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学习与实践

合集下载

台塑心得_精品文档

台塑心得_精品文档

台塑心得引言:王永庆,台塑集团的创始人,他的经营理念与人生哲学一直为商界所称颂。

通过深入研究台塑的运作模式,我深刻领悟到企业家精神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台塑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正文:一、企业愿景与使命台塑明确了企业的愿景与使命,即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导者,同时坚持为社会、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

这种明确性为企业提供了长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企业的愿景与使命并非空洞的口号,台塑通过具体行动不断践行。

例如,持续的技术创新、严格的品质控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二、卓越的管理体系台塑注重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运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这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还贯穿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

台塑强调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决策能够迅速传达并得到执行,同时收集员工的反馈,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三、人才培养与激励台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台塑设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以及非物质奖励,如表彰和认可。

四、创新驱动发展台塑坚信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此,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

台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勇于尝试、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台塑成功转型,进军多个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五、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台塑深知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因此,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台塑始终关注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环保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六、全球化战略布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台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台塑注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经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

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

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

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文化理念——从“勤劳朴实、刻苦耐劳”到“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再到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回报社会、永续经营”。

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随着公司德阳新基地的建成竣工,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生产组织模式已滞后于公司发展的需要。

作为总公司组织变革的试点企业,公司一方面积极按照总公司的安排部署实施组织变革,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搬迁德阳新基地之际,特把台湾塑料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给广大的干部职工,以学习和借鉴。

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根据集团公司党组总体部署,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化先后二期赴台塑考察,台塑高管层又到中国石化进行了回访交流,取得了预期效果。

其中,第一期考察团以刘运总会计师为团长,总部发展计划、财务、人事、物装等部门领导,以及部分企业领导参加,于2月19-27日对台塑的整体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

在第一期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总体安排,集团公司第二期赴台塑学习考察团在树林总经理和春光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分为管理架构、管理控制、公共事务、生产经营等四个专题小组,于8月10-18日赴台塑进一步深入考察学习.现将台塑的基本情况和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台塑在公司发展、治理和运营方面的基本情况创立于 1954 年的台塑集团,从世界最小规模的 PVC 粉生产厂起家,逐步成为在世界石化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的跨国企业,在多项领域位居领先地位. 2009 年集团营收高达人民币 3000 多亿元,占台湾 GDP 的 11。

8%,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在了解了台塑集团的基本情况,让我们一起再看看,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的传奇一生。

1916 年 1 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5 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16 岁,用父亲借来的 200 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1954 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 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 9 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 1984 年就达 45 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 30 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 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塑案例学习体会原创:杨智勇食贵自化,学贵自得。

通过学习台塑管理案例,让我对管理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在于台塑集团的缔造者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的“台塑管理模式”。

王永庆曾说:“企业有今天的成长和业绩,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来自内部管理的改善。

”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

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

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

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事实胜于雄辩,管理实践出真知。

正如王永庆所言,台塑靠的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从大处着眼、事无巨细,一律从末节细微着手、寻找病源、对症下药,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在点点滴滴中求得发展。

一句话,就是通过不断强化提升和持续改进管理,让企业管理模式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比如,1968年~1981年是台塑业务快速扩张的阶段,这段时期台塑敏锐地意识到加强管理控制、统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导凡事追根究底,追求合理化,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出现的管理失控、效率降低、缺乏弹性等“大企业病”;从1982年起到现在,是台塑规模急剧膨胀的阶段,这个时期台塑及时提出对外要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的“永续经营”理念,对内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关键节点表单化、流程和表单信息化,为台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台塑以追求管理的合理化,来谋求达到同行比较成本最低,进而达到在与同行竞争中“要死也是最后一个”的生存目标,打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学习台塑经验之我见

学习台塑经验之我见

学习台塑管理经验的之我见“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表单化、精细化、子成本分析”等等,这是奥宇钢铁2013年的管理热词;这是郭三祥总经理年初极力推行学习台塑管理经验的核心思路,并在各厂部、各管控环节得以顺利推进实施。

时下集团公司再次掀起学习台塑经验的热潮。

5月31日~6月1日,集团总部组织全体中高层及各部门管理技术人员举行学习台塑管理培训,这必将有效促进和提升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进而为集团的生产经营创效和科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学习台塑管理经验,单从成本管理角度简述一下心得。

台塑非常重视成本管理,其特点:一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每年设定能耗,物料以及人工成本的降低目标,并与绩效挂钩考核;二是开展单元成本分析,及时跟踪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并不断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有效管控措施;三是实行专项成本管理,定期分析成本异常,设定专项管理措施。

作为一个生产厂来讲,各类原材料的消耗,设备维护使用,原料配比结构,生产工艺操作,技术指标的改善,员工技术操作水平的提升,员工成本意识、责任意识的好坏,各项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执行力的好差,均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为此,我们只有加强成本分析与管理,把制度建设、管理流程、生产组织、信息化、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从每一道工序、每个细节入手,着眼于从点滴做起,从每个岗位和员工做起,追根究底,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使员工全面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培养员工的“切身感”,量化各项技术指标和工作指标,建立公平、公正的全员考核和激励机制。

