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一流专业建设

合集下载

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设一流专业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旨在为高校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背景一流专业的建设对于高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流专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其次,一流专业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以保证一流专业的成功建设。

目标制定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战略性、可行性和可量化性。

在制定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和可实现性。

策略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一流专业的策略是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整合资源: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为一流专业提供有力支持。

这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资源等。

2.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一流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合理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一流专业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评估机制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估。

4.加强合作交流:与企业、其他高校及各界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实习实训和职业规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实施计划制定好策略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时间节点:制定一流专业建设的时间节点,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以确保进度合理。

2.分工合作:制定具体的工作分工,明确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资源投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资源投入,包括经费、师资、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4.监督和评估:在实施过程中,设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调整。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申报材料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二、建设目标 (4)三、建设内容 (7)四、改革举措和保障措施 (14)五、建设进度和绩效考核指标 (16)六、专业建设预算 (19)一、建设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朝阳产业”之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湖南省旅游产业强省建设战略实施纲要》确立了把湖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湖南已经成为中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地区,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2010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至2010年达到1286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3%,实现从旅游经济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湖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大空间,娄底市处于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圈的核心层,在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筑以娄底为主的湘中旅游区,把娄底市的梅山龙宫等景点建设成为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形成了以新化大熊山、涟源龙山等山系为主的“山之恋”,以水府庙、孙水河为主的“水之梦”,以双峰荷花、牡丹和芍药等为主的“花之缘”,以紫鹊界梯田为主的“田之韵”的四大品牌,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娄底市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又为我校旅游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地方环境支持。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2004年,我们始终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已向社会输送了1000余名旅游专业合格人才,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目录一、学院基本情况和区位优势 (1)(一)学院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12.基本概况..........................................................1(二)学院区位优势 (1)1.宁波计划单列市的地位为学校带来发展优势 (1)2.经济发展迅速的北仑新区为学院带来发展活力 .......................... 2 (三)学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现有基础 (2)1.办学定位准确,综合实力较强 (2)2. 办学理念先进,工学结合紧密 (3)3. 严格教学质量,就业质量提升 (4)4. 社会服务做强,地方贡献做大 (5)二、建设目标 (7)(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二)总体建设目标 (7)三、建设内容 (10)(一)重点专业建设 (10)1.专业布局.........................................................102. 建设内容.........................................................12(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3)(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4)(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7)(4)教学管理建设 (20)(二)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1)I1、搭建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212、构建区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233、加强对中西部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 ...................................234、建设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宁波基地 ..............................245、数字化校园建设 ...................................................24四、保障措施 (25)(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争取多方支持 (25)(二)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完成 (25)(三)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考评 (26)II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由宁波职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和宁波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5年)两所学校合并而成,隶属于宁波市政府。

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

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

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前言:作为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一部分,XXXX专业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实践环节和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力求为该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建议。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2.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卓越的沟通技能、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企业和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课程体系根据XXXX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在课程设置这一方面进行以下调整,以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一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1.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强调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实现知识转化的能力。

建议将基础理论课程重点放在实验室实践、案例分析和实际项目中,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实际应用。

2.拓宽专业学科领域,加强交叉学科的整合在现代商业管理和科技应用的基础上,加强金融、会计、营销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科交叉,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开阔学科视野。

同时,针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将商业趋势与技术变革模式纳入课程设置。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养方法将XXX实验室纳入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此外,还将引进XXX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来深入了解相关商业领域。

提供真实商业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包括模拟市场策略、商业竞争实践和数字营销实践,在帮助学生实战操作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1.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我们将关注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增加优秀新教师的比例,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和跨学科背景的团队,保证教学内容与最新的金融、营销、管理等知识内容相对应。

优质专业建设思路

优质专业建设思路

优质专业建设思路学校将以优质校建设工程为契机, 全面落实优质校建设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和健康山东建设需求, 建立服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专业体系, 聚焦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群)优势, 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发挥龙头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精准对接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重点领域, 建成5个国内一流的专业(群)。

一是加强专业群建设, 整体提升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临床医学类、健康康复类、医学影像技术类三个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 继续办好护理、药学两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持续提升传统优势专业服务医养健康产业的能力, 打造专业特色,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 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建设“双师型”队伍。

不断创新教师培养和引进机制, 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整合各专业群的医学基础课程, 配合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为核心, 建设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库, 推动专业教学资源的集约共享。

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合作, 建设集教育教学、社会培训、健康服务和指导于一体的健康服务资源平台。

