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教你如何学会号脉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93716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4.png)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概述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确认识和掌握如何简单而准确地进行脉诊,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脉诊,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巧。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脉诊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脉诊的准确性。
首先,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以便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诊断。
其次,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将手放在患者的脉搏处。
最后,确保自己的手指干净并保持温暖,这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患者的脉搏。
第二步:触诊脉搏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搏动,通过触诊脉搏,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脉象情况。
触诊脉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节触摸脉搏,避免使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自身带有脉搏,可能会干扰触诊结果。
2.轻轻地按下脉搏,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能够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3.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
脉搏的频率指的是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节律指的是脉搏的规律性,力度指的是脉搏的有无力量感,形态指的是脉搏的形状和强弱变化。
第三步:判断脉象脉象是通过触诊脉搏,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陈脉:脉搏缓慢、弱,节律不齐。
2.实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张。
3.虚脉:脉搏弱,节律不齐,形态较平。
4.滑脉:脉搏顺滑、有力,节律规律。
5.弦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绷。
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四步:辨别脉象所代表的意义在判断脉搏的类型以后,我们需要根据脉象所代表的意义来进一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可能与身体的各个脏器有关,具体而言:1.陈脉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较差有关,建议注意饮食调理。
2.实脉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3.虚脉可能与体力衰弱、营养不良等有关,建议适当休息和调节饮食。
教你十分钟学号脉
![教你十分钟学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fbe9d6fb7c1cfad6195fa70a.png)
教你十分鐘學號脈在臨床中,基本上來個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診桌上讓中醫大夫號脈,但辯脈是很複雜的,脈學共有27種,但作為非專業人員,掌握以下10種現象就足夠了,也比較容易理解。
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 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從這個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號脈時左手寸脈能摸到代表心脈正常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象左手關脈正常為不強不弱太強說明肝氣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類的病左手尺脈太弱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有時我分不清就說患者頭有問題。
右手寸脈太弱為肺虛一般有咳嗽現象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太弱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類太強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點心得,希望為大家指點方向,請深資中醫,老中醫們不要把我批評的體完無膚。
戲說脈診告訴你一個秘密,教你輕輕鬆松學中醫,自自在在學脈診,也許,你從這裡起步,開始了你的學習中醫的生涯,成為一名上好的中醫大夫。
一個好的中醫大夫就是一座醫院,帶著三個手指頭可以走遍天下,這是西醫永遠也做不到的。
閒話少敘,書回正傳:學習脈診首先從實用脈診開始,從習以為常入門。
實用脈診分:大小,快慢,硬軟,浮沉,勻亂。
10種,有人要問了,書上有幾十種,你的才10種,有否搞錯?錯不了!這是脈學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點東西,寫出來供大家欣賞多了繁瑣,少了不夠,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脈大小。
主管察氣。
脈大氣旺,脈小氣虛。
(看,多簡便呀!)2、脈快慢。
主管察精,脈快精虛,脈慢精足。
(現在脈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軍人,運動員了。
)3、脈硬軟。
主管察火,脈硬火多,脈軟火少。
(太簡便了吧?)4、脈浮沉。
主管表裡。
(亦可說陰陽)脈浮表症,脈沉裡症。
(一目了然,簡單得不可思義呀!)5、脈勻亂。
主管察安危。
脈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脈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
(太直觀了!)例如:肝硬化的脈,是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efc6a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2.png)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哎呀,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神奇的话题——中医把脉。
你们知道吗?中医把脉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那么,如何学好中医把脉呢?这里就有一个简单易懂的口诀,叫做“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1. 1.1 观察手腕:我们要观察对方的手腕,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哦!要用两只手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然后轻轻地摆动一下,这样对方就会自然地伸出手臂。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手腕了。