教育员工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精心维护设备,节约使用各类原材料,杜绝安全、生产、质量及设备事故的发生,杜绝各类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和不断开展小改小革;管理技术人员要从优化原料配比、优化工艺制度、探索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方面不断寻找新的降本增效增长点,把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学习台塑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心得体会

公司开展学习台塑的活动,台塑的经验和管理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和推广。

台塑集团从一个小小的PVC工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以炼油化工为主,拥有百余家关系企业,具有产业全球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创造了产业奇迹。

台塑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它自身的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管理”就是管出道理,所以台塑企业奉行“彻底的合理化”为最高的经营管理原则。

“管理”就是“找对人”“用对方法”“做对事情”,只有注重企业员工的品质,相信有“人的品质”才有“做事的品质”才有“产品的品质”,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只有先从自身提高,才能为公司带来最终的经济效益。

态度是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更是企业突破经济极限的最好工具。

在6.25事故之后,我们更是要端正态度,把之前存在的麻痹懈怠清空,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认真的对待工作。

在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上,看不到一些修饰华丽的用词,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经营策略,台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会听话,能做事,重细节”,与富丽堂皇的辞藻不同,重点是能做事,台塑企业务实的根本,员工对事情要身体力行,不要坐着空谈,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台塑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对人精神架构的建设,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去其他公司访问,进行文化交流,可以从提升员工的文化内涵,提升整体素质。

九宫聪颖之命【诗曰】久坐尘埃以待识书窗寂寞有谁知一朝运到人相敬富贵确须有定时【妻宫】婚姻有美满之亲事可望,如果东方之亲事更佳。

南北两方平平,北方之亲不见顺利。

帮夫虽然有缘,但是暗中有冲。

四旬之外,尚有冲克,最好出门远离,可以避忌灾星。

【财运】正财尚有,偏财亦足。

初运交进,做事机警,然而求助无人,全赖自身谋营。

中运之间,渐渐步入青云,一路顺境,大胆可行。

老运更佳,大可置业。

【子息】若论嗣息,待等三十,如果早生,终难收留,最好先花后果,方可无虑无忧。

将来送老归山,预卜三子继后。

帮父虽然有缘,中途颠沛甚多。

台塑:只在乎“合理化管理”

台塑:只在乎“合理化管理”
司 .王 永 庆 本 人 的股 比并 不 大 , 只
是 台塑 的核 心 竞 争 力 之 一 , 能够 它
做 到 同类 产 品 、 同规 模 运 营 而 成 本
最低 。
台 塑 还 有 三 化 。 场 化 、 际 市 国
有 5 左 右 ,不 过 家 族 的股 份 加 在 %

化 与 中 国化 。台塑 在 1 7 0年代 就 9
横 向也 没有 竞 争 关 系 , 是 由 台湾 它
塑胶、 亚塑胶 、 南 台湾 化 纤 、 台塑 石 化 四大 上 市 公 司为 核 心 , 由纺 织 、
在 台 湾 . 家 企 业 的 文 化 都 不 每

台塑 自己的管理 实践融合 在一起 ,
进 而 创 造 总 结 出 了一 套 自 己 的 管


只在 乎 “ 理 化 管 理 " 合
口 周 放 生
学生 选 择 工 作 时 ,他 会 对 号 入 座 ,
看 看 自 己属 于 哪 种 类 型 的人 . 够 能
业 自 己的事 情 , 劳 朴 实 的 理 念 下 勤
就 是 实 实在 在 地 做 好 运 营 管 理 。 而 台 塑 只 追 求 这 样 一 个 目标 : 合 理 “
转 移 , 而 是 由企 业 自 己消 化 成 本 。
流 : 置 一 流 、 品 一 流 、 理 一 装 产 管 流 、 本 一 流 。装 置 一 流 比 较 容 易 成 做 到 , 要 有 钱 , 能 把 世 界 上 最 只 就 好 的装 备 买 来 。 有 了一 流 的装 置 ,
还 不 等 于 能 生 产 出一 流 的产 品 , 这
是 文化 的作 用 。
就非常需要有实力和管理 , 台塑 做 到 了产 品 一 流 , 达 到 了 国 际 一流 也 的 管理 水平 。 至 于 成 本 一 流 , 更 这

台塑管理心得体会

台塑管理心得体会

台塑管理心得体会台塑管理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塑管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台塑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其文化理念从“勤劳朴实、刻苦耐劳”到“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再到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回报社会、永续经营”,其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持续性,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培育了台塑员工强烈的“切身感”,养成了台塑人“用心经营、认真负责”的习惯和风格。