建设专业群集约化实验实训中心。

以专业群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 加强通用性、开放性的专业群共享实验实训中心统一规划, 建设形态学实训中心、机能学实训中心、生命科学馆、显微互动实验中心、仪器分析检测中心等, 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的有机对接, 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建设线上实训教学管理系统、智慧实训基地, 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混合式教学, 形成实践教学新形态。

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

持续完善专业建设发展、教学管理、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制度, 逐步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管理运行模式。

通过三年建设, 使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5个专业群达到省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德宏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德宏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德宏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德宏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护理专业建设成为学院特色专业的规划要求,为保障任务落实、按期完成建设目标,特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护理人才属紧缺人才资源。

为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快护理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本着“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推进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医院和社区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护理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在医院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在社区进行防、护、保、康综合性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总目标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一流的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优质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通过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护理教学团队;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将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护理技术服务中心。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技能为支撑,造就适应现代服务需要、具有新型服务理念、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技能型人才,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

利用3-5年左右时间,把护理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在滇西地区乃至云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三、策略与措施(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内容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

职业教育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

职业教育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
概况
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职业教育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设目标
1. 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3. 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设内容
1. 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2. 师资队伍建设
3. 课程开发和改革
4. 学校管理和服务
建设重点
1. 加强实际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环节
2.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3. 推进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
4. 改善校园研究和生活环境
建设措施
1.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 加强招生宣传和学生管理
3. 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力度
预期成效
1. 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2.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3.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4.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结语
职业教育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各项建设内容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高职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目标

高职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目标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创新发展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将学院建成专业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与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的优质高职院校,从根本上提升全省食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全省食药安全保障能力,更好为健康产业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与激励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法治校原则。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学院章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建设民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特色发展原则。

根据食品药品行业特点,结合“健康中国”、“食安XX”建设,探索创新,在产教融合、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突出食品药品行业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长效发展的核心位置,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搭建一流协同创新平台。

内涵提升原则。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文化育人特色,以食品药品行业特点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食品药品文化融入学院、进入课堂,提升内涵,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推进产教融合,提升院校治理水平,把我院打造成国家食品药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出(培养)基地和对外交流基地、全国区域性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培训基地、XX省健康产业终身教育和培训基地、XX省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基地。

江西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初稿

江西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初稿

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初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江西省关于公布〈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任务(项目)审核确认结果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16〕35号)等文件精神,为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带动江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理念模式先进、人才队伍优质、管理水平精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领先、服务能力高效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打造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撑。

(一)服务发展.主动适应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服务江西“工业强省"等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驱动.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学生受益、学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优化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突破制约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持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整体发展。

(三)争创优质。

支持部分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汇聚优质资源,打造优质师资,建设品牌专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标志成果,全面增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全面提升与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设2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明显、就业优势突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领先"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江西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全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项目描述 (2)1.1项目组构成 (2)1.2专业群构成 (3)1.3建设目标 (3)2建设意义 (6)2.1市场需要 (6)2.2专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7)3建设基础 (7)3.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 (7)3.2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7)3.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 (8)3.4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9)3.5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0)3.6学生进出两旺,社会声誉良好 (10)3.7专业文化建设已具雏形 (10)3.8差距 (10)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11)4.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1)4.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体系建设 (13)4.3教学团队建设 (20)4.4实验实训条件设计与建设 (22)4.5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 (24)4.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5)4.7专业文化建设 (26)5经费预算 (28)6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 (28)6.1建设进度 (28)6.2预期绩效(2012年、2013年) (29)7建设目标实现保障措施 (31)7.1组织措施 (31)7.2 制度保障 (31)7.3 资金保障 (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项目描述1.1项目组构成组长:牟培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系主任、副教授、高工副组长:苏强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学科科长、讲师、博士刘广文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成员:张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兵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海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徐洪峰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朱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王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冯凯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申成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宫淑艳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闫培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桑佃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袁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杨一伟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工丁明涛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高工姜千君山东同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高工徐茂奎山东中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高工王正传烟台市鸿山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师1.2专业群构成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监理、测量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1.3建设目标1.3.1专业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2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辐射带动工程监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协同发展。

