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的价值 .ppt

合集下载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瓜沙二州离得不远;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所;,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敦煌是丝路的交汇;出了敦煌,分两路;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不让你往外运了;宋以后的丝路就断了;元明就更不行了,管都不管了,算外国了,控制不了就把边界把里收,到清朝,才往外开;但也没开到唐朝的范围;现在的疆域规模基本上是清朝奠定的;王道士,没什么文化,认几个字;修缮洞窟,积功德,把老壁画泥上再画上新的,岂有此理,他不懂老的壁画有多值钱;他还把很多个洞窟打通了;我们现在去看是有云梯的;开通通道破坏了很多壁画;不是他一个人干,还有两个小喇嘛,你看,他们这小团队也是多元的;此处有笑声;张大千去临摹;国民政府按照于右任建议,设立敦煌研究院,但那会国内战事,,殿等项费用,过银贰万有余;缘为经款,叩恳青天佛祖电鉴,特修草丹上达,肃此;谨禀”道士,还自称主持,哈哈;天炮响震,哈哈,哪来的天炮;对伯希和怪尊敬的,哈哈,请去;;;太愚昧;电鉴,王道士搞完这个东西后在佛祖面前念一遍,希望能像发电报一样发过去,哈哈;目的是得款;第二条材料: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鄂省羽流圆禄……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为流沙所掩没,因设愿披沙开洞;庚子孟夏,新开洞壁偏北,复掘得一洞,内藏释典充宇,铜佛盈座;侧有碑云唐大中五年洪辩立”;第三条材料:王道士的墓碑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孔,豁然开;5大箱,拿走了,给了一些银子;里面有全世界有纪年的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第二年,伯希和就来了;也是跟着考察队;精通汉语;每天看一千卷;担心哪天王道士不让看了;数万卷的东西都翻了一遍;伯希和有几个原则,要有年代、大藏经以外的、非汉文的,五百两银子,六千余卷东西;宣统元年,去受命到北京采购图书,把在敦煌淘到的宝贝给北京的朋友看;罗振玉董康都来了;告诉罗,那里还有很多东西,赶紧去弄;1910年,即宣统二年,学部委托新疆巡何彥升抚将藏经洞剩下的经卷运送北京;一路又丢了不少送人不少;到北京后,何彥升儿子,他的亲家李盛铎,又挑了;这样,数量不是少了嘛,于是就把一卷撕成两卷;1912年,日本探险队来了,从王道士手中买了四百多卷;1914,斯坦因第三次来,又买了五百多卷;1914至1915俄国人奥登堡来了;弄走的一万二千余件;俄国人拿走的是藏经洞里巴掌大的纸片;量很大;俄国人拿走的都这玩意;长卷也有,但不值钱;藏经洞里大部分是佛经,而这些佛经在大藏经里基本都有;从学术上讲不值钱;纸片大多数是文书,如契约;这些是哪都没有的史料,最珍贵;藏经洞出来,,敦煌学大辞典最好的工具书;五、敦煌文献的内容与价值1、宗教学文献最多,90%以上都是佛经;另一个特征就是:重复最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800余件,妙法莲华经数百个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无量寿经重复最多;历代大藏经都有,所以这些东西研究价值不高;可贵的是,世间失传的部分,也就是大藏经以外的内容,192种;这些是最重要的;2、儒家经籍有周易王弼注,易陆德明释文,古文尚书、尚书陆德明释文,毛诗正义,毛诗诂训传,礼记,春秋经传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论语集解,论语疏,尔雅注;论语梁皇侃疏,我国已经亡佚,日本有传本,四库全书收入,清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流传遂广;敦煌遗书中有论语皇侃单疏本单疏即仅有疏文,正文不全;解释哪段正文就录哪段;残卷,取校鲍本,颇有出入;八佾有一句名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敦煌的皇侃疏与论语本义合;敦煌的本子出来了,能解决一些问题;3、史籍地志史书:史记,汉书,国语,晋书,三国志的残卷都有;关于归义军的资料,方志:沙州都督府图经敦煌都督府地方志,我国最早的地方志;被外国人拿走了;还有大唐西域记残卷;举例“王,窣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这部书研究西域印度的历史,太重要了;下面有个校勘记:校记:“原本窣利作刹利,今从敦甲本即S2659残卷、石本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中本日本松本初子所藏中尊寺金银泥经本改;向达云‘慧超往五天竺传罽宾国条云:此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突厥,衣着言音饮食与吐火罗国大同少异;’按罽宾即迦毕试,七世纪末始为突厥所灭,慧超云其国土人是胡,则西域记敦煌本及日本古本谓‘其王窣利种也’,作‘窣利’,不作‘刹利’,的有所本也;按上文‘素叶城’条云‘自素叶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此处作‘窣利’是;若作‘刹利’,乃印度四族姓之一‘刹帝利’之旧译,与此不侔矣,今正;慈恩传亦误作‘刹利’;”4、子部的书,;,不适,没有破门而入;骗,更准确一点;一敦煌文献的内容:总数六万多件1、佛教典籍,九成;2、道教典籍,几百件;3、除这两教以外还有基督教,摩尼教,景教;4、宗教以外的内容,占一成左右;二敦煌文献的时限,指书写抄写的年代;不是指内容的时代;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文献;最早的敦煌文书,后梁维摩诘经,藏在上海博物馆;最晚的1002年,时间跨度六百多年;二十世纪四大发现,甲骨,汉简,明清大库档案,敦煌文书;敦煌是最大的发现;没有之一;三敦煌文书的文字形态以汉文为主,也保存了不少其他少数民族文字;1、吐蕃文,也就是古藏文;公元786一848管辖敦煌;推行吐蕃制度,语言;8000多件,对研究吐蕃史,敦煌史,当时的民族变动有重要研究价值;这部分内容研究还很不够;懂古藏文的人太少太少;藏族人不太重视;汉族学生,学现代,19;,有。

