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一)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
① 这是杜恂诚同志研究的结论。国外学者中,美国的小柯拜尔(Coble.Parks M.,Jr)在1980年和李达文(Edmond Lee)在1987年都提出了类似的意见。参阅小柯拜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Thc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C NationalistGovermolt,1927—1937),1980年版,第20页;李达文:《条约口岸的政治、投资与经济发展》,见章开沅、朱英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92页。
不同意沉沦观论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认为沉沦观把近代中国的历史说成一片漆黑,毫无希望;是认为沉沦观无视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无视于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这显然是一个误解。①如果我们辩证地看问题,事实就与此相反。正是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沉沦,所以才有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兴力量在艰难中的奋起;正是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沉沦的社会中诞生,所以新兴的资产阶级才面临着奋起的艰难。如果中国已经是一个上升的社会,那么,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章开沅同志提出了一个主线与主体的概念,他指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状况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了解。如果对农业经济不作深入论析,就谈不上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而且也很难更为全面、深入地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极为正确的见解。回答中国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手之处。
以下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现在的看法。
一
首先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上升的社会还是一个沉沦的社会,这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前提。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学术界实际上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走下坡路的社会,即所谓沉沦观。另一种意见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走下坡路的一面,同时又有走上坡路的一面,即沉沦与上升并存观。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个社会是一个走上坡路的社会,这可以称之为上升观。
中国近代史
代表人物为李时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
3、争取独立谋求进步说
胡滨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谋求社会进步(发展资本主义)两项根本任务。这两项任务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一切斗争,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斗争在内,都是围绕着这两项根本任务进行的。它们构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2)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
? (3)后现代主义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
五、怎样学习
学习历史有二个目的:一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二是总结历史经验,以为今日的借鉴。
(1)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了解历史事实,来龙去脉。
大学: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研究,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史”,而是历史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历史,而是认识历史。过去的历史不能告诉我们未来正确之路,但可以告诉我们哪里是弯路。
? (5)报纸、杂志类
《申报》、《新民丛报》、《清议报》、《民报》、《东方杂志》等。
(6)外国资料: 官方资料,私人著述、回忆录等。
2.史学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戴逸的《中国近代史》。
如今,比较有影响力的通史类著作有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许纪霖的《中国现代化史》、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郭廷以的《中国近代史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 2、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扩张
(1)英国的崛起与扩张
(2)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 1、近代早期的中外交往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一、何谓中国近代史?1.基本概念一部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倍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探索不止,探索不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命胜利的历史。
关键词: 侵略、抗争、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地主阶级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反动势力 “人民大众”: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3.近代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彻底反侵略(后可以表述为反帝)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4.基本结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基本线索—— 三条线(脉络)(1)屈辱史—— 列强侵略(英、法、美、俄、日、德等)经济 政治(军事) 思想文化 侵略 侵略 侵略(2)抗争史—— 彻底的反侵略反封,重获民族独立。
(3)探索史—— 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国强兵的近代化之路。
向西方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 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1)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3)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三、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阶段(分期):四、近代中国政权的沿革晚清政权(1840-1911年)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年) 南京国民党政权(1927-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五、基本概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一、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1)“自强”与“求富”之争;(2)传统经济体系的瓦解与现代化的挑战;(3)内外因素交织下的近代工商业发展;(4)国家政权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影响;(5)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问题与思考。
二、论文内容分析:(1)“自强”与“求富”之争:中国的近代史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及不断的战争、不断的被列强侵略的阶段,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派思想,即“自强派”和“求富派”,前者主张借鉴西方文明,逐步实现自我强化;后者主张通过走向市场经济,以发展经济为后盾来逐渐恢复国家的实力。
然而,这两派之间的争斗一直存在,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问题。
(2)传统经济体系的瓦解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多以农业为主,其经济模式与政治模式紧密联系,且较为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而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引进新的经济模式,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思考。
