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复试重点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1.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通过对渔业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饵料等方法,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

2.增殖:在天然水域采用恢复、维持和增加等人为措施,促进渔业对象自然繁育、生长,补充群体数量。

达到保护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

3.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其实质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5.赤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现象。

6.富营养化: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的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7.内源营养:刚孵化出的鱼苗绝大多数都是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9.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较长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称为不可逆点10.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由此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

11.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水域。

(未成熟的进行索饵、肥育阶段的幼鱼栖息区域、繁殖场地和亲鱼的产卵场)12.禁渔期: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期间。

对特定水域严禁一切捕捞活动,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以恢复资源。

13.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当鱼类性腺发育趋于成熟时,由于体内激素的刺激,产生生殖要求,因此鱼类集合成群,并依照种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习性寻找并游向适合产卵条件的场所,这就发生了生殖洄游。

14.摄食效率: 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2023修改整理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2023修改整理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彻底消失,体侧开始闪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 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哺育和鱼种哺育鱼苗哺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哺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哺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具繁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

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举行养鱼生产.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哺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想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习惯,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DOC)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DOC)

一、名词解释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

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

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 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 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

水产增养殖学重点

水产增养殖学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仅供参考)1.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2、早在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组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在公元618—907年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满足于单一鱼类的养殖,扩大养殖种类,开发其它鱼类的饲养已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法律禁止人民捕食鲤鱼。

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发展饲养草鱼、青鱼、鲢、鳙鱼。

3、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4、水温状况的改良:(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

(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5、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

6、水的热阻力: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7、(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

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绪论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①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②选用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④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某些有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鱼的⑤饲料和肥料。

⑥立体混养⑦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⑧综合养鱼2、何谓综合养鱼?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养鱼为主,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成为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

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物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的群体。

如:狼和狗是同一物种,同属犬科,但不是同一品种,黄牛和水牛也是一样。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①生长快②食物链短③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④苗种容易获得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整理鱼类增养殖学 考试复习资料

整理鱼类增养殖学 考试复习资料

《养鱼经》是首部用文字形式记录池塘养殖鲤鱼技术。

第一章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

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

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

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

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2.5-3倍。

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

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

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

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

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

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

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

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

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

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

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

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

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

3、鲢:体侧扁、背腹较高,背部青灰色,两侧灰白,腹部银白,腹部鳞片细小,易脱落。

腹部狭窄如刀棱(腹棱)。

滤食性,性情活泼,喜跳跃,在水中上层活动。

4、鳙: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鳙鱼腹棱自腹鳍基部到肛门。

中上层活动,性情温和,滤食性。

5、鲤:体呈纺锤形,有2对须,鳞片较大,体侧呈金黄色。

水产养殖专业复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专业复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专业复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水产养殖中,下列哪项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A. 水温B. 光照C. 饲料D. 氧气答案:C2. 在水产养殖中,下列哪个不是常见的鱼类疾病?A. 白点病B. 烂尾病C. 红斑病D. 禽流感答案:D3. 下列哪种饲料不适合养殖鱼类?A. 鱼粉B. 豆粕C. 玉米D. 塑料颗粒答案:D4.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个不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A. 赖氨酸B. 蛋氨酸C. 色氨酸D. 谷氨酸答案:D5. 以下哪种水质参数对鱼类生长没有影响?A. pH值B. 溶解氧C. 氨氮D. 温度答案:D(温度对鱼类生长有重要影响,此题为陷阱题)二、多项选择题6. 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繁殖?A. 水质B. 饲料C. 光照周期D. 温度答案:ABCD7.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水生植物?A. 水葫芦B. 浮萍C. 睡莲D. 仙人掌答案:ABC8. 下列哪些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消毒剂?A. 漂白粉B. 碘伏C. 高锰酸钾D. 硫酸铜答案:ABCD9.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A. 定期更换水质B. 合理投喂饲料C. 增加光照时间D. 使用抗生素答案:AB10. 以下哪些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模式?A. 池塘养殖B. 网箱养殖C. 流水养殖D. 室内养殖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答案:水质管理在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描述水产养殖中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答案: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包括:定期检测水质参数,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加强养殖鱼类的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鱼。

四、论述题13. 论述水产养殖中饲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鱼类增养殖

鱼类增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全人工养殖:指养殖对象的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管理下进行,即使用人工苗种养成的亲体采卵,人工培育苗种,养成商品直至亲体。

2、轮辅轮放: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体,再适当补放苗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轮辅轮放是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3、氧债: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4、效应时间:指亲鱼末次注射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转水:由于天气突变等因素的影响,过度繁殖的藻类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这种现象称为“转水”。

6、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

7、驯化: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移入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的其它地区,并使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或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最终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的过程称为驯化。

