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 对比手法教案

合集下载

对比式鉴赏教案模板(3篇)

对比式鉴赏教案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对比式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识别和运用对比手法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艺术作品或同一作品的不同方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对比式鉴赏的定义和特点。

- 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识别对比手法。

- 对比手法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如何在不同艺术作品中准确运用对比式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对比分析表格、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对比式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

-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比手法。

2. 讲解与示范- 对比手法的定义:介绍对比手法的基本概念,如色彩对比、形状对比、材料对比等。

- 对比手法的特点:讲解对比手法在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表现,如增强视觉效果、突出主题等。

- 示范分析:选取具体艺术作品,示范如何运用对比式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学生实践-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幅或多幅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式鉴赏。

- 对比分析表格: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分析表格,记录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和效果。

- 小组展示:各小组汇报鉴赏成果,分享对比式鉴赏的发现和体会。

4. 深入探讨- 案例研究:针对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或某个艺术流派,进行对比式鉴赏的深入探讨。

- 跨学科对比:鼓励学生将艺术作品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进行对比分析。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对比式鉴赏的要点:教师总结对比式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其在艺术鉴赏中的重要性。

-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对比式鉴赏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如讨论积极性、分析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表格和鉴赏文章,评估其对比式鉴赏的能力。

高中课内诗歌对比教案模板

高中课内诗歌对比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

2. 诗歌情感和意境的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2. 灵活运用对比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两首诗歌:诗歌A和诗歌B。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分别介绍诗歌A和诗歌B的作者及其生平。

2. 分析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三、诗歌主题分析1. 指导学生阅读诗歌A和诗歌B,了解其主题。

2.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两首诗歌的主题。

四、诗歌表现手法对比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A和诗歌B的表现手法。

2. 比较两首诗歌在修辞手法、意象、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五、诗歌情感和意境对比分析1. 指导学生体会诗歌A和诗歌B的情感。

2. 比较两首诗歌在意境创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A和诗歌B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诗歌主题深化分析1.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诗歌A和诗歌B的主题进行深化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诗歌表现手法综合运用1.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诗歌A和诗歌B的表现手法进行综合运用。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创作类似表现手法的诗歌。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两首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比分析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以诗歌A和诗歌B为素材,创作一首新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A和诗歌B的主题、表现手法、情感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

2、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与规范。

【学习过程】一、导语宋人有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是说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如今高考也要我们对精彩诗歌进行比较品评,而我们又如何能够起笔巧评章呢?二、考情分析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行比较。

这些相同或者相异之处就是命题角度。

三、学习任务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学生活动1、如果你是试卷命题人,你会从哪些角度考查呢?学生活动2、请从下列高考题设问中,总结高考考点【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2022年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课标Ⅲ卷】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019年高考课标Ⅲ卷】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8年高考课标Ⅱ卷】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6年高考课标Ⅲ卷】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5年高考课标Ⅰ卷】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4年高考课标Ⅱ卷】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小结:形象、语言、手法、感情鉴赏小结:万变是四题——命题角度(1)诗歌形象比较(意象、意境、人物、事物、景物形象)(2)诗歌语言比较(炼字、炼句、语言风格)(3)表达技巧比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4) 诗歌内容、情感基调、思想感情比较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预设: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公开课教案《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

公开课教案《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

语文公开课教案一、课题: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要点。

2.丰富、积累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

3.理解掌握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以对比分析的方法鉴赏诗歌,启悟其思维。

2.提高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心里,激励其树立信心、踏实用功。

2.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重点对比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互动,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教学步骤过程导入课题诗歌鉴赏向来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

因其能力层级高(E级),往往被学生视为“畏途”,面对考题难以打开思路,甚至无从措手。

甚至地方的高考题也以对比(类比)方式设考题,颇为发人深省。

这次市学情摸底考试的诗歌鉴赏题便是两首送别词。

这两首词为七言绝句的送别诗,风格迥异,表现手法不同,送别友人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王诗以“流水”“云雨”“明月”用象征性的手法直接抒发了虽即将分别然流水相通,风雨与共,共一轮明月,深原的友情是不会因在两地而……所以“不觉..”有离伤的。

而严诗是秋日黄昏,诗人长久伫立在江边。

江面上点点寒鸦已飞尽,只有悠悠江水流向远方……寄寓思念孤寂之情于凄清之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不尽的思念。

悟性高的同学答出了“海内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见对比分析比单独赏析一首诗有更大的收益。

我们今天就整体赏析王安石的《枝全陵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对比分析:整体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诗。

金陵为东员、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故都。

然送柴侍卿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全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枝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月,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千里澄江似,翠峰如簇。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学设计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学设计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4.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随堂笔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巩固。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2.难点: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讲授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过程】1、课前演讲及点评2、导入:本堂课学习目标(对比的好处是什么?)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选择一句进行赏析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题格式与步骤(1)明手法(2)手法的具体运用(3)作用4、随堂检测:(自学/讨论+投影展示+讲解)鹧鸪天⑴·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