(3)内外因素交织下的近代工商业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以外侨、商人为代表的租界和通商口岸涌现出来,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占领中国市场,挤压和排斥中国商家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国人商业开始根据新兴的市场需求改变商业形态,大量企业开始从原有的封建式商业模式转向现代化商业模式。
而且,工业化浪潮也开始涌现。
然而,这些新兴产业也面临各种困境。
(4)国家政权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体系经历了百废待兴的局面,政府外交政策犯了很多错误,队伍被国外列强围攻所逼的感到必须变法。
而且,因为国家实力逐步弱化,经济建设逐渐被动,甚至相当于被逼上悬崖,只有加强自身进步的力度,才能成为“自强”的省份,站稳脚跟。
(5)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问题与思考: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如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
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而且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通史线索
外商企业
经济 洋务企业
近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代
政治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
化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思想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结合史实 回答问题。
3. 内容主线 (1)帝国主义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②经济 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 暂春天、艰难发展。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 用”思想。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 思潮(三民主义)。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④无 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全沦为 世纪 华与《辛丑
半殖民 初 条约》;义
地半封
和团运动;
建社会
列强“以华
治华”
张君主立 戌
宪制;近 变
代报刊兴 起;上海
法
首映电影
(1896);
电话传入
(1882);
科举制度
废除
(1905)
中华民 国与北 洋军阀 统治
20世纪 同盟会、 民族资
初到 辛亥革 本主义
1919 年
命、中 华民国
进一步 发展
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史实要点]
阶段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中国半 19 甲午中日战 资本输出; 维新派主 戊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综述作者:石昌未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6期摘要:中国近代史的理论问题研究,一直是我国近代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学术界的很多学者研究和探索我国近代史的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构建和发展我国近代史学术体系。
同时,也可以推动高等院校的历史学科教学。
更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规律。
本文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概述、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近几年,在很多方面我国的近代史研究已经有了全新的新的认识和发展,于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思想也开始逐渐的活跃了起来,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研究成果,关于近代史的研究学术氛围也是极其浓厚。
其中不乏有许多的观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交流,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的理解我国近代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处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和学术转型期的重要阶段。
中国近代史这一历史理论的形成,花费了无数人学者的心血和时间。
直到最后才准确的确定了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节点。
也就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大约拜年的时间,作为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这个时间区间。
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之上才才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是结合我国当时实际的历史情况而最终确定的。
它是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形势和社会性质为基础,并通过实践验证得出的结论。
这一结论完全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以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在我们当今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我们把现代化理论方法运用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它的应用对学术研究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在近代的一些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的学术成果,在其中的许多之前不明确的问题上也进行了多次的实践和理论的验证。
在1840年至1860年期间,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之后迫于武力的威胁,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份的产生——兼论洋务企业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中国资本主义在它的进展进程中,分成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个部份,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
它符合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历史实际,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所完全证明。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份产生的研究,是一个尚未专门好开辟的学术阵地。
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不可轻忽的成绩,可是许多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
直到目前,一个为许多人所同意的观点。
似乎没有取得应有的探讨。
那个观点是:由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性质不同,因此,二者的产生,也必然循着截然不同的途径。
从初期的洋务派企业到北洋军阀官僚资本以至四大伙儿族的形成。
这是官僚资本主义发生和进展的一条途径。
而初期的民间近代企业,那么是继承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来的,由此而进展为民族资本主义。
如此一个论断,至少包括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中国初期的民间近代企业和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究竟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有无继承关系?若是有,它是如何继承的?这种“继承”又意味着什么?若是没有,或不是要紧的,那么要紧的途径又是什么?二、洋务派的企业和中国的资本主义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是不是只有进展为官僚资本的一个前途,仍是同时又存在分化出民族资本或向民族资本转化的另一个前途?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不妥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凡是接触一点中国资本主义历史的人都会承认:在中国现代工业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许多部门中原有的手工业,并无进展成为利用机械生产的现代工业。
例子没必要遍举,不妨集中分析一下采掘工业中的煤矿和纺织工业中的纱厂这两个部门的情形。
这是两个比较有阻碍和代表性的部门。
中国第一代新式煤矿,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起到1890年大冶煤铁矿止,15年间,前后共显现过14所新式煤矿。
从这14所煤矿成立的情形看,由原有的手工采煤的煤窑向机械采煤的煤矿转化,在它们之间,是不存在的。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5)近代中国经济史(含答案)
(5)近代中国经济史1.(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2.(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3.(2023·湖南·模拟预测)中华民国建立后,在张簪等人的主持下,北洋政府开始系统地制定、颁布经济法规,到1921年为止,北洋政府累计颁布经济法规40余项,同时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