8、放养效益:放养鱼的渔获量与放养鱼种重量之比,称为放养效益或群体增重倍数。

9、浮头与泛池: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

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称为泛池。

10、人工放流:对已衰落或已被破坏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的办法培育苗种,然后放流,使其自然生长,迅速加入现存资源量的行列,这一做法称为人工放流。

1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浙江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浙江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
一、考查目标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鱼类增养殖学
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养殖生物学特
性、人工繁育技术、种苗培育技术、鱼苗的捕捞运输、主要养殖方
式、养成技术以及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技术等内容。

重点考察学生
掌握鱼类增养殖的相关技术环节及基本技能。

二、试卷类型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50%)、论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养殖鱼类生物学(10%)、人工繁殖技术(20%)、鱼苗鱼种培
育技术(20%)、成鱼养殖技术(30%)、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2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养殖鱼类生物学
1)种类、名称及相关生物学特性
2)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性
2、人工繁殖技术
1)人工繁殖的程序。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rva和juvenileLarva(仔鱼期):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仔鱼。

Juvenile(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稚鱼。

3.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6.单养和混养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

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

7.浮头和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

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8.整塘与清塘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

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9.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10.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繁殖次数: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

产卵次数: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

11.排卵和产卵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rva和juvenileLarva仔鱼期: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仔鱼..Juvenile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稚鱼..3.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5.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6.单养和混养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7.浮头和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8.整塘与清塘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9.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10.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繁殖次数: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产卵次数: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11.排卵和产卵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产卵:指卵从卵巢腔向体外产出的过程..12.一级卵膜和二级卵膜一级卵膜:指卵细胞中由卵本身原生质产生的质膜和放射膜;二级卵膜:指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细胞;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包卵膜..13.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一批产卵:卵一批同时成熟;一批产完..产完后的卵巢内只有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和一些空滤泡;只能在下一个产卵季节才能产出..分批产卵:卵成熟一批产一批..产过一次卵后的卵巢中还有不同时相的第3、4期的卵母细胞;在同一产卵季节内一待发育成熟;即可产出..14.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遗传性别:又称染色体性别;指由遗传基因控制;即精卵结合产生的性别..生理性别:也叫性腺性别;指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15.亲鱼成熟和卵子成熟亲鱼成熟:指性腺发育已达Ⅳ期、经摧产能起正常排卵反应的鱼;卵子成熟:指第Ⅴ时相的卵..16.发情和效应时间发情:指成熟亲鱼注射适量的摧产剂后;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出现互相追逐的兴奋现象..效应时间:指末次注入摧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1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1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1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20.增重倍数和养殖周期增重倍数:指鱼类起捕时的平均净增重和放养时的鱼种平均重量之比..养殖周期:指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的时间..21.饵料系数和饵料转化效率饵料系数:指生产单位重量鱼产品所耗用的饵料重量饵料消耗量/鱼体净增重×100%..饵料转化率:指单位重量饵料能生产的鱼产品量鱼体净增重/饵料消耗量×100%..22.日投饵率和饵料的月分配额日投饵率:指每日所投饵料重量占养殖水体池塘、网箱内鱼体重的百分比..饵料的月分配额:指全年饵料的需要量分配在各个月份的百分比投饲率..23.生态适时下塘和多级轮养生态适时下塘:指能平行游泳;已开口摄食的成活和生长适时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下塘培养..多级轮养:是把养鱼池塘含鱼种池和成鱼池综合分为几类级;每类塘专养一定规格的各种鱼类;饲养一定时间40d左右;达到规定的规格便捕出;放入另一类池称倒池;倒一次池;鱼类的密度就稀疏一次;这样不断地倒池稀放;以合理调节池鱼储存量;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生物..24.人工放流和人工鱼礁人工放流:指以提高水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水域渔业资源结构区系改良的目的;把人工培养的水产种苗投放到自然水域的活动..人工鱼礁:指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集鱼类栖息或繁殖;在水中设置的固定设施..二、填空题1.鱼类养殖按生产水域分有池塘养殖、河道养殖、水库湖泊养殖、港塭养殖、浅海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按生产方式分粗养、半精养和精养..2.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是淡水池塘养鱼;主养鱼类以温水草食性和杂食性鲤科鱼类为主..3.鱼类的食性以成鱼期的饵料组成可分为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以所食的饵料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草食性;以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以摄食方式可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4.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其对食物的喜好性和食物的易得性..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程度;可将食物划分为喜好食物、替代食物和强制性食物;而根据鱼类食物中各种饵料的实际比例食谱;鱼类的食物可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和昼夜变化..5.