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
试用期长度规定
![试用期长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d5378e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5.png)
试⽤期长度规定根据我们社会⼯作岗位的惯性认知,想要正式⼊职⼯作,需要经过试⽤期。
在试⽤期后,单位想要继续与员⼯续约的,续签劳动合同,俗称转正。
那么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规定中,有关试⽤期长度规定是怎样规定的?为此,店铺⼩编做出以下的答复:⼀、试⽤期长度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详细内容劳动合同法针对滥⽤试⽤期、试⽤期过长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限定能够约定试⽤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期细化。
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以上的,可以约定试⽤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
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2]这是针对⽤⼈单位不分情况,⼀律将试⽤期约定为六个⽉,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期的唯⼀参照。
(⼆)同⼀⽤⼈单位与同⼀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期。
(三)为遏制⽤⼈单位短期⽤⼯现象,不是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期。
以完成⼀定⼯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的,不得约定试⽤期。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期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修改为⼀年以上。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期相同的,试⽤期不成⽴,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总⽽⾔之,正常情况下,试⽤期为三个⽉到⼀年,单位试⽤期超过法定年限的,都属于违法⾏为,可以举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店铺⼩编整理的关于试⽤期长度规定问题的全部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疑问,可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劳动合同法》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83d981dc77da26924c5b098.png)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解读】本条是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新招收职工的利益,使被录用的职工有时间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在用工过程中,目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
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问题是劳动合同立法中劳动者意见最多的问题之一。
试用期期限法定标准
![试用期期限法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16305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3.png)
试用期期限法定标准
今天,劳动合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劳动法律法规从指导原则发展到强制性规定,产生了更多的福利保障和社会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期限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将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之内,以及在未经用人单位的形式批准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进行与就业关系有关的实践管理行为,而用人单位可以在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决定继续或终止劳动关系。
法定试用期期限是由劳动法律规定的,试用期期限的长短可以根据雇用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全日制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限为不超过6个月,较高职务的企业负责人,其试用期期限为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限为不超过3个月。
如果用人单位选择非全日制劳动者,那么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试用期期限可以延长至不超过6个月。
在地方上,一些省份和自治区政府也制定了试用期期限的规定,例如湖北省的《湖北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试用期期限为3个月;浙江省的《浙江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全日制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限为3-6个月,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限为1-3个月。
此外,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期限内承担职工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
在实施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严格遵守试用期期限的法定规定,双方应当把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期限写明,同时
对试用期期限有一份明确的记录,以防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试用期期限的法定规定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保护作用,特别是对处于劳动关系中的双方,应当尊重试用期期限的法定规定,根据合同规定加以维护,以免给自身不必要的损失。
2024年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二篇)
![2024年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6c98e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a.png)
2024年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明确指出,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但其时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此理解不足,导致在试用期约定上存在违规行为。
以下就试用期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在劳动合同中正确约定试用期进行阐述。
所谓试用期,亦称适应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旨在双方相互了解、选择的考察期,时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该期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双方评估是否适合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明确指出,试用期的约定属于可选条款,而非必备条款,是否约定由双方协商确定。
但一旦约定,就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试用期的约定应由双方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强制规定。
2. 试用期时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 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下的,试用期时长应根据合同期限相应调整:____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____天;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____天。
对于两年以上的合同,试用期可在六个月内约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完成特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4. 试用期的约定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得单独计算。
即试用期结束后才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若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则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5.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工种改变的劳动者。
续订劳动合若劳动者工种未变,则不再约定试用期。
6. 试用期不得延长。
双方在试用期内均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得以延长试用期的方式进行考察。
《劳动法》还规定,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试用期的延伸阅读,有观点提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的规定,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此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并无必要。
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多久
![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多久](https://img.taocdn.com/s3/m/382772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a.png)
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多久
在制定劳动合同时,试用期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关系到员工的权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的长短有直接的关联。
对于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设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因此,对于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两个月。
试用期是员工与企业相互了解和适应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态度以及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同时,员工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试用期内,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企业不得以试用期为由降低员工的待遇。
此外,企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有正当理由,并且需要提前通知员工或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于员工而言,试用期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争取转正的机会。
员工应当在试用期内积极表现,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员工也应当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拖欠工资等情况,应当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总之,对于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两个月。
在试用期内,企业和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通过相互了解和适应,建立起良好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3f881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png)
劳动合同试用期、见习期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见习期的管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的试用期和见习期管理。
第三条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见习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为了相互了解、适应和评估而设定的特定阶段。
第二章试用期规定第四条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于相互了解、适应和评估的期限。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五条劳动合同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六条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七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章见习期规定第八条见习期是用人单位为了培养新入职劳动者的工作技能、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设定的期限。
见习期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见习期内的劳动者应当接受用人单位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见习期劳动者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工作安排,确保见习期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四章试用期和见习期的终止与解除第十一条试用期和见习期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劳动者在试用期和见习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试用期期限是多久
![试用期期限是多久](https://img.taocdn.com/s3/m/0b434c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f.png)
试⽤期期限是多久劳动合同期限超过三个⽉但是未满⼀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
如果劳动期限超过⼀年不满3年的,试⽤期不得超过3个⽉。
三年以上的不得超过6个⽉。
关于试⽤期期限问题,下⾯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试⽤期期限是多久1、试⽤期期限为⼀个⽉⾄六个⽉,最长不得超过六个⽉。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年的,不得超过⼀个⽉。
3、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个⽉。
4、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超过六个⽉。
5、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试⽤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同⼀⽤⼈单位与同⼀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期。