这些举措()A.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B.导致民族经济得到独立发展C.改善了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2023·安徽阜阳·模拟预测)近代绅商张謇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逐渐形成了南通“一点”式的工业布局。
如图为张謇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示意图(1890—1920年)该示意图表明,张謇的选择()A.得到了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B.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C.意在拓展洋务企业发展空间D.最终实现了实业救国5.(2023·山东青岛·统考三模)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
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6.(2023·湖南株洲·模拟预测)下面为1867—1895年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单位:两):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工企业()A.运营资本较为依赖民间集资B.生产运营保持相对稳定C.收入与开支状况严重失衡D.经营始终坚持市场导向7.(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仅1905年一年内新增织布厂9家,稍后几年新办纱厂9家。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讨论
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 , 而以反映半殖 民地化的线索为主要线索则是恰 当的。 李时岳的观点引起了近代史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代经济史学家汪敬虞认为 , 李时岳在 1 9 8 0年和 1 9 8 4年
作者简介 : 周祖文 , 博 士, 中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 史研 究所 副研 究员( 北京
7 0
1 0 0 0 0 6 ) 。
两次提 出的观点 , 可以归纳为中国近代社会 , 既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 也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 ,
半 封建 = 半 资本 主义 。而 这一观 点是值 得 商榷 的 。汪敬虞 指 出 , 最先 在 中国出现 的资本 主义 现代 企业 , 是从
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中开始的 , 是先于 中国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的产生而存在的。而中国资本主义现 代企业 的发展非常微弱, 一直到 2 0世纪 3 O年代 ,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 占比重不足 1 0 %。不计外国在华资 本, 中国于多只有 1 0 %的资本主义 , 还谈不上半资本主义 。而农业资本 主义 的发展并不能导致 中国农村经
发展方 向。
对 于汪敬虞 的批评 , 李时岳 回应说 : 殖民地指的是 国家地位 , 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 二者本没有什么 必然的联系 , “ 半殖民地半封建” 并非不可分割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发展非常微弱 , 在整个 国民经济 中 不占主导地位 , 这是事实。如果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 , 那么 中国社会就不是“ 半封建” 了, “ 半” 并不
济 的半 资本 主义 化 。因此 , 与李 时岳 不 同 , 汪认 为近代 中国 由封 建社 会 向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社 会 的 转变 , 这 是
历史的沉沦, 不是时代的进步。半殖民地半封建 ,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当中国一只脚踏时半殖民地社会 ,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20近代中国民族
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线索3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线索4 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近代化、大众化的特点。
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
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2)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3)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________等。
[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重要因素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中国近代经济史
5/26/2014
• 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过去做出的 选择决定其现在可能的选择.要理解 经济实绩随时间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差 异,就需要了解经济的演变
• ____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序
5/26/2014
经济史的主题
第一,经济增长 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质提高的历史 第二,制度变迁 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 第三,社会进步 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5/26/2014
5/26/2014
•
•
王亚南:1928年王亚南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著作 及欧洲古典经济学,“1933年因参与“福建事变”被通缉 而亡命欧洲。1935年他回到上海,和郭大力翻译《资本 论》。抗战期间,王亚南曾在周恩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委 政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直至解放前,他先后被聘为中山 大学经济学教授、福建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长、厦门大学教 授,从事教学与著述。 从1950年起,王亚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直到去世。1969年, 他因癌症于上海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身后留下四十一部 著作(译作)和三百四十多篇学术论文。 厦门大学召开纪念王亚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时,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概括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 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 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亚南把《资本论》的观点,马克思的立场方法,作为自 己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的武器。如他经济理论体系代表作之 一的《中国经济原论》(解放后再版改名为《中国半封建半 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运用《资本论》的体系范畴,从 商品经济入手,揭示了旧中国商品形态的经济属性。该书 出版后被学术界誉为“一部中国式的《资本论》”,被译 成多国文字。
5/26/2014
试论我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
试论我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作者:吴盼盼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4期[摘 ;要]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近代经济史也必然要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重新进行定义。
经过相关人员的研究得出,在我国现如今的近代经济史研究过程中以市场经济为研究的中心线索较为合理。
本文针对我国的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中图分类号:T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323-01以市场经济为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的观点,是对我国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特点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对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互相的各种现象给出合理的客观解释。
对中国的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重新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现如今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心线索的回顾学术界在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中心线索的确定。