手腕上有三条主要的血管,分别是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三条血管的搏动情况,来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2 1.2 轻触皮肤:接下来,我们要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碰对方的手指关节处的皮肤。
这里的皮肤是人体最薄的地方,也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通过轻触皮肤,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3 1.3 比较搏动:当我们轻触对方的皮肤时,可以观察到对方的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的这三条血管的搏动应该是均匀、稳定、有力的。
如果搏动过快、过慢或者无力,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1.4 1.4 感受心律:除了观察血管的搏动情况,我们还可以尝试感受对方的心律。
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按在对方的手腕上,然后慢慢地数数对方的心跳次数。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1.5 1.5 注意呼吸: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呼吸情况。
健康的人的呼吸应该是平稳、有规律的。
如果呼吸急促、浅表或者有喘息声,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呼吸系统问题。
2. 2.1 询问病史: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对方询问一些关于病史的问题。
比如说,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有没有失眠、头痛等症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https://img.taocdn.com/s3/m/3d20d323a5e9856a56126026.png)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养生图解: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太简便了]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
自学诊脉的几种方法
![自学诊脉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a04c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c.png)
自学诊脉的几种方法
自学诊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自学诊脉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度。
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且强度应该是适中的。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或者强度过弱或过强,就可能存在身体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观察脉搏的速度。
正常的脉搏速度应该是每分钟60-100次。
如果脉搏速度过快或过慢,就可能存在身体问题。
第三种方法是观察脉搏的深浅。
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力的,而且深浅适中。
如果脉搏深浅不一或者过浅或过深,就可能存在身体问题。
第四种方法是观察脉搏的位置。
不同的脉搏位置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
例如,手腕上的脉搏反映心脏和肺部的状况,而脚踝上的脉搏反映肾脏和膀胱的状况。
第五种方法是观察脉搏的形态。
不同的脉搏形态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
例如,弦细脉可能反映贫血或心脏病,而滑脉可能反映肝脾疾病。
以上就是几种自学诊脉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初步判断身体状况的方法,如果发现身体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十分钟学号脉
![十分钟学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22d188fdce2f0066f53322fd.png)
十分钟学号脉_+_中医把脉口诀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戏说脉诊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
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778277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2.png)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要了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bad111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0.png)
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文/百家合符脉诊脉象是什么?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5a1bbbe7d0d233d4b14e69fb.png)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脉象解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c50014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2.png)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脉象是什么?十分钟学会号脉号脉方法详解切脉时有什么讲究?正常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1)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2)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3)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4)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评论:学号脉是要有天分的,再不吹十分钟就学会,有些人一辈子未必会,学中医需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是唯大医。
最可悲的是还有61个人点赞!中医已经变成一种玄幻魔法。
搞笑!作者神人也!我家四代研习中医,皆经四五十年实践摸索,仍觉“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您老人家教人“十分钟学会诊脉”,那您是几分钟就会啦?顺便提醒大师一句:配的诊脉图就错了。
