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的历史性巨变
科技创新对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d2ca53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1.png)
科技创新对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者:杨孝海徐桂鑫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2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与民生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實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而技术创新就是打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河南农业生产和发展历史悠久。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南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在产业结构布局上,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当然,在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被破坏、农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农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不容忽视。
注重科技创新在优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实现高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一、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形势简析(一)农业科技需求旺盛河南是农业大省,总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这个客观条件决定了河南省在农业方面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河南省农业发展急需创新改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商品品质,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农业科技产出不足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投入较大。
河南省政府积极提高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科技人才投入等。
虽然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大,但农业创新方面的科技成果较少。
目前,还满足不了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把新技术转化成农业科技成果,从而在农业实践中得以应用,但是在这个转化阶段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参与企业不多、市场导向效果不好、缺乏相应的高校人才培养等。
二、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简析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就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展开分析、叙述。
(一)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1.粮食生产稳定,整体产能持续提升。
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的河南农业演变轨迹(1949-2012)
![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的河南农业演变轨迹(1949-2012)](https://img.taocdn.com/s3/m/85244b0276c66137ee0619e1.png)
题尤为严峻。因此 , 2 0 1 1年 国务 院下 发 了《 国务 院支持 河南省加快建 设 中原经济 区指 导意见》 ( 以下 简称 “ 意 见” ) , 《 意见》 明确 指出中原地处我 国中心地带 , 是中华 民族和华夏文 明的重要 发源地 。明确 支持河 南省积极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地域研究 与开发
ARE AL RE S EARC H A ND DE VEL O P ME NT
Vo 1 . 3 3 No .1 Fe b.201 4
多功 能 农 业 视 角 下 的 河 南农 业 演 变 轨 迹 ( 1 9 4 9 -2 0 1 2 )
担 心将 来 谁 来 种地 的 问题 , 而 由这 一 切 所 带 来 的农 业 生
的《 2 1 世纪议程》 中。此后 , 联 合 国粮农组织 ( F A O ) 、 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 E C D) 、 世界贸易组织 ( WT O ) 先后 在不同场合 使用 了该概 念…。虽 然多功能 农业 问题 最 初是世界 贸易保护 主义 的范畴 , 但其理念和特征却和可 持续发展农业不谋 而合 , 因此 , 这一 概念 日益深入人 心
探索不 以牺牲农业 和粮食 、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 协调发展 的路子 , 并 明确提 出要把 中原经 济区建成华夏 历史文 明传承创新 区。在此背景 下, 要求人 们重新 审视 农业的地位和功能 , 从农业本身特点出发思考问题 。
O E C D连续发布了多个关于多功能农业 的研 究报告 , 在
本功能外 , 还具 有提供 具 有 多种用 途和 功能 的非经 济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分布格局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分布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69b7fd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4.png)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分布格局概述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河南省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格局。
历史背景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是河南省的主要经济来源,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种植和农牧业。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农业用地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用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用地逐渐减少。
大面积的农田被用作发展工业和建设城市,农业用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工业用地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河南省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区和工厂。
特别是河南省的沿海城市,如郑州和洛阳,工业用地的需求极大。
由于工业用地的需求量大,土地利用结构中工业用地的比例逐年上升。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化是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也在迅速上升。
大量农田和荒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生态用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河南省开始加大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力度。
大量的山林、湖泊和湿地被列为生态用地,用于保护稀有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生态用地的面积逐年增加,成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农业用地分布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平原地区,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是农田最集中的区域。
同时,河南省还有一些山地和丘陵地区,农田用地分布相对较少。
工业用地分布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尤其是郑州、洛阳、南阳等沿海城市。
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工业经济。
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各大城市和新兴城市,如郑州、洛阳、南阳等。
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地区。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095d384b73f242336c5f81.png)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和产业集聚区转移,新型农村社区方兴未艾。
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边缘化”、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缺位”、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农民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亟待完善等一系列的挑战。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转变领导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强化主体素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农民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经济组织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视问题与挑战,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环境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南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农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薄弱的环节,农民对体制改革的要求也就特别迫切。
改革开放之前,河南农村与全国一样,人民公社是主要的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20683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5.png)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成就说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成就,哎呀,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啊。
想想看,以前的河南,虽然地大物博,但经济发展嘛,真是叫人捉急。
可是,改革开放一来,整个河南就像是吃了激素一样,迅速壮大,瞬间焕然一新,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先说说这经济啊,老百姓的生活真是一天一个样。
以前啊,农村的孩子们放学后没事可干,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都能上学,甚至有些孩子还出国留学,真是开了眼界。
听说现在河南的GDP已经排在全国前列,厉害吧!这可得感谢咱们的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地吸引外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哎呀,听说那条郑州的地铁线一开通,简直像是给城市打了鸡血,通勤变得飞快,谁还愿意走路呢?再说说咱们的农业,哎,这也是个大转变。
以前的小农经济现在都成了现代化的大农业了,种地的兄弟们不再是用手推车,而是开着大拖拉机,真是牛逼哄哄。
咱们的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听说这几年的小麦和玉米那是丰收得不要不要的,真是颗粒归仓。
农民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过上了好日子,日子好得像蜜一样。
文化事业也搞得风生水起。
以前河南的文艺活动少得可怜,现在你去看,那可是丰富多彩啊!从戏曲到音乐,从绘画到舞蹈,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简直就是个文化大熔炉。
