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材料强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第一章材料是有用途的物质。

一般将人们去开掘的对象称为“原料”,将经过加工后的原料称为“材料”工程材料: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制造结构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建筑材料、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功能材料:主要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能制造器件的一类材料.主要有:半导体材料(Si)磁性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金属材料有两大类:钢铁(黑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轻金属(Ni以前)重金属(Ni以后)贵金属(Ag,Au,Pt,Pd)稀有金属(Zr,Nb,Ta)放射性金属(Ra,U)高分子材料:由低分子化合物依靠分子键聚合而成的有机聚合物主要组成:C,H,O,N,S,Cl,F,Si三大类:塑料(低分子量):聚丙稀树脂(中等分子量):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橡胶(高分子量):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陶瓷材料: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及硅酸盐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结构陶瓷Al2O3,Si3N4,SiC等功能陶瓷铁电压电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反映材料生产或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

材料可生产性:材料是否易获得或易制备铸造性: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能力锻造性: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焊接性:利用部分熔体,将两块材料连接在一起能力第二章(详见课本)密排面密排方向fcc{111}<110>bcc{110}<111>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密堆六方cph点缺陷: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是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类型: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

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

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

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

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

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

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材料力学的任务构件正常工作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合理选材、降低消耗、节约资金、减轻自重;材料力学要合理解决以上两方面的矛盾。

二、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变形后(正常工作状态下)材料的主要性质不变,仍满足几何相容条件;均匀性假设:可取相应的单元体代替整体;各向同性假设:可以用简单的函数表达所要研究的问题。

材料力学的力学模型应满足以上三个假设。

另外在初级材料力学阶段,还有小变形假设、弹性变形假设。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力的研究:静力学方面的知识运动(变形)的研究:几何学方面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物理学方面四、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五、体会绪论是一本书最显层次的部分,要完整地涵盖整本书或学科的最主要内容,虽然看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已经讲清楚了学科的各个方面,之后的任何一章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因此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三个章节之一,这一章是通过给出该学科的宏观的概念来起作用的,这与第二章不同。

所以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建议要从绪论开始再从绪论结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把握具有层次。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首先要说明一点,根据前面知识框架的叙述,本章是《材料力学》最重要的章节之一,希望引起读者的重视。

这一章通过最简单的变形形式(轴向拉压)的介绍,给出了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微观”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其他的变形来说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介绍其他几种变形的章节就没有最重要章节的身份。

鉴于本章的重要性,记述时比较详细,以后各种变形大致均可按照这一章的思路进行学习。

一、基本概念及关系1、外力内力(轴力(图))应力强度条件以上公式所涉及的概念也是材料力学各种基本变形所共有的,区别只是计算方法和具体的意义有所不同,但统统可以归为同一种概念。

