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合集下载

厦门市2020年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厦门市2020年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XX市2020年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申报范围1.恶性肿瘤研究内容:疾病的诊断标记物研究、综合治疗的系统性研究以及随访监测标记物的研究,探索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随访新模式。

2.心血管系统研究内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预防、综合治疗进行系统性研究及随访监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建立疾病预防、治疗、随访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取得开创性或突破性进展。

3.神经系统研究内容: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筛查、临床诊断技术、综合治疗以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综合诊治提供依据。

4.消化系统研究内容:疾病的预防、诊断、病情评估分级、治疗、预后预测等研究,相关疾病救治体系建设及优化研究,相关疾病诊疗创新性研究等。

5.呼吸系统研究内容:疾病的预防、诊断、病情评估分级、治疗和预后预测研究,进行相关疾病救治体系建设及优化研究,进行相关疾病诊疗创新性研究。

6.老年退行性疾病研究内容:开展诊断标志物筛选、探究常见老年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建立老年退行性疾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常见老年退行性疾病诊断及管理新方法、研发老年退行性疾病临床诊疗新型药物,以建立老年退行性疾病综合防治策略。

7.中医药防治研究内容:中医药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运用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细胞分选技术、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质谱等高通量检测手段,建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性疾病的关键作用靶点和靶向基因干预策略。

注意:第1项不包括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第2项不包括心力衰竭,第3项不包括脑卒中。

二、验收考核指标1.第1至6项的考核指标(1)新增临床新诊疗技术或新治疗方案;(2)临床新技术推广应用;(3)建立新型临床诊断模型/疾病风险或诊疗效果评估体系/预后监测或评估模型;(4)建立相关疾病诊疗数据库;(5)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指南)/诊疗技术规范/专家共识/教材编写。

2.第7项的考核指标(1)探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性疾病、衰老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2)建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性疾病、衰老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策略;(3)为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指南)/诊疗技术规范制定/专家共识/教材编写提供科学参考。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度申报指南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度申报指南

附件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精准医学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

系统加强精准医学研究布局,对于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突破、占据未来医学及相关产业发展主导权、打造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至关重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精准医学研究”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实施精准医学研究的全创新链协同攻关,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安全稳定可操作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创新性的大规模研发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1 / 35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形成重大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形成可用于精准医学应用全过程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参考咨询、分析判断、快速计算和精准决策的系列分类应用技术平台,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使精准医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引言医学创新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促进临床医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医学创新研究项目的申报和推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出,特制定本指南,帮助申报人更好地了解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流程。

二、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定义和意义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是指在医学领域开展前沿、创新性的科研课题,旨在解决临床医疗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学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流程1. 选题确定在申报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之前,申报人首先需要确定研究选题。

选题应当符合国家医学科研发展和临床医疗需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选题的研究内容应当能够解决当前医学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2. 研究方案设计申报人在确定研究选题之后,需要编写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当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等内容。

研究方案的设计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审,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 申报材料准备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需要提交一系列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研究方案、研究人员的简历和资格证明、研究经费预算等。

申报人需要认真准备这些申报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申报流程在申报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时,申报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申报。

申报流程包括项目登记、网上申报、书面材料提交、专家评审等环节,申报人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

四、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申报不仅要求在研究内容上达到一定的深度,更要求在研究广度上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研究的深度要求申报人能够深入探讨研究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精准医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精准医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精准医学研究项目申请书尊敬的评审专家: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提交我们的精准医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我们团队致力于利用最新的科技和医疗进展来提高个体化医疗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1. 项目背景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患者往往是按照相似症状进行治疗,而我们的研究致力于将重点转移到患者个体差异的观察和理解上。

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产生影响。

2. 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个体化医疗模型。

该模型将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防控和治疗方案。

3. 研究方法我们计划通过收集患者的基因组数据、临床资料和生活习惯等信息,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平台。

然后,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这些数据,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因素。

最后,我们将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医疗方案。

4. 研究团队我们的团队由一群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组成,包括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专家。

我们相信,这种多学科的合作将为精准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5. 预期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一个庞大且精准的个体化医疗数据平台。

- 发现患者疾病发展和治疗反应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因素。

- 提供个性化的防控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6. 可行性分析我们认为,这项研究在技术、数据和专家团队方面都具备可行性。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合作关系,获得了必要的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

