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适应证及非适应证一使用指征可以从呼吸功能;氧交换;与肺通气三因素来考虑..凡是通气不足和或氧合欠佳;面罩给氧后以下各项常用参数达不到表3-1中所示值者;均需要机械通气;呼吸支持;这也是心肺复苏后病人应首选的治疗手段..表3-1 人工呼吸机使用指征项目需要机械通气值正常值呼吸功能:呼吸频率RR次/min 潮气量VTmL/kg >30-35或<5<5或<31正常值10-206-1560-8075-10080-10035-450.3肺活量VCmL/kg <15最大吸气负压MIFcmH2O <25氧交换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2mmHg <60通气功能: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 >60死腔指数VD/VT >0.6二适应证1、外科疾病及手术后呼吸支持..①严重胸部、肺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和链枷胸、颅脑、腹部及四肢严重多发性创作而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者..②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行短期一般术后6-48小时或数天或更长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减少呼吸作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以利心功能恢复..③一侧全肺切除及上腹部手术后引起呼吸功能不全..④各类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⑤重症肌无力施行胸腺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和缺氧等肌无力危象..2、气体交换障碍..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急性肺损伤..②新生儿透明膜病IHMD..③心力衰竭、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向左分流病人..④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并感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时..⑤严重急性肺部感染出现呼吸衰竭时..3、呼吸机械活动障碍..①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②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吗啡、巴比妥类药物过量、抑制呼吸中枢..③骨骼肌病变及脊柱和胸部畸形等..4、麻醉和手术中的呼吸支持..麻醉术中应用机械通气不仅可代替人工手法呼吸;而且可进行治疗..如颅脑手术中可使用过度通气、排出二氧化碳;刺激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达到治疗目的;心脏手术术中呼吸支持;既可支持呼吸又能改善循环功能..5、心肺复苏后呼吸支持..三非适应证1、未引流的气胸..2、肺大泡..3、肺气肿..4、支气管胸膜瘘..5、低血压在血容量未纠正之前..6、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咯血..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使用呼吸机的禁忌证已越来越少;上述非适应证均为相对禁忌;目前公认的禁忌证主要有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大咯血;但也非绝对禁忌证..当左心急性心肌梗死而有左心衰竭及肺水肿者;仍需要机械通气..对于大咯血病人;有时需要气管内插管;以保持气管通畅;并及时吸除阻塞气管的血液或血凝块;在间歇期间亦可行辅助呼吸..常用呼吸模式MODE或通气方式的选择使用呼吸机的任何一种通气方式均应考虑如下一些安全条件:①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影响..②机械通气所引起的肺损伤或称肺气压伤..③尽可能保持通气/血流的正常比值..④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同时不增加呼吸作功..因此各类医护人员;尤其是临床医师应很好地掌握各类通气模式的意义、原理、重要作用、适应证、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才能在临床上进行正确选择;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一机械控制通气机械控制通气CMV是与自主呼吸完全相反的一种被动通气方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完全由呼吸机产生;与病人的呼吸周期无关;可用于麻醉中或无自主呼吸的病人;因此;在病人无自主呼吸时;CMV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支持通气的方式..CMV包括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CMV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使用此方式时;不管病人自主呼吸情况如何;呼吸机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在IPPV时吸气由呼吸机产生正压、将气流送入肺内;呼吸道内压升高;呼气时肺内气体靠胸、肺弹性回缩、排出气体、IPPV可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氧合;促使CO2排出、提高PaO2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适应于呼吸停止;通气不足和呼吸功能不全者;尤其适用于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停止;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用肌肉松弛药后作控制呼吸;以及血容量过多的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支持;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二机械辅助通气AMV呼吸机具有触发灵敏度装置即吸气敏感度;当病人存在微弱的自主呼吸时;吸气时气道内压降至零或负压;可触发呼吸机作功;从而引发呼吸机同步送气进行辅助呼吸..呼气时;呼吸机停止工作;肺内气体靠胸肺的弹性回缩排出体外..AMV具有以下优点:①保持病人吸与呼吸机工作同步配合;以利于撤离呼吸机..②可使因中枢抑制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更易恢复..其缺点为:①当病人吸气用力强弱不等时;传感器装置的灵敏度调节比较困难;易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换气..②由于机械装置和管道较长的原因;病人开始吸气时;呼吸机要滞后20毫秒左右才能送气、呼吸频率越快;呼吸机滞后的时间相对越长..因此病人呼吸频率越快时;AMV通气效果欠佳..三辅助/控制通气A/CA/C模式是将AMV与CMV的特点结合应用;当病人存在自主呼吸并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为AMV;其通气频率由病人自主呼吸决定..当病人无自主呼吸或吸气负压达不到预设触发灵敏度时;机器可自动转换为CMV;并按照预设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送气;因此预设频率作为备用频率;当病人自主呼吸频率不够时;呼吸机即以备用频率取代并送入预定潮气量..A/C模式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气支持方式之一..四压力支持通气PSVPSV是一种部分支持通气方式;在病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通常是呼吸频率够而潮气量不够的情况下使用..病人吸气时;呼吸机提供预定的正压;以帮助病人克服气道阻力和扩张肺脏、减少吸气用力;并增加潮气量..吸气末气道正压消失;允许病人无妨碍呼气..如果选择压力支持水平恰当;病人能得到需要的呼吸辅助;并能自由决定呼吸频率..PSV是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与AMV不同之处是当病人吸气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所给予的是一恒定送压力;而吸气流速方式、呼吸深度和吸气时间都由病人自主决定..随着病人病情好转和呼吸肌疲劳的清除、应及时降低压力支持水平;以便让病人呼吸肌得到锻炼..PSV仅适合呼吸中枢驱动的兴奋性正常或偏高即自主呼吸频率正常或偏快的病人;对于严重中枢性呼吸抑制或麻痹的病人;应避免使用PSV方式..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IMV指病人在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断给予CMV;是自发呼吸与控制呼吸的结合;在自主呼吸基础上;给病人有规律的间歇的指令通气;将气体强制送入肺内;提供病人所需要的部分通气量;由于CMV与自主呼吸不同步时可能出现人机对抗;故IMV已不常用..SIMV是IMV 的一种改良方式;其优点是保证了机械通气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又不干扰病人的自主呼吸;使用SIMV时除调节通气频率外;还需调节呼吸机的触发灵敏度;通过吸气努力;使指令通气与自主呼吸同步..IMV或SIMV已成为撤离呼吸机前的必要通气方式..六分钟指令通气MMV呼吸机内装有微处理器管理呼吸功能的一种通气方式;为一个每分钟通气量恒定的系统;能保证病人每分钟呼吸一定容量自主或强制..在病人自主呼吸减弱或停止时;呼吸机能自动补偿通气量并报警..MMV避免了IMV、SIMV的缺点;无需操作者调节呼吸机;同时不干扰病人的自主呼吸;更易从机械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因此;常用于呼吸运动不稳定和通气量有变化的病人;应用于撤离呼吸机则更安全..七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管正压通气CPAP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在呼气末维持呼吸道一定正压的呼吸方式..PEEP可增加呼气末肺容量;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肺膨胀;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增加;同时呼气末正压可使小气道开放;利于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可减少肺不张;改善缺氧;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PEEP可增加胸内压;影响心血管功能;主要是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特别是在血容量不足或使用高PEEP值时;此作用更明显;因此;临床应用时需选择最佳的PEEP压力;达到既改善通气;改善氧合;提高氧分压;而又对循环功能影响最小或无影响..一般来说;当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选择恰当;当FiO2达50%或以上;PaO2仍小于60mmHg时;可适当加用PEEP、且PEEP从490Pa5cmH2O开始;根据氧合改善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逐步升高;最高以不超过1471Pa15cmH2O为宜..CPAP是在病人自主呼吸状态下;于吸气期和呼气期均由呼吸机向气道内输送一个恒定的新鲜正压气流;正压气流大于吸气气流;气道内保持持续正气;气流量和正压可按病人情况调节;吸气期恒定的正压气流、可使潮气量增加;吸气省力;从而减少吸气作功;病人自觉舒服;呼气期持续气道内正压;可起到PEEP作用;有助于防止肺萎缩;改善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治疗ARDS;哮喘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同时在撤离呼吸机前;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可使用CPAP、196-490Pa2-5cmH2O;对降低 FiO2和提高PaO2是十分可取和非常有效的..PEEP和CPAP之区别为:①产生方式不同;PEEP为呼气末由呼吸机输给一个正压气流;而CPAP则在吸气与呼气末均由机器输送持续正压气流..