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王晓新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迈克尔·斯万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中介语的语言,即一种混合母语和目标语言特点的语言。
这种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临时语言,具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与语言结构,它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逐渐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与规范。
中介语理论给外语课程开发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在外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母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合理的转换,让学生从母语习惯中过渡到目标语的习惯。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教师可以在对词汇和语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汉语来做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目标语的语言知识。
其次,中介语理论还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背景和学习水平来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不同的母语背景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会产生不同的中介语,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逐渐适应目标语的语言规范。
最后,中介语理论还要求我们在外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目标语输入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目标语的语言知识。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例如外语电影、音乐、新闻、文学等,让学生在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目标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中介语理论为外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教师可以根据中介语理论的指导,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长时间使用母语或其他中介语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缺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以及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不正确。
中介语石化现象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我们应加强中介语教学的监管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改进、监管和引导、英语思维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引言1.1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语言习得障碍。
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介语石化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语言表达的困难。
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导致语言表达不够自然流畅,甚至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
中介语石化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
学生习得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制约,导致他们在构建英语句子时仍然思考母语的语法规则,而非直接运用英语的语法体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
学生受到母语干扰时,可能会忽略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造成英语水平提升缓慢,难以达到流利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水平。
了解和应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过度依赖母语或其他中介语言来帮助理解和表达,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能力。
浅析中介语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中介语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王云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
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中介语英语教学课堂互动一、中介语介绍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语言学家就对第二语言习得及第二语言学习者最终能够达到的语言能力展开了研究。
对绝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形成的是一种过渡性语言,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并称之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是介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兼有二者特征,但有自己的特点和规范。
二、中介语的特征美国语言学家C.Adjemian总结出中介语的三个特点:渗透性,系统性和石化性。
基于此及其他语言学家的观点,笔者认为中介语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渗透性(Permeability)。
渗透性是指中介语会受到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
母语方面包含正迁移和负迁移;目标语方面通常表现为学习者对已掌握的目标语规则的过度概括,或是缺少目标语的知识。
笔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理解英语基本句型没有问题,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基本句型相似,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语序来理解英语句子,这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母语渗透性的表现。
2.系统性(Systematicity)。
中介语在任何发展阶段都表现出系统性。
中介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此基础上,运用他们的目标语语言知识完成输出和沟通。
所以教师可以预测在不同阶段学习者会犯哪些错误,从而指导教学。
中介语研究对外语习得及教学的启示
语言研究中介语研究对外语习得及教学的启示宋 凯【摘 要】中介语是外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观点使得二语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的标志。
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产生的背景、概念及特点,并指出中介语研究给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 外语教学一、前言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语言学专家们对二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离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这个理想还相差甚远。
而且二语学习者总是所使用的是一种风格上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迥异的语体,结构上处于两者中间状态,又与这两种语言相关的语言—中界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是一个过度性的语言系统,就是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有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语言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的确立对二语习得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介语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20世纪中期,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这种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非常盛行。
它通过对学习者的两种语言—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之处来预测学习者将会遇到的困难,而且认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给二语学习者带来困难,两种语言差别越大给二语学习者带来的困难越大。
这种方法在它盛行的时代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将第二语言和母语完全对立起来。
对比分析方法也不能解释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也会阻碍学习者向目标语靠近的进程。
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知识点和母语语言知识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发生迁移。
还认为母语干扰是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
介于对比方法的种种不足,20世纪70年代出现另一种研究方法—错误分析方法(error analysis)。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启用第二语言作为中介,帮助自己理解第三语言并进行交流的一种理论。
