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82例

汤 ,重用生地 、牡丹皮、即入血 治风之意 ,据笔者体会
关键 词 :瘙 痒性 皮肤 病 ;中医 药疗法 : 中西医 结合皮 肤病 学 di 036/in17.7 9 000.0 o:1.99 .s.622 7 . 1.3 4 js 2 0 文 章编 号 :17—79 (00 0.0 4O 6 227 2 1 )一404 一1
皮肤瘙痒是指 自觉皮肤瘙痒 的症状 ,常见于各种皮 肤疾病,以及食物过敏、药物过敏 、经前 隐疹 、妊娠风 疹、阴痒等病。我院对2 2 4 例瘙痒性皮肤病采用 自拟止痒
细 别
见表1 。
墨 堕 生塾些 ! 望 簦
例数 痊 愈 显效 有效 无 效 显愈 率 % 总 有效 率
分布为 :急性湿 疹3例 ,接触性皮炎l例 ,股癣 1例 。 6 3 l 1 12 诊断标准 本病共分 3 .. 种证型 。 ①风 热型: 瘙痒 , 心烦 口渴,大便干 结,小便黄少 ,舌红、苔黄 、脉数 。 ②湿热型:心烦 , 口渴不欲饮 ,小便 黄少,舌红 、苔黄 腻、脉滑 数。③热毒型 :皮损潮红,浮肿 ,水疱 ,甚至 大疱糜烂 ,边界鲜 明,灼热痒痛,舌 红苔黄 ,脉弦数。
固醇激素或抗 组胺类药物者 ;⑤合并有严 重继发感染 ; ⑥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 患者;⑦需要湿敷的皮损超 过体表总面积 的 3 ;⑧不 5 符合入选标准 :未按规定用 药,无法判断疗效或 资料不 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 治疗方 法 . 2 1 2 1 内服法 内服 自拟中药止瘁汤 。 . . 药物组成 :白芍 1g 5 ,白鲜皮 1g 5 ,苦参 1g 5 ,生地2 g 0 ,牡丹皮2 g 0 ,地肤
用其它 中西药物 。2 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验案良方

皮肤瘙痒瘙痒是皮肤或黏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常见的皮肤感觉,是皮肤科常见的、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荨麻疹、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
也可由一些常见刺激如触摸、温度改变或情绪压力引发,此外化学、机械和电力也均可引发痒感。
西医认为其是由各种因素刺激肥大细胞,致使其释放组胺所致,治疗以抗组胺为主。
中医将瘙痒归因于风、湿、热、虫、血,认为瘙痒是由于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肤间,肤失濡养而成。
验案1、孙光荣验案周某,男,25岁。
2009年9月11日初诊。
患者背部蚁行感5年。
刻下症见:背部瘙痒,蚁行感,多梦,易紧张,尿频,口干。
舌淡,苔白,脉濡细。
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
中医诊断:风瘙痒。
辨证:血虚风燥型。
治则:祛风止痒,养心安神。
内服方:生晒参12g,生黄芪10g,紫丹参12g,川郁金10g,降真香10g,生龙齿15g,云茯神15g,炒枣仁15g,炙远志6g,石菖蒲6g,白鲜皮10g,蝉蜕6g,芡实仁20g,薏苡仁20g,生甘草5g。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外洗方:白鲜皮20g,蝉蜕10g,川楝子12g,蒲公英15g,薏苡仁20g,芡实仁20g,金银花15g,野菊花10g,明矾10g,生甘草10g。
7剂,煎汤外洗,每日1次。
二诊:用上方后,诸症减轻,但仍多梦,尿频。
舌红、苔白,脉弦小。
上方去降真香10g,白鲜皮10g,芡实仁20g,薏苡仁20g,加合欢皮10g,制何首乌15g,灯心草3g,益智仁10g。
14剂。
增强了养心安神之力。
三诊:服上方后,蚁行感减轻,面红减轻,但仍尿频,多梦,心神不宁。
舌红、苔稍黄腻,脉弦。
上方去川郁金,加金樱子10g,车前子10g。
5剂。
二者一缩一利,共同调理小便,改善尿频症状。
水液输布正常,则可以间接改善血虚风燥之象。
四诊:服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但仍有心神不宁。
舌红、苔黄厚,脉弦有力。
上方去蝉蜕,加川郁金10g。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刘颖翟春雷1张弘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关键词〕抗组织胺;针灸;老年瘙痒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50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921辽源市结核病防治所2吉林省疾病控制中心第一作者:刘颖(1965-),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银屑病、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皮肤瘙痒症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全身瘙痒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阵发性剧烈瘙痒,常使病人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老年瘙痒病,获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1.1病例选择选择来我院门诊就医的患者80例,其中女42例,男38例,年龄55 80岁,平均(67.31ʃ2.34)岁,病程1 20个月,平均(9ʃ2.89)个月。
全部病例均无肝胆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及肿瘤等病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
1.1.2临床表现初起瘙痒仅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全身,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
由于搔抓,可见条状抓痕和血痂,也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1〕。