鱼类的生长特性有遗传性、不确定性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群体性、雌雄相异性、可变性、等速和异速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6.鱼类的性别有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性腺性别之分;目前鉴别鱼类的性别主要依靠生理性别;通常又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类型..而鱼类的性征有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两类;前者与繁殖活动有关如性腺、生殖导管、交配器、产卵管等;后者与繁殖活动本身无直接关系;但和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活动有关;如婚姻装、珠星等..7.鱼类的繁殖方式按按产卵季节分有春季产卵型、夏季产卵型、秋季产卵型和冬季产卵型;按产卵次数分有一批产卵型和分批产卵型;按卵的性质分有产浮性卵型、产半浮性卵型、产粘性卵型和产沉性卵型;按受精和发育方式分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型、体外受精体表发育型、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型和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型;按产卵行为分有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和亲体型;按对产卵场要求分有敞水性产卵型水层产卵型、水草上产卵型、石砾产卵型、砂底产卵型、喜贝性产卵型和洞穴产卵型..8.淡水池塘溶解氧受水中辐照度、浮游植物等的影响呈不均匀分布;溶氧含量上层高;下层低;而受风向的影响出现白天上风处低于下风处;晚上上风处高于下风处的现象..一天中溶氧含量最高在下午2~4时;最低出现在黎明前..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夏秋季节大于春冬季节..9.池塘水质依据水中浮游生物总量和种类可以分肥水、瘦水、老水和转水四种类型;其中肥水、瘦水适宜鱼类养殖;而老水和转水不利鱼类养殖..通常水中的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是造成池塘水色的主要因素;池塘水色有褐色、绿色、红色、青蓝色、清水色和土黄混浊色等类型;受温度、光照、营养盐、风向等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的直观指标晴雨表;有利于鱼类养殖的水色通常有褐色和绿色水系;而红色水系通常是不利甚至危害鱼类养殖的危险色..水质环境条件良好的池塘其水色通常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10.与鱼类养殖相关的非生物环境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溶解气体、酸碱度PH、溶解盐、光照、底质、声音、水深、水流等;生物因子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11.根据鱼类适温范围大小;可将鱼类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两种类型;而根据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三种类型..一般鱼类能够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为4~5℃..12.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可将鱼类分为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其中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都属狭盐性鱼类;而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属广盐性鱼类..13.对鱼类影响较大的溶解气体有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溶解盐类有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类..14.卵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而精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卵细胞的发生过程为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生4个精子细胞..鱼类卵细胞实际上是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阶段的次级卵母细胞;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产出体外;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15.成熟鱼卵的结构包括卵核、卵膜、卵质和卵黄..根据卵黄的分布;大多数养殖鱼类的卵为端黄卵..鱼类的卵膜按来源可分为初级一级卵膜、次级二级卵膜和三级卵膜;其中初级卵膜由卵细胞本身分泌的物质所形成;次级卵膜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由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三级卵膜是由输卵管或生殖器官附属部分分泌形成..一般浮性卵只具有一级卵膜;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有次级卵膜;三级卵膜为某些软骨鱼类所有..16.不同鱼卵的集卵和孵化方式不同;浮性卵通常用溢流方式收集;沉性卵用底部集卵管方式收集;两者用孵化缸或桶、槽、环道等孵化;而粘性卵用鱼巢方式收集;通常有池塘孵化、脱粘卵孵化和淋水孵化等方式..17.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子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作用机制为环境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垂体→性腺..18.鱼苗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小、嫩弱、无鳞片等;生理特点是代谢水平高、生长快;营养特点是要经历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三个阶段;游泳特点是孵出初期一般作垂直游泳;开口摄食时转为平行游泳..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一般的摄食顺序是:桡足类无节幼体和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成体和枝角类等→鱼糜或人工颗粒饲料..19.海水育苗场的主要设施有育苗车间、鱼池系统、供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充气供氧系统、调温系统、供电系统、饵料培养系统等..其中水处理系统是水产工厂化育苗和养殖的生命线..橡胶管、木质网箱架和取样器等育苗工具的总体使用原则是使用前消毒、专池专用、严防污染..20.鱼类苗种繁育过程的基本步骤有亲鱼的选育→摧情产卵→受精→卵的孵化→鱼苗培育→鱼种培育..鲤科亲鱼培育的经验是早春浅水培育;中期肥水培育;后期活水培育;产前流水刺激;产后强化培育..21.决定鱼类催产期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判断摧产日期主要依据亲鱼的性腺是否达到Ⅳ期末;通常采用抽查亲鱼的成熟度的方法来确定最后的摧产时期..鉴别亲鱼成熟度的方法可以综合为“一看、二摸、三挤、四挖”..22.目前使用的摧产剂种类主要有鱼类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LRH-B等;各种摧产剂均须用生理盐水配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摧产剂的注射部位有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注射次数分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两种..雄鱼一般注射一次;注射剂量约为雌鱼的一半..亲鱼注射摧产剂后的发情产卵效应时间主要由水温决定..23.鱼类受精有自然受精和人工受精两种方式;人工授精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其关键是准确掌握效应时间..24.衡量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水平的生物学指标有亲鱼成熟率、摧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25.鱼苗培育的方式有静水土池塘培育、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三种..目前大多数淡水鱼类采用静水池塘培育;大多数海水鱼类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26.鱼池清塘后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是清塘→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当水温为20~25℃时;完成这一过程约需15~20d..池塘培育鱼苗的关键环节是要生态适时下塘;即能平行游泳;已开口摄食的成活适时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下塘培养..一般鱼苗经16~18d培养;长到3cm左右时即可出塘分养..室外土池培育是大多数鱼类鱼种培育的主要方式;分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和二龄鱼种培育;鲤科养殖鱼类;1龄鱼种培育期通常为3~5个月;出塘规格为全长10~20cm;体重为10~100g;大规格鱼种通常要求鱼种体长15cm以上;体重50g以上..27.养鱼池塘类型一般有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和越冬池..池塘的池底一般有锅底型、倾斜型和龟背型三种类型;其中以龟背型最好..28.