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使用流程
高危药品使用流程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危害的药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使用流程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品的有效使用。
下面将介绍高危药品使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药品的使用剂量、频次和途径等信息。
在配药、输液或者注射等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
其次,对于高危药品的储存和管理也需要特别注意。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高危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在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三查三核对”制度,即在配药、核对和给药的过程中进行三次查对和核对,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同时,对于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
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也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患
者的用药方案。
此外,患者在接受高危药品治疗时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遵守医嘱和药师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及时向医务人员反
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情况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减少
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
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高危药品使用流程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制度
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定义: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过量或使用错误易危及患者生命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弛药及细胞毒药品等。
一、高危药品病区管理制度:1、高危药品专人管理,定期清点。
2、高危药品专柜定量放置,标识醒目。
3、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贮存。
4、加强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从左到右,有序放置,先期先用。
5、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反馈。
二、高危药品使用制度1、高危药物的应用需具有执业资质的护士。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3、严格按操作规程给药,密切观察疗效及各种不良反应。
4、实施高危药物治疗的护士应掌握药物作用、副作用、输注要求及过敏反应、输液反应、毒副作用的应对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5、高浓度电解质使用规范:⑴ 治疗前评估患者电解质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
⑵ 特殊状况下泵入高浓度电解质必须使用中心静脉,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结果(心电图波形变化、心率)、尿量等病情变化,随时关注电解质检验结果。
6、细胞毒药物使用规范:⑴治疗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药物过敏史。
⑵ 细胞毒药物配置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建议集中配置。
⑶ 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专用溶媒。
⑷根据药物性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精密输液器、避光输液器、非PVC输液器)静脉用药瓶口粘贴紫红色胶带。
⑸ 严格执行细胞毒药物治疗前用药,按药物特性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6)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瓶均为医疗垃圾, 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密闭处理。
⑺ 建议使用中心静脉输注,发疱类细胞毒药物禁止使用外周静脉输注,护士掌握各种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7、定期对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反馈。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毒性、副作用和使用风险,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高危、二级高危等。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医院应在高危药品的包装上标注明显的高危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辨识高危药品。
1.3 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确保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验收2.1 采购渠道的选择: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质量合格的高危药品。
2.2 高危药品的验收:医院应对采购到的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3 验收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制度,将每次高危药品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三、高危药品的配送和储存3.1 配送环境的要求:医院应确保高危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配送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
3.2 配送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配送记录,记录每次高危药品的配送情况,包括配送人员、配送时间等信息。
3.3 储存条件的控制: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控制制度,确保高危药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防止药品的变质和失效。
四、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4.1 用药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使用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药品的认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2 用药记录的完整性: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记录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次使用高危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
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在医疗保健领域,高危药品是指具有潜在风险和危险性的药物,使用这些药物需要特别的注意和谨慎。
合理的使用和监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关于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注意事项1.医嘱清晰明确: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医师开具的医嘱应该非常明确,包括用药剂量、频次、途径等信息,避免出现误解或错误。
2.药品存储和管理:高危药品应该单独存放,并按照要求的环境条件进行管理,避免受潮、变质或被他人盗用。
3.用药前审方:使用高危药品前,护士或药师应进行审方,确保患者的病情、过敏史和其他用药情况得到充分考虑,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
4.用药过程控制: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五对”规则,即核对病历、核对药品、核对患者身份,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应急预案: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中毒症状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观察要点1.过敏反应:使用高危药品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处理。
2.药物副作用:高危药品可能引起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出血倾向等,应定期监测相关生化指标,注意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药物浓度监测:某些高危药品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确定用药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药物过量或过敏反应。
4.心电监测:部分高危药品对心脏有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电图是否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精神状态观察:有些高危药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如引起意识模糊、抑郁等问题,应及时观察并做好记录。
