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合集下载

第9章_心身疾病[2]

第9章_心身疾病[2]

注意:1、应激不同于刺激 2、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3、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三)应对的意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消除缓解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制
(一)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
1、心理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动机调整; 消极: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 应也就恢复; 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 发展、转化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 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重要 诱因,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的作用而产生的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常见心身疾病
一、 高血压
二、 冠心病
三、 糖尿病
四、 哮踹
五、 溃疡病
六、 经前综合征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三、糖 心 尿 病 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 秃、银屑病、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湿疹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 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 痉挛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课件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课件

02
CHAPTER
心身疾病的类型与特征
常见的心身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如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常与情绪压 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理因素 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理因素如 长期紧张、焦虑、愤怒等可导致心血管系 统的生理变化。
进而影响心身健康。
03
交互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心身疾病的发病和病情发展。例
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CHAPTER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身疾病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非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和时间投入,可能见效较 慢。
04
CHAPTER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心身疾病的预防策略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
心理调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社交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 保持联系,分享情感和压力。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情绪、认知和 行为状况,以及心理社会 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和国内心身疾病 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 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评估。
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
针对患者的生理症状, 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治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生物反馈的疗效
70年代初Beuson用以治疗高血压有效,77年Miller用以治疗室性早搏有效。84年以来,我国开展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我们曾报道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心身疾病40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57例,对其中A型行为患者126例的近期有效率为84.13%,非A型人为25.85%。用心率生物反馈各种心律失常144例,近期有效率76.5%,不伴心理障碍的有效率为32.2%。
Kranty发现,通过心算、演说和增加紧张度的方法,冠心病患者的二重乘积(心率×收缩压)上升,提示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肌缺血程度加重。
Camey发现,心理应激,尤其是愤怒、焦虑、恐惧、压抑和社会遗弃以及完全的A型行为(Sisyphus反应)的人好发冠脉痉挛,心理应激促发冠脉痉挛时,可引起严重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惊恐反应:表现为应激性血压上升、低血糖和气急。临床医师必须对心血管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有一定的造诣才不致误诊。
惊恐反应:表现为应激性血压上升、低血糖和气急。临床医师必须对心血管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有一定的造诣才不致误诊。
气急:Morris对主诉气急的心血管门诊病人随访了6个月,发现其中126例(86.9%)患者均有明显的焦虑症表现,其中1/3表现为惊恐发作,夜间常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端坐,要求吸氧,同时伴有心动过速、出汗和发抖等表现;未经心理培训的内科医师易误诊为左心衰竭,如果按心衰治疗并不能有效的终止发作。
高血压:焦虑症患者由于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可表现为间歇性高血压或窦过速,如果仅针对高血压或心动过速治疗,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Carre将有显著焦虑症表现的患者,分成三种类型
表现为惊恐发作,除突然血压上升外,常伴有烦躁、气急、心动过速、出汗、肢体发抖等表现,可表现为高血压危象;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概述
泌乳、月经改变
心身疾病概述
第14页
(七)内分泌紊乱
1.生长迟缓 (心因性株儒)
生长抑素 GH
CRH
GC IGF-1抵抗 甲状腺素、T3
2.性腺轴紊乱(泌乳、绝经、性欲)— LH、睪酮、雌激素;性激素抵抗
心身疾病概述
第15页
3 .排出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身疾病概述
第2页
心身疾病特征(六个)
1 .以情绪障碍为发病原因之一。 2 .通常含有特殊性格类型。 3 .发病率含有显著差异。 4 .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疾患。 5 .常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家族史。 6 .常有缓解或复发倾向。
心身疾病概述
第3页
心身疾病发病学说
• 心理动力学理论 • 心理生理学理论 • 学习理论
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应激源引发躯体功效 改变,并伴有器质性改变。
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原因引发躯体
疾病。 广义心身疾病还包含由社会心理原因引
发表现为躯体症状精神疾病。
心身疾病概述
第1页
心身疾病诊疗标准
1.疾病发病原因中包含心理社会原因, 并 能明确其与躯体症状时间关系。
2 .躯体症状有明确器质性病理改变, 或存 在已知病理生理改变。
第7页
二、功效改变与疾病
(一)CNS ——调控整合作用 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 HPA轴
心理、精神障碍 (心理性反应异常) 认知能力: 识记 情绪过分(感受): 抑郁、厌食、自杀 社会行为不友好: 冷漠、敌意、攻击 PTSD
心身疾病概述
第8页
(二)免疫系统
评述:免疫细胞增殖、转化;抗体、细胞因子生 成。
血脂 钠水 ;遗传易感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它是身体与心理之间紧密联系的产物,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身疾病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功能性身体症状障碍,是指那些不能用已知疾病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胸闷、腹痛等,这些症状造成了明显的痛苦或丧失功能。

