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与反思
2024年《我的爸爸妈妈》精彩教案与反思
![2024年《我的爸爸妈妈》精彩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1186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7.png)
2024年《我的爸爸妈妈》精彩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享,了解爸爸妈妈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关爱。
2.培养学生表达爱意、感恩父母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爸爸妈妈的特点,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纸笔3.音乐《我的爸爸妈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哪些特点吗?他们是如何关爱你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爸爸妈妈》。
2.观察讨论师:请同学们拿出爸爸妈妈的照片,观察他们的外貌特点,然后与同桌分享。
生1:我的爸爸长得高高的,眼睛很大。
生2:我的妈妈很漂亮,头发长长的。
师:很好,大家都观察到了爸爸妈妈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爸爸妈妈是如何关爱你们的?生3:我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做好吃的。
生4:我爸爸会陪我一起玩游戏。
师:看来爸爸妈妈都很关爱我们,那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吗?3.小组讨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爸爸妈妈关爱我们的原因。
生5:我觉得爸爸妈妈关爱我们,是因为他们爱我们。
生6:他们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师:很好,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请小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关爱我们的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呢?生7: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信。
生8: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一件礼物。
师:很好,这些都是表达爱意的好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5.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爸爸妈妈的特点和关爱我们的方式。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份爱,学会感恩。
五、课后作业1.完成一篇以《我的爸爸妈妈》为主题的作文。
2.向爸爸妈妈表达你的爱意,记录下来他们的反应。
六、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45734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1.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教学目标•认识“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汇;•了解“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爱护家庭,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能够准确表述“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培养孩子们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感。
教学材料•手绘的《我的爸爸妈妈》绘本;•爸爸妈妈的照片;•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认识爸爸妈妈吗?是谁呢?”2.孩子们回答后,老师展示《我的爸爸妈妈》绘本,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3.老师简述故事情节,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正文(25分钟)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
2.老师发给孩子们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让孩子们组合成“爸爸妈妈”并说出来。
3.老师在绘本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向孩子们介绍“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例如“爸爸很高,妈妈很漂亮”等。
4.教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并写在小黑板上,以互相分享。
5.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谈一些好话,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和感谢。
拓展(5分钟)1.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孩子们模仿爸爸、妈妈走路。
2.教师播放有关亲情的动画片或儿歌。
3.激发孩子们内心的亲情感受,让他们说出“I love you”这句话,向父母表达爱。
反思(5分钟)1.讲解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自我评价及听取同事意见;3.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形式丰富多样,针对幼儿园小班的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图片、手绘绘本以及小道具等,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有个别孩子无法充分参与互动环节,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寻找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互动环节中。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6篇)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a2af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6篇)中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1.谈话的形式: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2.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二、展开1.出示全家福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三、结束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组织幼儿张贴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供幼儿随时讲述。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篇二活动目标1、区分爸爸妈妈的用品,乐意参加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
2、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3、关心、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收集爸爸妈妈的生活用品。
2、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事的录像。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539f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7.png)
完善教学设施, 提高教学质量。
06
活动亮点与总结
活动亮点提炼
亮点1:孩子们 对爸爸妈妈职 业的惊异心得 到满足
亮点2:孩子们 通过角色扮演 更加了解爸爸 妈妈的工作
亮点3:孩子们 学会了感恩和 珍惜父母的付 出
亮点4:孩子们 在活动中增加 了自信念和表 达力气
活动总结共享
亮点回忆:分别回忆了活动中 的亮点,包括亲子互动、家长 参与、幼儿表现等方面。
教案实施状况分析
目标达成状况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幼儿参与状况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适宜性
05
问题与改进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参与度不高 互动环节不够生动好玩 教学目标未完全达成 局部幼儿不适应教学进度
针对问题的改进方案
调整教学内容, 留意幼儿的兴趣 和需要。
加强家园合作, 增加教育效果。
提高教师素养, 加强教学治理。
收集方法:观看、谈话、作品 呈现等
收集内容: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参与度、收获等
收集时间:活动前、活动中、 活动后
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反响 进展分析,调整活动方案,提 高教学质量。
04
教案设计及实施
教案设计思路
确立活动主题 设计活动目标 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添加标题
活动组织力气:评估教师的活 动组织力气,包括活动的流程、 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教具的运用 等方面,推断教师是否能够有 效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03
幼儿活动的状况 观看幼儿与家长互动的状况 观看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观看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响
幼儿反响收集
添加标题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爸爸妈 妈的重要性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https://img.taocdn.com/s3/m/35ca85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f.png)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课程主题: 我的爸爸妈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材料:1. 神话、故事或诗歌,描述父母的爱。