1.1.3病情程度分级①轻度:无原发皮损,偶尔瘙痒,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10% 30%;②中度:有散在抓痕及血痂,阵发性瘙痒,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30% 50%;③重度:形成苔藓样变及湿疹化,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50%以上。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啶片(上海仙灵葆雅制约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 ,1次/d ,同时选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上海仙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涂于患处,2次/d 。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主穴取曲池、血海:配穴取风池、神门、合谷、足三里、肺腧、三阴交、委虫。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肛门瘙痒症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发生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瘙痒症主要包括:肛门湿疹、肛门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各有优劣,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症主要采用中药外治法。
中医认为肛门瘙痒症多是因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所致,应通过清热化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湿润剂、中药浴、中药熏洗等。
中药湿润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外用于肛门周围皮肤,能够渗入皮肤深层,起到清热化湿、止痒的作用。
中药浴是将一定量的中药煎煮后加入浴盆中,患者坐浸于中药浴液中,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达到祛湿热、清除湿气的效果。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口对准患者的肛门,患者用座椅或马桶盖进行熏洗,中药的挥发成分直接作用于肛门周围的皮肤,起到祛湿、止痒的作用。
西医治疗肛门瘙痒症主要采用外用药物治疗。
西医认为肛门瘙痒症多是由局部炎症、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主要通过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西医外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能够迅速减轻瘙痒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引起皮肤萎缩、真菌感染等副作用。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真菌感染,如肛门念珠菌病等。
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的寄生虫感染,如肛门蠕虫病等。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的疗效分析如下:中医外治法通过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方法来治疗肛门瘙痒症,能够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热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西医外用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肛门周围的皮肤,迅速缓解瘙痒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感染等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更加综合和有效。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亲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1.百部洗剂治皮肤瘙痒症方剂百部、艾叶各50克、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徐长卿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克;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如果条件不变,可以直接外用此方剂制作的中药液“百部皮肤舒”外擦,效果相同;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验证莫xx,女,47岁,工人,2009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2.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功效治皮肤瘙痒症;验证叶xx,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3.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方剂食盐、米泔水;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次,每次擦洗l-3分钟,一般l-2次见效,多则3天;搽洗前先抓后擦洗,以疏松毛孔,使药力直达病所;验证陈x,男,23岁,1986年10月2日诊;患周身皮肤瘙痒半月;开始服西药扑尔敏及外搽地塞米松软膏有效,但易复发,后则无效;经用盐潜煎洗汤治疗2天,瘙痒止,至今未复发;备注忌饮酒,戒鱼、虾、蟹等食物;洗澡时不用碱性强的肥皂;。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0例

治愈 率 与总有 效率 比较有 明显 差异 性 ( < .5 。 P 00 )
2 典 型 病 例
患 者男 ,6岁 。 因 四肢 及躯 干 部皮 肤瘙 痒 反复 7 发 作 5年 , 2 0 于 0 3年 1 O月 来 我 院就 诊 : 四肢 及 躯
每 日 2次 ; 维生 素 E胶丸 10g每 日 3次 ; 合维 生 0 复 素 B 片 , 日 3次 ; 每 外涂 1 %尿素 霜 。 0 治疗组 在对 照 组 的基础 上 给 予《 济生 方 》 当归饮 子 加 味 。组 方 : 黄
麦冬 l ; 皮肤 灼热 , 用 生地 2 , 白茅 根 l 0g 若 重 Og 加 2
g 若 失 眠 多 梦加 酸枣 仁 l 夜 交 藤 1 ; 搔 抓 ; 5g、 5g若 20 0 0年 1 2 0 月~ 0 5年 l 2月共 门诊
过度 伴 皮肤 感 染加 银 花 1 、 连 6g 若 瘙 痒 E久 0g 黄 ; t 加 乌梢 蛇 6g 白僵 蚕 l , 日一 剂 , 、 0g 每 水煎 两 次 , 共
11 一 般资 料 .