箭头则表示有已知条件推出未知条件(所求)。

其中所用到的截面法也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方法,可以代表一定的材料力学的思想,也可以反映材料力学的精度要求。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答辩
2.材料的硬度 (1)硬度的概念。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或者说金属表面对局部塑性变 形的抵抗能力。 (2)布氏硬度(HB)。将一定直径的淬火钢球以规定的载荷P压入被测材料表面,保持一定 时间后,卸除载荷,测出压痕直径d,求出压痕面积S,计算出平均应力值,以此作为布氏硬度 值的计量指标,并用符号HB表示,单位为N/mm2。 (3)洛氏硬度(HR)。测量洛氏硬度时,将压头(金刚石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 规定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由测量的原残余压痕深度增量来计算硬度值,以符号HR表示。 洛氏硬度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压痕小,可用于成品和薄形件;缺点是测量数值分散,不如布氏 硬度测量准确。
(3)疲劳破坏的原因。疲劳断裂一般认为是由于材料表面与内部的缺陷(夹杂、划痕、尖角等) 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随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使零件的有 效承载面积逐渐减小,以至于最后承受不起所加载荷而突然断裂。
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除了改善其结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外,还可以通过提高零件表面 加工光洁度和采用表面强化的方法来达到,如对零件表面进行喷丸处理、表面淬火等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答辩
1.2.3 工程塑料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答辩
1.2.4 材料的选用
1.选材的原则 机械零件的选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选材是否恰当,特别是一台机器中关键零件的选材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使用寿命及制造成本。选材不当,严重的可能导致零件的完全失效。 根据生产经验,判断零件选材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志有以下3点。 (1)能否满足必需的机械性能。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选材时考虑的最主要依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往往比 较复杂,需要从受力状态、载荷性质、工作温度及环境介质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 ① 受力状态有拉、压、弯和扭等。 ② 载荷性质有静载、冲击载荷、交变载荷等。 ③ 工作温度可分为低温、室温、高温和交变温度。 ④ 环境介质为与零件接触的介质,如润滑剂、海水、酸、碱及盐等。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零件的机械性能,还必须分析零件的失效方式,从而找出对零件失效起主要作用的性 能指标。 (2)能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在满足了必要的机械性能后,接下来选定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能,即容易加工出需要的形状,而且质量优良。 (3)低成本。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使用该材料制作的产品具有较低的成本。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姚小宝
三、应力 1.定义 (Definition):由外力引起的内力的集度 2. 应力 ①平均应力
pm
=
ΔF ΔA
②全应力(总应力)
p lim ΔF dF ΔA0 ΔA dA
③全应力分解为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lim ΔFN dFN ΔA0 ΔA dA
位于截面内的应力称为“切应力”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1 10 r0
姚小宝
薄壁圆筒:壁厚
(r0—圆筒的平均半径)
3.推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只有切应力;
(2)切应力方向垂直半径或 与圆周相切.
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于圆周相切,且数值相等,近似的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
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4.推导
此式为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薄壁筒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均匀分布,与半径垂直,指向与扭矩的转向一致.
固定铰支座
固定端
5.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一、内力计算
简支梁 外伸梁
悬臂梁
求内力——截面法
姚小宝
二、内力的符号规定 1.剪力符号
2.弯矩符号
当 dx 微段的弯曲下凸(即该段的下 半部受拉 )时,横截面 m-m 上的弯矩为 正;
当 dx 微段的弯曲上凸(即该段的下半 部受压)时,横截面 m-m 上的弯矩为负.
2.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 ,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3.几何关系 倾角 是横截面圆周上任一点 A 处的切应变, d 是 b-b 截面相对于 a-
a 截面象刚性平面一样绕杆的轴线转动的一个角度.


tan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库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库

18.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滑移来进行的;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19.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过冷度,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形核率。

20.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渗碳钢,零件渗碳后,一般需要经过淬火+低温回火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21.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2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23.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发生再结晶,从而再次获得良好塑性,这种工艺操作称为再结晶退火。

24.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再结晶温度为界限区分的25.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加工硬化。

26.实验室里开了六个电炉,温度分别为910℃、840℃、780℃、600℃、400℃、200℃,现有材料15钢、45钢、T12钢。

问:若要制作轴,一般选用45钢;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淬火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高温回火是为了去除淬火应力,得到稳定的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7.Fe-Fe3C相图ECF、PSK的含义,亚共析钢从液态缓慢冷却到室温时发生的组织转变过程:L、L+A、A、A+F、P+F 塑性变形阻力增强,强度、硬度提升,固溶强化。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为过冷度。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第二章铸造1.灰铸铁的组织是钢的基体加片状石墨。

它的强度比σb比钢低得多,因为石墨的强度极低,可以看作是一些微裂纹,裂纹不仅分割了基体,而且在尖端处产生应力集中,所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不如钢。

2.灰铸铁为什么在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灰铸铁抗压强度较高,切削加工性良好,优良的减摩性,良好的消振性,低的缺口敏感性,优异的铸造性能。

材料力学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材料力学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材料力学
三、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 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若:构件横截面尺寸不足或形状 不合理,或材料选用不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
不能保证安全工作。
若:不恰当地加大横截面尺寸或 选用优质材料 —— 增加成本,造成浪费
δ 1 < δ 2 << l
B
1 δ
A
FN 1
δ2
θ
A F
θ
C
F F
A1
FN 2
l
求FN1、 FN1 时,仍可 按构件原始尺寸计算。
材料力学
3、小变形前提保证叠加法成立 叠加法指构件在多个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可以看作为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产生的变形之代数和
叠加法是材料力学中常用的方法。
材料力学
a a’
0.025
材料力学
第一章 §1-6 绪论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构件的分类:杆件、板壳*、块体*
杆件——纵向尺寸(长度)远比横向尺寸大得多的 构件。 直杆——轴线为直线的杆 曲杆——轴线为曲线的杆 等截面直杆——横截面的 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直杆
材料力学
板和壳:构件一个方向的尺寸(厚度)远小于其 它两个方向的尺寸。 块件:三个方向(长、宽、高)的尺寸相差不多 的构件。
}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还需要了解材料的 力学性能。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 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均不可取
材料力学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一、变形固体: 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的固体。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物质连续 地充满,没有空隙和裂缝。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总结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知识总结

