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中药处方是中国传统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处方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中药的命名并不像西药那样直截了当,有很多别名称谓。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用中药处方及其别名和功效。
1. 四物汤(四物饮)四物汤又称四物饮,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组成。
四物汤是一种益气补血的中药处方,可以用于缓解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
2. 疏风解毒汤(银翘散)疏风解毒汤又称银翘散,由连翘、荆芥、薄荷、桑白皮等药材组成。
疏风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咳嗽等症状。
3. 清热解毒汤(清热饮)清热解毒汤又称清热饮,由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等组成。
清热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疮疖等症状。
4. 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又称四逆散,由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等组成。
四逆汤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5. 妇科四物汤(四神汤)妇科四物汤又称四神汤,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
妇科四物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有助于缓解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状。
6. 六味地黄丸(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又称六味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子、牛膝、丹皮、桃仁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痛等症状。
7. 通窍酒煮茶(九转大还丹)通窍酒煮茶又称九转大还丹,由红花、乌药、蛇床子、益智仁、没药等药材组成。
通窍酒煮茶可以活血化瘀、通舒经脉,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8. 羚羊感冒丸(葛根黄芪散)羚羊感冒丸又称葛根黄芪散,由葛根、黄芪、芦根、甘草等药材组成。
羚羊感冒丸具有解表散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以上为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的介绍,仅供参考。
在使用中药处方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用,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药品。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1. 四物汤别名:四物汤、建中汤、四物调经汤、佛手汤功效:•调补气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女疾病。
2. 当归血建丸别名:补血丸、当归建血丸、红花脉血丸功效:•补血益气、活血化瘀。
•对气血不足、月经不调以及血瘀所致的痛经都有较好的疗效。
3. 四逆散别名: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散功效:•暖经散寒,调和气血。
•适用于寒冷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状。
4. 茯苓四逆汤别名:茯苓四逆散、四逆八九汤功效:•暖经散寒,舒筋活血,调和气血。
•对于寒凝所致的痛经、经闭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5. 白虎汤别名:白虎加人参汤、白虎煎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凉血止血。
•适用于病毒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引起的发热症状。
6.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加吴茱萸汤功效:•行气活血,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对于乳房胀痛、经前期症状等具有一定疗效。
7. 乌鸡白凤丸别名:白凤丸、乌鸡丸、饱腹散功效:•益气养血,调和阴阳,润燥生津。
•适用于虚损久病后体虚、心悸失眠等症状。
8. 通脉四逆汤别名:通脉四逆散、通脉四逆丸功效:•温通经络,祛寒化瘀,活血止痛。
•适用于肢体寒冷、经脉不通等症状。
9. 百合固金露别名:百合露、百合固金乳露功效:•补充营养,滋养皮肤,减少皱纹。
•对于肌肤干燥、皱纹增多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10. 斑秃舒发丸别名:斑秃丸、斑秃宁发丸功效:•活血化瘀,生发滋养。
•适用于斑秃、脱发等头发异常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用中药处方的别名及功效介绍。
每个药物对应于不同的病症,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神枳粉:贮藏于纤维质杯内,外形如神枳而得名,为少腹痛、腹痈症之有效中药。
其细腻粉状,颜色淡黄色。
主治少腹痛症,腹胀泻肚、痔疮痛等。
苍术:原产于欧亚大陆,以体头长,枝茎叶色黄绿色、少胆粉红而得名,为重要的中药药材之一。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胆结石、肝炎、肝硬化、肝脏功能失常以及急性胆囊炎等疾病。
熟地: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有益的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尤其适合治疗肝火旺盛、肝炎、咳嗽、痈肿等疾病。
当归:原产于欧洲,又称为胡椒根、大叶桃仁,以根茎如古老人头形而得名。
有清热补血、滋润肝肾等作用,具有补血、益血、利尿、滋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产后虚弱、月经失衡、贫血、四肢发冷等。
人参:原产自中国,以根部具有节食口形而被称为“人参”。
由于人参具有滋补元气、增强体力、补虚劳、强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中药材中有重要地位。
白术:原产于欧洲及非洲,以鬃毛如白马而得名,常用于治疗慢性萎靡、消渴、热毒腹泻等症。
适用于慢性及慢性淋巴结炎、慢性萎靡、疮毒、寒热及湿毒之证。
黄芩:常见的中药药材,以其枝株的根部具有黄色而得名。
主要功效是祛痰止咳、消炎解毒、止吐止泻、补肝明目等,可用于治疗气喘、癲疾、胃炎、腹泻痢疾等疾病。
归脾:原产自东南亚,类似药根,以其如胃脾形而得名。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气、祛除热毒;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便秘、腹泻等疾病。
贝母: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味苦涩,带有特殊臭味,以其船舰包袱般的形状而得名。
主要功效为止血活血、消积止痛、消肿止痒等,可用于治疗止血不止的出血性疾病、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常用的中药大全
穿心连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主治: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 主治:1.痈肿疔疮2.外感风热,湿 主治: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2.风 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3.湿 病初起3.热毒血痢 热外感,温病初起3.热淋涩痛 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4.痈 肿疮毒,蛇虫咬伤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定惊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血2.咽 主治: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2.血 主治: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2.热 喉口疮,火毒疮疡3.咳嗽胸痛痰中 热出血3.虫疾 淋涩痛,温热黄疸 带血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土茯苓 鱼腥草 大血藤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2.淋 主治:1.肺肿吐脓,肺热咳嗽2.热 主治: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2.跌 浊带下,湿疹瘙痒3.臃肿疮毒 毒疮痈3.湿热淋证 打损伤,经闭痛经3.风湿痹痛 木蝴蝶 白头翁 白花蛇舌草 清肺利咽,蔬肝和胃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1.喉鼻音哑,肺热咳嗽2.肝 主治:1.痈肿疮痛,咽喉肿痛,蛇 主治:1.热毒血痢2.疮痈肿痛 胃气痛 毒咬伤2.热淋涩痛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温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 毒发斑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 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 赤肿痛,痈肿疮疡3.肝郁胁痛,经 蒸劳咳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 无汗骨蒸2.血滞经闭、痛经,跌打 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 痈肿疮毒 伤痛4.痈肿疮毒