治疗 老年 性 皮肤 瘙 痒 症 8 O例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 治 疗 组 男 2 1例 ( 5 .%) 女 1 占 22 ; 9例 ( 占 4 .%) 年龄 最 大 8 75 ; 9岁 , 小 5 最 8岁 , 平均 6 . 8 5岁 ;
取汁 4 0m 。 0 l 连服 1 月为 1 疗程 。 疗程后 观察疗效 。 1
芪 1 、 5g 当归 1 、 5g 白芍 1 、 芎 1 、 5g 川 Og 生地 1 、 0g 白蒺 藜 1 、 0g 防风 l 、 芥 9g 何 首 乌 1 、 草 0g 荆 、 5g 甘 6g 若伴 有 目干 涩 , 。 腰膝 酸 软改用 熟地 黄 1 、 山 5g 加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一、中医治疗1、中成药治疗:(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中药如百部酊或百部酊100ml加雄黄解毒散30g混匀外用,亦可用蛇床子、苦参配为酊剂(二药各30g浸入75%酒精,3天后滤渣备用)外涂。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中药可用止痒药膏、普榆膏或癣症熏药卷等。
2、辨证治疗:(1)血虚风燥型: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用止痒合剂加减。
年老体弱者可重用党参、黄芪;顽固不愈、瘙痒较重者加全蝎;舌质红,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栀子、连翘。
(2)风湿蕴阻型: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全虫方、四物汤合方加减。
单方成药:血虚风燥型可内服润肤丸。
风湿蕴阻型之病程短、风热盛者可用防风通圣丸,病程长,病情顽固者可用秦艽丸、除湿丸交替服用。
3、针灸疗法(1)针刺和艾灸(或艾卷条)可应用于各种皮痒症,可根据不同部位选择。
(2)0.25%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或与维生素B12、B1,混合进行穴位封闭,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利多卡因混合进行穴位封闭。
(3)对外阴瘙痒症,根据作者经验,用异丙嗪(0.05~0.10mg/m1)作穴位封闭,取穴会阴及双侧血海、肝俞,每次ml,每天或隔天1次, 5次为一疗程,3~5次后即收效,疗效持久。
二、皮肤瘙痒症的西医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接触各种诱因、镇静止痒、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一般治疗(1)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因素,注意皮肤卫生,劳逸结合,力求生活规律,限制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全身治疗(1)抗组胺剂、5-羟色胺拮抗剂和镇静剂的内服或注射。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咪替丁(甲氰咪呱)、雷尼替丁、地西泮(安定)等。
这些药物可依据病情选用。
单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对Hodgkin病和红细胞增多症的瘙痒有一定的疗效。
(2)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0.25%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C 1.0~2.0g加入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肛门瘙痒症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和黏膜区域发生瘙痒、红斑、糜烂、溃疡等症状,可伴随放射性、烧灼感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针对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肛门瘙痒症是由于热毒内积、血瘀引起的。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向,通常使用中草药外洗、内服和灌肠。
研究表明,中草药灌肠可明显减轻瘙痒症状并恢复肛门部位的正常黏膜和皮肤状态。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结合局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瘙痒症状,包括抗过敏药、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对肛门瘙痒症,在使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中草药灌肠和草药外洗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求更好的疗效。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瘙痒症状、降低病情复发率,而且对于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肛门黏膜和皮肤的修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4. 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肛门部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和黏膜。
(2)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饮用清凉无刺激性的饮料。
(3)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或不规律服药。
(4)灌肠治疗时应注意草药选择和浓度控制,以避免对肛门黏膜和皮肤产生过多刺激。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有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加重病情。
名医治皮肤瘙痒特效妙方3方薛氏祖传秘方(皮肤瘙痒症)水洗内服

名医治皮肤瘙痒特效妙方3方薛氏祖传秘方(皮肤瘙痒症)水洗内服1.湖北名医治皮肤瘙痒方处方:青蒿、柴胡、黄芩、丹皮、橘叶、川楝子各10克,金钱草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胆火。