第一章物理基础知识与理论物理性能本质:外界因素(作用物理量)作用于某一物体,如:外力、温度梯度、外加电场磁场、光照等,引起原子、分子或离子及电子的微观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感应物理量,感应物理量与作用物理量呈一定的关系,其中有一与材料本质有关的常数——材料的性能。

晶体结构:原子规则排列,主要体现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或者称长程有序。

非晶体结构:不具有长程有序。

点阵:晶体内部结构概括为是由一些相同点子在空间有规则作周期性无限分布,这些点子的总体称为点阵。

晶体由(基元)沿空间三个不同方向,各按一定的距离(周期性)地平移而构成,(基元)每一平移距离称为周期。

晶格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可以用(原胞)和(基失)来描述。

分别求立方晶胞、面心晶胞和体心晶胞的原胞基失和原胞体积?(1)立方晶胞:(2)面心晶胞(3)体心晶胞晶体格子(简称晶格):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具体形式。

晶列的特点:(1)一族平行晶列把所有点包括无遗。

(2)在一平面中,同族的相邻晶列之间的距离相等。

(3)通过一格点可以有无限多个晶列,其中每一晶列都有一族平行的晶列与之对应。

(4 )有无限多族平行晶列。

晶面的特点:(1)通过任一格点,可以作全同的晶面与一晶面平行,构成一族平行晶面. (2)所有的格点都在一族平行的晶面上而无遗漏;(3)一族晶面平行且等距,各晶面上格点分布情况相同;(4)晶格中有无限多族的平行晶面。

格波:晶体中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具有波的形式。

色散关系:晶格振动谱,即频率和波矢的关系。

声子:晶格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晶格振动的量子单元称作声子,声子具有能量ħ ,与光子的区别是不具有真正的动量,这是由格波的特性决定的。

声学波与光学波的区别:前者是相邻原子的振动方向相同,波长很长时,格波为晶胞中心在振动,可以看作连续介质的弹性波;后者是相邻原子的振动方向相反,波长很长时,晶胞中心不动,晶胞中的原子作相对振动。

德布罗意假设: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材料中的原子排列第一节原子的结合方式2 原子结合键(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转移,结合力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晶体;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导电性差。

如氧化物陶瓷。

(2)共价键与原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共用,结合力大,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晶体:强度高、硬度高(金刚石)、熔点高、脆性大、导电性差。

如高分子材料。

(3)金属键与金属晶体原子结合:电子逸出共有,结合力较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晶体: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熔点较高。

如金属。

金属键:依靠正离子与构成电子气的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而使诸原子结合到一起的方式。

(3)分子键与分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云偏移,结合力很小,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低。

如高分子材料。

氢键:(离子结合)X-H---Y(氢键结合),有方向性,如O-H—O(4)混合键。

如复合材料。

3 结合键分类(1)一次键(化学键):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

(2)二次键(物理键):分子键和氢键。

4 原子的排列方式(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周期性规则排列。

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2)非晶体:――――――――――不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各向同性。

第二节原子的规则排列一晶体学基础1 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1)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做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图1-5特征:a 原子的理想排列;b 有14种。

其中:空间点阵中的点-阵点。

它是纯粹的几何点,各点周围环境相同。

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空间点阵中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

(2)晶体结构:原子、离子或原子团按照空间点阵的实际排列。

特征:a 可能存在局部缺陷;b 可有无限多种。

2 晶胞图1-6(1)――-:构成空间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2)选取原则:a 能够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b 相等的棱和角的数目最多;c 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d 体积最小。

(3)形状和大小有三个棱边的长度a,b,c及其夹角α,β,γ表示。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参考答案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过量塑性变形或断裂)的性能。

强度常用材料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载荷的最大能力(即应力。

,单位为Mpa)表示。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金属塑性常用伸长率5和断面收缩率出来表示: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S、HBW)、洛氏硬度(HRA、HRB、HRC等)和维氏硬度(HV)。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的常用指标为冲击韧度,用符号a k表示。

