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基于榆林市的区位概况,分析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阐述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榆林市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红枣;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榆林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红枣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和加工历史。
其气候条件适宜红枣生长,种植面积大,红枣品质资源丰富,贮藏、加工、销售企业都已初具规模,加工技术也日益成熟,已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及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伴随着红枣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加工、销售产品的产量增大,各种制约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严重阻碍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面积最大、而产量和产值不能同比例增长的局面。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是目前该市红枣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榆林市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7.9~11.3 ℃,1月平均气温-9.9~5.6 ℃,7月平均气温22.2~25.2 ℃,极端最高气温40.1 ℃,极端最低气温-32.7 ℃。
年均日照时数2 594~2 914 h,无霜期平均134~169 d。
年均降水量316.4~513.3 mm,多集中在7—9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气温、积温、无霜期在区内分布是一致的,以南部最高,东北部次之,西部最低。
1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优势1.1 政策支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指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目前陕西省林业总体上已进入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新阶段。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和载体。
为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推动林业现代化,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工作会议农民增收
农村工作会议农民增收、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刚才,合元书记回顾总结了xx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非比寻常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___精神,按照、 ___的总体安排部署,坚持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总产值达到248.3亿元,增长7.8%。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果、畜、菜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村一品”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收入得到新提高,各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1元,增长20.5%。
农村面貌实现新变化,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___取得新成效,1688户7600个贫困人口搬进新居,一批扶贫重点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成绩有目共睹,机遇千载难逢。
当前,加快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有着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及 ___《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出台,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三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这为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2013年修订)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2013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3.11.26•【字号】•【施行日期】201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省级相关部门:为加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0号)及有关制度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对2006年印发的《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政办发〔2006〕100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陕西省财政厅2013年11月26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0号)及有关制度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业综合开发是指政府保护、支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其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加收入。
第三条凡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立项的地方切块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的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均依照本实施办法进行管理。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
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
陕西“一号文件”促农增收
工 程 、 区 域 特 色 产 业 发 展 工 程 、 『 生
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及 农 民创 业 工 程、 县 域 工 业化 工程 。 七大 工 程实 施后 , 预计 到 2 1 0 2年 ,陕 西 省 粮食 总 产达 到 10 3 0万 吨 , 水 果 总 产 达 到 1 0 80
合作 等形式 流转 土地承包 经营权 , 发
证 七 大增 收 工程 具 体 实 施 的十 项 政 } 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 簧 中 ,除 了 科 技 兴 农 、 一 村 一 品、 篝体 林 权 制 度 主 体 改 革 等 措 施 外 , 迹右 : 新 举描 订 农 民钱 袋子 更 鼓。 的地 方可 发展 专 业 大 户、 家庭 农场 、
陕西 “ 一号文件"促农增收
③ 郑希为
1 1 日, 紧 扣 农 民 增 收 的 月 8
20 0 9年 陕 西 省 政府 “ 号 文 件 ”正 … 式 对外 公 布 ,文 件 提 出 了到 2 1 0 2年 全 省农 民人均 纯 收入 5 0 元 的 目标 。 00 民 价 ,这 是该 省 禾 来 五 年 农 业 发 展 纲领 性 的 文件 .为 全 省农 氏增 收 、 农 业 发 展 指 明 了 目标 和 方 向。 在 保 “ 法 、 自愿 、有偿 ”原 则 ,允 许农 依 民以转包 、 出租 、互换 、转 让 、股份
决 农 用 电 问题 。形 成 以县 道 为 骨 干、 乡村 道 为 基 础 ,城 乡衔 接 、方 便 快 捷 的 客 运 网 络 ;促 进 广 电 网 、 电信 网、互联 网 “ 网融 合 ” 三 。 六是 建 万个 农 民专业 合作 社。
财政 将新 增设 5亿 ~ 7亿元 产 业化 专 : 项 资 金 ,重 点 扶 持 粮 、 果、 菜 、 畜
都市农业可研研究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西安浐水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160亩葡萄、樱桃示范园新建工程2、工程性质:新建3、工程建设单位:西安浐水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崔亚玲所有制形式:农业专业合作社4、建设地点:西安市长安区魏寨乡5、建设期限:2021年1月-2021年12月6、建设规模:西安浐水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160亩葡萄、樱桃示范园新建工程,拟建设智能温室1座,葡萄拱形大棚60座,樱桃拱形大棚10座,喷灌系统70亩,葡萄避雨棚50亩。
工程建成后,年产葡萄177000公斤、樱桃50000公斤,其中:精品葡萄102000公斤,露地葡萄75000公斤;精品樱桃20000公斤、露地樱桃30000公斤。
7、工程建设内容:〔1〕新建智能温室1座,6连栋,面积2304 m2,48 m*48 m;〔2〕葡萄拱形大棚60座,含钢架,单座面积600 m2;〔3〕樱桃拱形大棚10座,单座面积600 m2;〔4〕喷灌系统70亩,其中:50亩葡萄,20亩樱桃;〔5〕葡萄避雨棚50亩,含钢架;〔6〕新打机井2眼,井深200m;〔7〕新修园区道路3200平方米,长800m,宽4m,水泥路;〔8〕电力线路600m;〔9〕购置250KV A变压器1台;〔10〕引进葡萄种苗40000株,樱桃种苗3000株。
8、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工程总万元,包括建设投资万元,全部流动资金万元。
本工程拟申请财政资金2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7.88%);本工程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27.97万元(占总投资的62.12%)。
