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层深度检验方法与选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快速来讲:
方法1、2、5都有相同的制样工序 方法5有两次回火,方法4需要磨床磨制试样,用时较长 2>1>3>4>5
准确性
1>4>5>3>2
选择与小结
关于几种检测方法的选择
首选-硬度法,因为:
渗碳淬火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渗碳和淬火两个单独过程;没有渗碳,淬火没有硬度;只有渗碳, 不淬火也没有硬度。渗碳、淬火是手段,硬度是目的,是工艺的最基本要求;
渗层更多考量渗碳结果,多用于评价二次淬火件渗碳质量 硬层更全面地评价渗碳及后序热处理的影响
渗层硬层检测方法
有多种检测方法,目前较为不同利益方能共同接受的是硬度梯度法, 简称硬度法
几种方法可以检测渗碳(渗碳淬火)工件的渗层(硬层),供参考 硬度法……..渗碳淬火后工件达到某一硬度值的深度 金相法……..工件表层达到(过)共析组织的深度 剥层法……..工件表层碳含量达到某规定值的深度 光谱分析法..工件表层碳含量达到某规定值的深度 Ms点法…….不同碳含量的组织转变温度不同的原理
在表中找出定义的碳含量点对应的深度值 如:图中0.8%浓度渗层约为3.4mm,
0.5%浓度渗层约为5.9mm
5. MS点法
此为轴承行业某知名公司独创的方 法,不方便透露过多
为保证试样能淬火时淬透,将渗碳 后(未淬火回火)的工件截取46mm厚度的截面
正常进行淬火
在两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进行回火
制样腐蚀并用卡尺根据试样腐蚀后 颜色不同区域测量此处距离表面的 距离,判定到达某一碳含量的渗碳 深度
Know-How : 不同碳含量的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 火马氏体的温度不同,想要知道具体数值需要 对同一钢种积累大量实验数据才行。一般公司 无法实现,但此方法值得学习材料的人去学习。
方法比较
我有一位美国朋友说过一个美国成语:Pick Two
渗碳时间 渗碳温度 碳势浓度
渗入深度会影响到
硬层深度 硬度梯度
实际工件
渗碳层深度与硬化层深度
一个关注于渗碳,一个关注于硬化 硬度来源于渗碳,同时也与其他条件相关
淬火状态
温度:淬火时工件的温度,淬火介质温度 工件的冷却速度
工件的回火温度、回火周期 零件本身的影响
装炉量 工件大小 材料的抗回火能力
渗碳层深度检测方法
内容
渗碳的基本过程 渗碳层深度与硬化层深度 检测方法介绍 检测方法比较 检测方法推荐
渗碳基本过程
气氛
碳原子
工件
在渗碳过程中,根据分子运动原理,碳原子 将进入到工件内部,增加工件表层的碳含量, 从而在淬火后达到工件表面硬,心部韧的效 果。
这些碳原子来源于渗碳气氛, 渗碳后工件中碳浓度从表层到心部逐步降低 碳渗入的深度与以下几点有关系
1.硬度法
适用于渗碳淬火并回火后的工件 根据不同组织淬、回火后硬度不同的原
理 可用工件,也可用试样或仿形工件代替
工件 选取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切割和制样 进行显微硬度梯度检测 评定检测达到规定硬度值的点的深度 这个深度值认定为有效硬化层的深度
2.金相法硬化层来自表面心部适用于渗碳后的工件,淬火与回火进行与否不影响检测 根据不同碳含量组织腐蚀后显微镜下形貌不同的原理 可用工件,也可用试样或仿形工件代替工件 选取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切割和制样 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判断渗碳层深度 不同类型钢种判定渗碳层深度略有不同:
硬度法切实反应了渗碳并淬火后的硬度梯度; 不仅是渗碳质量的检验,也反应了淬火质量
第二选择-光谱法
实际反应了渗碳的结果,对渗碳层梯度有直观理解 缺点:只考虑了渗碳,未考虑工件尺寸、淬火速度、淬火介质等因素对硬度和硬层的影响; 优点:将渗碳和淬火的缺陷可以相对的独立出来,方便缺陷分析。
不推荐-金相法
试样 截面图
将试样铁棒磨至如照片形状(磨前截面如 蓝色图)
在磨削出的表面上用光谱进行成分分析, 重点记录碳元素含量
用高度尺测量激发点中心距离未磨削表面 的高度差值Test Measure the depth of burn point
用Excel做一个横坐标是距离表面高度差 值,纵坐标是碳含量的表格,并画出 Scatter图表
Good, fast, cheap, pick two 准确性、检测速度和经济性只能三选其二
从经济性来讲:
方法1需要制样设备和显微硬度计 方法2需要制样设备和显微镜 方法3需要小车床和碳分析仪、卡尺 方法4需要磨床和光谱分析仪、高度尺 方法5需要制样设备和实验小电炉、卡尺 5>2>1>3>4
受技能和主观因素影响过多,靠人为判断,没有绝对的数据支撑 不是称不准,是人心不准,不同利益方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1>4>5>3>2
针对碳钢:过共析组织的深度 针对合金钢:过共析组织+1/3~1/2共析组织的深度
3. 剥层法
试样
适用于渗碳后的工件,淬火与回火进行与否不影响 检测
根据不同深度上碳浓度不同的原理 用渗碳试棒,不用实际工件或仿形工件 将试棒按上图逐层车削, 在规定深度时检测铁屑的碳含量是否达到规定值
