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垃圾分类教材
![垃圾分类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0c3225a76a20029bd642dcf.png)
——环保校本课程教材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组卷首语环保、生命、和谐,人类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美丽的地球需要大家来保护。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公众也越来越有意识地关心周边的环境问题——我们的水、我们的空气、我们的食品……环境是人的环境,污染是人的污染,环保也是人的环保,我们的内心决定行动。
环境不是一天污染的,改变也不会是一时一刻,但正是此时此刻的点滴改变,才能使未来有所变化。
环保、生命、和谐,总主编:裘红英执行主编:唐宇宏编写人员:吴桂仙、吴紧峰、王珏、徐鹏坤、胡艳、奚寅斐、黄春花、江飞、王燕统筹:吴桂仙责任编辑:裘东明目录第一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1.我国的环境现状2.环保常识3.环保标志4.什么是“绿色学校”第二章:校园环保人人争先5.美境行动6.栽种绿色的希望7.绿色的节日8.垃圾分类9.节约用纸第三章:节约用水人人有责10.什么是海洋污染11.水的污染12.水污染的防治13.水的净化14.你家的水龙头节水了吗第四章:保护动物迫在眉睫15.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16.什么叫自然保护区17.保护野生动物(1)兽类(2)鸟类(3)鱼类(4)昆虫类第一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编辑:教务处)1.我国的环境现状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一直呈恶化趋势。
气候冷热反常、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扩大、酸雨现象、洪涝旱灾、大气污染、泥石流、沙尘暴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发展。
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
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
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在近50年中,我国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森林覆盖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近7年来,我国耕地已减少了1亿亩,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规划用地指标早已提前用完。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课件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9604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c.png)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版幼儿园中班教材,重点围绕“环保意识”章节中的“垃圾分类”主题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处理方式。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详细分类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课件、实物垃圾模型、分类垃圾桶、卡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垃圾分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让学生对垃圾分类有初步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垃圾模型,讲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垃圾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垃圾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次家庭垃圾分类实践,记录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2. 副环保意识、绿色生活3. 内容:垃圾分类基本概念分类原则与方法垃圾处理方式实践案例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垃圾分类实践记录要求:与家长共同完成,记录实践过程和感受。
答案示例: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家庭垃圾分类。
我们把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在分类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垃圾容易混淆,如电池和塑料瓶。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学会了正确的分类方法。
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注意环保,为绿色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357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1.png)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生活与社会》教材中“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定义、意义、分类标准及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养成环保行为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宣传册、垃圾分类图示卡片。
学具:垃圾分类实践操作材料(废纸、塑料瓶、电池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垃圾分类。
2. 新课导入:(1)介绍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图示卡片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
3. 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垃圾分类实践操作材料。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完成操作后,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教师讲解解题过程,强调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2. 内容:(1)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2)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3)实践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并分类。
(2)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2. 答案:(1)略(2)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本教材垃圾分类教育内容
![校本教材垃圾分类教育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7970840482fb4daa48d4b35.png)
小学垃圾分类教育内容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一、垃圾的分类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其中可回收垃圾又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
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塑料制桶、制盆、制瓶和塑料衣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不可回收垃圾中包括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我们每天都有一定的垃圾要扔掉,这当中有生活垃圾、瓶瓶罐罐,可能还有你玩过的小汽车、看过的旧报纸等;事实上,垃圾并不是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很多垃圾都是可以再利用的。
它们经过处理之后,就好像被仙女棒点过一样,又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有了新的生命。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4120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2.png)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生环保教育》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环保》,具体涉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垃圾的分类”,详细内容为垃圾的定义、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示、垃圾样品。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分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如何解决垃圾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垃圾的定义、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分类。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垃圾分类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垃圾分类手册。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意义2. 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3. 垃圾分类实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2)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2)我国垃圾分类标准有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垃圾分类》教案(通用
