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

因此,有效地防止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

关键词:黄芪;病虫害;发生;防治定西市为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等各类名贵中药材300多种。

近年来,当地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流通标准化。

目前,中医药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贯通一、二、三产,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A.membranaceus(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Bunge) Hsiao]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壮脾胃、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等功效。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2010年,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达26.3万亩,占全国的40%。

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

因此,有效地防止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黄芪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1.黄芪病害1.1黄芪白粉病黄芪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叶片及叶柄、嫩茎和夹果。

罹病初期叶片两面生白色粉状斑,后期呈近圆形粉末状灰白色每层,为病原菌的菌丝体。

发病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干枯,造成早期落叶。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 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
田间卫生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残株 ,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藏 匿场所。
实施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
• 保护天敌昆虫:保护和招引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控制害虫数量。 • 利用有益微生物:施用含有拮抗微生物的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 推广生物农药:选用对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综上所述,黄芪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种植抗病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实施生物防治等方面。通过采取这些措
施,可以有效降低黄芪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障黄芪产量和质量的安全与稳定。
04 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和 未来展望
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
选择合适农药
根据黄芪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确保农药对目标病虫有效,并尽 量降低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
响。
遵循使用说明
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 作,控制用药量、用药次数和用 药时间,避免滥用和误用农药。
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注 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黄芪红蜘蛛
黄芪红蜘蛛是黄芪上的重要害虫,对黄芪叶片造成危害 。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释放捕食性天敌如螨蚜蝇、草间小黑蛛等进 行控制。
描述:黄芪红蜘蛛身体红色或黄红色,喜欢在黄芪叶片 背面结网,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 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种植抗病抗虫品种
选择良种
选择经过鉴定具有抗病抗虫性状 的黄芪良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 可能性。
繁殖健康种苗
采用健康的种子和繁殖材料,减 少病原菌和虫卵的携带量。

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

Word
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芪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紫纹羽病、蚜虫、豆荚螟成虫,那么该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呢?
黄芪白粉病高温多湿的7-8月间为盛发期,危害叶片和荚果。

受害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后期浮现无数小黑点,严峻减产。

可于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波尔多液喷雾2-3次,效果较好。

黄芪紫纹羽病俗称“红根病”。

因发病后根部变成红褐色,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扩散,根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全根烂完。

防治办法:除病残体、轮作、雨季排水外,可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敌克松1.5-2.0kg举行土壤消毒或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蚜虫7-8月份发生,为害嫩梢,高温干旱年份尤为严峻,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雾2000-3000倍喷雾防治。

豆荚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

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

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延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以上就是黄芪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 1 -。

黄芪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黄芪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黄芪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黄芪的田间管理(1)中耕(2)追肥准备当年收获的,一般追肥2~3次。

第一次在苗高3~5厘米时,浇稀薄的粪水,每亩用人粪尿50公斤冲水浇,促进幼苗生长。

第二次在苗高20~30厘米时,每亩用施莱登药材专用冲施滴灌肥精一桶加施莱登高磷肥一包随水冲施。

第三次在苗高60厘米时,如叶色黄可沟施适量的施莱登广谱冲施滴灌肥精一桶和过磷酸钙10—15公斤。

准备2~3年收获的,冬季枯苗后、土壤封冻之前每亩施入施莱登生态肥两套加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3)排灌(4)打顶为控制植株的生长高度,减少地上养分消耗,加大根部养分用量,于7月底以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黄芪的病、虫、草害防治1.病害(1)白粉病。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危害叶片和荚果。

受害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布满叶片和荚果。

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叶片早期脱落,严重时使叶片和荚果变褐或逐渐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洁园田,集中烧毁。

实行轮作,并忌与豆科等易感作物连作。

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发病初期喷洒施莱登“祛粉”1500倍液,病情严重时喷洒施莱登“祛粉”一套兑水15公斤进行治疗。

每7—10天1次,共喷2~4次。

(2)紫纹羽病。

因发病后根部变成红褐色,也叫“红根病”。

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

发病初期,可见白线状物缠绕根上,此为病菌菌索,后期菌索变为紫褐色,并互相交织成一层菌膜和菌核,包围住根部和茎基部,根白皮层向内腐烂,最后全根烂完,叶片枯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消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