尽管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身体病理学证据,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

二、病因心身疾病是复杂多样的,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存在对压力的脆弱性,容易出现身体症状。

此外,某些生物化学和生理机制的改变也与心身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压力是诱发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诱发或加重身体症状。

3.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持续的恶劣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三、症状心身疾病的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胸痛、肌肉紧张、疲劳、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各类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3. 身体疗法:有些患者对心身疾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感知,因此采用一些身体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成因 •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01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定义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是指同时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行为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 案例分析:某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患上了PTSD,经常出现呼吸 急促、过度换气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哮喘。
• 结论:对于PTSD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也是治疗PTSD和预防呼吸系 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05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遗传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导 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甲 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身体对疾病易感,如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
生活习惯
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 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反应。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
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改善心身健康。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 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 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原 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 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
大脑边缘系-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通路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神经激 素。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作为一种化学信息兴奋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机制,使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 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 松)的合成与分泌,以利机体产生相应 的生理、行为变化。
沃尔夫的理论
通过胃瘘观察情绪因素对胃运动、 张力、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在恐怖、 失望、悲哀情绪下,胃全部功能均降 低。长期的愤恨情绪可使胃粘膜充血, 最终出现点状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而 当抑郁寡欢、灰心丧气或激烈运动比 赛时,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西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 “心身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疾病
郭争鸣 副教授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 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即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 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 体器质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包括 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征
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疾病,通常包括心身疾病和躯体化障碍。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是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

它们的特点是在身体机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最经典的例子是焦虑和抑郁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乏力等。

这些症状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环境、ストレス等。

躯体化障碍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情感压力或精神问题时,将其表现为身体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理问题,而是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困扰。

这些症状可以涉及任何器官系统,如头痛、腹痛、胸痛等。

躯体化障碍使患者经常进行医学检查,但往往结果显示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异常。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学习、记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方面,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

在心身疾病的解释中,心理学提供了多种理论和观点。

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法处理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冲突会导致身体症状。

行为学派关注人的行为模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认知行为理论则认为,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心理社会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减轻身体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心身疾病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章节,也是事业编常爱考的知识点。

就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1)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2)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3)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器质性病变。

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长期以来,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例题】心身疾病是( )。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D.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答案】D。

解析: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心身疾病定义解析

心身疾病定义解析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心身疾病定义解析
心身疾病概念的解析: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llI)关于心身疾病的分类和日本池见酋次郎参考美国分类提出的日
本心身痰病分类,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类意见。

例如:内科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主神经失调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阿迪森病(Addisondisease)、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外科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书写痉挛、外伤性神经症、阳痿、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儿科心身疾病:心因性发热、站立性调节障碍,继发性脐绞痛、异食癖,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发性舌痛症等耳鼻喂种身疾病:梅尼埃综合征、咽喉都异物感、耳鸣、晕车感、耳鸣、晕车。

心身疾病PPT演示课件PPT115页

心身疾病PPT演示课件PPT115页
6
第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
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conscious) (preconscious)
(unconscious)
“深层无意识” “动力无意识” “被压抑的无意识”
26
第2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 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 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 身疾病。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心理应激
心身反应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器官脆性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
38
第39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痛经、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 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 功能性不孕症等。
19
第20页,共115页。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它既包括对身体功能的影响,也包括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身疾病并非单一的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系列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心身疾病的定义和特征心身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身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相互关联,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