每年还会举办各种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游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像是豫剧、木版年画,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保护得妥妥的,真是太棒了!科技的发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你想啊,河南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一座接着一座,简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那些年轻人纷纷投身于新兴行业,真是风头劲劲。
听说咱们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移动支付、共享经济,那是越来越流行。
谁还记得以前出门得带一大堆现金?现在,手机一刷,搞定所有,真是方便得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特别好。
你说,这以前的交通可是让人头疼,山路弯弯,搞得人晕车。
如今,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铁路,都修得顺顺当当,真是快得像飞一样,随便去哪儿都不怕堵车。
尤其是郑州的机场,国际航班都多了起来,出国旅游变得轻松多了,真是一家老小都乐得合不拢嘴。
初中历史河南初二期末考试测试试卷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历史河南初二期末考试测试试卷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0e49c0910ef12d2af9e7ce.png)
2018-2019初中历史河南初二期末考试测试试卷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战士们唱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时代战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城这一历史镜头反映的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出现的“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时代战歌出现在北伐战争中。
此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
2.抗战开始后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取得重大胜利的将领是()A.林彪B.李宗仁C.张学良D.傅作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台儿庄”可知,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中台儿庄战役的有关情况。
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李宗仁,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B.①②⑤③④C.②①④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⑥③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故选A。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cd286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9.png)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河南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原经济建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的经济主体向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巨大转变。
河南经济社会近年来的发展形式近年来,河南一直把稳增长摆在最高的位置,准确的找到河南发展实际与国家宏观政策的结合点,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八项关键举措”、“稳增长促使型保态势行动计划”扩大有效投资“双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始终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同时全面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4条,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连通所有县城,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全国首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善。
今年预计郑州机场客货运增长15%以上,郑徐高铁正式投入运营,郑万、郑合高铁加快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
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4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00公里,一批重大能源、水利、信息网络项目加快实施。
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34个,发展载体持续壮大。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对于GDP8.1%的增长速度,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说,目前,全国上下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也是经济发展困难期,大多数省份GDP增速处于6时代,而河南依然处在8时代,高速发展时迅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增长数据特别难得。
河南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河南省不仅实现了逆势高速发展,而且首次跨入4万亿俱乐部,难能可贵。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3577f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7.png)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措施的相继落地,河南农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政策引领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状河南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也以养殖业、果蔬产业和农业机械化为支撑。
目前,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生产基地之一。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河南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河南的养殖业也发展迅猛,肉禽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
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河南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依赖传统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
农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质量下降和农药农残等环境问题也妨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引领为了促进河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领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
政府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新品种。
其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鼓励和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第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田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
政府增加对农业灌溉设施和水利工程的投资,提高农田整治率和灌溉率。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河南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农业科技的进步将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河南农业将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效。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调整农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产业集群,将为河南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结合,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河南农村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3ac992fad6195f302ba65e.png)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变化及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与问题班:1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长:王啸坤,3月26日-4月15日,XXXX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与问题从衣着到生活习惯,从观念到行为模式,从政治和经济到社会文化,每一个变化都是令人惊讶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深深感受到的。
改革开放30年是生产力发展最快的30年,是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的30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30年,是人民群众受益最大的30年,是社会最安宁的30年,是人民最满意的30年。
这也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的30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河南走出了一条从沉寂到崛起、从追赶到跨越的独特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光明的明天!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变化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目的调查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的巨大变化,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河南省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调查结果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的变化和问题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在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居民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从服饰到生活习惯,从观念到行为模式,还是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河南的变化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30年后,有多少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改革开放的伟大春风唤醒了中原大地,激发了滚滚发展的浪潮,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南走出了一条从沉寂到崛起、从赶超到跨越的独特发展道路。
1。
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乡变迁(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变迁简介|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新时代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实现中国当代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中国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社会转型也开始了。
XXXX年中国在1978年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之我见
![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124024c69eae009581bec31.png)
整 体 水 平 薄
j
.~ .