9、效益分析:%%%。
工程的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局?关于印发2021年农业工程申报指南的通知?;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3、中共中央国务院?切实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开展农民增收的假设干意见?;4、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开展的意见?〔农机发[2021]3号〕文件;5、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通知?〔陕政发〔2021〕1号〕;6、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7、?陕西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专项规划?;8、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西安都市农业开展的实施方案?;9、建设单位提供的根底资料。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财政厅印发农业生产发展等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财政厅印发农业生产发展等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7.08.29
•【字号】陕农业计财〔2017〕84号
•【施行日期】2017.08.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财政厅印发农业生产发展等中央财政专
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农业计财〔2017〕84号
各设区市农业(农林)局、果业局(委)、财政局,杨凌示范区农业局、财政局,韩城市农林局、财政局:
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按照“放管结合、效益为先”的原则,在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同时,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
为扎实推动项目管理方式改革,切实完成我省相关项目任务,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7〕11号)要求,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2017年
陕西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和《2017年陕西省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承担项目任务的贫困县(区)按照中省涉农资金整合支持贫困县发展试点要求,根据各县(区)产业脱贫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资金整合。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财政厅
2017年8月29日。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
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
设施蔬菜越冬期极端低温的分布及重现期特征_以关中_陕北地区为例_李美荣
第27卷第5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7No.5 2013年5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y.2013文章编号:1003-7578(2013)05-169-05设施蔬菜越冬期极端低温的分布及重现期特征*———以关中、陕北地区为例李美荣1,2,郭建平3,许财德4,柏秦凤2,杜莉丽5(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14;2.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西安710014;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4.西北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西安710082;5.陕西省气象局减灾中心,西安710014)提要:利用陕西陕北、关中地区1970 2010年66个县/区设施蔬菜越冬期资料建立了各站逐年极端最低气温、低于逐日最低气温5%阈值的气温和逐年出现严重冻害次数等3组资料的时间序列,分别对越冬期极端低温出现几率、强度进行了特征分析,利用耿贝尔分布方法建立了7个代表站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模型及重现期预测。
结果表明:1)对于严重冻害出现频次,延安东部的黄河沿岸地区在0.6 3.7次/年,陕北其它地区在4.3 18.7次/年,长武、旬邑和麟游渭北北部塬区在6.5 11.1次/年,关中其它地区在0.0 3.7次/年;2)低于逐日最低气温5%阈值的气温多年平均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分别为-15.1 -19.9ħ、-6.1 -8.7ħ,严重冻害关中地区出现几率不足5%,陕北部分地区出现几率超过5%;3)陕北地区在不足2a的重现期,关中地区在8a的重现期会出现严重冻害,相同重现期关中地区冻害强度远低于陕北地区。
关键词:设施蔬菜;严重冻害;极端低温;重现期;陕北;关中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温室能够有效地延长作物的生育期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和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作物的不良影响,有稳定的产量和质量。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2006年,我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意见》(陕发改环资〔2006〕1370号),确定了省级第一批24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初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窗口、企业间及产业间有机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二是措施不得力。
目前,还有部分试点单位尚未编制实施方案,试点工作没有全面展开,致使试点工作滞后,未能达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影响了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 83号),推动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规范试点单位的管理,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下一步试点的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明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加大试点示范的工作力度,培育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试点单位“先行探索、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抓好企业、园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试点,扶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市县,探索出我省不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核查的通知-陕政办函[2011]11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核查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核查的通知(陕政办函〔2011〕11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政府决定,由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政府研究室、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及相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对我省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
工作组将分成5个核查小组,于7月11日至17日分赴各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进行实地核查,其中铜川市、杨凌示范区各核查1个县(区),其他各设区市核查2个县(市、区)。
请各设区市政府及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提前做好有关准备,配合做好评估核查工作。
评估核查分组名单如下:第一组(赴西安市、铜川市核查)组长:蔡理让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139****4469)成员:曹可清省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处长(130****1568)高宇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干部(135****2636)第二组(赴宝鸡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核查)组长:董顺利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139****3406)成员:杨培英省社科院三农研究中心主任(139****8431)赵子厚省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副处长(151****6608)第三组(赴渭南市、商洛市核查)组长:郑梦熊省委政研室副主任(137****1660)成员:席恒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139****1668)王军省委政研室调研员(135****8550)第四组(赴榆林市、延安市核查)组长:王运林省统计局副局长(139****0400)成员:霍学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52****5551)郑省华省统计局农业处处长(135****5557)第五组(赴汉中市、安康市核查)组长:程军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副总队长(137****8265)成员:梁明海省委政研室调研员(137****0821)艾宁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副处长(135****2216)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七月八日——结束——。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