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4年后再种。

发现病株及时连根带土移出田间,防止菌核、菌索散落土中。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施莱登“祛腐”30毫升加施莱登“祛净”一套兑水15公斤全株喷洒,病情严重时,用施莱登“祛腐”40毫升加施莱登“祛净”一套兑水15公斤全株喷洒,同时用施莱登“祛腐”加施莱登“祛萎”600倍稀释液淋根,每隔7—10天一次,共喷洒2—3次,淋根2次即可。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黄芪是一种广泛栽培和使用的中药材,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据说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被人们用作药材。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药市场的繁荣,黄芪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

黄芪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其栽培技术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

下面我们就对黄芪的栽培技术进行一些详细的介绍。

一、黄芪的选址对于黄芪来说,选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其次要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含量,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选择土地时最好是在河流、湖泊、山谷、峡谷等地域上,以达到湿度怡人的效果。

这些地区的相对湿度较高,空气流通也不错,对于黄芪的种植是比较适合的。

二、黄芪的繁殖黄芪的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和移栽两种,其中播种比较简单,但是不够稳定,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容易死亡,而移栽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养育,而且成活率相对较高,综合来看移栽更加适合黄芪的种植。

1、播种繁殖黄芪在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播种繁殖,播种前应将坑槽挖开,每行之间应该留有40-50厘米的距离间隔。

播种前,应先将种子泡在温水中,时间大概在3-5个小时左右,泡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发芽率。

泡发后的种子应该立即播种,避免晾干。

播种后应该用铁锹压实土壤,使种子接触土壤,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内,以保证发芽。

2、移栽繁殖黄芪移栽的最佳时期是在春季,此时应选择黄芪的嫩枝和花苞。

在移栽前应该先将黄芪根系和枝条浸泡在水中,然后进行清洗,清除其上的杂质。

接下来,需要将它们植入新的土地中,将植株周围土壤充分压实,以保证根系和土壤之间的连接较好。

三、黄芪的管理对于黄芪来说,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定期松土、浇水、施肥。

其中松土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促进黄芪的根系生长。

松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碰到根部,不要埋深,适当的松土可以增加根部的氧气供应,并为茁壮成长的黄芪制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黄芪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当的浇水可以对它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在干旱的季节,周围的土壤应该定期注意以保证黄芪的生长。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如何预防 发病后的症状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如何预防 发病后的症状

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如何预防发病后的症状黄芪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为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

本文介绍黄芪白粉病如何预防,发病后有何症状,以及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等问题。

一、黄芪白粉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芪叶片,初期叶两面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一层白粉所覆盖;叶柄和茎部也有白粉。

发病后期,白粉呈灰白色,叶片枯黄,病叶上出现许多小黑点。

受害植株往往早期落叶,产量受损。

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约可达40%以上。

二、黄芪白粉病发病规律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侵染而致病的。

病菌产生闭囊壳,在病残组织上越冬。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浸染,而干燥的气候又有利于分生孢子传播蔓延。

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当,尤其是施用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黄芪发生白粉病,用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或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喷雾。

3、50%硫黄悬浮剂2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4、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四、黄芪白粉病如何预防根据黄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黄芪地上部分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压低越冬菌源。

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注意氮、磷、钾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