②使用对象不同;PEEP是机械通气时使用;而CPAP则在病人有自主呼吸时使用..③对生理影响不同; PEEP增加呼吸肌作功;而CPAP可减少吸气用力;减少呼吸肌作功..④对循环的影响不同;PEEP对循环的影响大;而CPAP对循环的影响小..⑤增加功能残气量的水平不同;PEEP功能残气量增加较少;而CPAP增加则较多..八自主呼吸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较好时;呼吸机辅助病人增加新鲜气流;减少呼吸作功;自主呼吸方式常由CPAP和PSV组成;CPAP和PSV都是由于病人的自主呼吸达到触发水平后工作的;能够辅助病人的部分呼吸作功..九深吸气深吸气即每间隔一段时间或一定的呼吸次数通气后、呼吸机送入一次相当于1.5-2倍潮气量的气量;自动强加一次深吸气;其生理功能为定期使肺泡过度扩张;可预防长期IPPV时肺泡凹陷不张;可防止肺萎缩..Sigh在现代多功能呼吸机均有可预设装置..十反比通气反比通气IRV即吸:呼I:E比值与正常的I:E比值截然相反;吸气时间>呼气时间..I:E可在1:1-4:1的范围内调节..反比通气由于吸气时间延长;其机制类似PEEP;能改善氧合;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可防止肺泡萎缩..但IRV可使平均气道压力增高;心排血量减少和肺气压伤机会增多;因此一般只限于自主呼吸消失的病人使用;即一般只有VCV;PCV两种形式才能进行IRV..十一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Bi-PAP是一种适合于病人整个机械通气时期的方式;是一种时间启动、压力限定、时间切换的方式..在通气周期的任何时间均可进行不受限制的自主呼吸、Bi-PAP是一种无创性通气方式;是在CPAP 的基础上加上PSV..Bi-PAP的优点是经面罩进行通气支持;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也不影响病人的语言、活动和饮食;因而较舒适;病人容易接受;可用于家庭、可不备高压氧气源;适合于早期呼吸功能不全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机的操作管理及护理观察1、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一般选用性能良好、功能较全的机型;要求操作人员了解上机指证与适应证;熟悉各类呼吸机的性能并掌握常规操作方法..如小儿或婴幼儿;宜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置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2、湿化器、储水罐中置入过滤纸及无菌蒸馏水或用冷开水至上下限之间;注意勿加入生理盐水;以免氯化钠结晶析出;沉积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影响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不利于痰液排出..3、检查气源压力;电源电压是否合要求;如电源电压与呼吸机相匹配;氧气压力及压缩空气符合呼吸机工作压力要求;则连接呼吸回路;接摸拟肺;接通气路与电路;开机进行试机..开机步骤为:先开启空气压缩机;再开主机开关;最后根据情况开启加温湿化器开关..必要时;若病情需要进行雾化用药;可开启雾化装置..4、备齐所需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后;对清醒病人给予解释;说明目的;并交待上机后注意事项;争取配合..对昏迷、躁动病人予适当镇静和必要的约束;以防意外拔管..5、启动呼吸机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重、年龄与性别等预设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并设置通气模式..6、上机后;严密监测呼吸与循环各项指标;并认真做好记录;包括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潮气量等;观察病人全身一般情况;尤其是面色、肢温、呼吸节律、胸廓运动状况等..上机30min后;抽动脉血气分析;查低氧有否改善;并根据血气结果调节参数..7、加强湿化和雾化:机械通气时吸入气体必须经过加温湿化..现代呼吸机均有较为完善的湿化装置;其功能有着“人工鼻”的作用;常见的湿化、雾化方式有:①加温湿化;即用电热丝对电容器内水进行加温;可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加温湿化器可进行调节;一般控制吸入气体的温度为28-320C;相对湿度>过70%;以免呼吸道中痰液干燥、结痂、阻塞呼吸道..②气道内滴药;用人工的方法向气道内持续或间断滴入生理盐水必要时可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敏感的抗生素;有湿化痰液;抗炎等作用..一般病人;只用生理盐水以1-2mL/h间断滴入气道;便可达到湿化目的..③气管灌洗或称呼吸道清扫;其方法为:每次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处注入10-20mL生理盐水;保留15秒后;吸出..如此反复2-3次;将肺内污液洗出..主要适应于有误吸、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病人..如溺水或外伤后呕吐误吸等病人..④雾化吸入包括超声雾化和呼吸机压缩机雾化..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雾化发生器或超声雾化机;将生理盐水及药物依病情加入适当的药物;包括糜蛋白酶;激素及敏感的抗生素等雾化成0.5-1μm直径的雾滴、有较高的穿透性;能随病人呼吸吸入;达到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因而达到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利用超声雾化机雾化一般适应于有自主呼吸;且能短时脱机的病人..呼吸机雾化则是在呼吸机吸气管路上增设雾化杯;其内加入配有所需药物的雾化液;连接呼吸机雾化装置;开启呼吸机雾化钮;利用高速气流将药滴分子打散成2-3μm直径的颗粒;随吸气动作雾粒被吸入下呼吸道和肺泡;起到治疗作用..总之;湿化和雾化是进行机械通气的必备条件之一..8、气管内勤滴药、勤翻身、勤拍背、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应1-2小时翻身拍背1次;促使痰液松动;以利咳出或吸出;1-2小时向气管导管内滴入2-5mL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易于吸出..每隔1-2小时吸痰;清理呼吸道1次;对有梗阻的病人气管;可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梗阻物如痰液、血块等;吸痰时应注意:①根据气管插管长度及内径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吸痰管;管质有硅胶导管与橡胶吸痰管;有一般吸痰管和带侧孔的减压吸痰管;应酌情选用..②吸痰前、后适当调高输氧浓度减少缺氧..③吸痰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生命体征、动脉血氧饱和度等..④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秒..⑤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⑥吸痰管一用一消毒..目前;气管切开导管常采用一次性硅胶导管;管腔粗;但无内套管;分泌物易于沉积粘附其内壁上;如不及时清理;极易干结阻塞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十分必要的..9、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机械通气所致呼吸道感染..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滤过器失去作用;气管、支气管的纤毛活动减退或消失;破坏了肺免受感染的保护机制;若气管湿化不足;分泌物干结;未及时吸出;引流不畅;或吸痰管、呼吸机和湿化器消毒不严;或操作不规范人为污染器械工具;或病人营养不良及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均可成为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机械通气的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消毒呼吸治疗器械及其管道;能高压灭菌的物品;一般采取高压灭菌处理..②严格无菌吸痰法;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一用一消毒..③持续机械通气者;应2-4小时;放松气囊1次;以免气道局部长期受压;缺血、坏死;每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注意放松气囊前应先吸尽病人口腔分泌物;以防病人误吸..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2-3次/d..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⑤定期更换呼吸管道24-48小时;及时清除管道中冷凝水;防止误吸..⑥因湿化可使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活跃;稀释分泌物..因此;定期气道内滴药、雾化、吸痰、清理呼吸道显得尤为重要..⑦昏迷病人每1-2小时翻身;拍背1次;预防肺部感染和皮肤并发症发生主要是压疮..清醒病人鼓励咳嗽排痰;如因伤口疼痛可行镇痛后进行;或由护士协助按压伤口;鼓励病人有效排痰..⑧正确采集痰培养标本;协助诊断与治疗..10、昏迷躁动病人应适当给予镇静剂;约束四肢以防导管移位;或病人意外拔管..清醒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勤观察;多问候;多安慰、解释;消除或减少紧张恐惧心理..11、发现人—机对抗应及时查原因并处理..人—机对抗即呼吸机送气时;病人屏气或呼气;从而发生呼吸不同步或出现呼吸对抗;影响通气效果..常见人—机对抗原因有:①病人不习惯..②呼吸机轻微漏气或压力调节太高..③通气量不足..④严重缺氧..⑤疼痛..⑥存在其他引起用力呼吸的因素;如气胸、心力衰竭等..⑦气管内有痰液集聚..⑧呼吸参数和通气模式选择不当..出现人—机对抗的处理措施:①寻找引起呼吸不同步的原因;并逐项纠正..②若为通气不足;可试用简易人工呼吸器作人工过度通气;以减弱或打断自主呼吸;然后再进行常规机械通气..③仔细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有无分泌物滞留和气囊是否漏气;以排除机械因素而致不同步..④适当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⑤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吗啡、芬太尼等药;必要时可用肌松剂来消除自主呼吸..但值得注意的是镇静剂和肌松剂使用前;一定要排除其他人—机对抗因素后;才慎用..12、人工呼吸机的放置应与病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病人自己触摸或转动调节旋钮而出现意外..13、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发现报警;应及时查原因并处理;尤其是对突发呼吸机故障如停电;或病人发气胸;呼吸困难等情况;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呼吸机常用的报警显示有声控报警与光控报警;大部分现代呼吸机可声、光兼控报警..护士应注意根据报警声音区分是恶性报警常常有刺耳尖叫声还是一般性质的报警报警声较柔和..常见报警参数及异常原因:①工作压力报警;可有高压报警;其主要原因为限制气道压力上升而超出安全范围..低压报警的原因有:气源压力不足;潮气量过大;吸气时间过短;进气阀故障;气道管路漏气;工作压力未设置等..②容量报警或分钟通气量报警;过高原因为:高限值设定过低;呼吸频率过快..过低原因为:低限值设定过高;气囊或管路部分漏气等..