维普资讯
创 新 之 我见
其它专业种养 区域 . 扩大生产面积 , 落实 精作管理责任 ,引导农 民向农业优质化 、 规模化 、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 二、 减轻农 民负担 , 加大政 府服务力 度。 近几年 , 由于种种原因 , 产品价格 农 持续低迷 . 农民收人下降 . 各种提 留、 摊 派等 不合理 的负担十分沉重 ,农 民的许 多合法权 益得不到保障 ,劳动积极性不 高, 轻农重商倾 向严重 . 至出现大面积 甚 抛荒现 象 .直接影响到 河南 省农业 的发
基 础地 位 。
面对 日益激烈 的农 产 品市场 竞争 . 各级政府要完善多级农 业发展行动规划 . 稳 定农 业基 础地位 .把农 民的分散 生产 与社会 化服 务结合起来 .在优势 产品和 生态产 品上下功夫 ,维护 农村的生态 平 衡 .针 对人世绐河南 省农 业和农村经 济 带来的严峻 挑战 ,我国政 府提 出 了实施 优势产业带 等重大措施 ,重点加强黄淮 平原优质 、专用小麦带和 中原 地区牛 羊 肉产业带的 建设 ,确定 了河南 省的宏观 发展规划。 此 , 对 河南省农 业发 展应因地 制宜 , 科学定位 ,对土地 质量 、水质、气 候 、光照等 自然 因素和 农业资源状况 进 行科 学调查 、 测定 , 在台理的规划和 区划 的基础 上,建设一批 示范区和 生产基 地 , 精作管理 . 发展河南特 色农 业 , 包括小 麦 区、大豆 区、 菜区、水果区、养殖区和 蔬
科技 创新 求发 展
面对人世的 挑战 .如何走好 河南省 农 业发展之路 我 国未来十年 《 业科 农
技 发 展纲 要 》 明确 提 出 ,“ 现 传 统 农 业 实
际竞争力弱 . 河南 省始 终以 高产 为发 展方向 , 对质量要求 不高 . 忽视农业标准 化和 质量检测 .使 得农产 品无论 质量和 价格 均难与国外产 品抗 衡 .又 因农 产品 市场 流通不畅 . 信息 闭塞 , 生产布局和资 源得 不到合理利 用。 人世后 . 农产品关税 从 目前 2 %~ 0 O 8 %下调 至 1%左右 . 口 O 进 限额 进一步 放宽 .绐河南省农业发 展带
河南—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取得的成就 PPT课件
![河南—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取得的成就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060a0f4431b90d6c85c73e.png)
1989年12月1日,开封黄河公路大桥剪彩通车,沟通了豫东与豫北的公路运输。该 桥全长4475.09米,于1988年2月10日开工,1989年9月26日竣工。
1991年6月30日,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310国道开封至洛阳段建设工程 正式开工。
1997年8月28日,随着郑州新郑机场的正式启用通航,河南结束了没有专用民用 机场、没有现代化空港的历史。 2006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3439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小 麦 连 年 高 产 , 乐 坏 农 家 人
河南食品工业靠 技术和市场创新崛起, 已成为河南工业的支 柱产业,综合实力排 全国前列,悄然改变 着国人的“厨房”。
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畜牧 业重要指标比较
走向工业强省
从1978年到今天,经过调整恢复、蓄势发展、加速起飞 三个阶段,如今的河南工业企业总数比30年前增加了50多倍,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实现利润分别比30年前增加了51 倍和199倍,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已成为河 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个蓬勃发展、竞争力日益增强的新兴工业大省在祖国 辽阔的中部迅速崛起,正以更加铿锵的脚步迈向工业强省。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郑 石 高 速 公 路
科技展翅高翔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整体科学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 社会发展贡献大幅提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具体表现有: ——全省目前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94家,其中省属科研机构64家, 中央驻豫科研机构31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618家,企业已经成为科技 研发的主体。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1978年的约2.7万人增长至现在的17.7 万人,长期在豫工作的“两院”院士16人,特别是省属单位自行培养中科 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78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为4304万元,到2007年,全省科学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1.13亿元。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7.6 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22%。 ——全省共建设了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 级和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3 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 新技术企业62家。
河南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
![河南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e5092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0.png)
河南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河南省的三大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本文将重点讨论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
一、农业产业1.农业现状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产业一直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河南省的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大,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农业发展趋势(1)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产量,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因此,河南省农业产业将继续向现代化发展,农业结构将逐渐调整。
传统的粮食种植将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种植将逐渐增加。
(2)农业科技创新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打造河南省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农业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农业领域,河南省也将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农业生产体制,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调整农产品的供求关系。
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业产业1.工业现状河南省的工业经济也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大幅增加。
目前,河南省的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重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工业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河南省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河南省将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2)绿色发展河南省将注重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推广和应用环保技术,减少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提高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41c66ea7e21af45b307a8d8.png)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 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 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 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 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 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 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 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 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 成。
