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自己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课标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
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维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
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主要步骤:事前的学习、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与评价;修改教案,重新进行角色扮演
3、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
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构成要素:引起兴趣、激发认知需求、形成学习期待、促进参与。导入类型:直接导入、经验导入、以旧导新、直观导入、故事和实例导入、设置疑问、悬念导入、
4、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历史过程,解释历史概念和阐明历史发展
规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类型:讲解法、讲读法、讲述法。
5、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
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进行巩固和运用)的教学行为。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
6、板书技能是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等。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贯行为。主要包括板书设计和应用。板书种类:正版书(纲要式、图示式、图表式、线索式、对比式、综合式)和副板书
7、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它是师生在
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构成要素:设置问题系统完整;用词准确;问题集中;探查、诱导;面向全体;停顿;反应。类型:按认知水平有会议、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综合提问六种;按提问技巧有诱导、疏导、阶梯式、对比式、迂回式五种。
8、变化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态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教学活动变化的
方式,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他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满生气,有利于完成课堂任务,形成教师教学的个性与风格。构成要素:语言变化、目光变化手势和头部动作变化、身体的移动、教学媒体的变化、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9、强化技能是教师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原理,对学生的反应采用各种肯定或鼓励的方式,是教学材
料的刺激与所期待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促进其思维发展的一类教学活动。类型: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标志强化
10、演示技能是教师把实物、教具陈列给学生进行示范性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说明和印证学生
图、幻灯片、电影电视等。
二、简答问答
1、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揭示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使用
内容: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必修课)、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必修、选修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正确使用:第一,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二,正确处理课标与教科书的关系,规定基本内容,教科书的基本依据
第三,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本体部分、三维目标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的计划
第四,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注意力是课程的弹性,参考、选择性、结合实际
3、中学历史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在初中设置分科型的“历史”课程和综合型的“历史与社会”
课程。
第二,在课程类型上,高中的历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构成,使历史课程多样化。
第三,研制和颁发课程标准,形成学校历史教育教学新的纲领性文件。
4、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规律、原则
目标:宏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古代的政、经、文、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主流;反侵略史实,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规律:含义:历史教学是在一定的阶级思想理论指导下,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积极性,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教科书为主要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方式引导感知教材,形成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本质、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历史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简单概括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