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共陕西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4.27•【字号】•【施行日期】2013.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化同步”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以“三强一富一美”为目标,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提高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以科学规划为重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打破城乡分割,树立统筹城乡的规划理念,把城镇和农村同步规划,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业规划,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新体系。
用城乡规划一体化带动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2.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快推进43个重点县城建设,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城尽快发展为中小城市,适当增加省内计划单列市。
加快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全面启动30个文化旅游古镇和第二批重点示范镇建设,支持市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3.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进城落户,促进进城农民稳定就业。
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保障工资支付属地政府负责制度。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年内各设区市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陕西乡村振兴双百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乡村振兴双百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陕西乡村振兴双百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全面建成经济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人民富裕的美丽乡村。
具体包括:1. 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 生态宜居:实施农村生态建设工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景观优美,生态安全得以保障。
3. 乡风文明: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形成和谐的乡村社会风貌。
4. 治理有效: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社会化。
5. 人民富裕:实现农民整体收入不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社保体系健全,使农村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
二、重点任务1.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农村深加工业,拓宽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3.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旅游业融合。
4. 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加大对乡村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促进农村职业农民增加收入。
5. 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提高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6. 打造乡村特色品牌:鼓励农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公共品牌,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和农村名优产品。
三、实施措施1. 完善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扶持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
2. 强化项目引进:通过引进重点项目,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2024年陕西农田建设项目计划
2024年陕西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一、项目背景陕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田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陕西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耕地质量不高、水利设施滞后、农田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陕西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水平,2024年决定实施一系列农田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1.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改良与培育,提高土壤肥沃度和透气性,减少土壤侵蚀。
2.优化水利设施:修建灌溉设施、水利渠道和水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渗漏率和供水率,提升灌溉效果。
3.节约用水: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耕地增补与改良:将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0%,加大土壤培育与肥料投入力度,提高耕地质量。
2.水利设施建设:修建农田灌溉渠道和水库,更新农田喷灌设备,提高灌溉供水效果,提高区域内抗旱能力。
3.水资源管理:建立农田水资源管理平台,监测农田用水情况,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田用水合理化管理。
4.有机农业推广:培训农民有机农业技术,提供种植农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5.农田生态修复:开展农田人工湿地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项目实施1.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建设项目,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2.技术支持:建设农田技术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提供农田建设方案和技术指导。
3.宣传推广: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农田建设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
4.项目考核:建立项目考核机制,定期对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五、项目预期效果1.提高农田耕地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2.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渗漏率和供水率,提高灌溉效果和抗旱能力。
3.降低农田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七大增收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问题 可追溯 到相关部 门和单位 。
三 、 要 突 出 审 计 调 查 的 内 容 与 重 点
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收工程、县域
因 ,从政 策 、项 目计 划安 排 、项 目资金 的管理 体 制和 项 目管
2 .审计调查专项资金拨付的完整性。省级财政部门是否
按照 项 目计 划规 定 的 内容 、单位 和资 金及 时 、足额 拨付 到设
区市 和省 管 县 。市 、县财 政 部 门是否 按照 规定 的时 间和 内容 将上 级财 政 部 门拨付 和本 级财 政 配套 的专项 资金 ,及时 、足
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 0- 2 1年)的通知 》 2 8 02 > 0
( 陕政发 [ 0】号) 神和 要求 ,以 “ 大工程 促进农 民增收 2 91 的精 0 七 规 划纲 要 ”为切 入 点 ,在实 施 审计 调查 中 ,应根 据 专项 资金 流 向 ,紧 紧抓住 资金 的 分配 、拨 付 、管 理 、使 用这 条主 线 。 以 项 目实 施 单 位 为 重 点 ,开 展 全 面 审 计 调 查工 作 。确 保 国 家 、省 上支 农 、惠农 、强农 政策 落 实到 位 。审 计调 查的 具体 目标 :一是 要 从 总体 上 摸清 20年 至2 1年 各 级财 政 对 “ 09 00 七 大增 收 工程 ” 的投资 规模 ,全面 掌握 专 项资 金 的分 配 、管理 和使 用 情况 ;二 是 “ 大增 收工 程 ”促 进农 民增 收项 目计划 七 的实施 和完 成情况 , 以及 规划 项 目的执行和 管理 情况 ,项 目 目标 的 实现 情况 以及 所 取得 的经 济效 益 和社 会效 益 ;三是 反 映专 项资 金 筹集 、管 理 、使 用 以及 计划项 目安排 、实 施 、管 理 中 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四是 要 注 重 分 析 研 究 问题 产 生 的 原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分析及发展对策