主治: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 主治:1.湿热泻痢,带下阴氧2.肝 下,湿疹瘙痒2.肝火头痛,目赤目 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聋,胁痛口苦3.惊风抽搐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蔬散风热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药材有着多种名字,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困惑。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列举出了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别名,以供参考。
一、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有着《本草纲目》“千金要方”之称。
人参主要用于滋补强壮、益气养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人参的别名有:•大补苓•东洋参•南洋参•美洲参•维生素R•维生素X•五灵脾•人形草•参茸二、黄芪黄芪,是一种著名的中草药,在民间应用非常广泛。
中医认为,黄芪有益气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被广泛用于调节人体机能。
黄芪的别名有:•白芪•裸茎黄芪•南黄芪•北黄芪•石菖蒲三、当归当归是一味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草药,也是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补血药。
中医认为,当归能够活血调经、养血安神、补虚弱等,常用于女性药物治疗及相关疾病治疗.当归的别名有:•番泻•檀香芷•女药•沙姜•羊角中•中情草•猪血草四、川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也是一种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药材,主要用于调经活血、疏通经脉等方面。
川芎的别名有:•芎莉•天冬•乌药•香附子•白芷•血宁草•常山五、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及东北地区。
茯苓可以健脾益肾、利尿消肿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补益脾胃、祛湿利尿等方面。
茯苓的别名有:•茯神•小益田•苦茯苓•苦药•茯摩诃•山茯苓•地梢苓六、枸杞枸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保护视力等多种功能。
枸杞主要用于补肝益肾、明目养血、以及抗疲劳等方面。
枸杞的别名有:•海吴桐•生地、死地•土青、黄藤•北甘蔗•天芝子•小枸杞•小鸡子七、地黄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糖苷类等多种成分,具有活血养肝、补肾益髓等功效。
地黄常用于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等方面。
地黄的别名有:•熟地黄•生地黄•四君子•龟血•狗脊•没药根•熟地苡仁八、巴戟天巴戟天是一种中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1、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药物: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血室。
3、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4、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药物: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5、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6、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药物: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
升麻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7、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药物: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8、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 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9、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药物:生黄芪、白术、防风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10、小承气汤药物: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11、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系列】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之金石类
【系列】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之金石类金石类伏龙肝: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心土。
处方别名:伏龙肝、灶心土、灶中土、釜下土、釜月土、灶中黄土、釜月下土。
温中燥湿,止呕止血。
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樟丹:为纯铅经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
处方别名:丹、真丹、铅华、铅黄、国丹、朱粉、松丹、朱丹、陶丹、章丹、樟丹、彰丹、铅丹、东丹、黄丹、红丹、广丹、川丹、光明丹、桃丹粉。
解毒,生肌,坠痰镇惊。
治痈疽,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汤火灼伤,惊痫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
(虚寒吐逆忌服)密陀僧:为硫化物类方铅矿族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物。
主含氧化铅。
处方别名:金生、陀僧、金底、金生石、密陀僧、金陀僧、银炉底、淡银、银池、丹锭、炉底、金炉底、没多僧。
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
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
(体虚者忌服)龙骨: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处方别名:龙骨、花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生龙骨、煅龙骨。
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
处方别名:龙齿、龙牙、青龙齿、煅龙齿。
镇惊安神,除烦热。
治惊痫癫狂,烦热不安,失眠多梦。
(得人参、牛黄良。
畏石膏)硼砂:为天然产硼砂经精制而成。
主含四硼酸钠。
处方别名:月石、西月石、黄月石、硼砂、蓬砂、鹏砂、盆砂、大朋砂。
清热消痰,解毒防腐。
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内服宜慎)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
主含碳酸锌。
处方别名:甘石、炉甘石、卢甘石、羊肝石、炉眼石、异极石、炉先生、浮水甘石、制甘石、飞甘石、飞炉甘石。
去翳退赤,收温敛疮。
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
中医方剂组成与功用
中医方剂组成与功用
中医方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严格按照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量标准,将中药经过合理的配方而制得的制剂。
中医方剂的组成和功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病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剂及其组成和功用:
1.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功效。
2.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证的功效。
3.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具有疏肝和胃、治疗肝胃不和证的功效。
4.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功效。