敦煌遗书的发现及其价值

敦煌遗书的发现及其价值

兰台世界2012·1月上旬………………………………………………………………………………………………………………………………………………………籍,对于官方藏书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由于焚书、盗卖、战乱等人为因素以及虫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破坏,造成我国历代官方藏书损失十分惨重,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官方藏书更容易受到损害。

而每当官方藏书在受到破坏以后,私家藏书者接纳流散在民间的藏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图书典籍受到更大的损害。

因此,私家藏书通过官方藏书的补充,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产生传递作用,使得原有的众多典籍得到了进一步的整理和保存。

2.产生了古代衍生文化。

私家藏书往往是为治学而藏,因学术而生。

学术家和藏书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从而达到了以典籍收藏推动学术传播的目标。

特别是一些私家藏书者为世家藏书者,他们肩负着学术编纂和文献收藏继承的使命,例如在我国明代,浙江海盐好古堂的收藏家胡震享,出生于藏书世家和书香门第,其毕生都致力于修治唐诗,编纂了《唐诗癸签》、《唐韵统签》两部巨著,在其去世以后,两部巨著仍然在社会广泛流传;后来清朝编写的《全唐诗》就是以这两本巨著为底本编写而成的,藏书家自传著述、编总刻印、校正辑佚,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另外一种衍生文化。

3.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

由于历代刊刻或者抄写的失误,造成我国大部分古书中都出现一些错误,俗语“无错不成书”便是对这种现象的归纳。

为此,我国许多私家藏书者就自然担负起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的职责,他们在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的过程中,或互相切磋,或孤军奋战,长年累月进行此项工作。

可以说,对图书内容的校勘补正是藏书者最为乏味、最为艰巨的常规性工作内容,但是却有许多私家藏书者乐此不疲,他们出于对典籍负责的态度,埋头于图书典籍内容的校勘补正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例如在清代,私家藏书者中擅长于校勘的便有吴槎客、黄丕烈、钱大昕、何焯、顾广圻等学者。