进 了水 产养殖 业 的健康 持续快 速发展 。 20 年 陕西 省 政府 出 台 了《 西 省实 施 七 大 工 08 陕
多年 的工作体会和运行实践证 明: 目前实行的
基 层水 产技 术推 广站 、 渔政 监督 管理 站 、 生 动物 防 水 疫 检疫 站 “ 站 合 一 ” 三 的运 行 机 制 比较 符 合 陕 西 省 实际 。 4 3 认 真安 排部 署 , . 扎实 开展病 害 测报 工作
较上 年减 少 2种 。传 统 的细 菌 性 “ 病 ”一烂 鳃 病 、 三 赤皮 病 、 炎病 仍 为主要 病 害 , 肠 整个 养 殖周期 均有 流
比往 年测 报数 据 ,0 0年有 如下 变化 : 21
3 1 草 鱼 .
疫 站 , 已建 立 专 业 实 验 室 , 备 了 药 残 快 速 监 测 均 配
仪、 多功 能水 质 检 测 仪 和 常规 病 害 检 查 等设 备 。3 4
个 渔业 重点 县也 成 立 了水 生 动 物 防疫 检疫 站 , 备 配
各 级水 产站 组织 技 术 干部 深 入 基 层 诊 治 鱼病 , 助 帮 和指导 渔 民掌握 水 产 养殖 病 害 防治 技 术 , 得 了较 取
好 的社 会 和经济 效益 。 在 全 国总站 的指 导下 , 站 根 据 当月 的测 报结 我
监测 出细 菌性 败血症 、 打印病 、 轮虫病 等疾 病 车
陕西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王婧【摘要】为探讨陕西省农业碳排放时间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6类碳源,测算分析了2000-2014年陕西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并利用LMDI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00-2014年陕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了24.25%(96.33万t),年均增长率为1.56%,总体呈上升—下降一上升的变化趋势;化肥、农业机械、农膜、农药等农业物资投入对陕西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牛、羊、猪等大牲畜的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而经济因素则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9【总页数】6页(P1377-1382)【关键词】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LMDI模型;陕西省【作者】王婧【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2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成为了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IPCC报告基本认定,最近50 a的气候变暖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导致,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等土地利用变化引起[1]。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电力、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加之动物饲养引起的肠道发酵、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农业碳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已高达17%[2]。
减少农业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也成为了碳排放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已有不少有关农业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农业视角下的碳排放核算及特征分析[3-5];特定视角下的农业碳排放问题,包括农用物资投入引发碳排放[6]、农地利用碳排放[7]、农业能源碳排放[8]、农业碳足迹问题[9];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10-11];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2-13]等方面。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9•【字号】陕政发[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的通知(陕政发〔2007〕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规划》立足于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从我省实际出发,明确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提出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各地、各部门务必切实抓好实施工作:一、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示范,正确引导。
全省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同志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统筹考虑市场因素,正确引导农民群众选择、培育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服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二、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全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建立发展“一村一品”的专项资金。
要整合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示范村(推进村)倾斜,优先解决示范村(推进村)在通村公路、人畜引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示范村(推进村)提升产业水平。
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和服务体系,为《规划》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1.23•【字号】•【施行日期】2024.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省农垦集团: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发挥工程效益,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农办建〔2023〕12号)要求,现就加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项目设计关。
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严禁借用资质或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高标准农田工程勘察设计任务。
严格按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实地测绘勘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工程设施,突出农田水利、耕地地力提升等措施。
认真组织开展实地勘察,严禁不到现场、情况不明、凭空设计,坚决杜绝因项目设计不合理造成“有图无地”“有渠无水”“农机无法下田”等问题。
项目设计应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村级组织、乡镇政府的意见并作为重要依据,防止出现设计方案与生产需求不相符而无法落地等问题。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利用最新“三区三线”年度变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科学合理、精准高效地开展项目设计。
二、严把招投标管理关。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应公开发布招标公告,明确招标条件、划分标段和评标办法,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要求,根据招标项目类型、规模、投资数额、工期要求等内容,对拟投标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查验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避免可承揽工程类型与招标项目类型不符、资质等级可承包规模与招标项目规模不符企业参与投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省政府决定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
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省政府决定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省政府决定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
一、实施七大增收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2007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东部省份平均水平的40%,在全国排第28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全会提出,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到2020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实施七大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经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农产业比重逐步加大,农民收入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50.9%,工资性收入占到39.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到10%;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1%,二三产业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