台塑的企业文化是将制度建设、管理流程、生产经营、信息化、绩效考核等融为一体。

着眼于从点滴做起,从每个岗位和员工做起,追根究底、持之以恒,在坚持“勤劳朴实”的基本理念不动摇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不满足,目标追求“止于至善”。

台塑的创始人王永庆认为“改善获利比增产获利大得多”,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简化为“赢利的实体”,而赢利有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

开源牵涉到科技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等诸多因素,企业控制难度较大。

节流就是降低成本,这方面一定要做到有比较优势,提出“要做最后一个倒下的企业”,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要做到“不断追求合理化”,要“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如: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王永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召开午餐汇报会,听取下属各企业对某个专题的汇报,当场提问,刨根问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午餐汇报会不仅发现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异常现象,找到了解决异常问题的途径,而且提高了企业制度执行效果。

通过本次学习,了解到台塑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值得我们管理借鉴:轨道式的管理控制、全面信息化管理、运行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精细财务管理等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

在这些有效地管理程序中结合我在分厂的'实际工作作如下的心得总结。

台塑的轨道管理理念是设定集中管理,下辖多个权限分层管理机制,按照流程规定执行,所颁布的各种制度都有标注可依,这就代表着在企业管理中设置了轨道,偏离了轨道,就不能运行,必须及时修复完善。

【学习】学习台塑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学习台塑管理心得体会

【关键字】学习学习台塑管理心得体会篇一:台塑管理模式学习心得台塑管理模式学习心得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做好团队管理,管理知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集团组织这次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必须不断的去学习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好管理工作。

白崇贤教授的讲座使我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针对这次学习的重点总结如下:管理是智慧和思想的展现,管理形式上是“管”,其本质是关怀、关爱、服务、以人为本。

管理就是管处道理。

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让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能用钱在一天或一小时内,买到别人的肌肉动作;然而你却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买到主动、买到忠诚、也不能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

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是企业制度的完善,员工热爱企业,企业里人人的主人,人人是管理者,员工自觉性极高,自律性极强,员工的主人公意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对待绩效考核,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绩效管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这根管理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与其它四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盲目地把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不但使绩效考核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对绩效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无法体现绩效管理的价值。

绩效管理则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即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转变思维方式、换位思考、开拓创新,用所掌握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实践,制定适合本处里的先进管理方法,做好集团的安全保卫工作。

纪检监察部保卫处龚亚旗篇二:台塑精细化管理培训考察心得台塑精细化管理培训考察心得张建新董事长XX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福建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管理人员赴台参加?向台塑学习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培训期间台塑高层管理人员亲自授课,并组织参观了设在高雄的仁武台塑公司。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_学习心得.doc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_学习心得.doc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_学习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塑案例学习体会原创:杨智勇食贵自化,学贵自得。

通过学习台塑管理案例,让我对管理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在于台塑集团缔造者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台塑管理模式”。

王永庆曾说:“企业有今天成长和业绩,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来自内部管理改善。

”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还有很多细根。

树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

而人们注意,往往只是茂盛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根部。

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管理趋于合理化。

事实胜于雄辩,管理实践出真知。

正如王永庆所言,台塑靠就是这种脚踏实地作风,从大处着眼、事无巨细,一律从末节细微着手、寻找病源、对症下药,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追求“点点滴滴合理化”,在点点滴滴中求得发展。

一句话,就是通过不断强化提升和持续改进管理,让企业管理模式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比如,1968年~1981年是台塑业务快速扩张阶段,这段时期台塑敏锐地意识到加强管理控制、统一规章制度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导凡事追根究底,追求合理化,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出现管理失控、效率降低、缺乏弹性等“大企业病”;从1982年起到现在,是台塑规模急剧膨胀阶段,这个时期台塑及时提出对外要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永续经营”理念,对内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关键节点表单化、流程和表单信息化,为台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台塑以追求管理合理化,来谋求达到同行比较成本最低,进而达到在与同行竞争中“要死也是最后一个”生存目标,打造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战略调整和提质增效期,“四大革命”“四大关口”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跨越公司治理能力提升关口十分急迫。

中石化关于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

中石化关于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

台塑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随着公司德阳新基地的建成竣工,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生产组织模式已滞后于公司发展的需要。

作为总公司组织变革的试点企业,公司一方面积极按照总公司的安排部署实施组织变革,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搬迁德阳新基地之际,特把台湾塑料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介绍给广大的干部职工,以学习和借鉴。

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根据集团公司党组总体部署,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化先后二期赴台塑考察,台塑高管层又到中国石化进行了回访交流,取得了预期效果。

其中,第一期考察团以刘运总会计师为团长,总部发展计划、财务、人事、物装等部门领导,以及部分企业领导参加,于2月19-27日对台塑的整体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

在第一期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总体安排,集团公司第二期赴台塑学习考察团在树林总经理和春光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分为管理架构、管理控制、公共事务、生产经营等四个专题小组,于8月10-18日赴台塑进一步深入考察学习。

