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道德 二、奴隶社会道德 三、封建社会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道德 1. 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2. 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3. 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1.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1)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2)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与 发展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2. 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 (1)道德是人的道德,人需要道德。 (2)道德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社会交往需
1. 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
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能够作为未来共产主义 社会的全人类道德,其前提和基础在于共产 主义社会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以及 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2.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1) 何为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无产阶级道德发展而来的在社会
主义社会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道德,同时又是向未来 共产主义道德迈进和提升的先进道德类型,本质上属 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 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道德基 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社 会建设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为人民 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代表无产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类型。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2. 先天人性论:把道德的起源或者归结为与生俱 来的善性,或者归结为先天存在的良心、理念或 精神。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 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 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 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 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 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民主,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
之风。
二、道德的历史类型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
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
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二、道德的历史类型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
一、道德的起源
(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 动力。
原始劳动的“完满性”决定了人与人、个人与整体在根本上的一 致;个人没有自我观念,没有对利益的追求,一切都从属于整体 、从属于劳动过程。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产品的剩余,使得原 始人产生了利益的观念和追求;利益的追求又把自然的差别与分 工变成了社会的差别与分工。人与人、个人与整体的统一被打破 了,而氏族要保持自身的存在,又必须维护这种统一。早已存在 的风俗习惯第一次被自觉地赋予这方面的功能,进而又创造出种 种其它形式的东西,行使着约束行为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差距越 大,对道德的需要越大,道德发生的动力也就越大。劳动不仅产 生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引起人与人的差距和矛盾,推动着道德 的产生,而且也产生了人们对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道德赖以产生的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人们在社会生 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
在人的所有活动中,最伟大、最有价值、也是把人真 正同动物严格区分开来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劳 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 社会关系,创出人的道德。由于劳动,人才认识到人 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种意识。人 的一切知识,包括道德意识和知识,都是从社会实践, 首先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道德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 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第二讲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讲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二)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 道德 在提倡维护公共道德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 最大化。 (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性和虚 伪性 相互之间妥协,目的是摄取更大商业经济利润。
(四)无产阶级道德开始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
广义:涵盖了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的道德在内的 科学体系。 狭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道德。
(三)情感欲望论 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于人的情感与欲望,如有 去苦求乐、追求幸福的心愿。 中国:南宋陈亮提出,人的善性来自人的物 质生活欲望。 康有为认为,人的去苦求乐的欲望是道德直 接的本源。 西方:英国霍布斯、洛克、边沁、密尔都认 为,快乐与痛苦是道德善恶之根源。 “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费尔巴哈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本讲教学要点: 1.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道德起源说。 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 3.道德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的道德起源说: (一)天意神启论 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对上帝的旨意。 中国:天命、天启、天理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汉代董仲舒 “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代董仲舒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不同点:社会主义道德是初级阶段,具有阶 段性,共产主义道德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一、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道德受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 制度的制约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 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 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 恩格斯文集》第2卷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1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2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

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道德的产生

道德的产生

道德的产生(一)道德的产生、起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诸如“天意神启论”“先天人性论”“情感欲望论”“动物本能论”等) ,要么是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的注解,要么是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分析,均无法正确揭示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

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包含自由、责任等内容的道德逐步得到认。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正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二)道德的本质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1)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2)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在人类道德史上,一切道德上的兴衰起伏、进退消长,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

(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讲述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讲述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封建君主 的绝对权威。
2、道德要求: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奴隶社会:奴隶对奴隶主的无条件服从。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严重化。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国王 材质 本性 职能 品德 金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武士 银 意志 保卫国家 勇敢
农夫 铜、铁 情欲 服从管理 节制

封建社会:
西方:国王——公——侯——伯——子——男 中国: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


3、道德规范:鄙视劳动、男尊女卑 奴隶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化,男主女从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封建社会: “三从”:未嫁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基础)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
4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
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克思揭示实质:
民主: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自由: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劳动力的自由; 平等: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 并非关系平等; 博爱:资本家对工人假惺惺的慈善或救助。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
(一)客观唯心主义
西方:

灵魂中的善和人类生活中的道德均来源于神谕或神的启 示。 (苏格拉底、柏拉图)

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
(中世纪基督教)
(二)主观唯心主义(天赋论)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页)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页)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二、道德发展中的批判继承规律
道德发展是新道德取代旧道德的过 程,而这一过程是批判(克服)与继承 (保留)的辩证统一。通过批判,新道 德超越旧道德,获得崭新的性质;通过 继承,新道德保留旧道德中优秀的成份, 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态度
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方面:
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如孔子的“仁者 爱人”,“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
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 德处于孕育、萌芽状态。当时,萌芽状态的道 德与朴素的风俗习惯、自发的宗教、图腾崇拜 等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原始人的社会意识, 起着调节原始人社会关系的作用。到了野蛮时 代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了两次社会在分工,使当时的社会关系复杂化, 并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矛 盾。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多次反复中,原始 人逐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要求,如维护氏 族与部落的整体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劳动 等。但是当时的道德是过渡型的,还不具备构 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内容。
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无产阶级形成了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兴道德,并代表了人类 道德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从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展示出道德 在人类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表现,透过这 些表现,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 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稳定的、必 然的规律。

(李春秋版)第二章道德的起源

(李春秋版)第二章道德的起源

1、神启论
宗教伦理认为: 道德是上帝意志创造的。道 德起源于神的意志。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摩西 带领 他的 族人 在西 奈山 下祈 祷
神刻 意把 十诫 分别 刻在 两块 石板 上
“摩西十诫”
• • • • • • • • •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
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
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
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 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 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 一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 很惨,只好作罢。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 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 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 (2)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 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 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 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 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 隐之心”:人们看见小孩子快要掉到井 里了,都有害怕同情的心情

高教社马工程伦理学(第二版)教学课件04

高教社马工程伦理学(第二版)教学课件04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 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其基本精神是 一致的,但两种道德又有不同的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2
道德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 道德
奴隶社会 道德
封建社会 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一、原始社会道德
(一)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所有氏族、部落成员共同参与本氏族、部落的议事和管理,各种意见都会受到关注 和尊重。在原始社会里,物质尤其是食物匮乏,原始人没有私有财产,对公共财产 也没有占有的意图。在原始公有制条件下,他们崇尚公平、互助、友爱、勇敢。
2、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
劳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而 劳动发展需要劳动分工,唯有劳动分 工才能促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从 人类最初的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的、 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分工,到畜牧业 与农业的分工,再到农业和工业的分 工,客观上促进了劳动的发展和社会 生产力的提升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还要求共产党员等先进分子,具有为了人民利益 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3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 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道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向前推进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张)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张)


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 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 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 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 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 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 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 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 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 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 产业。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 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化。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 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 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 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 下在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 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 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 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 道德才有可能发生。 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 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中期以后)。 原始的图腾崇 拜、风俗习惯→道德。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农夫 铜、铁 情欲 服从管理 节制

封建社会:
西方:国王——公——侯——伯——子——男 中国: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


3、道德规范:鄙视劳动、男尊女卑 奴隶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化,男主女从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封建社会: “三从”:未嫁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基础)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
4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
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克思揭示实质:
民主: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自由: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劳动力的自由; 平等: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 并非关系平等; 博爱:资本家对工人假惺惺的慈善或救助。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矛盾出现 调节规范
关系复杂 交往频繁 道德出现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是道德形成的基础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使 得社会意识分化为独立的领域,形成各自独立的社会意 识形态。如:道德、法律、宗教等。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
(一)客观唯心主义
西方:

灵魂中的善和人类生活中的道德均来源于神谕或神的启 示。 (苏格拉底、柏拉图)

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
(中世纪基督教)

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一、人类道德的起源人类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源于人类对于善恶、公正与不公正的认知和评价。