总之,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同时,对于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病人安全正确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
病人安全正确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在医学领域中,高危药物指的是具有潜在风险,可能对患者造成重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正确的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对于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病人安全正确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的方法与措施。
一、高危药物的特征和分类高危药物具有以下特征:有潜在的毒副作用、狭窄的治疗窗口、使用需特别小心,甚至需要特殊设备等。
根据不同的机制和作用方式,高危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类、抗凝血类、抗癌药物等多个类型。
针对每类高危药物,病人需要采取不同的使用与管理策略。
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病人合理用药是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的基础。
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遵循医生的开具剂量及用药时间;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随意中断或增加用药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合理用药,病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三、病人自我管理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1. 掌握用药信息:病人在使用高危药物之前,应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与用药方法等信息,以免错误使用或错误管理。
2. 遵循医嘱:病人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随意更改自己的用药计划。
3. 定期监测:病人在使用高危药物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检查,以确保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4. 注意药物存储:对于高危药物,病人应将其妥善保存,避免存放在儿童易取到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存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四、临床团队合作要确保病人安全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需要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临床团队的合作。
医生需要准确开具药物剂量及用法,并且定期进行用药评估;护士需要对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并向病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药剂师则要负责药物的调配和仓储,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药物管理的合规性。
五、医疗机构的举措医疗机构在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例如,制定规范的用药指南,明确高危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标准;建立高危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对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临床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高危药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高危药品注意事项完整版
浓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作用机理: 补充能量和液体, 药物稀释剂等。
用药后观测要点:1由于输液过多、过快, 可致水钠潴留, 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应注意。
2 根据临床需要协助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变化, 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心肺功能等以指导补液。
3 药物过量可导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 应严格控制用量。
(三)不良反映:输液过多过快可导致水钠潴留, 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四)护理措施1 出现水钠潴留时应改用等渗盐水予5%葡萄糖液。
同时用排钠利尿药以增长排钠, 可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钠。
2 出现水肿时应抬高下肢。
多巴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不良反映与禁忌1不良反映较轻, 常见的有胸痛, 呼吸困难, 心悸, 心律失常,心博快而有力, 心跳缓慢, 头痛恶心, 呕吐等, 停药或减慢滴数可缓解。
2长期或大量输注时, 可引起末梢缺血或坏疽, 有时甚至肢端截除。
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 需严密监测, 注意坏死或坏疽的也许性。
3嗜络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4闭塞性血管病, 涉及动脉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冻伤, 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 雷诺病等慎用。
(二)观测要点1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开关节, 静脉瓣和下肢血管, 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2在滴注本药时, 应用输液泵控制, 匀速输入, 监测血压, 心率, 心律及尿量。
3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药物的作用, 副作用, 注意事项, 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速度, 以免发生意外, 如有异常及时联系护士。
4建立输液巡视卡, 30分钟巡视一次, 观测穿刺血管局部皮肤颜色有无苍白等缺血表现, 有无肿胀疼痛, 如有应及时根据严重限度给予更换穿刺部位, 局部封闭一体外渗部位等不同解决。
出现静脉回流或针头不通畅时, 应用注射器将头皮针内液体涉及血液抽出后再用生理盐水冲, 牢记用生理盐水直接冲管,防止血压骤升。
高危药品使用原则
高危药品使用原则
高危药品是指危险性较大,使用需谨慎的药品。
其使用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由专业医师处方:高危药品应当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处方,根据患者人体状况、病情和病史等综合因素综合判断,决定是否使用此类药品。
2. 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来说,高危药品的剂量比较小,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不得超过医师开具的处方,也不得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增减用量。
3. 提高患者安全意识:使用高危药品时,医师需要向患者和家属充分解释药品的使用目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信息,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进行监测和评估: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生命体征和病情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严重情况,同时定期进行药物疗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5.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储存、配发、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安全,防止高危药品被擅自或滥用。
以上是高危药品的使用原则,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使用高危药品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需要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共同维护医患安全。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一般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胰岛素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识,标识醒目,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高危药品到库后,药库保管员要严格按照药品入库检查验收制度认真核对,及时验收入库。
5、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由专人负责库存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记录。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
