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孟子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 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 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 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 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
4
• 一、孟子的生平 • 二、《孟子》思想解读 • 三、孟子影响
.
5
• 一、孟子生平
.
6

母盲目顺从和绝对服从,没有后世统治者所宣 扬的愚孝盲从的观念。
.
23
悌,就是尊敬兄长。敬长、从兄的道德意识,孟子认
为也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实际行动中,简而易行,如“徐行后 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为也”(《告子下》)。敬长、从兄,只要人们愿为,是
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
18
1.道德规范和道德的最高原则
孟子主要提出了三个序列的道德 规范:
•wenku.baidu.com
其一:孝悌忠信。孝悌忠信是
其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 其二:五伦。五伦,即“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叙,夫妇 有别,朋友有信”,是其处理人际 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其三:仁义礼智。仁义礼智是 其道德的最高原则。
.
• 他还提出了以“养志”事奉父母的具 体原则:即尊亲、得亲、顺亲、悦亲。 他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 乎亲,不可以为子。”(《离娄
上》)》)
.
21

父母死后的丧葬,孟子认为是一件比养生更重要
的事,不能稍有疏忽。“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离娄下》)他主张“厚葬”,反对墨家的“薄
葬”,认为“厚葬”才合乎人情。要求子女根据自己
19
•(1)孝悌
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兄长为悌。

孟子非常重视孝,他主张子女对父母行孝,首先要
爱敬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
上》);他认为“大孝”应“终身慕父母”(《万章
上》)。

其次,父母在世,要事之以礼,孝养终生。对父母
的孝养包括生活之养和精神之养。生活之养,指对父母
国学经典《孟子》解读
.
1
《孟子》解读
.
2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处于独
尊地位。 唐玄宗以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尊
他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为其上尊号“大成 至圣文宣王”,到了清 初,孔子更加显贵,被清
帝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 每逢帝王们祭祀孔子时,旁边总会有一位儒家 学派的大学者陪着孔子享祭。他同样拥有崇高尊 号:“邹国亚圣公”。显然,在儒家学派中,他 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这位大学者便是孟子。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 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通 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 备的才能 。
.
1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 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
16
• 二、《孟子》解读
.
17
伦理道德思想

伦理道德思想是孟子思想学
说的主体,他谈天道、论人性,
目的都是为阐明其伦理道德。天
道观、性善论是其伦理道德思想
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在继承
和发展前人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
上,孟子从道德规范、道德价值
及道德修养三方面完善了先秦伦
理学说,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伦理
思想体系。
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奉养,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
精神之养,指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使其心情怡悦。他
认为只重生活之养而不能使父母心情怡悦,即使是一日
三餐美味佳肴,亦是不孝。相比之下,“精神之养”比
“生活之养”更重要。他把“生活之养”称为“养口
体”,把“精神之养”称为. “养志”。
20
• 孟子提倡以“养志”事父母。“事 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曾 子能体贴亲意、顺承亲意...人子当体父 母之深恩,将本源的爱敬情感“扩充” 于事亲中,真正做到养亲、敬亲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
11
孟 子
.
12
越王勾践
.
13


宫 女 如 花 满 春 殿 , 只
勾 践 破 吴 归 , 战 士
今归
惟家
有尽
鹧锦
鸪衣

.
1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3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
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
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
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
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 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 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 书。
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
奉为“亚圣”。
.
孟子其人
孟子
7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 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 之 称。著作有《孟子》。
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气长长

势于于

浩譬论

然喻辩

.
8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9
• 孟母断机杼
.
10
•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约前385年—约前
304年),名轲,邹国人。是战
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他幼年丧父,家庭
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
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
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后来退居讲学。晚年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孟子继承
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
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
的经济能力与地位的许可,尽量使用上好的棺椁,采
用精美的寿衣。他不赞成在父母身上省钱,“君子不
以天下俭其亲。”(《公孙丑下》)除此而外,还要
为父母选择合适的坟墓,守孝三年,并“祭祀以时”,
“永言孝思”。

.
22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所提倡的孝,还包括
子女对父母过失的谏诤。他认为父母有大过而
做儿女的不怨、不谏、不诤,就是不孝。他说:
“父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
孝也。”(《告子下》)父母犯法,子女不能
包庇;即使是天子,亦不例外。假如舜的父亲
瞽瞍杀了人,舜为天子,也不能徇私阻止皋陶
秉公执法逮捕瞽瞍;惟一的选择是放弃天子之
位,带上父亲逃到蛮荒之地,以此赎罪。
• 可见孟子虽强调要尊亲、得亲、顺亲、悦 亲,并不是要子女不顾公理、不分是非,对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