③气道阻力过高报警:气道梗阻如痰痂;分泌物阻塞;病人支气管痉挛;气管套管脱出等;呼吸系统弹性降低;包括肌张力增高、主支气管阻塞、气胸等..④呼吸机工作状态突然停止的原因有:突然停电或电源插头松脱;而呼吸机本身无蓄电池代偿时;呼吸机机器本身出现故障;使得自检不通过;不作功等..因此护士在操作管理呼吸机时;一定要重视报警信号;分析、查明报警原因;及时纠正异常;或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报警;同时应结合临床观察;不要过分依赖呼吸机报警装置;以免报警失灵时出现意外..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一气管插管、气管套管产生的并发症1、导管进入支气管;原因常为插管过深或导管固定不牢产生移位;而致一侧肺不张..2、导管或套管阻塞;主要为分泌物多而稠;清理不及时;不彻底引起..3、气管粘膜出血、坏死;主要为套囊充气过度;压力过高;或金属管的局部压迫..4、导管脱出或自动拔管;主要原因为躁动病人约束不力;导管固定不牢等;可造成气道急性梗阻而窒息;必须立即准备重新插管..二呼吸机故障引起的并发症1、漏气;达不到顶置潮气量;呼吸机出现低峰值压、代容量报警;病人胸廓活动幅度减少..主要原因为气管导管套囊漏气或破裂;呼吸机管道系统有破口等;若原因一时不能找出或排除;则应用手控呼吸或更换呼吸机..2、接管脱落或管道接错;均可造成机械通气完全停止或呼吸道阻塞而危及病人生命..3、气源或电源突然中断;呼吸机报警装置失灵;表现为呼吸机突然停止工作;产生刺耳样尖叫声;提示医务人员检查供氧及电源等装置;及时解除报警..若病人通气良好时;呼吸机发生报警声;或病人通气不足时;呼吸机报警器又不响;则提示报警装置失灵;应停机检修;否则可能危及病人生命..三长期进行机械通气而产生的并发症1、通气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内分泌物积滞、管道系统漏气或使用镇静剂量;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不当抑制了自主呼吸;也可由于设定参数不够或未做及时调整而引起;使得潮气量与通气频率均不够而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及低氧血症等表现..因此要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对症处理..2、通气过度;由于呼吸频率或潮气量太大;使得CO2过度排出;产生低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病人可出现心律失常;血钾降低;氧离解曲线左移;结合氧不能释放;从而加重组织缺氧..预防措施为:①适当调节通气频率和潮气量..②应用SIMV模式辅助通气..③应用适量镇静剂;降低自主呼吸频率..④必要时还可延长呼吸机Y形管与人工气道间的管道以加大气道无效腔;并增加重复吸收气量;从而减少CO2排出;维持适应的PaCO2值在6.0-7.3kPa45-55mmHg..3、心排出量下降和低血压;机械通气常使用正压;PEEP和CPAP 又进一步使胸内压增加;阻碍了外周静脉回流;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容量不足使得心脏代偿功能减退;肺泡压升高;使得肺血管床受压;肺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减少;从而致病人血压降低..预防措施为:①根据病情选择最佳PEEP值;既改善了通气;又不影响循环..②适当补充血容量;使静脉回流量增加;心排血量可恢复正常..③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可提高心肌收缩力;提高病人心排血量;增加全身氧输送;有利于防止机械通气病人的循环功能改变..。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呼吸机使用指征1. 定义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提供氧气或正压通气来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
它主要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以及一些特定的疾病治疗中。
2. 使用指征呼吸机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指征:2.1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功能丧失或明显减退的临床状态。
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包括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等。
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正压通气来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2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是指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功能减退,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情况。
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疾病包括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
这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 术后患者一些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手术和腹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
这些患者需要短期内通过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4 其他具体疾病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疾病也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例如,某些神经肌肉疾病、麻醉后患者等都可能需要呼吸机的辅助呼吸。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严密观察患者使用呼吸机后,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治疗效果。
3.2 避免并发症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易发生气压伤、感染、吻合口疝等并发症。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管路和呼吸机的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气压对患者的伤害。
3.3 逐渐减少使用呼吸机时间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呼吸机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而不是完全替代。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减少使用呼吸机的时间,通过其他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4. 结束语呼吸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
但是,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指征,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引言呼吸机的使用指征1. 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肺水肿等。
2. 意识障碍:如严重躁动不安、昏迷等,导致无法主动呼吸。
3. 呼吸道梗阻:如支气管哮喘、吸入异物等引起的呼吸困难。
4. 失代偿性呼吸酸中毒: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下降,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
5. 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指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值。
呼吸机的注意事项1. 尽量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如压力控制通气(PCV)、容积控制通气(VCV)等。
2. 合理设定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频率、PEEP等。
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和气体交换状态等,设定适当的通气参数,以实现有效通气和充分氧合。
3. 调整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生理特点,调整呼吸机的工作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等。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使用呼吸机期间,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氧合情况、通气参数、呼吸频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避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5. 注意插管和气道护理:使用呼吸机时,患者需要插管,需要注意气道护理,定期清洁或更换气管插管,避免交叉感染或气道梗阻。
6. 确保通气安全和合理撤机:呼吸机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呼吸机撤机标准,及时、安全地撤机。
呼吸机作为重症监护领域的重要设备,能够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必要的通气支持,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选择通气方式、设定合适的通气参数以及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只有正确地应用呼吸机,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才能确保患者的通气安全和治疗效果。
呼吸机使用指征(2023版)

呼吸机使用指征呼吸机使用指征⒈引言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困难的医疗设备。
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机使用的指引,以确保其正确的使用和安全。
⒉适应症⑴重度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
⑵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⑶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
⑷外伤或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⑸中毒或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⑹其他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
⒊指征评估⑴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呼吸困难程度。
⑵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如严重肺结核、气胸、严重心脏病等。
⑶确定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和使用目的。
⑷确定呼吸机治疗的时间和频率。
⒋呼吸机的选择⑴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型号。