统筹规划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整体建设方案

统筹规划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整体建设方案

经济管理系统筹规划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整体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提纲一、指导思想二、建设目标(近期、中期、远期)三、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四、建设基础五、建设内容六、预期成效七、组织保障一、指导思想遵循学院“植根老区,面对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贯彻党的训练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训练规律,加强制度建设,注意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突出内涵进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专业实力和人才培育质量,加快推动一流学科专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近期)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大力进展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专业,开发和扶持新兴专业,重点建设一流学科专业(群),力争到2022年,各项建设任务与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⑴办学规模:在IOOO人。

⑵师资队伍:职工总数要求达到25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或硕士、博士学历老师占总数的8096,双师素养型老师达80%,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型兼职老师达20%。

⑶学科专业:在会计、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5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宠物养护与驯导、食品养分与检测专业,建成特色鲜亮的“才智农业” 一流学科学科专业群1个,院级重点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1个,为学院建设一流高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⑷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5名左右学科专业带头人。

⑸科学讨论:完成省、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猎取我国专利2项。

⑹课程教材建设:完成10门有效课堂改革,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实训课程。

完成15门课程改革协作教材建设。

⑺试验室建设:建成20个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训室,培育2个院级重点试验室, 争取建成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

⑻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16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我系实践教学供应有利的基地和保证。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份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以便确保高校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本计划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专业设置与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执行这些方案,我们将能够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与培养方案。

一、专业设置与调整1. 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增设有前景的新兴专业。

2. 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3. 建立专业的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1. 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人才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加入高校教职。

2.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激励优秀教师继续提升自身素质。

3. 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学术发展和科研资源。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1.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提倡项目化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1. 加强与行业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 建设实践基地,提供适宜的场地和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结论:通过以上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高校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的教育。

希望各高校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高校专业建设能够符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附件1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

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特色学科方向4个。

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5人,正高职称275人,副高职称61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97人。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四川省3人。

现在,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15个,个中,国家级平台2个——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尝试室—省部共开国家重点尝试室培育基地、XXX;部委级科研平台4个,分别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天下防重点学科尝试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尝试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XXX重点尝试室、生物质材料XXX。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个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56项;受权专利471项,个中受权发明专利322项;出版著作134部;发表学术论文篇,个中SCI收录827篇。

与XXX相比,学校学科建设程度亟待提高,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师资部队还不强,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不足,国家级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少。

二是整体学科程度不够高,学科特征不够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少。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特征不鲜明,国家重大项目及高程度成果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护理系一流专业整体方案

护理系一流专业整体方案
推动专业交叉融合:推动“护理+”的专业建设思路,营造专
业交叉文化氛围,促进专业交叉融合
拟建设专业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
结合国情及老龄化社会的特点,积极开发新兴专业和边缘专业, 向多专业、多领域发展。拟建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社区护理方向、 涉外护理方向、老年康复方向。 通过专业群建设,将进入国家一流专业行列;一批优势专业发展, 培育一批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专业;在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中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高 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服务。造就一支能够在国内学术论坛积极参与的 学术队伍,带动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专业带头人齐备,梯 队合理、个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和若干个富有创造力、跨专业的创 新团队。
建设 特色专业群建

7
护理系:”一流”建设内容
建设一流师资 队伍
建设一流专业
建 设 办学条件一流
内 打造一流管理

团队
社会服务能力
一流
6
一流专业
学生发展支持 体系建设
创新教育平台
建设

体 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
举 智慧校园建设
措 文化育人建设
对外合作交流 建设
8
护理系:”一流”专业建设进度表
从2016-2020,具体进度时间按照学院统 一制定。
职业教育基地功能齐全:依托“护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功能齐全的“护理职业教育基地”,服务区域人民,提升区 域人民的健康水平
护理系:”一流”专业建设内容
建设一流师资 队伍
建设一流专业
建 设 办学条件一流
内 打造一流管理

团队
社会服务能力
一流
6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教育部提出“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师职业教育”“一流学科”等战略目标。

为了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我校决定启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程。

一流专业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总体要求本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学科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为支撑,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强化“三全育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专业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三、实施步骤•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推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开展专业建设自评:依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专业定位和产业需求,制定专业建设纲要和目标,制定课程、实践环节等教学计划;•组织专家评估:邀请业内外知名专家对专业进行评估,确定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专业建设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可行性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实施专业建设:依据方案的要求,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建设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对专业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改进专业建设工作。

四、注意事项•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要求,扎实推进建设工作;•坚持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对专业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内容一流专业建设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按照“对接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品质”的建设思路,建立高效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建设健康服务、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护理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强化办学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专业建设发展。