7、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8、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置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实行双人复核,确保配置与使用准确无误。
9、加强高危药品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近效期药
品先用,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10、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知应会知识点
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知应会知识点
1、高危药品储存的要求
药剂科对高危药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并在存放处设置全院统一的高危药品警示性标识。
除抢救车药品外,药剂科以外的科室不建议存放高危药品,如确需要,应单独存放,并做好高危药品标识。
2、高危药品的标识及提醒机制
在HIS系统上提示:以红字加粗,并在高危药品名称前显示「!」。
处方、药品发放单上的高危药品也以加粗显示,并在高危药品名称前显示「!」。
高危药品的标识如下:
3、贮存在药房外的药物的监控
药房外如需贮存药物,需由药剂科审核备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药师每月一次定期去各部门检查部门备药,包括有效期、贮存是否恰当、基数等,药房保存检查记录。
贮存药物的房间、柜子、治疗车等在无人的情况下要上锁。
4、病区确保储存药品安全的方法
输液准备室有门禁;治疗车无人时需上锁;治疗室白天专班负责(护士),夜间上锁,钥匙专人随身携带;抢救车拉扣上锁。
5、发生药品丢失、被盗的处理
保留现场。
及时查找,并向科主任、护士长、保卫科报告。
如为麻、精药品
遇失窃,还需要向药剂科、保卫科、医务科、分管院长报告。
药剂科、保卫科、医务科分别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第1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裹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第2篇】附二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和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司汀胰岛素制剂25%硫酸镁注射液维库溴铵替加氟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平阳霉素卡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他莫昔芬多西他赛来曲唑甲羟孕酮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第3篇】调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第一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较强副作用或易引起药物错误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医疗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质量。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强:具有较大的毒性,容易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2.副作用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3.易引起药物错误:容易与其他药品或治疗措施混淆,导致患者错误
使用或误用。
高危药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心脏药、抗凝血药、麻醉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存放要求: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在特定的药柜或储藏室中,与普通药品分开。
–应标明专用的标识或标签,明确高危药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2.配药要求:
–配药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用药无误。
–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用药规范,防止配错药物或用量错误。
3.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不得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记录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配药、使用等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量、时间等。
5.监测要求: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审核,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是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加强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5种常见高危药品及注意事项
4.同一部位皮肤需隔数日后才可再贴一片。
21
吗啡
1ml:10mg
SC;IM;IV
1.急性气喘、呼吸抑制者禁用;
2.急性疼痛控制不宜连用3天。
22
甲氨蝶呤
5mg
IM;
ivgtt
1.肝肾功能严重受损、重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者禁用;
2.哺乳期及孕妇禁用;
3.ADR为骨髓抑制、WBC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泄痢、溃疡性口腔炎;
SC;IV
4
肝素钠
2ml:12500U
SC;IV;ivgtt
1.不可IM;
2.禁用于血友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5
低分子肝素钙
0.4ml:4000U
SC;
透析可IV
1.不可IM;
2.禁用于出血症状或止血障碍;
3.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4.对进行硬膜外或脊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在注射、插入或拔出导管时,延长观察时间;
25
丙氨酰谷氨酰胺(唐悦)
50ml:10g
ivgtt
1.不可直接输注,1体积的本品应
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
2.不要将其他药物加入混匀的溶液中;
3.输注速度不超过0.1g氨基酸/kg体重/h
10ml:1g
ivgtt
1.输液过快可致水钠潴留、水肿、心率加快、呼吸困难;
2.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16
丙泊酚
20ml:200mg
ivgttIVP
1.为白色乳剂,使用前应摇匀;
2.配制后只可保存6~12 hr。
17
咪达唑仑
2ml:10mg
IV;IM
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引言高危药物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因素的药物,其使用需要精细管理和严格的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高危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高危药物管理对于高危药物的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存储和配送高危药物的存储和配送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要确保药物储存环境符合要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其次,药物的配送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包括货物检验、运输和接收等环节要有专人负责。
标识和包装高危药物的标识和包装要清晰明了。
每个药品容器上都应标注药物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识别和追溯。
同时,药物的包装要经过严密封口,防止药物泄漏或受到污染。
警示和提醒在医院或药房中,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们注意高危药物的存在和危险性。
对于医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对高危药物的认识和警惕性。
高危药物使用注意事项高危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并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质量评估在使用高危药物之前,必须对药物的质量进行评估。
这包括确认药物的来源和生产商,核对批号和有效期,以及查看药物的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
剂量和给药途径高危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同时,给药途径也必须准确,不得错误地将药物注射到错误的部位或管路。
药物监测对于高危药物,要根据需要进行药物监测。
例如,某些高危镇静药物会对呼吸系统有副作用,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高危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高危药物之前,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现有药物,以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
临床监测和记录使用高危药物时,应定期进行临床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记录。
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高危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是保证药物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是指有较大风险和副作用的药物,需要特别谨慎使用和管理。
在医疗