从外省经验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内,主要来源仍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目前我省第一产业总量不足,二三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一产业空间大、见效快,同时又能为做大做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因此,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农业领域的增收潜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
(二)实施七大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4.1∶1,高于全国3.3∶1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农民收入水平也十分悬殊,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14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商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综合开发,既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也必将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三)实施七大工程是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要求。
西部强省首先是经济强。
实施七大工程,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和农村财富快速积累。
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广阔的农村市场活力增强,必将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
实施七大工程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增加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
二、实施七大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目标任务。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以解决投入问题为重点,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强化措施,严格考核,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劳务输出和农民创业,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430亿元,工资性收入100亿元,加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确保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增加60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递增13.6%。
届时,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3%,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二三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1%;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1%,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八年不懈努力,力争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
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承载。
科学制订七大工程实施规划,认真谋划七大工程承载项目,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七大工程实施工作,确保农民增收目标如期实现。
坚持资源整合、多元投入。
按照存量优化结构、增量重点倾斜的要求,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放大资金效应。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小额信贷为支撑,吸引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坚持政府扶持、群众主导。
促进农民增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动。
同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集约经营、规模发展。
把发展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基地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出效益。
三、实施七大增收工程的主要任务(一)粮食单产提高工程。
2007年我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229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省份相比明显偏低。
今后五年,依靠科技进步,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省内粮食基本自给。
突出抓好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四大作物,继续组织实施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植保工程以及千万亩粮食重大实用技术推广行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对粮食生产重点县扶持力度,力争2012年粮食单产提高到270公斤,总产达到1300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0亿元。
小麦以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原两个区域为重点,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全面实施良种统繁统供,着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关中灌区推广适时晚播、机械条播、氮肥后移、早冬灌技术,渭北旱原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力争2012年小麦单产提高到285公斤。
玉米主攻关中夏玉米和渭北、陕北及高寒山区春玉米,推广紧凑耐密型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加大地膜玉米推广力度,稳步增加关中夏玉米种植面积,着力提高陕北、渭北春玉米生产水平,调整渭北种植模式,力争2012年玉米面积达到1900万亩,单产提高到320公斤,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
水稻在汉中、安康主产区全面推广旱育抛秧等增产节本技术,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力争2012年单产提高到415公斤。
马铃薯在陕北主产区扩大种植面积,普及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三项关键技术,建设高标准丰产栽培示范区,推广模式化规模种植,力争201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地膜马铃薯300万亩,单产提高到190公斤(折粮),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
(二)果业提质增效工程。
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质增效,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果畜结合,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打造陕西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力争到2012年,全省果园总面积达到1850万亩,水果总产达到18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030万亩、总产1200万吨,果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主要依靠新增挂果面积和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150亿元。
推广关键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对新增果园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
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良种苗木繁育,加快老果园更新换代。
在苹果生产上着力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和认证,到2012年新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5万亩。
加强洛川苹果生产、科研、营销、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果业加快发展。
坚持果畜结合,生产有机果品。
大力推广果畜沼循环模式,积极建设生态果园。
在果业集中产区优先发展畜牧业,使果业大县同时发展成为畜牧业大县,解决果园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以畜促果,良性互动,在抓好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的同时,加快建设3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
果园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对龙头企业新建气调库、产后处理生产线和冷链运输系统进行补贴,对龙头企业果品出口创汇实施奖励,对龙头企业深加工技术改造贷款予以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