我们相信,在有效的项目管理和资源调配下,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项研究。

7. 项目计划我们的项目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数据采集与整理:收集患者的基因组数据、临床资料和生活习惯等信息。

- 数据分析与筛选: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和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因素。

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节

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节

附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节选)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个主要任务。

年启动的项目主要部署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研发,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个主要任务,拟启动个重点方向,拟支持项目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亿元。

实施周期为—年。

. 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的有效挖掘与关键信息技术研发精准医学大数据的有效挖掘与关键信息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及相对高频的罕见疾病的生命组学大数据,研发高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精度、高分辨率、高通量发现重要疾病基因、关键简单类型和复杂类型变异位点和表观遗传信息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整合临床疾病表型信息与影像组学、遗传变异、基因表达与调控、表观遗传与微生物组信息等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从大数据收集、处理、科研分析到临床诊疗应用的全链条技术方法体系。

研究新一代测序等高通量生物技术产出数据的高效并行计算技术、不同算法来源计算分析效果评估技术和大数据有效压缩和快速传输技术;研究生物医学大数据关联搜索方法和技术;研发生物医学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云计算和安全监管技术。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8.09•【字号】教科技〔2019〕564号•【施行日期】2019.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的通知教科技〔2019〕564号各硕士学位授予高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优化支持结构,经研究决定继续组织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鼓励和引导高校科技力量投入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发展。

现将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项目(以下简称“基础研究专项”)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措施1.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持续投入。

基础研究专项组织实施遵循教育和科学规律,坚持稳定支持,营造宽松环境,使科研人员潜心、长期从事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专项实施周期为3年,每项省财政资助科研经费30万元,每年资助10万元,持续资助3年。

2.突出优势领域,注重科研支撑。

基础研究专项组织实施坚持扶强扶优扶特,重点支持立足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良好科研基础和科研平台的项目研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学科建设,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3.强化过程管理,注重绩效考核。

基础研究专项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计划任务书为主要考核依据,项目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后期经费资助。

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突出者,给予持续滚动支持。

二、支持领域基础研究专项重点围绕生物与农业、人口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化学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数学物理等领域组织实施。

2020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计划优先支持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教育科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项目研究。

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精准医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按照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协议要求,2020年度继续开展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资助工作。

本年度资助领域为:精准医学。

通过充分整合京津冀三地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资源,进一步完善精准医学体系,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三地精准医学一体化,实现区域合理布局。

努力形成资源集成、人才集成、临床样本集成的创新体系。

研究内容:
在京津冀高发、危害重大并具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的疾病领域,鼓励有研究基础的团队,利用已有研究队列、生物样本库、数据库等,通过基因、蛋白质、代谢等多组学研究,分子、影像诊断技术研究等,开展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早期筛查、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易感基因以及新药干预靶点,并组织开展临床验证,为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创新和发展新型药物提供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优化形成一批在重大疾病前沿领域稳定合作的京津冀三地研究团队,及可共享的生物样本库及数据库。

优先资助研究领域:
重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和认知疾病;恶性肿瘤和难治性血液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关于发布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申报的通知(2020)

关于发布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申报的通知(2020)

关于发布2020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申报的通知(2020)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的合作协议(2018-2020年)》要求,京津冀三地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2020年度将围绕“精准医学研究”受理专项项目,单项支持力度60万元,项目执行期3年,要求京津冀三地合作开展联合研究。

具体要求如下:一、申报条件1.项目申请人及三地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具有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经历。

2.在本专项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且能保障所申请项目的研究时间。

4.鼓励中青年科学家申报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

二、申报要求1.本专项仅受理由京津冀三方合作申请的项目,项目申请书由项目总负责人组织撰写。

2.“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概况”中,京津冀每个地区成员单位(依托单位、合作单位)数量不超过2个。

引导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形成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团队。

3.三地项目依托单位、合作单位应明确项目的合作机制、研究重点和任务分工,并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

合作团队应就上述内容和项目经费、分配与使用、研究资源共享、交流沟通机制、统一研究标准、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签订“京津冀基础研究项目合作协议书”。

该协议经各相关单位盖章后,请扫描图片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三、申请人管理规定1.申请人/项目组成员只能申报或参与一项本专项项目。

2.指导专家组成员不得作为申请人或参与人申请本专项项目。

3.与已获得其他科技计划资助相同或类似研究内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4.不受理指南研究范围之外的申报项目。