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思考: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作对比。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摒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5、课堂小结:诗词中的对比艺术手法,是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加以互相对照,使其中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美丑、善恶、曲直、是非表现出来。

它不在于形式上的对偶或排比,而在于注重内容的对比,只要在事物的情理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便能引起对比联想,突出所要表现的方面,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手法的类型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分析4. 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步骤5. 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在诗歌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如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一首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资料,包括文本、译文和赏析。

2. 准备对比手法鉴赏的诗歌案例。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对比分析。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a. 解释对比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b. 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第二步: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

a. 直接对比:指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b. 间接对比: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凸显差异。

c. 对比反衬:通过对比强调主题或情感。

3. 第三步: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案例。

a.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分析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b. 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4.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对比鉴赏实践。

a. 分配一首诗歌,要求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引言: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阅读不同诗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种初中阶段的诗歌对比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1. 掌握不同诗歌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2. 比较和分析不同诗歌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 培养对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例如:古诗、现代诗、抒情诗等;2. 建议选择主题相似、情感共鸣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并解释对比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步骤二:选择诗歌从课本或其他文学作品中选择两首或更多的诗歌作品,确保主题和情感互补或对立,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三:诗歌欣赏1. 教师先导读一首诗歌,注重朗读的语调和感情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和形象,提醒他们注意诗歌的押韵、节奏以及修辞手法。

步骤四:对比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首不同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2. 引导学生讨论两首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包括主题、情感、语言风格等;3. 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

步骤五:个人思考和写作要求学生根据对比阅读的体验和收获,写一篇个人感想或评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比阅读的过程;2. 不同诗歌作品的区别和共同点;3. 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观点,鼓励积极参与;2. 书面作业:评价学生个人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包括对比分析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五、拓展延伸1.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兴趣;2. 组织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3. 定期推荐优秀的诗歌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和欣赏。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

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三、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2006•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珍熏芳姿昼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自携手瓮灌苔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胭脂洗出秋阶影,借得梅花一缕魂.冰雪招采露砌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闺怨女拭啼痕.愁多焉得玉无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欲偿白帝凭清洁,倦倚西风夜已昏.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对比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对比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对比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复专题——对比鉴赏(补充)研究目标:1.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2.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考情说明: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2006年湖北卷考过,后来一直未考。

2014年18套高考题有5套,如新课标卷2、江苏卷、天津卷、浙江卷、山东卷考的是比较鉴赏。

因此,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出现过的试题类型:1.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2.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3.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4.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试题引路: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___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______吹笛___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___尽___。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

《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

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

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___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___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___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对比手法的类型和特点。

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比手法的分析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对比手法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2. 诗歌材料:选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供学生分析。

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和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详细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对比手法,如对比、衬托、对立等,并分析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讨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分享分析心得。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提出拓展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都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对比手法的资料,加深对对比手法的理解。

九、课后辅导1. 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2. 对比手法的类型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对比手法的类型及运用。

3. 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2. 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作用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鉴赏。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章节一: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 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对比手法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照、比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阐述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能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章节二:对比手法的类型】1. 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直接对比、间接对比、对比反衬、对比并列等。

2. 举例说明各类型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章节三: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分析】1. 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胸怀。

2. 分析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和诗人感慨。

【章节四: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分析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分析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章节五: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1. 讲解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选取对比对象、设置对比场景、突出对比效果等。

2. 鼓励学生尝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诗歌鉴赏之 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 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重难点: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梳理探究训练教学过程导入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请作简析。

《越中览古》一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一、知识结构梳理:(10分钟)高考考纲1、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设题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方法探寻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yè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二、新知探究:(15分钟)探究学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复习专题之对比与衬托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复习专题之对比与衬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3.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3.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难点:1. 对比与衬托的运用时机与方法。

2.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2. 讲解:详细讲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及表达效果。

3. 分析:分析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5. 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分析结果,讨论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6. 总结:总结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强调其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及表达效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对比与衬托分析诗歌的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技巧。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2. 制作PPT,展示诗歌案例和分析结果。

3. 准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的掌握。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首具有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诗歌,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和表达效果。

3. 分析:分析案例诗歌中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古诗对比鉴赏教学设计方案

古诗对比鉴赏教学设计方案

古诗对比鉴赏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对比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比鉴赏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 掌握古诗的常见修辞手法和意象;3. 进行对比鉴赏,理解古诗的主题和寓意;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 介绍古诗的特点和形式(15分钟)通过介绍古诗的特点和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并与现代诗歌进行对比,体会古诗的独特之处。

3. 学习古诗的常见修辞手法和意象(20分钟)介绍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析。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中的意象,如花、月、山水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4. 对比鉴赏(30分钟)选择两首主题相近但形式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鉴赏,例如《登鹳雀楼》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涵。