中介语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达到更好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中介语理论提供了许多启示,可以促进外语课程设计的发展。
首先,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技能。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不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对语言理解有困难。
使用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通过正确的语言使用实现语言技能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第二语言,引导他们理解新的目标语言表达方式,积极利用中介语进行语言转化和沟通。
其次,中介语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文化。
语言学习是涉及到文化的学习过程,掌握目标文化是有效学习语言的关键。
通过中介语的使用,学习者可以将他们已经掌握的文化知识运用到目标语言框架中,促进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注重文化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并通过中介语的使用实现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第三,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
学生使用中介语时,可以更清楚地感知自己的语言技能,并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和纠正,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中介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及时进行错误纠正和评估,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评估和反思习惯。
最后,中介语还可以在多语种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学习多个外语的学生,中介语可以作为桥梁,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言。
教师可以借助中介语,建立起多种外语的联系,形成多语种学习的体系。
同时,在多语种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交叉学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之,中介语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可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外语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中介语理论,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实现自我评估和纠正、推动多语种学习等方面。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第24卷第3期2007年3月Vol.24No.3Mar2007[收稿日期]2007-02-05[作者简介]王天晓(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王天晓(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中介语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研究中介语现象对于语言教师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也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
通过对中介语的早期发现的研究,探索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二语习得;迁移;回避;过渡概括;过渡使用[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22(2007)03-0070-02一、中介语理论的早期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任何阶段都在使用着一种既非母语,亦非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便是中介语系统。
它有着自己的语法和词汇系统。
学生使用的规则既不是母语规则,也不是目的语规则。
学习者是如何创造自己的中介语系统的?塞林格认为,学习语言有许多基本的过程,但他在后来的著作中认为,学习策略创造了中介语系统,即学习者可采用各种活动以帮助自己习得语言。
(一)语言迁移语言学习者借助母语来学习目的语。
过去人们认为,学习外语时不应借助母语。
而事实上,人们学习所有的语言都在借助母语,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而且这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二)过渡概括语言学习者在各种场合使用目的语时都会借助于规则,而本族人却不会。
这种规则的使用会出现在各个方面。
语音方面:例如:英语学习者在学会“r”后,常会把“r”放在词组中,而“r”在RP中是不发音的。
语法方面:初学英语的人通常先学会使用现在时,之后会扩展。
结果是“be-ing”形式的错误使用。
词汇方面:学习者常使用词的雏形(baseterms)并扩展它们。
因此,“goose”(鹅)可能被称为“chick-en”(鸡),茶匙可能被称为“littlespoon”(小匙)。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日益频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和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理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言时,经历由母语向目标语言逐渐转变的中间语言阶段。
通过研究中介语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特点,进而为外语教学和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策略,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理论作为外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中介语理论,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语言现象,帮助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中介语理论优化课程设计,可以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并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外语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展望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中介语理论在外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可以不断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中介语理论基本概念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并非简单地是将母语词汇替换为目标语言词汇所形成的暂时性语言,而是一个独特的、稳定的语言系统,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特点。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接着探讨了中介语理论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接下来, 讨论了中介语理论对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启示。
最后总结了中介语理论的启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意义、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以及促进外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外语课程开发、启示、影响、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意义、教学实践、指导、促进发展。
1. 引言1.1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外语教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过渡性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会形成一种暂时的语言系统,这种中介语会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影响。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需要考虑学习者形成中介语的过程,设计能够引导学习者逐步迈向目标语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指教师需要考虑学习者的中介语状态,及时纠正错误,并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正确的目标语言系统。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设置适合学习者中介语水平的任务和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运用中介语理论的原则,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习者通过实际交流和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目标语言系统。
也可以引入比较教学法,帮助学习者比较母语和目标语言,促进中介语向目标语言过渡的速度和效果。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可以借鉴这一理论,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学习外语,提高教学效果。
2. 正文2.1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中介语理论是指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中间阶段的语言形式,即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中介语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发】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Selinker 认为石化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个体石化
