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章: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1.1 送别诗的定义1.2 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1.3 送别诗的题材与形式1.4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第二章: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2.1 唐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2.2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2.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鉴赏2.4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鉴赏第三章:宋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宋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3.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鉴赏3.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鉴赏3.4 李清照《如梦令》的鉴赏第四章:明清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4.1 明清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4.2 文征明《送别》的鉴赏4.3 纳兰性德《长相思·一重山》的鉴赏4.4 袁宏道《与朱元思书》的鉴赏第五章: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5.1 现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5.2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鉴赏5.3 戴望舒《雨巷》的鉴赏5.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鉴赏第六章:送别诗的修辞手法与意象运用6.1 送别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6.2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寓意6.3 修辞手法与意象的结合运用6.4 鉴赏实例分析第七章:送别诗的主题与思想内涵7.1 送别诗常见的主题类型7.2 送别诗中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表达7.3 送别诗中的生死观、人生哲理等思考7.4 鉴赏实例分析第八章:送别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8.1 送别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8.2 送别诗中的起承转合结构8.3 送别诗中的抒情、描写、议论等手法8.4 创作实例与点评第九章:送别诗的翻译与解读9.1 送别诗的翻译原则与方法9.2 送别诗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处理9.3 送别诗的现代解读与价值9.4 翻译与解读实例分析第十章: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与评价10.1 送别诗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送别诗的教学设计示例10.3 送别诗的教学评价与反思10.4 教学实践案例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送别诗的定义与特点解析:送别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是教学中的重点。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英山第二中学吴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总结归纳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探寻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送别诗鉴赏教案
送别诗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送别诗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送别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送别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2. 选取经典的送别诗进行鉴赏。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于送别主题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提问启发:提问学生是否有过送别的经历,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主体:1. 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a. 解释送别诗的概念和起源。
b. 引导学生注意送别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 鉴赏经典的送别诗:a. 选取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b.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a.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一首送别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b. 学生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4. 学生创作送别诗:a. 提供一些送别主题的启示,如离别、告别等。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c. 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彼此的作品。
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和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送别诗对于人们的情感和思考有何影响。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送别诗的创作和鉴赏。
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文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创作:评估学生创作的送别诗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理解:通过学生对于经典送别诗的分析和解释,评估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经典送别诗的选集。
2. 诗歌分析工具和学生创作指导材料。
古诗 送别 教案
古诗送别教案教案标题:古诗《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在送别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学习古诗《送别》,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诗人在送别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朗读和解析古诗《送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诗《送别》的课文、课件、录音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回忆送别的场景和感受。
2.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朗读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送别》,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
步骤三:理解课文(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送别》的诗意和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梳理出古诗《送别》的主题和意义。
步骤四:表达与创作(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2.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送别的文章、创作一首送别的诗歌或演绎一段送别的情景。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拓展阅读(10分钟)1.教师推荐相关的古代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
2.学生自主阅读并选择一篇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分享。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古代文化展览、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或表达作品,包括内容、表达方式和创意等方面。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定义解释送别诗的概念,即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情感和祝福。
1.2 送别诗的背景介绍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古代的离别场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送别诗的类型与特点2.1 送别诗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送别诗,如离别亲人、离别恋人、离别朋友等。
2.2 送别诗的特点分析送别诗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
第三章:古典送别诗的代表作品3.1《登鹳雀楼》王之涣解析这首古典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解析这首古典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4.1《再别康桥》徐志摩解析这首现代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4.2《别了,哥哥》闻一多解析这首现代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5.1 了解诗歌背景研究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5.2 分析诗歌情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3 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六章:送别诗的情感表达6.1 友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感谢、祝福等情感。
6.2 亲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亲情的诗句,如思念、牵挂等情感。
6.3 爱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爱情的诗句,如浪漫、悲伤等情感。
第七章:送别诗的意象与修辞7.1 自然意象介绍送别诗中常用的自然意象,如江、河、山、月等,并分析其寓意。
7.2 修辞手法分析送别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八章:送别诗的韵律与节奏8.1 诗歌的韵律解释送别诗中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其美感。