疲劳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疲劳强度用。

-1表示,单位为MPa。

2.对某零件有力学性能要求时,一般可在其设计图上提出硬度技术要求而不是强度或塑性要求,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它们的定义、性质和测量方法决定的。

硬度是一个表征材料性能的综合性指标,表示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同时硬度的测量操作简单,不破坏零件,而强度和塑性的测量操作复杂且破坏零件,所以实际生产中,在零件设计图或工艺卡上一般提出硬度技术要求而不提强度或塑性值。

3.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量原理及应用范围。

答:(1)布氏硬度测量原理:采用直径为D的球形压头,以相应的试验力F压入材料的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残余压痕平均直径d,用球冠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受的压力表示硬度值。

实际测量可通过测出d值后查表获得硬度值。

布氏硬度测量范围:用于原材料与半成品硬度测量,可用于测量铸铁;非铁金属(有色金属)、硬度较低的钢(如退火、正火、调质处理的钢)(2)洛氏硬度测量原理:用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压头,在试验压力F的作用下,将压头压入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去除主试验力,保持初始试验力,用残余压痕深度增量计算硬度值,实际测量时,可通过试验机的表盘直接读出洛氏硬度的数值。

ch1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

ch1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物理性质(熔点、线膨胀系数)、化学 性质(电负性)及其原子半径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量子力学,各个壳层的S态、P态中电子的充 满程度对该壳层的能量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价电子: 电负性:用来 衡量原子吸引 电子能力的参 数。
§1.2 原子间的结合键(interatomic bonding)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材料的分类
按使用性能分: 结构材料: (强度、塑性、韧性等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 (电、磁、光、热等 物理性能) 按组成分: 金属材料 (metals) 陶瓷材料 (ceramics)
高分子材料 (polymers)
复合材料 (composites)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要素 材料使用 性 能 performa nce
2.合金: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经熔炼、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如:铜镍合金、碳钢、合金钢、铸铁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如:Cu-Ni合金,Fe-FeS合金 二元合金:如:Fe-C二元系合金 三元合金:如:Fe-C-Cr三元系合金 多元合金
Cl与Na形成离子键
一种材料由两种原子组成, 且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 非金属时容易形成离子键 的结合(如左图)。由NaCl 离子键的形成可以归纳出 离子键特点如下: 1.金属原子放弃一个外 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 此电子使外层填满,结果 双双变得稳定。 2.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带 正电荷,非金属原子得到 电子带负电荷,双双均成 为离子。 3. 离子键的大小在离子 周围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 的,所以,它没有方向性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核外电子的分布与四个量子数有关,且服从两个基本 原理: 1.Pauli不相容原理(Pauli principle) :一个原子中 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使 系统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什么是强度?材料强度设计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塑性?塑性对材料的使用有何实际意义?3、绘出简化后的Fe-Fe3C相图。

4、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1%的铁碳合金比含碳量0.5%的铁碳合金的硬度高。

(2)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轧加工。

(3)靠近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的铸造性能好。

5、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组织性能如何变化?6、铁碳相图中的几个单相分别是什么?其本质及性能如何?第二章钢的热处理原理1、何谓奥氏体?简述奥氏体转变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热处理后的性能有何影响?2、什么是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3、为什么相同含碳量的合金钢比碳素钢热处理的加热温度要高、保温时间要长?4、画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

并标出:(1)各区的组织和临界点(线)代表的意义;(2)临界冷却曲线;,S,T+M组织的冷却曲线。

(3)分别获得M、P、B下5、什么是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如何消除?6、说明45钢试样(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80℃,860℃,1100℃。

7、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的脆性?8、简述随回火温度升高,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与性能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简述退火的种类、目的、用途。

2、什么是正火?正火有哪些应用?3、什么是淬火,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什么是临界冷却速度?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5、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方法有哪几种?表面淬火适应于什么钢?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

6、有一具有网状渗碳体的T12钢坯,应进行哪些热处理才能达到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目的?试说明热处理后的组织状态。

7、简述化学热处理的几个基本过程。

渗碳缓冷后和再经淬火回火后由表面到心部是由什么组织组成?8、什么是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9、过共析钢一般在什么温度下淬火?为什么?10、将共析钢加热至780℃,经保温后,请回答:(1)若以图示的V1、V2、V3、V4、V5和V6的速度进行冷却,各得到什么组织?(2)如将V1冷却后的钢重新加热至530℃,经保温后冷却又将得到什么组织?力学性能有何变化?11、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选用 45 钢,硬度要求 220 ~ 250HBS 。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第一篇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1. 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表示方法?力学性能: 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如:强度、 塑性、 硬度 等。