5. 学生表达与交流(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比鉴赏的感受和观点,然后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发言。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图像和音频等,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情况,并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比鉴赏的作业,包括书面分析和表达寓意的写作。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之衬托和对比教学文案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之衬托和对比教学文案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归纳提升 知识再现
1、什么叫对比?什么叫衬托?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3、衬托分类
★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解题方法] 1、确定何种表达技巧(定手法) 2、分析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析手法) 3、表达的情感内容或效果作用(明效果)
答题时应包括: 对比:把……和……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的感情 衬托: “以……正(反)衬出……,其作用(目的/动机)是为了突出(突显)……
例3、(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例1、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把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1、找出双方: 2、分析关系: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哀景衬哀情
乐景衬哀情
乐景衬乐情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诗歌中的对比表现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交流互动中学会鉴赏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对比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好坏。

课型:复习课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难点: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1、指名学生背诵王维的《观猎》(见《选修1》第4页)2、让学生注意全诗的感情基调(豪放、高昂)3、全班背诵《观猎》,提问学生诗歌是用什么手法表现这种感情基调的。

明确:用对比手法。

二、板书课题: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引导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情况。

(5分钟)1列举学生熟悉的对比诗句: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②、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富人”和“贫苦人民”两种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我们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中有那首诗与杜甫的这两句诗异曲同工。

(让学生找出白居易的〈轻肥〉分析其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分析〈轻肥〉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师板书。

对比点:宦官:豪奢――批判百姓:人食人――同情对比效果:爱憎分明,给人深刻、强烈的印象,感染力强。

明确: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3、提问:《选修1》中有哪些诗歌采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是今昔对比的?效果如何?(5分钟)(学生查找,并同桌之间讨论这样对比的效果如何)[每组至少找一个,看那个组找比较多,而且要组员之间或同桌之间讨论它们的效果,然后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

点拨:今与昔的差距是如何?前后作者的感情怎么样?可以提其中一首如:《哀江头》让学生回忆诗歌的内容。

]明确:《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初中诗歌比较鉴赏教案

初中诗歌比较鉴赏教案

初中诗歌比较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在表达手法、修辞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3)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诗歌的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通过对比两首诗歌,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两首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3. 比较鉴赏:从表达手法、修辞技巧、情感抒发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点评。

4. 比较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手法、修辞技巧、情感抒发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2)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比较鉴赏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程度,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3.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诗歌的深层次理解的引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类比、分析、综合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诗歌鉴赏中。

2. 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异同点,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高中

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高中

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高中一、引言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比喻、意象、节奏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中诗歌对比阅读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2.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 利用音乐或诗歌朗诵的方式,营造诗歌的氛围。

-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诗歌,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摘抄诗句的方式,复习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课文导读(10分钟)- 选择两首风格不同但主题相似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对比阅读(20分钟)- 请学生阅读第一首诗,并标注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 引导学生思考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授予学生两个问题:第一,该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何异同?第二,如果自己是诗人,会如何进一步发挥该诗的意境?4. 小组讨论(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从不同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提问讲解(15分钟)- 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拓宽思维和审美范围。

6. 创作实践(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诗歌作为创作的灵感或参考。

7. 总结梳理(10分钟)- 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欣赏和点评。

- 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和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音乐或诗歌朗诵音频;2. 选定的两首诗歌的文本;3.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者诗句摘抄。

高中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诗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引言诗歌是文学的精华,通过学习和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设计一份高中诗歌对比阅读的教学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对比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分析和对比不同诗歌的能力;3. 提高诗歌欣赏水平;4. 增强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选取两首主题相似但表达方式不同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和黑暗中的花朵》;2. 制作PPT或打印文本,包括诗歌原文和注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诗歌对比阅读的概念和目的,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一次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第一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鼓励学生标记重要词语和句子,并思考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分组对比(15分钟)学生按小组分工,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对比方式(如用词、意象、句法等),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4. 第二次阅读(10分钟)学生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再次阅读两首诗歌。

这次阅读要求学生更加关注诗歌的细节和表达方式,理解诗歌的隐含含义。

5.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回到整体讨论,分享自己的对比分析,讨论诗歌的不同解读和理解方式。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对比阅读的体验和收获。

6. 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自行创作一首新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

7. 分享和欣赏(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8.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诗歌和对比阅读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小组对比分析的讨论记录;2. 学生的创作稿和分享表现;3. 学生对对比阅读的理解和欣赏感受的书面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重难点: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梳理探究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请作简析。

《越中览古》一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
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
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一、知识结构梳理:(10分钟)
高考考纲
1、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设题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方法探寻
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yè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
二、新知探究:(15分钟)
探究学习1: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步骤三)
探究学习2:
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

令人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

“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

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而两首诗体现的都是对玄宗皇帝沉迷声色而误国的讽刺与鞭挞。

三、方法总结,综合提高(5分钟)
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几句写……,后几句写……。

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基础训练(8分钟)
问:本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五、练习作业:(2分钟)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读长恨辞[宋]李觏gòu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宠妃杨贵妃之死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批判与谴责的分量。

2、课外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①龌龊wò chuò: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思考: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诗开头两句对比,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与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对比,用“不足夸”“思无涯”直抒心情,表现了作者金榜题名后内心说不尽的畅快。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用夸张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