2. 爸爸、妈妈的照片。
3. 艺术制作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社区资源,如访问父母在工作或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课程过程:1. 引入(10分钟)- 观看或朗读关于父母爱的神话、故事或诗歌。
- 导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 分享学生对父母的故事或经历。
2. 探索(15分钟)- 向学生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并让学生谈论他们的爸爸妈妈。
-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讨论他们如何承担这些责任。
3. 表演和创作(20分钟)- 分组或个体活动,要求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对父母的爱。
-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短剧本,展示父母的日常生活和付出。
-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父母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或艺术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 总结课程,强调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再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完成家庭活动,如共同制作一份感谢卡,写下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爱。
2. 组织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展览,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资源,了解父母工作的地方和对社区的贡献,以深入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 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评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的表达。
3. 倾听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对父母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 《我的妈妈》(故事书)- 作者: 汉娜·哈勒- 《爸爸妈妈》(绘本)- 作者: 安娜·葛斯夫- 《父爱无边》(诗集)- 作者: 顾城。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c54265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3.png)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认识家庭成员的名字,并学会用正确的称谓称呼他们;2. 学会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并能说出对爸爸妈妈的感受。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称呼称呼家庭成员;2. 学习形容词的基本用法;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教学准备:1. 大纸张和彩色笔;2. 家庭成员的照片(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或者学生自己带来的);3. 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爸爸妈妈》。
2.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问一下学生能不能回忆起家庭成员的名字。
二、呈现家庭成员的称呼(10分钟)1. 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让学生帮助老师写下家庭成员的名字。
2. 让学生观察照片,并告诉他们这些人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3.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称呼称呼这些家庭成员,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三、形容爸爸妈妈(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形容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形容词的用法。
2. 让学生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例如:高、瘦、聪明、漂亮等。
3. 鼓励学生用形容词给家人起外号,例如:高高、瘦瘦等。
四、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5分钟)1. 如果有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以选择展示给学生看,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
2.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受,例如:觉得爸爸妈妈辛苦、爱他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等。
五、小结(5分钟)1. 请学生把今天学习到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形容爸爸妈妈的简单形容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今天课程的感受,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六、教学延伸(选择性)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以带上家人的照片来辅助自己的介绍。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cdd156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4.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背景介绍《我的爸爸妈妈》是一节适用于小班幼儿的社会优质课。
通过本课,旨在让幼儿们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角色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理解家人的情感互动能力。
此课设计的时长为30分钟,适合3-4岁的幼儿。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让幼儿们明确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2.培养幼儿们关爱、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情感能力。
3.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宝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家庭成员的图片。
2.一本绘本《我的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上面写有对应的字母,以便幼儿进行识字。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步骤一:导入情境(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宝宝。
教师问幼儿:“你们看这张图片有谁?”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家庭成员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角色吗?”希望幼儿能开始思考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步骤二:导入绘本故事(5分钟)教师拿出绘本《我的爸爸妈妈》,带着幼儿们一起观察书的封面,并提问:“你们看书的封面是什么?”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开始讲述绘本故事,介绍主要角色和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们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关心、尊重家人的情感。
步骤三:合作认字活动(10分钟)教师拿出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分发给幼儿们。
教师告诉幼儿们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字母,并告诉幼儿们这些字母分别是“B”、“D”、“M”。
然后,教师逐个出示图片上的家庭成员并称呼他们的名字,例如:“这是爸爸,请找出写有B的卡片。
”幼儿们根据教师的指示,找出对应的卡片,并告诉教师。
步骤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提问幼儿们如下问题:1.“你们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你们了解到了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吗?”3.“你们会如何关心和尊重家人的感受呢?”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50bf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情感。
2. 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准备:1. 家长事先准备有关自己职业、特点的图片或实物,如医生、老师、警察等。
2. 准备亲子游戏道具,如拼图、卡片等。
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爸爸妈妈,让幼儿互相交流关于爸爸妈妈的职业、特点等。
2. 主题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带来的职业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分享对父母职业的认识和感受。
3. 亲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如拼图、卡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特点。
4. 表达爱意: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为父母按摩、献上小礼物等。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写下对他们的祝福。
7. 结束活动:教师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家长的参与,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亲子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3. 观察幼儿在表达爱意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