第六讲:敦煌文献

第六讲:敦煌文献
来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道士塔》
潘絜xié兹cí 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 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 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 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 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道教的护法天神) 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 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 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 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 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 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 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 画。
1900年,当古代文书刚搬出藏经洞时候
部分古代文书
王圆箓
王圆箓(约1850~ 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 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 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 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 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 圣境,感慨万千,急呼 “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 乎”。所以他长期居留于 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3、1368年元朝灭亡,莫高窟停建。(衰落) 3、1372年明朝设置嘉峪关,莫高窟遗忘。 5、1900年藏经洞发现。
藏经洞
藏经洞的发现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 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 (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 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 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 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 的古代博物馆。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 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 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作者:陈敏谭燕亮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02期摘要:敦煌会计文书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料,不仅为会计研究,而且为经济、社会关系、契约制度、户籍制度、佛寺关系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参考和文献依据。

敦煌会计文书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与唐五代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繁荣的东西文化交流、寺院特殊的社会地位和高度发达的单式记账方法是分不开的,体现了科学与原始、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敦煌;会计文书;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2-0049-05一、引言敦煌文书的重大历史价值已为世人所知,文书的发现不仅给佛教、艺术、建筑、考古、书法、语言、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研究带来重大突破,而且形成了以敦煌文书及其相关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敦煌学。

在被发现的文书中,会计文书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却给研究公元5~10世纪唐五代至宋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巨大的史料依据。

自日本学者那波利贞最先开展敦煌经济文书的研究以来,以敦煌会计文书为史料依据的各种研究纷纷在各国展开,至上世纪80年代出现繁荣景象,敦煌会计文书的研究价值和地位也愈显突出。

以账簿物历形式表现的敦煌会计文书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情况。

如北敦02496(成字96)背面文书中记载的“唱衣”事件,即古代寺院举行的“拍卖”活动。

《已亥年(939)十二月二日报恩寺算会分付黄麻凭》及部分会计文书中记载的寺院执仓僧人贪污、挪用寺院的常住斛斗的现象,以及其他敦煌会计文书中反映的当时的户籍制度、僧尼关系、买卖交易等生动而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景象。

正如唐耕耦先生所言“可以说如果研究敦煌文献中的任何一个专题,而不利用会计文书中的资料,几乎都将是不完全的”。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古代经济研究,如会计史研究、契约研究、财政赋税研究及其他社会经济研究等,但也常见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研究、古代户籍及佛寺人员关系和生活状况的研究中。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正式讲经
回向发愿
说押座 解释经题 解座
4. 代表性作品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维摩诘经讲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5. 讲经文的结构
讲经文按照俗讲程式结构全篇,其主体部 分为:
都讲唱出一段经文,法师对其阐释解说, 再用韵文吟唱,如此递相往复,将经文一段一 段讲唱完。
3. 诗话的特点(讨论)
与其它说唱底本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虽然仍为 说唱结合、散韵相间,但以唱为主,而散说部分既有 押韵自由的四、六骈语(一般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 或换一、二此韵),又有句法灵活的散体叙说,有些 文中或文末还证以诗咏。
五、词文
1 .何谓词文
词文,是唐代一种以通俗韵文叙事的说唱伎 艺的底本。一般认为它是从乐府民歌如《孔雀东 南飞》、《木兰辞》等古代民间叙事诗孕育发展 而来的。
此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声定文、由乐定辞,多 为长短句形式,有一定的格式和调名。
它们多为民间作品,基本上产生和兴起于唐五代 时期,在研究中国歌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类:诗赋类,包括骚体、古体、近体、歌 行体诗和文赋。
是以诗和文赋为体创作出来的一类作品。文赋 不同于主要用于讲故事的俗赋,而是重在述志、抒 情、状物,与诗歌有共同之处,故可将它们归为一 个大类。
俗文学(民间文学)和雅文学(传统文学), 乡土文学和中原文学,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等。甚 至可从文体上分为30种作品。
按照通常的以形式特点为基准的分类方 法,很多学者将敦煌文学归为六个大类:
第一类:说唱类 第三类:诗赋类 第五类:散体文类
第二类:曲辞类 第四类:小说类 第六类:杂著类
第一类:说唱类,包括讲经文(附押座文、解座 文)、变文、因缘、话本、词文、诗话和俗赋(故事 赋)等。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ppt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ppt