实行轮作,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

五、黄芪白粉病的发生特点经调查,黄芪白粉病于9月下旬形成有性世代,以子囊果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5月份气温达到20度以上时,病菌孢子萌发,首先感染二年生黄芪植株,出现发病中心,病菌繁殖,重复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借风传播,并迅速向邻株蔓延,很快分满全田.本病8-9月份最为严重,普遍率及严重度均达10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栽培技术
对于已经发病的黄芪田,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农药进行防治,避免乱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04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黄芪一般于秋季9~11月或春季3~5月间采收,以秋季采收的质量为佳。
采收方法
黄芪采收时,应先将地上部分割掉,将根部挖出,抖去泥土,晾晒至半干,然后 进行整理、加工。
加工与贮藏
加工
将挖出的根部整理成小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然后剪去 须根,再按大小、质量分级加工。
贮藏
加工好的黄芪药材应装入木箱或纸箱内,置通风干燥处贮存 ,注意防潮、防鼠、防虫。
质量标准与药材鉴定
质量标准
优质黄芪药材应呈淡黄色或淡棕色,表面光滑,横切面呈黄白色,粉足、味 甜而清香。
药材鉴定
为了确保黄芪药材的质量,应采用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 定。
03
螟虫
螟虫是黄芪田中常见的一种鳞翅目昆虫,主要危害黄芪的花和果实,
导致落花落果。防治螟虫需要使用杀螟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同
时清除黄芪田周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
药剂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如敌百虫、辛 硫磷等;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黄芪和人畜造成 危害;
在黄芪生长期使用农药时,应按照农药使用说明 进行适量用药,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药害;
开发利用
黄芪除了作为中药材使用外,还可开发成 保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VS
前景展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 高,黄芪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将更加 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对于黄芪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 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黄 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理 论依据。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事受害 , 植株枯萎死亡 。 则
5 苯 来 特 10 0 20 0倍 液 灌 根 , 较 好 的效 果 。 发 0% 0  ̄ 0 有
的意义 。 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 白粉病 、 黄芪根腐病 、 豆
荚 螟 、 国豆 芫 菁 、 中 黄芪 种 子小 蜂 、 蝼蛄 、 螬 等 。 本 文 蛴 在 中 ,笔 者 将 对 黄 芪 主要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特 点 进 行 阐 述 , 并 提 出 防治 措 施 。
1 2 黄 芪根 腐 病 .
121 症 状 ..
为 害 黄 芪 植 株 的 根 部 。受 害 植 株 地 上 部
分 初 期 生 长 点 萎 蔫 . 后 全 株 叶 片脱 落 、 死 。 发 病 后 最 枯
111 症状 . .
黄 芪 白粉 病 主 要 为 害 黄 芪 叶 片 及 叶柄 、
期, 植株侧根腐烂 , 极易从 土 中拔 出, 茎基部及 主根上有
红 色 条 斑 或 纵 裂 , 部及 茎 部横 切 面维 管 束 呈 褐 色 。 根
嫩 茎 和 荚 果 。罹 病 初 期 叶 片 两 面 生 白色 粉 状 斑 , 期 呈 后
近 圆形粉末状灰 白色霉层 . 为病 原菌 的菌丝体 。发病严
重 时 叶 片 呈 黄 褐 色 , 枯 , 成 早 期 落 叶 。 片 和 茎 干 同 干 造 叶
再侵染 。 ~9月病情严重 , 8 9月下旬至 1 0月上旬 形成子
囊 果 , 病残 体 落入 土壤 越 冬 。 重 茬 或 者 与 其 他 豆 科 植 随 物 连 作 的地 块 发病 较 重 。栽 培 管 理 粗 放 , 肥 浇 水 不 当 施
尤 其 是 施 用 氮 肥 过 多 , 叶过 密 , 风 透 光 不 良均 有 利 枝 通 于病 害 的发 生 。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案例三:黄芪菟丝子的防治
总结词
黄芪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植物,通过吸附在黄芪 上吸取养分,对黄芪的生长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
生物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浇水,增强植株抗性 。
详细描述
黄芪菟丝子主要寄生在黄芪的茎部和叶片上,吸 取养分和水分,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 脱落,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包括
化学防治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 蜱乳油1500倍液进行灌根,每10天灌一次 ,连续灌2-3次。
案例五:黄芪金针虫的防治
详细描述
黄芪金针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啃食黄芪 的根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枯萎、
产量下降。防治方法包括
总结词
黄芪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 ,以啃食黄芪的根部为生,严重影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蚜虫数量。
详细描述
黄芪蚜虫主要聚集在黄芪的嫩叶、嫩芽和花蕾上,吸取汁 液,导致叶片皱缩、花朵枯萎,严重影响黄芪的生长和产 量。防治方法包括
化学防治
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 2-3次。
,反复侵染。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侵染源;发病初期喷洒三 唑酮、烯唑醇等杀菌剂,控制病
情蔓延。
白粉病
症状识别
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和茎部,导致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或 灰色的粉状物。
发病原因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通过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 易发生。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性;发病初期喷洒石硫合 剂、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控制病情蔓延。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673887x201401004002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张彩霞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农业委员会植保站山西浑源037400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试验研究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4 ) 0 1 — 0 0 4 0 — 0 2
机肥为主 , 注意氮、 磷、 钾肥 比例配合适当 , 不要偏施氮肥 ,
以免植株徒长而使抗病性 降低。
1 . 4 . 2 药 剂 防 治
病原为 E r y s i p h e p i s i , 属 白粉菌 目白粉菌科 白粉菌属 。 菌丝体可在叶的两面生存 , 大多数情况下存 留并形成不定 型的白色病斑 , 常覆满全叶。 分生孢子呈桶形 、 柱形或近柱 形, 大小 为 ( 2 5 . 4 ~ 3 8 . 1 ) p . m×( 1 2 . 7 ~ 1 7 . 8 ) l  ̄ m; 子 囊果 聚生 或 近散 生 , 呈 暗褐色 , 扁 球形 , 直径 9 2 ~ 1 2 0 m, 个 别 达 1 5 0 m 。壁细胞呈多角形 , 有 附属丝 1 2 ~ 3 4 根, 大多不分 枝 。子囊 5 ~ 9个 , 为卵形或近卵形 , 少数近球形或其他不 规则形状 , 一般有短柄 , 少数无柄或近无柄 。有子囊孢子
防 治措施 , 供 种植 户借 鉴 。
关键词 黄 芪
中 图分 类 号
病 虫害 防 治
文 献标 志码 A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2 0 1 4 . 0 1 . 0 1 7
¥ 5 6 7
1 黄 芪 白粉 病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常见问题】黄芪病虫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专家解答】黄芪为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药用价值高,种植效益好。