界信息的影响甚至制约,在严格的教学管理或替代式学习环境中表现的更
〔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为突出。Coulter 提出了有力的数据说明学习者在具有肯定的语言能力后,
以看出它的基本性质:中介语也是一种自然语言,它和任何一种自然语言 一样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参考中介语的理论书籍,将中介语归纳为七 独特质,包括中介语的系统性,可渗透性,“僵化〞现象,反复性,母语 依靠性,目的语不行接近性,过渡性等。
三、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及产生缘由 “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文中首次使用了中介语这一术语并 对它进行了界定,从而确立了中介语在外语和第二语言学习讨论中的重要 地位。Selinker 指出:“当使用非本族语者〔即便能流利使用〕长期不 变地处于非目的语语言结构的高原现象成为僵化现象。〞我国也有学者把 它翻译成石化现象或者化石化现象。从理论上讲,石化现象是普遍存在于 过渡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机制,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无关,即正确的 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还可依据其性质分为临时性石化
使用幸免、简化等交际策略即可到达沟通的目的,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
〔temporary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要么完全停止学习,要么不再像学习初期那么重视,只在必要时增加一些
临时性石化可以克服,而永久性石化不能克服。Selinker 提出的语言习 词汇所携带的句法信息,增加几个新词,不会有什么效果。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研究成果使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有了更合理清晰的认识。
了解中介语理论,以及中介语研究成果和启示,对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若教师能充分地系统地掌握中介语知识,认清中介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知识及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会日益显著.该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外语教学提出性建议。
ﻭ关键词:中介语;外语教学ﻭ1中介语定义“中介语"是由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最先提出的,并在1972年以Interlanguage为题发表了一篇,这一的发表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
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的一种的语言学习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1972)对“中介语"这一概念的表述,不同学者有着不同,例如有学者称之为中际语,或过渡语,又如科德在《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中,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1967)。
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诸多与中介语相似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介语”现象的关注及该理论的可研究价值。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母语体系知识框架,在不断接受目的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虽然深受母语和目的语体系的双重影响,但却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它只会随着二语信息的不断输入,无线接近但却永远会等同于目的语。
中介语是从母语到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环节,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必然过程.我国学者桂诗春认为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的语法体系。
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由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产生的语言系统中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
浅谈中介语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浅谈中介语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启示【摘要】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中介语对于语言的学习有许多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从中介语特点出发,分析中介语对外语学习的四点指导作用,如正确看待中介语;正确对待所犯的错误;要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防止中介语僵化现象。
【关键字】中介语;特点;外语学习;启示中介语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自己形成的一种独立于母语和外语之外的一种语言体制(Selinker)。
它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既不同于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们所学的目的语。
一中介语的特征中介语既不同于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们所学的目的语。
它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方式和习惯等语言各层面上都有表现。
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有其自身的特征: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僵化性(也称石化)。
(一)渗透性中介语的可渗透性来源于它的开放性。
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
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将自己对于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进行验证和证实。
这一过程不仅建立在人们所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还包括人们对自己本族语的认识,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认识,对语言总体的认识,对生活、人类和宇宙的认识。
正是在这些综合认识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思维,逐步学习、运用和较好地掌握第二语言,也正是由于中介语的可渗透性,中介语才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二)动态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
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
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前言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用母语和其他已经学过的外语来理解和表达目标语言的现象。
在外语教学中,中介语的作用备受关注。
过去的研究表明,中介语对外语教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
一、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
此外,中介语还可以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语法、用词和语言结构选择。
二、中介语影响学生学习目标语言的能力中介语可以对学生的目标语言学习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中介语能力较强,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应用自然语言规则来解决语言难题。
但是,如果中介语能力较弱,则可能会出现翻译或转述错误,从而影响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学习和理解。
三、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中介语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工具,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克服语言障碍。
通过使用中介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中介语促进多语言交流的发展中介语的存在使得多语言交流成为可能。
通过使用中介语,学生可以将不同语言框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比,从而逐步建立对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这使得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
五、中介语的精细掌控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在考虑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时,需要注意中介语对外语学习的关键作用。
中介语的掌控精度和流畅度对于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逐步提高中介语的精细掌控能力,并从中获取更高的语言水平。
结论本文介绍了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中介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并促进多语言交流等问题。