人类道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互助合作和约束规范来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关系。

这种道德意识的形成,既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二、人类道德的发展历程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在人类道德的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体的自由和尊严,开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同时,随着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人类道德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尊重人权、平等正义的价值取向。

三、人类道德的基本原则人类道德的发展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中心的,人的自由和平等是道德发展的基石。

其次,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以互助合作和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人们通过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相互尊重来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关系。

再次,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以公正和正义为指导的,人们应该树立公正的价值观念,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最后,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以普遍价值和多元文化为特征的,不同文化和不同个体的道德观念有所差异,但都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和多样性。

四、人类道德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道德也将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人类道德将更加关注全球的责任和义务,追求更加普遍的价值和共同的利益。

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人类道德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需要保持对人的尊重和关爱的价值观念,同时也需要适应新的科技和社会变革,为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五、结语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道德的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努力,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实践。

只有在人们共同的努力下,人类道德才能不断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道德,它的起源是什么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觉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来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正确、合理或者好坏的一种价值取向。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道德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没有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行为主要是出于本能和生物基础的需要,他们的行为往往是自私和野蛮的。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生物基础需要,而是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就是道德的前身。

道德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解释:(一)宗教解释宗教解释认为,道德起源于宗教。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信仰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而且也是人类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在早期的宗教文化中,人们通过神的旨意和教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例如,基督教的十诫就规定了人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些准则和规范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社会契约解释社会契约解释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契约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决定联合起来,组成社会集团。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准则,这些规则和准则就是社会契约的内容。

社会契约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进化论解释进化论解释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生物进化的需要。

在人类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发展出了高度的社交性,也就是说,人类善于通过相互合作来提高生存效率。

为了更好地合作,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准则就是道德的前身。

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规范行为准则,对于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道德的发展规律则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演变的。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道德的发展规律。

一、历史维度下的道德发展规律人类道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逐渐从个体的生存和利益追求演变为对整个社会的规范行为准则。

在古代,道德观念主要通过宗教、哲学等形式进行传播。

例如,古代希腊的道德观念主要由哲学家提出,如柏拉图的“善”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理论等。

而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于道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仁爱、孝悌等道德行为。

随着社会的演进,中世纪的宗教道德逐渐转向人本主义道德。

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个人自由、平等等概念被提出,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颠覆和批判。

同时,法律的制定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兴起也为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个人主义和人权意识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对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维度下的道德发展规律社会是道德观念和行为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社会的结构、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农业社会强调的道德价值观念主要是农耕文明的精神,如勤劳、节俭等;而现代工业社会则注重竞争、创新等道德行为。

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风气也会对个体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中的道德典范会激励其他人向其看齐,形成明镜高悬的良好氛围,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也会对他人产生负面示范效应。

三、文化维度下的道德发展规律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象征,也是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东方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尊重传统、崇尚孝道;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权意识,重视个人追求和个性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推动着道德观念的共同发展。