您不脸红?佩服!中医是不是让这些“推行者”给黑了的?!能说说图怎么错了吗第一张图你看看切的体位还有这样的?左手诊右脉,右手诊左脉。
赞同你说法,你也可以发给大家学习写的挺好的,总结了大的方向与原则,大道至简。
各怀绝技的大家们,咱们都能如作者般多做总结,少相互抨击,我相信中医会大放光彩的10分鐘學會號脈?請你謙虛點,注意用辭,我臨床四十餘年,至今對中華脈學還有疑惑不解之處……十分钟学会号脉是可能的,但是,要想学会脉诊中的切脉和候脉,没有三五年的修行,是不好办的!这样的文章不错啊多发点,主要也的有点悟性了,我只是喜欢学习。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de3375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9.png)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外行人总觉得把脉很神奇,学习者又总觉得脉诊难学。
难度的的确确是有,因为指下感觉要敏感与精准,才能结合脉诊理论做出相应诊断。
首先,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并拢,在被号脉者手掌大鱼际下方寻找脉搏。
三指并拢、依次对应寸(无名指)、关(中指)、尺。
注意,虚弱者以及女性尺脉一般较弱或者没有。
掌握上面这个号脉基本知识后、便可以进行号脉了。
1.浮脉,如水中浮木。
所谓浮脉,就是指尖在皮肤一层就能摸到患者脉搏跳动。
一般见于感冒期间、亢奋疾病、以及身体偏瘦人群。
2.沉脉(水中沉石)在皮这一层按不到脉,按到肉也感受不到什么跳动,而用力按,按到底部,才能按到脉博。
这在中医来看属于里实证或者里虚证,病的程度较为严重一些。
3.迟脉(跳的慢)医生自己呼吸一下,能感受到病人脉博跳三到四次。
古人云此为一息三至。
可见于里虚寒、阳气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黄疸、神经官能症、疼痛等。
一般心率在每分钟60以下。
4.数(shuò)脉(跳的快)医生呼吸一次,能摸到患者6次以上的跳动。
一般见于热性、亢奋性疾病,但也可见于虚弱性疾病。
结合兼见脉,可有“越快越热”、“越快越虚”、“越快越寒”等。
5.虚脉脉跳的没劲儿,应指无力,稍一重按似乎能给按没了。
一般主虚弱疾病、恶性疾病。
6.实脉脉博跳动有力,可见于病邪强但正气亦足,正气能与病邪斗争的情形。
7.长脉脉博过长,三个手指覆盖寸关尺后,仍然不能覆盖整个脉博。
说明脉道过于臃实,主肝阳上亢、阳盛内热、癫痫、疝气、肝病等。
8.短脉脉博太短。
如长不及寸、尺只有关部略微充盈,可见气郁、气伤。
若脉博可见寸、尺,不见关部,乃阴阳诀离,多见于死证,有人将此脉与短脉相区别。
有“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
故关不诊短”短脉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9.简化歌诀: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号脉入门知识(详细图解,简单易学)
![号脉入门知识(详细图解,简单易学)](https://img.taocdn.com/s3/m/014b1f5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3.png)
号脉入门知识(详细图解,简单易学)把脉捷径号脉入门知识(详细图解,简单易学)教您从十五个方面学习诊脉脉诊学几招把脉捷径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诊脉四步曲1、让被诊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2、医生先以中指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
若是给小儿诊脉,由于寸口部脉位比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若给自己诊脉时,常常把诊脉的那只手从要被诊手的下方绕上来,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顺序确定寸、关、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
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
4、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一般来说,多是用三个手指同时摸脉。
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浮取”或“举”;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轻不重地移动或改变力道仔细求取脉象,称“中取”或“寻”。
脉法,可真不容易学,尤其是没有跟师,自学中医的人,很多都无可奈何的对脉法敬而远之,因为书中所说的浮沉尺数,甚至是二十八脉,可以说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一把起脉了来,根本就不识得是何脉,更别说凭脉象去判断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症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脉法就不学了?我这么说吧,我打算写这一篇章文章,就是为了让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脉法,你信吗?别瞎想了,我都不信!凭一篇文章,就掌握脉法,那古人还费什么劲的写一大堆书留给我们研究啊但是呢,虽然这一篇脉法内容,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脉法,却可以让你敲开脉法之门,算是一条捷径吧,这条捷径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钥匙……这条“钥匙”是什么呢?快关上门,认真看下去:其实切脉呢,古人无非就是想通过我们平时把脉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断人身阴阳的盛衰,往简单了看,所谓的脉,在血管里,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气,二是血,一阴一阳是也,而所谓的阴阳盛衰是什么呢?注意看下面这两句话:盛衰,我们这样来理解,盛者,气之盛衰,气之大小、盈余,当我们把脉时,是脉动有力的,也就是阳态之脉,如洪大,有力,长实等,这些脉证明了什么?就是阳气太过,火太旺了。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20ba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d.png)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通过触摸动脉来感受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正确地把握脉搏并判断健康状况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来把握脉搏。
一、了解常见的脉搏部位1.桡动脉:手腕处,拇指侧面靠近掌根处。
2.颈动脉:颈部正中央,耳垂下方约2.5厘米处。
3.肱动脉:上臂内侧,肘部内侧上方约2厘米处。
4.股动脉:大腿内侧大转子上方约3厘米处。
5.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骨头后方凹陷处。
二、选择适当的位置和姿势1.保持放松姿势:在检测时应保持身体放松,呼吸平稳,不要过度紧张或运动。
2.选择合适位置: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位置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手腕、颈部和股部是最常用的检测位置。
3.选择合适的手:在检测手腕脉搏时,应使用与被检测者相反的手;在检测其他部位时,可以使用任意一只手。
三、正确的把握脉搏方法1.用两个或三个指头触摸动脉:通常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不要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有自己的动脉,可能会干扰到判断。