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2020/3/24
•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 形成
• 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 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 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 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 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 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 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 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 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
2020/3/24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 活水平持续改善
•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 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 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 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 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 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 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 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 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 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d4674c336c1eb91a375db0.png)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巨大变化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35年的发展历程,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让我深深受触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所在。
35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要靠一张张的票票,买米要票,买面要票,买什么都需要各种票券。
现在粮票没有用了,粮食在那里都能买到。
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
人们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变了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粮食消费量下降而具营养的肉、蛋、奶、水产品等副食品消费量增加,成品、半成品等方便食品、绿色食品受到居民们的青睐等。
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打破了多年来“一日三餐在家吃”的传统生活方式,休闲餐饮、亲朋聚餐、节假日聚餐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在外饮食支出不断增长。
35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人们思想十分守旧,穿着单一,色彩和样式非常地单调,稍微贴身或外露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正经。
后来轻薄的“的确良”、“洋布”开始流行,再后来套装、五颜六色的轻薄短小的羽绒服、牛仔服、西装、T恤、皮鞋、皮凉鞋等等也都在农村流行开来。
以前只是过年时给孩子做新衣服,结婚时给新媳妇做新衣服,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买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年轻人日常就打扮得很漂亮,孩子们穿戴得鲜艳,婴幼儿的服装饰品细分化、品牌化也都越来越显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服装。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思想也从“穿暖”变成了“穿好”,人们纷纷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河南商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重大变化
![河南商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重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39b3934028915f804dc251.png)
河南商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重大变化河南商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重大变化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30年来,历届商丘党委、政府坚持把改革开放放在首位,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思想不断解放,改革不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
这30年是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程度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关键词:改革开放,家乡变化,衣食住行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商丘市,她坐落在美丽的黄河古道旁。
商丘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
这里是先商、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
上古时期,燧人氏、高辛氏、“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在这里生息。
她地处河南的最东端,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的东大门,也是河南距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较近的一座城市。
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商丘大地上吹响时,商丘大发展的机遇就来了。
当京九机遇降临商丘时,一句响亮的口号和一份宏伟的蓝图提了出来:“抓住京九机遇,营造大型城市!开通二环路,建设大商丘!”经过两年多艰苦奋战,以二环路为中心的城市框架搭起来了。
京九铁路的建成更给商丘扎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商丘真的腾飞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中国最长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天水至连云港的310国道在此交汇,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高速以及济南至广州高速在此交叉,形成了多十字交通枢纽。
这里地理、区位、交通优势在我国名列前茅,屈指可数。
改革促发展,开放谱新篇。
30年来我市改革开放步伐铿锵。
取得一系列可喜可贺的骄人成绩。
回想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成就斐然鼓舞人心。
2004年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确立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招商引资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大招商工作汇报促进会,带队参加招商活动,先后与中石油集团、娃哈哈集团、国电集团、国药集团等进行了合作洽谈,成功引进了开发区碳纤维、民权香雪海、中联玻璃等一批特大项目。