(1)强度: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屈服点σs (或屈服强度) : 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单位MPa ;屈服点计算公式 0A F ss =σF s ——试样屈服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单位N ;A 0——试样原始截面积,单位mm 2。

○2抗拉强度σb :试样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计算公式0A F bb =σF b ——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N)A 0——试样原始截面积( mm 2)(2)塑性: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1伸长率δ : 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ΔL 与原始标距L 0的百分比。

%10001⨯-=L L L δL 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mm ;L 1——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mm 。

○2断面收缩率ψ : 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A 0的百分比。

%100010⨯-=A A A ψA 0——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 2;A 1——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横截面积,mm 2。

说明:δ、ψ值愈大,表明材料的塑性愈好。

(3)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

HBS 布氏硬度HB HBW常用测量硬度的方法 HRA洛氏硬度HR HRBHRC符号HBS 表示钢球压头测出的硬度值,如:120HBS 。

HBW 表示硬质合金球压头测出的硬度值。

HBS(W)=压入载荷F (N)/压痕表面积(mm 2)布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硬度压痕面积较大,硬度值比较稳定。

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通常用于测定灰铸铁、非铁合金及较软的钢材。

洛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测试简便、且压痕小,几乎不损伤工件表面,用于成品检验。

所测硬度值的重复性差。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 理论计算(自学P24例题) 五、结合键与性能
1、对物理性能的影响 1) 熔点:共价键、离子键的最高
,高分子材料
的最低. 2) 密度:金属键的25 最高,共价键
2、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强度:结合键强,则强度
也高,但还受组织的影响. (2) 塑韧性:金属键最好,共
价键、离子键最低. (3) 弹性模量:共价键、离子
键最高,金属键次之,二次键 最低
26
第三节 原子排列方式
• 晶体与非晶体 • 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在空间有规则的周期 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一般情况下,金属、大多数陶瓷、少 数高分子材料为晶体。
27
• 非晶体:
排列无序,不存在长程的周期 规则排列。
二氧化硅结构示意图 28
• 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必须综合考虑 结构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1、热力学条件 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36 能量降低的方向进
• 等温等容过程:
亥姆过霍程兹自由能变化A,T, V 0
自发
•吉布等斯温自等由压能过变程化:G,T, P 0

自发过
2、动力学条件
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Arhennius方程: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 通过正负离子间相互吸引力
使原子结合的结10 合键.
• 例如:NaCl, MgO 对于 NaCl: Na:1S22S22P63S1 Cl: 1S22S22P63S23P5 Na 原子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变成
正离子,带正电 Cl 原子得到一个外层电子,变成
负离子,带负电
11
12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结构分4个层次: • 原子结构 • 结合键 • 原子的排列 • 显微组织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

2、大分子链的立体构型(同分异构)
构型:是指分子链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 列。这种排列是化学稳定的,要改变分子构型必须经过化学 键的断裂和重建。
由构型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有两类: ①旋光异构体
②几何异构体
①旋光异构体
正四面体的中心原子(如C、Si、P、N)上四个取代 基或原子如果是不对称的,则可能产生异构体。 结构单元为—CH2C*HR—的高分子,每一链节有两种旋 光异构体。假如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体单元组成,称 为全同立构;由两种旋光异构体交替间接,称为间同立构; 两种旋光异构体完全无规键接时,称为无规立构。 立体异构体之间的性能差别很大。例如:全同立构聚苯 乙烯能结晶,熔点240 ℃,而无规立构聚苯乙烯不能结晶, 软化点仅为80 ℃。 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聚合物统称为“等规聚合物”
CH O O ( Si C CH O) n
O ( CH )
O
C ( CH )
聚酯涂料
有机硅橡胶
√主链含有芳杂环时,内旋转难,链柔性差
CH3 O C CH3 O
O C
聚苯 聚碳酸酯PC
√主链中含有孤立C=C双键时,链柔顺性好, 如:聚丁二烯等橡胶
-CH2-CH=CH-CH2-CH=CH-CH2-
√主链中含有共轭双键时,则只有刚性无柔性,如:聚乙炔
只有当化合物的分子量达到一定数值,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即在物理、机械等性能具有与低分子化合物有较大差别时,才能称 为高分子化合物,方可作为高分子材料在工程上应用。
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分散性
高分子化合物及大多数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则是各种长度不同、分子量 不同、化学组成相同的同系高分子混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总是由不 同大小的分子组成。这一现象称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建筑力学(第二版)第1章至第13章知识点节选