心身疾病的发生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心理压力、焦虑、抑郁、人格特质等。

同时,心身疾病也可以导致身体上的症状,如头痛、胃痛、肌肉紧张等。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而多样。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途径对身体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此外,心身疾病的发生还受到个体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大、家庭争执频繁或者个体具有易受压力情绪化的性格特点,都可能增加患心身疾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心身疾病是一类身心相互作用导致的综合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身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相互关联,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致病,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心身疾病的成因和机制心身疾病的成因和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度焦虑、抑郁和负面情绪的积累,容易引发身体的病理反应。

这些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等。

生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某些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或者遗传基因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心身疾病。

例如,某些人对某种刺激处理的机制不同,容易导致过度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身疾病。

环境因素也对心身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的稳定性、社会支持体系、工作环境等都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心身疾病是指一类具有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症状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心理因素和生理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功能性障碍、功能性疾病或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是心理和躯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反应。

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心理创伤等,而躯体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异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心律失常、功能性胃肠病、失眠等,还有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心身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排除其他有明确生理病因的疾病。

因为心身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但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

因此,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心理评估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压力,并学会应对和管理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反应。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控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适应性药物等。

预防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放松技巧对预防心身疾病非常重要。

此外,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应对应激的技巧、寻求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治疗来实现。

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获得来自朋友、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类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它们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名词解释心身疾病

名词解释心身疾病

名词解释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影响个体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复杂疾病,包括心理因素与生理机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身体功能异常、症状或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其病因往往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个方面。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心理因素可以作为一个触发和维持因素,加重了疾病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心身疾病的典型表现是身体上的疼痛或其他生理症状,但找不到明确的生理病因解释这些症状。

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紧张性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个体的心理压力可以导致身体上的生理和神经途径的改变,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反应。

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影响行为习惯,例如饮食和运动,而进一步增加身体疾病的风险。

其次,人体的身心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生理疾病可以导致心理症状,而心理压力也可能诱发身体上的生理反应。

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增加个体的压力水平,进而增加心理疾病的风险。

最后,心身疾病的发生还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应对机制有关。

一些人具有更大的心理弹性和身体适应能力,他们更容易应对压力和适应心身疾病。

相反,一些人可能具有较差的应对机制,他们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和心理疾病。

治疗心身疾病通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旨在改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

药物可以用于改善心理症状和身体疼痛,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和处理与心身疾病相关的心理因素。

行为改变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增加运动和改善饮食习惯。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种由心理因素与生理机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身体疼痛和其他生理症状,同时也伴随着心理症状。

心身疾病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健康,并采取综合措施。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症状障碍或功能性障碍,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或不适,其症状无法完全解释为任何已知的生理疾病,而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身疾病是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人们对压力、情绪和心理紧张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1.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持续而过度的焦虑感和担忧感,没有明确的对象。

它可以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胃部不适等身体上的症状。

焦虑症常常与抑郁症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卫生障碍:心理卫生障碍是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和健康问题的一类疾病,如心绞痛、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受到个体心理抵抗力的影响。

3.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一类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心理因素可以加重过敏反应,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可能使过敏症状更加明显。

4. 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身体损伤、炎症、神经损伤等,但也有很多患者的疼痛无法用生理因素解释。

心理因素和情绪状态在这类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自我劝告都会影响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5. 体质性功能紊乱:体质性功能紊乱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运动性头痛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于应激、压力和情绪的异常反应引起的。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身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应对压力、情绪和焦虑等。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另外,饮食、运动、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心身疾病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并促进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ppt课件