机构和药房中,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关于高危药品管理及注意事项的重要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是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有毒性的药物,如抗癌药、心血管药、抗生
素等。
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高危药品的分类
高危药品根据其毒性和危险性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1.一类高危药品:如强肝毒性药物、强致癌物等,具有极高的毒性和危
险性,需按最严格的标准管理。
2.二类高危药品:如危及生命的药物、对心脏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等,需
要在专业监护下使用。
3.三类高危药品:如具有较大副作用但治疗效果显著的药物,需要密切
监测患者反应。
高危药品管理的注意事项
1.存储:高危药品需单独存放,远离常用药物,确保儿童和非专业人员
无法接触。
2.发放:必须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发放高危药品,避免误用和滥用。
3.使用: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遵守用药指南,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
应。
4.监测: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后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药物
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5.废弃:用完的高危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废弃方法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
污染。
在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
效果。
只有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才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输高危药品注意事项要点
输高危药品注意事项要点
在医疗实践中,输注高危药品是一项常见的操作,而正确的输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风险。
以下是输高危药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1. 核对医嘱及药品信息
•在开始输注高危药品前,核对医嘱内容,确保患者身份、药品名称和剂量与医嘱一致。
•核对药品的有效期限和外观,确保药品合格且适用。
2. 注射设备准备
•准备好合适的输液设备,如输液管、注射器等,并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
•根据药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确保药品能够正确输送到患者体内。
3. 注射过程控制
•注射过程中,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控制药品注射速度,逐步输注以减小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废弃药品处理
•输注结束后,正确处理药品残余物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处理输注设备,确保设备清洁卫生。
结语
在输注高危药品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项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并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知识
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知识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以下是一些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知识:
1. 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前,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不要自行购买或使用高危药品。
2. 了解药品的风险: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前,了解药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3. 正确使用药品: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使用药品。
不要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高危药品。
4. 注意药品的储存:高危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或受阳光直射。
5.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高危药品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风险。
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前,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6.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高危药品期间,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7. 不要随意分享药品:高危药品不应随意分享给他人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8. 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定期检查高危药品的有效期,过期药品应及时丢弃。
总之,使用高危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等。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高危药品输注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输注注意事项
在医疗护理领域,输注高危药品是一项需要极其谨慎和专业技能的工作。
高危药品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因此在输注这类药品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特定的注意事项。
1. 仔细核对药品信息
在输注高危药品之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和有效日期等信息,确保与处方一致,避免因误用或误配而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2. 准确计算药品剂量
对于高危药品,药品剂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
使用专业的药品计量工具,遵循标准的计算方法,严格按照医嘱准确计算每一次的输注量,避免因剂量错误导致患者受到伤害。
3. 确保输注途径畅通
在输注高危药品时,确保输注途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静脉输液,应使用适当的穿刺器材和输注管路,避免气泡和杂质的混入,确保药品能够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
4. 观察患者反应
在输注高危药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并及时做好记录。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5. 定期培训和更新知识
针对高危药品的输注操作,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保持对药品和操作流程的熟悉度,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总之,输注高危药品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医疗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以上提到的注意事项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在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风险药品使用指南
高风险药品使用指南药品的正确使用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而高风险药品的使用则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的操作。
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高风险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医护人员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高风险药品简介高风险药品是指那些有潜在风险或使用不慎易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能具有高毒性、突变原、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或耐药性的特点。
常见的高风险药品包括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
二、高风险药品使用指南1.安全储存高风险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药品柜内,禁止与其他药品混放。
储存柜应设有防火、防潮和防紫外线的措施,保证药品的原始性能不受损。
2. 药品标识每一瓶或包装高风险药品都必须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
确保标签清晰可见,并定期检查标签的完整性。
3. 严格计量使用高风险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相关指南进行计量,避免误差发生。
使用药品前应先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并请另一名合格医护人员进行双重核对。
4. 预防交叉感染使用高风险药品时要求医护人员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药品。