但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我国对于经济史中心线索的确定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期,我国学术人员就已经开始对经济史的中心线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在这一时期,学术人员都将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发展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主要的看法是“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定位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这一观点是我国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丁日初提出的。
但针对这一观点,我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汪敬虞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汪敬虞认为应当将我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不发展定为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汪敬虞认为不论我国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还是不发展阶段,不发展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除此之外,还有吴承明的观点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
吴承明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同时也在不停的发展着。
吴承明在研究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过程中,也强调了近代的时代背景。
与吴承明观点相似的是赵德馨学者,赵德馨学者认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古代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的过程是最为主要的而这也正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意义[1]。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第二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周期波动一)经济增长1、增长与发展增长是量上的变化,而发展则是量与质都发生变化。
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究竟是处在增长还是发展,是有一定争论的。
这正如著名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所提出的近代经济史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的观点。
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基本形成如下几种观点:帝国主义论、冲击反应论、中国中心论。
这些观点的背后,基本都是认同近代以前是停滞论的。
由此,我们必须对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做出解释,是发展的,还是仅仅停留在增长阶段?2、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所适用的理论1中西方经济在16世纪之后出现分化,按照诺斯的说法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而出现差异的起点都是一样,即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口,进一步发展中存在马尔萨斯陷阱,即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就是技术的偶然进步,引发生产力的提高,产出增加,最终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带来了人口的增加,直到生产力水平重新降落到人口的生存水平。
在此过程中,存在积极与消极地抑制人口方式,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就这两种方式来看,影响中国历史变迁的动力,应该是放任人口增加后,受社会财富多寡的约束,在寻求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引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从而打破了上层家庭核心所预期的相对平均的和谐社会。
在此条件下,下层社会结构在革命与饿死的博弈中,终将被迫接受以均贫富为幌子的农民起义,从而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一方面达到了抑制人口、缓和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上层结构的分配格局,出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该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处在内卷化。
而西方社会则与相反,他们虽然也主要采用积极因素应付人口增加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他们偏好于对外扩张与掠夺,以弥补国内财富的不足,从而导致了广大地域的开发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并最终在此推进过程中,找到了工业化的途径,在现代化的演进中获得了两者在更高层次的解决。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9-1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 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 B。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英国将中国作为产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是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 形成抵制作用是根本原因,B项正确。
3.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措施的推动。 (2)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 础。 4.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在沦陷区,日军疯狂地毁坏和吞并民族工业。
史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 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 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 公司因之云集。” 史料二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 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 万。”
史料三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 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以上史料均摘自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史料四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 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 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高三历史经济史单元线索总揽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 行机制的调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美国) (1929~1933)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
后果
胡佛 反危机: 罗斯福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看不见的手)
国家干预经济
(看得见的手)
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
经 济 危 机 严 重 政 府 一 筹 莫 展
内容
精耕细作
资本主义萌 芽:
缓慢发展
原因:1.重农抑商 2.禁海与闭关锁国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本主义发展
变动:自然经济瓦解 原因:列强的入侵 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1.自然经济的瓦解 2.外商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产生:19C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主要企业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资’登上舞台;“实业救国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轻工业发展快;涌现实业家
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较快发展
抗战时期 (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打击萎缩
解放战争(1945-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起步: 50~70年代: 探索与 失误 劫难 49-56 56-66 66-76 一五计划
新航路的开辟: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