4. 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亲子互动环节,幼儿的表现如何?家长是否积极参与?3. 表达爱意环节,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4.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创作是否能体现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祝福?5. 针对本次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记录在日记本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5aeb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5.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职业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家长事先准备相关图片,包括父母的全家福、父母的工作照片等。
2. 准备白板或大纸一张,以便幼儿绘画。
3. 准备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谁最爱你吗?对,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爸爸妈妈。
”2. 基本内容:a. 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如外貌特征、职业等。
b.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说一说父母的特点。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父母的爱。
3. 实践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b.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向父母表达爱意,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父母的热爱。
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紧张情绪,可能是因为对父母的爱意表达不够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方式入手,如选择一个喜欢的颜色为父母画一幅画,逐步提高幼儿的表达自信。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更加了解父母的外貌特征和职业特点。
六、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幼儿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和日常生活。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说一说父母的外貌特征和服饰特点。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父母的爱。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70ff5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2.png)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一、课程背景《我的爸爸妈妈》是幼儿园小班首个社会学科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此阶段,幼儿正处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较为模糊的心理状态,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认知能力不断发展。
通过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
二、教材准备教学材料:•《我的爸爸妈妈》故事图片大图1张•家庭照片(如有孩子愿意的话)•角色扮演服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等多种方式,能初步感知父母、长辈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步理解“关爱、照顾、帮助、理解”等词语的含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3.思维与探究:促进学生思考,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协作,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给幼儿翻阅家庭照片,介绍照片上的家人,让幼儿初步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故事唤起兴趣教师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持故事图片,通过有声有色、表情、语言等多种方式,讲述《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
第三步:让孩子参与教师邀请孩子们参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扮演。
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中爸爸和妈妈的互动关系,并让孩子们主动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关心、理解和帮助。
第四步: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每组4人左右,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加深体验到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第五步:教师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孩子们把课堂情景带回家,发扬正能量,理解、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
五、教学反思社会化学科教学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切实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有意义地学习和成长。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6f1f09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8.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目标1.帮助小朋友学会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和日常生活;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小朋友的圆滑性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课程内容1.歌曲《我的家庭》;2.认识家庭成员的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3.听取小朋友家庭情况之家庭成员介绍;4.游戏环节:我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5.活动环节:做一份感恩父母的卡片。
三、教案过程1. 歌曲《我的家庭》唱一遍歌曲,让小朋友熟悉歌曲内容和曲调。
2. 认识家庭成员的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1.教师卷起绘本,展示封面,介绍《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鼓励小朋友猜测故事内容;2.慢慢翻阅绘本,用语言和图片逐步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小朋友关注父母的职业、姓名、日常工作和爱好等;3.教师朗读故事内容,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呈现故事环节,陪伴小朋友进入到故事情境中,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3. 听取小朋友家庭情况之家庭成员介绍1.让小朋友逐个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姓名、职业和爱好等;2.引导小朋友相互交流,了解家庭成员情况,扩大小朋友的交友圆圈。
4. 游戏环节:我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白板上画出父母的职业图标,让小朋友按着职业图标回答相对应的问题。
例如:•爸爸是医生,他的工作是什么?•妈妈是老师,她的工作是什么?•爸爸喜欢什么运动?•妈妈喜欢什么花/食物?5. 活动环节:做一份感恩父母的卡片1.让小朋友动手制作感恩父母的卡片,表达爱父母的情感;2.让小朋友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父母的祝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反思1.教案设计应遵循由易至难的原则,先通过简单生动的歌曲和故事,增强小朋友对家庭成员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小朋友全方位地了解家庭成员;2.要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从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小朋友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事项;3.作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优势,适时传递正向情绪,增强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27c75d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9.png)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二章《认识家庭》,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我的爸爸妈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以及他们对孩子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他们的职业和爱好。