但在黄芪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常见的有白粉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锈病、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等,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及时防治。

现将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黄芪常见病害的防治1.白粉病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均有发病一般在7-8月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

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具白粉,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2.根腐病病原为真菌中一种担子菌,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发病后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死亡,发病期多在6-8月,在高温多湿、土质粘重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防治办法:认真选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整地时每亩施70%五氯硝基苯1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并可施石灰氮20-25公斤作基肥。

3.根结线虫病黄芪根部被线虫侵入后,导致细胞受刺激而加速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结状虫瘿。

主根和侧根能变形成瘤。

瘤状物小的直径为l-2mm,大的可以使整个根系变成一个瘤状物。

罹病植株枝叶枯黄或落叶。

在土中遗留的虫瘿及带有幼虫和卵的土壤是线虫病的传染来源。

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均有发生。

砂性重的土壤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忌连作;②及时拔除病株;③施用农家肥应充分腐熟;④土壤消毒参照白绢病。

3.黄芪紫纹羽病该病的病原菌是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主要为害地下根部,先在地下须根发生,后蔓延至侧根及主根,发病初期在根上可看到缠绕着一层白色线状物,病情发展后变为紫褐色,并相互交织成为一层菌膜和菌核,根部逐步由外向内腐烂,地上茎叶自下而上黄萎,最后全株腐烂,枯死。

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深埋。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防治黄芪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病害,在绝大多数侵染性病害中,真菌侵染发生的病害占到70%以上。

在近十年的生产实践中,现总结出黄芪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一、常见病害1.白锈病。

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白色疱斑,后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此为病菌的孢子囊。

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叶片干枯死亡。

此病在初夏或秋季高温高湿时发生严重。

防治农药为:25%瑞毒霉1000倍液,65%代森锰锌1000倍液,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波尔多液等。

2.白粉病。

植株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绒状霉斑,后扩大成片,叶面出现白霉层。

后期霉层中出现小黑点。

子囊壳破裂后再浸染。

此病在温暖干燥季节或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茂密,株间不通风不透光时发生严重。

防治办法:①栽培地不宜选瓜类茬地。

②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中耕除草,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

④用25%粉锈宁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3.锈病。

植株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疱状或刺毛状物,黄色至锈褐色。

后期在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

此病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温度。

③化学防治,喷25%粉锈宁15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400倍液。

4.根腐病。

植株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

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

发病原因常与地下线虫子、根螨危害有关。

另外,在土壤粘重,田间水分过多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

②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③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⑤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5.白绢病。

常发生于近地面处的根部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具有养血益气、健脾开胃、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如今,黄芪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其种植技术也尤为重要。

下面就来简述一下中药材黄芪的种植技术。

一、选址和土壤要求1.选址黄芪选择种植地,应选择坡度3°到10°的丘陵、山地,海拔在500-2200米之间的土地种植,南北向的小山缓坡、山脚平地或一个小山墙的位置都可以栽种。

2.土壤要求黄芪所需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深厚肥沃、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微酸性土壤为好。

如:壤土、黄壤、赤红壤、亚麻饱和土等土壤。

土层深度要求不低于50厘米,土质疏松、排水通透为牢固的种植基础。

黄芪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适宜土壤pH值为6.0-7.0,土壤中含有有机质量应在2%以上。