⑵确保所选呼吸机拥有必要的功能,如控制通气模式、氧浓度调节等。
⑶考虑呼吸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⒌呼吸机的使用⑴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固。
⑵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⑶监测和调整氧浓度。
⑷配合药物治疗,如镇静剂、肌松剂等。
⑸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功能和安全性。
⑹确保合理的库存和维护呼吸机所需的配件。
⒍使用后的注意事项⑴拆除呼吸机前,确保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并保证呼吸道通畅。
⑵定期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脱机评估,逐渐减少呼吸机的支持。
⑶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观察是否存在深/快呼吸、气道压力异常等异常情况。
⑷追踪并记录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⒈呼吸机使用操作手册⒉呼吸机维护检修记录表⒊患者呼吸机治疗评估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由各种原因引起,导致肺泡功能受损并出现呼吸困难。
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⒊心力衰竭: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引起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受限。
⒋机械通气:通过机械设备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以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和呼吸力量。
⒌气胸:胸腔内气体积聚,造成肺受压缩,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⒍镇静剂:用于使患者镇静或安静的药物,常用于呼吸机患者以减少焦虑和不适。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⒈简介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Ventilation,简称NIV)是一种用于支持和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的设备。
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创呼吸机不需要插管,通过面罩或鼻罩将氧气输送给患者,以改善其通气功能。
⒉适应症⑴呼吸性酸中毒无创呼吸机可用于治疗呼吸性酸中毒,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引起的酸中毒,以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酸中毒。
⑵低氧血症对于患有低氧血症的患者,无创呼吸机可以提供高浓度氧气供给,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⑶呼吸窘迫患有呼吸窘迫的患者,无创呼吸机可以提供辅助呼吸支持,减轻呼吸负担,增加患者的通气量。
⑷复合疾病患有多种疾病(如心力衰竭、关节炎等)且伴随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无创呼吸机可以提供支持和缓解呼吸困难。
⒊禁忌证⑴意识障碍患有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不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因为他们无法主动配合使用该设备。
⑵面部创伤患有面部创伤(如骨折或手术创伤等)的患者,由于无创呼吸机需要使用面罩或鼻罩,可能会对创伤部位造成进一步伤害。
⑶无配合能力患有无法配合使用呼吸机的疾病或受限制的患者,如烧伤、中风等情况,无创呼吸机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⒋使用方法⑴患者评估在使用无创呼吸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临床症状等。
⑵设备调整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选择适当的面罩或鼻罩,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氧气流量、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等。
⑶患者适应将面罩或鼻罩放置在患者面部或鼻子上,并确保其舒适贴合。
适应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⒌随访与监测使用无创呼吸机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通气效果等。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患者评估表格、使用指导手册、设备操作视频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无创呼吸机:是指一种不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呼吸机,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患者通气支持。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一、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代替病人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使用指征1·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肺炎等疾病,病情较重且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
2·外科手术后患者:某些手术后需要术后监护及辅助通气的患者,如心脏手术、胸腔手术等。
3·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如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呼吸功能受损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
4·严重创伤患者: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严重创伤导致气道受阻或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
三、使用注意事项1·医护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操作原理和各项功能,确保正确使用。
2·严格按照呼吸机的设置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气道压力、频率、吸呼比等。
3·遵循严密的呼吸机使用流程,包括患者的连接步骤以及安全性检查。
4·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维修。
5·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
6·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氧气供应不足、机械失灵等。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呼吸机操作手册2·呼吸机故障排除手册3·呼吸机使用记录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指呼吸功能严重减退或完全丧失的患者。
2·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3·气道压力: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输送给患者的气体压力。
4·频率:呼吸机每分钟进行的呼吸次数。
5·吸呼比:呼吸机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比例,常用1·2或1·3·。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1、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机使用的指征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使用指征2.1 患者呼吸功能不足:呼吸机适用于患者患有呼吸衰竭、肺炎、支气管哮喘、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不足的疾病。
2.2 预防及治疗肺部并发症:呼吸机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肺不张、肺栓塞等肺部并发症。
2.3 手术及麻醉:呼吸机可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辅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
2.4 长期机械通气:呼吸机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
3、使用注意事项3.1 设备选择:选择适当型号的呼吸机,应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选择有关性能指标,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医疗设备标准。
3.2 患者评估:在使用呼吸机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呼吸功能、病情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呼吸机。
3.3 操作培训:呼吸机的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各种参数的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3.4 监测与调节: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各项参数,并根据患者病情及反应进行必要的调节。
3.5 防护措施:在呼吸机使用期间,应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连接管路等。
4、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呼吸机使用操作手册2、呼吸机性能指标评估表3、呼吸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5、法律名词及注释1、呼吸衰竭:指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或排出足够的二氧化碳,导致体内气体交换失衡的病理状态。
2、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一种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导致肺泡受损、肺功能衰竭的状态。
3、气管切开术:通过切开气管,在颈部建立气管切口,用于机械通气或气管插管。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1. 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环境中。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呼吸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使用指征呼吸机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指征:2.1 呼吸困难呼吸机适用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严重气道阻塞,无法自主呼吸;呼吸肌无力或完全丧失;严重肺功能不全,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2 生命体征异常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严重的呼吸酸中毒: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范围(>50mmHg);心率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血压异常:如低血压、高血压等。