池塘养鱼中根据鱼种的放养次数有一次放养和多次放养方式;根据的养殖种类多少可以分单养和混养方式..29.池塘混养主要利用有效空间原理和共生互利原理;其类型有种内混养和种间混养;混养原则有主次分明原则、生态位互补原则、季节相近原则、生活习性相近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互惠互利原则..混养比例主要考虑滤食性鱼类与吃食性鱼类比例;栖息水层相近且食性相似鱼类的比例..80:20混养模式是收获时80%的产量来自主养鱼类;另外20%产量来自于配养鱼类..30.轮养又叫轮捕轮放;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养殖鱼类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合适的密度..轮养原则是一次放足;逐级轮放;分批起捕;捕大留小;捕大补小..淡水池塘轮养中主要的轮捕对象是鲢鱼、鳙鱼和草鱼..31.确定池塘放养密度的依据有池塘条件、鱼种种类与规格、饵料供应、轮捕次数、配套设施和管理措施及历年的放养结果等;其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质..确定原则是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能力相适应..32.池塘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其中施肥与投饵是中心工作;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池塘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33.池塘养鱼中投饵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年早知道;制订年饵料需要量、月分配额投饲率和日投饵量..投饵应掌握四看四定原则和均匀性原则;四看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定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34.增氧机的主要作用是增氧、搅水和曝气..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和长短要根据天气、鱼类动态和增氧机负荷等灵活掌握;开机原则是“六开三不开”原则..35.八字精养法指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其中水、种、饵是基本要素;混、密、轮是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防和管是达到高产、高效的保证..36.鱼病发生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病原生物因素和鱼的体质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有未彻底清塘、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损伤等;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生物叫病原体..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防重于治;疾病防治中的常规四项消毒内容是:池塘消毒、鱼体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37.网箱养鱼中的网箱按大小有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按组合形式有单箱式和组合式;按箱体的装配方式和有无盖网有封闭式和敞口式;按形状有方形、圆形、多边形和碟形等;按设置方式有固定式、浮动式、沉下式、升降式等;其中浮动式网箱是目前最通用;也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网箱形式..传统网箱的结构包括箱体、框架或浮体、浮子和沉子和固定设施四部分..38.综合养鱼的基本特点是将塘基和部分周围陆地纳入池塘生态系统;其类型主要有渔农综合经营系统鱼菜、鱼草;桑基、果基、蔗基、花基等、渔牧综合经营系统鱼畜、鱼禽或鱼禽畜、渔、农、牧综合经营系统鱼-草-猪;鱼-菜-猪等和农庄式立体种养生态系统等..39.渔业资源增殖的主要方式有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人工增殖两种方式..渔业管理措施从类别上可以分为技术措施、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三大类;或分为直接和间接措施两大类;也可以分为生物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三类..目前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渔业限制、渔业水域保护管理和捕捞控制;其中渔业限制主要是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和自然保护区等;合理捕捞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地决定起捕规格和捕捞量..40.人工养殖通常是在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获得优质水产品;人工放流增殖通常是在不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增加放流品种资源量或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人工放流品种原则上要求放流本地原种;其选择原则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安全原则、技术可行原则和兼顾效益原则;放流水域一般是湖泊、水库、大江、大河等大水面和港湾、近海等;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41.人工鱼礁具有环境、集鱼和资源保护功能..按照鱼礁功能分有生态公益型鱼礁、准生态公益型鱼礁和开放型鱼礁;按建礁目的分有养殖型鱼礁、保护型鱼礁、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和游钓型鱼礁等;按鱼礁在水中的位置分有浮式鱼礁和沉式鱼礁;按制礁材料分有混凝土鱼礁、钢材鱼礁、塑料鱼礁、木竹鱼礁、轮胎鱼礁、石料鱼礁和废船鱼礁等..目前;底置多功能钢筋混凝土鱼礁占主导地位;较为先进的鱼礁为玻璃钢鱼礁..三、判断题1.淡水池塘养鱼是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2.鲤科鱼类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殖鱼类..3.家鱼人工繁殖的理论和技术;对我国鱼类苗种生产及整个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4.大黄鱼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鱼类..5.选择鱼类养殖品种的首要的依据是经济效益..6.鱼类养殖品种一般应选择生长快、食性广、苗种易获得和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7.增养殖水域指人们开展鱼、虾、蟹等增养殖的相应水域..8.增养殖水域环境是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统称..9.相对于湖泊和水库而言;池塘是小水体静水的开放水域..10.池塘由于水浅;水温一般不具有垂直变化..11.池塘水浅;一般没有稳定的水温分层现象..12.由于溶解氧补偿和消耗的特点;造成池塘溶解氧在分布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13.池塘水色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和鱼类生长状况的直观指标..14.鱼池的水色和透明度可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5.肥水有利于鱼类养殖;而瘦水则不利于鱼类养殖..16.池塘养殖中;池水的运动具有促进水中溶解氧、温度和营养盐的传递;改善水质状况等作用;因此有利于鱼类养殖..17.水温是影响水质的最主要因素..18.池水的PH值一般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分层现象..19.池塘中的细菌通常引起水质败坏;是引起鱼病的主要因素..20.鱼类人工繁殖是鱼类养殖生产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21.鱼类的食性指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所吃食物的种类..22.饵料系数是鱼类对食物吸收利用的基本指标;饵料系数越小;表明食料的营养价值越低..23.成鱼食性一般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因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4.几乎所有鱼类在鱼苗期;都以浮游生物为开口饵料及早期食物..25.鱼类一生的生长速度变幅较大;但无明显生长停止点..26.鱼类受饥饿后一般都表现出补偿生长..27.温度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快..28.鱼类个体只有达到某一年龄时才能达到性成熟..29.鱼类的性转变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30.所有鱼类都有性周期现象..31.鱼类的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32.成熟亲鱼得不到合适的产卵场和产孵条件时不能产卵..33.鱼类的繁殖次数是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34.卵子和精子的发生均可分为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期..35.池塘养殖的青、草、鲢、鳙;只有经人工摧情后卵细胞才能发育成熟..36.封闭循环式育苗系统是目前我国海水鱼类育苗的主要方式..37.一般淡水鱼类多采用室外土池育苗;海水鱼类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育苗..。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

