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引发新的制度性改革,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加快,未来社会凸显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等等,都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这样一种剧烈社会转变和新型的教育。
人的一生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活着有目标、有追求,有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和愿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中创新,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这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作为21世纪的一线教师,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更新自我的观念和知识结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围绕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明确任务,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争取做一名适应教育发展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专家型教师。
一、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可以说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教师从教一天,就得学习一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才能胜任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学习来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非常失望的。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内需。
(二)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较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即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各科课程及其教材教法理论与实践、教育评价、教育科研与决策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以我校朱校长为例自从从事教学以来不断加强学习,以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相关知识,广泛汲取各种营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数学教材,掌握新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明确新课堂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现代教育新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认真总结反思。渴求新
知,增长悟性,使她的教学愈教愈新。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因为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已是今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三)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教师的工作需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不断改革意识、拓展和解放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时,要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自己是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工作上,也要甘当“小学生”。其次,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杂志、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培训等途径学习新的知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拓者,如果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只有像蜜蜂采集百花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在育人的百花园中酿出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特别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必须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教师。二、做一名善于研究的教师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要求。
(一)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使用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刚
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感悟或师从名师,模仿老教师。这些无疑是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从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行家里手。国内外的很多教育家如我国的陶行知、美国的桑代尔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转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倡导者滕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二)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首先,学校要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其次,主动加强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向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发展。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自觉地将研究注入课堂;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要做教育教学的“探索者”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创新。
三、做善于创新的教师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的教师。要完成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教育必然要不断地创新。面对这样崇高的使命,教师更应当有所作为,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响亮的称谓。
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会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地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现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的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断处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尊重科学,不盲目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合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