同时,本文还指出了中介语对外语学习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中介语的精细掌控。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中介语特征和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介绍,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促进外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发展阶段;外语教学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那时至今,这一理论发展迅速并在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中介语的研究有所进展(如:李炯英,2003;张雪梅,2002;范烨,2002),但还远远不够。
研究中介语的理论可以把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规律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简要介绍中介语的特征及发展阶段以及对外语教师的启示,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一、中介语的概念及特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体系(李炯英,2003)。
中介语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既有别于母语,又有别于目标语,但不断向着目标语接近,它是外语学习者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建立起来的类似目的语知识系统以及由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这个体系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该阶段的体系。
中介语作为独立的语言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概括。
综观学者们的看法,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变性、石化性及创造性等特点。
(一)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
它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规则系统,而且自成体系。
学生在使用外语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会与目的语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
因此,可以说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种系统性错误(赵留美,2006)。
(二)中介语具有可变性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标语系统靠拢,但却永远不会等同于目标语系统,只是会越来越无限接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介语系统是一个持续体,总是在不停发展变化之中。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在外语课程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或熟悉的知识、
技能和经验。
学习者的母语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也是他们最早开始掌握的语言。
在外语
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知识,通过对比其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
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的规则和表达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第二
语言知识来进行语言沟通,促进目标语言的习得。
中介语理论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
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需求。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根
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
主选择和调整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充分利用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
识和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渐进性和个体差异性,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外语课程,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第一个语言对目标语言进行中间处理的一种现象。
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会通过借用母语或其他已掌握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构建和理解目标语言的知识系统。
1. 尊重学习者的中介语使用: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自己的中介语来辅助学习目标语言。
在外语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中介语使用,并鼓励他们通过中介语来构建和理解目标语言的知识系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利用中介语进行对比、总结和总结等活动。
2. 建立桥梁:中介语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帮助学习者在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建立联系。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设置桥梁环节或任务来帮助学习者进行母语和目标语言的转换。
通过对比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句子结构、词法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语言。
3. 培养学习策略:中介语使用是学习者为了弥补目标语言知识的不足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可以鼓励学习者探索和发展更多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比较和总结等能力。
4. 引导正确使用中介语:尽管中介语使用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依赖中介语也可能抑制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应该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中介语,促使他们逐渐减少对中介语的依赖,增加对目标语言的直接使用和理解。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要尊重学习者的中介语使用,建立中介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桥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中介语。
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育领域。
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知识,而中介语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系统化的了解和研究外语学习的方法。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中介语理论指出,外语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中介语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意味着,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中介语知识和他们正在进行的学习阶段。
它需要提供一个渐进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得到必要和适当的输入。
因此,课程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资源。
其次,中介语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者发展了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因为他们的母语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
这个语言体系一方面可能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交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学习者产生错误。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防止学生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同时要加强他们出错的途径和纠正的方法。
第三,中介语理论还强调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互动作用。
输入指从老师、书本、网络等外部资源获取语言信息的过程,而输出指学生在沟通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同时鼓励他们运用语言进行输出练习,例如语言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第四,中介语理论指出,语言学习者通常在语言形态、语法、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错误。
这些错误是学生在形成中介语时经常出现的,因此可以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来制定课程。
教师应该关注这些错误,并尝试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语言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语言规则,以便学习更加容易。
最后,中介语理论还强调学生的反思与认知过程。
学习者应该需要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并以反思为前提来进一步发展自己。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研究语言的规则,以便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介语理论为外语课程设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从而帮助他们设计更有效的教育方案。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卡诺威(Larry Selinker)在1970年首次提出的,它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中间语言,即中介语(Interlanguage),而不是完全照搬母语或目标语。