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 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形成(19C中后期)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建立(19C末20C初)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州骑楼特点,骑楼兴起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开平碉楼有何特色,形成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岭南建筑有何特点。(2分) (5)在广州城市发展中,部分骑楼正面临拆迁的危机;而最近,开 平碉楼却申遗成功,你认为如何对待传统建筑。(3分)
【百分题库合集】中国经济史试题题库
[单选]从“工商食官”到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丧失,这段历史应在()A.商周到宋元B.西周到明朝C.秦朝到清朝D.汉朝到元朝参考答案:C[单选]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后果是()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了商品销售市场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参考答案:C[单选]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
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参考答案:D[单选]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段引文说明()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参考答案:D[单选]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参考答案:D[单选]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③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④荷兰、倭寇的入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A[单选]封建统治者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或政策是()A.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B.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C.唐代限制经商时间、地域D.明清给予商人贩盐权利参考答案:C[问答]简述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此后,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问题,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它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作者的一点初步看法,很不成熟,希望得到理论界的批评指正。
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个人认为,缩成一句话。
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这是当前学术界的共识,没有分歧。
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它贯穿着一个什么样的中心线索?则所见各有不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在这个问题上引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成果。
那就是首次提出:在讨论中国近代史的中心线索时,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到目前为止,这个论点的最完整的表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史,存在着两个发展的趋向,或者说反映这两种趋向的线索。
“反映半殖民地化趋向的线索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半资本主义化按即指半封建一一引者]趋向的线索是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各种斗争”。
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而不是一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趋向。
后者是个向上发展的趋向”①。
这个中心线索的提法,是在原来的研究基础上大大前进一步的突破。
但是这个提法本身,还不能认为是最完善的概括。
它把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统一体割裂开来,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同中国封建社会的变化对立起来,形成一个下沉一个上升的两个运动实体,因而没有能够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向。
没有指出一个总的线索,也就是没有明确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中心主线。
事实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既造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造成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近代中国“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各种斗争”,既包括反对封建主义势力的斗争,也包括反对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
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
但它并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开辟发展的道路。
相反,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存在,这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诸因素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内部的封建主义势力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最终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力量。
—————————————①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不过,撇开这一点不论,这个新的提法却有其值得充分肯定之处。
它比起以前一般地以阶级斗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传统观念,无疑地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它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新的审定;对观察问题的视野,有了新的定向。
因为它第一次把规定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放在中国近代史主体构思的重要位置上。
这样,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带有根本性的重新塑造。
举例而言: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北京宫廷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然而,它的历史意义,现在却可以有不同的审定。
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线索的角度看,这一次事件,很自然地被说成是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进一步勾结,外国反对太平天国的反革命活动从隐蔽的暗害变为公开的对抗。
从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为中心线索的角度看,则它又包含着以“洋”代“夷”观念的转化,从而引导洋务事业的发轫,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冒头。
它的后果是:封建的封闭体被打开了缺口,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一小步。
辛酉政变如此,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亦莫不如此。
新的审定和定向如何,暂且不论,但它是新的,这无可否认。
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中心线索,这是一个符合本质的提法,至少,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领域内,这是一个富有指导意义的提法。
但是,单纯地提资本主义的发展。
则又没有概括事物本质的全部。
一个完全符合中国近代社会本质的提法,我以为,这个中心线索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我们的审视点,应该放在这样一个高度,即通过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和半封建性,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内在症结和它的历史走向。
不言而喻,在封建社会中新生的资本主义,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是历史的进步,一般说,它应该只有发展的一面。
但是,具体到近代的中国,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原则,需要进一步联系中国的历史环境,联系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作出分析和论证。