莫高窟壁画弥勒经变中 的“老人入墓图”
三、服饰
敦煌文献中对服饰的衣着以及各种附加的装 饰物、人体自身的装饰等都有记载,如P.3410 《吐蕃某年沙州僧崇恩析产遗嘱》列举的服饰 有:汗衫、紫绫夹裙衫、绫袄子、白练衫、紫 绫履、京皮鞋、腰带等。在北图殷字41、 S.4577《处分遗物凭》(分配遗物的字据)中 还记载紫罗裙、白叠袄子、玉带、银钗子、碧 绫裙、十二综细褐、十综昌褐、番褐等。
于阗文卷子中还有一些历史文书,如《使臣 奏于阗王奏报》(P.2790)、《于阗王致曹元忠 书》(P.5538)、《致金汗书信和奏报》 (P.2958V)、《致于阗王奏甘州突厥情势》 (P.2741)、《使河西记》(钢和泰藏残卷)等。 根据这些材料并参照其他文书,人们才得以对 中古时期,于阗尉迟氏政权有了一个基本认识, 不仅弄清了它的世系、国号、年号以及沙州于 阗间的交通路程和民族分布情况等,
敦煌藏经洞中还发现了一批粟特语文 献,主要是佛经。
粟特胡文化为敦煌当地的社会文化 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如敦煌壁画 中所见的胡服,就有来自粟特民族的 胡帽、帔、窄衫小袖、贯头衫、长靿 靴、短裤、女着男装等;最能代表粟 特艺术特征的联珠纹样在莫高窟隋唐 时期的几十个洞窟中都有出现。
三、仲云
仲云又作众云、众熨、种榅,一般认 为其源自汉代的月氏,归义军时期在以 大屯城为中心的罗布泊地区建立政权。
四、岁时
敦煌岁时民俗名目繁多,依其内容大体可 分为3类:
一类是从事佛事活动的纯佛俗,来源于佛 教。如上元燃灯、赛天王、印沙脱佛脱塔、二 月八日设道场讲经说法行像、释迦忌辰、四月 八日佛诞、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等。
第二类是中国传统民俗,如上元燃灯节、 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下元令节、冬至节 等。
第三类是佛俗与我国传统民俗相融合形成 的习俗。 另外还有岁末举行的驱祟逐疫的驱傩活动。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旨在对敦煌社邑文书进行整理、校勘和补充,以期从中发现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

敦煌社邑是唐代敦煌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物,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敦煌地区的地方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概述整个文书辑校补遗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为什么选择敦煌社邑文书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的意义所在。

其次,我们将介绍文书辑校补遗的目的和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组织结构和论述框架。

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的系统整理、校勘和补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敦煌地区的文化风貌以及敦煌社邑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文书中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还原出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商业活动、思想文化等等,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史料和线索。

本文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将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和介绍,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从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两方面对文书辑校补遗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工作内容、方法和结果等。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进行展开,以期为敦煌社邑文书的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期待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分析,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激发更多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一篇长文的基础,它能够帮助读者理清文中观点和论据的关系,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首先,我们将概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敦煌文献及其语言学价值

