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史--28年共37页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 当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十年的文坛面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革命+恋爱)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中国当代文学新编第1第一节 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形成共28页文档

中国当代文学新编第1第一节 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形成共28页文档

中心议题:
①总结经验教训,以创作问题为中心议题,鼓励作家创造更 多更好的作品,确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提出 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义现实主义的方法;
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 准则;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第三次文代会
(1960年7月22日—8月13日)
“全党管文艺”、“第一书记管文艺”
主要是指大的方针策略上的指导,具体的管理则是由党政 系统的文艺领导部门和全国文联、全国作协及地方文联和 地方作协执行。
周扬在党的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作过这样的表述:“党通过政 府领导全国文艺生活,党从思想上、政策上、方针上给予政府文化部 门工作的监督和指示,文联是文艺生产的合作社,任务就是组织自己 的干部搞创作和学习,党则通过这个文艺团体进行文艺工作。党、政 府、文艺团体要共同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艺以不辜负党 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而努力。”
周恩来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 会
1949年7月毛主席在第一届全 国文代会上讲话
毛主席和郭沫若同志在第 一届全国文代会上
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
背景: 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 五年计划 ②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 替和位置上的转移;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 文、朱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 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 应、追赶形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年 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 b.庸俗化、机械化地理解与政治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概念化的 创作倾向;

中国当代琉璃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解读

中国当代琉璃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解读

第28卷第1期 普设鲁院学报Vol.28 No. 1 2〇2i年2月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Feb.2021文章编号:1672-4143(2021)01-0086-05 中图分类号:J527.4 文献标识码:A中国当代琉璃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解读张翼,程雪芳(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探讨当代艺术语言中琉璃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材料语境。

举例说明中国当代琉璃艺术作品在自然题材、人文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和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创作表现,分析琉璃材料在新表现形式下的新语境。

总结和归纳现有的创作形式并分析作品的创作思想,指出未来琉璃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方向,提倡多学科门类的相互融合、互相汲取,以及创作材料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琉璃艺术;当代艺术;创作表现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eative Expression ofContemporary Chinese Color Glazed Art WorksZHANG Yi,CHENG Xuefang(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Putian University,Putian Fujian 351100,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vity and material context of glazed works in contemporary art language.The creativity of Chin’s contemporary color glazed art"works is illustrated in terms of natural themes,humanistic themes,real life themes and time concept,and the new context of glazed materials under new forms of expression is analyzed.Meanwhile,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isting creative forms and analyzes the creative ideas of glazed art works.We aim to point out the trend of glazed art"works creation,and promote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ategories as well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reative materials.Key words:color glazed art;contemporary art;creative expression据考古资料证实,中国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的许多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琉璃工艺品[|]。

中国顶尖当代艺术家,告诉你英文也可以写书法一幅拍出1000万

中国顶尖当代艺术家,告诉你英文也可以写书法一幅拍出1000万

中国顶尖当代艺术家,告诉你英⽂也可以写书法⼀幅拍出1000万Mad World Gary Jules - Mad World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编辑:耀匀 | 图:Google转载请在后台输⼊授权「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在于引发思索。

」它迫使我们⽤全新的⾓度,看待熟悉的⼀切。

当代艺术家之中,徐冰是个在任何意义上都⽆法忽视的存在。

作为国际舞台最具影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由始⾄终对所处的现实,有着⾃⼰独特的视⾓和解读。

他的⼀幅看不懂的英⽂书法,曾被拍到了1035万。

从⽆⼈能懂的「天书」,到举世皆懂的「地书」;从新鲜有趣的「⽂字写⽣」,到争议⽆限的「凤凰」,徐冰的艺术在各种语境中⾃由转换,始终专注于⽤全新的创作⽅式,回应变幻的社会问题。

如同当代艺术的魔法师,徐冰赋予平凡之物以全新意义,⼀次⼜⼀次,⽤充满回味的惊诧告诉世界:最顶尖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吸睛的表象之下,有深度,更有内涵。

艺术不是真理,是谎⾔但它教导我们理解真理▼视频来源:《⼗三邀》⼁许知远 VS 徐冰析世鉴 —— 天书BOOK FROM THE SKY1887-1991⼀个⼈,花了四年的时间做了⼀件什么都没说的事80年代末,正值中国传统⽂化⼤反思之时。