适用于肝胆风火,循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女阴瘙痒等疾患。
专家点评: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橘叶、川楝子走肝胆经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创方者:程淳夫2.北京名医治全身皮肤瘙痒方处方:生地30克,甘菊花、丹皮、赤芍、山栀各5克,滑石12克,甘草3克,石决明、忍冬藤、茯神、全当归、茯苓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一剂。
忌辛发之品。
功效主治:养血平肝,祛风润燥。
主治全身皮肤瘙痒症属血虚肝旺型,患者一般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久,如情绪波动可以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苔薄质红,脉细数。
专家点评:此方以生地养血凉血为主;全当归、丹皮、赤芍助生地养血和血凉血;甘菊花、石决明平肝;忍冬藤、山栀清热;茯苓、茯神健脾安神;滑石、甘草利湿清热。
肝平血凉,自然痒止。
创方者:朱仁康3.北京名医治皮肤瘙痒方处方:地肤子9克,蝉蜕、葛根、赤芍各6克,升麻、荆芥、防风各5克,羌活、独活、川芎、丹皮、柴胡、前胡、白芷、荷叶、甘草各3克。
用法:一剂两煎,时间不宜太长,凉服,忌食辛辣、炙煿腥发之品。
功效主治:疏泄营卫,祛风利湿。
主治皮肤瘙痒,症见周身发风疹块,皮肤红肿,瘙痒剧烈,纳差,食后则瘙痒更甚,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滑。
创方者:蒲辅周作者:朱东薛氏祖传秘方(皮肤瘙痒症)水洗内服方一处方:艾叶、防风各30克,雄黄、花椒各3克。
用法:水煎2次过滤,浓缩至100毫升。
外洗患处,每日2次。
疗效:经治18例,用药3-5天均愈。
方二处方:荆芥9克、赤芍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0克、生地10克、木通6克、甘草4克。
中医对皮肤瘙痒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皮肤瘙痒的辨证论治展开全文皮肤瘙痒是指自觉皮肤瘙痒的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瘙痒。
多因风邪外袭,或因血热内扰,或血虚失养、生活饮食失节、吸烟嗜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湿热邪,内外两邪相博,充于腠理,浸淫肌肤所致。
常见于各种皮肤疾病,以及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经前隐疹、妊娠风疹、阴痒等病。
临床对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皮肤瘙痒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1.风寒外袭证: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用药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2.风热郁滞肌肤证: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
用药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3.湿毒蕴结肌肤证: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药宜清热除湿止痒。
4.血热风盛证: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用药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5.血虚风燥证:多见于年老羸弱者,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用药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6.肝郁血虚证: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
用药宜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可能有些人认为皮肤瘙痒是小毛病,但是它也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不适,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的欲望,一点儿不搔抓是不现实的,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症状。
中医如何从湿热角度治疗皮肤瘙痒

中医如何从湿热角度治疗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如何从湿热角度治疗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蕴结于肌肤,就会导致皮肤瘙痒。
湿热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物;或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又或者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水湿内生,郁久化热等。
当湿热蕴结于皮肤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有渗液或出血,皮肤发红、肿胀,可能伴有丘疹、水疱、脓疱等皮损,同时还可能伴有口苦、口臭、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湿热角度来治疗皮肤瘙痒的呢?首先是中药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清热利湿的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等;利水渗湿的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等;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具体的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灵活组方。