2.轻柔地按压:不要过度用力按压动脉,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感知。
应该轻柔地按压,并感受到动脉跳动的频率和力度。
3.记录数据:记录每分钟跳动次数(即心率),以及跳动力度等信息。
如果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健康状况,则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记录。
四、判断健康状况1.心率:正常成年人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则可能表明存在某种身体问题。
2.节律性:正常情况下,心跳节律应该是稳定而有规律的,如果出现明显的不规则节律,则可能表明存在心脏疾病。
3.跳动力度: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应该是有力而有节奏的。
如果感觉到脉搏跳动很弱,或者感觉到间歇性地跳动,则可能表明存在某种健康问题。
总之,把握脉搏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技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正确地使用手指轻柔地按压动脉,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健康状况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脉搏检测时,应该保持放松状态,并且要进行多次检测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e46235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号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了解其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情况。
下面是一些中医小诀窍,可以教你如何准确地进行号脉。
1.环顾四肢:在开始号脉之前,先要观察病人的四肢。
正常人的四肢应该有适度的柔韧度和力量,毛细血管分布均匀。
如果四肢有僵硬、虚弱、水肿等异常表现,可能是一些脏腑功能出现问题。
2.选择准确的位置:号脉时需要选择准确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手腕处的寸口、关元穴,以及足踝处的郄穴。
这些穴位距离体表较近,对脉象的感知比较准确。
3.触摸的手法:号脉时,应该用适度的力量和节奏进行触摸。
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到脉象的准确度。
一般来说,可以用三指同时按压脉搏处,力度要均匀、柔和。
手指应该贴近皮肤,而不是浮在上面。
4.仔细观察:在进行号脉的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病人的反应。
包括面色、眼神、舌苔、口唇等。
这些综合体征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
5.区分脉象:中医将脉象分为数种,包括浮、沉、细、数、缓、急、结、代、滑、濡等。
对于不同的脉象,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病理情况。
例如,浮脉常见于表邪初起,而沉脉则常见于里重表虚。
6.了解脉理变化:除了判断脉象的质地外,还要观察脉搏的节律和速度。
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和适度的速度。
如果脉搏过缓、过快或不规律,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其中一种问题。
例如,心跳过速可能代表患有心动过速。
7.综合分析:在观察了四肢表现、触摸了脉象、观察了病人的反应之后,要进行综合分析。
将脉象的变化和其他病症的表现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8.持续观察:号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脉象可能会因为病情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进行号脉时,应该持续观察,了解脉象的变化趋势。
这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疗法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号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号脉小诀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作为了解和学习的起点。
如果想要更加准确地进行号脉,最好向专业中医进行学习和指导。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https://img.taocdn.com/s3/m/9bf9a8d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9.png)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展开全文中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主要分4步:望,闻,问,切。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这——切,即诊脉,又称号脉。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5、6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有时候我们很是好奇,为什么中医大夫就单靠两根手指就能得知你身患疾病呢?这诊脉当真有这么悬乎?今天,咱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把脉的技巧,让你轻轻松松学会把脉!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通过对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来判断被诊断者的身体状况。
怎么把脉,你知道吗?脉象一般分为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结脉、代脉。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怀孕的脉象通常是滑脉。
1.把脉时间最好是早晨,还没吃饭,还没运动,并且在安静的环境进行,脉象能更好反映身体的状况,有利于诊断。
2.把脉体位要让被诊断人正坐着或平躺,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3.把脉方法把脉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脉,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 中医把脉口诀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 中医把脉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a4b5fa865ce050876321354.png)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中医把脉口诀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中医把脉要领 你学会了吗?每个细节要做到位
![中医把脉要领 你学会了吗?每个细节要做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a1fcb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4.png)