5.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治疗少阳病证的功效。
以上只是中医方剂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医方剂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病证。
同时,中医方剂的组成和用法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作用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药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黄芪黄芪,又名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乏力、气虚、血虚等病症。
二、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血虚等病症。
三、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肾虚、心神不宁等病症。
四、白术白术,又称为白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健脾益胃、止泻、消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泄泻等病症。
五、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模糊等病症。
六、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壮阳补肾、补肺清热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肺热咳嗽等病症。
七、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病症。
八、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解郁热、理气和胃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胆不调、消化不良等病症。
九、首乌藤首乌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肾养血、乌发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肾虚、脱发等病症。
十、麦冬麦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失眠多梦等病症。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希望对大家了解中药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同时,在购买中药时,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或医院,确保药材的质量安全。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其中,有十大名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这十大名方。
1.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南宋时期名医杨继洲创制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方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作用,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活血等功效,对于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以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该方剂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 通草附子散通草附子散是一种治疗疲劳、虚寒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元参、通草、附子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体虚引起的症状,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养血的经典方剂,由黄耆、当归、白术、党参等多种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益气补血、安神养心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5.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调理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调经、养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疾病。
6.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为主药,能够温补肾阳、固精止遗、益气滋阴,是补肾养生的常用药物。
7.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羌活、防风、桑叶等药材组成,能够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对于风寒感冒、寒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8.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的理气解郁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解表宣肺、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症状。
9.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一种治疗胃寒、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泛酸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甘草炙制为主要药材,具有温中和胃、补脾养血的功效。
10.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门店运用此文件查找相对应的药名时,可点击右上角中的“编辑(E)”,选择点击“查找(F)”打开,然后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F)”,若文档中有此内容时,,此内容即能突现,若无此内容时,就会出现“Word已完成对文档的搜索,未找到搜项”。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全草类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清热解毒。
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
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阴虚内热者忌用)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虚寒者不宜)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无瘀血者慎服)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苦地丁【科属】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功效】清热解毒。
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甜地丁【科属】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科属】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石见穿【科属】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功效】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寻骨风【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
【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功效】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阴虚内热者忌用)积雪草【科属】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虚寒者不宜)泽兰【科属】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功效】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无瘀血者慎服)佩兰【科属】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功效】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阴虚、气虚者忌服)千里光【科属】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明目。
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