比如,对于湿热偏于上焦,表现为头面部皮肤瘙痒、口苦咽干的患者,可以选用黄芩、黄连、栀子等清热泻火的药物;对于湿热偏于中焦,表现为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的患者,可以选用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健脾的药物;对于湿热偏于下焦,表现为阴囊潮湿、下肢皮肤瘙痒的患者,可以选用黄柏、苦参、车前子等清热利湿的药物。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还有外治法来治疗皮肤瘙痒。
比如,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煎汤外洗,可以起到清热利湿、止痒的作用。
也可以用青黛散、三黄洗剂等中药制剂涂抹患处。
在针灸治疗方面,通过针刺曲池、血海、阴陵泉、丰隆等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清热利湿,缓解皮肤瘙痒。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皮肤瘙痒中的重要性。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生湿生热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丝瓜等。
同时,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肤瘙痒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皮肤瘙痒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的综合治疗策略。
一、中医治疗策略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皮肤瘙痒时通常采用调理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的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连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缓解皮肤瘙痒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相关的穴位,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
二、西医治疗策略西医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和外用药物来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和类固醇等。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的首选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皮肤瘙痒引起的不适感。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扑尔敏和氯雷他定等。
2. 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也是缓解皮肤瘙痒症状的重要药物。
类固醇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引起的炎症反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类固醇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遵医嘱。
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在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具体病情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中西药物结合可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式治疗皮肤瘙痒。
首先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选用中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以及活血化瘀;同时,根据西医的诊断结果,选择对症治疗的西药,如抗组胺药物等。
2. 针灸与西医药物结合将针灸与西医药物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25个民间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25个民间偏方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民间偏方大全,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
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
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
属中医“痒风”的范畴。
下面的是偏方网()小博为您收集整理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25个民间偏方大全方 1〔组成〕马尾松针 60g。
〔用法〕水煎服。
方 2〔组成〕石荠苧 15g,豨莶草 15g,金银花 15g,杠板归 15g,地肤子 10g,白蒺藜 10g。
〔用法〕水煎服。
方 3〔组成〕野艾 15g,豨莶草 15g。
〔用法〕水煎服,或水煎熏洗患处。
方 4〔组成〕葎草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天疱疮、脱肛。
方 5〔组成〕异叶茴芹 30g,杠板归 30g,枫树叶 30g,豨莶草 30g。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 6〔组成〕鲜虎耳草 500g,30%酒精 1000ml。
〔用法〕虎耳草切碎,加 95%酒精拌湿,再加 30%酒精 1000ml,浸泡 7 天,去渣外涂。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 7〔用法〕煎水洗患处。
方 9〔组成〕大浮萍250g,银花藤250g,地茶120g,过塘蛇250g,土荆芥120g,樟木叶 90g。
〔用法〕以上均鲜品,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血热引起者。
方 10〔组成〕松树皮适量。