5.天津申请人已获得两个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不能申请本专项;被列入失信行为记录且被采取限制措施的人员或单位,作为项目申请人或第一承担单位申报的项目不能申请本专项。

河北申请人有在研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人不能申请和参与本专项。

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

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

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申报指南一、总体安排依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管理办法》,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以下简称“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用于资助基于临床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优先支持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发现病因、病机、治疗靶点和早期预警机制的研究;优先支持建立在大规模人群数据和临床疾病队伍基础上的长期动态检测与分析;优先支持围绕河北省特色疾病和急需医学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研究;优先支持提升河北省精准医学研究水平,有利于形成创新团队、培养人才队伍的研究;鼓励利用学科交叉,联合开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鼓励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与临床问题的结合和应用。

为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与临床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准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提供支撑,为实现“健康河北”、构建全民普惠的精准医疗模式奠定基础。

精准医学联合基金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价值,注重提出的科学问题和假说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逻辑性,要求研究内容适当,研究方案翔实,技术路线清晰,资金预算合理。

具体资助项目类别如下:1.重点项目(指南代码:1011101-1):支持有较好工作积累、有望取得重要突破的申请项目,鼓励利用临床标本与数据资源开展研究;鼓励以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深入的机制性研究;鼓励利用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构建临床数据动态网络;鼓励为扩大样本资源的单位合作。

重点项目依照指南确定的年度支持重点方向和资助领域,资助期限3年,资助强度50-100万元/项。

2.培育项目(指南代码:1011101-2):支持从事精准医学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自主选题,鼓励从医学实践中发掘和凝练科学问题,避免简单的观察性和描述性项目;鼓励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价值;鼓励利用临床标本与数据资源开展研究。

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为8-15万元/项,依据评审意见确定资助额度。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7.28•【字号】•【施行日期】2020.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技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根据《2020年度省科技计划组织工作方案》安排,省科技厅拟启动2020年度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

省级重点研发计划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现就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应为湖北省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申报单位注册时间应在2019年1月1日前,具备良好的研发基础和条件,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优秀的技术及管理团队,资信度高,有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能提供相应的配套和支撑条件。

3.项目向创新型县市、各类创新园区等重点区域集聚。

4.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1960年1月1日(院士可放宽至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具有组织协调管理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在项目中承担实质性任务,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申报企业应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内设的研发部门,或依托企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且2019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要求,即:2019年度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该比例不低于5%,2019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该比例不低于4%,2019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该比例不低于3%(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可适当降低)。

精准医疗 重点研发计划 指南

精准医疗 重点研发计划 指南

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个体化、精准化的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重点研发计划,以加快精准医疗技术和应用的推广。

本文将针对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一、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的概念和背景1. 精准医疗的概念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和临床特征的医疗模式,旨在精确预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实现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精准医疗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医学影像学等多学科技术相结合,为个体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方案。

2. 精准医疗的背景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个体化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以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精准医疗应运而生,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的意义和目标1. 意义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是政府部门为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通过支持和资助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快精准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2. 目标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包括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个体化治疗技术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促进精准医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推动精准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最终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测、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三、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1. 主要内容精准医疗重点研发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其中,基础研究是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的基础,关键技术研发是实现精准医疗技术应用的关键,示范应用是将精准医疗技术推广到临床实践中,人才培养则是支持精准医疗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聚焦我国生殖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生殖健康相关疾病、出生缺陷和辅助生殖技术;开展以揭示影响人类生殖、生命早期发育、妊娠结局主要因素为目的的科学研究;实现遗传缺陷性疾病筛查、阻断等一批重点技术突破;建立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建立适宜中国人群且经济有效的生殖健康相关疾病预警、早期筛查、诊断、治疗的综合防治平台。

目前专项已启动五批项目立项,涉及“建立和完善中国人群育龄人口队列和出生人口队列,开展生殖健康相关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出生缺陷、不孕不育和避孕节育防治技术及产品研发”、“建立生殖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治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和“开展降低出生缺陷的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5大重点任务,有力推进了我国生殖健康相关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专项任务布局,加出生缺陷防治工作,2020年拟在该方向部署1项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为2020~2023年。