以完成⼀定⼯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的,不得约定试⽤期。
试⽤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期的,试⽤期不成⽴,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不得再次约定试⽤期的情形有哪些以下六种情形均不得再次约定试⽤期:(1)是劳动合同期满续订劳动合同的;(2)是劳动者因病或者⾮因⼯负伤,医疗期满后从事⽤⼈单位另⾏安排的⼯作的;(3)是劳动合同履⾏期间劳动者⼯作岗位变更的;(4)是⽤⼈单位招⽤同⼀劳动者且上次招⽤时双⽅约定的试⽤期已实际履⾏或者已部分履⾏的;(5)是⽤⼈单位与初次就业的军队转业⼲部、指令性安置的复退军⼈以及军转⼲部随调家属等政策性安置⼈员订⽴劳动合同的;(6)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 试用期三个月签几年合同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 试用期三个月签几年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2c4da242770bf78a64295426.png)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试用期三个月签几年合同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试用期三个月签几年合同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以供大家参考!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新招收职工的利益,使被录用的职工有时间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在用工过程中,目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
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约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约定](https://img.taocdn.com/s3/m/d0c0cb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8.png)
一、试用期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于互相了解、选择的一段期间。试用期的长度原则上有明确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相应进行调整。
二、试用期期限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试用期权益保障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全部劳动权益,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为由降低劳动者的权益;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享受医疗期待遇。
六、违反试用期约定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违反试用期约定的,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三、试用期约定
1.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对同一劳动者多次约定试用期,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请双方认真阅读本文档内容,签订劳动合同后,共同遵守试用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506b8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5.png)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劳动仲裁时间一般多长时间劳动仲裁时间一般是45日,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所以,劳动仲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日。
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1、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材料补正之日起计算;2、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增加、变更仲裁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3、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4、案件移送管辖的,仲裁期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算;5、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期限内;6、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另行计算的其他情形的。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1、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申请立案;2、仲裁机构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3、仲裁机构开庭审理;4、仲裁机构进行调解;5、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劳务合同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务合同关于试用期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320c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9.png)
一、试用期概述试用期是劳务合同中的一种特殊条款,旨在让雇主和雇员在正式签订长期劳务合同前,对彼此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进行考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试用期相关规定的详细说明。
二、试用期期限1.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2.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3.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4. 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或者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三、试用期工资1.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拖欠。
四、试用期解除合同1. 雇主解除试用期合同的条件:a. 雇员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b. 雇员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c. 雇员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d. 雇员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e. 雇员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f.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雇员解除试用期合同的条件:a.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b.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c.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d.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e.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f.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g.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五、试用期工资支付1.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拖欠。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多长?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多长?](https://img.taocdn.com/s3/m/e59b521eda38376bae1faecb.png)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多长?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多长?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多长?新劳动法试用期的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针对滥用试用期、试用期过长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附上详细的解释:(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
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
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员工试用期期间法律规定(3篇)
![员工试用期期间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ad12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b.png)
第1篇一、引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了相互了解、考察对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而设立的一个阶段。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试用期期间的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员工试用期期间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试用期的概念及适用范围1. 概念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正式建立劳动关系前,为了相互了解、考察对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而约定的试用期限。
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
2.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适用于以下情况:(1)初次就业的劳动者;(2)再次就业的劳动者;(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
三、试用期的期限及约定1. 试用期的期限(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2. 试用期的约定(1)试用期不得超过法定期限;(2)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3)试用期可以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试用期的工资及福利待遇1. 试用期工资(1)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2)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2. 试用期福利待遇(1)试用期内的福利待遇应当与正式员工相同;(2)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给予试用期内员工一定的补贴或者奖励。
五、试用期的解除及终止1. 试用期的解除(1)用人单位可以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2)劳动者可以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2. 试用期的终止(1)试用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续签劳动合同;(2)试用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均未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8d23d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3.png)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试用期是雇佣关系中常见的制度,该制度让雇主和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互相试探和了解,为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和解除合同的选择。
劳动法对试用期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一、试用期时间根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时间为6个月。
雇主与员工可以协商试用期的具体时间,但是无论试用期的协议时间多长,最长试用期都必须在6个月以内。
二、试用期工资和福利待遇在试用期期间,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得低于所在企业或行业的最低标准。
试用期工资应当以小时、天或者月计算,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员工在试用期也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带薪病假等。
试用期期间,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雇主不得以试用期为由减少员工的权益。
三、试用期期间员工权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期间,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一样的权益和待遇。
这意味着,雇主在试用期期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对员工权益的保护,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试用期期间,雇主有权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表现、适应能力等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必须合理,并且在试用期结束前及时告知员工评估结果。
如果员工表现不符合雇主的要求,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必须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试用期合同解除试用期合同解除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试用期期满,雇主与员工达成了正式的劳动关系,不再需要试用期合同;二是在试用期内,根据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解除了试用期合同。
当试用期期满,双方可以继续维持雇佣关系,雇主可以与员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
在双方继续合作的情况下,双方应当根据具体岗位和行业的要求,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工资待遇、福利等内容。
除了试用期期满,试用期合同还可以根据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提前解除。
双方约定的解除条件必须明确,一般包括双方提前解除的通知期限和相应的经济补偿标准。
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合同的提前解除应当支付试用期内已工作日数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关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1aec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f.png)