8.2 诗歌的节奏分析送别诗中的节奏感,如诗节的抑扬顿挫、句子的长短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九章:送别诗的文化意义9.1 送别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送别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章: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1.1 送别诗的定义1.2 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1.3 送别诗的题材与形式1.4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审美特点第二章:古典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2.1 《别董大》(唐代,高适)2.2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2.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第三章:近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3.1 《己亥杂诗·其五》(近现代,龚自珍)3.2 《别康桥》(近现代,徐志摩)3.3 《再别康桥》(近现代,徐志摩)3.4 《七步诗》(近现代,席慕蓉)第四章:送别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4.1 送别诗的构思与立意4.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寄托4.3 送别诗的修辞手法与用词4.4 送别诗的韵律与节奏第五章:送别诗的鉴赏与评价5.1 送别诗的审美特征与鉴赏方法5.2 送别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5.3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5.4 送别诗的批评与研究方法第六章:送别诗中的自然意象与象征6.1 自然意象在送别诗中的作用6.2 常见送别诗自然意象解析6.3 象征手法在送别诗中的应用6.4 送别诗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的关系第七章:送别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描绘7.1 送别诗中人物形象的作用7.2 送别诗中常见人物形象分析7.3 性格描绘在送别诗中的表现7.4 送别诗中人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第八章:送别诗中的地域描写与情感8.1 地域描写在送别诗中的意义8.2 送别诗中地域描写的特色8.3 地域描写与情感的相互映照8.4 地域描写在送别诗中的创造性运用第九章: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9.1 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价值9.2 现代送别诗的新特点与趋势9.3 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9.4 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章:送别诗的综合实践与鉴赏活动10.1 送别诗的朗读与背诵10.2 送别诗的书写与创作10.3 送别诗的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10.4 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与小组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送别诗的定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送别诗的文学范畴,需要通过具体作品例证来明确其概念。
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
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第一篇教学目的: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离别的意境;2、把握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西厢记》的主题。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篇: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英山第二中学吴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总结归纳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探寻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概念解释送别诗的含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文学作品1.2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介绍送别诗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送别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二章:送别诗的题材与情感2.1 送别诗的题材分析送别诗的常见题材,如离别亲人、朋友、爱人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题材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差异2.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探讨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元素,如思念、忧伤、祝福等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第三章: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与意象3.1 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介绍送别诗常见的诗歌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对表达离别情感的影响3.2 送别诗的意象与意境分析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孤帆、落日等指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描绘和组合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第四章:经典送别诗解析与欣赏4.1 《别董大》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4.2 《江南逢李龟年》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第五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5.1 创作指导提供创作送别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情感表达方法来创作5.2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送别诗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诗歌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第六章: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1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分析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唐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6.2 唐代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唐代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唐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第七章:宋代送别诗的风格与著名诗人7.1 宋代送别诗的风格分析宋代送别诗的风格特点及其与唐代送别诗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宋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发展7.2 宋代送别诗著名诗人及其作品介绍一位宋代著名诗人的送别诗作品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领略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八章: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与特点8.1 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探讨明清时期送别诗的新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明清送别诗对前代送别诗的传承与创新8.2 明清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明清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明清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九章: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与创新9.1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分析现代文学中送别诗对传统送别诗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2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创新探讨现代送别诗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欣赏现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十章:送别诗鉴赏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送别诗鉴赏综合练习设计一份综合练习题,包括诗歌解析、情感表达、创作练习等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10.2 送别诗鉴赏拓展活动提出一些关于送别诗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送别诗的兴趣和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补充和说明: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包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定义解释送别诗的概念,即以离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愿或感慨的诗歌。
1.2 送别诗的背景介绍送别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送别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如离别场景、交通不便、离别情感等。
第二章:送别诗的类型与特点2.1 类型介绍分析送别诗的不同类型,如友别、师生别、离别故乡等,并简要介绍各类型的代表作品。
2.2 送别诗的特点阐述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如深情厚意、寓意深刻、抒发情感等。
强调送别诗中的意象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经典送别诗鉴赏方法3.1 了解作者背景研究送别诗的作者背景,包括其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
3.2 解读诗句意义分析送别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3.3 感受情感表达注重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愿或感慨。
3.4 品味诗歌手法鉴赏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如韵律、节奏和音乐性,以及其对情感表达的贡献。
第四章:经典送别诗案例解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该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着重鉴赏该诗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以及其艺术手法的运用。
4.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情感,感受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和感慨。
分析该诗的意象运用和修辞手法,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第五章:送别诗的创作与鉴赏实践5.1 创作指导提供送别诗的创作指导,包括选择离别场景、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创作送别诗时要注意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5.2 鉴赏实践提供一些经典的送别诗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和解读送别诗的意义和艺术魅力。
第六章:唐代送别诗的风格与特点6.1 唐代送别诗的风格探讨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风格,如豪放、婉约、悲凉等。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3. 能够分析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定义: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送别诗是诗歌中的一种题材,用以表达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福和感慨。
2.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讲解送别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送别诗。
3.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如友情、亲情、爱情、离别之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定义、历史背景和主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送别诗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送别诗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古代送别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主题。
2. 掌握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送别诗的特点:介绍古代送别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古代送别诗的常见主题:讲解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如友情、离别之情等。