心身疾病ppt课件

二)与患者有关的特质
❖ 躯体型疾病大约开始于三十岁以前,通常伴随着长期性但不 存在的原因,似乎女性出现的比率较普遍。
❖ 患有此疾病的人,通常对其症状或诊疗史有不切实际或先入 为主的解释,而不强调其生活的部分,结果在职业与社交功 能上受到伤害。
❖ 经由家庭和社会经验的增强,常表现习得性无助的态度,并 倾向于气馁、担心、生气和低自尊。
❖ 多次检查结果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
躯体型疾病的五种型态
❖ 躯体畸形性疾病(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是有着正常外观却对自己外观带有一些想像缺陷或偏见 的人。患此病症的人没有妄想,且承认自己可能过分夸大 缺陷,但他们却无法对自己有较实在的自我形象。
❖ 转换型疾病(conversion disorder)
五、恶性肿瘤
❖ 2、情绪 ❖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确诊后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怀疑阶段常常比确诊前好一些 ❖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影响 ❖ 3、生活事件 ❖ 配偶有一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对方也容易患癌症。 ❖ 亲人死亡后6~8个月易发生癌症。
❖ 六、支气管哮喘
❖ 发生率:0.5~2%(China)
❖ 相反:B型——缺乏竞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 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
三、糖尿病
❖ 1、情绪:
情绪激动时,血糖、尿糖、酮体增多。
❖ 2、生活事件 大多数病人发作前经历灾难性生活事 件。
❖ 3、人格因素:被动、依赖、不适应、回避痛苦、 不善于延迟满足、注意涣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 缺乏安全感、优柔寡断等
心身疾病
❖ (1)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 ; ❖ (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因素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Shay提出盐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的“攻击性”因素;胃分泌粘液和粘 膜的抵抗能力是“防御性”因素,而心理因素,尤其心理紧张可以加强“攻击” 因素,减弱“防御”因素。 1、紧张、焦虑、痛苦、愤怒、羞辱、罪恶感影响胃的功能; 2、个性特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不好交往、行动上因循守旧、被动、 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上不稳定、过分关注自己;
治疗 1、用药 2、手术治疗(搭桥)
3、介入治疗(支架式),一种心脏导管技术
4、行为疗法 用药同时配合生理心理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三 支气管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 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流行病学: 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 者。
诊断 1、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1)疼痛部位:胸骨后;(2)放射:向下颌、左上肢、左肩;(3)性质:压 榨性,烧灼样;(4)持续时间:1-5分,不超过15分;(5)诱因:劳累、寒冷 或饱餐;(6)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类(1-3分)。 2、辅助检查 普通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核素灌注扫描(核医 学);冠状动脉CT;动态心电图(Holter)
六 诊断及治疗原则
诊断、预防、治疗 躯体方面 心理方面
02
Part Two 常见心身疾病
一 原发性高血压
概念: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成人(≥18岁)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 ≥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 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即器官重塑 (remodeling)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流行病学:
德国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海因洛茨
最早提出“心身”这一术语。 Freud 20-30年代开始,精神分析学说开始被引入心身疾病研究中。
二 概念与特征
美国心身医学杂志自创刊之日起把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称之 为“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 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患者具有环境刺激导致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在时间上与其它疾病 的发生或加剧有联系; 2、患者躯体上可以检查出器质性的病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呕吐、 偏头痛等; 3、疾病的开始不是由躯体的病变引起的,但是,其症状往往以某种躯体症状 和体征表现出来。
病因 1、外源性过敏原、内源性感染,通常是混合性所致; 2、心理因素:单纯心理因素所致哮喘较少见,心理因素通常是诱发发病因素。 强烈的情绪或其他精神刺激可引起发作,临床上约有5%-20%的发病与情绪有关; 3、家庭因素 4、人格特征:过度依赖、敏感、过度被动、神经质与哮喘可能存在相关,尚没 有科学证据
3、体质、饮食
治疗 1、对胃酸过多者给予抑酸剂抗胃蛋白酶剂; 2、给予自主神经阻断剂;
3、情绪不安定的配合缓解情绪;
4、有抑郁倾向的注意抑郁的咨询与治疗; 5、饮食疗法:白胡椒煲猪肚汤;莲子粥;怀山粥;糯米粥;田七鸡蛋羹;银耳 红枣粥 6、避免生活上的过度紧张
五 恶性肿瘤
定义 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它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当身体内细胞 发生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
流行病学: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均有升高的趋势
病因 1、物理治病因子,如X射线、电离辐射; 2、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一般出现在腌制过的蔬菜或隔夜的菜中)、黄曲 霉毒素; 3、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4、应激、精神紧张:重大生活事件、重要情感的丧失;
是世界性现代社会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分类: 1、隐匿型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4、心力衰竭型 5、猝死型