敦煌文献及其语言学价值

(二)敦煌文献的发现
公元1900年5月26日清晨,“忽有天 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缝中有孔,仿 佛有光。”千佛洞住持王圆箓与工人用 锄沿缝挖出 一个洞,内藏5万多经卷及 其它文献。也有人说是王圆箓等人清扫 洞窟流沙时无意中发现的。
见王 佛道 宇士 洞是 像湖 残北 破麻 ,城 发人 誓, 募云 捐游 修至 补敦 。,
月牙泉位置示意图
三、敦煌莫高窟
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 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 窟群南北长1600 余米。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336)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 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 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文献及文物图片
藏经洞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 卷六》局部
敦 煌 写 经
两 条 蛇 交 配 暗 示 人 类 的 原 始 欲 望 。
敦 煌 藏 经 洞 出 土 的 伏 羲 女 娲 绢 画
(三)敦煌文献的流散
王道士没多少学问,并不知道这些 经卷的价值。他先送给敦煌县令汪宗翰 一些,汪遂转赠他人。当地其它官员和 读书人亦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 其后,著名学者叶昌炽任甘肃学政 ,他认识到这些文献的价值后,让敦煌 县令运至省城,但未能实现,只是在原 地进行了清点封存。
(一)用来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
1.俗文学中的韵文 这里有四组变文的韵脚字:①波、花、 河;②沙、家、差、花、罗;③斜、罗、娥 ;④过、娥、和、迦、婆。 通过系联,我们发现这四组韵脚字在变 文中可以互押。由此初步推出,歌韵和麻韵 (歌[ɑ],麻[a])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 属于同一韵类。
韵 脚 字 : 波 、 花 、 河

敦煌遗书-专业文档!

敦煌遗书-专业文档!

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

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

发现和被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纸捻插入靠近窟门内部北壁的墙缝,不料纸捻陷入缝中。

王、杨二人怀疑壁中可能另有一洞,于是乘夜凿壁,果然发现内有一洞(即第十七窟),里面堆满了成捆的古代文物和遗书。

从此密封近千年的古代遗书重新面世。

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第 122窟窟前遗址中又有少量发现。

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未引起轰动。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到达敦煌,在翻译蒋孝琬的协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采取欺骗手段,骗得敦煌遗书24箱,运回英国。

斯坦因的“收获”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动,盗宝者以“探险家”的名义纷至沓来。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也到达敦煌,他以通晓汉文的优势,尽量挑选有纪年和题识的遗书,共得10余筐,辗转运回巴黎。

斯坦因和伯希和盗走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消息传至内地,国人震惊,一批士大夫纷纷要求清政府进行干预。

但直到1909年,清学部才电令陕甘总督将劫余之物押运北京。

途中何彦昇、李盛铎、刘廷琛等封建官僚亦加劫掠。

此后日本人桔瑞超、俄国С.Ф.奥尔登堡等也参与劫夺。

大批敦煌遗书由此散落世界各地。

收藏和刊布敦煌遗书目前分藏在英、法、中、苏、日五国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

斯坦因劫夺的藏文遗书现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汉文遗书原藏不列颠博物馆,1973年始移藏不列颠图书馆。

汉文部分已制成缩微胶卷,在国际上公开出售,计6980号,其余未公开的残卷尚有几千号,总量实际已达1.16万余号。

伯希和劫夺部分最有价值,一直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汉文和藏文部分都已制成缩微胶卷并公开出售。