3. 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介绍如何鉴赏古代送别诗,包括理解诗意、分析诗structure 和欣赏艺术魅力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常见主题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代送别诗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古代送别诗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代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近现代送别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主题。
2. 掌握近现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送别古诗教案
送别古诗教案教案标题:《送别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背景;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意义;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鉴赏古代送别诗的意义和情感;2.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送别古诗》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 学生的诗词笔记本或纸张;3.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一首古代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2. 展示《送别古诗》的诗歌原文和翻译,并提问学生对于“送别”这一主题的理解。
正文:1. 分析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意义:a. 解释古代送别诗的起源和流行背景,如唐代的送别诗流派;b. 引导学生分析《送别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如使用自然景物、感叹句等;c. 讨论送别诗的意义和情感,如表达离别之情、思念之情等。
2. 鉴赏《送别古诗》:a. 分组让学生朗读诗歌原文,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如通过对比、借景抒怀等手法;c.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离别、别离的痛苦和思念;d.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读。
3. 创作类活动:a. 引导学生运用《送别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一首自己的送别诗;b.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欣赏和反馈;c. 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难点,讨论如何运用意象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
总结:1. 总结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意义,并强调其在文学中的重要性;2. 强调学生在创作中的发现和提高,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欣赏古代诗歌。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送别诗,如唐代的《登鹳雀楼》、宋代的《青玉案·元夕》等;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参与度;2.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古代送别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送别》教案范文
《送别》教案范文教案:《送别》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别》的意境和题材;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乡愁和离别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中所述的乡愁和离别情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送别》诗歌原文和翻译。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或朗读一首古代的诗歌,如《登鹳雀楼》或《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美丽,引起学生对《送别》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和理解《送别》的诗歌原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辞藻和意境。
Step 3:诗歌分析1.与学生一起分析《送别》的主题和题材,引导学生谈论诗中所表达的乡愁和离别的情感。
2.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的黍、田以及“此地有铜马”中的铜马等。
Step 4:诗歌赏析1.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送别》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这首诗,如境界、表达、形象等。
2.与学生一起分析王之涣在《送别》中采用的手法和技巧,如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离别的痛苦、运用意象描绘乡愁等。
Step 5:学习笔记让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总结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诗词和表达手法。
Step 6:扩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王之涣的诗歌作品,如《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和文学风格。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200字以上的读后感,描述自己对《送别》的感受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诗歌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送别》这首诗,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同时,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送别古诗的讲解教案
送别古诗的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送别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掌握送别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艺术特色,理解送别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送别古诗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送别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艺术特色,理解送别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抒情意境,领会古诗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内容。
让学生阅读送别古诗的原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诗的意境、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教师点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和价值。
5. 学习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6.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
让学生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指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和形象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审美能力。
7. 课堂练习。
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8. 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小组讨论。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送别》教学设计优秀4篇
《送别》教学设计9教学重点: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①通过鉴赏景物把握诗人感情。
②作者在融汇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性。
教学手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作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王实甫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西厢记》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找出情节,理解主题,把握莺莺的叛逆性格的基础上,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本文“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以及如何营造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从而进一步为鉴赏古代诗词打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
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
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二、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上节课我们已学过,这折戏情节内容可分为“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行叮嘱,惜别目送”四幅场景,作者是把莺莺的离愁别绪放在这四幅场景中展现的,我们逐一分析。
(一)送别路上:莺莺乘车去长亭,写的是途中之景。
1、朗读(端正好),找出景物,体会作用。
有“碧云、西风、黄花、归雁、枫叶”,点明时令为深秋。
写秋的诗句,我们学过很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在“西风紧,北雁南飞”的秋景中,莺莺读到的是什么呢?“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莺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离人的血泪染红的。
由此可看出,莺莺读到的是离愁,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也因此读到了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2、朗读《滚绣球》一曲,找出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景物是:垂柳长条,疏林斜晖,迍迍行的马,快快随的车。
初中送别诗赏析 教案
初中送别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分析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送别诗的基本特点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教学难点1. 分析送别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2. 理解送别诗中的意境与哲理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常见的送别诗《别董大》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送别诗的氛围。
2. 教学送别诗的基本特点:(1)解释送别诗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
(2)分析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如:主题明确、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等。
3. 教学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1)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类型,如:友谊、离别、思念等。
(2)讲解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
4. 对比分析:选取两首送别诗,让学生对比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和意境。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送别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案例解析:以《登高》为例,讲解送别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创作一首送别诗,表达对身边亲朋好友的感激和祝福。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送别诗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欣赏。