中医把脉技巧中医把脉技巧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其技巧包括观察、摸诊、按压、听诊等。
把脉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脉,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把手平伸出来,自然的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地方会看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在大拇指的一侧。
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这个突起上,在突起的内侧边缘上,能感觉的到动脉波动,把脉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
先用中指按在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尺脉部位,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
首先要说的是把脉的手势,把脉一般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常用的位置一般叫做寸口脉。
食指贴在大拇指根部的掌后横纹,注意食指是放在近肘的方向而不是靠近拇指的方向。
食指边缘紧贴这条横纹,注意是贴着不是按压;然后降中指从向肘的这个方向上并上去,中指和食指紧紧并排在一起,一般会摸到手腕上隆起的骨头也就是所谓的“掌后高骨”。
然后再将无名指也并上去,跟中指并排,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中指和无名指不要紧挨在一起,留一条小缝隙。
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距离要比食指和中指的距离稍微大一些。
中医把脉技巧的具体步骤如下:1. 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目睛等,这些可以反映病情。
2. 摸诊:以右手为主,用三指按住患者手腕处,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情况,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弱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3. 按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脉象特点,通过按压患者的相应穴位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以达到治疗作用。
4. 听诊: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声音等来判断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把脉技巧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等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把脉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态度,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ef12f96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8.png)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原创2022-04-30 14:07·无为中医李春盈
把脉都认为很神奇,要背很多东西其实不必。
关键在于找相应的感觉
比如浮脉,啥叫如水漂木
其实就是(接触皮肤就能摸得到,按下去弹起来,按的越重越顶手,按下去感觉弱了很多)
比如沉脉,啥叫如水投石
其实就是(接触皮肤摸不到,按下不一定能摸到来,重按有力)比如迟脉,啥叫一吸3—4至
其实就是(医生自己呼吸这一下,能摸到脉搏跳动3-4次)
比如数脉,啥叫一吸6至
其实就是(医生自己呼吸这一下,能摸到脉搏跳动6次)
比如虚脉,啥为虚
其实就是(脉搏跳动无力、乏力,为虚)
比如实脉,啥为实
其实就是(脉搏跳动有力、柔和)
必背口诀:
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浮在外,沉在里。
迟寒,数热。
在看位置,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3983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7.png)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唐代孙思邈曾谓:“夫脉者,医之大业也。
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
清代毛祥麟《对山医话》亦谓:“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
盖脉既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也”。
吴鞠通在《增订医医病书》中更强调了脉诊的重要性:“四诊之法,唯脉最难,亦唯脉最为可凭也”。
历代医家无不重视脉诊,虽曰四诊合参,然望、闻、问三诊,师传,口授,阅书可也,其神可见,其色可观,其形可察,其态可别。
唯脉诊一道,“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者也。
“(见《医学传心录》)《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虽居四诊之末,然与西医诊脉相比,却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实用性强,诊治相连,以脉相承(即脉诊是诊治的纽带和桥梁,诊脉可以为用药提供非常有效的依据)。
今之医患两家,或夸大神化,故弄虚炫;或以脉试医,以脉察医;或重视西医检查,否定脉诊,皆不可取。
愚临证近五十年,深感脉诊之重要,亦感脉诊之深奥,前贤脉诊之书汗牛充栋,古今脉学之论岂止万言。
然学愈繁愈难得其要,说愈杂愈难明其用。
若得一执简驭繁之法,岂不为医之福哉?乃简化脉诊之法,使其既不违四诊合参之旨,又可执简驭繁而握其要,今将所用脉诊之法简介如下。
余之简化诊脉法试编《察脉要诀》如下:望闻察病,既得粗形,其似邪实者,当于脉之有力处留意,其似正虚者,宜于脉之细弱处着眼,详察脉主何症,更辨寸尺部位,审其脉之相兼,知太过与不及,参以六淫七情之变,考之面色舌象之所主,则脏腑气血虚实自见,疾病表里寒热可明,据此再问,病无遁形。
为更好的理解,再编《诊脉四言诀》如下并附解释:望闻在先,得其大观,脉有三独,独处藏奸。
先察脉体,浮沉举按,再看部位,寸尺要辨。
脏气不同,肺浮肝弦,心洪肾沉,脾胃和缓。
双手同诊,同位相参,二关最大,尺属第三。
胃神根平,违此病添,左右不勻,则见所患。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12a9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a.png)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
自学中医号脉(切脉)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基础知识:学习脉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脉象的种类、形成原理、变化规律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在线课程来获取这些知识。
2. 练习触摸脉搏:在练习切脉时,需要先学会如何正确触摸脉搏。
可以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受脉搏,练习触摸不同种类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实脉、虚脉等。