建筑力学(第二版)第1章至第13章知识点节选

绪论部分荷载: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在工程上统称荷载。

结构:在建筑物中承受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的每一个部分。

平衡状态:建筑的结构及组成结构的各构件,都相对于地面保持着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在工程上称为平衡状态。

要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1)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不发生破坏,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2)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变形在工程的允许范围内,即应具有足够的刚度3)承受荷载作用时,构件在其原有形状下应保持稳定,即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统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建筑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论依据。

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建筑力学:是由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运动。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一个力(注意作用点的位置)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成两种: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反应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方向包含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力的作用点是指力在物体的作用位置当接触面面积很小时,则可以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

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如果接触面积较大而不能忽略时,则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

分布力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荷载集度。

力是矢量,记作F刚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

平衡: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力系分类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一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一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等效力系:若某一力系对物体产生的效应,可以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第一章 水泥(建筑材料知识点)

第一章 水泥(建筑材料知识点)

第一章水泥1.1胶凝材料(1)有机胶凝材料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一类胶凝材料。

最常用的有沥青、树脂、橡胶等。

(2)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两类1、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水成浆厚,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称水硬性材料。

这类材料通称为水泥。

2、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称气硬性材料,如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等,气硬性胶凝材料一般只适用于干燥环境中,而不宜用于潮湿环境,更不可用于水中。

1、水玻璃能风化。

在100℃时失去6分子结晶水。

易溶于水,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乙醇和酸。

熔点40~48℃。

低毒。

2、石灰石灰粒子形成氢氧化钙胶体结构,颗粒极细(粒径约为1μm),比表面积很大(达10~30 m2/g),其表面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可吸附大量的水,因而有较强保持水分的能力,即保水性好。

将它掺入水泥砂浆中,配成混合砂浆,可显着提高砂浆的和易性。

石灰依靠干燥结晶以及碳化作用而硬化,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且碳化后形成的碳酸钙硬壳阻止二氧化碳向内部渗透,也妨碍水分向外蒸发,因而硬化缓慢,硬化后的强度也不高,1:3的石灰砂浆28 d的抗压强度只有0.2~0.5 MPa。

在处于潮湿环境时,石灰中的水分不蒸发,二氧化碳也无法渗入,硬化将停止;加上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已硬化的石灰遇水还会溶解溃散。

因此,石灰不宜在长期潮湿和受水浸泡的环境中使用。

石灰在硬化过程中,要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引起体积显着收缩,易出现干缩裂缝。

所以,石灰不宜单独使用,一般要掺入砂、纸筋、麻刀等材料,以减少收缩,增加抗拉强度,并能节约石灰。

石灰具有较强的碱性,在常温下,能与玻璃态的活性氧化硅或活性氧化铝反应,生成有水硬性的产物,产生胶结。

因此,石灰还是建筑材料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

3、石膏石膏胶凝材料是一种以硫酸钙(CaSO4)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

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的。

P6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图1,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强度最为常用。

屈服点:δs是拉伸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屈服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工程上规定以席位产生0.2%变形时的应力,作为该材料的屈服点。

抗拉强度:δb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2,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试样拉断后,其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伸长率=(原始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100%伸长率的数值与试样尺寸有关,因而试验时应对所选定的试样尺寸作出规定,以便进行比较。

同一种材料的δ5 比δ10要大一些。

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以ψ表示。

收缩率=(原始横截面积-断口处横截面积)÷原始横截面积×100%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愈大,表示材料的塑性愈好.3,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在硬度计上测出的。

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1,布氏硬度(HB)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为压头,在载荷的静压力下,将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停留若干秒后卸去载荷,然后采用带刻度的专用放大镜测出压痕直径d,并依据d的数值从专门的表格中查出相应的HB值.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简单、粗略地估计各种情况都能适 用的理论强度,可假设用波长为的正弦波来 近似原子间约束力随原子间距离x的变化:
m sin
2x