发病原因 1、急剧的情绪波动或痛苦:突然地生活事件,eg:丧亲;战争灾难;职业变动 2、人格特征:A型人格,其特点是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急躁与敌意
3、遗传
4、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5、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5、个性特征:C型人格特征(Greer),也称为易感性行为特征,特征表现为: 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 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性情绪特别是愤怒情 绪,屈从于权威; 6、抑郁使人易患癌症或加速癌症的发展
预防及治疗 1、远离致癌物:腌制食品、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品、隔夜熟白 菜、反复烧开的水 2、饮食调理: 一般认为,各种恶性肿瘤,病伤津劫阴,多属阴虚内热,故在饮食调理上, 应忌辛温燥热属性的食品,滞腻食品也主张少吃;在癌症的中晚期多为虚证,寒 证,饮食上主张温补脾胃,益气生血等食品类,而性属寒凉的食品,则应少吃或 不吃。 在不同的病种上,癌症患者饮食禁忌也有所不同,胃癌病人忌食辛燥食品、 桂皮、芥末,辣椒等;肝癌病人忌母猪肉、少吃韭菜。 3、勿憋尿,少烟少酒,蔬菜汁、洋葱和大蒜、生萝卜较好,限制高脂肪饮食
三 研究范围
内科心身疾病 1、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 2、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 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情和病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对过敏和感染的病例重点在于药物治疗
2、对心理因素发病为主的病例和反复发作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病例应配合心 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四 消化性溃疡
定义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 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 成的基本因素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美尼尔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耳鸣、晕车、口 吃;
皮肤科心身疾病:神经性皮肤炎、皮肤瘙痒症、圆形脱发、全脱、多 汗症、慢性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白癜风..... 其他心身疾病
四 研究方法
1、心理动力学途径: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
2、心理生理学途径:心理活动和生理生化之间的关系,例递质等 3、行为途径:条件反射学说、学习理论为基础
生物反馈、松弛随意控制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二者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 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 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流行病学:
心脏、肾脏、 脑及眼底病变
发病原因(原因尚不清楚,多种因素可导致) 1、遗传:约有36%-67%的病人可追查出家族高血压史; 2、性别、年龄: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5岁之后,女性可超 过男性; 3、饮食:摄入太多钠 4、吸烟、肥胖
3、心理社会因素:
情绪:愤怒等消极情绪; 环境文化 人格特征:经常焦虑、易于发生心理冲突的人易于发生高血压病
世界各国现代化城市中成年人患病率在10%或更高,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
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 多数属于缓进型高血压(占原发性高血压95%~99%),多见于中、老年,特 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10多年至数十年,初期很少症状。不少病 人得知血压高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神经症样症状,诸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 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等。 2、靶器官损害症状
妇科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小儿科心身疾病:心因性发烧、站立性调节障碍、继发性脐绞痛、异 食癖; 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 挛;
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 发性舌痛症、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
3、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 4、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 5、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阿狄森病、副甲状腺功能亢 进、糖尿病
外科性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症、书写痉挛、外伤性神 经症、阳痿、过敏性膀胱类、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身疾病
报告人:王慧
01
Part One 心身疾病概述
C
ONTENTS
目录
01 研究历史
02 概念与特征
03 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围
04 研究方法
05 影响因素
06 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 研究历史
西方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 认为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还必须注意人的性格、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 疾病的影响; 提出体验说,认为体液不平衡是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 祖国《黄帝内经》 “五神”、“五志”,即“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五 影响因素
1、情绪因素:eg,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心理上的丧失感对健康的危害最大
2、人格特征:eg,A型人格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3、社会环境因素:eg,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4、身体器官的脆弱性 5、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 6、社会支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