三年建设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子项目2个,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等21项;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学徒制试点项目4个,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专本贯通专业2个;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项目1个等标志性成果。

将药品制造、药品管理专业群建成国内一流专业群,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专业群建成省内一流专业群,将群内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六个专业建成国内一流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特色和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服务区域经济,布局一流专业群立足食品药品行业,对接XX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威海市打造“四季威海、康养福地”品牌,学院以优质校建设为契机,以产业链为依托,分链组群,打造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与护理(拟增)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各专业群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XX乃至全国健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1.药品制造专业群本专业群由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和药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组成,牵头专业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专业群四个专业同属于食品药品粮食大类药品制造类专业,与药品生产岗位群“化学原料药生产、生物药生产、制剂生产及药品质量控制”紧密对接,人才培养方向和服务面向一致,专业特色鲜明。

专业群各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可以互相选修,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实践教学能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

组建该专业群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化专业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为XX省乃至全国医药行业发展提供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药品管理专业群本专业群由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流管理3个专业组成。

面向医药行业,培养从事药品购销、药品储存管理、药品运输配送、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面向与服务面向相近,课程体系相通,教学资源互补。

以省级特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龙头,带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实现集群发展。

3.健康服务专业群本专业群由中药学、药学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三个专业组成。

本专业群以“药食同源、中西结合、服务健康”为理念,进行课程及教学资源整合,打造XX省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专业群,为国人的饮食用药安全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医疗器械专业群本专业群由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组成。

三个专业共同服务于健康产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及实验实训条件可以共享,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培养面向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生产、销售、维护、维修等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一流专业群建设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以职教集团为依托,校企合作联合申报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共建校企合作专业30个,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40门,建设期内校企合作专业和专业课程覆盖率100%。

建设学院赋予管理权、人事权、财权的绿叶学院和漱玉商学院等4个特色二级学院。

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等。

实施学分制,逐步建立按学年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学分绩点评价学生学业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以化学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试点探索弹性学制,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实施学分互认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立常态化的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改工作机制,以优质校一流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制订国内一流、省内一流、特色专业三级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及学生发展标准,持续诊改一流专业群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特色专业人才围绕学院职业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虚实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专业群特色,推行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中高职衔接、专本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发展搭建立交桥。

将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和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成长规律,校内校外,学训交替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推进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

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两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养成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传承红色经典,思政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两平台三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两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构架基础上,重构“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模块独立、拓展模块互选、综合模块共管”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基础共享、核心分享、学分互认”为基本原则,共享师资、实训条件。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人文科学文化素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双线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对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引进国(境)外优质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建立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三级建设体系,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 1个、子项目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0门,统编规划教材32部。

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推行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生疏到熟练再到自如的递进规律,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由“职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构成的能力递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四位一体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构建融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使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制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与素质教育学分转换细则,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发明创造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4.理实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理实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大讲堂,开设模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创业实战课程,开展特色创新创业训练营,组织并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类技能大赛。

孵化、帮助、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学生在实战中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建设省内一流教学条件校企合作,共建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药食同源中药栽培技术推广中心,医用检验仪器教学培训中心、血液净化教学培训中心、医学影像教学培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室9个、改扩建9个,建成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院级综合实训中心6个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1个,建设互联网+社区健康服务示范社区2个,打造集生产、检验、教学、科研、竞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开放式省内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条件与工作岗位的契合度提高,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保障。

(六)打造一流的“双师素质”结构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积极探索以高水平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综合绩效考核为基础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培育计划”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计划”四大计划,不断完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建设期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8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5%;引进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能工巧匠)4名人;培养国家级职教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院级教学名师5名,院级青年技能名师4名,建设名师工作室3个;建立400人的校企合作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

(七)围绕区域经济,依托技术技能积累,开展社会服务校企共建六大技能传承与技术服务平台,组建由“技能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站”组成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团队,主动与行业企业对接,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咨询,与行业企业开展课题研究,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

以XX省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培训基地、XX省食品药品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行业企业人员培训以及相关工种技能鉴定培训等。

依托我院医养健康产业服务基地、XX省科普教育基地、威海市医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为当地居民、企业员工、在校师生提供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养生保健、安全用药、健康管理、科普宣传等服务与咨询,开展行业竞赛、中小学生参观研学、专业知识普及等活动。

利用学院优势,为全民提供个性化、终身化的继续教育服务环境。

(八)专业建设国际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台湾等友好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引进国际证书课程、国外成熟的网络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供学生选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