2024年河南省历史
![2024年河南省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e8ee6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8.png)
2024年河南省历史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来到了 2024 年。
河南省,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经济领域,河南省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郑州为代表的城市,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河南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农业方面,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在 2024 年继续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广泛推广,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同时,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的河南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为农村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在文化领域,河南省更是大放异彩。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众多的博物馆、古迹遗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持续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原文化的魅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文化共鸣。
此外,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层出不穷,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基础教育更加均衡优质,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高等教育不断优化,一些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交通建设方面,河南的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物流运输更加便捷高效。
航空港建设不断推进,郑州机场的国际航线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河南的对外开放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 2024 年河南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对污染的治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了常态。
城市公园、生态廊道的建设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绿色空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河南省农业概况
![河南省农业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10c8c1e5f0e7cd184253622.png)
河南省农业概况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个农业大省。
据统计部门统计,到1997年底,全省共设15个地级市,2个地区;114个县(市),44个市辖区。
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7.3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3.31万公顷;人口9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44万人,人均耕地1.1亩。
199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34元。
河南省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差悬殊。
山地、丘陵、平原(包括盆地)面积分别为4.44万平方公里、2.96万平方公里、9.30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6%、17.7%、55.7%。
西部以山地为主,中东部绝大部分是平坦广阔的平原。
平原地区以沙颍河为界,以北是以黄河为主体的冲积扇平原,以南则为淮河及其支流泛滥冲积和洪沼堆积而成的低缓平原。
在平原边缘与山地交接地带为洪积平原区。
境内主要山脉有: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大别山脉。
河南省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5类。
地貌类型虽然复杂多样,但规律明显,且分布与组合的区域差异显著,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造地貌条件,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为暖温带,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0%,南部为亚热带。
气候过渡性明显,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利于多种作物生长。
但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加之南北纬度不同,东西地形差异明显,气候的地区差异较大,干旱、风涝、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
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年平均无霜期为190~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000~2600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轮作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肥水等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河南省的种植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50-60 年代种植制度主要有:以冬季(夏季)休闲为主的两-年三熟制、烟叶集中产区的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和棉花、花生一年一熟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的历史性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3ad73327e2bd960590c67740.png)
中图分类号 :3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7 1 20 ) 6 0 1 6 10 -- 5 ( 0 8 0 —0 3—0 0
刘 - 兴 吴 海 峰 陈 明 星 道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 0 0 ) 50 2
摘
要: 改革开放 3 0年来 , 河南坚持党的农村基本 政策不动摇, 坚持把粮食 生产放在 重 中之 重地位 不动摇 , 坚持 以
市场为 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不动摇, 从一个 曾经 长期缺粮 的省份 , 变为 中国第一粮食产 量大省 和第一 转 粮食转化加工业大省, 形成 了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 良好局面 , 解 了“ 业化往往 以牺牲农业 为代 价” 破 工 的普遍 性难 题。系统梳理 河南农业 3 0年来 的发展历程 , 面总结河南农 业发生历 史性 变化 的基本 经验, 于巩 固我 国农 业基 全 对
南解放后 , 在土地改革 、 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 , 民 人
生 活得 到初 步 改 善 。但 随 着 “ 跃 进 ” 人 民公 社 大 和 化 的推行 , 严重 压 抑 了农 民发 展 生 产 的积 极 性 。结
果 , 2 世纪 5 从 0 0年代后期到改革开放前, 河南的粮
食产 量一 直低迷 , 证不 了本省 人 民的吃饭 需要 , 保 粮
发展 、 和谐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
历 史嬗 变 : 业发 展实现 大 跨越 农
回顾河南 从改 革开放 前全 国出名 的缺粮省 份转
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古代至今的考察
![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古代至今的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381aba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4.png)