一、研究内容:以全国性遗传代谢病和结构畸形等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工作的大规模普筛普治优势资源为支撑,利用已建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结构畸形及相关公共数据资源库,挖掘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携带者筛查高频致病基因及变异;聚焦我国严重高发单基因病,开展孕前/孕早期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携带者筛查新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产品;通过多中心、万人级筛查实践,形成标准化的实验室体系与规范化的临床应用系统;建立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产品研发-应用-咨询-诊治全链条智能决策体系,并依托国家级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网络开展精准救助,为国家政策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二、考核指标:1.创研用于筛查脊髓性肌萎缩症、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300种以上严重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筛查基因及热点突变组合;2.基于高效目标基因捕获的新一代深度测序技术,构建标准规范的筛查诊断体系,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产品;3.利用自主研发的产品,完成3万例携带者筛查,建立标准化的实验室体系与规范化的临床应用系统;4.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申报3-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10项以上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5.通过大规模临床实践,形成专家共识,建立行业管理规范,为制订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提供依据;6.建立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精准干预救助体系。

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需求

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需求

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需求一、前言医学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准确无误地填写科研项目申报表是确保申报顺利通过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医学科研项目申报的一般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申请人顺利通过项目申报。

二、申报表的填写要求申报表是科研项目申报的核心文件之一,填写申报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项目基本信息填写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等。

确保所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以免影响项目的评审和审批。

2. 项目背景和意义在项目背景和意义部分,要清晰地描述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说明该项目对于医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突破。

3. 目标和研究内容准确地描述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的设计等。

确定研究的主要步骤和计划,以及可能的研究时间和投入。

4. 预期成果详细阐述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说明项目能够对医学领域产生的实际效益和应用前景,提高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5. 组织机构及人员说明项目所属的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包括研究团队的组成和分工。

介绍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的背景和资历,以证明项目团队的实力和能力。

6. 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列出项目所需的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

详细说明所需经费的总量和各项具体用途,包括设备购置、材料费用、人员经费等。

计划合理,并确保经费使用得当。

三、注意事项在申报医学科研项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整理准备和整理好所需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项目说明书、研究计划书等。

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便项目评审和审批的顺利进行。

2. 语言表达和逻辑严密性在申报材料的填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严密性。

清晰地叙述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语言,以便评审人员能够理解和评估。

3. 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在申报医学科研项目时,要强调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1.25
•【字号】沪科〔2020〕394号
•【施行日期】2020.1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
沪科〔2020〕394号各有关单位:
根据《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沪科指南〔2020〕26号)要求,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程序,现对《高通量测序联合宏转录组学对脓毒症病原体诊断和免疫状态评估的临床研究》等198个项目予以立项,市科委资助14100万元,其中2020年拨款11280万元。

请各项目承担单位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目标。

特此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0年11月25日附件: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立项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

2016年,专项首批立项项目涉及“生命组学研究”、“大型队列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和“疾病精准防诊治方案”这4个重点任务,共立项61项。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立项情况,2017年将一方面重点支持为本专项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支撑、需长期持续开展的大平台、大队列和大数据等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优先启动平台类项目中急需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并在部分优势领域继续开展“从大数据获取到临床诊疗应用”的精准医学全过程研究,为中国精准医学计划长远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拟启动31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1.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研究内容:研发能用于临床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及临床用测序仪。

研制第二代与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与测序技术配套的相关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

考核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临床应用的第二代测序仪样机1-2种,具备可批量化生产的能力,研制配套的国产化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在序列读长、测序通量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具有与进口设备竞争的实力。

搭建第三代测序仪实验室原理机1种并完成测试,达到生产样机的设计指标。

研制出配套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

申请发明专利10-20件,软件著作权10-20个。

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与企业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2 定量蛋白质组鉴定分析技术、临床级质谱仪和配套试剂的研发1.2.1 定量蛋白质组鉴定分析技术研究内容:研发超灵敏、超快速、低成本的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开发蛋白质及其变异体或修饰体的动态变化检测技术;开发人体器官构成细胞及其精细结构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开发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技术;开发具有较高通量和准确度的目标蛋白质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实现100到1万个细胞以及纳克级超微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实现1个小时内精确定量靶蛋白1000个,8小时内鉴定、定量基因产物10000个以上;研制能够检测多种蛋白质变异体、翻译后修饰、细胞及其精细结构的蛋白质组、蛋白质动态相互作用网络的技术;实现每个样本蛋白质组深度覆盖成本低至1000元(临床样本低至200元);实现临床病理切片的蛋白质定量检测。