2.3 预防性应用预防性应用呼吸机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常见的预防性应用指征包括:术后患者,特别是进行大手术或有明显高危因素的患者;严重损伤患者,如颅脑损伤、胸部创伤等。
3. 使用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技术要求呼吸机的使用需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技术考核,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熟悉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能够正确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气道;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3.2 监测与评估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参数,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胸腔压(Peak)等。
3.3 安全措施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呼吸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需保持适当的姿势,减少气道压力;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需采取适当的镇静和肌松措施,以减少不适和呼吸机的不良影响。
4.呼吸机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呼吸机对于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⒈引言本文旨在提供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征,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呼吸支持设备,适用于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正确的使用指征能够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⒉使用指征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严重呼吸困难,动态肺容积<50%预期值。
●预期的通气功能不稳定。
●重度呼吸性酸中毒。
●连续或间歇性部分气道梗阻。
⑵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预期的通气功能不稳定。
●预期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局灶性肌无力。
⑶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心力衰竭发作。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预期的正呼气末正压需要>5 cmH2O。
⑷低氧血症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氧饱和度<92%,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
●氧饱和度<90%。
⑸其他适应症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术后需要辅助通气。
●大部分时间需要辅助通气的重症患者。
●对有创通气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⒊使用禁忌症⑴中度或重度面部骨折⑵多发性创伤⑶无法与呼吸机紧密配合的患者,如严重焦虑、不配合等⑷严重呼吸窘迫,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⒋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创呼吸机:也称为非侵入性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罩等非侵入性方式提供的呼吸支持设备,用于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种以气流受限和进行性气流限制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引起。
●神经肌肉疾病:指一类由神经或肌肉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心力衰竭:一种由心脏发育异常或心脏病引起的病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低氧血症:指人体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异常降低的一种病症。
附件:无创呼吸机说明书,患者评估表格。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呼吸机使用指征1. 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用于救治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
通过机械通气,呼吸机能够提供辅助通气,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
2. 患者类型呼吸机适用于以下病情:- 严重肺部感染:如肺炎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 心力衰竭导致的呼吸困难。
- 中毒或溺水导致呼吸衰竭。
- 严重胸部创伤或手术后需辅助通气的患者。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衰竭。
3. 行为指征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呼吸机:- 患者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
- 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浅快。
- 血氧饱和度低于90%。
- 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
- 预计需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在使用呼吸机前,应首先进行基础评估,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相关指标,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等。
- 呼吸机的设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通气模式、吸气压力、呼气末正压和氧浓度等。
-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达到合适的通气效果。
- 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气胸和肺损伤等。
因此,应定期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及时调整通气参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的监护和操作,避免误操作或意外发生。
5. 结论呼吸机是救治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的重要工具,适用于肺部感染、COPD、心力衰竭等疾病。
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参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确保有专业人员进行监护和操作。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呼吸机使用的适应症2.1 呼吸衰竭2.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1.2 严重肺部感染2.1.3 胸部创伤2.1.4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2危及生命的低血氧症2.2.1 顽固性低氧血症2.2.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临床评估指标3.1 动脉血气分析3.2 呼吸频率3.3 氧合指数3.4 呼气末正压4.呼吸机参数设定4.1 潮气量4.2 吸入氧浓度4.3 呼吸频率4.4 吸气时间4.5 呼气时间4.6 呼气末正压5.呼吸机的使用技巧5.1 人机对接5.2监测患者反应 5.3安全措施5.4 饮食和营养6.呼吸机的监测和调整6.1 患者定期评估6.2 相关指标监测6.3 呼吸机参数调整7.维护和清洁7.1日常清洁7.2 定期维护8.紧急情况处理8.1 气道阻塞8.2压力过高或过低8.3 漏气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气体交换异常的病理状态。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3.严重肺部感染:病原体侵入肺部引起的严重感染。
4.胸部创伤:胸部外伤导致胸腔或肺损伤的情况。
5.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导致呼吸中枢受损的情况。
6.顽固性低氧血症:持续存在的低氧血症,无法通过自主呼吸或辅助通气恢复正常。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双肺非心源性渗出性病变,严重影响气体交换。
8.动脉血气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测量血气的氧合、酸碱平衡等指标的检验方法。
9.呼气末正压:以正压维持在呼气相结束时的呼吸机或持续气道正压的参数。
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呼吸器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关于呼吸机技术规范的详细要求。
2.《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我国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管理进行规定和监督。
3.《患者安全保护法》:我国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医疗安全权益。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无创呼吸机使用的具体指引和指征,以确保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治疗效果最大化。
本文档适用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
1-定义1-1 无创呼吸机:指一种通过面罩或鼻咽通道提供氧气和呼气压力支持的设备。
1-2 呼吸衰竭:指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清除足够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吸功能丧失的状态。
2-指征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无创呼吸机可用于改善氧合和减少呼吸困难。
