、APTT、TT延长及Fbg减少的异常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致异常的原因,探讨潜在的出血性疾病,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共213份,样本源于我院2013年6月~12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118例,女95例;年龄5~79岁,平均(37.9±12.1)岁。
均符合以下至少一项:APTT延长;PT延长;TT延长;Fbg减少。
排除己知因素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病、抗凝、黄疸、凝血障碍等所致的凝血四项异常情况。
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凝血测定试剂盒。
1.2.2检测方法将采集后的血标本送至检验科,4℃环境下离心10min后常规行凝血四项检查。
对APTT或(和)PT延长者,核对标本有无溶血、高脂血症、微小血凝块、Hct过高或过低,如无上述情况结果仍异常,则判断该标本凝血异常。
解读凝血四项
解读凝血四项一、凝血因子的分类与合成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包含12个经典凝血因子和2个激肽系统的因子。
因子VI是因子V的活化形式,已废用;除外因子IV为钙离子,其余均为蛋白质;除因子III存在于血管内皮组织,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在肝脏中合成。
表1凝血因子的分类与合成二、凝血机制——瀑布学说凝血因子通过酶促反应而相继被激活,以瀑布效应形成纤维蛋白,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
图2凝血途径三、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凝血四项,是临床检测凝血功能的常规项目,包括PT、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1. PT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个过筛试验,用来检测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V、VII、X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相应的抑制物。
此外,可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作为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II、V、VII、X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临床上,获得性PT延长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等,或者是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以及抗II、V、VII、X因子的抗体。
PT缩短见于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INR是由PT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由厂家表定)。
虽然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大,但是INR值相同,这样增加了结果的可比性,故常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2. APTT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可证实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Ⅷ、Ⅸ、Ⅺ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也可反应Ⅻ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
心内科临床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APTT延长见于VIII、IX和XI因子的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也见于严重的凝血酶原(II因子)、V因子、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或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对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放置时间方面分析了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某医院2011-2012年间,2149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部分凝血火煤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了测定。
结果:在这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出现了误差,误差率为12.7%。
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采血量比例不当、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标本防治时间过长等,还有1例是因为血液样本混有肝素。
结果:通过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因素发现,采血量比例不当有253例,占误差总数的92.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有8例,占误差总数的2.93%,所以,血液标本自身问题、送检时间不当是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测定是临床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测定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标本采集、运送等工作,避免出现标本采血量比例不当、运送时间延误等问题,这会影响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
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着医护人员对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判断,也影响着术前筛查凝血系统指标的制定。
国外有学者认为,Duke法不能作为测定出血时间的唯一标准。
我国卫生部也命令禁止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这样会造成临床样本量大量增加。
一、材料与方法1、样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某医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
收集该医院2011年至2012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
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 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美国库尔特),其中使用的试剂全部为该仪器原装试剂,组织活酶PT测定ISI值设为 1.41;标本采集使用的是一次性使用血凝真空负压采血管#测定的项目主要为凝血四项,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3 讨论
价 ,为术后复查和预后评估提高了重要信 息。高分辨率 的 C T薄
层扫描能够对 颞骨 的精 细解剖结果进行 清晰地显示 ,从 而实现
临床上 ,慢性 中耳乳 突炎为 耳科 的一种 常见疾病 ,依 照患 者的病理 结果和 临床表现 ,可将 其分成单纯 型 、肉芽型 和胆脂 的 肉芽或 者是息 肉 ,又被称之 为黏膜型 ;肉芽型又被称作 是坏
中国误诊 学杂志 ,2 0 0 8 ,1 3 ( 6 1 : 1 1 2 — 1 1 3 .