其中2000号以前原留作藏文遗书编目使用,现存汉文部分 (含少量西域文字) 胶卷为 2001~6038号 (内缺4100~4499号)。

敦煌-有关敦煌的PPT课件

敦煌-有关敦煌的PPT课件
• 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 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
• 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 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 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 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
民国元年(1912)十月,日本吉川小一郎等至莫高窟, 用白银三百五十 两骗买写经四百余卷。1914年,斯坦因又来莫高窟,用银五百两骗买经 卷五百七十余件。曾拟重修第96窟大佛殿九层楼事未竟。
6
真实的王道士
• 王道士,身为道士,却成为佛教圣地莫高窟的保护神,四 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积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 中的积沙。为保护莫高窟,他向各级官员求助,甚至冒死 向慈禧上书。他把文物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钱财全部用 于保护洞窟。即使是卖出的文物,也在各国博物馆得到了 妥善保存。
敦 煌
1
莫高窟
2
藏经洞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 然发现了藏经洞。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古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 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 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莫高窟的 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 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
5
• 二十八年,甘肃学政叶昌炽闻讯,次年十一月及三十年四月和八月,先后得敦煌县令 汪宗翰所赠经卷、画像,叶氏建议藩台将 此宝物运省妥藏,以运费银五六千两无着而 罢,三十年三月甘肃布政司命汪 宗翰就地封存。汪氏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 三十 二年,他于藏经洞所在之大窟前修建三层楼阁,有《重修千 佛洞三层楼功德记》 记其事。三十三年三至五月,斯坦因至 莫高窟,以四块马蹄银(共重二百两)骗买写 卷印本古籍二 十四箱,佛画、织绣品等五箱。三十四年三至五月,伯希和踵至,以白 银五百两骗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等六 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 六帧。宣统二年(1910) 清廷学部获悉敦煌石室文物流散消息后,电令甘肃藩司将剩 余经卷运京保管、王道士又私藏若干。同年前后,于数十 洞窟凿通道,使各洞相通连, 大量壁画遭破坏。修“古汉 桥’,以便利朝山拜佛者上下。又搬出各窟残塑,造“千 相 塔”之,有廷栋撰文并书丹之《敦煌千佛洞千相塔》碑记其事。

走进敦煌ppt课件 共64页

走进敦煌ppt课件 共64页
44
流散
45
藏经洞文物流散在一个大政治背景下开始的。 19世纪末,印度和阿富汗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和保护国,沙俄的实力已 经扩展到里海,两个大国都在为争夺新疆这个还没被瓜分的地区做各自 的准备。 中亚的探险热潮就在这个背景下展开。 斯坦因在《考古与探险》中叙述的状况是:“英国和俄国互相监视,日益 怀疑对方向新疆扩张,全把眼睛盯着衰老的中华帝国。” 斯坦因在新疆考古时也有附带任务,勘测周边地区的地形地势、水文地 理、交通道口,绘制地图。
保罗-伯希和收集的敦煌《宝塔心经》 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编号:P.2731
54
1910年藏经洞中的剩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品分为四大部分:
《敦煌劫馀录》1922年,陈垣先生任北平图书馆馆长期间,将入藏的8697号 敦煌写本分类编排,出版了《敦煌劫馀录》,著录内容爲编号、起止字、纸 数、行数、品 次、陈垣的附记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敦煌写本的分类目录。
14
北魏时期的敦煌
英藏敦煌文献S.0996号
“……是以使持节侍中驸马都尉、羽 真、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车骑大 将军、都督诸军事、启府洛州刺史、 昌梨王冯晋国,仰感恩遇,撰写十 ‘一切经’,一经一千四百六十四卷, 用答皇施,愿皇帝陛下、太皇太后, 德苞九元,明同三曜,振恩阐以熙宁, 协淳气而养寿……”
----季羡林
4
敦煌
丝绸之路重镇 佛教东传门户,河西佛教中心
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
6
竺法护( 231-308 )
“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支人。本姓支氏。 世居敦煌郡。...护世居敦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 敦煌菩萨也。”
---《高僧传》
7
法显( 334-422 )

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

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

浅论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摘要: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敦煌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敦煌文献 文化 历史 价值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自唐代起分为南北两宗,由于南宗慧能成为正统,早期禅宗历史及禅宗北宗历史渐被淹没,敦煌文献中却发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资料,如《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观心论》、《楞伽师资记》等,其中《楞伽师资记》明确记载了神秀——玄赜——慧安——普寂等禅宗北宗的世系,《观心论》则被认为是北宗创始人神秀的著作。

敦煌文献中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六祖坛经》,对了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与宋代以后的《坛经》多有不同。