现将台塑的基本情况和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台塑在公司发展、治理和运营方面的基本情况王永庆于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祖籍福建省安溪县。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在嘉义米店当学徒,2年后,向父亲借200元旧台币开办米店。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生产PVC。

经过55年的发展,台塑已形成以炼油化工为主,电力、电子、钢铁等产业并行发展的跨国公司,员工94268人。

2008年营业额为21705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838亿元),利润186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1亿元)。

在55年的发展过程中,台塑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分级管理、层次清晰,各行其责、运行流畅。

这主要体现在:(一)用心务实、永续经营的发展历程。

台塑1954年创立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54-1967年的自然成长阶段,从1954年日产4吨PVC的小厂起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多角化经营。

台塑“合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学习考察报告

台塑“合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学习考察报告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盐业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2期
主题词: 管理经验 学习考察报告 理论与实践 研讨班 公司组织 核心竞争能力 化工企业 考察培训
摘要:为对标世界一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企业成功管理经验,深入推进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合理化建议工作,提升中盐总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中智公司的精心安排下,中盐总公司组织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四大事业部及部分专营、制盐和化工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由总公司总经理李耀强带队,分管理架构、公共事务、生产经营三个专题小组,历经开班动员、在台实地考察培训(包括长庚大学管理学院讲授式培训。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危机改变命运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中国有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就会打开另一扇窗。

"其实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至。

危机中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机遇而已。

最近通过学习台塑集团管理经验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在危机中获得机遇的重要性。

小时候我也曾经学习过一个故事故事里面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危机不等于失败只要我们抛开畏惧心理不沉沦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机遇就在眼前。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若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通过近期公司组织的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念更要试着去实践去改变工作上不合理的地方共同创造公司的未来。

台塑心得体会

台塑心得体会

台塑心得体会台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近年来,我有幸在台塑集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于这个大型企业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台塑集团的发展规模令人瞩目。

作为中国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台塑集团在炼油、石化、能源、塑料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其生产规模之大、产品品种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台塑集团也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这都离不开台塑集团多年来所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经验。

其次,台塑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作为一个大型石化企业,环境污染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然而,台塑集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台塑集团也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这使得台塑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另外,台塑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非常重视。

台塑集团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在台塑集团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台塑集团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

无论是技术培训、管理培训还是职业规划,台塑集团都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这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台塑集团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台塑集团的企业文化以“诚信、负责、创新、共赢”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内外部培训、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这使得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凝聚力,激发出了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我在台塑集团工作的这段时间,深深体会到了台塑集团的实力和魅力。

无论是在技术实力、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还是企业文化方面,台塑集团都取得了很多成就。

作为一个员工,我非常荣幸能够在台塑集团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相信,台塑集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能够继续为台塑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台塑经营管理成功经验

浅谈台塑经营管理成功经验

浅谈台塑经营管理成功经验作者:郭阮鹰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台塑集团管理方式方法,总结出七条成功管理经验。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引言:台塑集团是世界最大石化企业之一,2013世界500强排名379位,经营范围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半导体、汽车等。

台塑经过艰苦实践将传统家族主义与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当代台湾式管理典范,创办者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

1、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建设台塑积极推进以“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等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成台塑人独具特色的“一切都追求合理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务实的行事风格。

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环节都能追根究底,点点滴滴追求一切事务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努力目标。

构成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及竞争力的原动力,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同时基于“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之宗旨,持续“奉献社会”。

2、分散于集中结合的管控模式通过集中与分散管理并存、轨道式管理和异常管理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将台塑近百家关联企业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既有能抵御风险的规模性,又有能适应多变市场的灵活性。

总管理处代表出资人管理企业,统筹协调,集中处理公共事务,集中投资决策,提高了公共事务管理的统一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全面推行“责任中心”制度,下属各事业部作为责任主体独立经营,既提高了经营积极性,又保持了经营灵活性。

推行以制度与流程为核心的轨道式管控。

制度有标准、有可控制的流程,等于在管理中设置了轨道,偏离轨道就不能运行,必须及时修复完善。

实行对于“出轨”问题的“异常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都要提出改善措施,立案后进入计算机管理,直到改善完成后才结案。

3、管理高效的幕僚体系。

通过建立幕僚体系(总管理处为代表)与行政体系相分离的管控架构,将集中管理与业务扩散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实现了综合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考察学习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进一步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

