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第4章 (2)概论

合集下载

总结城市地理学

总结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的探究4.城市问题的研究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在谢客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两者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使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型较强。

两者的联系还是密切的。

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低于运动规律。

而城市规划学则西药以城市地理学的只是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市的概念:(1)城市的狭义理解:只含市不含镇。

•(2)城市的广义理解:含市又含建制镇。

•(3)城镇的狭义理解:含市和建制镇。

•(4)城镇的广义理解:含市、建制镇且含集镇。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实体地域、行政地域、功能地域•城市的实体地域(physical area),即城市的建成区,在美国为urbanized area。

这是反映城市基本特征并区别于乡村的地域概念;•城市的行政地域(administrative area),即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地域,在西方即city proper;•城市的功能地域(functional area),即城市人口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国际上通称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分析(1,2)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分析(1,2)
④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 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 程准备措施加以故善;
⑥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 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①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或泥砂 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 ②地形坡度超过20%,布置建筑物困难; ③经常被洪水淹没,淹没深度超过1.5m ④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 采取防治措施得花费很大工程量,工程费用; ⑤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高产农田和具有开采价值的 矿藏,属给水水源卫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 军事设施等。
2.2.3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 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基础工作和依据,总规和详细规划有不 同内容和深度
注意区域环境背景影响的可能性:地震、洪水、 泥石流、地下水等方面的关联性。
因地制宜,抓主导因素。 从环境整体意义上考察其相互作用和结果.
2.3 城市用地的选择 2.3.1 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 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2.3.2 选择原则
遵照法律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要预留余地,考虑 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文化遗产。
(2)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采水和防洪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漏斗
(3)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风玫瑰图)、温度、降水与湿度
(4)地形条件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局; 地面高程和用地各部分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 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防洪的设计依据 地面坡度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 地貌对通讯和电波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都市带——是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P252、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3、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4、逆城市化——特大城市中心市区和郊区人口均外迁,特大城市人口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特大城市人口减少。

5、再城市化——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

6、过度城市化——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大量城市问题产生7、乡村城市化——指社区由乡村地域类型向城市地域类型演化的过程。

8、基本经济活动——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9、非基本经济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他被称为分基本经济活动。

10、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11、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12、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

13、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14、城市经济区——概念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L, kLr, kLr2, kLr3, kLr4, kLr5, …, H
等比数列是常 用的方法之一
精品课件
16
精品课件
17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3.1 视觉变量
1.形状变量 2.尺寸变量 3.方向变量 4.颜色变量 5.网纹变量
精品课件
18
1.形状变量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的符号。具 定位特征,为不依比例符号。
线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线 状或带状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 征,为半依比例符号。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 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 例符号。
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的 符号。具定位特征,与比例尺相 关。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2. 视觉对比
(1)线划对比 (2)色彩对比 (3)网纹对比
精品课件
42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3. 层次结构
(1) 延伸网络 (2) 层次网络 (3) 立体层次 (4) 激活扩散
精品课件
43
4. 图形与背景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1) 明暗差异产生图形 (2) 良好的边界产生图形 (3) 清晰的区域产生图形 (4) 熟悉产生图形 (5) 较小区域容易成为图形
冷色来自于蓝、青和
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 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 离观众的效果。
精品课件
34
2.色彩的交互作用
4.3 彩色的感受效应
亮度对比
亮度对比
颜色对比

精品课件

35
4.3 彩色的感受效应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一、城市的起源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 粮食剩余,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形成的根本动力: -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3、城市起源地 、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2、近代城市 、
1)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工业城市 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 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旧城更新与改建 新大陆上的格状城市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殖民城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3、现代城市 、
1)城市问题加剧 ) 2)卫星城-分散主义的对策 )卫星城- 理论基础: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理论基础: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概念: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市区联系密切。 概念: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市区联系密切。 发展:三代卫星城:卧城、工业城镇、综合性城镇。 发展:三代卫星城:卧城、工业城镇、综合性城镇。 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卫星城的实质:卫星城在经济技术联系、财政金融联系、 卫星城的实质:卫星城在经济技术联系、财政金融联系、就业联 系等方面与母城联系不密切,故实际功效不显著, 系等方面与母城联系不密切,故实际功效不显著,多为独立于母 城的小城镇。 城的小城镇。 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户籍制度, 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户籍制度,缺乏鼓励人们向卫星城定居 的优惠政策。 的优惠政策。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来自母城的限制和来自子城的限制不利于卫星城 发展。 发展。 5)不同类型城市 中心地方型城市,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中心地方型城市,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以某种专门 职能为主的城市 为主的城市。 职能为主的城市。