《顿悟大乘正理诀》是公元792—794年间由敦煌赴拉萨的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与印度僧人辩论的记录,对研究西藏的佛教史、尤其是禅宗传入西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界教是北周末年僧人信行(541—594)创立的佛教教派,武则天执政时一度兴盛,开元十三年(725)政府下令取缔三阶教,到北宋初年,此教已烟消云散,其经典也荡然无存。

敦煌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三阶教经典,如《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佛说示所犯者法镜经》、《三界佛法发愿法》等,它的发现,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敦煌吐蕃藏文文献是指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的敦煌文书之一,它是吐蕃时期以古藏文形式书写的藏文类文献,因而它既是国际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收藏于世界各地并已编目有序号的敦煌藏文文献达5000卷之多,仅次于敦煌汉文文献而位居其他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西夏文等民族文献之首,特别是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具有双重资料价值,既为藏学研究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实乃当今人文社科领域中最为珍贵的古文献之一,对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在历史学方面的资料价值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段建树卓著、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古代文明的黄金时期,为后人学者留下了丰厚的藏文古文献,除了佛教经典论著之外,大致可分为金石铭刻、竹木简牍、伏藏文书和敦煌文献四大类。

这些藏文古文献为研究藏族古代文明提供了全方位的第一手资料。

其中敦煌文献更引起国际藏学界的极大关注,因为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文古文献中不仅保持了原貌,而且内容丰富,正可谓包罗万象,它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军事、法律、地理、文学、语言、民俗、艺术、天文历算、医学科技等。

首先它在历史学方面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因为以往研究吐蕃历史主要依据藏文伏藏文书,而伏藏文书大多又经过后人佛教徒的发掘润色或重新编辑,从而使资料的原始性或真实性大打折扣,并形成一种新的特色,正如陈庆英研究员指出:“藏族古典著作中,文史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

往往一部著作既是历史著述,又是文学作品,有的甚至还阐释了宗教的哲学观点,形成文史哲合一的风格。

”这给历史学家描述吐蕃历史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对注重实证的西方学者来说,他们很不适应去辨别或引用此类史料。

自从1940年以法文出版《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之后,才引起国际藏学界对吐蕃历史的极大关注。

当时藏学界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藏族古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敦煌文献的价值与整理

敦煌文献的价值与整理

敦煌文献的概况
《道德法句经》 甘肃博物馆所藏
抄写于东晋升平十二 年(368),是最早的有 明确时间信息的宗寿添写报恩寺藏经录》 北宋咸平五年(1002) 壬寅岁七月十五日记
最晚有时间记载的文献,现藏于俄 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敦煌文献的概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刻本
• 但敦煌文献没有经过后人的篡改,全是第一手资料,保留了文 献最初的样貌。
敦煌文献的价值
P.2644 《词句摘抄》(店铺招徕叫卖口号)
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 章,买物之人但且坐。 某乙铺上且有:桔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 黎勒,大腹及槟榔;亦有莳萝毕拨,芜荑大黄,油 麻椒蒜,河藕佛香;甜干枣,醋石榴;绢帽子,罗 幞头;白矾皂矾,紫草苏芳;粆糖吃时牙齿美,饧 糖咬时舌头甜;市上买取新□袄,街头易得紫罗衫; 阔口裤,崭新鞋,大胯腰带拾叁事。
敦煌文献的概况
此外,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 北大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博物馆以及日本、 韩国、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
敦煌文献的概况
五万多件敦煌文献分散在世界 十几个国家
• 如果不能将其汇集起来研究, 很多问题只能片面的看待
• 近二三十年来,敦煌文献陆 续被公布,敦煌文献全貌正 逐渐显现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一阶段(文革以前)
• 国内的敦煌学研究,以文献的辑录与刊布为主。 • 根据各大馆藏调查、抄录敦煌文献。 • 编制敦煌文献目录,如王重民、刘铭恕编写的《敦煌遗书总目
索引》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二阶段
• 图版的影印刊布: 《敦煌宝藏》、《英敦煌文献》、《俄敦煌文献》、《法藏
敦煌西域文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甘肃敦 煌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