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解表类1、发散风寒药生姜别名:大肉姜、鲜生姜白芷别名:芳香、泽芬防风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苍耳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细辛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桂枝别名:柳桂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2、发散风热药牛蒡子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升麻别名: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柴胡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葛根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桑叶别名:铁扇子、蚕叶菊花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薄荷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泻火药1、清热泻火药天花粉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决明子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知母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栀子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黄鸡子、黄栀子莲子心别名:苦薏、莲薏、莲心夏枯草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2、清热燥湿药龙胆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白鲜皮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苦参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黄柏别名:黄檗、圆柏、檗木、川黄柏黄连别名:川连、川黄连、姜黄连、吴萸黄连、酒连3、清热泻火药大青叶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山豆根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北豆根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白头翁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白蔹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连翘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鱼腥草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草、蒲公丁4、清热凉血药地黄别名:生地、生地黄赤芍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牡丹皮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5、清虚热药银柴胡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胡黄连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2、润下药火麻仁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郁李仁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3、峻下逐水药千金子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巴豆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甘遂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芫花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京大戟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军草商陆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祛风湿药1、祛风散寒药川乌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木瓜别名:木瓜实、铁脚梨草乌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独活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路路通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2、祛风湿清热药防己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马钱子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秦艽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桑枝别名:桑条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狗脊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桑寄生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化湿药广藿香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苍术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豆蔻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佩兰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草豆蔻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草果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厚朴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冬瓜皮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赤小豆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泽泻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茯苓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薏苡仁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2、利水通淋药川木通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车前草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石韦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灯心草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3、利湿退黄药垂盆草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金钱草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黄疸草茵陈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虎杖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黄、阴阳莲温里药丁香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八角茴香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小茴香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花椒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肉桂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干姜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吴茱萸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附子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高良姜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理气药刀豆别名:刀豆子、关刀豆、刀巴、马刀豆土木香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新疆木香大腹皮别名:槟榔皮、大腹毛、槟榔衣、茯毛川楝子别名:金铃子、仁枣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广木香乌药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铜钱树、白背树佛手别名:佛手柑、密罗柑、五指柑、手柑陈皮别名:橘皮、橘子皮、广橘皮、红皮枳壳别名:川枳壳、江枳壳、湘枳壳枳实别名:鹅眼枳实香附别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香橼别名:钩橼子、香橼柑薤白别名:薤根、薤白头消食药山楂别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实、山里红果麦芽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莱菔子别名:萝卜子驱虫药苦楝