![2024年《垃圾分类》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bde9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1.png)
2024年《垃圾分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垃圾分类》通用教材,具体涉及第三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以及第四章“垃圾分类的操作实践”。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定义、意义、分类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垃圾分类的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标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实物垃圾样本。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手册、垃圾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垃圾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进而引入垃圾分类的话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垃圾分类的定义、意义。
(2)介绍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具体分类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垃圾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类标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分组讨论垃圾分类的难点和技巧,分享各自的操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定义、意义。
2. 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3. 实际操作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2)请列举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具体分类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2. 答案:(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2)我国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具体分类方法:可回收物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有害垃圾包括电池、灯管、药品、油漆等;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果皮、蔬菜皮等;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d7eaa6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c.png)
第五章 如何进行分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 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纺 织物、玻璃等未污染的适宜 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 弃的电池、灯管、温度计、 血压计、胶片、相纸和废弃 的药品、油漆、杀虫剂、消 毒剂及其包装物等生活垃圾 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
第五章 如何进行分类
(三)厨余垃圾,是指废 弃的剩菜、剩饭、蛋壳、 瓜果皮核、茶渣、骨头 等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易腐性废弃物;
第三章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将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 程度的必然结果,以更契合时代 的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即将拟入 法,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垃圾 分类处理的重视及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有了充分的认识,提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以创造更好的生存 生活环境,亦体现了人文情怀。 1吨废纸可制造出850公斤好纸, 节省木材4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 少污染74%;1吨废塑料可回炼300
第四章 垃圾分类的优点
1、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的首要好处就是可以 减少污染,尤其是回收一些类似塑料这种无法降解 的物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减少占地:全世界的垃圾含量有很多,如 果能分类进行回收,也可以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 利用空余的占地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3、变废为宝:回收的废物能够再进行循环和 利用,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减少污染, 而且还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我国环境现状 第二章 什么是垃圾分类 第三章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第四章 第六章 垃圾分类投放操作流程 第七章 校园垃圾之纸 第八章 校园垃圾之厨余垃圾 第九章 我们要行动 第十章 环保标志 第十章 雅中行动集锦
读后思考
1、我们可以为垃圾分类做些什么? 2、我们可以为守护地球家园做些什么?
2024年《垃圾分类》幼儿园大班社会课件
![2024年《垃圾分类》幼儿园大班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6e40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9.png)
2024年《垃圾分类》幼儿园大班社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环保小卫士》第三节《垃圾分类》。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种类及标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种类及标志,学会正确投放垃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种类及标志的认识,正确投放垃圾。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卡片、垃圾分类箱、PPT课件。
2.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材料、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家庭、学校等场所的垃圾分类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垃圾分类图示卡片,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种类及标志,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2. 内容:(1)垃圾分类的意义(2)垃圾分类的种类及标志(3)如何进行垃圾分类(4)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小能手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过程和心得体会。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垃圾分类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垃圾分类这一课题,难点在于垃圾分类的种类及标志的认识,以及正确投放垃圾的实践操作。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f1b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政策及分类标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提高环保意识。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技巧。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标准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解、PPT、垃圾分类实践操作道具。
学具:垃圾分类作业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意义及我国垃圾分类政策。
(2)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四大类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垃圾图片,讲解如何进行分类,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作业纸,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意义2. 垃圾分类的四大类别3. 垃圾分类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实践操作题。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完成垃圾分类。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倡议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技巧。
