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教育本质是“教育是什么”的表征,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说其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教育本质直接关联着对“教育是什么”的回答,而如何回答“教育是什么”又直接决定了教育言说的方式与内容;说其是个实践问题,是因为有关教育本质的言说导引、规范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因此,教育本质研究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现实的教育理论研究之中。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本质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从“教育是什么”出发,提出的关于教育本质的多种学说(如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范畴说等);也有从这个问题的问题属性即“教育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发,提出的教育本质是指“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当是什么”等。现在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教育本质的几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思考一下他们屹立于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中长盛不衰的动力是什么。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说”是在我国教育界有过长期影响的一个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观点,这种教育本质理论的盛行,与我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占据统治地位密切相关。其论点主要有:

1、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2、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3、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性、历史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4、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

二、教育是生产力。“生产力说”是基于对基于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进行批判与反思基础上的理论建构。其论点主要有:

1、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

2、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3、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

4、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5、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双重属性说”认为:

1、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历来就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传授一定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2、教育本来就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

3、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此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具体论点:

1、在认识实践的关系方面,人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2、教育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实践形式,蕴含在实践中,其本质是实践的;

3、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方面,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实践在其中起着媒介作用;

4、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方面,知情意行都是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5、在人的个性方面,遗传的素质只有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育人活动说”是继“上层建筑说”和“生产力说”之后,活跃在我国现阶段教育理论界的一种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本质说。孙喜亭教授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给教育做出了质的规定。具有这一本质属性,不管其现象多么复杂,都堪称教育,不具有这一属性,就不是教育。”正如专家们所说,教育本质“育人活动说”揭示了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的特性,因而使得人们据此即可以将教育与其他不同性质的社会活相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育人活动说”作为一种教育本质的学说,克服了过去关于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和“生产力说”所体现出的明显局限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

然而,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述五种看起来非常合理的教育本质说却遭到了质疑和否定,研究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教育本质论进行了批判。

首先,研究者们认为在教育本质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混淆教育本质和教育的质的问题。质与本质都存在于客体内部,都以客观必然性的形式起作用,这常让人将事物的质与本质相混淆、相等同。在诸多教育本质观中几乎没有谁会将教育现象视为教育本质,而将教育的某特定关系、某部分、某侧面或某阶段的共同性说成教育本质者却存在,如“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无一例外。什么是“质”?人们普遍认为:质是事物各种固有属性的统一,而非事物特有属性的统一。“本质”是什么?列宁认为事物的本质是“这个事物对其它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人们一般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可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要素的内在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决定教育之所以是教育而非它物的根本原因,而教育的质要比教育的本质丰富得多。教育本质永保其本来面目,隐藏于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之中,但用于隐藏教育本质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是不断变化的,同时教育本身又包括着多种不同层次的教育要素,且各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决定了揭示教育的本质要比认识教育的质艰难得多。

其次,对教育本质的研究还存在着把教育属性当成教育本质的问题。教育的属性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相联系、相比较、相区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联系,有时表现为某种外在归属,即归于某种上位概念的属,如生产力、上层建筑、社会实践活动等;而有时却表现为某种外在的特征,如培养人、传递文化、具有生产性等。教育属性是多个的,甚至是无限多的,但教育的本质却是只有一个的。我们在研究教育本质的时候切忌不能将教育的属性等同于教育的本质。

再次,混淆了本质与功能的区别。教育本质的讨论实际上是与教育功能(职能)的分析分不开的。最初的论争就是由对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抑或(和)生产斗争的工具这两大职能的关注引发的。有的论者把教育职能与教育本质等同看待,认为教育职能决定教育本质。批评者说,这些研究是把教育的某种社会职能误认为就是教育本质。或把本质与职能等同起来,从而模糊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等都是以功能来论定教育本质,可称之为“功能论”。

在回顾了有关教育研究的一些成果后,让我们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要对教育本质进行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本质下一个定义。在这里,我们认为教育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教育之所以是教育而非它物的根本原因,它一般是只有一个的,并且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从教育本质的定义和特征来看,我们可以推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的定义,即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支持教育本质“定义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判断标准,那个教育的本质就是决定教育之所以是教育而非它物的根本原因。将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成功的区分了教育和其他一些与教育具有某些相似属性的活动,例如环境的影响作用、医疗保健、以及某些非法组织的培训活动等。

二、本质只有一个,并且一般不会改变。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