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

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3。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

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

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

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11。

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

5‰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以下)养殖和温水(20℃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12。

鱼类增养殖学复试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复试重点

1、广义、狭义的渔业、主要养殖方式?广义:是指捕捞、养殖、水产品的深加工、渔需如网具、渔具、饵料、药物、渔船等、渔业环保、渔业管理如规章法规、渔业管理、技术;狭义;是指捕捞如海洋捕捞、淡水捕捞;养殖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主要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淡海水养殖、海岸、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2.选择养殖种类的依据?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产,订单渔业;其中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当前市场与潜在市场;②经济效益:养殖成本,销售价格,盈利水平,现时效益,长远效益;③生产性能:生产速度,食性,饵料转化率,抗病以及对环境的适应;④食品价值:规格大小、营养价值、食用感等;⑤苗种来源:引进“自繁、自育、自养”三自方针的苗种供应条件;⑥饵料供应保障和肥料来源;⑦社会、生态效益:均衡上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水域生态平衡等。

3高产池塘基本条件、池塘种类、按用途分类、池塘“五改”?基本条件①水源:良好而可靠的水源,是加强和发展池塘养殖的最基本的条件;②面积:养殖面积适中,宽水养大鱼;③水深:水深适宜,一寸水一寸鱼(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放养量与产量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提高的,深水如高楼,层层有鱼游)④形状:地形要求东西走向;长方形,规格整齐(长宽之比2:1,3:2,5:3)⑤土质和底质要好;⑥池埂坚固,稳水,坡度合理,埂宽恰当,一般边坡斜坡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为1:1.2~3;⑦环境,一般要求向阳安静、无污染,过排水系统整套,埂道通畅,健全防逃设施,渔业机械配套;池塘种类:按用途分类:池塘“五改”:①挖心子:清淤,铲平,小改大,浅改深,不规则改规则;②砌坎子:低埂、窄埂改高埂、宽埂,增加蓄水保水,便于管理;③堵漏子:整治漏水同、裂缝,稳水,保肥,防逃;④理肠子:死水改活水,进排水渠道、涵洞、泄洪渠道少;⑤拦口子:过排水安装控鱼设备,防止逃鱼;4池塘养殖生产过程水产养殖三要素、鱼类生长三要素、“八字精养法”?水产养殖(池塘)三要素:水、种、饵鱼类生长三要素:水温、溶氧、饵料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水:养鱼的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和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符合鱼类生活和生长的要求,且对鱼的品质没有负面影响;种:要有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规格齐全、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质鱼种;饵:养殖对象要有数量充足、营养全面企鹅鹅鹅鹅不对鱼肉品质产生影响的适口饵料供应;密:合理密养,鱼种放养密度维持在比较合理的高水平;混: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与规格的鱼类在同一池塘中同时养殖;轮:轮捕轮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池塘中鱼类较合理的密度,鱼产品均衡上市;防:主要是指及时做好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管:精细、科学的池塘管理措施。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绪论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①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②选用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④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某些有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鱼的⑤饲料和肥料。