(1)
材料的断裂是在拉应力作用下,沿与 拉应力垂直的原子被拉开的过程。
(1) 在这一过程中,为使断裂发生,必 须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形成两个新表面。如 材料的单位表面能为γ,即外力作功消耗在 断口的形成上的能量至少等于2γ。
(4)能量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 理论)
2 [(1 2 )2 ( 2 3 )2 ( 3 1 )2 ] 2 0
其中σ1 、 σ2、σ3为主应力。
4)形变强化
从屈服点到颈缩之间的形变强化规律,可以用Hollomon公式 描述:
S = Kε n
ε为真实塑性应变,K为强度系数,n为应变强化指数。可见 材料的形变强化特征主要反映在n值的大小上。
5)虎克定律
1 x [ x ( y z )] E 1 y [ y ( z x )] E 1 z [ z ( x y )] E xy xy G yz yz G zx zx G
材料的理论结合强度,应从原子间的结合力入手, 只有克服了原子间的结合力,材料才能断裂。 两原子间的结合力如下图所示,原子间距随应力 的增加而增大,在某点处,应力克服了原子之间的 作用力,达到一个最大值,这一最大值即为理论断 裂强度σm 。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及键合 方式,因此应力-应变曲线的精确形式的理论 计算非常复杂,而且对各种材料都不一样。
εb=n
说明在颈缩开始时的真应变在数值上与应变强化 指数n相等。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大致估计材料的均 匀变形能力。
6)断 裂
* 断裂是工程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 断裂的基本过程:裂纹形成和扩展。
* 分 类:断裂前塑性变形: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断裂机理:切离、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 裂、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断面与应力方向的关系:断面垂直于最大正 应力者叫正断,而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断开的叫切断。
1)应力分量 (1)体 力:重力、电磁力等。 (2)面 力:风力、接触力、液体压力等。 (3)正应力和切应力: 物体内部单元体六个面上的应力,共有九个应力 分量:三个正应力分量( x , y , z )和六个切应力分 量( xy , yx , yz , zy , zx , xz )。这九个应力分量代表了一点 的应力状态。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有 xy yx , yz zy , zx xz , 所 以九个应力分量中,实际上只有六个是独立的, 即 x , y , z , xy , yz , zx 。
(2)
(2)材料在低应力作用下应该是弹性的,在 这一条件下sinx ≈ x,同时,曲线开始部分近 似为直线,服从虎克定律,有 (3) Ex / a0
式中a0为平衡状态时原子间距,E为弹性 模量,由式(1)和(3)得:
(4)
由式(2)和(4)得:
m
E a0
(5)
式中a0随材料而异,可见理论结合(断裂) 强度只与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格间距等材 料常数有关。(5)式虽是粗略的估计,但对 所有固体均能应用而不涉及原子间的具体结 合力。
α- 铁
石英玻璃
200
70 43 240 380
1.00
0.58 1.20 1.59 1.06
0.25
0.26 0.28 0.21 0.19
28.3
15.9 13.6 42.6 46.0
7.1
4.4 3.2 5.6 8.3
NaCl MgO Al2O3
(4)目前强度最高的钢材为4500MPa左右,即实际材 料的断裂强度比其理论值低1~3个数量级。 (5)为什么 ?实际的材料不是完整的晶体,即基本 假设不正确。在实际的材料总会存在各种缺陷和裂纹 等不连续的因素,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对断裂的影响 是不容忽视的。
当原子间距与平衡位置r0的偏离很小时,由数学处理(级数 展开)可得到:
2A r P B r0
2A E B
2
2
说明小变形条件下,ΔP与Δr成线性比例关系(虎克定律), E为常数。
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宏观体现,本质上决定 于晶体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显微组织,因此,弹性模量是 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
其中E为弹性模 量;G为剪切弹性模 量,又称刚度模量; μ为泊松比。
E G 2(1 )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能
1)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应变(形变)强化、 颈缩和断裂等阶段。
2)弹性变形 物理机制:原子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离开其平衡位置 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对弹性变形的讨论, 必须从原子间的结合力模型开始。 假定有两个原子,原子之间存在长程的吸引力和 短程的排斥力,作用力P随原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如下:
4)平面应变
对厚板,由于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和外力都与z 坐标无关,因此,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也与z无关, 只是x和y的函数。在距离端部较远的地方,每一薄片 单元在z方向的变形都要受到两侧材料的阻止,变形 只能发生在薄片平面内,即 z 0 。 应该指出,在平面应变问题中,虽然沿z方向的 应变等于零,但由于在z方向的伸缩受到阻止,因此 沿z方向的应力就不等于零,即 z 0[ z ( x y )] , 所以平面应变问题是一个三向应力问题。
