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这首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涵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六年级的学习,对现代诗歌的学习经验还不充足,在理解诗歌的含义也有困难,尤其是这种跨时代的经典诗歌,在学法和朗读方法上都需要教师去引导,所以指导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

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交流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

3.全班齐读

4.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谁?

2.简介鲁迅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纠正读音。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二)品读感悟。

1.有节奏读诗歌。

2.教师示范朗读。

3.用符号标注。

4.学生自由朗读。

5.全体学生齐读。

6.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种人,谁是哪两种?(一种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7.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8.自由朗读。

9.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0.对比。(板书)

11. 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

12.“对照”。(板书)

13.“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14.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15.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三)解题拓展。

1.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你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3.“有感”,这首诗不是写鲁迅一个人,而是写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4.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生回答)

(四)小练笔。

1.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

2.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

4.师生背诵诗歌

5.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一写。出示课件《某人》。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厌恶、痛恨赞扬,歌颂

遗臭万年流芳千古

(对比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