2. 例题讲解:如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3. 随堂练习:作业设计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评估教学效果并鼓励学生将垃圾分类行为延伸至课外。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精品课件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eb9d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e.png)
2024版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幼儿园中班教材《生活常识》第四章《环保小卫士》第三节《垃圾分类》。
主要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及其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3. 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及其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模型。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盘、垃圾袋、垃圾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垃圾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垃圾应该如何处理?通过讨论,引出垃圾分类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幼儿明白垃圾分类对环保的重要性。
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垃圾分类图卡,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邀请幼儿上台进行垃圾分类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垃圾分类操作盘,幼儿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评价各组垃圾分类操作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2. 内容: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及其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为家庭进行一次垃圾分类。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将家庭垃圾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知识讲解的深度与方式4.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5.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6. 作业设计的实操性与家庭参与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课件.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e850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9.png)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涉及第十二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第一、二节,详细内容为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例、实物垃圾样品。
学具:笔记本、笔、垃圾分类操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进而引入垃圾分类的话题。
2. 知识讲解:a. 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原则。
b. 讲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方法。
c. 分析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中的垃圾分类经验。
b. 利用垃圾分类操作卡片,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练习。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分类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2. 主要内容:a. 垃圾分类基本概念、原则b. 垃圾分类方法c. 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实例,说明分类原则和方法。
b. 调查家庭、社区的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行为,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的环保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2b7ba61767f5acfa1c7cdd4.png)
(1)、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 质不易降解,使土地 受到严重侵蚀。垃圾 分类,去掉能回收的 、不易降解的物质, 减少垃圾数量达60% 以上。
(2)、减少环境污 染:废弃的电池含有 金属汞、镉等有毒的 物质,会对人类产生 严重的危害;土壤中 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 物减产;抛弃的废塑 料被动物误食,导致 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 发生。因此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危害。
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1吨废钢铁=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 • 1吨废玻璃=可生产1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 =可生产2万只500克的瓶子 • 100万吨废弃食物=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 =可产生45000吨以上的猪肉 • 1吨回收的易拉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3、垃圾分类的优点
垃圾分类
主 编 : 李 瑶 燕
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什么是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Refuse sorting) ,就是对垃圾进
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二、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1、垃圾的生命
• 塑胶制品:永远不能分解 • 皮革:50年以上 • 塑胶袋:20-30年 • 铝罐:500年 • 尼龙织品:30-40年 • 玻璃罐:1000年 • 锡罐:50年 • 1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
2、常见的不可回收 垃圾
果皮、 土石垃圾、 油漆颜料、 食品残留物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废电池、日光灯 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等都是有 毒垃圾,需要特别的处理。
四、我们的行动
废物少产生 资源少耗用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6e99f3ea45177232e60a21f.png)
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 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及设 计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对垃圾的危害、处理的方法进行整理,查找。 2、学生对垃圾的分类进行调查。 3、学生的“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四、活动过程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有礼貌。 2 活动的开展 学生按六人小组在学校门口及居民区进行随机调查,每一 组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调查、询问学生及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并将 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回到班级进行小组交流、反馈讨论。
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调查情况是: 大部分学生和居民对垃圾分类不重视,长此以往,必将造
三是让垃圾变废为宝。让垃圾很好的被利用。
展示组: 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然后 全班展示。
分析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的 新型课程,合作学习作为它的主要学习方式。几乎每个学科的教 学中都要求实现合作学习,可实际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合作更多 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但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小学校本课程公民教育之垃圾分类教案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公民教育之垃圾分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9335ce9b89680203d82536.png)
指名生答。
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
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答。
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圾。
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投入对应的垃圾桶。
同桌讨论,指名生答。
师小结。
(2)除了废旧电池你还知道哪些是有毒垃圾呢?