A B P 2 4 r r
式中,A和B分别为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有关的常数。 式中第一项为引力,第二项为斥力。 原子间作用力与原子间距的关系为抛物线,并不 是线性关系。
外力引起的原子间距的变化,即位移,在宏观上就是所谓 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后,原子复位,位移消失,弹性变形消失, 从而表现了弹性变形的可逆性。
(3)将材料的典型数据E=2.1*1011Pa,γ=10-4J/cm2和 a0=3×10-8cm代入,计算得到材料的理论结合强度为 3×104MPa。(~E/7) 理论断裂强度一般为材料弹性模量的1/20~1/10。 一些典型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材料 E/GPa γ/J*m-2 r0/μm σm/GPa E/σm
(4)主应力 只有正应力、无切应力分量的面和方向,称为主 应力面和主应力方向。
2)应变分量 (1)位移分量:u、v、w (2)正应变:
u x x y y w z z
(3)切应变:
xy
u w v w u ; yz ; xz x y y z x z
n=0,理想塑性材料。
n=1,理想弹性材料。 n=0.1~0.5 ,应变强化指数 n 的大小,表示材料的应变强化能 力或对进一步塑性变形的抗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性能指标。n 值越大,应力-应变曲线越陡。
5)颈 缩
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达到最大值时开始颈缩。 颈缩前,试样的变形在整个试样长度上是均匀分布 的,颈缩开始后,变形便集中于颈部地区。 颈缩条件的条件为:
s b
bb
bc
r
* 影响因素: (1)化学成分:不同的合金,强度也不同。 (2)微观结构(组织): (3)应力状态:如在三向应力下,材料很难发生变 形,断裂韧性明显降低。 (4)环 境:应力腐蚀破裂、腐蚀疲劳、腐蚀磨损、 高温蠕变等。 * 用 途: 将强度或强度和韧性,作为进行材料或构件 (安全)设计的性能指标(依据)。
低碳钢的物理屈服点及屈服传播
(3)工程判据 (a)最大正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的正应力σ1达到了材料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 度σs或断裂应力σb 。 (b)最大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材料的最大拉伸应变ε1达到材料单向拉伸时的屈 服应变ε0或断裂应变 。
1 1 0 [ 1 ( 2 3 )] E E 0 1 ( 2 3 )
3)平面应力
对薄板,由于板很薄,可以认为在薄板内部所有 各点处都有 z 0, zx 0, zy 0 。这样就只剩下平行于 xoy面的三个应力分量 、 、 ,而且这三个应力 分量都只是x和y的函数,不随z而变化。
x y xy
应该指出,在平面应力问题中,虽然沿z方向的应 力 z 0,但由于板很薄,前后板面为自由表面,不受任 何约束,因而沿z方向的应变并不等于零,即 z 0 , 板将随着外力作用变厚或变薄,所以平面应力问题是 一个三向应变问题。
7)疲劳破坏 交变载荷下的破坏,可用材料料经受无限多次应 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即疲劳极限σr 来表征。
8)环境条件下的破坏 (1)应力腐蚀破坏: σSCC (2)高温蠕变:可用材料的持久强度,即在给定温 度T下,恰好使材料经过规定的时间(t)发生断裂的 T 应力值,以 (MPa)来表示。

t
第四节 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材 料 强 度 学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11月


第一章 材料强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
第三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第四章 防断裂设计与应用
第五章 损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六章 连续损伤力学
第七章 细观损伤力学 第八章 损伤的测量 第九章 损伤与断裂力学的互补 第十章 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描述材料弹性行为的指标有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 模量、弹性比功等。
3)屈服现象、本质及工程判据
(1)屈服现象 受力试样中,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开始大 规模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它标志着材料的力 学响应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称为物 理屈服现象。 (2)本 质:
位错的运动;滑移和孪生。
第一章 材料强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概 念
第二节 弹性力学基础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四节 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第五节 缺陷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第六节 材料强度的发展历史 第七节 课程主要内容与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