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因材施教”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因材施教的存在客观性以及孔子因材施教的实践入手从而总结归纳其对今天教育的启示,以便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客观性;教育实践;教育启示

在现代这样一个急速变动和转型的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一刀切”和盲目性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材施教”历来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但是这一朴素而又深刻的经典理论,迄今尚未得到全面而系统地落实应用,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严重缺乏“因材施教”精神。

“因材施教”一词真正使用是在由宋代朱熹概括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是儒家重要的教学原则。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术语是朱熹在总结孔子的教学方法时才提出来的,但是孔子一生实践教育,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因材施教”的客观性

天赋的特殊性,是分工彼此不同的基础。这就是说,人的智力是有高低之分的,由此而奠定了社会分工差别的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从自然界中得到了同样的启示:“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由此孔子想到人的智力也是如此,总是有高低之分的。因此他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他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应当区分类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无论在大学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中都应坚持“因材施教”。

二、孔子实践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

抑而退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孔子能针对提问人的不同情况,做出含义完全相反的回答。这里的“进之”和“退之”充分体现了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思想。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说:对中才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上面的,即高深的;对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只该和他讲浅显的。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孔子因材施教并非没有共同的要求,他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让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有统一的要求,但不采取一刀切,主张“君子不器”。德才兼备的人要不拘一格,多方面发展,不要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因此,他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千弟子成就各不相同,七十二贤人更是精通“六艺”,十名“尖子生”又各有所长。

三、孔子因材施教的启示

1、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材质”作深入的了解,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才谈得上施教。这里的材质包括学生的资质禀赋、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等。每个学生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各有不同,其差异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差异,认识到它有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但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于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所以《学记》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个性差异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有的放矢,采取积极妥当的措施

(1)层次教学。层次教学就是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按层次编排班级。

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一班级,这样既避免了参差不齐的状况给教学带来的不便,同时方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2)动态化教学。动态化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变动的教学手段。现在普遍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多是一成不变的满堂灌、填鸭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是不利于教学过程本身和学生的身心学习发展的。教师应积极采用动态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等,让学生在灵活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3)课程必修为主,选修为辅。课程选修就是在保证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现有基础,选学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应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学校师资和设备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多开设各类选修课,以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

参考文献:

[1]论语·子罕[M]

[2]论语·八佾[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