同时,使用过的药品容器和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进行正确处置。
5. 注射时注意事项注射高风险药品时,要准备好安全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使用已损坏或过期的注射器。
注射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按照正确的注射技巧进行操作,避免伤害患者。
6. 不良反应监测使用高风险药品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对于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停止使用药物,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7.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高风险药品多数具有较强的药物相互作用性,使用时要注意是否与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相冲突。
在使用高风险药品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
8. 定期质量控制高风险药品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高风险药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药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补充能量和液体,药物稀释剂等。
(二)用药后观察要点:
1由于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
竭,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应注意。
2 根据临床需要协助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变化,血液中
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心肺功能等以指导补液。
3 药物过量可导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
失,应严格控制用量。
(三)不良反应:输液过多过快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四)护理措施
1 出现水钠潴留时应改用等渗盐水予5%葡萄糖液。
同时用排钠
利尿药以增加排钠,可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钠。
2 出现水肿时应抬高下肢。
多巴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不良反应与禁忌
1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心博快而有力,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等,停药或
减慢滴数可缓解。
2长期或大量输注时,可引起末梢缺血或坏疽,有时甚至肢端截除。
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需严密监测,注意坏死或
坏疽的可能性。
3嗜络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4闭塞性血管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病等慎用。
(二)观察要点
1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开关节,静脉瓣和下肢血管,
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2在滴注本药时,应用输液泵控制,匀速输入,监测血压,
心率,心律及尿量。
3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告知
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速度,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异常及
时联系护士。
4建立输液巡视卡,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穿刺血管局部皮
肤颜色有无苍白等缺血表现,有无肿胀疼痛,如有应及时根
据严重程度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封闭一体外渗部位等不
同处理。
出现静脉回流或针头不通畅时,应用注射器将头皮
针内液体包括血液抽出后再用生理盐水冲,切记用生理盐水
直接冲管,防止血压骤升。
5发生液体外渗时,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外溢区可用5-10毫克
酚妥拉明稀释液,硝酸甘油局部封闭,局部予硝酸甘油纱布
湿敷,同时做好护理记录,班班交接皮肤情况。
(三)护理措施:局部缺血坏死:一旦发现穿刺处局部皮肤苍白,立即给予局部封闭和湿敷处理。
胰岛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浆葡萄糖。
(二)用药后观察要点:
1未开封的胰岛素2-8摄氏度冷藏不能冰冻。
静脉应用胰岛素
开瓶七天后不再使用。
2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打开一周后不再使用;胰岛素笔芯在25摄
氏度的室温下可保存四周。
3 短效和长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后抽长效,并充分
混匀。
预混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前一定要摇匀。
4 冰箱取出的胰岛素应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后使用。
5 胰岛素使用前应注意有效期、外形和剂型,剂量准确注射准
时。
(三)不良反应
1 血糖反应。
2 过敏反应。
3 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四)护理措施
低血糖的反应和处理:
1首次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向其宣教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预防要点。
2定时检测血糖
3观察有无心慌,手抖,处冷汗等低血糖表现,一旦出现,立
即报告医生,测血糖,遵医嘱给予甜食或50%葡萄糖应用。
4 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人,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输液滴数。
5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大夜班注意观察23:00的血糖值,若血糖小于5.6mmol/l,嘱患者睡前加餐,并加强巡视,特别是凌晨1—3点,必要时叫醒病人,观察有无凌晨低血糖或无感知性低血糖发生。
发生低血糖者,要及时记录,严格交班。
盐酸肾上腺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α受体激动收缩皮肤,粘膜和血管:β受体激动扩张冠状血管,兴奋骨骼肌,心肌,心率增快,松弛胃肠道
和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
挛。
规格:1ml/1mg.
(二)不良反应与禁忌:
1、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物理、眩晕、呕吐、四肢发凉。
2、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心室颤动而致死。
3、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4、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分娩时禁用。
(三)观察要点:
1、使用肾上腺素时应随时观察病情及血压便后。
观察病人有无心
悸不安、面色苍白、头痛、震颤等不良反应,大剂量或静注过
快,应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变化,手指、脚趾等肢体末端部位慎
用。
2、心脏术后低血压,静脉使用肾上腺素时需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
和度监测,观察尿量及末梢温度、时间等。
3、肾上腺素静脉使用时宜从中心静脉输入,浅表静脉如不慎输入
皮下组织,可用25%硫酸镁湿敷。
4、肾上腺素见光易分解失效,应避光存放,变色后禁用。
(四)护理措施:
血压骤升,诱发脑溢血
1、立即停止用肾上腺素药物,嘱其卧床休息。
2、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
知医生,及时处理。
3、病情平稳后用微量泵注射药物,严格遵医嘱执行给药剂量与速
度。
4、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氯化钾注射液安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治疗,预防低钾血症。
(二)用药后观察要点:
1口服本品后出现腹部不适,腹痛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宜采用本品的 10%水溶液稀释于饮料中,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性。
2静脉用药时一般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1克。
3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尿畅补钾,尿量在30毫升/小时.
4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脱出,移位,局部有无红肿疼痛.
5观察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6告知患者补钾注意事项,勿随意调节滴数.
7补钾期间,监测血钾的变化.
(三)不良反应:
1口服氯化钾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2静脉滴注过量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退,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
(四)护理措施:
1补钾过多发生高血钾症时的处理:禁钾,立即停止含钾药物食物.2转钾:遵医嘱静脉滴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碳酸氢钠.
3抗钾: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