4. 光谱法(碳浓度梯度法)
方法1、2、5都有相同的制样工序 方法5有两次回火,方法4需要磨床磨制试样,用时较长 2>1>3>4>5
准确性
1>4>5>3>2
选择与小结
关于几种检测方法的选择
首选-硬度法,因为:
渗碳淬火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渗碳和淬火两个单独过程;没有渗碳,淬火没有硬度;只有渗碳, 不淬火也没有硬度。渗碳、淬火是手段,硬度是目的,是工艺的最基本要求;
渗层更多考量渗碳结果,多用于评价二次淬火件渗碳质量 硬层更全面地评价渗碳及后序热处理的影响
渗层硬层检测方法
有多种检测方法,目前较为不同利益方能共同接受的是硬度梯度法, 简称硬度法
几种方法可以检测渗碳(渗碳淬火)工件的渗层(硬层),供参考 硬度法……..渗碳淬火后工件达到某一硬度值的深度 金相法……..工件表层达到(过)共析组织的深度 剥层法……..工件表层碳含量达到某规定值的深度 光谱分析法..工件表层碳含量达到某规定值的深度 Ms点法…….不同碳含量的组织转变温度不同的原理
在表中找出定义的碳含量点对应的深度值 如:图中0.8%浓度渗层约为3.4mm,
0.5%浓度渗层约为5.9mm
5. MS点法
此为轴承行业某知名公司独创的方 法,不方便透露过多
为保证试样能淬火时淬透,将渗碳 后(未淬火回火)的工件截取46mm厚度的截面
正常进行淬火
在两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进行回火
制样腐蚀并用卡尺根据试样腐蚀后 颜色不同区域测量此处距离表面的 距离,判定到达某一碳含量的渗碳 深度
Know-How : 不同碳含量的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 火马氏体的温度不同,想要知道具体数值需要 对同一钢种积累大量实验数据才行。一般公司 无法实现,但此方法值得学习材料的人去学习。
方法比较
我有一位美国朋友说过一个美国成语:Pick Two
渗碳时间 渗碳温度 碳势浓度
渗入深度会影响到
硬层深度 硬度梯度
实际工件
渗碳层深度与硬化层深度
一个关注于渗碳,一个关注于硬化 硬度来源于渗碳,同时也与其他条件相关
淬火状态
温度:淬火时工件的温度,淬火介质温度 工件的冷却速度
工件的回火温度、回火周期 零件本身的影响
装炉量 工件大小 材料的抗回火能力
渗碳层深度检测方法
内容
渗碳的基本过程 渗碳层深度与硬化层深度 检测方法介绍 检测方法比较 检测方法推荐
渗碳基本过程
气氛
碳原子
工件
在渗碳过程中,根据分子运动原理,碳原子 将进入到工件内部,增加工件表层的碳含量, 从而在淬火后达到工件表面硬,心部韧的效 果。
这些碳原子来源于渗碳气氛, 渗碳后工件中碳浓度从表层到心部逐步降低 碳渗入的深度与以下几点有关系
1.硬度法
适用于渗碳淬火并回火后的工件 根据不同组织淬、回火后硬度不同的原
理 可用工件,也可用试样或仿形工件代替
工件 选取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切割和制样 进行显微硬度梯度检测 评定检测达到规定硬度值的点的深度 这个深度值认定为有效硬化层的深度
2.金相法硬化层来自表面心部适用于渗碳后的工件,淬火与回火进行与否不影响检测 根据不同碳含量组织腐蚀后显微镜下形貌不同的原理 可用工件,也可用试样或仿形工件代替工件 选取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切割和制样 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判断渗碳层深度 不同类型钢种判定渗碳层深度略有不同:
硬度法切实反应了渗碳并淬火后的硬度梯度; 不仅是渗碳质量的检验,也反应了淬火质量
第二选择-光谱法
实际反应了渗碳的结果,对渗碳层梯度有直观理解 缺点:只考虑了渗碳,未考虑工件尺寸、淬火速度、淬火介质等因素对硬度和硬层的影响; 优点:将渗碳和淬火的缺陷可以相对的独立出来,方便缺陷分析。
不推荐-金相法
试样 截面图
将试样铁棒磨至如照片形状(磨前截面如 蓝色图)
在磨削出的表面上用光谱进行成分分析, 重点记录碳元素含量
用高度尺测量激发点中心距离未磨削表面 的高度差值Test Measure the depth of burn point
用Excel做一个横坐标是距离表面高度差 值,纵坐标是碳含量的表格,并画出 Scatter图表
Good, fast, cheap, pick two 准确性、检测速度和经济性只能三选其二
从经济性来讲:
方法1需要制样设备和显微硬度计 方法2需要制样设备和显微镜 方法3需要小车床和碳分析仪、卡尺 方法4需要磨床和光谱分析仪、高度尺 方法5需要制样设备和实验小电炉、卡尺 5>2>1>3>4
受技能和主观因素影响过多,靠人为判断,没有绝对的数据支撑 不是称不准,是人心不准,不同利益方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1>4>5>3>2
针对碳钢:过共析组织的深度 针对合金钢:过共析组织+1/3~1/2共析组织的深度
3. 剥层法
试样
适用于渗碳后的工件,淬火与回火进行与否不影响 检测
根据不同深度上碳浓度不同的原理 用渗碳试棒,不用实际工件或仿形工件 将试棒按上图逐层车削, 在规定深度时检测铁屑的碳含量是否达到规定值
4. 光谱法(碳浓度梯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