华夏⽂明的代表 ——「语⾔⽂字」被视为愚昧落后的封建象征,⾸当其中,成为被质疑和批判的对象。

沉迷海量阅读之上,深陷⽂化讨论之中,徐冰愈发错落迷离、混沌不清。

他将这种深刻⽽空洞的感觉付诸实践:耗时四年,以超越想象的耐⼼创造并刻制了四千多个毫⽆意义的「伪汉字」:汉字的部⾸结构,宋体的笔画疏密。

徐冰在北京寒营乡古籍印刷⼚逐字刻板⼿⼯雕版,活字印刷,装帧成册;序⾔页码,跋⽂注释、⽬录眉批,每个阶段,每道⼯序、每个细节,由始⾄终⼀丝不苟,精益求精,毫⽆破绽。

徐冰「析世鉴 — 天书(四卷本)」历时四年的孤独与执着,《析世鉴 —— 天书》横空出世 —— 四册书卷的宏⼤形式,展现了⼀个沉浸式的装置艺术。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作人、雁冰、地上、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东北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学习资料]-答案3

东北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学习资料]-答案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22秋在线作业1答案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生从事于革命文学的鼓吹和创作,作品曾发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家是()
【A.项】1935年
【B.项】1936年
【C.项】1932年
【D.项】1937年
【此题正确选项是】:C
2.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苦难、-农民的坚忍精神的诗集是()
【A.项】艾青的《大堰河》
【B.项】臧克家的《烙印》
【C.项】蒲风的《茫茫夜》
【D.项】刘半农的《扬鞭集》
【此题正确选项是】:B
3.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深刻描写城市底层人民和市民的性格、命运为重要特色,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项】叶绍钧
【B.项】老舍
【C.项】郁达夫
【D.项】鲁迅
【此题正确选项是】:B
4.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
【A.项】抒情长诗
【B.项】叙事长诗
【C.项】格律诗
【D.项】自由体诗
【此题正确选项是】:B
5.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创作南明史剧,颂扬忠烈、指斥奸伪的剧作家是()
【A.项】于伶
【B.项】夏衍
【C.项】田汉
【D.项】阿英
【此题正确选项是】:D
6.《兄妹开荒》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出现的()
【A.项】丁玲
【B.项】艾青。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清末民初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被引入中国,对传统的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形成了中国近代绘画的雏形。

五四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也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现代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开始兴起,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们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艺术成为了反抗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

不少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和电影等形式,表现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对自由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开始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艺术家们被鼓励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人民的形象。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发展,艺术作品广泛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生活。

当代中国艺术(20世纪末至今)在当代中国,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多样化,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经验的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展览和拍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时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采取胡适的形式主义考据研究方法,将《红 楼梦》归结为“色”“空”观念,认为是曹雪芹的 自叙传,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遭 到李希凡、蓝翎等人的批判,认为俞平伯的观点违 背了现实主义的研究原则。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把俞平伯的观念 作为清算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批判。以此为契 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 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但武训的阶级成分和思想较复杂。武训最早 是一个穷人阶级的代表,沿街行乞,为子孙 筹建学校,把行乞的钱交到地主那里放高利 贷。后皇帝感动于武训的兴学精神,对他予 以封赏使其成为一个富豪,成了地主阶级的 代表。兴学初衷为穷人能够读书受教育,但 他后来办学收的多是有钱人家子弟,为地主 阶级服务。武训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多义性, 故对电影《武训传》的理解很容易背离编导 的初衷,影片易受责难。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 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 40年代,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50年代,胡风的 文艺思想被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文艺 思想”遭到批判。胡风以30万言(28万字)的《关于解放以 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系统阐释了自己的文艺思想, 对批评进行驳斥,提出了改进文艺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 文艺工作的建议。胡风报告公开后,1955年,社会上掀起 了批判胡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群众性运动,胡风等人被 确定为“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对胡风文艺思想 的批判,升级为政治上的敌对斗争,在全国掀起了粉碎胡 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高潮,胡风被捕入狱,2100多人受株 连,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1980年9月, “胡风反革命集团”被平反,1988年6月,对胡风的文艺 思想进行重新肯定性评价,对胡风全面平反。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简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简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隐失诗人:在十七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一大批诗人/诗派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诗坛。

这些诗人/诗派被称为隐失的诗人/诗派。

包括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九叶诗人等。

6当代散文:狭义: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特征近于“五四”文学革命提出的“美文”,后来称为“艺术散文” 广义: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或“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即“杂文”等。

在有的时候还包括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等。

7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8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9潜在写作:未公开发表,未经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能进书店上书架,不能跟读者见面的不具“合法”身份的作品。