2-2 心力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可用于减轻呼吸困难和改善氧气供应。
2-3 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机可用于改善氧合和预防并发症。
2-4 临床稳定期唿吸性肌无力患者:无创呼吸机可用于提供辅助通气支持,减轻呼吸负担。
2-5 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无创呼吸机可用于缓解呼吸困难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患者:无创呼吸机可用于维持氧合和预防并发症。
2-7 其他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无创呼吸机。
3-设备选择3-1 面罩型无创呼吸机:适用于患者合作性好、气道通畅的情况。
3-2 鼻咽通道型无创呼吸机:适用于患者需要较高气道压力支持的情况。
3-3 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适用于患者需要不同呼气和吸气压力的情况。
3-4 其他类型的无创呼吸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4-操作指引4-1 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和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4-2 设备调整:根据患者气道压力需求和呼吸模式,调整无创呼吸机的相关参数。
4-3 面罩或鼻咽通道适应性:根据患者的面部形态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咽通道。
4-4 患者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以评估呼吸支持的效果。
4-5 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附件:无创呼吸机操作指南(详细操作步骤和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创呼吸机: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无创呼吸机是指一种通过面罩或鼻咽通道提供氧气和呼气压力支持的医疗设备。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是指在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临床诊断,以及支持病人的呼吸功能,识别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情况。
一般来说,呼吸机使用指征包括:
1. 呼吸困难:病人感觉气短、喘息、呼吸短促,并伴有体征如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
2. 呼吸抑制:病人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如呼吸深度减少、呼吸频率减慢,而且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反应。
3. 呼吸潮湿:病人出现呼吸潮湿,也就是病人呼吸时口和鼻部分水汽蒸发而形成的水雾,这种情况表明病人的呼吸功能已经受到极大的损害。
4. 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功能已经完全受损,即使用大量的氧气也无法改善病人的状况,此时需要使用呼吸机来支持病人。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无创呼吸机使用的详细指引。
通过了解和遵守这些准则,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无创呼吸支持,并正确应用该技术。
2. 定义在本文中,以下术语定义如下:- 无创呼吸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设备,可为需要辅助通气或纠正低氧血症等问题的患者提供有效而安全的通气支持。
3. 使用指征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i) 轻度至中度缺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饱和度比值小于200)ii) 告知能够配合并理解口咬固定装置及面罩紧贴要求iii) 复发频率高、临床表现明显b) 心力衰竭失代偿期i)轻到中程度缓慢进行型低灌注ii)反复出现心源性肺水肿症状iii)无创通气治疗前已经采取了最佳药物和非药物措施,但效果不明显c) 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饱和度比值小于150ii)需要辅助通气以纠正缺氧iii)没有禁忌证d) 预防性应用:在高危患者中进行预防使用,如手术后、颈部外伤等。
4. 禁忌证a) 水平面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要求的患者;b) 胃扩张风险增加(例如:近期胃大出血、溶解型消化道穿孔等情况)5. 使用方法a) 设备选择与设置- 根据患者需求及特点选择适当类型的无创呼吸机设备- 设置相关参数包括流量、储存容积和PEEP,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调整b) 排除并发症- 定期检查口罩密封状态,并确保其紧贴患者面部 - 监测氧合和通气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c) 治疗评估- 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动脉血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6.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a) 图片:无创呼吸机设备示意图7. 法律名词及注释a)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A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 结束语本文提供了关于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引的详细信息。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1、概述:呼吸机,也称为人工呼吸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呼吸机使用的指征。
2、呼吸机使用指征分类:2.1急性呼吸衰竭2.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1.2严重支气管哮喘2.1.3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2.1.4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5严重肺纤维化2.1.6严重肺栓塞2.1.7外伤性胸腔积气或气胸2.2慢性呼吸衰竭2.2.1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2.2严重间质性肺病2.2.3肺源性心脏病3、具体指征展开: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1.1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200mmHg3.1.2呼吸频率>30次/分钟3.1.3严重呼吸道酸中毒(pH<7.25)3.2严重支气管哮喘:3.2.1呼气峰流速<50%预计值3.2.2持续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能改善3.2.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3.3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3.3.1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300mmHg3.3.2进行中的治疗(例如抗菌药物、液体管理)无效3.3.3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例如气压伤、肺炎)已发展3.4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4.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3.4.2pH≤7.353.4.3合并呼吸性酸中毒3.4.4未进行过呼吸机治疗4、附件:4.1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呼吸机:医疗器械,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5.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种导致肺功能受损的病情,通常由其他疾病或伤害引起。
5.3严重支气管哮喘: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复发作性收缩和扩张。
5.4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
5.5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一、使用指征1.1 重度呼吸窘迫●患者无法保持自主呼吸●支气管痉挛或阻塞导致气道狭窄●严重肺炎或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呼吸麻痹1.2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轻至中度呼吸窘迫●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唿哨呼吸或呼吸短促●气道高度敏感性●患者无法耐受口鼻导管二、注意事项2.1 设备选择●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型号●选择带有呼气末正压(PEEP)功能的呼吸机,以维持肺泡通气稳定2.2 监测指标●注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等指标●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报警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2.3 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应定期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并清除分泌物●使用无创呼吸机时,要保持呼吸机面罩密封,避免气漏2.4 氧气供应●根据患者需要提供适宜的氧气浓度●定期更换、清洗呼吸机和氧气输送系统2.5 管路和过滤器●严格按照操作指南更换管路和过滤器●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损坏、松脱或污染2.6 安全预防措施●确保呼吸机稳定放置,避免意外移动或掉落●注意患者的体位,避免压迫气道2.7 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呼吸机,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注意清洁和消毒呼吸机的相关部件附件:●根据实际需求,附上适用的呼吸机操作手册等相关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指国家规定的关于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2.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指在患者呼气末期维持气道内一定正压的方法。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1]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1]](https://img.taocdn.com/s3/m/485d13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1.png)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救、手术和康复等。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和注意事项,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而安全地使用呼吸机。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呼吸机的使用是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指征:1. 呼吸衰竭:当患者无法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时,呼吸机可以为其提供辅助呼吸支持。
