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成瘾论文
摘要:与非网络成瘾者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更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感受到更强烈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提示需要引导大学生恰当地选择适宜的上网活动,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媒介。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普遍性工具。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它在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中伴随着网络而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已经成为日益突
出的心理卫生问题。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网络使用群体,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多样的知识和娱乐方式,他们发展尚不成熟的心理同时也受到一些网络负面因素的巨大冲击,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达94.5%,其中网络成瘾者所占的比例在3.6%至18.09%之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日益突出,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特征,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使其能合理高效地
使用互联网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思路和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高校
一、二、三、四年级并且有上网经历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13份,收回88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10份,有效回收率88.7%。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上网时间、上网活动等情况。
1.2.2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采用美国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
问卷,问卷共有8个条目,采用“是”和“否”计分,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该问卷在研究中使用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被试得分在5分及以上者确定为网络成瘾学生。
1.2.3 抑郁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抑郁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因其能直观反映个体抑郁的主观感受,并评价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目前已广泛用于个体情绪状态的评定以及调查、科研。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4。
1.2.4 焦虑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焦虑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可评价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78。
1.2.5 UCLA孤独量表采用UCLA孤独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孤独感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用于测量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孤独感的程度,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7。
1.3 施测方法采用团体测验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组织施测,测试前向被试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征得被试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被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程序填答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并进行问卷质量和可靠性的初步评定,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网络成瘾检出率及一般情况比较在810名被试学生中,男生356人,占被试总人数的4
3.9%;女生454人,占被试总人数的56.1%。一年级216人,二年级203人,三年级198人,四年级193人。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2±1.58岁。
检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有53人,占6.5%(53/810);男33人,占男生总数9.3%(33/356),女20人,占女生总数4.4%(20/45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1,
P<0.01);一年级15人,占一年级被试人数的6.9%(15/216),二年级19人,占二年级被试人数的9.4%(19/203),三年级11人,占三年级被试人数的5.6%(11/198),四年级8人,占四年级被试人数的4.1%(8/193)。
2.2 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比较
对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网络成瘾组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81.1%)、网络游戏(62.3%)、娱乐(75.5%)、下载(60.4%)、网络聊天(73.6%);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84.1%)、娱乐(81.2%)、信息收索(60.0%)、下载(68.6%)、网络聊天(54.6%);二组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信息收索、网络聊天活动中的人数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而网络成瘾组在信息收索方面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
2.3 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评分比较对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评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率为6.5%,与国内沈潘艳等的研究结果接近[6]。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6.9%,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9.4%,三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5.6%,四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4.1%,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最高。Morahan-Martin等的研究结论显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大学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四倍[1]。本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者中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这与国内外以往许多研究结论一致[5,7]。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原因:①男生比女生对上网兴趣更大,对网络的敏感性相对高于女生;②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男女两性在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有关,相对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追求外部刺激,网络的挑战性、新奇性和娱乐性对男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遇到冲突和困惑时,多不愿对家人和朋友倾诉,更倾向于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支持和安慰,加之男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从而逐渐沉迷于网络世界[4]。其原因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Young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提示,网络成瘾者比较倾向于网络聊天、网络互动游戏等活动。因此,他认为互联网本身并无成瘾性,但特殊的网络应用促使了网络成瘾的发生[2]。国内研究亦有类似结论[3]。本研究以多选题形式调查大学生的主要上网活动,按应答人数的百分比统计,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集中于浏览网页、娱乐、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