发展5种以上蛋白质组学新技术、1种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申请5-10项发明专利。

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2 定量蛋白质组临床级质谱仪和配套试剂的研发研究内容:开发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定量蛋白质组临床级质谱仪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实现临床样本的高效检测和快速诊断。

考核指标:研制临床级质谱仪2-3种以及配套试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试剂,形成初具规模的蛋白质组学试剂的产品链和产业链;申请5-10项发明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

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与企业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 3 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定量分析技术研发1. 3. 1 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定量分析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针对临床样本检测需求,发展代谢组分析的新理论与新策略,创建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精密测量与定量的综合分析技术体系;研发针对细胞与组织代谢组及靶向目标代谢组的无创原位定量分析技术;发展基于多技术优势集成化并用于完全未知代谢物绝对结构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创立标准化的高选择性超灵敏代谢物探针库并构建其综合信息库,建立多个代谢途径中所有代谢物的超灵敏同步测量技术,开发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工具技术。

考核指标:建成针对体液与组织细胞的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原位定量分析综合技术体系;建成10类代谢物的高选择性超灵敏标准化探针库及其综合信息库,实现3个以上代谢途径中所有代谢物的超灵敏同步定量测量;使代谢物测量灵敏度达到飞摩尔量级、覆盖率达到2,000种代谢物、10余个代谢途径,实现微量(10-50 微克)完全未知代谢物的绝对结构鉴定。

发展5种以上代谢组学新技术;发现10-20种生物标志物;研制3种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以及配套试剂;申请5-10项发明专利。

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2. 1 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研究2. 1. 1 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设华东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自然人群队列,进行长期随访。

考核指标:完成10万人群的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随访期超过4年,4年失访率不高于8%。

要求统一采用示范队列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高效的终点事件发生追踪系统,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数据必须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队列资源支撑不少于4项国家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3-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

有关说明:优先考虑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大型队列,要求具有专业的临床表型研究队伍,专职数据与样本管理场地与工作人员队伍,且相对稳定。

优先支持前期工作中有良好的地方政府支撑和群众基础的队列,并在项目执行期内能持续获得地方政府在政策、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撑。

本项目要求与代表性示范自然人群队列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2. 1. 2 华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设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自然人群队列,进行长期随访。

考核指标:完成10万人群的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随访期超过4年,4年失访率不高于8%。

要求统一采用示范队列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高效的终点事件发生追踪系统,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数据必须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队列资源支撑不少于4项国家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3-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

有关说明:优先考虑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大型队列,要求具有专业的临床表型研究队伍,专职数据与样本管理场地与工作人员队伍,且相对稳定。

优先支持前期工作中有良好的地方政府支撑和群众基础的队列,并在项目执行期内能持续获得地方政府在政策、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撑。

本项目要求与代表性示范自然人群队列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2. 1. 3 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设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自然人群队列,进行长期随访。

考核指标:完成10万人群的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随访期超过4年,4年失访率不高于8%。

要求统一采用示范队列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高效的终点事件发生追踪系统,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数据必须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队列资源支撑不少于4项国家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3-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

有关说明:优先考虑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大型队列,要求具有专业的临床表型研究队伍,专职数据与样本管理场地与工作人员队伍,且相对稳定。

优先支持前期工作中有良好的地方政府支撑和群众基础的队列,并在项目执行期内能持续获得地方政府在政策、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撑。

本项目要求与代表性示范自然人群队列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2. 1. 4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设西南区域(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等地区)的自然人群队列,进行长期随访。

考核指标:完成10万人群的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随访期超过4年,4年失访率不高于8%。

要求统一采用示范队列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高效的终点事件发生追踪系统,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数据必须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队列资源支撑不少于4项国家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3-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

有关说明:优先考虑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大型队列,要求具有专业的临床表型研究队伍,专职数据与样本管理场地与工作人员队伍,且相对稳定。

优先支持前期工作中有良好的地方政府支撑和群众基础的队列,并在项目执行期内能持续获得地方政府在政策、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撑。

本项目要求与代表性示范自然人群队列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2. 1. 5 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设东北区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的自然人群队列,进行长期随访。

考核指标:完成10万人群的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随访期超过4年,4年失访率不高于8%。

要求统一采用示范队列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高效的终点事件发生追踪系统,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数据必须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