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9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第Ⅰ卷(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吐.(tǔ)槽社会不公,抱怨怀才不遇,因而踟.(chí)蹰不前,这不过是找一个堂
皇的借口而已。当你拂去往日心灵的积弊与尘垢,用婴儿水晶般的瞳孔打量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在严冬季节,周遭仍然暗涌着奇迹抽芽带来的层层新绿。
B.中华文明硕果累累(lěi),仰韶的彩陶、良渚(zhǔ)的玉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不胜枚举,这些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
C.雄心期决胜,壮志在必克。我们要多些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乘.(chénɡ)势而上的机遇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汇聚全体国民的磅礴力量,再接再厉,砥砺攻艰,铿(kēng)锵前行,争取更大的胜利。
D.站在兵马俑(yǒng)坑前,我们看见的秦朝文物几近全部。细心倾听,甚至可以听见金戈铁马的嘶杀声。这令人震惊的兵马俑,不过是秦文明中的沧海一粟(sù)。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2)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干扰中剥离出“演绎”的成分,去伪存真,真相,呈现出万事万物的真实状态。
(3)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
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A.侦查厘清披阅
B.侦查理清批阅
C.侦察理清披阅
D.侦察厘清批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蓟县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
B.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
C.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
D.法治教育的开展不能一味地加大课时量,课时总量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做“加法”无疑是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的
4.下列对有关名著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
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辩”。
B.哈姆莱特说“我的命运在高声呼喊”。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继承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统,把人物命运置于不可违背的天意之下,让主人公在命运和神祇面前觉察出自己的渺小。
C.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
D.《三国演义》善于写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扣人心弦。如官渡、赤壁、彝陵之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
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
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
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在迁徙的途中,它们表现出在
人们看来的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
B.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中,用雁来作为五礼之贽,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
C.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和绘画中的画鹊兆喜都表达了人们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