2. 撰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赏析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案例解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诗歌创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课堂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送别诗的类型和数量,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送别诗作品。
《送别》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 饯行 暂时 孤帆 脍炙人口 唯见 满饮触动 依然 伫立 凝视 惜别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 5 自然段),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 (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 yin,前 鼻音;暂 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 kuai,三拼音;炙 zhi,翘舌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饯行:设下酒食送行。 暂时:短时间里。
4、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ⅱ 2、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 1、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2、 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 3、 全班背诵。 4、 指名背诵。 五、练习 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 3) 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 该诗。 3、用暂时、凝视各造一句。 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 附板书: 25、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脍是切得很细 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只见。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词鉴赏之送别诗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大量阅读送别诗的前提下总结归纳这一类型诗歌的特征,包括常见意象、意境特点,把握送别诗的主要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课前记诵,拓展诗歌阅读面,增加古诗词的积累,培养古诗阅读语感;讨论归纳,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命题,提高学生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尤其是送别诗的幽深之美,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时光。
教学重点、难点:送别诗特征归纳,思想情感的理解;常见命题形式与答题形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课前诵读内容(一)送别诗集锦1、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3、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2)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3)。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4、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5、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6、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送别诗名句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别诗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送别诗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主要教授《送别》这首古文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同时,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这首古文诗,让学生在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的同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本教案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送别》这首古文诗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了解古代送别文化和诗歌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感悟《送别》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其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4.方法目标: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1.《送别》的文学意义和诗歌形式的理解;2.《送别》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感悟;3.学会运用一些鉴赏手法和技巧,对诗歌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送别文化和诗歌创作背景,把握《送别》的文化内涵;2.深入剖析《送别》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进行个人思考和多角度分析。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课文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2.示范引导法:老师给出示范性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启发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讨论教学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放映古代送别画面,引起学生对古代送别文化的好奇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诗歌内容:学生自主朗读《送别》这首古文诗,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送别诗鉴赏教案
送别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意象。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中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送别诗的能力,提高诗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送别诗中表达的各种情感。
2、难点(1)体会送别诗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2)能够对不同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亲友之间一旦分别,往往数年甚至终生难以相见。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送别,在送别时,往往会作诗赠别,以表达对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送别诗,感受古人在离别时的那份深情厚谊。
(二)知识讲解1、送别诗的特点(1)题目往往有“送”“别”“赠”等字眼。
(2)常用的意象有:杨柳、长亭、酒、南浦、夕阳、芳草等。
(3)情感多为依恋与不舍、安慰与勉励、担忧与思念、感慨与豁达等。
2、常见意象分析(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之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长亭:是古人送别的地方,成为离别的象征。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送别时,饮酒可以缓解离别的痛苦,也能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是送别之地的代称。
如白居易的《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5)夕阳:夕阳西下,给人一种落寞、凄凉之感,常用来烘托离别的氛围。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芳草:芳草萋萋,绵延不绝,常象征着离情别绪的绵长。
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情感类型(1)依恋与不舍:这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送别时的场景、动作、语言,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和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自古伤离别
----------- 送别诗鉴赏
英山第二中学吴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总结归纳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
(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
(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
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探寻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抓意象-------抓关键词------析情感
(四)、真题引航明确考点
例一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2010年江西卷)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例二
送魏二王昌龄(2010江苏卷)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诗的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加深远。
归纳------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形象(景物意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
(五)、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4分答:要表达的情感是离愁。
(1分)首先,借景抒情。
(1分)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来抒写离愁别绪。
(1分)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1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问题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答:前三句选取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意象(景1分),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
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境2分)。
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衬托了离别时的孤寂惆怅之情(情2分)。
问题2: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用了想象这一表现手法。
(1分)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1分),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情感,1分)。
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
归纳送别诗鉴赏要点: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
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或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或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
(六)课堂小结
总结送别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字眼;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七)、课后练习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
(4分)
六、板书设计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
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