城市地理学第四、五章

城市地理学第四、五章

第一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第二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
39
1)就全社会而言,剩余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是 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 (第一前提) 城 市是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地,决定了城市不能生 产农产品,城市人口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和 轻工业原料(棉、麻、毛、丝、皮、烟草、林 木等)必须由农业提供。
当然,就一国或一个地区而言,剩余粮食的生产 能力并不一定构成城市化的前提。 例如,历史上的英国,是依靠其军事、政治、及 近代交通从国外得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的。 如日本长期依赖进口粮食实现了它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 但这并不意味城市化的前提条件是贸易而不是农 业。因为整个世界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乃是决定全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前提条件。 中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因 此,农业剩余产品的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 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第三个争论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始 于何时?(工业革命?产生之日?)
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自工业革命始,因为在此以后城 市才大规模扩展,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显示出举足轻重 的力量。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化没有规律是城市乡村化, 城市是乡村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6000- 7000年以前就出现城市。现代城市是古代城市的继承和 变革,因此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我们认为,后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广义城市化,前一种观 点可称之为狭义城市化。而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狭义城市化概念中的当代(即50年代起)城市化阶段。
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 提。 农业只提供粮食,不提供劳动人口,非农业部门 就不能兴起;城市也就不能产生。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每一个农民生 产的粮食往往可以供养十几到几十个城市人口, 使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 发展中国家由于农村人口激增,人多地少,所产 生的农村剩余人口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因 此,无需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个前提对城市化 的扼制作用,倒是要考虑城市如何消化这大批涌 来的农村剩余人口。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1、城市: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的特点:动态性、区域性、综合性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1)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的一门地理学科;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2)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3)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城市规划学需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

(4)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的关系。

第二章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答:⑴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的居民点;⑵人口规模上,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⑶景观上,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⑷物质构成上,城镇有上下水、街道、影剧院、博物馆、广场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⑸职能上,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的地域概念分三种类型:城市的行政地域、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的功能地域。

4、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5、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城市与城市地理学》课件

《城市与城市地理学》课件

城市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城市 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研究到系统性分析,再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 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结词
研究范畴与手段
发展模式
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包括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 和郊区化等模式,这些模式受到经济 、社会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通过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 集中,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
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变迁
城市化带来人口迁移和社会结构的 变迁,推动城市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和包容性。
06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 规模和地域范围的扩大。
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 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和价值观的扩散。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模式
发展阶段
城市化通常经历起步、加速、稳定和 逆城市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发展动力。
生态环境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压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以 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07
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膨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数 量急剧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交通 、住房等带来巨大压力。
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造 成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影响 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因而,研究城市的第一批理论,不管作者是否是地理学家,几乎都属于地理学范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
——住宅区、工业区、中心商业区形成与变迁——土地利用模式(城市结构同心环)
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尤其应用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及其演变、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研究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研究。
6.城市政策研究
“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城市规划、城市管治等工作的展开。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经济学:综合研究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来源。
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是对城市的实体组合结构以及对这种组合结构随时间演变的方式所进行的研究。城市形态学的研究中心为城市景观。
3.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 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 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
思考题:
1、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 些方面?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 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表 4-1 1981 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GDP 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家 平均 引自:许学强 国家数 33 63 4 19 6 126 人均 GDP(美元/人) 260 1400 12630 10320 4640 2304 城市化水平(%) 17 45 66 78 62 41
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表4-9)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特征 (一)全球化 (二)大城市的发展 超级城市 (super city) 的出现 (表4-10) (三)城市职能高级化趋势 弗莱德曼(J.Friedmann):“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世界城市 (world city) 与 全球城市 (global city)
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表3-1)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等
第三节 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图3-2)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

城市地理学各章节整理

城市地理学各章节整理

第一章绪论课后思考题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任务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3.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有何关系?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研究对象: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城市: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主要任务:认识世界: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改造世界: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根据不同空间尺度: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体系)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的主体是人及其活动,其作用机制主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所支配。

因此,在学科分类上,把城市地理学划归为社会学科。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问题(如城市的财政税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的投资来源等)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此,城市经济学与实际结合更紧密。

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时,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或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21
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
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市产业的 研究领域在拓展 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完整版课件ppt
22
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土 地利用…
完整版课件ppt
12
4、1970年以来 社会问题的增加
社会学
城市地理学
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社区与人 内城更新
城市发展
城市地理学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完整版课件ppt
13
五、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1、发展简评
研究成果的应用 学科的交融
研究队伍
城市地理学
完整版课件ppt
1
第一章 绪论
完整版课件ppt
2
1984年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 1990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 1997年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 1999年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学》
城市体系 城市规划 城市统计 城市化
………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关系?
城市地理学
完整版课件ppt
7
自然 科学
社会 科学
完整版课件ppt
8
完整版课件ppt
9
2、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规划学
技术科学,偏重 空间组织和设计, 工程性较强
城市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经济学
城市财政、城市 管理、城市建设 投资

城市地理学 第4章 (2)

城市地理学 第4章 (2)