⑥立体混养⑦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⑧综合养鱼2、何谓综合养鱼?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养鱼为主,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成为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

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物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的群体。

如:狼和狗是同一物种,同属犬科,但不是同一品种,黄牛和水牛也是一样。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①生长快②食物链短③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④苗种容易获得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与思考题(含答案)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与思考题(含答案)

-复习与思考题1、鱼类增养殖业的内涵?淡水经济动物养殖业包括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淡水虾、河蟹等节肢动物,以及河蚌(育珠)等软体动物。

本课程指:海、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养殖。

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措施,以提高鱼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

2、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代表性的成果有哪些?(一)创造了同期世界最高发展速度(二)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三)根本改变了水产品市场供应(四)渔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五)水产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渔业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六)渔业法制建设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大1、解释名词术语热带鱼类:适宜在较高的水温中生活,生存温度多为10℃~40℃,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水性鱼类:生存水温0.5~38℃,适宜水温20~32℃,繁殖最适水温22℃~26℃,摄食和生长最适温度25~32℃,低于10℃摄食量下降,生长缓慢,15℃以上摄食量逐渐增加,20℃以上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冷温性鱼类:牙鲆、大菱鲆、黑鲪鱼和大眼狮鲈等属冷温性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介于温水鱼类和冷水鱼类之间海水鱼类:只适应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域,终身生活在海洋内。

海水的盐度值一般为16~47。

淡水鱼类: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终身生活在淡水中。

一般淡水的盐度在0.2~0.5左右。

洄游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有的鱼类大部分时间适应于低盐度的淡水生活,而只有在短期内(生殖时期)才进入海水中生活,如鳗鲡。

有些在海中生活的鱼,如大麻哈鱼、鲥鱼等河口性鱼类:大部时间生活于盐度界于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河口附近海区生活,有些在生殖季节溯河作产卵洄游,如刀鲚、凤鲚及银鱼中的部分种类。

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为典型摄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

摄食器官(滤食):鳃弧骨、腭褶、鳃耙、鳃耙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狭义的渔业、主要养殖方式?广义:是指捕捞、养殖、水产品的深加工、渔需如网具、渔具、饵料、药物、渔船等、渔业环保、渔业管理如规章法规、渔业管理、技术;狭义;是指捕捞如海洋捕捞、淡水捕捞;养殖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主要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淡海水养殖、海岸、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2.选择养殖种类的依据?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产,订单渔业;其中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当前市场与潜在市场;②经济效益:养殖成本,销售价格,盈利水平,现时效益,长远效益;③生产性能:生产速度,食性,饵料转化率,抗病以及对环境的适应;④食品价值:规格大小、营养价值、食用感等;⑤苗种来源:引进“自繁、自育、自养”三自方针的苗种供应条件;⑥饵料供应保障和肥料来源;⑦社会、生态效益:均衡上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水域生态平衡等。

3高产池塘基本条件、池塘种类、按用途分类、池塘“五改”?基本条件①水源:良好而可靠的水源,是加强和发展池塘养殖的最基本的条件;②面积:养殖面积适中,宽水养大鱼;③水深:水深适宜,一寸水一寸鱼(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放养量与产量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提高的,深水如高楼,层层有鱼游)④形状:地形要求东西走向;长方形,规格整齐(长宽之比2:1,3:2,5:3)⑤土质和底质要好;⑥池埂坚固,稳水,坡度合理,埂宽恰当,一般边坡斜坡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为1:1.2~3;⑦环境,一般要求向阳安静、无污染,过排水系统整套,埂道通畅,健全防逃设施,渔业机械配套;池塘种类:按用途分类:池塘“五改”:①挖心子:清淤,铲平,小改大,浅改深,不规则改规则;②砌坎子:低埂、窄埂改高埂、宽埂,增加蓄水保水,便于管理;③堵漏子:整治漏水同、裂缝,稳水,保肥,防逃;④理肠子:死水改活水,进排水渠道、涵洞、泄洪渠道少;⑤拦口子:过排水安装控鱼设备,防止逃鱼;4池塘养殖生产过程水产养殖三要素、鱼类生长三要素、“八字精养法”?水产养殖(池塘)三要素:水、种、饵鱼类生长三要素:水温、溶氧、饵料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水:养鱼的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和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符合鱼类生活和生长的要求,且对鱼的品质没有负面影响;种:要有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规格齐全、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质鱼种;饵:养殖对象要有数量充足、营养全面企鹅鹅鹅鹅不对鱼肉品质产生影响的适口饵料供应;密:合理密养,鱼种放养密度维持在比较合理的高水平;混: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与规格的鱼类在同一池塘中同时养殖;轮:轮捕轮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池塘中鱼类较合理的密度,鱼产品均衡上市;防:主要是指及时做好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管:精细、科学的池塘管理措施。

