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19世纪40年代中期):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直接理论来源(最直接、最重大影响)(1)德国古典哲学(最高成果)A.黑格尔(德,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辩证法B.费尔马哈(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西门、傅立叶、欧文2.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主观条件(1)树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2)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涉猎较多的学科领域。
(3)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具有双重优越性。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发展者。
(1)《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1845.春,马克思)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2)《哲学的贫困》(1847.7,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1848.2,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资本论》(第1卷,1867,马克思+第2-3卷,恩格斯)2.列宁(论文):《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C末20C初传入中国)(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学号: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
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
在汉语中,“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以“哲学”翻译和表达“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人类创造的智慧有很多种,如常识、科学、宗教、艺术等等,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方法论:(1)坚持全面的观点。
(3)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上升性、前进行的运动变化)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1)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决定因素: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实物发展的辩证本性。
(1)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VS形而上学1.表现:(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1)定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内容:A.对立统一规律(实质、核心,宇宙的根本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d.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对立统一):A.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1)定义:A.矛盾的同一性:A-1.定义: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是集中了学习爱好者的精华整理而出的,内容形式有相似之处,标题的处理也不是很规范,希望能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第一章: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不系统的。
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总结: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也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即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哲学往往作为理想、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总之,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统一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纷杂的世界只有两种现象:物质现象、意识现象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但这不是哲学的全部问题本体论------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源、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物质是本源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如何回答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6、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对于他的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存在总结:在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现实、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统一体。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发展的全面、具体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现实、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逻辑结构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方法。
辩证的唯物论即世界论本质:辩证唯物论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三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两原理,即“三观两原理”唯物的辩证法即世界发展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五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即“二、三、五”理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谁是第一性,谁是本原?划为唯物与唯心。
另方面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划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一、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正文)一、导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为我们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的模板,帮助读者系统地整理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书籍信息1. 书籍名称:2. 作者:3. 出版时间:4. 出版社:5. 译者(如有):三、主要内容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对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核心观点这一部分将记录著作的核心观点,抓住著作的重点,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
五、重要思想和理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举出著作中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并且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
六、创新性的观点这一部分将记录著作中的创新性观点,例如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新理解等。
七、实践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著作的实践意义,即这些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以及对我们自身实践的启迪。
八、读后感这一部分可以表达你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受和理解,包括对书中思想的赞赏、对作者观点的质疑或补充等。
九、参考文献(择要)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列出一些与本书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十、总结通过这个模板,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变得更加系统和有序。
同时,这个模板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著作进行调整和适应,以保证读书笔记的准确和完整性。
(正文结束)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目录分析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历史
马克思主 义
历史
人类
人类
实践
基本原 理
马克思主 义
基本原理
发展
社会
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 义
基本原理
理论
社会主义
国家
道路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 原理三个部分的相互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反映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是不讲“坚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意识 形态领域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际工作领域内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分析
1
出版说明
2
导论
3 第一章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的整体性
4 第二章人类实
践活动及其发 展规律
5 第三章群众史
观与“以人为 本”
01
第四章人类 社会形态的 演进及其发 展规律
02
第五章唯物 史观与剩余 价值学说的 结合
03
第六章资本 主义的基本 矛盾及其历 史走向
04
第七章经济 文化落后国 家走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 的历史必然 性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全球化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 二、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深化 三、发展中国家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考与实践 四、近代中国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第1页(共5页)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前言在接触的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可谓是很少了解,只在高中的哲学学习中对其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
大二的这学期我接触到这本教材,花了一些课余时间看了这本书,它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读书之前,我的印象中马克思只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样的观念完全转变了,他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家、坚强不屈的斗士。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详细解读与构架。
(二)文献搜索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但是但是很多都深奥难懂,不知道如何理解。
于是决定阅读这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它通熟易懂,很适合初学者的阅读。
(三)阅读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0年修改版,前三章(四)读书笔记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是主观臆想的。
不是主观臆想的。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整个世界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但是,由于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联系也是多样的。
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要旨,它是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认为各个国家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建设者们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第一部分知识点摘录及理解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认识到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以及长期性。
3在了解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三大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科学社会主义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实现方式——无产阶级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第一,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级的革命;第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2)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方式——暴力和和平暴力革命是主要方式。
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暴力为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不排除和平过渡,需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判断(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背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一08法4 30 号黄嘉莹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二、三节,我归纳出了课本的四条问题主线: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事物为什么会发展?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呢?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一只蝴蝶挥动一下翅膀,都可能会造成美国一周后的一场飓风,可见,我们周围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最近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海啸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次贷危机带来了信用危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体制的瘫痪。