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The Ten Commandments I am the Lord, Your God; do not worship false gods. Do not take the name of God in vain. Keep holy the Sabbath Day.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Do not kill. Do not commit adultery. Do not steal. Do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your neighbor. Do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spouse. Do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belongings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 律
教学要点: 本章讲述1.道德的起源。在历史上也多种多样的道德起
源观念,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正解决了道德起源的客观 基础,并把握了人类道德的历史生成过程。2.人类道 德发展的历史阶段。3.探索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以及4. 如何批判继承道德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5学时 参考书目: 1,《孟子》 2,《荀子》 3,卢梭:《论科学和艺术》,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教学内容:
2.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意识和自我意识。一方面,我们人类能 够区分开自己与周围世界,并且能够以观念的形式反映世界,形成 对对象物的认识,而且,人们有能力通过发展自身思维能力,获得 对周围世界的本质的越来越广大、深入的认识,也能够形成对事物 有利或有害于己的看法和观念,也能够反思到什么的合作形式能够 促进社会成员的利益,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人类的意识 和自我意识是紧密相联的,人类个体有了自我意识,能反思自己的 生存目的,能反思人与人交往的应然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 有关责任、义务、善恶等道德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
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 德处于孕育、萌芽状态。当时,萌芽状态的道 德与朴素的风俗习惯、自发的宗教、图腾崇拜 等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原始人的社会意识, 起着调节原始人社会关系的作用。到了野蛮时 代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了两次社会在分工,使当时的社会关系复杂化, 并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矛 盾。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多次反复中,原始 人逐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要求,如维护氏 族与部落的整体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劳动 等。但是当时的道德是过渡型的,还不具备构 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内容。
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 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 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 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 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 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 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 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 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 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 产业。
章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 生掌握道德起源的基本理论,明确道德发 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道 德发展的规律性
教学难点: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观点 1、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
为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客观存在着的 “天”、“绝对观念”等。以老子、董仲舒、 黑格尔等为代表。 2、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认 为道德起源于人们的内在良心、情感和主观 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以孟子、王阳明、 康德等为代表。
只是到了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脑力 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及阶级矛盾的出 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现象才正式形成 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简而言之,道德 的起源经历了从萌芽到过渡与正式形成 三个阶段。
泸沽湖--东方女儿国
摩梭人的变化:一个鲜活例证
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 南距宁蒗县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 约48.5平方公里 。该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达 93.5米, 这里地处偏僻,人稀少,自然环境破 坏较轻,湖光秀丽四时变幻;早晨,朝阳初露, 湖水如染,一片金红;太阳徐徐上升,湖周青 山,倒映其中,湖水变为翠绿;夕阳西下,风 平浪静,又成一片墨绿。夜色幽静,微风柔漫,星 星闪动,让你如梦如幻。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 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 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 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 下在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
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
3、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 点认为道德是从人的自然本性(趋乐避 苦、趋利避害)中引伸出来的,人们追 求快乐的欲望是道德的基础。以伊壁鸠 鲁、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为代表。
4、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混 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把人类道德 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生存竞争、合 群、母爱等)的简单延续和进化,认为 道德起源于动物界。以达尔文、克鲁泡 特金等为代表。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 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化。
介绍香港学者周华山 《无夫无父的国度》一书的主要内容
从走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变化(平 等的性观念到性问题上的吃亏与占便宜 之不同);
从原始的互帮互助到市场化的“利” 上往来、公平交易(私有观念的产生与 作用);
篝火晚会从自娱自乐到取乐客人 (原始纯朴的风情到拉客赚钱) ;
5、“神启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 点认为道德是上帝为人们制定的行为规 范,道德起源于上帝,以奥古斯丁、托 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如摩西十戒。
“摩西十戒”
第一戒: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別的神。 第二戒:禁止崇拜偶像。 第三戒:不可妄称上帝的名。 第四戒:遵守安息日,奉为圣日。 第五戒:孝敬父母。 第六戒:不可杀人。 第七戒:不可奸淫。 第八戒:不可偷盗。 第九戒: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戒:不可贪婪。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 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 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 道德才有可能发生。
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 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中期以后)。 原始的图腾崇 拜、风俗习惯→道德。
上述观点总的来说都是错误的,它 们均脱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谈论道德 的起源问题,是本末倒置的。
二、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
道德是人类的道德,是同人本身、同 人的活动、同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变化紧 密联系着的。因此,研究道德的起源问题, 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人的良知、 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等,而应深入 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从人的劳动、 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矛盾及其解决等角 度加以研究。总之,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它的产生、发展依赖以下三个 方面的条件:
从夜不闭户到铁将军把门(开始有 了防人之心,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等。
总之,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生产 方式的变化)使摩梭人生活方式与伦理 道德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事例足以说 明人类的道德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应 该从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的 矛盾及其解决等角度来理解道德的起源 问题。而不能求助于上帝、绝对观念、 人的良知、 人的自然本性、动物的本能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