呼吸衰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肺部感染、肺栓塞、肺水肿等。
2. 意识障碍:当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无法自主维持呼吸时,呼吸机可以提供机械通气。
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头部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镇静剂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3. 高碳酸血症: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血液中碳酸氢盐浓度升高。
呼吸机可以通过调整通气参数来纠正高碳酸血症。
4. 手术操作:在手术期间,患者需要全身麻醉,这会抑制自主呼吸。
呼吸机在手术期间可以保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呼吸机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呼吸机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1. 适当的呼吸参数设置呼吸机必须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参数设置。
这包括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气压力等。
过高或过低的参数设置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适或并发症。
2. 定期检查和清洁呼吸机呼吸机是一个接触患者的设备,因此定期检查和清洁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清洁呼吸机的口罩、呼吸管道和过滤器等部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呼吸机损坏。
3. 监测呼吸机状态和患者反应在使用呼吸机期间,医务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和患者对通气的反应。
这包括检查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吸气和呼气时间,以及观察患者的潮气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呼吸机的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这包括正确连接呼吸机和患者,设定适当的报警限值,并监测患者的安全状态。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引言呼吸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使用的指征,以及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呼吸机的使用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引起的呼吸障碍。
2. 高碳酸血症:由于呼吸功能不足导致的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呼吸机可通过机械通气来辅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
3. 低氧血症:由于肺部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缺氧,呼吸机可以输送含氧气体以提供足够的氧气。
4. 呼吸肌无力:呼吸机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氧气交换。
5. 术后康复:在手术或创伤后,当患者不能自主呼吸时,呼吸机可以辅助呼吸直至康复。
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呼吸机常用于OSA患者,通过持续的正压通气来维持患者的呼吸稳定。
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1. 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在使用呼吸机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吸呼比、吸呼时间、氧浓度等。
合理设置参数可以提高通气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 定期检查呼吸机状态呼吸机是一种机械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其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气管导管是否通畅、氧气管路是否完好、呼吸机是否正常运作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更换设备。
3. 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自主呼吸是否存在等。
及时记录相关数据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 防止呼吸机相关感染在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防止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气管导管、湿化器等易感染的部件,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5. 设定适当承压报警值呼吸机通常设定有压力报警功能,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承压报警值。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呼吸机使用指征1: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机使用的指征,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2:使用指征2.1 临床情况判断- 具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 具有严重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 经过手术或外伤后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
- 具有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如肺炎、其他呼吸道感染等。
2.2 呼吸参数评估- 血气分析显示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200。
- 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
- 呼吸肌疲劳或失败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呼吸负担加重等。
- 严重低氧血症,如动脉氧饱和度(SpO2)<90%。
2.3 监测指标- 呼吸机相关指标,如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等。
- 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气血酸碱平衡、氧合指标等。
- 呼吸力学参数监测,如气道压力峰值(PIP)、平台压力(Pplat)、驱动压力(Pdriv)等。
2.4 预防性使用指征- 预防性使用呼吸机可以帮助预防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适用于高风险患者,如术后患者、危重病患者等。
- 呼吸机的设置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法律名词及注释3.1 呼吸机- 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协助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3.2 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无法维持正常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的状态。
3.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呼吸系统受损,导致氧合能力降低。
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指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疾病。
3.5 支气管哮喘- 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道反复发作性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6 肺气肿- 一种慢性疾病,气体在肺组织中潴留,导致肺扩张和肺功能减退。
3.7 血气分析- 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分析血液中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使用指征、适应证及非适应证(一)使用指征可以从呼吸功能,氧交换,与肺通气三因素来考虑。
凡是通气不足和(或)氧合欠佳,面罩给氧后以下各项常用参数达不到表3-1中所示值者,均需要机械通气,呼吸支持,这也是心肺复苏后病人应首选的治疗手段。
表3-1 人工呼吸机使用指征项目需要机械通气值正常值呼吸功能:呼吸频率(RR)次/min 潮气量(VT)mL/kg >30-35或<5<5或<31正常值10-206-1560-8075-10080-10035-450.3肺活量(VC)mL/kg <15最大吸气负压(MIF)cmH2O <25氧交换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2)mmHg <60通气功能: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 >60死腔指数(VD/VT)>0.6(二)适应证1、外科疾病及手术后呼吸支持。
①严重胸部、肺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和链枷胸、颅脑、腹部及四肢严重多发性创作而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者。
②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行短期(一般术后6-48小时或数天或更长)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减少呼吸作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以利心功能恢复。
③一侧全肺切除及上腹部手术后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④各类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⑤重症肌无力施行胸腺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和缺氧等肌无力危象。
2、气体交换障碍。
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急性肺损伤。