考察学习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进一步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
12
(三)责任明确、执行到位的运行模式
台塑实行管理控制和资源整合集中统一、生产经营独立运作的目标 责任制度,这是台塑高效运转的最重要保障。对于管理控制、资源整 合、生产经营等三方面的责任,台塑界定得非常清晰,分解得非常细 致,使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具体负责,每一项工作 都有分解落实,每一个任务都有检查考核,每一个责任主体都目标鲜 明,各自都在围绕中心任务持续改善,追根溯源,保证了整个台塑的 执行力和运营效果。
直属部门
会 计 处
储 运 处
研 发 中 心
各公司 事业部
总经理室
安其
环 卫 处
他 事 业 部
事事 业业 部部 21
生生 产产 厂厂 12
其 他 生 产 厂
图3 台塑各公司管理构架示意图
11
(三)责任明确、执行到位的运行模式
1.管理控制方面
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室承担着整个台塑的管理控制责任,主要负责制度制订、执行 考核、重大专案研究、管理关系协调等工作,对整个台塑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建设负全 责,是台塑的管理控制责任中心。
开源 节流
牵涉到科技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等 诸多因素,企业控制难度较大 。
就是降低成本,这方面一定要做到有比较 优势,提出“要做最后一个倒下的企业” ,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要做到“不断 追求合理化”,要“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并解释说:止于至善就是在追求降低 成本上没完没了。
17
(一)朴素务实的企业文化
6
(一)用心务实、永续经营的发展历程
台塑在其发展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从1994年开始,台塑四大关 系企业共同筹资在麦寮建设了超大型石化基地,总投资5744亿台币。 通过填海获得2255公顷土地,兴建了2500万吨/年炼油,293.5万吨/ 年乙烯及下游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丁辛醇、丙烯腈等 配套装置,172万吨/年PX及下游苯乙烯、苯酚丙酮、PTA等配套装置, 512万千瓦发电能力以及年吞吐7000万吨的麦寮工业专用港口。

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

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

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台塑集团为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缘起于1954年创立之福懋公司,旗下事业横跨塑胶、纺织、石化、电子、能源、运输、工务、生物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台塑的创办人为王永庆、王永在兄弟。

根据统计,自1980年代以来,台塑集团在资产总额、营收净值、员工数等方面均独占鳌头,为台湾民营企业之龙头,也为其主要创办者王永庆赢得“台湾经营之神”的美誉。

台塑企业缘起于台湾塑胶公司,从日产四吨PVC粉开始,是世界上唯一仅见的最小生产规模,历经五十年努力,突破种种困境,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PVC 粉生产厂之一,不但开启台湾石化工业的萌芽契机,更带动了塑胶加工业蓬勃发展。

台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由塑胶工业起步,逐渐跨足石化、纤维、纺织、电子、运输、重工、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同时拓展海外投资事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也着手开办医疗、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大众。

一、瘦鹅在危机中生长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至少经历过4次巨大的经济危机,分别为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

经历了一次次狂风骤雨,王永庆和他的台塑集团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日渐崛起,最终王永庆成为台湾首富,其中奥秘令所有人好奇。

王永庆1916年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县,他出生那年台湾正处于被日本占领时期,经济萧条。

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时,便辍学到茶园当杂工。

此后,王永庆又到小米店做学徒,由此积累了不少商业经验,如差异化竞争、从顾客出发等经营策略。

当学徒后的第二年,王永庆借来200元钱,开始自己创业,之后又办过砖瓦厂、木材厂,但都是在遵循日本经济管理方法的情况下负重前行的。

台塑学习体会

台塑学习体会

赴台塑学习考察的收获与体会一、考察的基本情况这次赴台塑学习考察是在集团(股份)公司统一组织下,由集团(股份)公司金总带队。

参加考察的有集团公司领导、集团(股份)部分部门领导以及各二级单位董事长(总经理)共29人,时间为3月7日从上海启程到16日返回上海共计10天时间。

在这10天里,我们听取了台塑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情况以及各项专业管理情况,六轻厂区节能减碳推动与执行情况的报告,参观了台塑六轻厂区,考察了台湾社会情况以及与台塑高层进行交流,整个考察过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增长了知识。

二、台塑情况简要介绍台塑企业于1954年创立台湾塑料,起初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随着企业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的发展,企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扩大。

目前共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百余关系企业,分别在台湾、美国、祖国大陆、越南、菲律宾、印尼都有设备厂房,此外还有庞大的教育(三所大学)、医疗机构(七所医院)和一个养生村,产品不但有PVC、VGM、液碱、盐酸、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酯、氯乙烯、聚丙烯等诸多原材料及化工产品,还有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和产品。

到2008年营业收入就达到4838亿元人民币,利润41亿元人民币。

台塑现有员工92760人,其中台湾本土企业有69401人,海外有23359人,是台湾最大、也是在世界上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为员工谋了福利,对企业和社会创造了较大的效益。

1.台塑的发展历程一是自然成长阶段(1954年-1967年),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扩充生产设备和追求多元化经营,逐步成立三个相对独立和具有相当规模的台湾塑料公司、南亚塑料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1992年成立台塑石化公司)形成了台塑关系企业和台塑企业“勤劳朴实、刻苦耐劳”的文化和环境。

二是台塑实现“统一管理制度、追求合理化”的阶段(1968年-1981年),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立专业管理单位――总管理处。