指名生答。
师小结。出示垃圾分类公益广告
8、欣赏垃圾变废为宝图片。
指名生答。
9、说说垃圾分类的益处。
三、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
四、任务驱使
1、师小结,并布置小小环保员任务。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严重与紧迫性,教师设计了关于垃圾分类教学。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通过垃圾分类这一课,让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的方法,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使其变废为宝。
公民教育之垃圾分类教案
六一班傅依
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
教具准备: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99a7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b.png)
2024年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活垃圾分类》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及意义;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及分类方法;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重点: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教学PPT、环保宣传视频。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垃圾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引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过程细节: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教师引导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及意义。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3. 实践操作:分发垃圾分类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垃圾分类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问题,讲解解决方法。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互动提问。
5. 随堂练习:设计垃圾分类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2. 内容:垃圾分类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及意义常见垃圾种类及分类方法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
(2)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3)谈谈你对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答案:(1)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分类标准主要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例如:将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将有有害物质的电池、药品等分类收集,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2024年劳动教育课《垃圾分类》优秀标准课件3
![2024年劳动教育课《垃圾分类》优秀标准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49e38a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e.png)
2024年劳动教育课《垃圾分类》优秀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劳动教育课程,主题为《垃圾分类》。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定义、意义、分类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解垃圾分类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定义、意义,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积极作用。
2.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示、实物垃圾袋等。
2.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垃圾围城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垃圾分类有什意义?”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垃圾分类定义、意义及分类标准。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让学生解具体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垃圾分类操作卡片。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垃圾分类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分析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垃圾分类意义和实际应用。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2. 内容:定义、意义分类标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家中常见垃圾,并对其进行分类。
请谈谈你对垃圾分类认识和体会。
2. 答案:垃圾分类表格(见附件)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解垃圾分类后处理流程,增强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教案(通用
![《垃圾分类》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a977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a.png)
《垃圾分类》教案(通用《垃圾分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保护》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详细内容如下:1. 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原则;2. 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3. 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4. 垃圾处理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提高环保意识;2. 让学生掌握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3. 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激发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原则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展示环境污染图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问:如何减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2. 教学新课(1)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原则讲解:垃圾的产生、危害及分类的意义;板书:垃圾分类四大原则(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2)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示例:PPT展示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练习: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3)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讲解:垃圾分类对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作用;案例分享:垃圾分类成功案例;(4)垃圾处理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讲解:垃圾处理方式及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模型展示:展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垃圾处理过程。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垃圾分类的意义、原则及方法;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原则2. 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3. 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4. 垃圾处理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过程及心得体会。
2. 答案:学生需提交垃圾分类记录表,包括垃圾名称、分类结果及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情况;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垃圾分类》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据统计,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垃圾年产量近1.5亿吨。
在这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05亿元!可见,垃圾中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有效处理垃圾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案例描述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探究兴趣,锻炼个人探究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做调查等探究方法。
2、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及设计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对垃圾的危害、处理的方法进行整理,查找。
2、学生对垃圾的分类进行调查。
3、学生的“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四、活动过程
分小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1、信息组1:查找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2、调查组:分两组分别调查学校及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情
3、信息组2:查找垃圾的处理方法
4、展示组:垃圾变废为宝,作品展览
制定计划: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制定自己小组活动计划,完成各自小组的任务。
信息组1:查找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垃圾的危害?
1、拍摄乐清市内被垃圾严重污染的区域;
2、废电池的危害?
(1)查找资料,以文本形式展示;
(2)实验研究:种几盆植物,观察、比较放入与不放废电池物质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上网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占地过多,同时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如塑料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
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调查组:
(1)活动的设计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严重与紧迫性,教师设计了关于当前学生及居民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别随机调查100名学生及居民,了解学生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分析。
调查内容: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有礼貌。
(2)活动的开展
学生按六人小组在学校门口及居民区进行随机调查,每一组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调查、询问学生及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
回到班级进行小组交流、反馈讨论。
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调查情况是:
大部分学生和居民对垃圾分类不重视,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垃圾处理上的困难,造成生活环境的污染。
学生建议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在居民区内分设各类垃圾箱。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虽然社会各方面加强了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好处的宣传,然而学生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不是很高。
信息组2:查找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方法?
(1)联系垃圾处理厂,了解并拍摄目前本市垃圾处理的方法;
(2)利用网络,搜集垃圾处理的录像、视频等资料,查找国内其他城市,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在自然情况下的分解情况?
(1)搜集各类垃圾样品,进行实验前的猜测、记录(哪些容易分解?哪些不容易分解?)
(2)掩埋实验,隔周查看分解情况,拍照并记录;
信息组2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有:
一是深埋垃圾,把垃圾放进泥土,渐渐腐烂,最后消失在泥土之中。
二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减少土地资源消耗,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是让垃圾变废为宝。
让垃圾很好的被利用。
展示组:
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然后全班展示。
分析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的新型课程,合作学习作为它的主要学习方式。
几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求实现合作学习,可实际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合作更多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真正实现合作学习。
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更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的,注重
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当前居民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
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调查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学生认识到人类制造出来的垃圾有多庞大,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多严重,并意识到合理处理垃圾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解决垃圾问题,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