②新生儿透明膜病(IHMD)。
③心力衰竭、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向左分流病人。
④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并感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时。
⑤严重急性肺部感染出现呼吸衰竭时。
3、呼吸机械活动障碍。
①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②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吗啡、巴比妥类药物过量、抑制呼吸中枢)。
③骨骼肌病变及脊柱和胸部畸形等。
4、麻醉和手术中的呼吸支持。
麻醉术中应用机械通气不仅可代替人工手法呼吸,而且可进行治疗。
如颅脑手术中可使用过度通气、排出二氧化碳,刺激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达到治疗目的;心脏手术术中呼吸支持,既可支持呼吸又能改善循环功能。
5、心肺复苏后呼吸支持。
(三)非适应证1、未引流的气胸。
2、肺大泡。
3、肺气肿。
4、支气管胸膜瘘。
5、低血压(在血容量未纠正之前)。
6、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咯血。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使用呼吸机的禁忌证已越来越少,上述非适应证均为相对禁忌,目前公认的禁忌证主要有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大咯血,但也非绝对禁忌证。
当左心急性心肌梗死而有左心衰竭及肺水肿者,仍需要机械通气。
对于大咯血病人,有时需要气管内插管,以保持气管通畅,并及时吸除阻塞气管的血液或血凝块,在间歇期间亦可行辅助呼吸。
常用呼吸模式(MODE)或通气方式的选择使用呼吸机的任何一种通气方式均应考虑如下一些安全条件:①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影响。
②机械通气所引起的肺损伤(或称肺气压伤)。
③尽可能保持通气/血流的正常比值。
④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同时不增加呼吸作功。
因此各类医护人员,尤其是临床医师应很好地掌握各类通气模式的意义、原理、重要作用、适应证、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才能在临床上进行正确选择,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一)机械控制通气机械控制通气(CMV)是与自主呼吸完全相反的一种被动通气方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完全由呼吸机产生,与病人的呼吸周期无关,可用于麻醉中或无自主呼吸的病人,因此,在病人无自主呼吸时,CMV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支持通气的方式。
CMV包括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
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CMV 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使用此方式时,不管病人自主呼吸情况如何,呼吸机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进行间歇正压通气。
在IPPV时吸气由呼吸机产生正压、将气流送入肺内,呼吸道内压升高,呼气时肺内气体靠胸、肺弹性回缩、排出气体、IPPV可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氧合,促使CO2排出、提高PaO2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适应于呼吸停止,通气不足和呼吸功能不全者,尤其适用于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停止,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用肌肉松弛药后作控制呼吸,以及血容量过多的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支持,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二)机械辅助通气(AMV)呼吸机具有触发灵敏度装置(即吸气敏感度),当病人存在微弱的自主呼吸时,吸气时气道内压降至零或负压,可触发呼吸机作功,从而引发呼吸机同步送气进行辅助呼吸。
呼气时,呼吸机停止工作,肺内气体靠胸肺的弹性回缩排出体外。
AMV具有以下优点:①保持病人吸与呼吸机工作同步配合,以利于撤离呼吸机。
②可使因中枢抑制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更易恢复。
其缺点为:①当病人吸气用力强弱不等时,传感器装置的灵敏度调节比较困难,易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换气。
②由于机械装置和管道较长的原因,病人开始吸气时,呼吸机要滞后20毫秒左右才能送气、呼吸频率越快,呼吸机滞后的时间相对越长。
因此病人呼吸频率越快时,AMV通气效果欠佳。
(三)辅助/控制通气(A/C)A/C模式是将AMV与CMV的特点结合应用,当病人存在自主呼吸并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为AMV,其通气频率由病人自主呼吸决定。
当病人无自主呼吸或吸气负压达不到预设触发灵敏度时,机器可自动转换为CMV,并按照预设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送气,因此预设频率作为备用频率,当病人自主呼吸频率不够时,呼吸机即以备用频率取代并送入预定潮气量。
A/C模式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气支持方式之一。
(四)压力支持通气(PSV)PSV是一种部分支持通气方式,在病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通常是呼吸频率够而潮气量不够)的情况下使用。
病人吸气时,呼吸机提供预定的正压,以帮助病人克服气道阻力和扩张肺脏、减少吸气用力,并增加潮气量。
吸气末气道正压消失,允许病人无妨碍呼气。
如果选择压力支持水平恰当,病人能得到需要的呼吸辅助,并能自由决定呼吸频率。
PSV是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与AMV不同之处是当病人吸气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所给予的是一恒定送压力,而吸气流速方式、呼吸深度和吸气时间都由病人自主决定。
随着病人病情好转和呼吸肌疲劳的清除、应及时降低压力支持水平,以便让病人呼吸肌得到锻炼。
PSV仅适合呼吸中枢驱动的兴奋性正常或偏高(即自主呼吸频率正常或偏快)的病人,对于严重中枢性呼吸抑制或麻痹的病人,应避免使用PSV方式。
(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IMV指病人在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断给予CMV,是自发呼吸与控制呼吸的结合,在自主呼吸基础上,给病人有规律的间歇的指令通气,将气体强制送入肺内,提供病人所需要的部分通气量,由于CMV 与自主呼吸不同步时可能出现人机对抗,故IMV已不常用。
SIMV 是IMV的一种改良方式,其优点是保证了机械通气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又不干扰病人的自主呼吸,使用SIMV时除调节通气频率外,还需调节呼吸机的触发灵敏度,通过吸气努力,使指令通气与自主呼吸同步。
IMV或SIMV已成为撤离呼吸机前的必要通气方式。
(六)分钟指令通气(MMV)呼吸机内装有微处理器管理呼吸功能的一种通气方式,为一个每分钟通气量恒定的系统,能保证病人每分钟呼吸一定容量(自主或强制)。
在病人自主呼吸减弱或停止时,呼吸机能自动补偿通气量并报警。
MMV避免了IMV、SIMV的缺点,无需操作者调节呼吸机,同时不干扰病人的自主呼吸,更易从机械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因此,常用于呼吸运动不稳定和通气量有变化的病人,应用于撤离呼吸机则更安全。
(七)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管正压通气(CPAP)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在呼气末维持呼吸道一定正压的呼吸方式。
PEEP可增加呼气末肺容量,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肺膨胀,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增加,同时呼气末正压可使小气道开放,利于二氧化碳排出。
因此,可减少肺不张,改善缺氧,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PEEP可增加胸内压,影响心血管功能,主要是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特别是在血容量不足或使用高PEEP值时,此作用更明显,因此,临床应用时需选择最佳的PEEP压力,达到既改善通气,改善氧合,提高氧分压,而又对循环功能影响最小或无影响。
一般来说,当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选择恰当,当FiO2达50%或以上,PaO2仍小于60mmHg时,可适当加用PEEP、且PEEP从490Pa(5cmH2O)开始,根据氧合改善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逐步升高,最高以不超过1471Pa(15cmH2O)为宜。
CPAP是在病人自主呼吸状态下,于吸气期和呼气期均由呼吸机向气道内输送一个恒定的新鲜正压气流,正压气流大于吸气气流,气道内保持持续正气,气流量和正压可按病人情况调节,吸气期恒定的正压气流、可使潮气量增加,吸气省力,从而减少吸气作功,病人自觉舒服;呼气期持续气道内正压,可起到PEEP作用,有助于防止肺萎缩,改善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治疗ARDS,哮喘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同时在撤离呼吸机前,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可使用CPAP、196-490Pa(2-5cmH2O),对降低 FiO2和提高PaO2是十分可取和非常有效的。
PEEP和CPAP之区别为:①产生方式不同,PEEP为呼气末由呼吸机输给一个正压气流,而CPAP则在吸气与呼气末均由机器输送持续正压气流。
②使用对象不同,PEEP是机械通气时使用,而CPAP 则在病人有自主呼吸时使用。
③对生理影响不同,PEEP增加呼吸肌作功,而CPAP可减少吸气用力,减少呼吸肌作功。
④对循环的影响不同,PEEP对循环的影响大,而CPAP对循环的影响小。
⑤增加功能残气量的水平不同,PEEP功能残气量增加较少,而CPAP增加则较多。
(八)自主呼吸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较好时,呼吸机辅助病人增加新鲜气流,减少呼吸作功,自主呼吸方式常由CPAP和PSV组成,CPAP和PSV都是由于病人的自主呼吸达到触发水平后工作的,能够辅助病人的部分呼吸作功。
(九)深吸气深吸气即每间隔一段时间或一定的呼吸次数通气后、呼吸机送入一次相当于1.5-2倍潮气量的气量,自动强加一次深吸气,其生理功能为定期使肺泡过度扩张,可预防长期IPPV时肺泡凹陷不张,可防止肺萎缩。
Sigh在现代多功能呼吸机均有可预设装置。
(十)反比通气反比通气(IRV)即吸:呼(I:E)比值与正常的I:E比值截然相反,吸气时间>呼气时间。
I:E可在1:1-4:1的范围内调节。
反比通气由于吸气时间延长,其机制类似PEEP,能改善氧合,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可防止肺泡萎缩。
但IRV可使平均气道压力增高,心排血量减少和肺气压伤机会增多,因此一般只限于自主呼吸消失的病人使用,即一般只有VCV,PCV两种形式才能进行I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