二、育苗和移栽1.育苗黄芪的育苗期一般是在3-4月份,春季开展。

在育苗中需注意选用优质种子,加强肥水管理,控制害虫病害的发生,促进幼苗的生长。

育苗密度为每个地穴安放种子2-3粒,覆盖厚度约为种子的厚度,保湿,苗期管理及时消除草害,施以腐熟的有机肥料。

2.移栽黄芪在4月中旬到5月的初旬,一般是天气稳定、气温适宜、土壤接近湿润时了,可对苗床内生长良好的2-5个叶期尚幼的幼苗进行移栽。

移栽前,要用1:1的腐熟河砂土和腐熟的农家肥料进行翻土、整地,然后栽下年龄一致、规格、分茬移栽的家苗,单株栽植距离应在50-70厘米左右。

随后,适量施入腐熟的腐植酸肥,保证幼苗迅速建根,加快生长发育。

在移栽后的7-10天内尽管劳动需求大,但正常的浇水和施肥是无法少的。

同时,每次苗床的幼苗密度要控制在200个/平方米以下,以免因株距过于狭小而影响正常生长。

三、田间管理1.浇水黄芪是喜欢湿润的植物,所以一定要在栽种后恰当灌水,要掌握浇水的时机和浇水的量。

在干旱季节里,黄芪每15天浇一次水;雨季则不需要额外浇水。

此外,在水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补水,补偿土层墒情,使其利于黄芪在土中吸收水分和矿物元素。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

市场前景
保健品市场
0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黄芪等中药材逐渐被应用于保健品中,市场前景广阔。
种植规模与产量
03
目前黄芪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市场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种植收益
根据黄芪的种植成本和销售价格,一般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种植收益。
产业链效益
黄芪种植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药材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粘捕
用粘鼠板捕获老鼠,可放在老鼠经常出现的通道上捕杀。
毒饵诱杀
用敌鼠钠盐或溴敌隆等抗凝血杀鼠剂加入食物中制成毒饵,放在老鼠经常出现的场所进行诱杀。
人工捕捉
在人力的配合下,用捕鼠夹或笼捕获老鼠。
鼠害防治
黄芪的采收与加工
05
黄芪一般在秋季药材成熟时采收,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等因素,每年9月至11月为适宜的采收时间。
通过研究黄芪栽培技术,提高黄芪产量和品质,对发展我国中药材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涉及黄芪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少,大多数文献主要集中于黄芪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相关文献综述
02
已有的黄芪栽培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深入探讨。
选地与整地
种子繁殖
黄芪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在秋季或春季进行直播或育苗移栽。
根茎繁殖
利用黄芪根茎进行繁殖。在秋季或春季选择健壮的根茎,截成小段,进行直播或育苗移栽。
繁殖方法
田间管理
黄芪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在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浇水。
浇水
黄芪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以免影响植株生长。
除草
在黄芪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追肥,以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李建军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02期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的实施和基地建设。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药材病虫害课题组为了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黄芪根腐病农业防治:一是轮作倒茬。

应避开前茬为甘草及大豆等豆类作物的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忌连作。

二是土壤消毒。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壤土或黏沙土地块,将土壤耙平整细,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修好排水沟。

结合整地施肥,每公顷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5~60公斤拌入过筛细土225~450公斤,或直接混入基肥中拌匀后均匀撒施于地表,再进行深翻整地。

三是选用无病种苗。

种植前精选种苗,剔除有伤口、有病斑的种苗,选用大小均匀、健康的种苗。

化学防治:一是假植法。

即种苗移栽前在土坑中或窖内底部先撒一层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与土按1∶20配制成的湿药土,撒药土厚2~3厘米,然后在药土上铺一层厚3~4厘米的种苗,种苗上再撒一层药土,重复多次,最上层用药土覆盖,最后用塑料布密闭盖严,闷5~7天后种植,种植时药土可撒施于种植田中。

二是浸根法。

种苗移栽前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后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晾干,然后种植。

三是沟施法。

将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土按1∶5制成药土,种植时撒施于播种沟内,每公顷用药量15~60公斤。