3. 观察和记录脉象:在触摸脉搏时,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所感受到的脉象特征,如脉搏的跳动频率、力度、柔和度等。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记录,可以提高对脉象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4. 不断实践和反思:切脉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5. 学习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脉象特征:不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的脉象表现,学习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脉象特征,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判断病情。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向经验丰富的医师请教来获取这些知识。
6. 注重细节和技巧:切脉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能,需要注重细节和技巧。
例如,在切脉时需要保持手指的温暖,避免影响到脉搏的跳动;同时,也需要注重放松心情,避免影响到自己的感知能力。
总之,自学中医号脉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也需要注意科学性和严谨性,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避免出现误诊和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钟教你如何学会号脉10分钟教你如何学会号脉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号脉方法详解: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
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
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
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
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
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
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
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
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
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
失血越严重则心博动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险。
所以仅以脉体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还要结合其它方面。
需要细细体会。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
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
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
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
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
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
失血越严重则心博动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险。
所以仅以脉体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还要结合其它方面。
需要细细体会。
切脉六感之速率论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时的心律为参照的,而不是西医的60至100之间都视为正常。
我们不知道患者平时心律多少,只能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估计。
脉搏速率过快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热,热又分虚实。
实热脉搏快而有力,脉体大。
虚热脉搏快而细,脉力相对较小。
无论虚实都是机能亢进的状态。
但是虚热亢进不是真正的亢进,只能通过滋阴平衡阴阳以祛热。
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脏代偿。
切脉六感之韵律论脉搏有正常的韵律,韵律失常可分两类:一是绝对失常。
象结代脉。
二是相对失常。
相对失常时脉搏的搏动间隙稍微不一致,时快时慢或脉力时大时小。
这就像一个人拿着锤子打桩,开始时精力充足,打桩的速度均匀,力度相当。
当他疲劳时,他就维持不了一个匀速,匀力了。
绝对失常与相对失常都是心气受伤的表现,只是轻重不同。
切脉六感之硬度论我把硬度总结为一种刺激。
外科医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术时被器械碰到会急剧收缩,而管壁变厚变硬。
这是直接刺激,收缩比较剧烈。
在人受到疼,胀,寒冷等刺激时,都会因强度大小不同脉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韵律及速率两手表现基本相同。
其它的四种感觉两手及三部皆可表现不同。
这就关系到起病位的问题了。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
为便于理解我是分开叙述的,而在辩证时都是要综合分析的。
再者切脉重在实践。
就算摸不准,也要把每个病人的脉都认真摸一遍。
再结合病人的望闻问诊分析。
时间久了自然就有经验了。
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本文来自美人坊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
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
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
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
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
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
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
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
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
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
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
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
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