5.饵料系数及其影响因素?饵料系数是指在饲养期所投饵料总量与鱼体增重量之比;影响因素:原料质量、营养成分及量比、加工技术、水温、DO等水环境、投喂技术、鱼类种类大小。

6.人工繁殖及其阶段、亲鱼培育阶段?人工繁殖是指在认为控制下促使鱼类繁殖后代的生产过程;其阶段分三个: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亲鱼培育阶段:1)冬季培养:保温、增温;2)春季培育:营养、加水;草鱼青料,鲢鳙鱼肥水,青鱼:螺蚌肉+精料;3)产后培育:防病、调水、营养;4)夏秋培育:营养、调水;7.苗种培育以及中心环节?苗种培育:1)鱼苗培育:从水花饲养到寸片的生产过程;2)鱼种培育:从寸片养至可供食用鱼生产放养的幼鱼的过程;中心环节:1)提高成活率;2)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所需规格;8.合理密养、轮捕轮放(p175)?合理密放:即充分利用水体又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鱼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的放养密度;其依据:池塘条件(良好的水源、池水深度、稳水塘等);饵料质量和可供量;鱼类种类、规格来源;养殖技术,管理水平;每年收获放养情况分析;市场需求规格及其变化;轮捕轮放:是指在养殖水体中分期捕捞食用鱼并适时补放鱼种的养殖方式,是建立在密、混的基础上的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搞好轮捕轮放:1)周密计划安排,采取适宜的方法;2)因地制宜,确定主要轮捕对象(鲢、鳙、草、鲂、罗非鱼)3)提早放养,合理密放,品种配比,放养规格与轮捕轮放协调;4)加强饲养,促进快速生长;5)适时捕捞,要求捕捞次数与方法合理;9、饵料选择、投饵基本要求、五定投饵?选择:1)品牌选择(经济水平、养殖种类、人缘习惯、养殖效果);2)营养水平(达到生理需求,全价、平衡、安全);3)粒径(养殖对象口径纵向长度为2/3,料长度为粒径的1.5—2.5倍,粉料<1%;4)规格种类:不同食性,不同规格的鱼对饲养蛋白的需求不同;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放养密度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不同;基本要求:1)保证快速生长;2)降低饵料成本;3)生产安全优质水产品;五定投饵:1)定人:充分调动积极性(责、权、利、奖、惩)2)定质:草类鲜嫩无污染、泥沙;贝类鲜活,适口无杂质;颗粒营养全面、平衡、适口、无霉变、过期等,动蛋白比例等适宜;先青粗,后精料;3)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个体大小、水温、饵料种类、生长情况等;4)定时:“一天不吃,三天不长”“一天不投,三天白投”;5)定点:选择安静、向阳、硬底、埂固的地方投饵;10、浮头原因及预防解救?(p182)原因:1)水体缺氧:四大家鱼DO<2mg/L,呼吸困难;2)水质污染:酸性、氨氮、H2S、其他因素如农药、重金属、生活工业废水等。

3)大量鳃病;预防:清塘、合理密放、水质管理、科学投饵施肥、适时捕捞、增氧机合理使用等;解救:1)及时适量加注新水或原塘上层水抽取,向塘中心扬水增氧;2)立即开增氧机,直到恢复正常;(引申内容:“三开三不开”)3)合理使用增氧剂,如复合增氧剂,过氧化钙,过二硫酸钠等4)减少投饵或不投饵;5)改良水质,减少或消除有害呼吸浓度,如二氧化碳、NH3等11、稻田养鱼类型及主要技术措施?类型:①稻鱼兼做:种稻养鱼同时进行;②稻鱼轮作:收稻蓄水放养至第二年;③稻鱼连作:种稻放养、带水收稻、养鱼至第二年;④休稻养鱼主要技术:①选择好养鱼稻田是基础;②确定适宜的养殖品种及水稻品种是重点;③稻田养鱼工程设施建设是高产高效的关键;④科学合理的苗种放养;⑤加强日常管理:施肥、用药、灌水、投饵、巡视等;⑥适时捕捞销售;12简述目前亲鱼成熟度的常用鉴别方法。