向“台塑”学什么

向“台塑”学什么

台塑考察学习体会台塑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台塑)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以其质朴的精神与博大胸怀矢志践行“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之思想,经过五十余年的不懈追求和奋进,把一个日产4吨的PVC工厂,打造成扎根中国台湾、横跨中国大陆、美国、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涉猎石化、钢铁、重工、生科、电子、医疗、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帝国,至2016年,台塑旗下共有130多家单位和关联企业,员工达10余万人,总资产达到788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5734亿元人民币,年度营业收入超过405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758亿元人民币,在台湾企业集团中均名列前茅,成为引众人折腰的知名企业。

本人有幸成为上级单位组织的赴台塑调研团队的一员,经过近10天的学习调研,收获很多,体会颇深,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台塑成功的四根基柱一是基于创办人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理念与管理哲学,尊重人性,以合理化、切身感来激发员工创造力,以“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作为企业永远的追求;二是基于人才培育、砺练和队伍建设,基于百年树人的理念通过教书育人,打造台塑企业子弟兵队伍,再辅以系统化、现代化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三是适合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构架和运行机制,也就是具有综合效能的执行机构即行政中心和总管理处;四是长期耕耘、孕育而成的企业文化,五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止于至善。

二、合理化是台塑成功之道台塑推行的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的管理模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沿着台塑的成长轨迹来看一下,台塑的管理机制是如何在追求合理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建设、健全和完善的。

台塑集团在55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分级管理、层次明晰、各行其责、运行流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然成长阶段(1954--1967年),从1954年日产4吨PVC的小厂起家,通过延伸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多元化经营;第二阶段为统一管理制度、追求合理化阶段(1967--1981年),台塑营业额超过14亿元台币,有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了幕僚管理单位——总管理处,统一了全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等;第三阶段为管理信息化阶段(1982--1992年),其营业额超过544亿元台币,发展重点是推动了全面管理电脑化、生产自动化和人员配置合理化;第四阶段为调整产业结构和管理E化阶段(1993--2003年),其营业额超过1705亿元台币,这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整合传统产业,扩大海外投资,推动管理E化及会计一日结算作业;第五阶段为强化产业拓展、跨行业对外投资、强化安卫环阶段(2004--至今),其在中国大陆、美国、越南投巨资垂直整合石化产业、投资钢铁等。

台塑集团管理经验分享

台塑集团管理经验分享

台塑集团管理经验分享——台塑集团「一日结算」公司管理上轨道重要指标「一日结算乃是一家公司管理制度是否上轨道的指标。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一语道出企业管理的关键。

事实上,上轨道的管理制度与公司每个月底的财务结算速度成正相关,花费的时间越少表示管理制度越佳,而有效缩短结算时间即需透过管理计算机化来达成。

一直以来,台塑集团都将「一日结算」视为管理制度是否上轨道的指标,并且早在2001年5月前就已达到一日结算的目标;然而很多人以为「每天」可以完成「标准成本」结算就算已做到一日结算,其实不然,台塑所谓的一日结算是:「每月一日」完成「实际成本」结算。

唯有透过实际成本结算,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善。

若将「一日结算」加以剖析,其实是采取了「就源输入」动作与「异常管理」重点的管理变革。

所谓的「就源输入」,就是在一开始发生成本的时点,经办人员就已实时将财务数据输入管理系统。

「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效率提升,二是防止数据重复输入。

」台塑网ERP处资深顾问曾治平说,这个管理变革让每个台塑员工都具备了简单的会计能力,也让会计部门的工作性质,从原来的报账与数据输入提升到财务查核,使效益大增。

落实PDCA做好异常管理在「异常管理」部分,无论是成本差异、质量异常、进度逾期等各项异常情况,也都透过ERP系统列表反应,提供相关作业人员可实时检讨原因,进而提报改善对策。

「这样一来,从制订年度目标(Plan)、实际执行(Do),到实际与目标比较(Check)以及反应异常与解决改善(Action),就能提供一个有比较基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曾治平强调。

而ERP系统可依据各产品、各部门「实际成本、费用」数据,与原来所设定的目标值作比较,并编制成各种经营报表,也因此会计结算作业可于翌月一日完成。

如进一步深究其背后代表的重大意义,则是在翌月1日ERP即完成会计结算,可说是代表公司各项管理作业均可正常运作,各部门的管理也达于合理境界,会计结算编制的各种经营报表,也能忠实正确反应出公司经营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中央企业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学习与实践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内控与风险管理部)8 月29 日,国资委和国台办举办了为期一天的企业讲习班,来自91 家中央企业的领导和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

本期讲习班的主题是研讨“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

2008 年以来,由国资委搭台,先后有十多家央企20 多期次赴台塑考察学习。

讲习班上,中国石化、兵器工业集团等5 家企业介绍了赴台塑学习考察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将学习经验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所取得的成效,长庚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对台塑管理经验进行了解读。