4)电气火车时代(20世纪初):公共汽车替代马
车,支线交通得以发展,触须状的城市转变为大致圆形
的城市 5)近几十年来: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普及,城市
化近域推进的速度空前加快。
*
31
*
32
2、工业的扩张 1)工业驱动城市化机制:企业追求经济效益
形成工
业园区(集聚经济) 扩大再生产 兴建厂房和附属设施
第一种: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
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
散,两者协调发展。
第二种: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活动的地域集中
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
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
的人。
第三种: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
观点:人口迁移是原住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
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就业机会、较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更好的文化和教育机会等;
推力:农业生产率提高、人口增长、人均耕地
减少、环境恶化、受教育机会和发展前途受限等,
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两部门模型、二元经济)
观点:不发达经济由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
2)人口比例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优点:能较好地说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资料获取相
对容易。
*
26
4)局限性: a.城镇定义的不同影响测算结果; b.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亦影响测算结果; c.只反映人口特征,不反映城市化的其它性质; d.只反映相对规模,不反映总体规模。
*
27
e.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来说明城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整理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整理

城市地理学乾乾乾er哥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答: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对象)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五点: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即认识世界的任务和改造世界的任务。

3。

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学科关系?答: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综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洽,例如: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③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地理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④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所吸收.4。

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答:①1920年以前(萌芽时期):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

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研究②1920—1950年(初创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分支科学,但城市地理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得以确立。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四章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了解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发展的影响。

掌握常见的城市地理位置类型。

掌握城镇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城镇发展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市集出现。

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市集逐步成为城市。

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才具有了完备的职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才产生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出现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现代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到来,必将使城市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功能更加复杂化、城市网络更加复杂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更密切,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城市“长个头”的时候到来,除港沪外、再成长出多个国际型城市(世界城市work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他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上海至2010年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综上所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

它首先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

其次,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的兴衰也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在这一前提下,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有差别,地理条件在这种差异的塑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下面讨论区域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前者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

后者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

第一节城市群体分布的区域基础区域地理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一个国家、一地区城市群体分布(城镇体系)的面貌,即哪儿城市多,哪儿城市少,哪儿城市密,哪儿城市稀。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 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城市
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
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区域
4、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 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 的一个分支。
研究领域
地貌学
气候学
历史 地理学
经济 地理学
社会 地理学

城市 地理学

区域 地理学

大气现象



历史发展



经济活动
社会组织机 构和制度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规划学
技术科学,偏重空 间组织和设计,工 程性较强
城市形态学
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理 学
地 理 学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地理学
世界区域地理学 国家区域地理学
普通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
陆地水文学
自然地理学 气候学
海洋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理 理论地理学 学
人口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定义城镇的标准
1. 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 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 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 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 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按照韦伯的观点,城 市化是由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 (工业为什么在城市集中,主要原因是集聚经济)
2)5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在
发达国家不断减轻,但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对于城市
观点:迁移行为是人的一种经济投资决策行为,必将追求收益
的最大化,当预期收益较大时,迁移行为就会发生;城乡预期
收入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较好地解释了发展
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现象)
第三种: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
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下午2时17分
6
第三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达,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 纷纷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思考:我国(印度)当前的城市化属于哪种类型?
三个前提:
1)现代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就业创造率)与其资本 积累率成正比;
2)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实现了充分就业; 3)现代部门是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能够确保农 村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收以前城市工资保持不变。
讨论:这三个前提在我们国家是否满足?
下午2时17分
17
3、舒尔茨和托达罗的行为决策理论
13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 著的正相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国家数 33
加权人均GNP (美元/人)
260
加权平均城 市化水平(%)
17
中等收入国家
63
1400
45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
4
12630
66
市场经济工业国
19
10320
78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
6
4640
62
世界平均
125
2340
下午2时17分
9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动力结构是探讨城市化机制的核心 课题,不同学科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积累和循环, 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 市地域上的体现。
社会学:城市化的动力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下午2时17分
3)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 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其研究具有综合性。
下午2时17分
3
综合上述,城市化至少应该有4个含义: a. 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 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 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
推力:农业生产率提高、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 少、环境恶化、受教育机会和发展前途受限等,
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两部门模型、二元经济)
观点:不发达经济由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
仅能维持生存)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高生产率)
组成,只有工业部门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是人口
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下午2时17分
16
发展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
本下动午2力时17。分
11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 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原因:
1)工业越发达,企业对生产性服务(金融、通信、 运输、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提出更高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刺激生活服务性行业(零
41
下午2时17分
14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许学强: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对数相关。(研究方法)
下午2时17分
15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1、推拉因模式(伯格,经济原因)
观点:人口迁移是原住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 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就业机会、较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 好的文化和教育机会等;
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下午2时17分
5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一种: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 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两者协调发展。
第二种: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活动的地域集中以 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 人。
中点的扩大; d.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下午2时17分
4
3、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 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城市环
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 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
售饮食、社会保险、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文化教
育、房地产等)的出现
下午2时17分
12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
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
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
速经济增长。
下午2时17分
下午2时17分
7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1)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 算不算城市化? ?(补充知识)
(3)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补充知识)
下午2时17分
8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第二前提: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 余劳动力;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郊区化
下午2时17分
1
第一节 城市化(urbanization)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1、较为认同的说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 市化。
原因:1)该定义包含了人口集中或迁移过程中社会、 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
2)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指标。
2、不同意见:城市化除了包括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
程外,应该还包含其它过程,各个学科给予了不同的
解释:
下午2时17分
2
1)人类学: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 程,即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2)经济学:城市化是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 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