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双减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到初中阶段,因而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也能让学生把握自身的情况,最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深化改革阶段,教师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设计作业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为此,笔者基于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首先分析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作业现状;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开展有效尝试;及时调整优化,促进整体提升三种设计途径.最后分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一、课题的立项背景社会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基础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按照统一一致的教学方法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正确看待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效果与质量,扩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发挥个性化,差异化,灵活化的数学教育方法的教学作用,才能真正做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同时,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得出,分层教学法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持续规范校外培训,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⑴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寻找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2年5月,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上传研究日志。
3.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梳理教学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01-2022.04)(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4)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22.05-2022.12)(1)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实践研究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撰写研究性日志。
3、总结阶段(2023.01—2023.02)(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观察法:对本校数学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3、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及时归纳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高研究质量。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_1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实际背景和意义1、是同学个性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后天都能得到充沛的发展。
而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严重束缚了同学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示在:①评价主体单一,我们过去对同学进行评价就是教师说了算,不允许同学说话,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同学假如就某些问题向教师说明会被认为是不老实,是错上加错。
②评价功能单一,过去我们对评价功能的理解仅限于甄别与选拔,较少从同学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动身。
③评价途径单一,过去的评价是一张试卷定终身,把书面纸笔考试作为评价同学的惟一途径。
④评价内容单一,过去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而书面考试的内容又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对同学情感的关注,缺乏对同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
⑤评价方式单一,过去注重纸笔考试,过于注重定量评定.而忽视定性评定,久而久之,同学成了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悔中,课程评价改革刻不容缓。
2、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规范》对数学学习评价和时地提出了新的理念。
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同学的学习历程,激励同学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同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协助同学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同学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别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以人为本,以促进同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一)改革原来的对“双基”的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保守的教学和考试中都很重视。
但是保守考试的命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脱离同学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多为“笔试”,缺少口试、操作性、课题性等测试方式;考试时只重视结果,对考虑过程比较忽视;在考试时同学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对同学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同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同学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
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研究成绩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若干个小学数学教学班进行观察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采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实施策略
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1. 教师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整体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
2. 在整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结论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本研究只针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研究环境的限制。
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对其他学科的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不同窗习领域中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的子课题,课题依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此刻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全然性转变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期进展对新世纪人材培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进展,为了每一名儿童的全面进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若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阻碍着学生素养的形成,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握知识,习得技术,进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碰到的最大挑战确实是“有效性”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进程,可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明白得,领会的误差,和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体会,课堂教学改革显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和“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和尝试,但关于正确的效益观、阻碍课堂教学成效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行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稳。
为尽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研究”,具有踊跃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通过课题组一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这一课题,形成了较成熟的方法途径,撰写了研究论文。
现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题解研究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和低年级教师,主要研究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教师的主要做法对策,故课题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过程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当前,小学低年级部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欠缺,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研究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本人及学科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欠缺,教师培养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的情况。
学科组针对目前现状,进行理性科学分析,达成共识。
3.建立研究课题,完成申报书。
三、研究的目的探究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更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研究,形成较成熟的经验,并在学校低年级推广,有效解决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研究的具体内容1.当前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和成效。
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成因3.结合教诲教学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子五、研究的方法1.研究对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对学优生和中小程度学生从思惟方法、进修惯、进修效果的对比研究寻找问题缘故原由。
2、研究方法:1)动态管理法。
收集有关学生个人资料,了解家庭情况、综合诊断结果及成因、教师实践提升工作跟踪记录、研究成绩记录表。
要求教师根据个案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并对产生的效果做好记录。
2)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的成因,及提升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3)行动研究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
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
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
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当前低年级数学课本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
充分利用好主题图,能从多方面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如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等等。
为今后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打下基础。
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只是被生动有趣的图画吸引,说出图意难,理解图意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难。
教师也通常是为了看图而看图,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表演和互动上,忽视对学生进行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
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图,逐步养成良好的看图习惯,掌握一些看图的技巧。
从而,在主动的观察,积极的思考中完成学习内容。
这也符合新课标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二、课题的设计1、概念界定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能力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才能;力量。
它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任务的条件。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在低年级出现了一个个配有图画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看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
2、研究目标该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施,达到以下目标:(1)、以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识图。
(2)、培养认真看图的习惯,学习一些识图的小技巧。
(3)、形成识图的好方法。
使学生在主动的观察,积极的思考中完成学习内容3、研究内容(1)、认真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识图能力,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2)、充分挖掘图的教育功能。
(3)、寻找能使低年级学生有序有效看图、读图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课题《乘法分配律》结题报告
小课题《乘法分配律》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它用于解决乘法中的组合问题。
在数学中,当要计算一个数与若干个数之和的乘积时,可以先把这个数与每个数分别相乘,然后把这些乘积相加。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用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2. 乘法分配律的性质和推导过程;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实例;4. 通过实际运算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
四、研究结果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达:a × (b + c) = a × b + a × c2. 乘法分配律的性质和推导过程:乘法分配律的性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任意实数;-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法则之一;- 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广到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
推导过程可通过使用变量代替具体数字进行演算和换元法等方法来证明。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实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广泛,例如在计算多项式的乘法、求解方程组以及计算物理量等方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4. 通过实际运算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选择几个具体的数字和变量,用乘法分配律的性质进行计算,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五、结论与启示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它在乘法运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乘法分配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参考文献[1] 《小学数学教师用书(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 张建民. 《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第三册)》. 科学出版社, 2012.。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现状分析: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
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
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
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
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说1、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2、意义释要: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
【最新文档】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范文模板(17页)
【最新文档】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范文模板(17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X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1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X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人员:金灵芝发布部门: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2008-10-20 7:33:41浏览次数:159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反思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 3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素养等方面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数学教育的不足通过开发和应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0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01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2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通过研究和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和方法。
探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02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包括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手段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较为抽象,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教学评价的不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元化评价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XX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国家《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XX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这项实验,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
2、主要思路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关于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关于途径: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
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
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
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四、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
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从XX年5月开题至XX年7月结题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篇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宁县古乡小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课题。
该课题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实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通过聚焦课堂,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文字叙述上,把相关的概念等同于僵化的条文,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把条文中的文字给“挤”出来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接下来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加强化应用。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现状,明显与我校“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及生命教育总课题相违背,因此我们于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的县级小课题,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已经引起了不少学校及一些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书本中已有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对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生如何通过自主体验、参与建构,最终形成概念的内化等相关研究不多。
为此,结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二、研究目标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努力将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寻求一条适合于学校教师概念教学的有效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概念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概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新课程标准下“概念教学”的要求,小学概念教学相关内容系列案例研究,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概念教学”的评价方案及评价依据,探索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
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认识“概念教学”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教学的原则;3、实践法。
开展“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或修正“概念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以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
4、经验总结法。
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的方法。
五、研究规划课题研究总体计划时间:一年(XX年3月——XX年3月)1、前期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4月)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具体研究方案,申报武穴市级“小课题”,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完成实验的布置工作,启动课题实验。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2、课题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课题。
具体有:对“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概念教学”课教学的价值研究。
第二阶段,课堂实践研究。
对典型性“概念教学”课例做尝试性实验,与备课组教师研讨,提出有效实施“概念教学”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概念教学”课的考试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具体有:完成《小学“概念教学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总结报告;整理案例。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群体协作研讨概念活动展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论文汇编》3、总结结题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学校向市教科所申请结题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