出现在近代中国土地上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概括地说,它是已经进入垄断阶段的外国资本主义在整个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优势和统治,是官僚资本主义,亦即“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国的优势和统治,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未老先衰。
先天不足,指的是:它的产生,不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的直接临盆;后天失调,指的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承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力;未老先衰,指的是:它有所发展,但又不能顺利和充分地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这才是贯穿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
如果把和帝国主义、国内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处于对立地位的民族资本主义看作是中国资本主义,那么,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或者说,中心线索,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这个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这是不言自明的。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来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生力量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突破,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冲击,是出自中国原来的正常发展过程的中断,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领域中的工矿企业如此,流通领域中的商业、金融,亦复如此。
关于中国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产生问题,我以前略有涉及。
它不是或主要不是中国封建社会原有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和直接转化,这方面我以前作过一些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①同样,属于流通过程中的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商业和金融企业,也蒙上深浅不同的时代烙印。
整个说来,中国新式商业和金融企业的产生,都不是出自中国产业资本自身发展的要求,都不是从属于中国的产业资本,以中国产业资本的运动为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原有的旧式商业和金融企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有一部分发生了一些变化,卷入了入侵中国的资本主义流通体系。
通商口岸为数众多的钱庄,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它介入了外国洋行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周转中的重要一环。
但是,即使如此,在整个19世纪,通商口岸的钱庄,也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的金融企业,它和资本主义金融企业的一个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还不是中国产业资本自身发展的结果,它还不是以产业资本的运动为基础的。
如果说,它的性质在起变化,那只是由于它与包括外国银行和洋行在内的外国资本的联系加深而引起。
在这种条件支配之下,中国的钱庄虽然还谈不上从属于中国的产业资本,但却可以说,它最终不能不从属于外国的产业资本。
也就是说,它通过对外国在华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从属,间接从属于外国的产业资本。
如果说,外国银行和洋行分食外国产业资本从中国掠夺得来的利润,那么中国的钱庄至少有一部分是分食外国银行和洋行吞食以后的残羹。
同样,通商口岸的新式商业,在不同的程度上,也是作为外国在华商业资本的补充而存在。
它从属于外国产业资本的需要,分润外国产业资本的剥削。
这些都是只有在半殖民地的条件下才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情况。
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欧风美雨侵袭的土壤之上,正是由于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土壤,是处在外国资本主义风雨侵袭的条件下,所以中国资本主义在它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才会结出为中国社会所独有的苦涩的果实。
——————————①参阅《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
由此可见,研究中国的近代经济,必须通过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而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又必须通过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如果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是探索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那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就是探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
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广角镜。
也就是说,作为历史的中心线索,局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不发展的过程本身是不够的,我们的视野应该放在面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无准备状态上。
在现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著作中,谈到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历史条件。
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货币财富的积累(有的直称为原始积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这三方面的研究,为讨论正常的资本主义的产生所必需。
但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的产生而言,直接地、简单地比照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够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研究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而是说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不能从概念出发。
①因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经济结构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闯了进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括新的生产力在内,直接引进中国。
这是正常的资本主义国度中所不曾出现的。
————————————————-①参阅《历中研究》1984年第2期拙稿。
在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上,出现过使用人力、畜力乃至风力、水力作为动力来源的记载。
但是,使用人工动力来源进行生产,这是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后,也就是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才出现的新事物。
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不是出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手工业生产力的自然发展,而是来自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引进,这是毋庸讳言的客观事实。
西方技术的引进,这是引进封建的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的生产技术的引进,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正由于此,正因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中国本身经济条件自然发展的结果,这就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引发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概括地说,就是点与面的不协调,形成点上的发展与面上的不发展并存的局面。
从点上看,在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最初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建立的现代工业,已经差不多有30年的历史。
通商口岸的外国工厂,至少已有70多家。
其中有后来称霸上海的大型造船工业一一样生和耶松两家造船厂,并且都已设立了5年以上。
至于垄断华南造船工业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则已存在10年之久。
这些船厂,不但制造了不少轮船和机器,而且引进了大量的造船设备和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