2. 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尊敬和热爱,懂得感恩。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和爱好,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重点:培养幼儿尊敬和热爱父母,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卡片、爸爸妈妈的照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家庭生活场景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家庭成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讨论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我的爸爸是工程师,他喜欢打篮球。
我的妈妈是医生,她喜欢做饭。
”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例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选择爸爸妈妈的职业和爱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如:“我的爸爸是老师,他喜欢看书。
”4.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付出,教育幼儿要尊敬和热爱父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爸爸妈妈2. 板书内容:爸爸的职业:工程师、老师、医生等爸爸的爱好:打篮球、看书、旅游等妈妈的职业:医生、老师、护士等妈妈的爱好:做饭、唱歌、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爸爸妈妈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爸爸妈妈的职业和爱好,并写下对爸爸妈妈的爱。
2. 答案示例: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医生。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8dfc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家长配合:请家长准备关于自己与孩子的照片或全家福照片,以及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亲子作品。
2. 教学材料:照片、亲子作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的父母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父母的特征,让幼儿认识到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展示亲子作品:请家长代表向幼儿展示自己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亲子作品,让幼儿了解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成果,感受亲子之间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父母特点,以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4. 亲子绘画: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父母,并鼓励幼儿描述画中的父母。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6. 课后延伸:教师鼓励家长与孩子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父母的关心和热爱。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父母的特征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父母,感受亲子之间的情感。
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帮助父母。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优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优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3c1fad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a.png)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优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家人》,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的基本信息。
2. 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以及对自己的关爱。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爸爸妈妈的照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职业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
2. 讲解:向幼儿介绍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几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模拟家庭场景,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扮演者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示范绘画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绘制自己的爸爸妈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7. 情感教育:让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贺卡,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六、板书设计1. 爸爸妈妈的照片2. 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3. 绘画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份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真实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人,培养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作业设计的具体实施。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
![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545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d.png)
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爸爸妈妈的外貌特征和职业。
2、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敬爱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清晰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描述。
激发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情感。
2、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职业的概念,并能够简单描述。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收集幼儿爸爸妈妈的照片。
2、准备一些关于爸爸妈妈工作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3、制作相关的教学 PPT。
4、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展示幼儿爸爸妈妈的照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这是谁的爸爸妈妈呀?”2、认识爸爸妈妈的外貌特征引导幼儿观察照片,提问:“你的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呀?”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如“爸爸高高的、妈妈头发长长的”。
3、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播放爸爸妈妈工作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向幼儿介绍不同的职业,如医生、老师、警察等。
提问幼儿:“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4、分享与交流请幼儿轮流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包括外貌特征和职业。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5、绘画活动发给幼儿绘画工具,让他们画自己的爸爸妈妈。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6、展示与评价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画中的爸爸妈妈。
老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7、情感教育引导幼儿说一说爸爸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教育幼儿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教学延伸1、将幼儿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展示在教室外,让家长观看。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如帮忙拿东西、捶背等。
七、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018002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f.png)
《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基本情况,感受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张照片里有谁?他们是什么关系?2.新课内容(1)教师播放一首关于父母的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基本情况,如:爸爸妈妈的名字、工作、爱好等。
3.活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相处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关爱父母。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父母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2.学生在分享自己父母的情况时,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了表达能力。