窦 以及乳 突小 房均会 出现 出血 、坏 死等征象 】 。乳 突一般 表现
为硬化 型 ;胆脂瘤 型为一种 内衬 鳞状上皮 的囊肿 ,在囊 内会发
现充满 角质脱 屑,并 不是病理 上的肿瘤 ,会 对周 围骨质产 生直 【 2 】 薛正和, 刘稳芳, 潘利周 . 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 c T诊 断及评价 [ J J . 接压迫 。胆脂 瘤 中的胶 原酶或者 是伴有 明显 炎症时会对 骨质造
死型或者 是骨疡 型 ,黏膜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生广泛 破坏 ,听骨 、鼓 环 、鼓
了对慢性 中耳乳突炎 的及时发现 、准确 定位 ,对 于临床早期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 注 。 瘤 型。单纯 型病变一般 在 中耳鼓 室黏膜 出发 生 ,不会 出现 明显
参 考 文 献
[ 1 ] 慕建 成, 侯 艳军 ,范红燕,等 . 慢性 中耳乳突炎 3 5 例c T 表 现分析 [ J 1 _
医技与临床 Y 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3 期( 总 第2 1 1 期) 2 0 1 3 年8 月
凝血 四项检测 结果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活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术前准备,抗凝药物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的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1][2]。
因此,对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1.标本的采集1.1患者应空腹。
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2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
因为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等成分。
1.3血样采集用的试管必须是塑料或硅化过的玻璃试管或真空带盖采血管以免激活凝血,如不加盖,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CO2)丢失,PH增高,从而凝血时间延长。
1.4采血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
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
溶血可引起FⅦ激活,使PT缩短。
1.5抽血不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血浆中可见微小凝血块,也可产生误差。
1.6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VII变性。
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
1.7止血带使用时间要短,过长可使局部血液浓缩,内皮细胞释放t-PA。
引起纤溶活动增强。
1.8如一次采集多管样本,则用于凝血四顶的样本的采集位应为第二管或第三管较好。
1.9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防止溶血和产生气泡。
2.标本的储存和运送2.1要及早分离血浆,最好在2h内分离测定,对于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分离分装在带塞子的塑料管内,冷冻在-2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逐渐融化,这样会有纤维蛋白遇冷沉淀蛋白析出,应放置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溶化。
2.2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作者:郭效玲刘加法蒋福国阎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静脉采血不当相关因素及送检不及时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提供合格的标本。
方法本院116例凝血四项不合格标本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116例不合格的标本中,影响检查结果因素的有小凝块49例(42.2%)、采血量不符16例(13.8%)、溶血18例(15.5%)、送检不及时33例(28.4%)。
结论护理人员静脉采血不当及送检不及时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有直接因素,对护士床边静脉采血进行培训,按凝血四项检测的要求采集标本,避免检测发生误差。
【关键词】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血液凝固;溶血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凝剂用量的观察、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其检测结果准确与否极大地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
而静脉采血更是重中之重,血量的多少与血液是否凝固、溶血等都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PT、APTT测定标准化的提出,样本的采集、运送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日益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1]。
护理人员能否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已成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严格按要求采集标本,避免因标本采集不当影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最为关键。
作者搜集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门诊及各病房静脉采血不合格标本,分析静脉采血影响凝血四项结果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标本来源 116例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院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1例,年龄16~56岁。
这些标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标本中有小凝块,血液标本量不合适,标本溶血、标本送检时间超时等问题,针对这116例标本重新按要求采样对比分析。
1. 2 仪器及实验方法1. 2. 1 仪器全血动凝血分析仪采用贝克曼公司产品,型号ACL-TOP,所有试剂均采用专用配套厂家生产。
宠物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判断及影响因素
宠物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判断及影响因素宠物凝血功能检测常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四种方法,简称凝血四项。
其在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方面筛查:①手术前检验以防大出血,②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诊断与筛查,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诊断,④对服用各种抗凝治疗药的指导和预后估计,⑤对于肿瘤疾病辅助诊断,⑥对中毒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等等。
这凝血四项结果与上述疾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测试过程中有什么影响因素?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凝血四项结果的判断1.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抗凝血的全部条件。
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简称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1.1.1 APTT延长见于:1.1.1.1 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Ⅺ缺乏症;1.1.1.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ju)、新生幼畜出血症。
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1.1.1.3 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1.1.1.4 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1.1.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1.1.2 APTT缩短见于:1.1.2.1 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1.1.2.2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1.1.2.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四项检测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凝血 四项包括 活化部分凝血 时间 ( P ' 、凝血酶 原时间 A I’ I )
( r 、 血 酶 时 问 ( r 及 纤 维 蛋 白 原 ( I )在 大 多 医 院 常 作 为 P )凝 T) FB ,
11 标 本 来 源 .
2 0 年7 ~ 00 月 住 院及 门诊 进 行凝 血 四项 09 月 2 1年7