我们对上述企业学习考察情况进行了整理提炼,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台塑合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台塑集团(Formosa Plastic Group ,亦称台塑关系企业,以下简称“台塑” )创办于1954 年,由日产4 吨PVC 的小厂起步,遵循创办人王永庆先生提倡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经营理念,经过60 年的发展,在石化、医疗、生物、电子等完全竞争领域发展成为台湾最大民营企业,下辖100 多家公司,全球员工10 多万人。

截止2012 年,台塑的营业额为22764 亿新台币(折合4740 亿人民币),税前利润435 亿新台币(折合91 亿人民币),是世界最大的聚氯乙烯和纤维生产商之一。

台塑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西方的管理理论相结合,独创了“合理化”管理模式。

在理念上追求利人利己、共存共荣,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以及企业员工当作真正的合作伙伴,尊重为先,在追求企业合理利润的同时要充分照顾伙伴的利益。

台塑的“合理化”管理可用“七个化”来概括:(一)管理制度化台塑持续、高效运行发展的重要法宝是“依法治企” ,项项活动都形成制度,项项制度都制成表单,所有制度和表单都通过电脑化管理和运行。

台塑的制度建设始于1973 年,在制度体系层面,遵循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由总部统一管理人事、财务、生产等12 个业务类别、6 个层面的制度体系,所属企业制定实施细则和作业要点,所有业务活动都通过制度明确,目前运行的制度超过2 千项。

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制度的表单化和表单的电子化,遵循“就源输入、多次应用、环环相扣、相互勾稽” 的原则,将制度的关键环节和执行要素制成表单,通过电脑按固定流程运行,实现了自动检查、跟催和稽核,目前运行的OA 表单超过3 千套。

以采购的“四把钥匙”为例,供货商参与台塑招标,中标后得到价格的第一把钥匙,发货至台塑,由收货人确认数量后得到第二把钥匙,由物管部门确认合格数量后得到第三把钥匙,由会计部确认系统生成的与供货商递交的发票金额一致后得到第四把钥匙,勾稽无误后“自动开锁” ,供货商一周内收到付款。

(二)管控简洁化台湾学商两界对台塑管控的评价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决策集权、执行分权的管控体制” 。

台塑的管理机关只有一个总管理处,具有两项职能,一项是制度和执行力的建设、监控和考核,由下设的总经理室承担,内设人力资源、产销、财务等十几个组,负责制度建设等层面的工作,对下属公司无业务指挥权。

另一项是集团内公共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服务,由下设的财务部、经营专案组、采购部等部门承担,集中处理共同事务,相当于共享中心。

除此以外的其余权力全部下放所属子公司。

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执行规章制度、集中处理公共事务的前提下,独立开展生产经营,业务不重复、不交叉、不竞争。

各公司在设置总经理室和直属部门的同时,下设若干事业部,负责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生产完全按市场变化准确反应、快速应对,随时调整优化结构,事业部之间的物料互供严格按照市场价格执行。

(三)控制“异常化” 由于日常工作都按制度和固定的流程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放在控制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异常”事项上,通过处理“异常”事项实现管理上的纠偏、改进和提升。

台塑在生产、运营、财务等经营管理模块重点寻找和消除异常,对过程中的异常现象,通过正常反馈、跟催、稽核、改善四个环节,借助业务流程中的异常管理表单,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过程异常管理。

例如对逾期处理情况,系统将自动跟催至主管,再有逾期跟催至高一级主管,一级一级催办和追责,直至完成目标任务。

这种追根究底地控制“异常化”十分为王永庆所看重,他通过常年的“午餐汇报会”方式身体力行地推动异常管理,在加强过程监督和控制的同时,促使各级层面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问题,进而形成了台塑员工事事清楚、件件明白的严谨务实作风。

(四)全面信息化信息化为台塑实现精准管理、高效管理和从严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其管理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

台塑在信息化上,一是打破业务鸿沟,树立就源录入、统一平台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架构,杜绝信息孤岛。

二是坚持自主研发,形成了“制度提出方+信息部门+ 制度使用方”三方共同协商定制的运作模式,确保了制度不仅“要” 信息化,而且“能”信息化。

三是信息化直指业务流程的梳理再造,令核心业务环环相扣、相互勾稽,各部门数据在内在逻辑关系上相互印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日常人为干扰。

这些都为精细化和高效管理夯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例如“一日结算”机制,在每年1 月1 号、每月1 号中午之前完成上年度和上月的所有报表,数据截止日期是前晚的24 点。

1990 年时结算时间是7 天,王永庆提出每年缩短1 天,至2001 年终于实现并坚持至今。

(五)成本精细化王永庆认为“改善获利比增产获利大得多” ,台塑对成本控制严之又严,对成本分析追根究底,止于至善,没完没一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细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台塑各子公司是一级利润和成本中心,各公司内部的事业部是二级利润和成本中心,再进一步分解利润和成本责任单元,落实至车间、班组。