3.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学会了尊敬父母、关爱父母,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流畅,需要加强引导和练习。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爸爸或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学生甲:“我爸爸是医生,他每天都要去医院看病。
”学生乙:“我妈妈是老师,她每天都会给我们上课。
”学生丙:“我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做好吃的。
”学生丁:“我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带我去公园玩。
”二、教学难点补充1.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教师:“如果让你对爸爸妈妈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戊:“我想对我妈妈说,我爱你,因为你对我太好了。
”教师:“很好,你的妈妈一定会很感动。
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表示爱,比如帮妈妈做家务。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让爸爸妈妈更开心?”学生己:“我可以多听爸爸妈妈的话,少让他们生气。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优秀4篇)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b560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b.png)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优秀4篇)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篇一教学意图:现代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不注重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久而久之,关系会逐渐疏远;或者学生的父母为生活而奔波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因为与长辈交流过少,大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
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我的爸爸妈妈》。
使幼儿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乃至关心他人。
感受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爱与辛苦,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敬爱之情。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
2、通过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教学准备: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家的全家福,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了解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二、启发想象师: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性别、穿着打扮、发型等)三、画全家福师:我也带来了一张全家福。
先画谁呢?画人要先画什么呢?请你们来说我来画好吗?(教师根据幼儿讲述进行绘画)师:现在我请小朋友画一张和爸爸妈妈的全家福,好吗?(教师观察,并给予个别指导,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分享交流师:我们一起看看谁的全家福最温馨?谁的妈妈画得最漂亮,谁的爸爸最帅气?五、总结孩子们,父母的关怀,让我们温暖;父母的无私,让我们感动;父母的博大,让我们震撼!结束部分: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爸爸妈妈工作的情况画出来,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通过任何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98a3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家庭中的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和重要性。
2.帮助幼儿认识和描述爸爸和妈妈的外貌特征和职责。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图片、绘本、幼儿家庭照片、卡片、音乐、玩具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家有爸爸妈妈吗?他们对你们来说是谁呢?”2.老师以“我的爸爸妈妈”为话题,给幼儿出示图片或展示幼儿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谈论和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主体教学(30分钟)1.展示绘本《我的爸爸妈妈》,并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2.老师带领全班观看一段有关爸爸和妈妈的视频,让幼儿通过视听方式进一步了解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和重要性。
3.老师使用卡片展示爸爸和妈妈的外貌特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爸爸是个高个子吗?妈妈有长长的头发吗?”。
4.让幼儿参与游戏,通过摸一摸和看一看,辨认爸爸和妈妈的物品,如手机、钥匙、包包等,帮助幼儿了解爸爸和妈妈的职责和爱护家庭的方式。
三、拓展活动(30分钟)1.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空白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用画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和妈妈,用文字描述爸爸和妈妈的外貌特征和特点。
2.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全班,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鼓励幼儿用简短的句子描述自己爸爸妈妈的特点。
3.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和动作表演“爸爸妈妈疼我”,让幼儿从音乐中感受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4.老师引导幼儿回家后绘制幼儿数量图,统计家庭中的成员数量,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通过绘图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理解。
四、语言交流(15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复习当天学习的重点词汇,并放置在教室的具体位置。
2.划分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练习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并向全班展示。
3.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其用简短的句子互相描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
3.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1.“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
2.父母与孩子交谈过及了解。
4.生肖图片。
5.大相框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
1.儿歌《爸爸妈妈瞧》。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
今天,许老师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请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把照片都拿出)
二、介绍交流。
(一)、个别介绍。
教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不认识,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呢?(先请个别幼儿单独介绍,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在电脑上放大。
)
提问:这是谁?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长的什么样的?
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是干什么的?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
爸爸(妈妈)在家最喜欢干什么?
爸爸(妈妈)最喜欢对你说一句什么话?
自己在家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全部交流。
请全部幼儿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到客人老师的面前,向客人老师介绍爸爸妈妈,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讲。
(三)、倾听特殊幼儿介绍。
(播发摄像)
教师: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有来上幼儿园,他告诉我,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小朋友认识一下。
他就用电脑传给老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吧。
三、给爸爸妈妈贴属相。
幼儿动手给爸爸妈妈配上属相。
并将照片贴在大相框里。
活动反思:
《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让幼儿认识他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爸爸妈妈)开始。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发了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了独立活动的意识。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激情都比较高,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回答问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