中介语是学习者根据自身语言资源以及目标语输入所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系统性,但与目标语仍存在差异。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中介语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了解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发展和提升中介语。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习者逐渐扩展自己的中介语系统,逐步接近目标语。
中介语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过渡性的语言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或者不完善的语言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接受学习者的中介语,并帮助他们在中介语的基础上逐渐修正和改进。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者进行错误分析和自我纠正,帮助他们意识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使用和交流,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学习者的中介语是具有一定规则和系统性的,不同的学习者可能形成不同的中介语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语言背景、学习经历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接受和帮助学习者发展中介语,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步骤,以及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促进外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语言。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有以下几点启示。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充分重视学习者的母语背景。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形成的一种跨语言现象,其中混杂了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和目标语的特点。
了解学习者母语对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语法结构、语音特点和词汇习惯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材和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理解学习者的语法发展过程。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语法错误,这些错误反映了他们语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学习者的语法发展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所处的语法发展阶段,适当引入目标语的语法规则和例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目标语的语法结构。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注重语境的创设。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帮助学习者感受和应用目标语言的各种语境。
可以设计真实的情境对话、角色扮演活动和听力材料等,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理解这些个体差异对于课程开发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体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我们也应该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中介语理论为外语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充分重视学习者的母语背景,理解他们的语法发展过程,注重语境的创设,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索——中介语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启示
“ 近似语言 系统 ” apoi t ess m ) C re( 97 将 (p rx i yt s , o r 16 ) mav e d
它称 为 “ 习者 固 有 的 内在 的 掌 握 语 言 的 课 程 大 纲 ” 学
(ere ’ u t nslb s 、 学 习者 独有语 言” i oy— 1 n r S i —i y au) “ a bl l (d sn i
一
味地与其他语言 系统进行 比较 。
“ 介语 ” Itr nug ) 词 最 早 是 由 美 国语 言 学 家 中 (nel g ae 一 a
S l kr 16 e ne 于 9 9年 在 其 论 文 “ 言 迁 移 ” L nug rn- i 语 ( agaeTa s
fr 中提 出的。17 e) 92年 , 在发表 的另外 一篇 有关 “ 他 中介 语” 的论文 中, “ 对 中介语 ” 的概念进行了 明确 阐述 , 确立 了 它在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 中的地位 ( e ne ,9 2 。其他研 Sl kr17 ) i
究 者 对 这 一 概 念 有 不 同 的 描 述 , N msr 17 ) 之 为 如 e e( 9 2 称
( “ 一) 中介语 ” 一词的 由来 2 O世纪 6 0年代 以前 , 欧美 行 为主义 心理 学和 结构 主
义 语 言 学 理 论 在 语 言 学 研 究 领 域 占 主 导 地 位 。在 这 种 理
论背景下 , 语言研究领域逐渐兴 起 了对 比分析 理论与错误 分析理论 , 对整个外语教学 领域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对 比 分析理论 的基本 观点 是 , 外语学 习是母语 习惯 向 目的语 习 惯逐步转移 的过 程 。因此 , 许多学 者认 为 , 二语 学 习者 在 学 习中所经历 的难度 水平 和 两种语 言 的差异 程度 直接 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2004年1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 ngtan Normal Unive 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Vol.26No.1Jan.2004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X王晓新(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81)摘要: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实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语言系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对中介语的产生、形成模式、形成因素及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根据中介语的特点,探讨了中介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82(2004)01-0135-04中介语(interlang uage)又称/语际语0,/中间语0,/过渡语0,/学习者的语言0(language-learner.s language)。
这一理论概念最早是由L.Seli nker1969年在其论文Lang uage Transfer中提出来的,后在1972年在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Selinker将中介语定义为:Interlanguage refers to the sep2 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2 guages。
这一定义说明了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随着学习者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接近。
因此,N emser有称之为ap2 pro ximati ve system/接近系统0(1971),S.P.Co rder(1971)称它为idiosyncratic dialect(特异方言)和transi tional co mpetence(过渡能力)。
这些术语反映了两个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区别的概念:(1)指语言习得者在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的语言系统;(2)指习得过程中的连锁语言体系系列(interlocking sys2 tem)[1]。
近20年以来,中介语成为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中介语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二语习得者的心理出发,结合语言环境,为研究二语习得过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一中介语的产生众所周知,对外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外语习得认知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而不同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是从不同的视角对认知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
20世纪50年代,Lado(1957)提出了对比分析方法(co ntrastive analysis),当时,这种研究方法风靡一时。
对比研究着眼于在语音、语法和文化等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的比较,它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0(language trans2 fer)[2]。
Lado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一种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语言形式以及其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另一种语言(通常是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去。
