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33.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太平。 ❖ 通天下一气耳。
❖ 7. 程朱理学(程颐、朱熹) ❖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
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朱 熹:《近思录》 )
❖ 格物致理。
❖ 8. 陆王心学(程颢、陆九渊、王阳明) ❖ 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程颢)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 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王阳明:《传 习录》)
四、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 儒家:圣人(诚神几,人伦之至); ❖ 道家:真人(全生、合道); ❖ 佛家:大彻大悟,十方圆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ຫໍສະໝຸດ Baidu二)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里仁第四)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同上)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 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同上)
中西文化比较
第六讲 中西哲学比较(3-3)
一、中国儒学典籍中的哲学思想
❖ 一、《尚书》
❖ 1.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禹谟》) ❖ 2.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与汝争功。 (同上)
❖ 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同上)
❖ 4.禹曰:“枚卜功臣,惟吉是从。”帝曰:“禹, 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 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同上)
(《金刚经》)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2. 道信 ❖ 莫逐有缘,勿著空忍;一点情怀,泯然自尽。
(《信心铭》)
❖ 3.慧能: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 ❖ 众生是佛。 ❖ 戒、净、慧。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 子·离娄章句下》)
❖ 4. 《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庄子: ❖ 道昭而不道。 ❖ 道在屎溺。 ❖ 道行之而成。 ❖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 王重阳: ❖ 仙即凡,凡即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三、佛家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自净其意,是谓佛教。
❖ 1. 释迦牟尼 ❖ 实相中道。(《四十二章经》) ❖ 苦集灭道。(《阿含经》)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宋明理学的真谛: ❖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二、道家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 老子:《道德经》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上德不德,大道不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复归于婴儿。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第六)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甚矣乎。民鲜久矣。 (同上)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七)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第九)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同上)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 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第九)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第十 五)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 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
❖
❖ 3. 《孟子》 ❖ 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5.《中庸》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务精微,极高明而 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
❖ 6. 张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
❖ 天工人其代之。(《皋陶谟》)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同上)
❖ 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胤征)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 中)
❖ 二、《论语》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学而第一)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 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第一)
❖ 7. 程朱理学(程颐、朱熹) ❖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
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朱 熹:《近思录》 )
❖ 格物致理。
❖ 8. 陆王心学(程颢、陆九渊、王阳明) ❖ 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程颢)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 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王阳明:《传 习录》)
四、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 儒家:圣人(诚神几,人伦之至); ❖ 道家:真人(全生、合道); ❖ 佛家:大彻大悟,十方圆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ຫໍສະໝຸດ Baidu二)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里仁第四)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同上)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 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同上)
中西文化比较
第六讲 中西哲学比较(3-3)
一、中国儒学典籍中的哲学思想
❖ 一、《尚书》
❖ 1.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禹谟》) ❖ 2.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与汝争功。 (同上)
❖ 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同上)
❖ 4.禹曰:“枚卜功臣,惟吉是从。”帝曰:“禹, 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 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同上)
(《金刚经》)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2. 道信 ❖ 莫逐有缘,勿著空忍;一点情怀,泯然自尽。
(《信心铭》)
❖ 3.慧能: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 ❖ 众生是佛。 ❖ 戒、净、慧。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 子·离娄章句下》)
❖ 4. 《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庄子: ❖ 道昭而不道。 ❖ 道在屎溺。 ❖ 道行之而成。 ❖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 王重阳: ❖ 仙即凡,凡即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三、佛家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自净其意,是谓佛教。
❖ 1. 释迦牟尼 ❖ 实相中道。(《四十二章经》) ❖ 苦集灭道。(《阿含经》)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宋明理学的真谛: ❖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二、道家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 老子:《道德经》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上德不德,大道不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复归于婴儿。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第六)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甚矣乎。民鲜久矣。 (同上)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七)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第九)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同上)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 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第九)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第十 五)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 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
❖
❖ 3. 《孟子》 ❖ 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5.《中庸》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务精微,极高明而 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
❖ 6. 张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
❖ 天工人其代之。(《皋陶谟》)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同上)
❖ 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胤征)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 中)
❖ 二、《论语》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学而第一)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 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