(1)鉴别亲鱼成熟度的方法:综合为“一看、二摸、三挤、四挖”。

看:看亲鱼腹部大小,卵巢在体内流动情况和生殖孔形状及颜色等;摸:摸腹部柔软程度、腹壁厚薄和卵巢的弹性;挤:用手挤腹部,看生殖孔有否精液往外流,肛门有否粪便(有粪便说明鱼还在摄食,应晚几天摧产);挖:挖卵器挖卵观察。

(2)家鱼成熟良好,可以摧产的主要标准:雄鱼:用手轻轻挤压后腹部,从生殖孔有较浓的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

雌鱼:(鲢、鳙)腹部膨大,后腹部(腹鳍至肛门)柔软,腹壁薄且有弹性,倒立鱼体卵巢向前(头部)流动,头部向下时卵巢下垂,生殖孔略突出并呈粉红(草鱼生殖孔开放微红或不红)13池塘养鱼中心环节《饲养管理》?(p162)14国家保护鱼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6种;其中水生47种;I类:中华鲟、达氏鲟、白鲟;II类:胭脂鱼、川峡哲罗鲑、大鲵、水獭等;15.简述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由于溶解氧补偿和消耗的特点,造成池塘溶解氧在分布上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1)水平变化。

由于风力的作用,池塘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因此,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氧气和大气溶入的氧气都比上风处高。

但夜间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在夜间的耗氧比上风处高,溶氧的水平分布白天相反。

(2)垂直变化。

由于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均有垂直梯度变化,使溶氧分布很不均匀,尤其是夏秋季节的晴天白昼,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白天,上层辐照度大,浮游植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量多;下层正相反,产氧少而有机物耗氧量大。

辐照度越强,水温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显著,造成上层氧盈越大,下层氧债越高,中层氧跃层越为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夜间,由于池水密度流,溶氧的垂直变化并不显著。

(3)昼夜变化。

白天与夜间的溶氧差异较大。

白天辐照度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高,往往在晴天下午溶氧超过饱和度;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池水中只进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而大气溶入表层水的氧气又不多,致使池水溶氧明显下降,至黎明前下降到最低。

(4)季节变化。

夏秋季节水温高,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强,生物繁殖快,水质肥,耗氧因子多,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十分显著。

冬春季节,水温低,则产生相反的结果16简述淡水鱼卵孵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1)孵化容器的清洗和消毒。

放卵前把孵化器洗刷干净,彻底消毒,并仔细检查,严防漏水跑苗。

放卵后经常洗刷筛绢网,尤其是在鱼苗出膜前更要及时洗刷,以免卵膜附着在筛绢上。

(2)定期检测水温、水质和胚胎发育情况。

着重预防水霉和敌害等。

(3)卵化期间,根据不同的胚胎发育期分别给予不同的水流量。

从卵裂到鱼苗出膜前,流速控制在不使卵粒、仔鱼下沉堆集为度,流量一般为7.5L~12L/min;鱼苗出膜后至平游前,流量可适当增大,平游后又适当减低约至5L/min,避免水流过大,使鱼苗顶水游泳而消耗体力。

(4)停水溶膜。

当约有5%的卵已经孵出时,即将进水阀门关闭,使孵化器中的水停止流动,鱼卵下沉。

一般经过15min左右就有95%的鱼苗孵出,这时立即打开阀门,冲起鱼苗。

17简述目前淡水鱼类室外土池培育鱼苗的主要技术环节。

淡水鱼类室外土池培育鱼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1)鱼苗池选择。

要求: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池形整齐,面积和水深适宜;池底平坦,淤泥适量;土质好,池堤牢固,不漏水;通风向阳,光照充足。

(2)整塘与清塘。

整塘一般在鱼苗下塘前一个月左右进行。

(3)适口饵料生物培养。

其技术要点是:①选择有足够休眠卵的池塘(老塘)或人工接种。

②根据鱼苗下塘时间施肥。

③根据水温提前清塘。

(4)生态适时下塘。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口饵料适时,在轮虫繁殖高峰期使鱼苗下塘;二是鱼苗生理适时,在鱼苗生长适时和成活适时下塘。

(5)鱼苗放养。

鱼苗放养前试水,选择优质鱼苗,运输到达后先暂养鱼苗,调节温差,再饱食下塘,溶氧好放养密度。

注意同一池塘应放同批(相同规格)鱼苗,鱼苗放养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的上午进行。

(6)饲养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投饵或施肥;二是分期注水;三是日常管理。

(7)拉网锻炼。

夏花鱼种在出塘分养前必须进行2次~3次拉网锻炼,主要是为夏花鱼种长途运输作准备。

(8)出塘。

出塘前要进行过筛、计数和质量鉴定。

18简述鱼类育苗的基本设施及要求。

(1)育苗车间。

主要有砖混结构温室和简易塑料大棚温室两种。

可以是单栋温室和连栋温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