第1篇一、引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双方为了相互了解而约定的考察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试用期工资、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试用期的法律规定1. 试用期的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 试用期的约定试用期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上述规定的期限。
3. 试用期的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4. 试用期的考核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内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等。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应当按照约定参加考核。
5. 试用期的解除(1)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
(3)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试用期工资的规定1. 试用期工资标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试用期工资的支付试用期工资应当与正常工资同期支付。
四、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1.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违约金。
2.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1b967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3.png)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我国劳动法对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试用期的设立。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立试用期,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用人单位工作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内,可以作为试用期。
第二,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对员工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工资可以少于正式员工的工资标准。
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试用期的解除和终止。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或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
但需要提前向员工发出书面通知,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具体的经济补偿标准不同地区可能有差异,但不得少于一个月工资。
第四,试用期的评估和确认。
在试用期结束时,用人单位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用人单位应该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否则,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终止劳动关系。
总之,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试用期的设立、试用期工资待遇、试用期的解除和终止以及试用期的评估和确认等方面。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保障。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15f60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2.png)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是指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劳动者进行试用的制度。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用期的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开始生效之日起不超过六个月的期间。
试用期不宜过长,原则上
应在三个月左右。
二、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待遇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受与正式职工相同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
用人单位不得降低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并应保障其权益。
三、试用期期间的解雇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雇试用期工作不合格的劳动者,但应当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相应的赔偿。
赔偿标准为试用期工资的一个月。
四、试用期期间的权益
试用期间,劳动者享有和正式职工相同的劳动安全保障权益。
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工作不得采取歧视、虐待等不公平待遇的行为。
五、试用期期满后的处理
试用期满,劳动合同未解除的,即转为正式职工。
双方应当继
续履行劳动合同,并享有正式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和权益。
六、试用期的延长
双方可以协商延长试用期,但延长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原试用期的一半。
用人单位不得滥用延长试用期,以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我国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主要规定。
试用期的设立,可以使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都有一定的作用。
新员工试用期法律规定(3篇)
![新员工试用期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3307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0.png)
第1篇一、引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新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为了相互了解和适应而设立的一段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员工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包括试用期的期限、工资待遇、解除条件、法律后果等内容,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试用期期限1. 试用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 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三、试用期工资待遇1. 工资支付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工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四、试用期解除条件1.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⑤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有多长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1015aad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e.png)
劳动法规定员⼯试⽤期有多长时间
⽤⼈单位初⽤劳动者都会约定⼀段时间的考察期。
有关劳动者和⽤⼈单位对试⽤期的约定,劳动合同法中有具体的规定,⽽员⼯试⽤期有多长时间?下⾯店铺⼩编就带领⼤家⼀起来了解⼀下吧。
《劳动法》第⼆⼗⼀条规定:“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期。
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
”
试⽤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
试⽤期有上限,没下限,甚⾄可以约定不需要试⽤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具体来说就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半年)以下的,试⽤期不得超过⼗五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到⼀年的,试⽤期最长不超过三⼗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还特别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满⼀年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三个⽉;
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另外,⾮全⽇制⽤⼯的劳动关系不得约定试⽤期。
⽽新录⽤的公务员试⽤期为⼀年。
以上列举的法律法规是各⽤⼈单位均必须遵守的,如果地⽅性法规还有其他规定的也要遵守。
在格式合同或公司规章中,求职者发现有与法律相冲突的规定,则要善于⽤法律武器保护⾃⼰。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来店铺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时间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劳动合
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
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
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
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新
招收职工的利益,使被录用的职工有时间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
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
在劳动合
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
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在用工过程中,目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
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
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
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
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
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
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
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
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问题是劳动合同立法中劳动者意见最
多的问题之一。
劳动合同法针对滥用试用期、试用期过长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
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
具体规定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
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
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
但有些
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
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
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
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
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
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
带来的风险。
德国《非全日制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不能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才可以约定。
意大利
法律规定,一般工人的试用期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技术人员为三个月,企业管理人员为六个月。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
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
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三)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能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
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
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
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
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
手段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条款。
(二)同时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
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还包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
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
等协商的权利。
不能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加以限制,与其他劳动者
区别对等。
(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还是三年、五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约定了试用期,劳动合
同期限的前一段期限(比如可能是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星期,可能是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是试用期,试用期是包括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里。
不管试用期之后当然订立劳动合同还是不订立劳动合同,都不允许
单独约定试用期。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体现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体平等。
如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
期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
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