四是喷施法。

防治和治疗黄芪病害的办法

防治和治疗黄芪病害的办法

02
防治黄芪病害的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黄芪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 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 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精耕细作
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促进黄芪 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白粉病
黄芪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 ,病斑呈白色或灰白色, 有白色粉末。
病害发生原因及危害
气候条件
湿度高、温度适宜的气 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土壤因素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 肥料不足等土壤因素也 可能导致黄芪病害的发
生。
生物因素
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是 黄芪病害发生的重要原
因之一。
危害
黄芪病害会导致叶片枯 黄、脱落,植株生长缓 慢,产量下降,甚至全
防治和治疗黄芪病害的办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黄芪病害概述 • 防治黄芪病害的方法 • 治疗黄芪病害的方法 • 防治和治疗黄芪病害的注意事

01
黄芪病害概述
常见黄芪病害类型
01
02
03
黑斑病
黄芪的黑斑病主要危害叶 片,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紫褐色,中间黄褐 色,有轮纹。
锈病
黄芪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 茎部,病斑呈黄褐色或深 褐色,有蜜黄色或橙黄色 粉末。
株死亡。
防治和治疗的意义
保障产品质量
黄芪病害会影响黄芪的品 质和产量,防效益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防治和治疗病害可以提 高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 加经济效益。
促进产业发展
黄芪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 科学技术的支持,防治和 治疗病害是促进产业发展 的重要环节之一。

黄芪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黄芪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黄芪蚜 虫 在 我县 一年发 生 多代 ,具 有世 代 重叠 现 象 。 主要 以 尤趔 胎 生 雌成 蚜 、若 蚜 或 卯越 冬 ,次年 春 季气 温 回升开 始 活幼 孵 化 。5月 下旬 进入 黄 芪田为 害 ,6月上 旬进 入 为害 盛期 。9月 上旬随 着气 温降 低 ,为 害程度 卜降 。10月下 旬 至 l1月 k旬 开始 越冬 。 4 发生 原 因寄规 律 4.1 温 度
人气 }硅度 卡¨降 雨足 决 定蚜 虫 种群 数 毯 变动 的主 导 因素 。 在适 宜 的温度 范 围 内 ,相对 湿度 在60% ~70%时 ,有 利于 大量 繁殖 ,高 于80%或低 于5()%时 ,会 造成 成批 死亡 ,对蚜 虫 繁殖 有 明显抑 制作 川 。暴 风 雨天 气 常 造成 蚜 虫 大最 死 ,种 群 密度 下 降 。天 敌 主要 有 瓢 虫 、食 蚜蝇 、草 蛉等 。在 fj然 条件 下 ,天 敌 比蚜虫 发 生 晚 , 但 中 、后 期 数量 增 多 ,对 蚜 虫发 生 有 明显 的 控制 作 用 。在 生 产 当 中 ,蚜 虫 一 般 会在 六 月 中旬 jf{现 ,七月 中旬 如果 条 件气 侯 适 宜 , 蚜 虫就 会迅 速 繁殖进 行 危 害 ,每 株蚜 量 可 以达N 5~30头 以上 ,就
温 度 是 影 响 蚜 虫 繁 殖 和 活 动 的 重 要 素 。 黄 芪 蚜 虫 繁 殖 的 适 宜 温 度 为 l6~23℃ ,最 适 温 度 为 19~22℃ ,低 于 15 和 高 于 25 ,繁 殖 受 到 抑 制 。 耐 低 温 能 力 较 强 ,越 冬 无 翅 若 蚜 在 12~14 下持续 12h,当天 均温 回升 到4c(:时 ,又复 活 动 。无 翅成 蚜存 口均温 2.6℃时 ,少数 个体仍 能 繁殖 4.2 湿 度

如何预防黄芪生虫子

如何预防黄芪生虫子

如何预防黄芪生虫子介绍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然而,黄芪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生虫子,给药材的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预防黄芪生虫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黄芪生虫子的有效方法。

检查和筛选在购买黄芪时,要注意对药材进行检查和筛选。

首先,观察黄芪干燥程度是否达标,避免购买潮湿的黄芪。

其次,仔细检查黄芪表面是否有虫洞或虫粪,选择没有虫害迹象的黄芪。

最后,可以用手触摸黄芪的质地,感受是否坚硬,避免购买松软的黄芪,因为松软的黄芪容易孳生虫子。

存储环境正确的存储环境对于预防黄芪生虫子至关重要。

黄芪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和多风。

黄芪最好放在长时间不使用的容器或密封袋中,以免虫子进入。

此外,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阳光有可能诱发虫子孵化。

保持存储环境的清洁和干净也是防止黄芪生虫子的关键。

防虫剂使用防虫剂是预防黄芪生虫子的另一种方法。

防虫剂可以直接喷洒在黄芪表面,有效地杀灭虫子和虫卵。

选择合适的防虫剂很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无残留的,对人体无害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防虫剂。