皮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楝皮、楝根皮南鹤虱别名:野胡萝卜子、鹤虱、窃衣子使君子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槟榔别名:大腹槟榔、大腹子、槟榔子、橄榄子、槟榔玉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别名:鸡项草、野红花、将军草、马蓟、虎蓟、刺蓟、山萝卜、牛口刺地榆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黄瓜香、绵地榆、红地榆、马猴枣侧柏叶别名:柏叶、丛柏叶槐花别名:槐蕊、槐米2、化瘀止血药三七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茜草别名:茹芦、茜根、活血丹、小活血蒲黄别名:蒲花、蒲草黄、蒲厘花粉、蒲棒花粉仙鹤草别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刀口草、狼牙草3、收敛止血药白及别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鸡儿4、温经止血药艾叶别名:艾蒿叶、家艾叶、艾草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别名:西芎、山鞠穷、香果、小叶川芎延胡索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郁金别名:马莲、黄郁姜黄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郁金乳香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天泽香泽兰别名:地笋、地石蚕、蛇王草、草泽兰没药别名:末药2、活血调经药川牛膝别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王不留行别名:奶米、大麦牛、王母牛、留行子丹参别名:山参、红根、紫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参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桃仁别名:白桃、毛桃、红桃益母草别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鸡血藤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3、活血疗伤药骨碎补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苏木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4、破血消癥马钱子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三棱别名:荆三棱、光三棱莪术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天南星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化橘红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白前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半夏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中药药材配方大全
中药药材配方大全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独特的疗效和调理方式,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材及其配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药。
1. 清热解毒类- 银花连翘汤: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甘草,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用于热毒内蕴,高热不退。
2. 补气养血类-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适用于气虚体弱,食欲不振。
-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
3. 温阳散寒类- 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适用于风寒感冒,身体酸痛。
- 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用于脾胃虚寒,腹痛腹泻。
4. 滋阴润燥类-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用于体虚易感,自汗盗汗。
5. 疏肝解郁类- 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生姜、甘草,适用于肝气郁结,情绪抑郁。
- 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甘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6. 安神定志类- 朱砂安神丸: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甘草,适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 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茯苓、甘草,用于心悸失眠,虚烦不眠。
7. 活血化瘀类-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黄、甘草,适用于血瘀引起的疼痛,月经不调。
- 丹参饮: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用于心绞痛,胸痹。
8. 利水渗湿类- 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适用于水湿停滞,水肿尿少。
- 真武汤:茯苓、白术、附子、生姜、甘草,用于阳虚水泛,肢体沉重。
9. 止咳平喘类- 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适用于痰多咳嗽,气逆胸闷。
- 定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用于哮喘发作,痰鸣气喘。
10. 健脾益胃类- 健脾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
【史上最全】中药别名大全,药房人员强烈建议收藏。建议打印
【史上最全】中药别名大全,药房人员强烈建议收藏。
建议打印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处方别名:玉竹、肥玉竹、炙玉竹、葳蕤、葳参、萎香、萎蕤、萎簃、西竹、海竹、津竹、广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贯众:为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2005版药典只收载了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处方别名:贯众、贯仲、贯中、管仲、黑狗脊、百头、东北贯众、紫萁贯众、绵马贯众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治风热感冒。
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处方别名:锁阳、锁严子、锈铁棒补肾润肠。
治阳痿,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痿弱。
两头尖:为毛茛科植物红背银莲花的根茎。
处方别名:两头尖、草乌喙、竹节香附祛风湿,消痈肿。
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
处方别名:百合、炙百合、蜜百合、番韭、强瞿、中庭、中逢花、蒜脑藷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
(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墓头回: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糙叶败酱的根。
处方别名:墓头回、墓头灰、箭头风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列当:为列当科植物紫花列当、黄花列当的全草及根。
处方别名:列当、草苁蓉、花苁蓉、不老草补肾,强筋。
治肾虚腰膝冷痛,阳痿,遗精。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茎。
处方别名:黄连、元连、味连、雅连、云连、鸡爪连、川连、王连、支连、宣连、古连、川黄连、峨嵋连、古勇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店运用此文件查找相对应的药名时,可点击右上角中的“编辑(E)”,选择点击“查找(F)”打开,然后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F)”,若文档中有此内容时,,此内容即能突现,若无此内容时,就会出现“Word已完成对文档的搜索,未找到搜项”。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全草类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清热解毒。
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
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阴虚内热者忌用)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虚寒者不宜)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无瘀血者慎服)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阴虚、气虚者忌服)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