而联系不止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有事物之间的联系,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市场,而社会注义的中国,能在这场危机置身事外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联系是普遍的,这对中国已经产生影响,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也加大了国内进口商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以战胜的,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纵观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西东汉,从三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从辽宋夏金到元明清,每一个新朝代在但是来讲是新事物,旧的朝代萎靡、混乱,不适合人民安定生活,不适合经济稳定发展,必然带来改朝换代的结果,新的朝代符合当时人民利益要求,旧的朝代就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事物的发展还是一个过程,就像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的战火升起后,中国就在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一场场运动,一场场革命,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倒退,停滞,那也是暂时的,中国始终都是向前发展的,这点从我们现在生活就可以看出,而且毋庸置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3(大全五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3(大全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讲述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大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中第一节包括了四个小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一小节说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而基于这点有两个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二小节谈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而接下来的小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其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后者对前者具有反作用。
最后一小节具体指出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并且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其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前进性及曲折性。
第二节包括了五个小节: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7)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7)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9)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5)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8)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8)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9)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20)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22)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5)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5)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7)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31)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31)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33)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5)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8)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8)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9)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40)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42)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43)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45)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4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0)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51)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3)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3)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54)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56)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8)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58)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60)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6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于是带着那份疑惑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真的想知道,马克思有那么神奇么,希望老师能给我解开这个疑惑,希望这本书给我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次又一次,老师给我们诠释着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价值,我开始发觉里面的观点异常的有特点,我觉得很新鲜,它在重新解读周围的人和事,让我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一时难以转变。
我突然冒出一种意识—这貌似是一种洗脑。
当然我没有贬斥它的意思,反而我的认识开始提升。
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啦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开始认识到,马克思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揭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本书是把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我们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我们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上个星期我利用空余的时间看了一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触颇深。
这本书完全的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内容,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再到马克思描述社会的各种规律都一一的描述。
讲诉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内容。
是一本将马克思理论知识简单的、通俗易懂的介绍给读者知道。
引起我注意的,让我想把这本书看下去的原因是本书绪论中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问,我就是被这一个问题吸引到了,所以才开始通读这本书。
经过阅读,让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为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这些阐述太过于笼统和简单,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含所在。
为了能详细的了解这个理论,我坚持读了下去。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让我知道了物质和实践、联系与发展的知识以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为何理论。
让我想起了伟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思想正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最精华的实践理论。
本书也讲到了资本主义的点点滴滴,很有条理的批判了资本之一的自私性,这在当时的社会能看出如此深刻的社会现状和勇于揭示这一现象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一点的反对之处,因为他对资本主义的揭示抬深刻露骨,以至于让人们觉得资本主义是一无好处好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这一章很详细的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又以列宁、斯大林的案例加深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了解。
也描述了社会主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让我知道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名:**学号: **********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
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 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
在汉语中,“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以“哲学”翻译和表达“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人类创造的智慧有很多种,如常识、科学、宗教、艺术等等,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
由此可见,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仅仅把哲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显然是不恰当的。
我们对哲学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哲学就是爱智慧。
它意味着“对智慧的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哲学因而被称为“智慧之学”。
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这个词,这个词的古希腊词义就是“爱智慧”。
今天,当我们用“智慧之爱”来了解哲学及其事业的时候,在古希腊语境中显然陷人了同语反复。
人有爱智慧的天性,就是说凡是健全的人都爱智慧。
那么,从这一平凡的事实中我们将如何找到哲学的奥秘呢。
爱智慧,对于人来说,是最容易的,然而进一步看,它又是最困难的。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自我批判、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
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有活力的部分”,时代不断变换,而时代精神却在趋于自由主义的惰性和沾沾自喜之时,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种批判精神才能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真实面目。
忠实于这种批判精神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继承这种批判精神,才能使马克思的批判适应新的条件。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哲学在其创立之始就宣布: 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的锋芒所向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无论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的批判”,还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归根到底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异化状况的揭露、分析和批判。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方面,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为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密切联系的、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又一对基本矛盾。
其矛盾统一体是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涉及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客观要求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则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获得解放。
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循环往复,形成了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学习感想及心得体会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
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
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
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本来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
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
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
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
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
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
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
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艺术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