然而,使用防虫剂时要注意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材有害物质残留。

定期检查和更新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定期检查黄芪状态仍然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虫害早期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虫子继续滋生。

如果发现黄芪已经被虫子侵蚀,要立即将其与健康的黄芪分开,并清除受影响的药材。

此外,定期更新黄芪也是避免虫害的重要措施。

将存放较长时间的黄芪更换为新鲜的药材,可以减少虫子滋生的机会。

总结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但容易受到虫害影响。

为了预防黄芪生虫子,我们可以从检查和筛选、存储环境、防虫剂、定期检查和更新等多个方面入手。

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保证黄芪的质量和药效。

坚持良好的储存和使用习惯,是预防黄芪生虫子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使用黄芪。

黄芪白粉病防治和治疗措施

黄芪白粉病防治和治疗措施

2023-11-05•黄芪白粉病概述•预防措施•治疗措施目录•防治和治疗实践案例01黄芪白粉病概述黄芪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和荚果。

病菌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导致叶片功能丧失,影响植物生长。

黄芪白粉病的定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

高温、高湿、多雨、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原因和条件黄芪白粉病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品质,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发病严重的黄芪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给黄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和影响02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黄芪品种,如蒙古黄芪、多序岩黄芪等,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引种时,应从无病区引进黄芪种子,并确保种苗不带病菌。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黄芪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减少白粉病的传播。

适时中耕除草,保持黄芪田间的清洁卫生,防止白粉病的滋生。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强黄芪的抗病能力。

适时追肥,以满足黄芪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VS及时清除病残体03治疗措施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剂,具有广谱性,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疾病,对黄芪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是一种铜素杀菌剂,具有保护和铲除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黄芪白粉病的蔓延。

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使用化学药剂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根本上减少黄芪白粉病的发病率。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等,对黄芪白粉病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使用生物防治措施04防治和治疗实践案例在黄芪种植区域,通过合理布局,避免连作,选择轮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定期喷洒杀菌剂,做好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提高黄芪自身的抗病能力。

03成功预防的案例介绍0201案例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白粉病的繁殖和扩散,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芪有补气壮脾胃的强大功效,且符合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它的人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同时它的病虫害发生几率也在逐年上升。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黄芪的种植和产量,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因此对于种植黄芪病虫害防治措施极为重要,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

1、黄芪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是病原体在土壤后病残体中越冬,待来年气候适宜时开始繁殖侵染,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和叶柄部位,有时也会危害荚果。

发病时叶片出现白色粉末,随着病情发展,形成圆形粉末状灰白色霉层,在病情严重时叶片色呈黄褐,干枯,造成落叶,还会导致叶柄和茎干同时染病,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理田间,将病残体及时清除带出田间,减少病原,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在播种时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在发病时,用50 %多菌灵WP 500~800倍液喷洒防治,每个一周喷洒一次,连续两三次即可。

2、黄芪根腐病
根腐病的病原细菌时镰刀菌,它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借水流和耕作后代进行传播,通过根系伤口等部位侵入植株。

发病时植株生长点萎焉,随着病情发展,这种萎焉逐渐变为全株叶片枯萎、脱落,到了病情后期,植株的根系开始腐烂,最后种植死亡。

防治方法:由于病原是在土壤中生存繁殖,所以在选土种植时要选择通透性好的砂质土壤,合理轮作,种植前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再用50 %多菌灵WP 800~900倍液浇灌病穴防治。

3、豆荚螟
豆荚螟在全国范围内皆有分布,是多种作物的害虫,其钻蛀性极强,幼虫常常危害豆荚,往往将种子吃成缺刻,荚内充满粪便,引起霉烂。

老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越冬后破茧而出,在黄芪的豆荚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豆荚,啃食种子。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避免与豆科类作物连作或间作,在冬季时在土壤中施白僵菌粉,清除老虫和虫茧,及时除草松土,在幼虫孵化期间用除虫药剂喷洒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