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古代至今的考察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原地区的核心。
河南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古代文明的形成、政治中心的迁移、经济发展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对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进行考察。
一、早期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形成河南拥有丰富的早期文明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地区就有了人类聚居和农业生产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璀璨的中原文化,成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
二、河南作为政治中心的嬗变1. 商周时期:商代至周代,河南一直是中原地区各个朝代的政治中心。
商代时期的商朝都城亳(位于今河南商丘),是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政治中心逐渐向东方迁移。
虽然河南地区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3.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政治中心再次回归中原地区。
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当时无出其右。
随后的汉朝,将都城迁至长安,河南地区成为西汉政治、经济的核心。
4. 隋唐时期:隋朝将都城迁至洛阳,标志着河南地区再次成为政治中心。
随后的唐朝,长时间将都城设置在长安,但洛阳仍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5.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北方政权的崩溃,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再次西迁。
宋朝时期,将都城迁回了开封,河南地区再度成为政治中心。
元、明、清时期,由于地理、战略等多种原因,河南地区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三、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转型1. 农业与手工业时期:古代河南地区以农业为主导,粮食生产充裕。
同时,手工业也相对发达,如陶器、丝织品等。
2. 商业与海外贸易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河南作为交通枢纽,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
特别是唐宋时期,河南成为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与海外进行贸易往来,经济非常繁荣。
3. 工业化与现代化时期:近代以来,河南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关于改革前后河南的变化的作文
![关于改革前后河南的变化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4736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5.png)
关于改革前后河南的变化的作文河南改革前后的变迁说起河南,那可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好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信?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
记得以前,河南的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利。
那时候,想要从郑州到开封,得坐上好几天的火车,还得转几趟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现在呢?高铁、动车、飞机啥都有,出门就是“说走就走”的事儿!再说说城市面貌,以前那会儿,河南的城市还有点儿土里土气,高楼大厦少得可怜。
现在可好了,高楼大厦多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走在街头,那叫一个现代时尚啊!再说说经济吧,改革开放前,河南可是个农业大省。
那时候,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过得去,但总觉得缺了点儿啥。
现在可不同了,河南成了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工业、农业、服务业,哪个都不落下。
特别是那些新兴产业,比如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啥的,河南可是玩得风生水起,让全国人民都羡慕不已!说到文化,改革开放前,河南的文化活动可没现在这么多。
那时候,人们的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文化生活也相对单调。
但现在不一样了,河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演出、展览、讲座层出不穷。
尤其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特别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河南的文化。
当然啦,河南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大家都追求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在这样的环境下,河南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河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河南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的历史性巨变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动摇,从一个曾经长期缺粮的省份,转变为中国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业大省,形成了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破解了“工业化往往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普遍性难题。
系统梳理河南农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河南农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基本经验,对于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用改革开放的思路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河南农业;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坚持把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以粮带畜、种养相促,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实现了从缺粮大省到国人“大粮仓大厨房”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现代化路子。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回顾总结河南农业3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对于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嬗变:农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回顾河南从改革开放前全国出名的缺粮省份转变为如今的中国第一粮食产量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业大省的发展过程,每前进一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每上一个台阶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改革30年,河南农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吃粮短缺问题不再困扰河南(1978—1983年)
河南,这一承载着中华文明发祥地厚重文化的中原大省,自南宋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越来越落后,甚至长期成为贫穷、落后、灾荒的代名词。
1949年河南解放后,在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但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行,严重压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改革开放前,河南的粮食产量一直低迷,保证不了本省人民的吃饭需要,粮食和农业始终是河南最大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保障了农民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