如下 。
产品 , 型号A L T P 所有试剂均采用专用配套厂家生产。 C —O , 操作严 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
1 不合格标本按采集条件不适合 , . 3 溶血, 抗凝剂污染 , 血液凝固
或有小凝块 , 采血量不符 , 送检不及 时等本院常见 因素进行分组 。 广东省 佛 山市第一人 民 医院 综合 诊
17 1 :1- 1. 9 9, 6 5 3 5 8
组 , 明生理盐水 冲洗管路可 以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 , 说 但在冲
洗时已形成的小血栓会进人透析器, 反复地冲洗会导致中空纤维
堵塞 , 有效透析面积减少。 因此 , 生理盐水 的冲洗并不能完全预防
体 外凝 血。 在血透 过程中为 了防止凝 血而增加 的冲洗盐水 , 在一
组患者均完成 了血液透析治疗 , 但低分子肝素组血透后出血情 况 较其他2 组明显增加 1%, 4 与其他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 < 组 尸 00 L .5 oMWH 抗凝是安全有效的 , 但存在个体差异 , 应严格 掌握使 用剂量 。 而对 于高 凝患者透 析管 路需要肝 素盐 水预冲时 , 可使用 L MWH 预冲在治疗前生理盐水冲洗 , 效果较好。
工作 单位 :2 0 0 佛 山 580 疗 中心检验科 收稿 日期 :0 1o — 2 2 1~ 7 0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苏鸿)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临检组苏鸿•血凝四项是血凝分析仪的检测项目,这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和凝血酶时间测定TT1、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途径的凝血因子活性。
2、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活性。
3、TT:反映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2012 |共创未来PT 试验IN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SI: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每一批PT 试剂的ISI 都不同,通过上述计算使INR 值得到全球范围内统一.PT 正常人均值: 每个实验室自己测定得到的当地正常人群PT 均值.INR =样本PT 时间PT 正常人均值ISIISI(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国际敏感化指数,是表示试剂中组织凝血活酶相对活性的指数。
由于不同组织凝血活酶对凝血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PT检测中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敏感指标。
WHO先后制备或发出了凝血活酶的多种国际参考品(IRP),用已知ISI值的国际参考试剂与待测组织活酶试剂检测同一标本,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就可得出试剂的ISI数值。
目前用于生产和出售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必须标有ISI数值。
PT标准化报告方式为INR,INR=(PTR)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PTR为PT测定值(s)与PT标准对照值(s)的比值。
经上述公式换算成INR值后,能克服试剂之间敏感度差异的影响,使INR值报告方式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
国内多数文献报告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用国际正常标准化比值对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结果稳定、可靠,具有可比性。
1、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途径的凝血因子活性。
2、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活性。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
的标本 2 O例 ; 对不合格 的标本均按标准组规定 重新抽血复查 。 对2 O例 体 检 标 本 进 行 不 同 的 离 心 时 间 ( 即时 、 2 、 4 h ) ; 不 同 的
标本放置 时间( 5 、 1 O 、 1 5 mi n ) 的 比较 分 析 。 1 . 2 仪 器 与 方 法 应 用 A C L Ad v a n c e型 全 自动 凝 血 分 析 仪 及 I L公 司 原 装 配 套 试 剂 , 检 测 项 目为 P T、 T T、 AP T T、 F I B 。 每 日质 控 均 在 控 。 1 . 3 统计 学处理
2 结 果
固时 间 延 长 的 另 一 重 要 原 因 。 L 4 标 本 溶 血 大 部分 是 由 于 抽 血 过 程 不 当或 不 顺 利 等 机 械 因 素 而 造 成 红 细 胞 的 破 坏 。溶 血 样 本 中含 有 成 熟 红 细 胞 膜 破 裂 而 释 放 出 的磷 脂 , 溶血 标 本 具有 与 血 小板第 1 I I 因子 相 似 的凝血 活性 , 能够 缩 短溶 血血 浆 的 P T、 AP T T、 T T 时间 , 降低 F I B含 量 [ 5 ] 。本 文 资 料 显 示 , 当 标 本 有
如下 。
3 讨 论
:
P <0 . 0 1 , 与及时和 2 h测 定 比较 。
血 标 本 采 集 是 保 证 检 测 结 果 质 量 的重 要 环 节 , 标 本 与 抗 凝 剂 比例 直 接 影 响 被 检 标 本 的结 果 。 据 文 献 报 道 抗 凝 剂 浓 度 增 收集 2 0 0 9年 7月 至 2 0 1 0年 4月本 院 外 科 住 加 或 减 少 对 凝 血 因子 有 直 接 影 响 , 当血量增加 0 . 5 mL, 可 使 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觀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能够受到抗凝剂使用、采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加强控制静脉采血过程及时间。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
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显示,放置4h血液标本相较放置2h标本APTT更长(P<0.05)而TT更短(P<0.05),其余各项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离心5min标本PT明显短于离心10min标本(P<0.05),离心5min标本APTT明显短于离心10min、15min(P<0.05),其余指标两两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凝血四项是检验科的重要检查项目,主要用于凝血功能的检查,其中在抗凝治疗,及出血性疾病中使用最为广泛。
通过术前凝血四项检测能够对患者机体的止血状况进行研究,从而有效预防术中大出血的出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常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误差[2]。
本次研究显示,放置时间不同血液标本在APTT、T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常规情况下,患者多是在清晨采集血液,虽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然而可部分血液样本侯检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血液检查结果受到较大影响。
研究显示,离心5min、10min、15min 时间标本PT、APTT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离心时间的不同对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亦有较大影响[3]。
有研究显示[4,5]抗凝剂的使用对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亦有影响,在试管内,抗凝剂加入过量或过少导致与血液样本失衡,抗凝剂浓度不准确,在抽取血液时,采集血液人员将输液静脉导管作为抽血部位,从而导致静脉血抗凝剂浓度的不足,静脉血总量过多,而抗凝样本的放置容器为普通干燥试管等亦可导致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之,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同时要求较为特殊,这就要求相关检验人员重视采血过程,降低检验结果误差[6]。
参考文献:
[1]李雪.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浅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8):90
[2]边红放,王晓青.凝血四项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53-1654
[3]王军伟.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97-98
[4]申卫和,黄倩.凝血四项标本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检测对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04):87-88
[5]陈国,梁荣伟.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69-2370
[6]王秀明,吴红丽,李志武.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24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181-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