语言之间的差异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障碍和阻力[2]。
对二语习得者而言,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构成了最困难的地方。
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也就得相应集中在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别之上。
对比研究体现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语言习得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行为的形成过程,而行为的形成则是人们对外界反复的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果(S-R)[3]。
根据这一观点,二语习得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形成一种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
所以二语习得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言语行为是通过机械操练而形成的,并认为错误的言语行为一旦产生就很难纠正。
因此,这一方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有错必纠,有错就改。
这一方法为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提供了一种途径,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将母语和目的语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母语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只起到负面转移的作用。
到了60年代,对比分析受到了心灵主义(mentalis m)语言习得观的批判,其代表人物是Cho msky。
心灵主义对语言习得作出的解释是,人类生来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认识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 on device)。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习得并不是一个从刺激到反应这样一个反复模仿、操练、巩固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假设验证(hypo thesis-testing)过程[3]。
135X收稿日期:2003-09-08作者简介:王晓新(1976-),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断根据输入的语言材料,对语言规则提出假设,并通过验证对这些规则加以修正、补充、完善。
和对比分析不同,这种方法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1)所学语言的结构;(2)语言习得者共有的创造性建构能力(creative co nstructio n co mpetence)。
母语并不一定会干扰二语习得,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也不一定造成负面转移,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并不一定造成正面转移。
因此对于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进行具体的分析。
这种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人们对于错误的典型看法,即错误是需要彻底根除的学习障碍。
同时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它仅仅针对学习者的错误,而未能对二语习得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
70年代,针对上述两种理论的局限性,中介语理论应运而生。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接触到的目的语基础之上构建了另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
这一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又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系统,它反映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性。
学习者在逐渐增加对目的语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在大脑中构建了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中介语语法。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第二外语研究及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中介语的形成模式及其产生的五大因素中介语形成的原因,目前还没有任何定论。
Ellis在其著作中提到:/总的说来,中介语的起源尚无定论,只不过是一些推测罢了0[1]。
何自然教授1997年指出,中介语系统的形成模式有三种[4]:(1)套用母语的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把母语的模式或规则用到目的语所产生的错误或不适当的表达模式。
比如说法国人在讲英语时,他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口音(ac2 cent),听起来像法语。
从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过程来看,汉语对这一过程起到了强烈的影响。
比如:¹My English is very bad.(我的英语很差。
)ºThere are many audiences watch the match.(有很多观众在收看比赛。
)»Although it is raining,but I still have to go o ut.(尽管下着雨,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出去。
)很明显,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套用母语模式的现象比比皆是。
(2)滥用所学语言的模式。
也就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使用超过了允许的限度,在学习了某个单词或某种表达方式后,不考虑两种民族语言在文化、思维、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类推(analogy)的方法去代替相关意义。
如:¹He doesn.t w ants to leave.ºI understanded you.这些例句表明,学习者已对英语中的主谓一致和过去时态的规则内化了,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些规则的限度。
(3)用已学过的词汇及语法绕弯子说话。
即学习者在对外语掌握程度有限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以此弥补知识的缺乏和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如表达气球(balloon)时,学习者用airball取而代之。
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我们不加评论。
但这一权宜之计的确帮助学习者获得交际的成功。
以上三种模式的形成,Selinker认为有五个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1)语言转移;(2)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3)训练转移;(4)二语习得策略;(5)外语交际策略[1]。
Selinker将语言转移放在首位,指出了它在中介语形成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这五大因素一起构成了语言习得者内化第二语言系统的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语言习得者将学习的负担减到了可以应付的比例。
三中介语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对中介语理论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中介语的研究尚未完善,不同学者对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也各持己见。
如Selinker就中介语的特点归纳了三点(1)可渗透性(permeable):在任何阶段构建成二语习得者的规则都不是固定的,这些规则有待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2)动态性(dynamic):中介语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发展阶段直接跃至下一个发展阶段,而是逐渐得改变过渡阶段的系统来适应关于目的语的新的假设。
这种动态性也体现了中介语内在的不稳定性和接受变化的倾向。
(3)系统性(systematic):尽管中介语具有可变性,但它同样是由一系列规则组成的。
这些规则在体系上虽然不同于目的语完善的语法体系,但他们同样采用了简化、过度概括、转换等类似的学习策略。
因此中介语是各种规则的综合体,其自身也构成了一系列的过渡语言系统。
再如美国学者C.Adjimian于1976年提出中介语具有三大特点:(1)可渗透性,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从母语来的渗透就是所谓的正负转移,而从目的语来的渗透,则是对已学过的目的语规则和形是的过度泛化。
(2)反复性,指中介语在逐步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时而出现的反复和曲折。
(3)石化现象,指中介语在总体上总是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
结合国内外对中介语的研究,笔者归纳了以下的几个特点:图1中介语和母语及目的语的相互关系(1)独立性: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0这个语言体系既有别于学习者的母语体系也有别于他们所学习的目的语体系。
这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136之间的中间状态。
Hammerly曾用图1表示了中介语和母语及目的语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中介语的独立性[5]。
(2)可变性:中介语是一系列的过渡语系统,这些系统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由简单到复杂,逐渐离开母语而越来越接近目的语。
学习者在逐步增加对目的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在大脑中构建了一系列由简到繁的中介语体系。
中介语的可变性表现为横向和纵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