其中成本中心的分解甚至到某台设备、某项任务和某件工作。

利润和成本中心在1998 年分别为180 个和4 千个,至2007 年已分别超过1 千个和1 万个。

二是推行单元成本管理,采取“剥5 张皮”的方法用鱼骨图细分单元成本。

先分析产品制销总成本(由原料取得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并向下细分到子公司和事业部,再对产品单位成本和构成要素层层分析和控制。

用王永庆的话来说:“对成本控制就是要追根究底,我们台塑就靠这一点吃饭。

”与此同时,对与企业效益不直接相关的项目尤为节省,追求质朴简约,如高管人员招待所的电视机只有普通电脑包大,该省的坚决省;但对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应尽责任相关的环节,如电厂自动输煤系统、医疗耗材和安环投入,又十分肯投入,绝不吝啬。

(六)创新全员化王永庆认为,台塑95% 的成长来自于内部管理的改善,主张激发员工的切身感,制定企业改善提案奖励办法,鼓励员工踊跃提出创新提案。

为此,专门建立了内部创新平台,制定了《提案改善管理办法》,实行全面改善活动。

课长以下员工可针对公司的管理和工作方法、制度和表单改善提出创新建议,并且明确了改善提案奖励的适用范围、运行流程和奖励标准,以“鼓励员工更加机智地、而不是更加辛苦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好” 。

平台在运行的头3 年就采纳执行了300 多项合理化改善建议,发出15 万元奖金,每月产生的直接效益超过600 万元。

现在每年60% 以上的管理改善建议都来自于基层员工,合理化建议已成为常态。

(七)考核定量化为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台塑一方面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同行业最佳和自身历史最好水平,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对每项工作设置可细致的量化评价标准,例如提前或逾期一天办结工作各加减0.25 分。

另一方面加强动态考评和快速兑现。

单项工作完成出色者当日发放特别奖金,实行月度绩效考核并当月兑现奖金。

连续三个月度考核处于后三位的须进行书面说明。

年度考核中,月度考核结果占80% ,年终综合考核结果分优、良、甲、乙、丙五等,优等比例低于10% ,优良等比例低于30% ,对优良等次年晋级工资,对丙等或连续两年乙等次年降两级工资。

这种具有细致量化标准的常考核和硬兑现,切实“让每个员工都知道,把事情做好就有好处” ,使员工时刻都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都很强。

台塑集团在以上的合理化管理过程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本的精细管理思想有机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精髓,坚持“中体西用” 、“洋为中用” ,开创了一套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中央企业学习台塑合理化管理的实践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两期赴台塑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强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持续推进制度标准化和全面信息化。

系统梳理和全面评估公司现行制度,将公司制度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详细分层分类,构建集团公司标准化制度体系,设计不同层级和类别的标准化制度模板,对制度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设计。

以ERP 为核心建设经营管理平台和生产运营平台、信息基础和运维平台。

二是深入开展集中化和精细化管理。

在财务领域深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

在物资采购领域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大总部集采力度,全面推进网上采购,强化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管理,建立供应商管理平台、制度、准入流程和量化动态的考核标准,建立物采价格数据库,开展成本构成分析,加强价格监管。

三是以异常管理和全员改善为抓手,建立常态化自我完善机制。

通过异常分析、管理诊断与评价、调整经济活动分析会为问题分析等方式,锁定重点问题,强化节点控制;开发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信息系统,实现建议提报、专家评审到立项实施和奖励公式的在线运行,自2010 年试点以来收到建议超过25 万项,采纳15 万余项,累计降本增效超过76 亿元。

四是持续对标,开展比学赶帮超。

从事业部(管理部)、分(子)公司和装置3 个层面,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生产经营、资产运营、发展能力5 个维度,7 个主要业务板块建立指标数管理体系,建立对标评价的长效机制,分层分类对标国内外行业先进,实施比学赶帮超。

五是建立以整体效益为导向的动态绩效考核机制。

引入“联合基数法” ,改变以往单向分解下达考核指标的做法,避免上下博弈;完善综合考核计分方法,突出整体效益最大化;实行季度对企业领导班子的严考核、硬兑现。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以精益管理为核心主题,从战略层面在集团全范围部署推动。

一是顶层策划,总部全面策划督导。

制定集团公司《全价值链精益管理战略实施指导意见》,对下属各单位的精益管理实施方案逐一评审并纳入考核,同时督导所属企业主要领导亲历亲为、直接推动。

二是发挥总部部门的推动作用。

为各部门设置个性化精益改善任务和指标,明确多部门协作事项的第一和第二责任主体,根据各部门考核结果评出ABC 并决定部门年终奖。

三是完善机构,建立组织保障。

集团层面成立运营与绩效管理部,既负责牵头推动精益管理,通过绩效考核督促激励,又负责集团重大改善事项的实施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