〔用法〕煎汤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漆过敏、湿疹。
方 11〔组成〕苒苒草枝叶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方 12〔组成〕软蒺藜、地肤子各适量。
〔用法〕煎汤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荨麻疹。
方 13〔组成〕胡桃树皮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 14〔组成〕红葵 60g。
〔用法〕水煎熏洗。
方 15〔组成〕云实枝叶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疮疖。
方 16〔组成〕鸭儿芹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 17〔组成〕臭茉莉鲜叶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疥疮。
皮肤瘙痒的中医治疗

皮肤瘙痒的中医治疗在临床门诊中,因皮肤瘙痒为主证而就诊者不少。
其中许多是经反复用药治疗而没有疗效的。
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中医理论,从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选用有针对性并有特殊疗效的中药,采用内服,外洗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多见病。
其临床表现多为自觉皮肤瘙痒或其痒难忍的主症,或伴有疹点、水泡,皮肤脱屑发红,甚至脱皮、溃烂,其部位可在某一局部,也可全身较大范围,根据中医理论,皮肤瘙痒是由风、湿、热、虫等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表内之血不和而成。
也血虚风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
其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者有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虚者以血虚为主。
风、湿、热、虫,血虚可单独为患,也可相兼而发。
在治疗中。
多采用内服外洗相结合,轻者内服即可,较重者或顽固难愈的,则配以外洗治疗,本人精选一个外洗方,经实践证明,疗效显著。
其药物有明矾15g、芒硝15g、炉甘石15g、生大黄20g、蛇床子15g、苦参15g、厚扑10g、银花10g、蝉衣10g。
这9味药结合起来具有清热解毒,驱风杀虫,疗疮止痒之功效。
前3味矿物质药还具有敛附之性,使药效保持较持久,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清水500ml浸泡15分钟,然后再加清水500ml。
放置铁锅中煮约40分钟,取药液待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洗于患处每日4次~6次,内服者必兼有驱风,这与皮肤瘙痒者其发展较快,范围较广,跟风性善行数变相关。
常用防风、蝉衣、蛇床子、白蒺藜、升麻等,使其轻宣疏散而达到透表止痒,有热者配以苦参、赤芍、菊花、栀子、苦栋皮等佐以清热解毒,有湿者配以清利淡渗如茯苓、泽泻等使湿浊之邪得除。
对带有水泡者为佳。
血虚者配以四物汤具有养血和行血之功,血得养则肌肤润泽而燥除,血有行则风自灭。
虫咬为患一般外洗为主。
现举1病列说明。
患者,罗某,女性,32岁,永定县湖雷镇人,农民。
她以“全身皮肤瘙痒伴局部皮损,出现红斑3个月“主诉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囚出现皮肤瘙痒,始于手部,后见在胸背,颈和下肢等处,痒处经搔抓后出现散在表皮脱落,皮肤颜色变得暗红,大者如铜钱,小者呈点状,每吃鱼、虾、牛肉、酒等食物则症状加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8例分析

银花 2 g 花粉 1 g 瘙 痒重 者加 白藓皮 3 g 静 止 期加 丹 参 0、 5; 0, 2 g赤芍 2 g薏 苡仁 2 g花粉 1 g1剂/ , 5、 5、 0、 5, d 水煎 2次 , 早晚温 服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 5 0 L加 2 0m %普 鲁卡 因注射液 2 mL 0 及维生素 C注射 液 30 , / . g 17 d静 脉点滴 , 组 同时外 用倍 欠 两 他米松氯霉 素霜 ( 主要 成 份为 倍他 米 松 、 氯霉 素 , 本所 制 为
[] 5 李炎夏, 周起 云, 王景学 , .黄芪维胺脂联合应用对银屑病 甲襞 等 微循环 的影响[ ]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9 8 1 ( ) 35—3 6 19 ,2 6 :4 4.
不 良反应
治疗组 3例有 轻度恶 心 、 呕吐 , 经对 症处理
[] 6 肖青林 , 司本辉 , 吴康智 , .不 同剂量丹参治疗银屑病患者后血 等 液流变学改变[ ] J .中华皮肤科杂 志,0 0,3 6)44— 1. 20 3 ( :1 4 5
[ ] 晓 明 , 秀 坤 , 欣 , 胞 增 殖 和 7刘 孙 齐 等 2
后, 症状消失 ; 照组 2例 女性患者 月经量偏 多 , 有患者 均 对 所 未发现全身不适 及其 它不 良反应 。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病因复杂易复发 , 有多基因遗传因素, 涉及 到免 疫 、 炎症 、 细胞增殖与 凋亡、 神经
2 结 果
选择 , 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 ] rdiso Pt rsnU.er epoi i—oa te p i e 1 Fer snT,et s Sr T sr s k e o a a s rlhr ywt a w a h n rt od J . e tl i ,9 8 17:3 . en i[ ] D ma o c 17 ,5 2 8 i oga [] 2 杨洪浦 , 齐云 , 田松 , .钙泊 三醇软膏与去炎松软膏治疗慢性斑 等 块性银屑病疗效及复发 比较 [j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0 2 1 3 : 2 0 ,8( )
十大中医偏方治疗难缠的皮肤瘙痒

十大中医偏方治疗难缠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一种神经性精神性皮肤疾病,由于发病的时候常常发生强烈的瘙痒感,所以我们称之为:皮肤瘙痒症。
很多患者由于长期被皮肤瘙痒困扰着,多年皮肤治疗经验的老中医建议患者可涂抹中药制剂的帕芙欧珍肤膏,疗效不错。
下面,就为您介绍皮肤瘙痒治疗有哪些偏方?