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中寒泄泻者勿服)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
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清热,利湿,解毒。
治痢疾,疮疖,小儿疳积。
近试用于治疗癌症。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清热利水,破血通经。
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肿,经闭,痈肿,目赤障翳,浸淫疮毒。
(脾、肾气虚及孕妇忌服)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
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
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解表散风,透疹。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
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
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
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
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
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
(脾胃虚寒者忌用)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清热利湿。
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
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
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生用破血,炒用止血。
生用治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腹痛,哮喘;炒炭用治吐血,便血,尿血,脱肛。
(孕妇忌服)藿香: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火香、藿香、广藿香、南藿香、兜娄婆香、藿去病快气,和中,辟秽,祛湿。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处方别名:通草、通丝、通花、大通草、白通草、方通草、丝通草、通脱木、活梵、离南、泡通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混淆品: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
小通草、通草棍珍珠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
处方别名:透骨草、地构叶、珍珠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
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孕妇忌服)混淆品:透骨草: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的全草或根。
粘人裙、麻荆芥、老婆针线、透骨草羊角透骨草: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处方别名:透骨草、羊角蒿、羊角透骨草治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阴道滴虫病。
凤仙透骨草: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全草。
处方别名:透骨草、凤仙、凤仙花、金凤花、指甲草、凤仙透骨草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鳢肠、鳢肠草、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黑头草、墨汁草、墨汁旱莲、白花草、金陵草、猢孙头、墨菜、墨记菜、假葵花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
(脾肾虚寒者忌服)混淆品:红旱莲:为藤黄科植物湖南连翘的全草。
旱莲草、红旱莲、湖南连翘、金丝桃、牛心茶、牛心菜、金丝蝴蝶、伞旦花、假连翘金牛草: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小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草、金牛草活血散瘀,止痛镇咳。
煎服治胸痛咳嗽,百日咳,小儿麻痹后遗症;鲜品捣烂醋调外敷治角膜云翳,角膜溃疡,急性结膜炎。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龙牙草、黄龙牙、龙芽、狼牙草、鹤草芽、仙鹤草、仙合草、子母草、子不离母、脱力草、金顶龙芽止血,健胃。
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茺蔚、坤草、茺蔚草、益母、益明、益母草、大札、贞蔚、苦低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阴虚血少者忌服)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草、腺梗豨莶、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豨仙、西莶、希仙、豨莶、豨莶草、稀苋草、金耳钩、粘糊菜、绿莶草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
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阴血不足者忌服)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全草。
处方别名:夫萍、浮萍、水萍、浮萍草、紫背浮萍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
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等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败丈、败酱、败将、泽败、黄花龙牙、败酱草、鹿肠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
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混淆品:苦菜败酱: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及多种苦菜的全草。
苦菜、苦碟子、苣荬芽、苦荬菜、苦苦菜、败酱草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马鞭、马鞭草、凤颈草、狗牙草、蜻蜓草、鶴膝风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癥瘕,痈肿疮毒,牙疳。
(孕妇慎用)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老鹳草、老观草、老鹳嘴、山爬、斗牛儿、老鸹嘴、牻牛儿苗祛风,活血,清热解毒。
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蛤蟆草: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蛤蟆草、虾蟆草、荔枝草凉血,利水,解毒,杀虫。
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全草。
处方别名:委陵菜、翻白草祛风湿,解毒。
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
混淆品: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全草。
翻白草、老虎枣、破棉袄、反白草、番白草、天青地白、湖鸡腿、鸡腿根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的全草。
处方别名:车前草、车前菜、牛舌草、饭匙草、车轱辘菜利水,清热,明目,祛痰。
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斑地锦的全草。
处方别名:血见愁、红茎草、铺地锦、斑地锦、奶汁草、地锦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
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木贼、木贼草、锉草、无心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
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气血虚者慎服)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
处方别名:伸筋、伸筋草、宽筋草、舒筋草、筋骨草、石松、日阴蔓、凤尾伸筋草、金毛狮子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
处方别名:灯芯、灯心、灯心草、灯草、碧玉草、虎须草、赤须、铁灯心、朱拌灯芯、灯心炭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
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
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