艺术学关键词译法辨析——以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修订译本导论为例

艺术学关键词译法辨析——以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修订译本导论为例

会文化及其历史的过程,在词语意义的演变中
Arts”通常被翻译为“美术”,专指视觉艺术,尽
皆可一一得到反映。一些重要的历史演变可能
管在 18 世纪它是各种艺术的总称。法国学者
就发生在语言内部。关注词语之间的关联性, Press,1953,p.6.
夏尔·巴托在他的《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
关注词语的变异性和多样性以及关键词翻译时
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完全成为一门中性概念



differentiate the various poetic genres, such as ep-
的学科。 “艺术”这一概念在 21 世纪的中国是


ic and drama, tragedy and comedy.”
翻译为“美
一个大概念,包括了当今绘画、雕塑、建筑、设
英语的意义在 1855 年转移为“读者”,在 1946 年
转移为“电视节目的观众”。韦氏词典对“audience”的 定 义 为 :a reading, viewing, or listening
public,这 同 艾 氏 给 出 的“For the final element
we have the audience: the listeners, spectators, or
术》中首次对“美的艺术”做出划分,他依据亚里
注意不同语境中词语使用的差异性,关注词语
TheoryandtheCriticalTradition,OxfordUniversity
M.H. 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
批评传统》,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大
士多德《诗学》中的“摹仿”原则,明确提出了诗、 的指涉与实用性,是我们需要强调的重点。在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简介[1]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简介[1]

人物吴山明,著名国画家,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

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省人大常委。

代表作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画谱》。

刘国辉,男,斋号长乐轩,1940年生于江苏苏州市。

刘国辉先生(4张)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分配至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

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何家英,天津美院。

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

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轩画廊推荐画家。

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清华美院客座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西,现任中国美术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曾任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

刘文西的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1、书法欣赏的条件。 2、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3、书法欣赏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2021
18
1、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着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 俗。”任何事物在不同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 法和结论。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 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超 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
2021
51
褚 遂 良
《 雁 塔 圣 教 序 》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2021
52


力 险





构 独

异 ,

后 人





欧 体 ”

2021
53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的文房四宝知识及其
发展历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
一件好的产品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
2021
19
2、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1)整体把握----章法 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
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 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 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2)局部分析----字法、笔法和墨法。
• 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
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
不犯,和而不同。” 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

主要时期:中国近现代艺术史

主要时期:中国近现代艺术史

主要时期:中国近现代艺术史
介绍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近代前期、近代中期和近代后期。

这些时期在艺术发展和风格变迁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和转折。

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
近代前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艺术形式开始发生变革。

西方的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逐渐引入中国。

同时,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积极发展。

近代前期的艺术作品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近代中期(1919年-1949年)
近代中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以艺术为工具表达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

艺术形式也开始多样化,除了绘画和雕塑外,电影和舞台剧等新兴艺术形式也崭露头角。

近代中
期的艺术作品多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题,强调了艺术与社会的
关系。

近代后期(1949年至今)
近代后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
艺术受到了中国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

艺术家们开始
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
艺术作品。

近代后期的艺术作品既包括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也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结论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经历了近代前期、近代中期和近代后期三个
主要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这些时
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功绩就在于它为 当代文学准备了作家队伍,一些在现代时 期就享有盛名或十分活跃的文艺家在新中 国成立后又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 这些跨越现代而来的文艺家为当代文学的 产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重要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时间线

重要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时间线

重要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时间线1840年-1911年:近代艺术的起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署,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

-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签署,中国进一步开放。

- 1898年:百日维新运动,中国启蒙思想盛行。

- 1901年:甲午战争后,中国艺术开始受到日本艺术影响。

- 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

1912年-1949年: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探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民主时代。

-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

- 1921年: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艺术开始面临战争冲击。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艺术探索进入新阶段。

1950年-1976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 1956年:中国艺术家协会成立,艺术创作受到更多组织支持。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艺术受到极大冲击。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交流促进艺术影响力。

- 1976年:逝世,中国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艺术逐渐开放。

- 1985年:中国美术馆成立,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 1999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兴起。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艺术再次受到国际关注。

- 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结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经历了起步、现代化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当代多元发展等阶段。

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中国艺术的演变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
一、中国古代艺术史
1. 先秦时期艺术
-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 周朝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楚、燕艺术
2. 秦汉时期艺术
- 前秦时期的艺术
- 汉代的艺术
- 汉武帝时期的宫廷艺术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
- 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 丝织品的制作与艺术
4. 唐宋时期艺术
- 油画的出现与发展
- 瓷器的烧制与艺术
- 诗词与书画艺术的融合
5. 元明清时期艺术
- 元代的绘画艺术
- 明代的文人画与工笔画
- 清代的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
二、中国现代艺术史
1. 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
- 齐白石与中西合璧绘画
- 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的融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艺术发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
- 文化大革命对艺术的影响
- 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国际影响
3.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 高大山与中国写实主义绘画
- 郭敬明与当代青年文化艺术
- 戴着帽子的拾荒者与社会艺术
以上是对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这只是一个基础知识整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扩展每个时期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