1、用老南瓜瓤100克,冰片4克,捣烂如泥外敷患部(敷前先适当搔抓局部皮肤)。
疗期内忌荤腥辛辣之品。
主治血风疮(丘性湿疹、痒疹、皮肤瘙痒)。
2、用松树上的蚂蚁窝泡水半小时后,加热洗身,每日1~2次,一般数日可效。
主治皮肤久痒不止且无渗出液,亦无皮肤糜烂者。
3、用煤油外涂,日3次,连搽几日,即可痊愈。
主治皮肤因风湿冷热毒引起的奇痒和疹、疥、癣、癞等。
4、用脑益嗪(用于脑血管治疗药),每次口服该药1粒,日3次.2~7日可完全控制。
主治老年皮肤瘙痒。
5、两手相对搓热,快而有力搓揉瘙痒部位,使皮肤有灼热感。
主治老年瘙痒症瘙痒难忍。
6、以热水(50℃左右)1000毫升,米醋100毫升,食盐3克,混合于1小盆内。
用纱布浸湿拧去水趁热铺在瘙痒处,用力搓至皮肤红润,每晚1次,坚持1~2周,瘙痒可渐消失。
主治老年瘙痒。
7、吃1个梨子,并用削下的梨皮在痒处擦抹即可。
主治老年性瘙痒。
8、用穿山甲鳞片(生品最佳),做成小扒锄,痒时就挠。
9、取1000克淘米水加入100克食盐,倒入铁锅内中煮沸,待温凉后用纱布蘸擦患处,每日2次,每次擦洗3分钟,两天见效l周可痊愈。
10、芦荟叶粘液涂抹患处,3小时就见效,连擦3天可愈。
皮肤瘙痒症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14方4种中成药

皮肤瘙痒症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14方4种中成药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烦恼。
在中医药学中,有着许多根治皮肤瘙痒症的特效秘方和中成药。
本篇文章将介绍其中的14方4种,帮助患者了解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1. 方草打痒丸主要成分:方草、打痒丸等。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止痒消肿的作用。
2. 何首乌丸主要成分:何首乌、龟板、香附等。
功效:具有滋阴补血、益肝肾、润燥止痒的作用。
3. 金银花泡脚主要成分:金银花。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消肿止痒的作用。
将金银花煎水,用于泡脚可以缓解瘙痒症状。
4. 红花膏主要成分:红花、黄连等。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将红花研粉调成膏状,涂抹患处可以缓解皮肤瘙痒。
5. 双黄杏枇杷膏主要成分:杏仁、枇杷膏、双黄蛋等。
功效: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化痰止痒的作用。
该膏状药物适合口服,对于内因性皮肤瘙痒症有效。
6. 王家油主要成分:王家油、木瓜等。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祛除风湿、止痒消肿的作用。
可将王家油涂抹于患处。
7. 稀饭熏法主要成分:大米。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熬制成稀饭,用棉布浸泡后熏蒸可以缓解皮肤瘙痒。
8. 牛黄软膏主要成分:牛黄、冰片。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将牛黄和冰片研碎后调成膏状,涂抹于患处。
9. 苦参粉主要成分:苦参。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将苦参研成粉末,涂抹于患处可以缓解瘙痒。
10. 百部丹主要成分:怀牛膝、黄芩、百色生等。
功效: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作用。
可将其制成丹药,适口服。
11.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龙胆、黄芩等。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热的作用。
适用于内因性瘙痒。
12. 桃仁散主要成分:桃仁、陈皮等。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瘙痒症伴随疼痛的情况。
13. 胖大海主要成分:胖大海。
功效:具有润燥滑肠、清热解毒的作用。
可制成粉末,口服或外用。
14. 牛黄上清丸主要成分:牛黄、鱼腥草、金银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一、中医治疗
1、中成药治疗:
(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中药如百部酊或百部酊100ml加雄黄解毒散30g混匀外用,亦可用蛇床子、苦参配为酊剂(二药各30g浸入75%酒精,3天后滤渣备用)外涂。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中药可用止痒药膏、普榆膏或癣症熏药卷等。
2、辨证治疗:
(1)血虚风燥型: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用止痒合剂加减。
年老体弱者可重用党参、黄芪;顽固不愈、瘙痒较重者加全蝎;舌质红,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栀子、连翘。
(2)风湿蕴阻型: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全虫方、四物汤合方加减。
单方成药:血虚风燥型可内服润肤丸。
风湿蕴阻型之病程短、风热盛者可用防风通圣丸,病程长,病情顽固者可用秦艽丸、除湿丸交替服用。
3、针灸疗法
(1)针刺和艾灸(或艾卷条)可应用于各种皮痒症,可根据不同部位选择。
(2)0.25%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或与维生素B12、B1,混合进行穴位封闭,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利多卡因混合进行穴位封闭。
(3)对外阴瘙痒症,根据作者经验,用异丙嗪(0.05~0.10mg/m1)作穴位封闭,取穴会阴及双侧血海、肝俞,每次ml,每天或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3~5次后即收效,疗效持久。
二、皮肤瘙痒症的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接触各种诱因、镇静止痒、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一般治疗
(1)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因素,注意皮肤卫生,劳逸结合,力求生活规律,限制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全身治疗
(1)抗组胺剂、5-羟色胺拮抗剂和镇静剂的内服或注射。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咪替丁(甲氰咪呱)、雷尼替丁、地西泮(安定)等。
这些药物可依据病情选用。
单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对Hodgkin病和红细胞增多症的瘙痒有一定的疗效。
(2)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0.25%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C 1.0~2.0g加入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
顽固性瘙痒患者,可应用纳洛酮,但有潜在成瘾性。
(3)对更年期或老年瘙痒症、男性患者可酌情选用丙酸睾酮50mg肌注,每周2~3次,或苯丙酸诺龙片25~50mg肌注,每周2~3次;女性患者可口服己烯雌酚1mg,每天1次。
(4)对皮肤干燥者,可内服或注射维生素A 5万U/d。
(5)对胆汁淤积性疾病或尿毒症患者所致瘙痒,可选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每天5~8g。
(6)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所致瘙痒,可用利福平,但对肝脏有毒性,故应进一步观察以确定其安全性。
(7)对有明显精神因素参与的瘙痒,可选用三环抗抑郁药,如多塞平。
3、局部治疗
(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可外用1%碳酸炉甘石洗剂、止痒药水、各种类固醇乳剂(如0.025%氟轻松乳剂、0.25%氟氢可的松乳剂、5%苯唑卡因乳剂或洗剂、1%~3%冰片乳剂、5%~10%黑石榴油乳剂或软膏等)。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可参照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局部疗法。
(3)药浴或熏洗疗法:适用于各种皮肤瘙痒症,可用淀粉浴、矿泉浴或中药如楮桃叶、龙葵、苦参、白癣皮、花椒、百部、蛇床子等煎水作全身浴。
有继发皮肤浸润肥厚者可用糠浴。
4、物理及放射疗法
对限局性皮痒症有继发皮肤浸润肥厚者,可选用达发松高频电、共鸣火花、激光或32磷、90锶贴敷。
原文链接:/gmxpfb/2014/0726/184407.html。